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

合集下载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窦娥冤(选场)》课文简析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窦娥冤(选场)》课文简析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 不使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 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 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 有力和深刻。
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 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 望的是什么?
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 愿”这样的情节呢?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 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 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 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窦娥形象大家谈】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 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 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 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意,拍封 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 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 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思考: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能 由此概括主题吗?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 一。戏剧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暴 露了封建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吏治的腐 败和民众的倒悬,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 灵和抗争精神。
【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 怨→ 悲 → 恨 2、窦娥的形象: 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窦娥形象大家谈】
1、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场面
情感
性格 点睛处
押赴法场
指天斥地
倔强 不分好歹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清戏剧冲突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清戏剧冲突含答案

单元考点链接理清戏剧冲突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戏剧冲突。

《窦娥冤》主要表现了窦娥和婆婆、张驴儿以及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

课文《雷雨》中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周朴园和鲁大海。

课文《哈姆莱特》节选的这场戏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剧中人物由于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采取的态度也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渗透于剧作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中,它是题材的基本内容,情节展开的基本动力,主旨显现的决定性依据。

把握住了戏剧冲突,就等于抓住了总纲,纲举而其目张。

正确理清戏剧冲突,需从如下方面入手:1.从戏剧情节入手,把握冲突。

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不管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从情节的推进入手进行分析。

分析时,可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位,进行微观把握,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仔细研究主要事件、主要场次的描写,最后把各个场面合起来,作综合分析。

2.从人物关系入手把握冲突。

戏剧里面涉及哪些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是否有利害关系,主要从这些方面把握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包括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冲突、次要人物之间的冲突等。

3.从人物自身的心理矛盾把握戏剧冲突。

这种内心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如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结合,侍萍是既难同意,又无法道出真相的,儿女的要求使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她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4.从人物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矛盾把握冲突。

在《牡丹亭》“惊梦”中,美好的自然景色,使杜丽娘惊喜万分,由此情思萌动,但在封建礼教所制约的现实环境中,这是不能被允许的,因此情与环境的不协调,构成了戏剧冲突。

《雷雨(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雷雨(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慌张


哦,侍萍!(低声)是你?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虚伪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恼怒,害怕。
惊惧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责问,恐惧,冷酷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

女的人了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侍 萍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 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哄骗 用感情软化

的 态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2、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 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 就死了。蘩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 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 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假意说
1.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 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话剧三一律原则:
“三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主导原则,要求戏剧有时 间、地点和行动(情节)的一致性。
(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 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 时间集中: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雷 雨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爱情冲突、阶
第三幕
当天傍晚,狂风暴雨。鲁贵父女被周家辞退,鲁贵借酒消愁,四凤仍 在思念周萍。鲁妈要四凤对天盟誓,与周家断绝往来,并决定第二天 带四凤去济南。年轻单纯的周冲为表示对鲁家的同情前来送钱,鲁大 海误解了周冲的善意,将他赶走。半夜,周萍翻窗跳入四凤的房间, 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从外面拴死。鲁大海撞见周萍与四凤相会,周 萍欲逃未果。愤怒的大海要与周萍拼命,鲁妈奋力阻拦,周萍夺门而 逃。与周萍的私情暴露,四凤羞愧万分,她哭着冲出家门,鲁妈和鲁 大海也追出去。

最新-高考语文 名著名篇必读 第十四讲 戏剧素材 精品

最新-高考语文 名著名篇必读 第十四讲 戏剧素材 精品

高考名著名篇必读:第十四讲戏剧孔尚任在《桃花扇传奇》的序言里说:“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至于摹写须眉,点染景物,乃兼画苑矣。

