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元素周期表 练习

1.1.1 元素周期表 练习
1.1.1 元素周期表 练习

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与表示的元素同主族的是()

2.(双选)在下列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的整数倍的是()

A.O B.F

C.S D.Cl

3.若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芯片的组成元素位于第14列

B.第10列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第18列元素单质全部是气体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C.副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D.第ⅢA族与第ⅢA族相邻

5.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曾制得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 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第三周期第ⅢA族B.第四周期第ⅢA族

C.第五周期第ⅢA族D.第四周期第ⅢA族

6.已知a为第ⅢA族元素,b为第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n=m+1 B.n=m+11

C.n=m+25 D.n=m+10

7.在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B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A.5Z B.5Z+18

C.5Z+10 D.5Z+8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C.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列,也就是16个族

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任何新的变化了9.某短周期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C.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D.一定是非主族元素

10.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0分)

11.(10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属于主族元素的纵列是(填字母)________。

人教版必修二《1.1.1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的是() A. 原子的核电荷数 B. 原子的中子数 C. 原子的质子数 D.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答案:B 点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不能用原子的中子数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的依据。 2. 在周期表中,第3、4、5、6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 8,18,32,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答案:B 点拨:元素周期表中1?6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分别是2,8,8,18,18,32 ,故选B。 3. (2018 ?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7个横行代表7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 B.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 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D. 碱金属元素是指IA 族的所有元素 答案:B 点拨:在周期表中18个纵行代表16个族,即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忸族,A项错误;副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B项正确;第2、3周期均为8种元素,第6周期有32种元素,C项错误;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除H以外的所有元素,D项错误。 4. (2018 ?试题调研)原子序数为Z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于A B、C、D四种元素的中间,A、B、C D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的是() n_C t A_ o A.4Z B. 4Z+ 10 C. 4Z+ 5 D. 4Z+ 14 答案:C 点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左右相邻原子序数差1;由题图中结构可知,C不可能在第1周期,故C与R或R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推断专题训练

专项训练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推断题) 1、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 (1)B、C、H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元素名称),写出由一种氢化物制取CD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B C D E的原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 F D E的离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下同) 最高正价最高的是:族序数最大的是: 2、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1)请写出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一定条件下,由X单质与Z单质反应生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_____________; E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_____. (3)仅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X、Y、Z、W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

第1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

第1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2.X、Y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 原子半径比Y的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3.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 B.金属性:Y﹥Z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W D.原子半径:Y﹥Z﹥X 4.X、Y、Z、W、E五种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按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序数为5个连续的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元素的负化合价为-2时,E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定为+7 B.Y(OH)n为强碱时,X(OH)n也一定为强碱 C.H n WO m为强酸时,E的非金属性一定很强 D.H n ZO m为强酸时,E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 5.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C.原子半径:d>c>b>a D.d的单质的氧化性比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 二、有机推断题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的一种单质是熔点高、硬度大的宝石,Y的原子半径在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X和Z同主族,由X、Y 和Z三张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2)Z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由X和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___。 (3)四种元素中(填元素符号)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___。 三、填空题 7.(1)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必修2专题一第1单元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 课时5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会使用周期表是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因此要认识周期表的结构,要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学生并不陌生,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把周期表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在使用。本次周期表的学习,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来学习,要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来推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学习过,此处应利用周期表知识来解释它们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利用元素周期表体现元素周期律来复习巩固周期律中所学的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全面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弄清下列问题: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又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为什么金属分布在左下角?为什么非金属分布在右上方?强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元素周期表内容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那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是否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呢?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多选 9.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已知3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X的氧化物XO有毒 C.Y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D.Z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 10.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族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D.第ⅢB族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12.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A、B、C、D、E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1-1所示,已知E的原子序数为x,则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 ...为()。 图1-1-1 A.5x B.5x+10 C.5x+14 D.5x+25 14.已知115号元素原子有七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5个电子,试判断11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七周期第ⅢA族B.第七周期第ⅤA族 C.第五周期第ⅦA族D.第五周期第ⅢA族 15.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16.已知X、Y、Z、W是短周期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40道概要

