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与药物毒理学的异同点

药理学与药物毒理学的异同点
药理学与药物毒理学的异同点

药理学与药物毒理学的异同

【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与药物毒理学(toxicology)的区别是一道难题,因为它们所研究涉及的内容既相似又相异。因此,本文将尝试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说明药理学与毒理学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当日后接触这两门学科时,能够更加明了其所研究的内容,更好地掌握其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药理学;毒理学;异同

一、定义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

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并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二、基本概念与任务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

性和合理用药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发研究新药或新剂型提拱实验资料;也有助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机体机能生理生化过程的本质。

药物毒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是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全身或局部病理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损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毒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因此也包括对新药上市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三、实验方法与内容

1.药理学与药物研究

药理学的研究分为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主要是药物化学研究和药理学研究,前者包括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理化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后者则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分为四期:

(1)Ⅰ期临床试验是在20至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的初步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例,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用量;

(3)Ⅲ期临床试验是在新药批准上市前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例数不少于300例,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是在药品上市后,在社会人群较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2.药物毒理学与新药研究

任何药物在剂量足够大或疗程足够长时,都不避免地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可通过临床前动物实验,获得初步的药物毒性信息,预测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其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

(1)体内实验法(in vivo test)

通常在整体动物进行,使实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人体实际接触方式接触一定剂量的受试外来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可能出现的形态或功能变化。实验多采用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小鼠、豚鼠和家兔等。通常检测外来化合物一般毒性,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2)体外实验法(in vitro test)

大多利用游离器官、原代培养细胞、细胞系和细胞器等进行。利用器官灌流技术可对肝脏、肾脏、肺和脑等进行灌流,借此可使离体脏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生活状态,与受试外来化合物接触,观察脏器出现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同时还可观察受试物在脏器中的代谢情况;游离细胞和细胞器多用于外来化合物对机体各种损害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理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有许多优点。

因此,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通过动物实验确立的药物毒性信息,达到预测人类临床用药的可能性,以制定防治措施,同时推算临床研究的安全参考剂量和安全范围(定量)的目的。

3.药理学

(1)药理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最基本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兴奋和抑制。

药理效应的选择性即药理效应的专一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用药时指导用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2)药理学常用指标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针对病因治疗称为对因治疗,也称治

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

病因,也称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凡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病

痛或危害的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且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

的生物效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 symptom):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也称反

跳反应。

?最小有效量(mininum effective dose):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也称

阈剂量或阈浓度。

?效价强度(potency):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

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效能(efficacy):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4.毒理学

(1)毒性

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数量,则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多的数量,才呈现毒性。

(2) 剂量

剂量是决定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剂量的概念较为广泛,可指给予机体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外来化合物的数量、外来化合物吸收进入机体数量、外来化合物在靶器官作用部位或体液中的浓度或含量。

(3) 毒理学常用指标

? 绝对致死量(100LD ):指能造成一群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 半数致死量(50LD ):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50LD 数值越小,表示外来化合物毒性越强;反之,50LD 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level ):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

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外来化合物不致引起任

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 最高容许浓度(MAC ):指某一外来化合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

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 最小有作用剂量(minmal effect level ):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

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也可称为中毒阈剂量,或中毒阈值。

?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物的毒性效应与剂量在一定

的范围内成比例。

? 量反应(quantitative response ):毒性效应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 ? 质反应(qualitative response ):毒性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等

表示。

? 治疗指数(TI ):通常将实验动物的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 安全范围(safety range ):95ED -5LD (或99ED -1LD )之间的距离,该值

越大越安全。

四、结论

药理学的研究是执重于医药的"治疗作用",而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则是执重于医药的"毒性作用",即是药物与毒物的分别,而且两者通过改变剂量大小,可以互相转化。在新药研究方面,药物毒理学可以说是药理学中的一个分支,药物毒理学通过动物实验收集药物的毒性数据,为药理学应用于临床试验上提供了初步的药物评价与安全性。因此,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是各异的,药理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研究内容是评估和分析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理过程或机制,方法是临床试验为主;而药物毒理学的研究目的为了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性作用",研究内容是评估和分析药物在机体内的病理性过程或机制,方法是通过动物实验为主。

