红细胞血型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ABO血型鉴定ppt课件

中大部分都非常罕见,最重要的两种为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
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
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
亡。
ppt课件.
7
二、ABO血型系统
1901年Landsteiner首先发现 分类依据:
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型
B型 AB型 O型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造成凝集的机制是抗原-抗体反应 红细胞表面上含有的特异性糖蛋白抗原 物质统称为 凝集原Agglutinogen。 在血浆中则含有与之相应的特异性抗 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ppt课件.
6
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
系统有30种,包括超过600种抗原,其
ABO血型鉴定
——玻片
输血科
ppt课件.
1
【基本原理】
常用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血型抗 原,以及血清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依据抗原 抗体存在的情况判定血型。常规的方法有: 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 细胞上未知的抗原。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 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结 果判定:凡红细胞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呈散 在游离状态为阴性。AB Fra bibliotek+B无
抗B 抗A 无 抗A+抗B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血型与遗传
ppt课件.
10
A、B抗原的前体物质是H抗原,受H 基因控制,H基因产物为L-岩藻糖转 移酶-1
IA基因产物为N-乙酰-D-半乳糖胺转 移酶,IB基因产物为D-半乳糖转移酶
隐性纯合体hh个体,特殊的O型—— 孟买型。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1.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 Rh遗传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短臂上 ➢ 人类红细胞上的Rh抗原应有C、c、D、E、e 5种,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E>C>c>e ➢ 含D抗原的红细胞为Rh阳性,不含D抗原的为Rh阴性 ➢ Rh血型形成的天然抗体极少,主要是由Rh血型不合输血或通过妊娠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系统
交叉配血的结果判断: ➢ 同型血 主侧管与次侧管均无凝集反应,表示配血完全相合,可以输血;不论何
种原因导致主侧管有凝集时,则绝对不可输用。 ➢ 异型血 主侧管无凝集及溶血,而次侧管出现凝集,但凝集较弱,效价<1∶200,
可以试输少量(不超过200ml)该型血液。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3.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1)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反应,以高胆红素血症为其特征。 ➢ 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的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液时也可发生溶血反应。 (2)新生儿Rh溶血病 母亲与胎儿的Rh血型不合,典型的病例为胎儿之父为Rh阳性(DD或Dd),母为Rh阴性 (dd),胎儿为Rh阳性(Dd)。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系统
2.ABO血型的亚型 (1)A亚型 A1和A2 ➢ A1亚型:红细胞上具有A1和A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 ➢ A2亚型: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其血清中除含抗B抗体外,尚可有少量的抗A1抗体 (2)AB型 A1B和A2B ➢ A1B:红细胞上具有A1、A和B抗原,血清中无任何抗体 ➢ A2B:红细胞上具有A和B抗原,血清中虽多无任何抗体,但在约25%的A2B型人中含有抗
ABO血型系统ppt课件

13
(六)ABO血型鉴定(ABO
typing)
blood
【原理(principle)】
正定型:用已知抗体特异性的血清检查红细胞的抗原
反定型: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基础:ABO抗体是规则抗体。
14
15
【试剂(reagent)】
1.标准抗A、抗B、抗AB血清制备 从正常人血液中分离血清:采血—分离血清—灭活补体— 效价滴定—亲和力实验—特异性测定—抗血清的防腐和染 色—分装保存
8
2.分 泌 型:
血型物质:组织细胞也能合成分泌可溶性的ABH抗原
→存在于许多体液中。
以唾液中含量最丰富,CSF中无。 ⑴分 泌 型:体液中含有这种血型物质者为分泌型→80%人 受控基因是Sese、SeSe ⑵非分泌型:无血型物质者→约20%人 受控基因是sese、se是无效基因。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⑶血型物质的作用:
生后几个月才开始形成自已的Ab, 5-6岁时达高峰,
产生Ab的功能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晚期, 但成人后,效价随年龄增长而逐渐↓。 问:新生儿血型怎样来定? 免疫抗体:通过输注异型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