推断40 **测试试卷 一、推断题 1. (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D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 CH3COOH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 2. 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⑶为确定另一种金属离子是否存在,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6. 通常 已知:E能溶于NaOH溶液中;F转化为G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简式:A ;B 。 ? D ; (2)化学方程式:C?→ ?G 。 F?→ 7.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________(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概述 1、门捷列夫周期表 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现行常用元素周期表 ⑴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⑵周期表的结构 七个横行;7个周期[三短(2、8、8)、三长(18、18、32)、一不完全] 18个纵行(列),16个族: 7个主族(ⅠA~ⅦA);(1、2、13~17列)7个副族(ⅠB~ⅦB);(3~12列) Ⅷ族:3个纵行;(8、9、10列)零族:稀有气体(18列) 周期表中有些族有特殊的名称: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不包括氢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O、F除外)==价电子数 非金属的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 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 ⑴主族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⑵确定族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最后的差 值即可确定。 基本公式:原子序数-零族元素的序数(或各周期元素总数)== 差值 ①对于短周期元素: 若差值为0,则为相应周期的零族元素;若0<差值≤7,则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即为主族序数。 ②对于长周期元素:

差值为1~7时,差值即为族序数,位于Ⅷ族左侧; 差值为8、9、10时,为Ⅷ族元素。 差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所得最后差值,即为Ⅷ族右侧的族序数。 若差值>17,再减14,按同上方法处理。 例:37号和114号元素的推导。 5、同主族元素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推导规律: ⑴ⅠA、ⅡA族元素: 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总数 ⑵ⅢA~ⅦA、0族元素: 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本周期的元素总数 例1: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2 B. x+4 C. x+8 D. x+18 例2: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Y同周期,Y和X同主族,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则X、Y、Z分别是( ) A. Mg、Al、Si B. Li、Be、Mg C. N、O、S D. P、S、O 二、原子结构 1 A Z X 电量:Z==e- ⑴、构成原子的微粒数目的定量关系 符号X表示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A的一类原子。 ⑵、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存在下列定量关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质量数(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e-) 带负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教师绘制“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元素推断题整理

元素推断试题专题练习 1、下面给出几道高考试题或高考模拟题中元素周期表推断题的题干描述,请以最快的速度将题目中的各字母所代表的元素推出。 (1)(07武汉)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Z单质和水,X与Y、W可分别形成YX3和XW型共价化合物,YX3极易溶于水。 X Y Z W (2)(08全国II)Q、R、X、Y、Z 为前20 号元素中的五种,Q 的低价氧化物与X 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 与Q 同族,Y 和Z 的离子与Ar 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Q 能分别与Y、Z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且原子序数Y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白水县仓颉中学丁江龙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变化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并认识对比试验中条件控制的重要性; 2、通过“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 【投影】 【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 【点评】通过展示门捷列夫预言的准确性和锗元素名称来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得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得位置三者间得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子结构得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得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得涵义及其简单得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得编制过程得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得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得实践,同时促使她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得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得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得规律,对她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得测定有常识性得认识。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得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得位置与原子结构得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得位置与原子结构得关系、核素、同位素。 【教学准备】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得一百多种元素之间得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就是肯定得。那就就是元素周期表,也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得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律得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得规律,就是我们学习化学得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得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得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得结构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 【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得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得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得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把不同得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得依据就是什么? 2、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讲述】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称为长周期, 【投影】 周期表得有关知识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1 H—H 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4 K—K r 18 4 5 Rb—X e 18 5 6 Cs—Rn 32 6 7 F r—112号26 7 【板书】(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说明:1、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与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得元素都就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得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得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得稀有气体结束。 2、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得电子层结构与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得电子层结构与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得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与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得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得下方。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得各种元素,多数就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得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得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得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40道

