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性能及增效机理研究》范文

《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性能及增效机理研究》范文

《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性能及增效机理研究》篇一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性能及增效机理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的性能以及其增效机理。

文章通过详细的研究,对该材料的储热能力、光学性能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也对该材料的实际应用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结果不仅对提升储热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为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和光热转换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引言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储热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光敏化学储热材料因其具有高效、环保、可循环利用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

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光响应性能,因此对其性能及增效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概述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储热材料,由偶氮苯分子和石墨烯组成。

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光响应性能,能够在光照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实现光能到热能的转换和储存。

此外,石墨烯的引入使得该材料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其储热性能。

三、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性能研究1. 储热能力:偶氮苯/石墨烯光敏化学储热材料具有较高的储热能力,能够在光照下快速吸收并储存光能,转化为热能。

2. 光学性能: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包括高透光性、高反射性和高吸收性。

这些性能使得该材料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太阳光。

3. 光响应性能:在光照下,偶氮苯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实现光能到热能的转换。

同时,石墨烯的引入增强了该材料的光响应性能,提高了其储热效率。

四、增效机理研究1. 偶氮苯分子的光化学反应:在光照下,偶氮苯分子发生异构化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这一过程是该材料实现储热的关键步骤。

2. 石墨烯的增强作用:石墨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该材料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还增强了其光响应性能。

偶氮苯顺反异构体薄层色谱分析本科教学实验的改进

偶氮苯顺反异构体薄层色谱分析本科教学实验的改进

目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对偶氮苯顺反
异构体薄层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
1 实验材料
1.1 器具与仪器
3 讨论
图 2 偶氮苯顺反异构体薄层色谱图
本研究在传统的偶氮苯顺反异构体薄层色谱分
玻璃层析缸( 含磨砂玻璃盖) ;硅胶板( GF254 、厚
析方法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实验方法进行了以
( 河北医科大学 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7)
摘 要: 基于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本科实验教学实践, 对偶氮苯顺反异构体的薄层色谱分析方
法进行改进。 利用偶氮苯的光化学性质, 通过紫外光照处理样品, 使偶氮苯产生顺式异构体;
通过选用市售硅胶板产品, 减少了实验材料浪费, 并提高了实验效率; 为降低实验危害, 使
Key words: azobenzene; trans-cis isome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xperiment
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是
会转变为顺式构型( 见图 1 所示) [3] 。 两种异构体
Improvement of th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of the
azobenzene trans - cis isomers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xperiment
FU Yan, LI Cheng, LI Li - mei, SUN Xiao - hui
,具有
较容易进行分离,偶氮苯顺反异构体薄层色谱分析
将固定相均匀涂铺在具有光洁表面的玻璃、塑料或

偶氮苯的合成与研究进展

偶氮苯的合成与研究进展

后加入1mL 乙醇,移取1mL 上述溶液至小瓶,用自动定量进样分析。

b.取60mg 橡胶硫化胶于2mL 甲苯振荡12h 萃取,移取1mL 溶液至小瓶,用自动定量进样分析。

c.计算:生胶(或硫化胶)中SM(mg/kg)=A*2/mA 标准曲线中苯乙烯浓度,ng/mL ,由相应的标准曲线确定,m 样品质量,mg ,2样品被稀释的溶液量,mL2.2.4 检测结果表2为同一生胶及硫化胶中残留苯乙烯平行分析数据,表3为不同样品分析数据。

表2 为同一生胶及硫化胶中残留苯乙烯平行分析数据230.613.8329.014.4428.913.9531.114.2630.614.0平均值30.014.2标准偏差0.830.37RSD%2.82.6表3 不同样品分析数据238.510.9328.920.1430.617.9520.912.4631.518.8平均值32.315.9最大值40.420.1最小值20.910.92.2.5 分析讨论据表2中计算RSD 和《JJG 700-2016 气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3%比较,此二种方法均能达到气相色谱定量重复性要求,因此方法可行。

3 结论(1) 经t 检验法对比分析用正己烷为溶剂萃取丁苯胶乳中残留苯乙烯经气相色谱的测定含量的方法与以滴定法使用无显著性差异。

(2)经RSD 验证精密度用甲苯萃取丁苯橡胶硫化胶和成品胶中的单体苯乙烯经气相色谱的测定含量的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1]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六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2] JJG 700—2016,气相色谱仪说明书.[3]赵以美,陈军.食品级丁苯橡胶中残留苯乙烯的测定[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 7-2.偶氮苯的合成与研究进展赵建强1 张玥2 王冠蕾3(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河北 承德 067000)摘要:偶氮苯-一种光响应因子和有机染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的理论研究

