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的变化课时作业19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利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
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表明该地以人口迁入为主 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表明该地以人口迁出为主 注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经 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此外,人口 迁移还遵循就近原则。
(2)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 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6.3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月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25.5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冬__季__气__温__ 较__高__(__1_分__)_、_晴__天__多__,__光__照__充__足__(__1_分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交__通__便__利__(__1_分__)_、环__境__优__美__(__1_分__)_、_旅__游__资_源__丰__富__(__1_分__)_。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冬季温和,降水少,晴天多, 光照充足,适合养老。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冬__季__气__温__ 较__高__(__1_分__)_、_晴__天__多__,__光__照__充__足__(__1_分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交__通__便__利__(__1_分__)_、环__境__优__美__(__1_分__)_、_旅__游__资_源__丰__富__(__1_分__)_。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 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 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结合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下图为 2010~2020年十年来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1.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
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
主要因素。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 2.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响。
迁入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如何分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___国__际__或__本__国__范__围_____内发生 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国__际__人口迁移和__国__内__人口迁 移。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90~2015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练卷: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练卷:人口的空间变化经济与人口增长是困扰我国以后开展的两大效果。
下表是我国浙江省2021~2021年人口统计表。
据此完成1~3题。
1.2021~2021A.人口增长快,失业压力大B.休息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工C.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D.经济增长缓慢,对外来休息力拉力减小2.2021~2021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状况是()A.机械增长率<0B.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C.自然增长率<0D.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3.构成2021~2021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缘由是()A.产业转移,外来休息力大幅增加B.环境污染严重,本省人口大幅度外迁C.我国二孩政策出台,人口出生率大增D.城市化开展快,城市人口出生率偏低答案:1.B 2.A 3.A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以下图为1985~2021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表示图。
读图,回答4~6题。
4.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5.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清楚的主要影响要素是()A.经济开展水平B.资源状况C.国度政策D.交通条件6.2021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缘由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晋级D.限制人口迁入答案:4.B 5.A 6.C以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21年、2021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7~8题。
7.与2021年相比,2021年该县从事农业消费的农民()A.人均消费规模扩展B.休息力价钱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增加8.该县能够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域B.京津地域C.长江三角洲地域D.川渝地域答案:7.A8.D以下图区分为甲、乙、丙、丁四地域人口变化状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图。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19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 人口的合理容量

选择题读某地的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河流D.土壤2.四个区域中,有城市分布的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的关系可以判断,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越多,所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第2题,④地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最可能有城市分布。
答案:1.A 2.D 目前,全球人口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4.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在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的23.2%。
第4题,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是由于南半球该纬度地区陆地较少,几乎全都是海洋。
答案:3.B 4.C(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及其增长率(含预测)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我国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长率逐年下降B.2020-2030年劳动力供给量下降缓慢C.2035-2045年劳动力供给量加速下降D.我国劳动力供给量逐年下降6.我国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制约产业结构升级B.短期内国外劳动力大量输入C.劳动力由沿海流向内地D.劳动力工资水平持续上涨7.下列措施能够增加城市劳动力供给的是( )A.改善城市企业用工环境B.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C.提高工业产品市场价格D.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市场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并非逐年下降,A项错误;2020-2030年劳动力供给量加速下降,B项错误;2035-2045年劳动力供给量下降速度趋缓,C项错误;我国劳动力供给量逐年下降,D项正确。
高考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 极影响。
提供了更多
的劳动力资
源,有利于
扩大产业规
模;提供了
高素质人才,
有利于促进
.