11
2.天然Ab与免疫Ab的区别
天然Ab 免疫Ab
抗原刺激
免疫球蛋白类别 与RBC反应的最适温度 被血型物质中和 通过胎盘
②父母各遗传给子代一个基因。
③有6个基因型,4种表现型
AB O
3
ABO血型的遗传 父
表现型: 基因型:
母
AB O B A
BO OO AB BB BB 或BO AO AA
O AB B A A
BO OO AB BB AA 或AO AO AA
法医物证-ABO血型的亚型和变异型【可编辑的PPT文档】

1
12
B亚型
B3 1.最主要特征与A3相同,即与抗体出现混合视野外观; 2.绝大部分B3血清中无抗-B,唾液中含有正常B抗原。
Bx
1.典型的Bx特征是与抗-B和抗-A,B发生弱凝集; 2.血清中含很弱的抗-B; 3.分泌型Bx人唾液中含有B物质、
1
13
亚型的重要性
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数量少,抗原性较弱,与试剂血清表现为弱 凝集或者不凝集,容易造成定型错误甚至可能对下一步的输血治疗 造成影响;
1
3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分型原则:红细胞表面是否含有A、B抗原。
红细胞表面抗原
血清抗体
A
A、H
抗-B
B
B、H
抗-A
O
H
抗-A、抗-B
AB
A、B和H
---
1
4
ABO血型系统亚型
E.von邓格恩及L.希尔斯费尔德于1911年发现A血型的亚型。他 们看到不同A型人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强度不一,在 反应弱的A型人血清中还有一种抗体能与反应强的A型红细胞发生凝 集反应,据此认为在A型中存在亚型。
1
8
A亚型
A1型与A2型两种抗原的特点: 1. A1型与A2型抗原分别受ABO基因座上的A1与A2基因控制;
2. A1型红细胞上的A抗原位点比A2型红细胞多⅔ ~ ¾,而H 活性则较A2型弱;
3. A2型红细胞能从B型血清以根据以下原则区分A1型与A2型: 1. 红细胞与抗-A及抗-A1的凝集强度; 2. 红细胞上H抗原强弱; 3. 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1 。
临床意义:抗-A1可见于A2及A2B的人,所以接受A1型人的血 也可发生输血反应,但在37℃下有活性者极为罕见,故在输血 工作中可不予考虑。
RH血型PPT课件

•31
中国人RhD分子背景
PCR技术对中国人不同D表型个体的RHD基因的检测
RHD(+)* RHD(-)
合计
RHD(+)率(%)
D阳性 D弱表现型 Del 相对D阴性 真实D阴性
•22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 D基因结构存在种族差异,RhD(-)白种人 中,D基因是完全缺失的.
– 在黑人中,RHD(-)个体,D基因却完整存 在,66%的D基因在第3内含子和第4外显子 之间有37bp的插入片断,导致了抗原的不表 达。
– 黄种人中RhD(-)个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
•23
黄种人D基因的多态性
性,而不含有D抗原的称为RH阴性 • RH系统还有C、c 、E 、e 四种抗原,也有用1、
2、3、4、5来表示,D+红细胞有用RH1表示,而 D-细胞用RH-1来表示,相应的等位基因用R1和R1来表示
•3
RH血型的意义
• 临床意义很大! • RH阴性的个体在亚洲汉族人当中很稀有,比率为
0.3%左右,在欧美等白种人中,比例较高为15% 左右。 • 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 性输血反应,胎、母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 生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是 使胎儿死于子宫内。 • RH血型的检查和ABO血型同等重要,已被列为血 型的常规检查之一。
•19
RHD基因locus
RHD 阳性单倍体
着丝点
5’
3’ 上游序盒列子5’
RHD
1 号染色体短臂
3’
3’
SMP1 3’
下游盒子 序列
5’
端粒
5’
RHCE
RHD 阴性单倍体
SMP1
红细胞血型检测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主要程序:
1、受血者血液标本的处理; 2、ABO血型和RhD血型定型; 3、红细胞同种抗体筛查和鉴定; 4、交叉配血试验; 5、血小板输注前的抗体检查和配合试验; 6、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7、交叉配血结果的报告和发血等。
定为无细菌污染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 • 5、应用抗-AB、抗-A1或抗-H检测红细胞; • 6、分析O型筛选细胞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是同种异型或冷自
身抗体干扰正反定型结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 ABO正反定型的临床应用 • 1、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 • 2、组织器官移植; • 3、母、子ABO系统血型不合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1.ABO定型 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但在室温反应良好,所以常 规的ABO定型试验仅在室温进行。
(1)定型方法:正、反定型的试管离心方法目前仍被认为是最可 信赖的ABO定型方法。
1)定型试剂:有些ABO血型诊断试剂是以人的血清汇聚而制成的 ,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高效价(1:128)的IgM抗A或抗B。 第二,具较好的亲和性并不含冷凝集素。 第三,必需具有检测A2,A2B血型的能力。 第四,血清必须通过HIV,HCV,HBV等检查或经病毒灭活。另 外一些ABO定型试剂是由来自培养细胞株的单克隆抗体所制成 。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目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一节 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第二节 盐水介质试验技术 第三节 酶处理试验技术 第四节 抗球蛋白试验技术 第五节 聚凝胺介质试验技术 第六节 微柱凝集试验技术 第七节 吸收放散技术 第八节 凝集试验技术 第九节 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临床检验学课件ABO血型系统PPT课件