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用笔行文,又《左》、《国》、太史公也。

于以警世易俗,赞圣道而辅文化,最近且切。

今之乐,犹古之乐,岂不信哉?”这段话对于戏剧的解释,在结构上只看了文学方面,在宗旨上是本于“文以载道”,而忽略了艺术上的功能。

戏剧之与别种文艺不同,不仅限于它在文体上的完备,而是在它必须在舞台上表现。

因为它必须表演于大众目前,所以它差不多利用一切艺术来完成它的美;同时,它的表现成功与否,便不在乎道德的涵义与教训怎样,而在乎能感动人心与否。

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指出:“因为人类有摹仿的本能,所以产生了艺术。

戏剧便是用行为来摹仿。

依了诗人自己的性格的严肃与轻佻,他可以摹仿高尚的人物和其行为,或是卑低的人物与其行为。

前者便是悲剧的作者,后者是喜剧的作者。

悲剧中有六个要素:结构,性格,措辞,情感,场面,音乐。

悲剧的目的在唤起怜悯与恐惧以发散心中的情感。

这样,亚里士多德把戏剧的起源与功能全放在艺术之下,而且指出它是个更复杂和必须表演的艺术。

它不是要印出来给人念的,而是要在舞台上给人们看生命的真实。

因此,戏剧是文艺中最难的。

世界上一整个世纪也许不产生一个戏剧家,因为戏剧家的天才,不仅限于明白人生和文艺,而且还须明白舞台上的诀窍。

一出戏放在舞台上,必须有多方面的联合:布景与音乐的陪衬,导演者的指导,演员的解释,最后是观众的判断。

它的效力是当时的,当时不引起观众的趣味,便是失败。

读一本剧和看一本剧的表演是不同的:看书时的想象可以多方的逐渐的集合,而看戏时的想象是集中在目前,不容游移的。

“假如在文艺中内部的分子是重要的,在戏剧里,外部的分子也该同样的注意。

戏剧有他种文艺没有的舞台上的表演;这一点——以真的表现真的——使戏剧成为艺术的另一枝。

但是这以真的表现真的并不与日常生活完全相同……。

窦娥冤笔记整理 窦娥冤内容概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窦娥冤笔记整理 窦娥冤内容概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窦娥冤笔记整理窦娥冤内容概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窦娥冤》是高中的文言文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其大概内容,掌握重点笔记,小编将其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窦娥冤笔记整理 主要内容:《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

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是全剧之高潮。

全剧主要情节是: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做童养媳,不幸婚后不久做了寡妇。

恶棍张驴儿为霸占窦娥,企图用药毒死蔡婆,不料弄巧成拙,误毒了自己的父亲。

州官接受了张驴儿的贿赂,竟诬窦娥以杀人之罪,判处斩决。

窦娥临刑发三桩誓愿,后皆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高官,复审此案,得以昭雪。

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约生于13世纪初,卒于十三世纪末。

在元朝贵族暴力统治下,他不乐仕进,有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

他在《南吕一枝花》(散套)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燕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关汉卿长期接触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故其杂剧多能揭露政治思想,反映人民苦难。

他所作杂剧多达60余种,为诸家之冠。

现存其杂剧14种中,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为最著名。

他的剧作曲词质朴,精炼,情节生动而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

知识点:1、字音辨认刽子手(gu ) 提防(dī fang) 盗跖(zh ) 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 罪愆(qāin) 尸骸(h i) 一陌儿(bǎi)古陌荒阡(m ) 湛湛(zh n) 苌弘(ch ng) 亢旱(k ng)2、通假字(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通糊涂,混淆。

初高中戏剧课文

初高中戏剧课文

初高中戏剧课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初高中戏剧课文的概述2.初高中戏剧课文的教学意义3.初高中戏剧课文的选篇和特点4.如何教授初高中戏剧课文5.初高中戏剧课文的发展趋势正文【初高中戏剧课文的概述】初高中戏剧课文是指在初高中语文课程中出现的戏剧类课文,这些课文通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戏剧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感受戏剧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同时,戏剧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高中戏剧课文的教学意义】初高中戏剧课文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戏剧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其次,通过分析戏剧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戏剧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此外,戏剧课文还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帮助教师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初高中戏剧课文的选篇和特点】初高中戏剧课文的选篇一般以我国古典戏剧和近现代戏剧为主,如《雷雨》、《茶馆》等。