药理学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药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B A.氯丙嗪 B. 地西泮C.苯妥英钠 D. 乙琥胺E.丙戊酸钠 2、治疗急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选药物是:D A、红霉素; B、乙酰螺旋霉素 C、四环素; D、克林霉素 E、土霉素 3.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D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4、氟西汀主要用于治疗:C A.躁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焦虑症 E.失眠 5、通过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达到抗菌作用的药物是:C A. 红霉素 B. 林可霉素 C. 多西环素 D. 阿奇霉素 E. 氯霉素 6、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是:E A、硝酸甘油 B、硝苯地平 C、维拉帕米 D、硝酸异山梨酯 E、普萘洛尔 7、青霉素最常见和最应警惕的不良反应是:A A.过敏反应 B.腹泻、恶心、呕吐 C.听力减退 D.二重感染 E.肝肾损害 8、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B A、氯霉素 B、苯巴比妥 C、异烟肼 D、阿司匹林 E、保泰松 9、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A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 D、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 10.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是:C A、兴奋中枢,增加腺体分泌 B、兴奋中枢,减少腺体分泌 C、有镇静作用,减少腺体分泌 D、有镇静作用,增加腺体分泌 E、抑制心脏,减慢传导 11.注射用局麻药中加少量肾上腺素的目的是:E A. 预防局麻药过敏 B. 预防手术中出血 C. 预防支气管痉挛 D. 预防心脏骤停 E. 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12.治疗三叉神经痛应首选:D A.索米痛片B.地西泮C.阿司匹林 D.卡马西平E.可待因 13、导泻药的禁忌症不包括:E A、妊娠、经期妇女 B、胃肠绞痛 C、诊断未明的腹痛 D、急腹症 E、胆道阻塞性黄疸 14、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首选药是:C A、毒扁豆碱 B、阿托品 C、新斯的明 D、胆碱酯酶复活药 E、琥珀胆碱 15. 受体阻断剂的特点是:C A. 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对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 对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 抑制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16、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是:B A.氟尿嘧啶B环磷酰胺 C.博来酶素 D.紫杉醇 E.甲氨蝶呤 17、丙硫氧嘧啶的主要作用机制是:C A.抑制TSH的分泌B.抑制甲状腺摄碘C.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D.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E. 促进外周组织T3转化为T4 18、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于M样症状的是:E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药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一)目的和任务 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

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 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 (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 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

动物药理概述

第一章 动物药理概述 学习目标 理解动物药理的性质、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及兽药的一般知识; 熟练掌握动物药理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为学好动物药理奠定基础;达 到能 认识临床常用兽药制剂和剂型的目的。 第一节 动物药理的性质、内容及发展简史 一、动物药理的性质和内容 动物药理又称兽医药理,是研究兽药和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化学药物、抗生素、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是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动物药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指研究药物对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即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机能的变化或效应及其作用原理。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指研究药物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即研究动物机体对进入体内药物的处置或处理过程,以及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动态规律。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和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药动学)在体内同时进行,是同一个过程而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就更能全面、客观地 了解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和规律。 二、学习动物药理的目的和方法 学习动物药理课程的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使未来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广大养殖人员通过学习动物药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进而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更好地指导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实践,充分发挥药物防治动物疾病和促进生产的作用,并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二是为进行兽医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寻找开发新药及新制剂创造条件;三是更进一步对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乃至对生命的本质有所阐明,为发展生物科学作出贡献。 学习动物药理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来认识和掌握药物与机体的相互关系,正确评价药物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重点要学习现代药理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章节中的代表性药物,分析每类药物的共性和特点。对重点药物要全面掌握其作用、原理及应用,并与其他药物进行区别。同时动物药理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学习中必须重视动物药理的实验课。它不仅能验证课堂理论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物药理的发展简史 药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和创造出来的,从古代的本草发展成为现代的药物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人类药物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动物药理是药理学的组成部分,由于许多药理学的研究大多以动物为基础,所以,动物药理学的发展与药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古代本草学或药物学阶段 本草为天然药物的古称,以植物药为主,包括动物药和矿物药。古代无兽医专用本草,历代的重要药学著作均包含兽用本草内容。在西周时,设专职兽医,采用灌药等方法,开始 药动学 药物 药效学 动物机体(包括病原