器官移植配型
ABO血型系统是输血前的重要检测项目, 通过鉴定血型,可以避免因血型不匹配引 发的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在器官移植中,供受体的ABO血型匹配是 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ABO 血型系统检测可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新生儿溶血病诊断
遗传学研究
ABO血型系统检测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化学发光法
利用化学发光原理,通过 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后的光 信号强度,确定血型。
ABO血型分型的临床意义
01
02
03
04
输血安全
通过ABO血型分型,确保输 血时血型匹配,避免因血型不
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器官移植
供体和受体之间的ABO血型 匹配程度影响移植成功率及排
斥反应的发生率。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与母子 ABO血型不合有关,通过 ABO血型分型可早期发现并
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ABO血型系统在亲子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检测父母 和子女的ABO血型,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亲生关系。
虽然ABO血型系统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唯一依据,但可以 作为其他遗传标记的有力补充,提高亲子鉴定的准确性。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ABO血型系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有关,例如某些肿瘤、糖尿病等。 通过对ABO血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
血型与心血管疾病
ABO血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受到 关注。研究表明,A型血的人患动脉粥 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而O 型血的人相对较低。
ABO血型系统的进化和起源研究
起源与进化
ABO血型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随着人类的进化,ABO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和分布在不 同人群中发生了变化。
Rh血型系统1PPT课件

.
36
Rh血型鉴定可能出现假阳性的原因
• 受检细胞直抗阳性 • 高蛋白试剂引起缗钱状凝集 • 纤维蛋白造成的凝块 • 定型试剂中存在的其它抗体 • 多凝集细胞造成的假阳性 • 鉴定器材和试剂血清被污染
.
37
Rh血型鉴定可能出现假阴性的原因
• 受检细胞悬液浓度太高,与试剂血清比例失
调。
• 漏加或错加定型试剂 • 观察结果时摇动用力过度,摇散弱凝集。 • 试剂血清保存不当引起变质
.
6
.
7
Rh血型系统的抗原
至今已发现Rh血型系统的抗原40 多个,但涉及临床问题的主要有5个抗 原,即D、C、c、E、e及其相应的特异 性抗体。
.
8
Rh抗原的发育
Rh抗原是胎儿早期就充分发育并维持整个一生, 脐带血或新生儿的红细胞Rh血型与成人一样强。
Rh血型抗原的抗原性
Rh血型抗原的抗原性强度可能仅次于A及B抗原
Rh 血型系统
.
1
Rh 血型系统的发现
1937年--1939年
Landsteiner和Wiener用恒河(rhesus)红 细胞免疫家兔和豚鼠得到的抗血清将人红细胞 分为Rh阴性和Rh阳性
1939年
Levine和Stetsen在一患死胎的孕妇血清中
检测到一种抗体,此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例Rh抗
体
.
2
1940年 Landsteiner和Wiener发表了动物抗血清对
.
34
常见抗D试剂的种类和相应的定型技术
• 玻片或快速试管法试验用的抗D血清 • 盐水法试验用的抗D血清 • 酶或抗球蛋白试验用的抗D血清 • D变异型型鉴定
.
35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的D定型 通常可用盐水反应性试剂血清做定型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输血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学 科——输血学
• 与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 科,如生物化学、低温生物学、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 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病毒学、医用高分 子学和卫生管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
免疫血液学基础
• 一、抗原
• 免疫原性:可以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应答产 物,即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免疫效应细胞。
• 发表了著作《心与 血的运动》被誉为 生理学最重要的著 作。
• 1900年Karl Landsteiner描述
了第一个红细胞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启动了现
代输血学的发展,开启了 免疫血液学的大门。 Karl Landsteiner因1900年发现了 A、B、O、AB四种血型中的 前三种,而于1930年获得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 1、决定簇是糖分子的血型抗原 ABH,Lweis。。 。,也称组织血型抗原.
