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林:类别思维造成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10组优秀思辨文段汇编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10组优秀思辨文段汇编

01从人的认知发展来讲,“自我中心”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阅历和社交生活的丰富,自我认知水平会延展拓宽,人们会愈来愈发现“自我中心”的局限性。

对此,你怎么看?文段【文段一】诚然,在人类认识自我的起始阶段,形成“自我中心”能够帮助我们的祖先认识自己,模铸完整的个体以适应世界,与世界共同发展,其对于人类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组成我们每个个体必要的部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阅历愈发丰富,社交活动也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时,对于自我的认识似乎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简洁明了一个“我”的层面上了。

长期将自己包裹在“自我”的茧中,拒绝接受外来事物,进而将会逐渐与社会脱节,形成仅仅以自我为中心的蛮横个体,而对社会造成危害。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高铁霸座、高空抛物等新闻无一不向我们宣告着自我中心正吞噬着人们本善的内心,甚至将人们拉入“利己”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文段二】王尔德曾言:“只有浅薄的人才认识自己。

”其中的“浅薄”便是无法脱离“自我中心”的糖衣裹挟,无法自拔而造成对于自身片面而扭曲的认知所产生的,其有界性酿就了这一灾难,而社会阅历与社交生活的磨炼是近乎无界的,它包含着全方位,多角度剖析自我的机会。

自我认知水平会因此而随之变得无界,不断更高、更广角度的延展拓宽中,更为丰满而真实的自我就此重构。

02有人说,速度时代的来临,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对此,你赞同吗?文段【文段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主张人们要抓住今天,速度时代确实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闲暇,然而有些人则浪费时间,一事无成,我们应该抓住更多的闲暇时间,在某些方面挑战自己。

跳出自己的舒适圈,重视平日对自己的培养,注重量的积累,扎住时机,促成质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闲暇时间,而不是一事无成。

速度时代即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又为人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平庸。

”在速度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利用闲暇,而不是接受自己的平庸。

智慧树《创新性思维和方法》单元检测及答案

智慧树《创新性思维和方法》单元检测及答案

创新思维和方法1.1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 B )(单选题)A:培根B: 陶行知C:郭沫若1.1下列哪项创新方法是传统方法之外的新方法?(C)(单选题)A:列举法B:类比法C:TRIZ法D:头脑风暴法1.3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 C)。

(单选题)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勾股定理C:LED显示屏D:四大发明1.4发现与创造之间的关系是?(A)(单选题)A:发现是创造B:创造一定是发现C:发现与创造没有关系1.4创意、创造和创新在发明创造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下面叙述错误的是?(C)(单选题) A:创造产生作品B:创新产生效益C:创意产生效益D:创意产生思路1.5赫曼全脑模型提出了左右脑的不同思考模式类型,唐僧可划归为?(A)(单选题)A:逻辑型B:空想型C:纪律型D:表现型1.6我国学者庄寿强先生提出了一个创造力表达公式:创造力=K×(________+________+批判性思维+创新方法)×知识量^2 (C)(单选题)A: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B: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D:创造性人格+批判性思维1.7人类社会在不断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单选题)A:创造性动机B:创造性需求C:创造性行为D:创造性目标测试一1创造的基础是(C)【单选题】A. 智能因素B. 非智能因素C. 知识D. 精神人格2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单选题】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 勾股定理C. LED显示屏D. 四大发明3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5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5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三十五课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课标要求: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走进思维世界1.思维的含义(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提醒]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所特有的。

2.思维的特征[提醒]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正是由于思维的能动性,人才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

3.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思维形态的分类(2)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提醒]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考向一思维的特征典例1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

“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

这反映出思维具有________特征。

()A.间接性B.能动性C.概括性D.主观性答案 C解析“树”这个概念,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了一切树木所具有的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这是思维具有概括性的表现。

变式1东汉时期,王戎和几个小朋友到野外玩耍。

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们纷纷跑上前去摘李子,王戎却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们就问他为什么不摘李子吃,王戎说:“李子树长在路边,结满了李子,却没人吃,说明李子是苦的。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Stereotypes effect定义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等等。

特点刻板效应具有如下特点:①对个体、群体过于简单化的分类。

②在同一社会、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有惊人的一致性。

③多是偏见,甚至完全错误。

形成原因社会刻板效应是经过两个途径形成的:1. 是直接与某人、某群体接触,将其特点固定化;2. 由他人间接信息影响形成。

间接的信息影响,就是刻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实证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

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

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

举例《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2019年11月创新思维课后练习题+考试题库整合全网答案

