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成员

英国皇室成员
英国皇室成员

英国皇室成员

维多利亚女王(英语: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全名亚历山德里娜〃维多利亚(英语:Alexandrina Victoria),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女君主。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1840年2月10日,维多利亚和她的表弟、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艾伯特结婚。婚后不久随即怀了第一个孩子—小维多利亚。他们生有九个孩子,和欧洲各国王室联姻,以至于到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已经成为“欧洲的祖母”。

家庭:

维多利亚生有4个儿子和5个女儿,大女儿维多利亚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个外孙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外孙女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她的一个孙女毛德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艾丽斯成为德国西南黑森-莱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的大公妃。她的一个外孙女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外孙女是现在英国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西南部黑森-巴腾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恩德堡-奥古斯腾堡郡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维多利亚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在今日的欧洲王室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西班牙王妃索菲亚、前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二世、前罗马尼亚国王米格尔一世,以及俄罗斯、德国(普鲁士)、南斯拉夫(塞尔维亚)、萨克森-科堡-哥达、汉诺威、黑森和巴登的王族领袖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

子女:

姓名出生去世备注

维多利亚长公主 1840年11月21日 1901年8月5日 1858年和腓特烈三世结婚;

爱德华七世 1841年11月9日 1910年5月6日 1863年和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结婚;

艾丽斯公主 1843年4月25日 1878年12月14日 1862年和黑森和

莱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结婚;

阿尔弗雷德王子,萨克森-科堡和哥达公爵和爱丁堡公爵 1844年8月6日 1900年7月31日 1874年和俄国的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女大公结婚;

海伦娜公主 1846年5月25日 1923年6月9日 1866年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恩德堡-奥古斯腾堡的克里斯蒂安王子结婚;

路易丝公主 1848年3月18日 1939年12月3日 1871年和第九世阿盖尔公爵约翰〃道格拉斯〃萨瑟兰〃坎贝尔(后来的加拿大总督)结婚;没有后嗣

阿瑟王子 1850年5月1日 1942年1月16日 1879年和普鲁士的路易丝〃玛格丽特公主结婚;

利奥波德王子 1853年4月7日 1884年3月28日 1882年和瓦尔戴克-皮埃蒙特的海伦娜公主结婚;

贝亚特丽斯公主 1857年4月14日 1944年10月26日 1885年和巴腾堡的亨利王结婚;

转自 wikipedia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是一部征服与合并和的历史。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800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 苏格兰历史简介 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英格兰之北。苏格兰的历史的正式记载是在古罗马人入侵不列颠之后的一些纪录。公元5世纪,爱尔兰北部的盖尔人(凯尔特人的一支)移居苏格兰,曾在阿盖尔郡和比特郡地区建立达尔里阿达王国。此后向东扩张到阿瑟尔森林和厄恩河谷,向北扩张到埃尔金地区。公元843年达尔里阿达国王麦卡尔平兼任皮克特王国的国王,建立阿尔巴王国,王号为肯尼思一世,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苏格兰王国逐渐成形。此后,苏格兰历经邓凯尔德王朝、坎莫尔王朝、巴里奥尔王朝、英格兰占领、布鲁斯王朝以及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至1707年与英格兰王国合并成为联合王国。 威尔士历史简介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岛西南部,英格兰以西。 距今约29,000年便有人类定居于威尔士。至古罗马人进入了大不列颠岛后,威尔士属于不列颠行省 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人的撤离,盎格鲁撒克逊人大举入侵大不列颠,直至到11世纪,威尔士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高压统治与入侵中度过,而同时布灵顿人开始称自己威尔士人。公元8世纪,传说中的亚瑟王(King Arthur)领导布灵顿人抗击盎格鲁撒克逊统治。 公元9世纪和10世纪维京入侵使威尔士王国进一步统一,成为一个实体,但同时亦使威尔士落入英国皇室统治之下。 公元927年,威尔士国皇承认盎格鲁撒克逊国王阿瑟斯坦保护威尔士的主人。在随后的11世纪中,威廉一世充分利用了这种先例,在威尔士边境建立的强大而野心的封建领地制度。公元1282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一世征服最后一个威尔士北部和西部的威尔士公国 (Statute of Rhuddlan)公元1284年,威尔士正式被英格兰合并,爱德华一世以《罗德兰法令》 确立自己在该地区的统治。 公元1535年,《联合法案》完成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统一,划分后者为13个郡,并规定英格兰法律通行全威尔士,英文为其官方语言。大部分威尔士人因此无法担任政府公职,但可以派代表参与英国国会。 北爱尔兰历史简介 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地区,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公元前6600年前后,人类开始在爱尔兰岛定居。现在的爱尔兰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公元5世纪的时候,随着罗马天主教的传入,爱尔兰人逐渐信仰了天主教,并形成了由修道院、传道士和王国组成的文化。公元8世纪末,爱尔兰岛上出现了统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 公元12世纪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爱尔兰的分裂局面,率军在爱尔兰岛登陆,征服都柏林和附近地区,建成“爱尔兰领地”,交由其四子约翰统治。但到1609年为止爱尔兰仍然是