• 不仅分布红细胞表面,而且存在于大部分上皮细 胞,初级感觉神经元,各种体液和分泌物中。
• 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
• 2、决定簇为多肽的有:MNS、Rh、Kidd等 血型系统
• 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
• 仅分布在红细胞及其他血细胞膜上
移到红细胞膜前体物质上,形成抗原。 • ABH抗原的前身物质: • 主要为糖蛋白的糖脂(红细胞寡糖连)
• 3、Landsteiner分布规律:A型血清含有抗 B, B型血清含有抗A, O型血清含有抗A抗B, AB型血清不含抗A抗B.
妊娠5~6周胎儿RBC可测出ABO抗原 新生儿ABO血型抗原性约为成人的
20%
20岁左右ABO血型的抗原性最强
人ABO血型的抗原终身不变 ABO血型抗原的分布:RBC、WBC、
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 “Rh血型系统”。 • 血型是血液系统的一种遗传多态性,血型系 统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是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性 状。
• 2、红细胞血型的现状
• 国际输血协会(ISBT—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的最新报告, 红细胞血型抗原为:
Plt
其他组织细胞 体液及分泌液
• (二) ABO血型的遗传基础
• 1、 ABO抗原的遗传
• 先后有两种学说,即“两对独立的等位基因”和“三 复等位基因”,现一般接受后者
•
ABO血型系统的产生由ABO、Hh、Sese基因
控制
• ABO遗传座位在第9号染色体的长臂3区4带
• 基因Hh和Sese紧密相连在第9对染色体上。
• 在盐水介质中能够直接凝集红细胞的抗体 ,为完全抗体。
• A型、B型的ABO抗体以IgM为主。
• 2、IgG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 蛋白,有结合补体的能力。
• 不完全抗体多数为IgG类,在盐水介质中能 使红细胞致敏,需通过抗人球蛋白或其他 介质使红细胞凝集。
• O型人抗-A,B以IgG类抗体为主。
红细胞血型
他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 group and personality
血 型(blood group)
• 1、血型的概念 • 狭义只指存在于红细胞上的特异性同种抗原。 • 广义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
异 • 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
(四)、 ABO血型表型的频率
• 从北向西南的方向,B基因频率逐渐下降而 O基因频率逐渐升高
• 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A基因频率升高
• 两广、福建、台湾O型基因频率较其他地区 高
• 在不同人种,不同民族间ABO血型分布也表 现出差异。
• 在整个汉族中:
• B型血占20%,主要是有匈奴、突厥、鲜卑 、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 造成的
红细胞血型系统
• 一、输血学定义 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 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研究、开发、和 应用一切可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及管理措 施,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血液代用 品和人造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保 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发展史
两个里程碑 • 1628年William
Harvey发现了循环 系统
• 大多数血型抗原出生时已经成熟,但抗原 性较弱
• 二、抗体
•
抗体是体内免疫系统所产生的蛋白质
,为对某种抗原起反应所形成,且能与该
抗原或关系相近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
•
血型抗体是免疫球蛋白(Ig)的一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IgG与IgM抗体
• 1、 IgM抗体是高效的凝集素,可有效地使 补体活化,能引发补体介导的红细胞溶解 。
• 抗原性:能和抗体等免疫应答产物反应。
• (一)完全抗原 即同时显示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蛋白质
• (二)半抗原 只显示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多 糖、类脂
• (三)抗原决定簇(表位)抗原上一种特异性的 呈立体排列的化学基团,每一个抗原有多个表位
• 血型抗原 是红细胞上的化学构型,依生化性质 分为:
•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 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 AB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 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 夷集团。
• (五)、 ABO血型抗原的生化合成 • ABO基因产物是糖基转移酶,转移酶将糖基
• A基因和B基因对于O基因是显性基因。
ABO血型的遗传
(三)ABO血型的鉴定
血液中持续存在ABO抗体(除新生儿)
• 正定型(查抗原) 用已知的标准抗A和抗B 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和B 抗原
• 反定型(查抗体) 用已知的标准A型红细 胞和标准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 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
• 血型系统30个、近300个抗原
• 血型集合 5个、11个抗原
• 血型系列两个,低频抗原组700系列33个抗 原,高频抗原组901系列12个抗原
• 基本上已克隆了所有的血型基因
一、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 (一)、概述
• 1、1900年被发现,在输血工作中是最重 要的血型抗原系统。
• 2、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有A、B抗原可将 人分为四种血型A、B、O、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