2019年11月创新思维课后练习题+考试题库整合全网答案

考试题库更新于2019.11,下载整合了数个考试文档答案,目前最全的版本注:1.系统考试题库会更新,因此笔者考试时也有个别题在文档搜不到答案,百度一下就好2.建议复制考试题目关键词,配合在文档使用CTRL+F(查找),粘贴关键词,搜索全文档食用会更香94,遇到约五道没有一、单选题(题数:45,共45.0 分)1下列对自由联想发散法描述正确的是()。

(1.0分)1.0 分A、想到哪儿记到哪儿B、不受限制C、主要用于创意思考时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2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1.0分)1.0 分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C、只关心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我的答案:B3思维导图做记录的优点()。

(1.0分)1.0 分A、不易偏题,紧绕主题B、促进多方面思考C、避免从众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4移植与借鉴思维是指()。

(1.0分)1.0 分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对接起来B、将一个事物的原理、方法运用到同一领域的其它地事情上C、将一个事物的一部分挪到另一个事物中去D、将一个领域的原理、方法或构想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之中我的答案:D5在创意的萌芽阶段的思维方式一般为()。

(1.0分)1.0 分A、逻辑思维B、软性思考C、硬思维D、定性思维我的答案:B6下列不属于连接思维的是()。

(1.0分)1.0 分A、挤牙膏器B、政务超市C、用电视节目的方式上课D、瀑布上的房子我的答案:A7富莱利用胶水的不强特性发明了便利贴,这是运用了()。

(1.0分)1.0 分A、逆向思维B、侧向思维C、转换思维D、直观思维我的答案:B8关于强制联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1.0分)1.0 分A、在两个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在联系B、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细致拆分,再进行强制连接C、用两个词进行自由发散联想,然而再进行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与重组D、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我的答案:D9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1.0分)1.0 分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B、其本质是二元联想C、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D、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我的答案:C10美国创造协会会标体现了()。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单选题(共129题,共129分)1.3,4,6,12,36,()。

A.8B.72C.108D.216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AB.BC.CD.D3.从芦山回望玉树,回望汶川,那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的民族精神,那_______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

拥有这些坚实的内核,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众志成城视死如归B.万众一心百折不挠C.临危不惧不屈不挠D.无私无畏勇往直前4.沿着新修的国道从呼伦市出发一直向北,如果是在冬季,沿途草原大雪覆盖,松林点缀、白雪皑皑。

间或有驯鹿从密林中迁徙、________雪原。

黑白相间,宛如格林童话的冰雪世界。

车行敖鲁古雅的布冬霞部落,驻足静听阵阵哨笛,鄂温克族人驯养的角鹿从四方密林中飞疾汇聚,场面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纵观宏伟B.横贯宏大C.穿越壮观D.穿过雄伟5.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在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社会群体中不同成员都是_____________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形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

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文化,就能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进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特别认识进步B.单独分享行动C.孤独认同融合D.独立共享合作6.虽然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行为方式和目的企业和居民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的。

而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不能收益和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全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为前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忽视B.截然相反忽略C.不尽相同无视D.泾渭分明轻视7.传统的超级计算机,强项是处理“计算密集型”的任务,比如预测天气。

批判与创意思考(网络教育)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批判与创意思考(网络教育)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1、思考是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而且对于这种心理活动,当事人可以进行一些控制。

( )答案:√2、思考的关键是控制。

( )答案:√1、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问题,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有的问题需要思考。

()答案:√2、思考就是针对特定问题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答案:√1、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哪种方式思考?()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 B2、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是何种思考方式?()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 A3、以下哪种思考方式需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 B4、海绵式思考是被动接受作者观点与推理但不能评价,淘金式思考是主动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和观念并评价。

()A、正确B、错误答案: B1、赫曼的全脑模型中,逻辑型属于()象限?A、AB、B答案: A2、在思考过程中,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 B3、在思考过程中,比较偏向直觉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 A1、创造力并非人人都有。

()答案:×2、创造力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答案:√3、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答案:√1、在思考过程中,创造力的源泉是?()A、左脑B、右脑答案: B2、在思考过程中,偏向理性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 A3、一些所谓的“无创造力”的人,通过科学开发其创造力也可以成为显性的。

()答案:√1、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认为思考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哪一阶段与创意思考有着密切的关联?()A、思考的产生阶段B、思考的批判阶段答案: A2、演绎是什么样的推理方法?()A、从特殊到一般B、从一般到特殊答案: B3、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类,并揭示了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这属于什么过程?()A、具体化B、系统化C、分类化D、概括化答案: B4、在思考方法中,概括是使事物普遍化的思考过程。