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的理论研究

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的理论研究
赵建强
【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24(26)1
【摘要】探索了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为新型光响应材料的开发提供思路。

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过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G,基组为def2-tzvp。

通过DFT计算,找到了偶氮苯在基态时发生顺反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TS)。

分别扫描了偶氮苯基态(S_(0))、第一激发态(S_(1))和第二激发态(S_(2))的势能面(PES),发现偶氮苯基态时发生异构化反应的机理是通过旋转协助的反转路径实现,该结论与TS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当偶氮苯分子处于激发态时,其异构化路径通过旋转路径实现。

【总页数】7页(P24-29)
【作者】赵建强
【作者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1
【相关文献】
1.偶氮苯的光化学顺反异构化反应及其在光强测定中的应用
2.椅式(8,8)单壁碳纳米管内偶氮苯的顺反异构化
3.偶氮苯磺酸衍生物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机理
4.基于偶氮
苯顺反异构化的研究型计算化学实验教学探索5.电场下偶氮苯衍生物分子顺反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一 偶氮苯顺、反异构体的薄层色谱分离

实验一 偶氮苯顺、反异构体的薄层色谱分离

1cm
六、装置图
h
h2 h1

福州大学 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中心
七、操作规程
1.偶氮苯的光化异构化
将溶有1g偶氮苯的100ml石油醚分成两部分,一 部分放在小样品瓶中并用黑纸包好避免阳光照射。另 一部分样品放在培养放在培养皿中,用汞灯产生波长 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1h备用。
实验二 二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三 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竞争
实验四 苯甲酰苯胺制备
实验五 邻氨基苯甲酸制备 实验六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
实验七 三苯甲醇制备及其性质
福州大学 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中心
实验一 偶氮苯顺、反异构体的 薄层色谱分离
福州大学 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中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及方法。
福州大学 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中心
八、 操作要点
1、薄板涂层时要均匀、不要太厚。否则斑点分离效果不好。
2、薄板涂好后静置和活化时间要够,否则板易裂,且斑点
无法分开。 3、划起始线时,要轻,不要刺破薄层。 4、点样毛细管粗细要合适,直径约0.5mm。斑点直径一般 不超过2mm,样点过大,易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
以致不容易分开。
福州大学 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中心
5、薄层板浸入展开剂不能超过点样线,否则样品不在薄板上 分离而直接进入展开剂。 6、要分离的物质极性越大,吸附力越强,但Rf值却越小。展 开剂极性越大,则洗脱力越大,Rf值越大。 7、取出薄板后,马上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前沿处划一记号, 否则呈现的前沿很快消失,无法记录展开剂前沿至原点中心 距离,而无法计算比移值。
福州大学 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中心
四、实验原理
反应式
hv N N N N

椅式(8,8)单壁碳纳米管内偶氮苯的顺反异构化

椅式(8,8)单壁碳纳米管内偶氮苯的顺反异构化

( ,) i g eW a ldCa b nNa ou e 88 S n l- l r o n t b e
W A NG Luo X i — n YICha g— i n Ha ZOU n Ta Ha — o XU i Je X U e— n W iLi
(e a oaoyo en rcsi dF n t n l ete N wTxi t il Miir E uain K y b rtr f L Gre o es ga u ci a xi sf e ete P n n o T l o lMae a , nsyo dc t , r s t f o
物理 化学 学报 ( lHu x e u b o Wui a u e a ) X
Jn ay a u r
AcaP s 一 i Sn, 0 0 2 () 1 9 1 4 t . Chm. i.2 1 , 6 1 : 4 — 5
19 4
【 t l】 Ari e c
www. x .k .d .a wh bp ue uc
碳纳米管的限制作用, 偶氮苯分子 的苯环绕 C N键有 一定 的旋转 , 反式偶氮苯的平面结构发生扭曲, 但其它结构
参数变化不明显 . 受限于碳纳米管 内的偶氮苯 的顺反异构体 能量差 比非受 限状态下增加 了 81O・ l, .I mo 表明碳 ~
纳米管的限制作用对偶氮苯顺反异构体的相对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光谱计算表 明, 限于碳纳米管 内的偶 氮 受
c n n disd namc ar(,) igewaldc ro a ou e( o f e niea r h i 88 sn l— l ab nn n tb CNT(,) r ac ltda eONI i e 88)weec luae th t OM( LYP6 B3 /- 3 + : F lv 1W e u dta tee t n e f z b n e eit 1 G UF )e e. f n h t o h n a c o a o e z n noCNT 88 wa x temi. eg o t cp rmees f r f,) s o r cTh e mer aa tr e h i o