这些戏剧作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体现我国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是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戏剧艺术;三是适合初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何教授初高中戏剧课文】教授初高中戏剧课文时,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剧课文。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戏剧课文的背景、情节、人物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戏剧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初高中戏剧课文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戏剧课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更加注重戏剧课文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选择更多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戏剧作品;二是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使戏剧课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高中语文 1.窦娥冤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窦娥冤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文剖析楔子课文第一部分。

楔子,相当戏剧的序幕。

这个楔子交代了蔡婆的身份和幼年窦娥的命运。

蔡婆,一个靠放高利贷谋生的寡妇,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窦天章抵债被迫到蔡婆做童养媳。

杂剧选择“卖女”作为序幕,从一开始便向读者和观众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为后面戏剧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窦天章和窦娥的离别给人们留下了悬念,也为最后平反冤案埋下伏笔。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在杂剧里,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

接着有一段独白,叙述人物的身世和行动的目的,叫做定场白。

它们的作用在于介绍剧情,安定观众情绪。

蔡婆上场的这四句诗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广大下层民众渴盼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

]老身(老妇人自称)蔡婆婆是也,楚州(州郡名,治所在山阳县,即今江苏淮安)人氏,嫡亲(血统最亲近的人。

嫡,dí)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折合,抵偿)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大概,就要)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他早年贫困。

在临邛(qiónɡ)做客时,寡居的卓文君爱上了他,即私奔成婚。

后来在成都卖酒,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

不久汉武帝读到他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他做官),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意思是不再做卖酒的勾当,而是去朝廷当了大官。

高一语文话剧课文

高一语文话剧课文

高一语文话剧课文高一语文话剧课文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形式表达内容的戏剧。

而在高中语文课上,就有一门课程专注于话剧的学习,称为话剧课文。

话剧课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

那么,话剧课文的内容有哪些呢?一、话剧的基础知识在话剧课文中,学生将会了解到话剧是什么,话剧的起源和分类,以及话剧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也会了解到话剧的专业术语,例如布景、道具、音效等等,这些知识将对学生后续的话剧创作有很大帮助。

二、话剧创作的步骤话剧创作是话剧课文的重点之一。

学生将会了解到话剧创作需要遵循哪些步骤,例如主题设定、角色塑造、情节安排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创作技巧,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话剧表演与演出话剧表演与演出是话剧课文的另一个重点。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会接触到话剧的演出和表演方面的知识,例如舞台技巧、角色表演等等。

同时,学生还会有机会参与到话剧演出中去,亲身感受话剧的魅力。

四、欣赏经典话剧在话剧课文中,学生也会学习到一些经典的话剧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田汉的《雷雨》等等。

经典话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讨论与分享话剧课文不仅仅是一门单向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个讨论和分享的平台。

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就话剧创作、表演等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总之,话剧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话剧的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表演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信在这门课程的陪伴下,学生们将会享受到一段充实而有趣的话剧之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一.外国文学部分㈠《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表现主义)【故事情节】小说描写了受压抑的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受的冷遇直至绝望而死的悲剧。

【主题思想】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使人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人物形象】格里高尔: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最终被亲人抛弃。

【艺术特色】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整体荒诞情节中适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写法。

㈡《墙上的斑点》(英·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故事情节】主人公看到墙上斑点以后引发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发现,那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一只蜗牛。

【主题思想】作者正是通过描述小说中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艺术特色】①心理小说: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强调“内心真实”。

②结构形式;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

㈢《等待戈多》(爱尔兰·贝克特·荒诞派戏剧)【故事情节】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他们并不清楚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

他们莫名其妙等了一天,被告知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又等了一天,戈多依然没来,他们只好继续等待下去。

本剧表现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人物分析】爱斯特拉冈、费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迷离恍惚,浑浑噩噩,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形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礼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丧失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自下而上状态的写照。