推断40 **测试试卷 、推断题 1. (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D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的电子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CHC00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 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Q的离子方程式

2. 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马来西亚中部怡保市郊区2010年3月22日下午发生氯气中毒事件,造成近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有16人中毒较重,被送入怡保中央医院治疗。 2004 年4月15日下午,处于主城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 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3名重伤已脱离生命危险。死 伤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职工。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连续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扩散。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若把一根洁净的铜丝,由外焰逐渐深入到内焰,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又由内焰逐渐拉出,又能观察到现象依次写出可能有的化学方程式 4. A —F 6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发生转化 又知烃A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1.16g/L,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的名称:A. ,B ,D. 。 (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E , F o (3)反应B C的化学方程式是 (4) C D的反应类型属于反应。C + E f F的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5.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K+、Br「、SQ「、CO2「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其中的几种,现进行以下的连续操作: a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b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c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无 气体放出;再加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试填写下列空白: ⑵上述a—c的操作中,是错误的,理由是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 、ⅠA 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通过寻找新材料、探矿等实例 通过整合Ⅶ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预测钾的性质 元素周期 表的应用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学、指导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第1.1.1 元素周期表)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1节课时1 元素周期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 B.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C.第ⅠA族和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在同一主族 2、在周期表中,第 3、 4、 5、6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3、在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 A.第Ⅷ族 B.第ⅠA族 C.0族 D.第ⅢB族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横行是一个周期,每个纵行是一个族 B.副族是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全部在第ⅡA族和第ⅡB族 D.第ⅠA族又称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又称卤族元素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第ⅡA族中无非金属元素 B.0族中无金属元素 C.第ⅠA族元素单质均能与水反应生成 H 2 D.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5.M+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0族 B.第四周期ⅠA族 C.第三周期ⅠA族 D.第三周期ⅦA族 6.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等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则可推测出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 A.第六周期ⅣA族 B.第七周期ⅥA族 C.第七周期ⅦA族 D.第八周期ⅥA族 8.若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元素在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在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C.只有第15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 D.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 9. 已知X、Y、Z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X的原子序数为a,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Y、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 B.Y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17 C.Z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31 D.X、Y、Z一定都是短周期元素 10.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 B.原子的中子数 C.原子的质子数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1.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术 1、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学会 运用元素周期表。 2、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直接观察法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采用研究性学习学方式学习有关周期表的史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历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内容,现在请大家来完成一个任务:将1—18号元素排列在一张表格中,这张表格必须体现出周期律内容。 学生活动,交流: 评价: 展示:元素周期表 投影: [问题与探究] 1、元素周期表有几行几列? 2、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 3、有几种不同的族?族是如何排列的? 4、如何确定周期和主族序数? 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结构 1周期 短周期:第1、2、3行分别有2、8、8种元素 长周期:第4、5、6行分别有18、18、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7行有26种元素 2族 主族:(A)有7个 副族:(B)有7个 Ⅷ族:1个有3纵横 0族:1个 提问:请写出氮、铝、氖元素周期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能看出这些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化合价与周期数及族的序数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投影:指出下列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推测其主要化合价 学生回答: 投影:锂、钠、钾、铷、铯的性质具有哪些相似性? 学生活动 演示实验:钾与水反应 学生观察: 视频:锂、钠、钾、铷、铯与水反应 结论:性质相似,但金属性逐渐增强。 投影:氟、氯、溴、碘元素 讲述:(性质的递变) [练习] 依据碳、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必要的内容。 [板书] (1)、核电荷数:碳氮 (2)、原子半径:碳氮 (3)、非金属性:碳氮 (4)、氧化性:碳氮气 (5)、热稳定性:甲烷氨气 (6)、酸性:碳酸硝酸 [结论]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随着核电荷递增,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思考与探究] 根据氟、氯、溴、碘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对下列事实给出合理解释 (1)、它们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 (2)、它们的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难。 (3)、氯、溴、碘的置换顺序为:氯>溴>碘。 (4)、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氟>氯>溴>碘。 (5)、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氯>溴>碘。 [结论]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编制原则: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二、原子序数: (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原子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 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 ①周期: (1)定义: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周期序数=原子电子层数) (2)元素周期表有7行,共有7个周期,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