时辰药理学与新型药物开发_杨继章

医药综述MEDICAL AND PHARMACEU TICAL SU MMAR IES 时辰药理学与新型药物开发 杨继章 杨树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 目的:介绍根据时辰药理学和疾病发作的时间节律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药物。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时辰药理学角度来阐述脉冲给药系统、智能给药系统。结果:脉冲给药系统能按最佳给药时间来释放药物,既可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研究开发新型智能型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节律 时辰药理学 脉冲给药系统 智能给药系统 中图分类号 R96 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的研究结果提示,人体功能存在生物节律性,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在昼夜24小时也非均匀分布,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和反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因此,疾病的昼夜节律引起了治疗药物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昼夜变化。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机体对药物反应的节律性等因素来决策最佳的给药时间和剂量,以提高疗效,减少毒性和药物用量[1]。由此看来,常规有关药物浓度 越平稳越好 的药动学的观念需要更新;稳定血药浓度并非理想的释药,按照传统固定给药方式给予零级速率、一级速率释药的缓/控释制剂已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合理药物治疗的需要。最好的选择是按照时辰药理学原理在最佳时间释放药物,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的目的,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造成的受体敏感性降低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从药剂学角度来看,开发研究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特点释放需要量的新剂型药物,会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仅就基于时辰药理学原理而开发研制的新型药物作一介绍。 1 脉冲给药及脉冲控释制剂 1.1 脉冲给药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为下丘脑分泌的十肽激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呈脉冲释放,通过刺激垂体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合成并与之同步释放,达到刺激卵泡发育及排卵的目的。当下丘脑功能失调,LHRH、GnRH缺乏时,造成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乱,垂体LH、FSH脉冲异常变化,导致下丘脑性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低性腺激素型性功能减退等疾患。LHRH和GnRH脉冲式给药原理为生理频率和幅度以模拟生理脉冲的外源性LHRH和GnRH间隙注射,代替内源性LHRH和GnRH脉冲分泌。此项技术在国外比较成熟,多采用自动微量脉冲输液泵(如Graseby MS16泵)进行定时定量给药。给药途径的选择以静脉给药为优。自1980年Leyendecker首次报道经静脉途径用LHRH脉冲式注射治疗5例下丘脑性闭经,使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化以来,国内相继有邓晓惠等报道了脉冲式静脉给药[2]、杨池荪用自动脉冲泵皮下给药[3]的成功实例。 1.2 脉冲控释制剂 依据时辰药理学、时辰药动学设计新型定时定量脉冲释药的工作已引起国内外多家制药企业的重视。释药方式符合人体昼夜节律变化的制剂是近代药剂学研究的一项新的释药模式。目前投入这类研究的主要有胰岛素、平喘药、心血管药、H2受体阻滞剂、免疫调节剂、激素替代药、癌症化疗药及计划生育药等。有人把脉冲控释制剂称作择时控释制剂。 2.2.1 脉冲控释片 美国Alza公司在1960年开发了渗透泵片,其商品名为OROS,渗透泵在体内释药的速率通过半透膜上的释药孔径控制,故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值、胃排空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渗透泵系统本身的优点及近年来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脉冲释药的发展。脉冲系统只要在这种渗透泵上包上一层肠溶衣,待肠衣溶解后,随着这个由时间控制的推动部分的膨胀,在预定的时滞之后,内部的药物开始释放[4]。如由阿尔扎(Alza)公司和赛尔(Searle)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维拉帕米昼夜节律脉冲控释片(商品名为Galan -OROS)[5]已上市。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早晨醒来时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最可能发病,最佳给药时间为凌晨3时左右。Galan-OROS采用了渗透泵激光孔栓塞技术,该制剂在晚间临睡前服药,次日凌晨栓塞完全溶解,释放出脉冲量药物,从而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患者在清晨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提高的问题,符合疾病节律变化的需要。目前,伊兰、波利(Poli)、赛利克斯(Therics)和赞邦(Zambon)等公司也正在开发择时控释制剂。

