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与汉语的比较
汉语成语和日语成语对比分析

ywjsxxk@汉语成语和日语成语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化,通过对语言文化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一个民族的认识。
成语作为语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有所体现,由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汉语成语和日语成语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另外,中日地理位置相邻,两国早在古代已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这些交往使中日两国在文化上出现借鉴与融合现象,由于成语也是语言文化的重要方面,因而中日成语也必然有融合的体现。
文本将从语源和意义两个角度出发,对汉语成语和日语成语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
一、汉语成语与日语成语在来源上的对比汉语成语和日语成语有同源和不同源之分,不同的成语类型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就汉语和日语的同源成语来说,汉语成语一般从古籍中发展而来,比如:从《论语·为政》中发展出“温故知新”,从《庄子·齐物论》中发展出“朝三暮四”,从《史记·项羽本纪》中发展出“四面楚歌”,从《题乌江亭诗》中发展出“卷土重来”,从《景德传灯录》中发展出“隔靴搔痒”,等等;而很多日语成语都与中国古籍关系密切,例如:从《诗经》中发展出“我が心石にあらず転ずべからず”,从《史记·孔子世家》中发展出“韦編三たび絶つ”,从《战国策·燕策二》中发展出“鹬蚌の争い”,等等。
汉语成语和日语成语除了来自中国古籍外,也有一些其他的来源。
有来自佛教经书的成语,例如“待宰羔羊”就来自《摩诃摩耶经》,在日语中体现为“屠所の羊”。
还有一些成语来自西方国家的警句格言和成语,比如伊索寓言中有“火中取栗”,在日语中表达为“火中の栗を拾う”。
与汉语成语不同源的日语成语,主要是日本人根据本国历史发展而独创的,大多来自民间,例如“瓜のつるに茄子はならぬ”“魚心あれば水心あり”“鯖を読む”等;也有一小部分来自诗歌,比如“孝行のしたい時分に親はなし”;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主要有“清水の舞台から後ろとび”“小田原評定”“薩摩の守”“鎧袖一触”等;来自童话故事的成语主要有“恐れ入り谷の鬼子母神”“開けて悔しき玉手箱”等。
中日外来语词汇比较

中日外来语词汇比较语言的发展需要借鉴外来语汇,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都没有出现因为借鉴外来语汇而造成本民族语言颠覆的状况。
即使在借鉴程度较高的日本,大量的外来语汇涌入,也没有造成日本本民族文化的没落。
相反,由于对外来文化的大量引入,日本文化的丰富多彩性反而得到了发展。
汉语中的“外来语”一词最初来自日本语的词源研究,其拓展定义为凡无汉语语源关系的且被汉语所借用的词汇单位,叫非汉语语源词汇,即外来语或外来词。
非汉语语语源词汇,依据其语源,被分为民族外来语(来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国际外来语两大类。
《汉语外来语辞典》共收外来语4207条,多为希腊罗马神话和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较重要的外国人名、地名、药品、化学元素、各国货币及物品名称等。
如果说这个算比较专门的外来词收录,我也注意到普及型的《现代汉语词典》,据说将增加附录“今年来出现的新词新意”,增收近2000个大量的外来语,如WTO等词甚至保留了西文字母的拼写而非代以汉字的音译。
人们把日语词汇分为和语(日本固有词汇)、汉语、外来语、混种语四大类。
其中,日本《新明解国语辞典》对“外来语”是这样定义的:原本属于外语的词汇被引进到日语中,狭义指的是原为欧美语的这类词汇。
即广义的日语外来语包括汉语,本文就狭义的日语外来语作一些探讨。
在汉语中,其实不用翻词典,随便列举汉语中已有之英语外来词:啤酒、咖啡、巧克力、沙发、扑克、爵士、吉普车、引擎、罗曼蒂克、沙龙、歇斯底里、逻辑、模特……这些词汇已经在汉语当中根深蒂固了,其中不乏妙手天成的翻译,如幽默一词乃出自林语堂先生的手笔。
从以上例子中看出,新时期外来词有明显的特点,即直截沿用外语的多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修定版)专门有一个附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收有38条词语。
但其他方式也是存在的,⑴直截引用原文字母形式,如:OK NBA VCD MTV SOS UFO ABC BP机⑵音译法:直截用汉字来记录外语词读音。
日汉对比语言学