27
技术创新。
4.(2015·北京海淀一模)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简称。 (2)说明外来人口迁入对上海的影响。
(2015福建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 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D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
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B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B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 水平
21
(2013·高考新课标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 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 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
D、浙江 B
25
【典题感悟】
(2014广东文综·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 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 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C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19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
(3)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4)世界人口的城乡分布总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上升,乡村人口比例下降。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模型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影响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四、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某一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数值大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某一国家或地区所能养活人口的最大数量(警戒值)。
(2)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量,即最少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为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3.人口合理容量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的变化第17课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2人口的合理容量人教版

地理方法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2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016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
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
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C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口的变化
第17课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时2 人口的合理容量
报告一 教材基础普查清单
一、人口的分布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地形 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 平原 地区 自
气候 气候通过 气温 和 降水 来影响人口分布 然
水资源 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水源 分布 环
地理方法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 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 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 越大
3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Ⅰ.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9浙江金华模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 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 模的大小。读表,回答1~2题。
某岛国2016年 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 的人口数 45万
最适宜的 实际供养的
C.Y>Z>X
高考地理大一轮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答题规范
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分点作答,清晰明了。
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确保每道题目都有充足的时
间思考和作答。
知识储备
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 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
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通常涉及居住地、工作地或学 习地的改变。
人口迁移分类
根据迁移原因和性质,可分为经 济迁移、政治迁移、社会迁移、 生态迁移等。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呈现出地区性差异和 城乡差异。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资 源等)、经济因素(产业发展、就业 机会、交通条件等)、社会因素(政 策制度、历史文化、教育水平等)。
国内外人口迁移现状
国内人口迁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内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 ,主要表现为农村向城市、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愈发频繁,主要涉及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跨国 婚姻等方面。
02
人口迁移原因与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01
02
03
的发展。
社会文化多元化
02
人口迁入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等,促进了迁入地社会文化
的多元化。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压力
03
大量人口迁入可能对迁入地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等造成一定
压力。
对区域整体发展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的变化课时作业19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九) 人口的空间变化 作业时间: 月 日 (2019山东德州一模)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2.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产业结构影响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 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答案:1.D 2.C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入地的影响。第1题,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对比这两个数据可发现未成年人口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本市青壮年人口应该是 迁入的,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青年及中年人口比重下降,所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D项正确。第2题,根据题中资料无法判断当地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情况,故A项错误。引起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项错误。从就业人员构成看,该市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女性迁入就业,迁入人口性别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其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并未出现产业升级,D项错误。 (2019福建厦门质检)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4.图中甲到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5.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答案:3.D 4.A 5.B 解析:第3题,从图中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乙年龄段。该年龄段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D项正确。第4题,老年人一般不愿离开家乡,迁移率低。少年儿童随父母一起迁移的可能性大,青壮年人口迁入多的地区,新生儿比重较大,所以甲、乙有明显相关,A项正确。第5题,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项正确。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项错误。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项正确。人口迁移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项正确,故选B项。 (2019湖北新联考四模)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6~8题。 6.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7.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8.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 答案:6.B 7.A 8.C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项错误。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故B项正确。第7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项正确。第8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项正确。 (2019山西太原检测)下图为2005~2010年安徽、河北、四川、广东四省人口迁出及影响的省级行政区统计图。读图,回答9~11题。 9.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河北、安徽、广东、四川 B.四川、安徽、河北、广东 C.河北、安徽、四川、广东 D.安徽、四川、广东、河北 10.下列有关③省人口流出至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幅度减轻 B.提高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C.缓解迁入地环境压力 D.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 11.与③省人口迁移相比,④省( ) A.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小 B.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大 C.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小 D.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大 答案:9.A 10.B 11.B 解析: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区域定位。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人口迁出地与人口迁入地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发生流动,故①应为河北、②应为安徽、③应为广东、④应为四川,选A项。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③为广东省,它与迁入省级行政区存在经济水平的落差,广东省向周边这几个省级行政区迁出的人口以经商、务工为主,由广东省流出至迁入地的人口规模不大,难以削弱当地人口流出的影响,所以不会大幅度减轻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的迁入会使迁入地环境压力加大;人口的迁入会帮助迁入地留住更多的人才,促进工业化,从而促进迁入地城市化发展,选B项。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读图可知,与③省相比,④省人口流出影响的省级行政区较多,范围较大,影响程度总体较大,选B项。 (2019宁夏固原测试)年龄别生育率是按育龄妇女的年龄别计算的生育率,通常以年为单位,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年龄别生育率可以反映不同年龄或年龄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近四次人口普查时的年龄别生育 率。读图,回答12~14题。 12.四次人口普查中,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最高的年份是( ) A.1982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10年 13.下列关于图示阶段该城市人口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B.人口问题得以解决 C.平均生育年龄持续增大 D.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 14.如果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则与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印度 B.巴西 C.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 D.美国东北部地区 答案:12.A 13.D 14.C 解析:第12题,把图中不同年份的各年龄别生育率分别相加,可以得出1982年的总和生育率最高,故选A项。第13题,把图中不同年份的各年龄别生育率分别相加,得出该城市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下降,故A项错误;图示阶段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故D项正确、C项错误;结合我国人口特点分析,生育率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而人口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B项错误。第14题,如果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可知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印度和巴西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故A、B项错误;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入区,美国东北部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出区,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5.2016年8月5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俄罗斯和卡塔尔举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为巴西简图与卡塔尔所在区域简图。 材料二 2014年卡塔尔全国人口约为227万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8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人,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人。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可能会减少到约5 200万人。 (1)说明卡塔尔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简述俄罗斯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3)分析巴西人口集中于B、C区域而A区域人口较少的原因。 答案:(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2)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3)B、C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海洋运输便利,殖民者最先到达,开发早。A区域气候炎热多雨。 解析:第(1)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第(2)题,俄罗斯人口减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接纳移民、鼓励生育是缓解人口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第(3)题,结合巴西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