偶氮苯的光化异构体实验报告

偶氮苯的光化异构体实验报告

偶氮苯的光化异构体实验报告引言光化异构体是指分子在光照条件下发生构型的转变,通常由有机分子中的共轭体系引起。

偶氮苯是典型的一个具有光化异构体的化合物,其具有两种异构体:顺式和反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光照条件下对偶氮苯的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转变。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1.偶氮苯(纯度≥99%)2.水(蒸馏水)3.乙醇(纯度≥99%)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5.实验室用具:试管、试剂盖、移液管等操作步骤1.实验者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使用天平称取适量的偶氮苯样品,确保样品的质量准确。

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净水和乙醇,制备符合实验需要的溶液浓度。

4.放置试管在光照条件下,照射一定时间,以观察偶氮苯的光化异构体转变过程。

5.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前后的样品进行光谱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6.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观察结果在进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操作后,我们观察到偶氮苯发生了光化异构体的转变。

以下是我们观察到的主要结果: 1. 顺式异构体的光吸收峰发生了变化,从较长波长位置向较短波长位置移动。

2. 反式异构体的光吸收峰也发生了变化,从较短波长位置向较长波长位置移动。

3. 在光照时间延长的情况下,顺式异构体的转变速率较快,而反式异构体的转变速率较慢。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光谱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光照条件下,顺式异构体的能量状态发生了变化,使其吸收峰从较长波长向较短波长位置移动。

这可能是由于共轭体系结构的调整。

2. 反式异构体在光照条件下也发生了结构变化,其吸收峰向较长波长位置移动。

这可能是由于共轭体系的改变导致的。

实验讨论光化异构体机理1.偶氮苯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是由于其结构中含有连续的双键构型,这种双键构型在光照条件下易于形成共轭体系。

2.光照条件下,偶氮苯分子中的双键发生光激发,使其共轭体系发生变化,从而引发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转变。

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六种合成产物
对六种偶氮苯衍生物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性能 进行了测试,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对羟基偶 氮苯甲酸在弱极性溶剂中异构化速率快,可暗回 复,重复性好并且能量损耗小。 偶氮苯化合物在溶液中的顺反异构转变受以下 几种因素影响:取代基空间位阻效应,邻位羟基与 N原子间的氢键作用,分子间偶极一偶极作用, 邻位基团间的氢键作用。顺反异构转变速率的大 小取决于何种因素占主导作用
偶氮苯化合物分别在三种溶剂中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一般情况下,溶剂极性增大, π-π*跃迁吸收带红移, n-π* 跃迁吸收带蓝移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偶氮苯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 尽管只增大了2~5nm,但仍符合峰值波长随溶剂极性 增大而发生红移的规律
偶氮苯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中的 光化学行为
• 取偶氮苯化合物稀释液 4mL加入带橡胶塞的Icm 石英比色皿中,充入高纯氮30min以排出溶液及 比色皿中的氧气。充氮完毕后,以溶剂为参比, 室温条件下在200~600nm范围内测定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并以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 在激发波长至600nm的范围内测定荧光发射光谱。 然后迅速以 50mw/cm2、300~400nm的紫外光照 射,每照射一定时间间隔测定溶液的吸收光谱和 荧光发射光谱,得到随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而变 化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注意测定过 程中石英比色皿应严格密封并且用黑布遮住自然 光
实验报告
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偶氮苯化合物由于其优良的光学及光致顺反异构性,在 光信息材料及生物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文献对六种偶氮苯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 光谱进行了测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最大吸收波长红 移;对荧光发射光谱随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的研究进一步 证实了邻位基团间的氢键的存在并且对顺式构型具有稳定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研究进展王罗新1,2 王晓工 2 *(1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 430073;2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 北京 100084)摘要 偶氮苯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是许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