日汉对比语言学(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日汉对比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二、日汉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三、日汉对比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正文一、日汉对比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汉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日语和汉语的共性和差异,为我们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特别是在中日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教育等领域,日汉对比语言学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二、日汉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日汉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比较语言学的分支,它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在研究方法上,日汉对比语言学主要采用比较法、实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地描述和解释日语和汉语的异同。
1.语音方面:日语和汉语的音位、音高、音节等方面的对比;2.语法方面:日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语序、助词等方面的对比;3.词汇方面:日语和汉语的词汇构成、词义、词源等方面的对比;4.语用方面:日语和汉语的语境、语体、礼貌用语等方面的对比。
三、日汉对比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中日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中日文化交流:通过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日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传播;2.经贸合作:在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场景中,对日语和汉语的精准理解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因语言差异导致的误解和纠纷;3.教育领域: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日语教育和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日语和汉语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日汉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 比研究
王 莉 ( 攀 枝花 学 院 , ]/ [ 1 1 攀 枝花 6 1 7 0 0 0 )
【 摘
下研 究 。
要】 不论是现代 日 语还是现代汉语 , 被动 句都可以说是 一个难点。 在日 语 中被动 句是 由被动助动词“ r e l l l ・ r a t e r I l ’ ’ 参与构成 的句型。而
( 5 ) Hi s w i f e b e t r a y e d a n d t h e s p i i r t w a s i n a me s s . 如上例 ( 5 ) 所示 , 句子 中的被 动动词 由 自动词 “ b e t r a y e d ” 构成 , 是 主语 以外 的“ s w ” 的 自发动作 日语常常用这样 的句式来表 示主 语间接受到打扰 、 或影 响。 整个句 子内在地含有 “ 由于别人 ……而使得 主语不能或没能……” 的意思 b . 他动词构成的间接被 动旬 日语 中除了 由自动词构成 的间接被动句外 . 他 动词 同样也可 以构 成间接被动句。试 看以下例句 : ( 6 ) T h e A c o mp a n y b e s i d e m y h o u s e i s b u i l t . 在上述 由他动词构 成的被 动句 中.主语是动作 的间接受影响者 。 造成 的不利影响可以不明确出现在句子里 . 但潜在 地存 在着 如例旬 f 6 ) 就潜在着“ 由于 A公司的行为. 使得我家 的房子晒不到太阳或光线 受到 了影响” 之类 的意思 3 ) 所有者被动句 这类被 动句 中 . 动作 的直接 承受者并非句 子的主语 . 而是仍 然作 为宾语出现的 . 而整个句子的主语是受动者 的所有者 ( 7 ) T h e p i r s o n e r w a s s h o t b y t h e p o l i c e m a n a n d h u r t b a d l y .