活泼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3)数目、分类及各周期特点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 子层数 短周期 一 H —He 2 1 二 Li —Ne 8 2 三 Na —Ar 8 3 长周期 四 K —Kr 18 4 五 Rb —Xe 18 5 六 Cs —Rn 32 6 七 (不完全周期) Fr —112号 26(排满应为32种) 7 ②族: (1) 定义: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 序排成的纵行叫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分类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族的分类、数目 分类依据 表示方法 列序号 族序号 主族(7个)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用大写罗马数字表示)后加字母A 表示 1、2、13、14、 15、16、17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1.现有A 、B 、C 、D 、E 、F 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D 同主 族,C 、E 同主族,D 、E 、F 同周期。A 、B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 能分别与B 、C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且A 与C 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A 能分别与E 、F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气体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题中的字母只代表元素代号,与实际元素符号无关): (1)A ~F 六种元素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对应的元素符号,下同)。 (2)A 与B 两种元素组成一种阳离子,该离子的结构式为 。 (3)C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4)E 、F 两种元素中非金属性强的是 ;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化学事 实是 。 (1)Na (2) (3) (4)Cl 酸性:HClO 4>H 2SO 4 或稳定性:HCl >H 2S 等 (只要合理就得2分) 2.X 、Y 、Z 、L 、M 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Y 、Z 、L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 元素,M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 表示)。 (2)X 与Z 形成的3∶1的化合物A ,它与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B 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该水溶液显 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 (3)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 同一主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 式为 。该元素固体单质与H 2反应生成0.5 mol 气态氢化物时吸收了14.87kJ 的热量,请写出1mol 该物质与氢气化合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用M 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 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 , R 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 。写出阳极生成R 的电极反应 式: ;由R 生成Q 的化学方程 式: 。 (1) Al >C >N >O >H(2分) (2) NH 3+HNO 3===NH 4NO 3(2分) 酸(1分) NH +4+H 2O NH 3·H 2O +H +(2分) (3)H 2SeO 4(2分) Se(s)+H 2(g)===H 2Se(g) ΔH =+29.74kJ·mol -1 (2分) (4) Al -3e -+3HCO - 3===Al(OH)3↓+3CO 2↑(2分) 2Al(OH)3=====△Al 2O 3+3H 2O(2分) 3.W 、X 、Y 、Z 是短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Y 的氧化物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Z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最强的。 (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W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 2H O(g)______(填“强”或“弱”)。 (2)Y 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能同时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写化学式)。 N H H H H +

1.1.1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序数的含义,明确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明确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 原子序数: (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将___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把___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3. 周期表的结构 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思考]: 如果第七周期排满后,应有几种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 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8个纵行共分为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第Ⅷ族。 a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 表示:如:ⅠA、ⅡA、ⅢA、 ⅣA、ⅤA、ⅥA、ⅦA b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 、第Ⅷ族: 三个纵行 (注意: 第Ⅷ族既不是主族也不是副族) d 、零族:第 __ _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如 ⅠA 称为 元素 ⅦA 称为 元素 零族称为 元素 [练习]画出具有下列原子序数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指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9、16、14、5、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排满后的元素如下所示: 分析元素周期数和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测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 ) A. 18 B. 32 C. 50 D. 64 例2.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 x+2 B. x+14 C. x+8 D. x+18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1)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页,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从锂→铯 相同点: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_____________ 不同点: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_____________, 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注意: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 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3)物理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