大学生创业习题.doc

大学生创业习题.doc
C、文化创新
D、策略创新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窗体底端
2.5
1
【单选题】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
窗体顶端
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我的答案:A得分:16.6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只要敢想,每一个创意都能转换成很好的结果,都能被市场接受。()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2.6
1
【多选题】创新的中“遵守科学原则”要求创新活动必须做到()。
窗体顶端
A、对发明创造设想进行科学原理相容性检查
B、对发明创造设想进行技术方法可行性检查
1.1
1
【多选题】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
窗体顶端
A、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个性灵活、开放
C、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D、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我的答案:ABCD得分:0.0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
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是()。
窗体顶端
A、
独立性
B、
自信
C、
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
冒险精神
我的答案:ABCD得分:33.3分
窗体顶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勾股定理
C、LED显示屏
D、四大发明
我的答案:ABD得分:25.0分
窗体底端
1.6
1
【单选题】北京大学教授王选曾认为,北大方正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一批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的企业家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是有众多网民为大妈的“讹诈行为”感到羞耻,责骂大妈“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到外国去了”。继而更多
网民表现了极度愤慨,他们认为,外籍男子不仅侮辱了那位大妈,还侮辱了所有中国人,“必须向中国人
民道歉”。前后两种反应看上去截然相反,却同样隐含着“类别思维”(categorical thinking)的定势。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指出,人类自然、正常的思维需要类别概念,“人的思维离不
开类别的帮助„„类别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预先判断的基础。有序的生活离不开它。”但是,类别思维也
会造成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妨碍有效的理性思考。

先入为主(preconception)和刻板印象(stereotype)之间有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先入为主经常是因为某
种先例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推断,以为早前发生过的,现在也就一定会发生。“先例”是先入为主思维的
条件。先入为主又称偏见(prejudice),也就是在还没有弄清情况之时就下定论(prejudgment)。

刻板印象是指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这种看法来自同一类型的人中的某个个体
给旁人的观感,可能有经验根据,也有可能根本就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并没有经验的根据。先入为主
的印象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但刻板印象则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

由于媒体以前对多个“扶人被讹”事件的报道,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定型的“好人无好报”情节,它的定型
反角便是“老太”或“大妈”。人们对老太、大妈原本未必有什么不好的先入之见,但对这个情节中的老
太、大妈却有了负面的预先想法。如果说“讹人大妈”缘于先入之见,那么“辱华洋人”便是刻板印象,
这是因为,洋人至今仍被不少国人视为对中国怀有敌意非我异类。

从一些人的行为推断同类人的行为,这种基于类比思维的论证很常见,有时候是不知不觉,有时候是明知
故犯。类比思维的一个逻辑特征是:有些A是B,所以所有的A都是B。因此,有的大妈讹人,跌倒的大妈
都会讹人。这样摆出来,不难见出推断的谬误。可是,如果不说“有些A是B”,只说“A是B”,那么谬
误说法就会不那么明显。例如,跌倒的人会讹人,你见了别多管闲事。笼而统之地说“公知不是好东西”
(臭公知),也是这种谬误逻辑的表现。

用少数先例或刻板印象来推理,又叫“凭印象”,它不只是推导逻辑不周,而且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有
倾向偏见。例如,因为有些不利于某人的言论不确实,所以,所有不利于他的言论都是谣言。但是,如果
不实的是他自己的言论,针对又是别人,那么他就根本不会把自己的不实言论当成谣言。

“凭印象”的以偏概全还能产生一种荒唐可笑的类比混淆。例如,所有的牛都是四足兽,所有的骡子都是
四足兽,所以,所有的牛都是骡子。这个推理逻辑看起来很荒唐,但在网络上却随处可见。例如,美国人
讲这个,一些中国人也讲这个,所以这些中国人是美国人的走狗(“美狗”)。

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不仅会误导人的推断,而且会让人根本上不动脑筋,就“不加思索”地有所结论或有
所行动。社会心理学家泰弗尔(Henri Tajfel)指出,先入为主的想法或刻板印象所起的都是简化信息的
作用,让复杂多变的信息变得容易辨认、记忆、预测,把人简单归类的信息可以使人很迅速地对人或事有
便捷的反应。我们所熟悉的“对同志要像春天一样的温暖,对敌人要像严冬一样的冷酷无情”就是这样一
种捷径思维。人被简单地分成“同志”和“敌人”,对待他们的方式也就简单化和绝对化了。

“讹人大妈”和“辱华洋人”这样的类别思维是自然的,但又不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它是自然的,我们
更需要对它有所察觉,以免我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逻辑谬误的迷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