日汉_同形词_的不同之比较

彩
。
” 所 以 在 注 意 日 汉 同 形词 感情 色 彩 不 同 的 同时 不 容 忽 视 这 一 现 象
,
。
四 词性不 同
日语 中 的汉 字词 大 都是 名 词 兼类 词 也 相 当 多 大 部 分 名词 后 续 寸 石 构 成动词 还 有 名 词 兼 形 容
“
, ,
、
”
,
动 词 副 词 等词 性
横 椰 消棒 客靓 正 统 壮 靓 美 靓 反 勤 景氧 下 烧 平 常 等
%
、
、
、
”
。
,
“
日语 中是 名词 汉 语 中是 动 词
、
、 、 、 、
,
。
如
、
#
想 念 危 害 平衡 磷 惘 娱 巢 催 眠 牺 牲 贿 赂 自治 冲 攀 等
, ,
。
、
、
、
”
。
“ ” 总 之 日汉 同形 词 的 差 异是 不 容 忽 视 的 翻译时应 加 以 注 意 只有 充 分 了解 了 它 们 之 间 的不同 才
,
。
如
∀
氟 味 游锐 下流 得 意 庇 镬 表 现 用 意 雄 植 摊 听 等
、
、
、
、
、
、
”
。
#
“
旧 语 中 是 贬 义 词或 兼 有贬义的词
群来 爱人 燕 心 迷 惑 一 味
, “
、 、
、
,
在汉 语 中却是褒 义 词 或 中性 词
” 作篇 团 翻 弄 等
,
、 、 。
。
如
∀
、
、
口他
,
、
日 汉 语 中都 有 相 当 大 的 一 部 分 词 本 无 褒 贬意义 但 使 用 场 合 可 以 使 它 们 产生 褒 义 或 贬 义 的 感情 色
中日同字异词比较论文

中日同字异词比较论文摘要:分析同字异词异义产生的原因可以使我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的掌握它。
中国的学习者尤其应该注意,不可想当然的去理解。
在汉日跨语言交际过程中,只有排除母语因素的干扰,掌握汉日同字词的异同,才能互相为用而不相妨碍。
相同的汉字或者汉字组合可以代表不同的词,有些在汉语中是同字异词,日语中不属于同字异词;有些在日语中属于同字异词,而汉语中却不是;有些则汉语和日语中都属于同字异词。
因而使中日汉字词的对应关系显得很复杂,下面举例分析汉日同字异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中日词汇比较来看:一、汉语中是同字异词,日语中不是同字异词的对应在汉语里是同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日语里与汉语对应的只有一个。
如:出口∕出口[出口]①:说出话来;(船只)驶出港口;本国或本地区的货物运出去。
[出口]②:从建筑物或场地出去的们或口儿。
日语的“出口”对应于汉语的“出口②”。
东西∕東西[东西]①:指东边和西边。
从东到西(距离)。
[东西]②: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这是从物品出产于东南西北,由此代称物品;还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日语中“东西”只表示方位,也指东洋和西洋。
汉语词的意义宽泛,日语词的意义相对较窄。
二、日语是同字异词,汉语不是同字异词的对应日语中的有些词既有从汉语借去的词,又有自造的词。
两者词形偶合,意义不同。
一向∕一向汉语“一向”指过去的某一段时间;作副词:表示从过去现在,从上次见面到现在。
日语“一向(いっこう)”指完全,全然,总,一向,一点儿不。
“一向(ひたすら)”是只顾,一味,一个劲儿地。
大事∕大事汉语“大事”指重大的或重要的事情。
日语中“大事(おおがた)”时意义基本同汉语义,是重大事件,严重事件。
“大事(だいじ)”意义非常广泛,有大祸;小心、慎重;重要、要紧;保重、当心、爱护等意思。
大手∕大手汉语“大手”作为词不单用。
日语“大手(おおて)”:有前门,正门;正面进攻部队;大户头,大企业,大公司。
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对比

的民族语言 , 而没有文字。人们 只能 以 口述等方式, 将本 民族 的文 化和历
史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 汉字大约在 三 四世纪 的晋朝传人 日本 。 日本人所使 用 的汉字有 大部分 是来 自我 们唐朝
的。在大化革新之后 ,日本曾经派遣
是, 我们常说的如“ 科学 、 民主 、 法律” 等都是从 日本引进的。 据语言学家统 计。 我们人文科学名词 中, 有百分之
本 后 , 日本 人 按 照 汉 字 的 原 音 读 汉 字。 : 如 椅子 ( ii Yz) ——椅子( u 、 i )便 s
我国的汉字字形在 变化 。 日语 的 汉字字形也在变化 , 现代 日语 中的汉 字字形 与我 国现在通用 的汉 字字形 虽然有很多相同的,但 由于传人 日本 时存在着一些字形变异以及汉字在两
仍然使用繁体字 。 有些“ 日语汉字” 与 中国语 中的汉字似同非同,往往被小
学老师极力纠正的错误 , 反而在 日语中 成为了正确书写。如 : ( 压 比日语多一
唐代 以前 日本 跟 中国的南朝 交流频 繁, 吴音是当时传人 日本的中国长江 下游一带的语音 。 汉音是隋唐时代传 人 日本的中国北 方语音 。 唐音是宋代 以后传人的中国南方语音 。 由于当时
目语 中汉字的来源 在远古时代 , 日本 民族只有 自己
一
、