【艺术特色】戏剧的荒诞性:①尔缺逻辑的剧情;②凋蔽的舞台形象;③支离破碎的戏剧语音。

㈣《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故事情节】课文为《百年孤独》第一章,主要写了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交往。

【主题思想】《百年孤独》描写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思地亚家族的兴衰与马贡多由开拓,繁荣到再次毁灭的历史,反映了拉丁美洲长期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拉美人孤独、阴暗的心境,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人物形象】①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女子形象,是马尔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是家族的守护者。

她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艺术特色】①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奇幻与现实相交织。

②叙事角度,追忆成侧叙视角,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

㈤《装在套子里的人》(俄·契诃夫)【人物形象】别里科夫:封建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是一个害怕变革、思想封闭、胆小多疑,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既可恶又可悲的知识分子形象。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一个因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抗拒,为不受外界影响而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的小人物别里科夫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也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的“套子”的思考【艺术特色】夸张与讽刺的手法㈥《项链》(法·莫泊桑)【人物形象】小说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使人物的境遇更显悲惨,主题更显突出。

通过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情节,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的性格特点。

【主题思想】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必然的可悲命运。

小说通过这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和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良的价值观。

【艺术特色】作者运用精巧的构思布局来彰显主题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来塑造玛蒂尔德的形象。

㈦《守财奴》(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形象】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葛朗台,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情节】围绕女儿的继承权展开,先对女儿巴结、诱哄,可一到家,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却野蛮凶狠,太太一死,又对女儿温柔的荒唐,哪知女儿对这几百万的遗产根本不放在心上,却很看重与查理的爱情。

【艺术特色】①情节丰富多彩,巧妙发展;②意味深长的讽刺。

㈧《罗密欧与朱丽叶》(英·莎士比亚)【主要内容】描写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当时英国社会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悲剧意义及现实意义】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

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的家族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对当时的反封建斗争起到了配合作用,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艺术特色】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中国古代文学部分㈠《柳毅传》(唐·李朝威·传奇小说)【故事情节】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

(课文节选至此。

)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

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人物形象】①龙女:在全文里,龙女是一位温柔美丽、重情义、有主见的妇女形象。

她经历过一次不幸的婚姻,这是由“父母配嫁”的包办婚姻造成的,因此她对于婚姻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当父亲让她再嫁给“濯锦小儿”时,她坚决不肯答应,而一心要嫁给柳毅。

因为柳毅于她有搭救之恩,而且他的那种侠义精神、刚直人格让她倾慕。

②.柳毅: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③钱塘君:钱塘君刚猛无畏,他有钱塘怒潮一般汹涌而暴烈的气概,他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统治者挑战。

钱塘君是一个嫉恶如仇、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

【思想内容】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艺术特色】①富于想像。

②情节波澜起伏。

③文辞华艳,凝练生动,语句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㈡《促织》(清·蒲松龄)【内容主题】《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①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②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㈢《林黛玉进贾府》(清·曹雪芹·《红楼梦》)【情节及主题】《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

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①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②故事情节发展,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③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本回有三个第一次:第一回介绍典型环境;第一次介绍书中主要人物;第一次写宝黛相会,【人物形象】林黛玉:封建贵族少女。

自尊、细心、敏感,聪明懂礼、小心谨慎,貌美多情、体弱多病。

贾宝玉: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

王熙凤:封建贵族家庭的管家女主人。

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艺术特色】《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

贾母顺情节发展需要而出场。

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贾宝玉的出场是寓褒于贬,欲扬先抑。

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主题思想】通过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反映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及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故事前因】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人物形象】林冲:个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的英雄人物。

他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

【艺术特点】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㈤《失街亭》(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开端,以马谡拒谏为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结局。

【主题思想】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执法严明、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揭示了一条颇有意义的教训,即主观自恃的思想作风危害极大,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关键时刻的失败,会直接导致战役的失败;告诉人们:一地之失,影响全局;一人有差,危及全军。

【人物形象】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分明,他既重情义,又讲原则,执法严明,严于自责,不徇私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