药理学复习

药理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 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 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4.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 的反应。 5.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 反的药理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 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 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7.中药四性: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8.双相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药理大题 1、是否可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完全等同? 答:不可以。因为目前还没有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有哪一个清热 解毒药的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与抗生素相似。但是,有的清热解毒药 虽然没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 很好的疗效。目前认为,清热解毒药的抗菌作用与其调节机体的功 能有关,是其它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抗炎等)的 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药理作用比抗生素要广泛。 2.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基础是其具有明显的保肝、降脂 和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是由于皂甙对生物膜直接保护的结果,也认为是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有关,柴胡皂甙可使血浆中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含量升高,因此认为柴胡皂甙有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总论 第一节 概述 药物(Drug ;Pharmakon )定义:用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 质,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武器。 药物分类: 药物治疗效果决定因素:合理应用;心理、经济。 一、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及任务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药物应用基本知识和用药指导基本能 力。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作用机制。通过研究药效学和药 动学,旨在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 防治疾病的规律; ②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体内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药物治疗学: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基本过程以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等。任务:运用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治疗风险。 药理学着重从药物角度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为药物治疗 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药物治疗学则是从疾病角度研究药物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是药理学的具体化和综合化,是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二、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发展简史(简单了解) 1. “药食同源”学说——医药学——现代医药科学的共同鼻祖 《神农本草经》——公元1世纪前后——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365种药物及其用法); 《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唐代·苏敬等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844种药物); 《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明代·李时珍——世界性的药物学文典(1892种药物); 埃及《埃伯斯医药籍》;古希腊《古代药物学》;古罗马《药物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从萌芽阶段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2. 18、19世纪药理学发展阶段 3. 20世纪药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不断完善,并出现了生化药理学、临床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等众多分支; 4. 20世纪70年代药物治疗学建立,使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5.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进入分子研究水平阶段。DNA重组技术、药物基因组学技术、更加微观的研究手段。 三、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必要、有效、安全、经济、规范 【课堂互动P4】: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有哪些? 牵引、食疗、心理疗法、锻炼、手术治疗、放射治疗、高压氧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电击治疗、约束性治疗 疾病不同选药不同;疾病相同药物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案例) 《三国志·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日:‘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疑其异,佗日:‘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①必要性原则由于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不良反应、个体差异,以及不需用药和不能用药等情况,要坚持药物治疗的适度性、科学设计用药方案,即非必要不用。 ②有效性原则综合考虑药效学特性、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可能影响药效的各种因素,合体调整用药方案,确保发挥最佳疗效。 ③安全性原则确保用药安全 ④经济型原则最低成本取得最佳疗效,控制药费不合理增长和药物资源分配不平等现象。 ⑤规范性原则掌握相应专业的治疗规范,帮助引导患者和家属了解规范治疗的意义和内容。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中医药学发展史