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 中, 成为 中 国人 日常语言的重要组 成部分 。 事实
和 “ 二字组成 , L” 意为 “ 十字路” 由 ; “ 和“ 、 ” 山” 上 下 三字组成 , 意为 “ 山
顶” “ 、 山岭” 由 “ 和 “ 二字组 ; 木” 神”
七十是在上世纪初 , 在输入西方文化 的浪潮 中由 日本传人中国的。 现代汉 语中 , 词尾是 “ 、 力 、 、 等 化 式、 性 的”
日语「彼」和汉语“他”的比较

用 最 被 广泛 接 受 的语 法 体 系上 的 。 本 文 相 关概 念 代 词 是代 替 名 词 来 直 接 指 代 人 和 事 物 及 方 向 、场 所 等 的 代 替 用 词 。 其特 点 是 , 有 固 定 的 内容 , 所 指 的 事 物 不 同 而 没 随 内容 不 同。 词 可 分 为人 称 代 词 和 指示 代 词 。 代 指人 而 言 的代 词 叫做 人 称 代 词 。 日语 中 第 三人 称 代 词 叫 做 第 三 人 称 代 名 词 或 他 称 代 名
2男 性 恋 人 , 朋 友 。 . 男 例 : I彼 力 誊 为。 妹 = { 三 、 语 的“ ” 汉 他 汉 语 中 .五 四” “ 以前 的 “ ” 指 男 性 、 性 . 及 一 切 他 泛 女 以 事物 。 例 : 以 非他 故 。 (仪 礼 ・ 昏礼 》 某 《 士 ) 他 用 刚 日。 (仪 礼 ・ 虞 礼 记 》 《 士 ) 现 代汉 语 中 。他 ” “ 的主 要 用 法 有 以下 几 种 。 1称代 说 话 人 和 听话 人 以外 的男 性 第 三者 。 . 例 : 没 打 他 , 是 扯 了 一下 他 肩 膀 。 我 只 2性别 不 明 或 没 有 区 分 的 必 要 时 , 示 泛 指 , 分 男 性 和 . 表 不 女性。 例 : 笔 记 上 看不 出他 是 男 是 女 。 从 个 人要 是 离 开 了集 体 , 就 将 一 事无 成 。 他 3虚 指 . 单 说 就 是 有 所 指 而 不 明 白地 说 出来 。 话 人 . 简 说 对 所 要 说 明 的 人 、 , 愿 明 说 时 , 用 一 个 特 殊 的 指 示 事 不 选 代 词 去 代 替 。“ ” 为 虚 指 用 法 时 一 般 用 在 动 词 和 数 量 词 他 作 之间。 例: 睡他 一 觉 。唱 他几 句 。盖 他 三 间 瓦 房 。 4指 别 的 、 他 的 , 般 与 某 些 动 词 、 词 合 并 使 用 , 的 . 其 一 名 有 用法 已被 固定 。 例 : 已他 去 。 留作他 用 。他 人 、 乡 、 日。 早 他 他 四 、彼 j 他 ” 比较 r 和“ 的 以上 是 对 E语 中 r l 语 中 “ ” l 彼 和汉 他 的词 义 变 迁 和 主要 用 法 的分 别 归 纳 , 以下 对 r j “ ” 行 比较 。 彼 和 他 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日语与汉语的比较
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
如“ぁ”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
但我觉得,事实上,要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
从深层次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
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
“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
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
拿“を”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
而“に”的用法就更复杂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
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
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
同时,我要说的是,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且很容易忘。
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比如掌握了一个动词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记”了。
比如待つ的て形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断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
这是动1的词的用法,而动2的词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个假名去掉加上一个て或一个た就可以了。