近年来,偶氮苯的顺反异构化机理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有关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偶氮苯光致异构化过程中有争议的旋转和反转机理问题,从争论的起源到目前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偶氮苯异构化机理光响应性Progress of the Trans-Cis Isomerization Mechanism of AzobenzeneWang Luoxin1, 2, Wang Xiaogong2 *(Wuhan Universt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430073;Institute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Abstract: The trans-cis photoisomerization of azobenzene is the basis of photo-responsive properties of many azo-functional materials. The isomerization mechanism has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recentl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isomerization mechanism of azobenzen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from the original argument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e, has been given to the open question about the rotation and inversion mechanisms of the photoisomerization. Some relevant problems necessary to be further studied are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s: Azobenzene, Isomerization, Mechanism, Photoresponsive偶氮苯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染料。

近年来,偶氮苯的光响应特性使其在许多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偶氮苯分子存在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

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反式构型的偶氮苯会转变为顺式构型;在可见光或热作用下,顺式构型可回复到反式构型。

两种构型的偶氮苯分子具有明显不同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同时,两者的立体结构、偶极矩等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亦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偶氮苯顺反异构体的不同特性,以及顺反异构化诱导产生的各种光响应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含偶氮基元的光响应性材料表现出很多独特的性能,如光动力纳微米机械[1,2]、光驱动分子开关[3]、信息存储[4]、表面起伏光栅及命令表面[5,6]、非线性光学材料及光子材料[7~9]等。

最近,随着各种偶氮苯类材料奇特性质的不断发现,偶氮苯分子的结构[10~12]、光谱特性[13,14]、异构化机理[15~20]、激发态衰减动力学过程[21~29]等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 偶氮苯热致顺反异构化机理相对于偶氮苯的光异构化,偶氮苯的热异构化机理较为简单。

但已有的相关文献对于偶氮苯分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0533040)热致顺反异构化机理还存在着一定争议。

一般而言,偶氮苯的热致顺反异构化有两种机理(图1):其一是通过N=N 键的旋转发生异构化,其二则是通过NNC 键角反转进行。

早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认为[30,31],无取代基的偶氮苯其热致异构化主要遵循NNC 键角的反转机理。

然而,当偶氮苯分子上有强推电子或拉电子取代基时,旋转机理也会发生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相互竞争的两种异构化途径受温度、压力、溶剂极性等实验条件的影响[32,33]。

最近,通过隧道扫描电镜(STM ),研究人员直接观察到单分子的反式4-氨基-4’-硝基偶氮苯通过CNN 键角反转发生异构化的过程[34]。

此外,新的理论计算还发现,偶氮苯的热致异构化还可能涉及单重态—三重态的转变[35]。

总之,从已有的文献结果不难看出,试图将不同实验条件下含各种不同取代基的偶氮苯的热致异构化过程归结为某一种异构化机理是不合理的。

图1. 偶氮苯的热致异构化通道:旋转和反转机理Figure 1. Thermal isomerization pathways of azobenzene: rotation and inversion mechanisms2. 偶氮苯光致顺反异构化机理就偶氮苯的光致顺反异构化而言,目前认为有三种异构化机理,如图2所示。

早期对偶氮苯反式→顺式光致异构化量子产率(Φ)的研究结果表明[36,37]:在可见光的激发下Φ值约为0.25,但在紫外光的激发下Φ值则降至0.1左右。

而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激发下,偶氮苯反式→顺式光致异构化量子产率分别为0.53和0.40。

从光谱学的观点来看,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式偶氮苯分子的吸收峰(约450nm 左右)对应于S 1(n →π*)态的激发,在紫外光范围的吸收峰(约320 nm 左右)则对应于S 2(π→π*)态的激发[36]。

反式偶氮苯光致异构化量子产率依赖于激发光波长的特性明显不符合Kasha 规则,因此,上述量子产率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反式偶氮苯在S 1(n →π*)和S 2(π→π*)激发态的异构化过程可能源于两种不同的反应机理。

图2. 反式偶氮苯的光致异构化通道:旋转、反转和协同发反转机理Figure 2.Photoisomerization pathways of trans-azobenzene: rotation, inversion and concerted-inversion mechanisms反式偶氮苯 (TAB)顺式偶氮苯 (CAB)N=N 旋转NNC 面内反转NNC 协同反转内转换为基态反式偶氮苯 (TAB)顺式偶氮苯 (CAB) N=N 旋转NNC 键角反转1982年,Rau等[38]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两个反式偶氮苯分子以碳硫键相连,使得分子中偶氮苯的苯环严格受限而无法进行平面外的旋转,即顺反异构化的过程只能由平面内的反转来完成。