中医药学发展史 摘要: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医药学理论的确立、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回眸百年中医药的历史长河,我们或许更能深切认识此次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意义和价值。伴着中华民族近代百年的跌宕起伏,刻着中华文化烙印的中医药也走过坎坷多艰之途。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医药遭受质疑之声始终不曾断绝,2006年一度为全社会关注的所谓“取消中医”论调,再次给中医药发展投下阴影。 《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涉及药物的书籍,仅植物药就有杞(枸杞)、艾(艾叶)、桑椹等50多种。《尚书》中已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这可能与当时多用大剂量且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治病有关。同时也说明人们当时对药物的性能及副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礼记》中关于“孟夏月也……聚蓄百药”,则反映了人们已注意到在一定的采集季节广泛采集贮存药物。到了西周、春秋时期,药物品种增加,人们的用药经验也日益丰富。此时虽还没有出现药物学专著,但在很多文献中都有关于药物的记载。如《周礼·天官》中述的“五药”,可能是对药物的初步分类;书中还有对胆矾、丹砂、雄黄、礐石、磁石这“五毒”炼制的外用腐蚀药,这可能成为中国古代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录。《诗经》中也有关于药物的丰富记载,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虽然没有明确指明这些动植物的药用作用,但是许多都是后世所使用的药物,如芣苢(车前)、藚(泽泻)、葛(葛根)、薇(白薇)、芩(黄芩)、虻(贝母)、荑(白茅)、壶(葫芦)、木瓜、枣等。《诗经》中对一些植物的采集、采地及食用的效果也有一些记载。《山海经》是在先秦文献中记载药物最多的,其中还明确指出了药物的功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是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等同时发展的。本文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特点到引入干预分子在新药研究领域中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传统研究模式:以药物为中心 在早期,药理学对象均为文献记载或者民间经验等被认为有效的天然物质,研究的主要程序是,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效应的观察每一组分的作用,最后提纯有效单体化合物,制备成为药品,这一类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对研究对象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足够的文献记载或者它有足够的临床应用基础,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00年,希伯格拉底推荐使用一种黄色的叶子可以镇痛,在18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柳树的叶子可以镇痛和退热,并且从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和口腔有非常严重的刺激作用。后来经过德国科学家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现代研究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在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调控分子被揭示出来,通过干预或者调解这些关键分子,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应运而生。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物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2.1寻找靶点人类整个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在3~8万之间,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这些基因序列中,出现了大约5000个药物作用靶点,科学家们预言,将来会发现超过几千种与疾病有关的有效靶点,通过识别这些靶基因,有可能会发掘出几万个疗效更高,作用更专一的新药,因此,对于现代的药物开发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确化,并进一步寻找到有治疗前景的药物靶点基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个靶点类蛋白被克隆纯化。其中,细胞膜受体类是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其中主要为GPCRS。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GPCRS,这类受体构成传导细胞生长信号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约60%的药物作用于GPCRS。目前有约200种已知的GPCRS,占了所有药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销售达到900亿美元。 2.2组合化学的运用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间耗经费的过程。据报道,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10年的时间,研究费用高达2~5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能够大大加快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筛选速度,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专业必修课) 一、基本概念总结梳理(注:其中红色字体表示的为必记重点概念,常见考点)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其着重从药物角度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为药物治疗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体内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4.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基本过程以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其任务是运用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治疗风险。(其是从疾病的角度研究药物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是药理学的具体化和综合化,是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必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规范性原则。 6.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状态的影响。 【兴奋作用】-凡是能使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状态增强或提高的作用。(如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脏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凡是能使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状态降低或减弱的作用。(如苯巴比妥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表现为中枢抑制作用) 【注】-同一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基本作用可以不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使用吸入性麻醉药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先表现为中枢兴奋(诱导期),后表现为中枢抑制(麻醉期))。 7.药物的作用方式:根据其作用范围/方式分类。 ①局部作用:是指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给药部位出现的作用。(如75%的乙醇(酒精)、碘酒、过氧化氢水溶液等对皮肤黏膜表面的消毒作用,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等的局部麻醉作用)。 ②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相应组织器官后发生的作用。(如口服阿托品后产生的解痉作用等)。 ③直接作用: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④间接作用:是指由药物的直接作用通过机体的反射机制或生理性调节而引起的相关作用。 (如强心苷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同时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前者为直接作用,后者为间接作用)。 ⑤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选择作用)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的作用特别明显,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不明显的现象。 【拓展】-出现选择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或