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
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词形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句型当中。
仅以て形为例,它就有很多与之有关的用法或句型。
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礼貌地请求;てぃる有表达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有一种就表示状态的持续;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
日语中有如此多的词形变化,而汉语中很少,那为什么一些西方人会觉得汉语比日语更难学呢?让我们来看看日语和英语的比较吧。
2.日语和英语的比较
我认为,和汉语相比,日语和英语的相似处更多,它们都属于形合的语种,注重形式;而汉语则属于意合,西方人对此很难理解。
而且日语和英语都有很多相对应复杂的句型,时态,及与之相关的词型变化比如与て形相对应的英语时态就是现在时-ing形式,与た形相对应的则为过去时-ed形式,与なぃ形相对应的则是英语中的否定。
而且,现在随着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日语中外来语增加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好多词汇都摒弃了原来的和语或汉语读法,采用了英语的发音,叫人背不胜背,这通常都要用片假名来表示。
因此,好多日语词都可以用英语来发音,日本人不但不会嘲笑,反而认为你才是up to date。
这样一来,西方人当然觉得日语更好学了。
什么东西说不出来,仍然可以用英语来表示。
但是,由于这些外来语都是用日本的语音发音,因此跟英语单词有很大的出入,以至于我们读多了之后,许多英语单词都不会读了,比如我经常会把
supermarket读成ス-パ-·マ-ケット。
这也就难怪日本人读英语的时候感觉怪怪的。
当然,说两者相似,是基于和汉语比较的基础上的。
虽然两者相似处很多,但是,总的来说, Culture determines language.不同的文
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言肯定是有根本区别的,而语言正好可以反映出文化的不同。
日本人宣扬的是一种“忍”的精神,以致整个民族都很内敛,表现得很谦恭,好像什么都唯唯诺诺,而欧洲人则不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是属于个人主义的那一类。
表现在语言上很容易就看出来。
日本人在
说话的时候有时连ゎたし都可以省掉,而英语里面为了强调自己的意愿,经常说一些主观意愿的词,比如I think, In my opinion, I’d like to say ,你看,几乎每个里面都有“我”。
3.口语和听力
口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语言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communication,而交际最重要的就是要去说。
如果学一门语言,但是口语不能掌握的话,等于只学了一半,这对日语来说尤为如此,因为日语的口语和我们学的书面语很不一样。
我们看日剧的时候会发现日本人经常只用动词的普通体,而不用敬体。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日语分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以及一些所谓的谦逊语,其实要说到谦虚,中国人应该是很擅长
的,但是日本人的谦虚连我们中国人都受不了。
比如说すみません,它是在日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常常有一种深层次的含义,我想这是我们
这些菜鸟所不能理解的,好像不管什么场合都可以用。
而与口语联系密切的听力也是让我们头疼的地方,在听同学做speech或者听磁带的时候,听到某个单词很熟,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
思,一个单词要反应好长时间才知道是什么,有的时候甚至要写下来才知
道。
但这样一来,下面的内容就听不到了。
另一点就是日语中有很多同音但不同义的词。
如ひく这个音,我们现在学到的就有三种意思,一个是弹钢琴的弹(弹く),一个是得感冒的得(ひく),还有一个是查辞典的查(引く)。
这样一来,听的时候觉得更困难了。
我想这也多多少少和我们平时听得少有很大关系吧。
但是,以后不管是考级还是考研,听力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总结
综上所述,日语和汉语、英语是有很多共性的,同时它也有很多特性。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经常对这三者进行比较,比较之后才会有进步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