对这种结构的偶氮苯分子(双硫偶氮苯衍生物和四硫偶氮苯衍生物)的异构化量子产率进行测定,发现不论是激发到S1(n→π*)还是S2(π→π*)态,所测得的Φ值均为0.25左右,即Φ值不随激发光的波长而变。

由于测得的Φ值与反式偶氮苯在S1激发态下的值相同,因此,Rau等提出反式偶氮苯在S1(n→π*)激发态下将通过面内的CNN键角反转发生顺反异构化,而在S2(π→π*)态下的顺反异构化则通过CNNC二面角的旋转进行。

同年,Monti等[39]利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ab initio)方法对偶氮苯激发态的势能面进行了定性描述,其结果恰好符合Rau提出的异构化机理。

因此,上述异构化机理被广泛接受并用于许多瞬态光谱实验的分析和解释[40~42]。

最近,Renth等[43]以冠醚连接偶氮苯使苯环旋转运动受限,采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上转换光谱法,研究了这种旋转受限结构的偶氮苯分子激发到S1态后的衰减动力学行为,结果发现其与旋转不受限的偶氮苯分子具有相同的衰减时间常数,这一实验结果也支持Rau的模型。

但是,Rau提出的偶氮苯异构化机理也不断受到来自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的质疑。

最近,Diao等[22]也采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上转换光谱法,研究了两种旋转受限的偶氮苯衍生物在S1(n→π*)和S2(π→π*)激发态的超快衰减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无论偶氮苯分子中苯环旋转是否受限,都能观察到S2→S1电子态的超快松弛过程(~100fs)。

这一时间尺度的超快松弛过程在偶氮苯的时间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中也得到了确认[24]。

Diao等认为,偶氮苯在S2激发态下发生旋转异构化并不有利,而在S1激发态下,苯环旋转受阻对衰减动力学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显然,目前在S1激发态的瞬态光谱实验中,有关苯环旋转受限偶氮苯的研究结果还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

Tahara等[28,29]曾利用不同的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来研究偶氮苯激发态的衰减过程。

他们将反式偶氮苯分子激发至S2态,利用皮秒拉曼光谱技术来观测偶氮苯激发态的瞬时拉曼光谱。

实验观测到,反式偶氮苯从S2衰减到S1态后的瞬时拉曼光谱与其在基态(S0)的拉曼光谱具有非常类似的NN伸缩振动频率(S1态为1428cm-1,S0态为1440cm-1),因此推测反式偶氮苯分子在S1态应该具有类似于其在S0态的N=N双键结构且分子保持平面状态,从而认为偶氮苯在S1激发态的顺反异构化过程将由反转机制主导。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飞秒时间分辨光电子光谱实验的支持[26]。

由于并未观察到S2态任何扭曲结构的瞬时拉曼光谱,因此,Tahara等对于偶氮苯在S2激发态通过旋转机理发生异构化有异议。

为了进一步确认偶氮苯分子在S2激发态下是否发生旋转或反转的结构变化,Tahara等利用飞秒荧光上转换的瞬态光谱技术,研究了偶氮苯S2态的衰减动力学行为。

结果显示,偶氮苯S2→S1弛豫的量子产率接近1,结合前面的拉曼光谱实验,他们认为偶氮苯在S2激发态下根本来不及发生旋转异构化,而是发生S2→S1→S0的弛豫,异构化过程主要发生在S1和S0态且完全由反转机理主导。

然而,这个结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无法解释早年的异构化量子产率实验结果。

问题依然存在,争论还在继续。

早在1999年,Persico等[20]首先利用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CASSCF)方法并结合较大的基组,研究了偶氮苯沿着旋转和反转路径的激发态势能面。

其结果虽然也支持Rau的观点,但同时也指出并不排除S1态发生旋转异构化的可能性。

2001年,Ishikawa等[19]利用多参考态自洽场(MCSCF)方法计算了S1(n→π*)、S2(π→π*)以及S3(n2→π*2)三个激发态的二维(沿∠CNNC转动和∠CNN 反转路径)扫描势能面。

结果表明,在旋转路径的中间点(∠CNNC=88°及∠CNN=130°)存在着一个S0与S1态的圆锥交叉点(conical intersection:CI),因此他们提出,偶氮苯在S1激发态的顺反异构化理应由旋转机理主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