药学发展简史

药学发展简史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药学发展简史 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 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 1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当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有意识的开发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药

富起来的。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 (二)中药学的形成: 1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非药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由《素问》和《针经》(又称《灵枢》)两部分组成。书中提到的药中有十种,药方也不多。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比如,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经验,于治代写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药剂学发展有较大贡献。书中记述了除当代注射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史 学院(系) 中药系 班级11级药材班 学号11406016 姓名王鹏 指导老师于海食 完成时间2013年10月2日

摘要: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这门学科经历了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才形成一门现代科学。而中国在药理学的发展付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国在世界药理学发展历史所起到的作用和中国药理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历史药物学现代药理学中国

前言 药理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是药理学发展的支柱,相关历史事件众多。已有文献根据认识规律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过简要阐释,但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现行的药理学教科书中在绪论中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多以时间为线索罗列药理学甚至生物医学的主要历史事件,未能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有线索地归纳,也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甚至将药理学事件和基础科学发展事件不加区分地列在一起。因此,笔者将药理学发展归为两个阶段,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1]它阐明了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其中本学科的发展分为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中国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中都付出了巨大贡献。 一.最初发展阶段:药物学 众所周知,药理学是基于古代的药物学或者称本草学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2]。最早的药理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在此阶段,古人们主要采用试错法来进行药物防病治病的探索。因此,这种“临床试验”导致此阶段的药理学发展充满了风险,中毒死亡时有发生。尽管这种“临床试验”有悖于现代伦理学要求,但这种大胆尝试还在积累防病治病的经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着药理学的发展。 [3]而古人将这些治病经验逐一汇总,同时结合本土文化所含有的哲学理论,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而在中国,从宋至金元,随着人类用药实践的不断丰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药物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受到宋代理学格物穷理的影响,探讨药性理论成为本草学家的研究主题,在此阶段相关药理学著述颇多。以易水学派为主的气味厚薄、法象药理学说成为当时药学理论之主流,这种潮流促使了中医从经验用药走向理论用药。及至明末,《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部分药理研究的动物实验,尤其是毒理实验似与当今无异,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甚为初步,不是本草学术研究的主流,与近代欧洲兴起的实验药理学也有着本质区别。明末清初以来,为了扭转中医用药简单平庸、不明原本的颓风,使药物的运用更紧密地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一批医药学家以尊经为旗号,对《神农本草经》以及后世常用药物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深化了药性功治的认识。因此,古代本草学术三大主题(基原、药理、药效)终于取得了比较圆满的进展。[4]而记载这些药物知识的书籍称为“药物学”(materia medica)。 二.现代发展阶段:现代药理学 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逐渐兴起,19世纪德国Buchheim建立起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随后又写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这标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教学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7149771.html,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教学质量 作者:蔡宝玲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2年第10期 【摘要】《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是新一轮教学计划为凸现药学专业新的职业定位和能力培养目标而创新整合的一门专业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具有药物应用基本知识和用药指导基本能力重任,为胜任未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学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0-01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优化组合了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有关内容,既强调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基础知识的铺垫,又突出能力的培养,是药物治疗学在药学专业的具体运用,适应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专业实用型人才,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程。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谈几点建议。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老师不只是精心备课,不只是关注怎样传授知识、怎样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状态,使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角色,教师由传统教学活动中的“演员”向“导演”转变,以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境界,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让学生做的事情,就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充分让学生多思多做,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样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促成有效教学。 2.加强教师素质,做好课前准备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学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充实,关注学科研究的新动态、新发展,使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提高。 课前充分备课是讲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熟知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怎样教。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考虑学生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初探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初探 发表时间:2012-01-06T11:02:16.00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12期供稿作者:王会玲彦彤[导读] 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 王会玲彦彤(吉林省四平妇婴医院 136000)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是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等同时发展的。 药理学的研究由早期的整体药理学,器官药理学,向着细胞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基因组药理学的方向发展,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已经完成了由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模式,越来越多地向以疾病靶点为中心的现代模式转变。本文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特点到引入干预分子在新药研究领域中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 传统研究模式:以药物为中心 在早期,药理学对象均为文献记载或者民间经验等被认为有效的天然物质,研究的主要程序是,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效应的观察每一组分的作用,最后提纯有效单体化合物,制备成为药品,这一类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对研究对象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足够的文献记载或者它有足够的临床应用基础,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00 年,希伯格拉底推荐使用一种黄色的叶子可以镇痛,在18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柳树的叶子可以镇痛和退热,并且从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和口腔有非常严生的刺激作用。后来经过德国科学家Felix Hoffmann 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 现代研究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在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调控分子被揭示出来,通过干预或者调解这些关键分子,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应运而生。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物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2.1 寻找靶点 人类整个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在3~8 万之间,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这些基因序列中,出现了大约5000 个药物作用靶点,科学家们预言,将来会发现超过几千种与疾病有关的有效靶点,通过识别这些靶基因,有可能会发掘出几万个疗效更高,作用更专一的新药,因此,对于现代的药物开发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确化,并进一步寻找到有治疗前景的药物靶点基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个靶点类蛋白被克隆纯化。其中,细胞膜受体类是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其中主要为GPCRS。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GPCRS,这类受体构成传导细胞生长信号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约60%的药物作用于GPCRS。目前有约200 种已知的GPCRS,占了所有药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销售达到900 亿美元。 2.2 组和化学的运用 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间耗经费的过程。据报道,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10 年的时间,研究费用高达2~5 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能够大大加快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筛选速度,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合化学方法已成为新药研制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现被誉为近年来药物合成领域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所以,组合化学在有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对传统药物合成化学的冲击。 2.3 高通量筛选成为主要手段 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的应用,在新药研究中出现了高通量筛选技术。该技术将化学,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机组合成一个高程序,高自动化的新模式,从而创造了发现新药的新程序,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因而成为发现、研制新药的主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体系,它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数以千计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特色效用,英国学者AlanD研究提示,一个实验室采用传统的方法,借助20 余种药物作用靶位,1 年内仅能筛选75000 个样品。1997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初期,采用100 余种靶位,每年可筛选100 万个样品,1999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进一步完善后,每天的筛选量就高达10 万种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方法作为新药发现的手段具有选择范围广、筛选成本较低、结果可靠等特点,是新药研究的重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等等,这些实验方法,均已广泛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 由此可见,药理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随着人们对生命活动太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及新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药理学的研究也会趋于细致、合理。 参考文献 [1] 吕圭源.药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 杜冠华.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J].医药导报.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习题集lchylx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习题集 第一章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 2.药物治疗学 二、问答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临床药理学研究有哪些方面的任务?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是一门主要以人体为对象 , 研究药物与机体 ( 包括人体和病原体 ) 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学科。 2.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问答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药效学研究、安全性研究和药动学研究。 2.临床药理学研究有哪些方面的任务? 答:(1)新药研究与评价;(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3)市场药物再评价 (4)教学与培训 第二章新药研究及新药临床试验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下列药物按新药管理:( D ) A.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B.老药改变给药途径 C.老药增加新的适应症 D.以上都对 2.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为( B ) A、实验方案 B、多中心试验 C、质量保证 D、记录与报告 3.关于“安慰剂”的错误描述是:( B ) A.不含药理活性的物质 B. 具有一定的药理效应 C.可排除主观偏因等因素的干扰 D.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 4.新药临床Ⅰ期试验的目的是( A ) A. 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及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B. 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C. 确定临床给药方案 D. 观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5.Ⅱ期临床试验中遵循的4RS不包括( A ) A. 盲目性 B.代表性 C. 随机性 D.重复性 二、名词解释: 1.伦理委员会: 2.知情同意书: 3.安慰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