英国王室谱系

诺曼王朝House of Norman 威廉一世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征服王" 威廉二世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亨利一世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斯蒂芬(King Stephen) (布洛瓦王朝) 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亨利二世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理查一世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约翰King John Lackland "无地王"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 亨利三世King Henry III) 爱德华一世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长脚王" 爱德华二世King Edward II 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 理查二世King Richard II 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 亨利四世King Henry IV 亨利五世King Henry V

亨利六世King Henry VI 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 爱德华四世King Edward IV 爱德华五世King Edward V 理查三世King Richard III 都铎王朝House of Tudor 亨利七世King Henry VII 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 爱德华六世King Edward VI 简•格雷Lady Jane Grey 玛丽一世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玛丽" 伊丽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 斯图亚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 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 I 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 共和政府 奥利弗•克伦威尔,护国公 理查•克伦威尔,护国公

血友病 简介 英国 皇室 近亲

什么是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血液凝固异常的出血疾病,原因是血液中缺乏某一种“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一群在血液中可以帮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质,主要有十三种。如果缺乏其中某一种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 血友病患者受伤时出血的速度并不会比正常人快,但有血液不容易凝固的问题,皮肤表皮的小割伤,并不致于发生严重问题,但如果是深部割伤时,就可能会产生出血不止的情况。血友病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男性,以目前医疗技术无法治愈,必须终生输注凝血因子治疗。 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种类之不同,可分为: A型血友病:缺乏第八凝血因子。 B型血友病:缺乏第九凝血因子。 C型血友病:缺乏第十一凝血因子。 其中A型约占80%~85%,B型约占15%~20%,C型血友病患者较少见且症状轻微属于个体隐性遗传,男女均会出现症状。另外尚有后天性血友病患。 血友病依其血液中凝血因子浓度的高低可分为: 轻度:凝血因子浓度5%~30%之间 中度:凝血因子浓度1%~5%之间 重度:凝血因子浓度<1% 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度血友病患者只有在严重创伤或手术时才会有出血的问题。中度血友病患者较不常出血,也许一个月出血一次,出血通常是遭受创伤,也有部份患者可能自发性出血。重度血友病患者时常会发生肌肉或关节出血,他们可能每个礼拜出血一至二次,出血通常是自发性的,那表示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但还是会发生出血。 附:血友病的历史 血友病“Hemophilia”,源自希腊字,原意是“love of blood; 喜爱血液”并不是好的名词。根据Brinkhouse的考据,Hemophilia这名词于1828年为Schonlein的学生Hopf首先使用,但是Hemorrhaephilia,“The love of hemorrhage; 爱出血病”才是正确的用词。在1832~1854年之间,两词似可通用,也可能前者是后者的省略字。现代看来“Hemophilia;血友病”的用词是将错就错,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二)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GREAT BRITAIN

【注1】 (1) 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 (2) Normandy诺曼底:英吉利海峡的历史地区,以前为法国西北一个省。古代高卢的一部分,这一地区相继被罗马人、弗兰克人和诺斯人征服,诺曼人征服(1066年)后和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归属英格兰,于1450年归还法国。二战中联军登陆(1944年6月6日)地点即为诺曼底海滩 (3) Plantagenet (1).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理查德三世(1154-1485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称 (2).[英]【史】金雀花王朝的, 安茹王朝的, 不兰他日奈王朝的(指由12世纪亨利二世即位至15世纪查理三世死的王朝) (4) Lancaster兰开斯特王朝:从1399年至1461年的英格兰王朝,产生过三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它的标志是一朵红玫瑰(5) York约克王朝:英国统治王朝(1461—1485年),包括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五世和理查德三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其标志是白玫瑰 (6) Tudor都铎王朝:英格兰统治王朝(1485-1603年),包括亨利七世及其后代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 (7) Stuart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苏格兰(1371年-1603年)及英格兰和苏格兰(1603-1649年和1660年-1714年)的王室 (8) Hanover汉诺威:英国统治家族(1714-1901年)。当1837年维多利亚登上王位时,汉诺威与大不列颠的王权相分离 (9) Windsor温莎:英国的统治家族(从1917年始),包括1917年采用这个名字的乔治五世及他的后继者,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 【注2】 (1)盎格鲁-撒克逊王朝时期(802 - 1066)对应中国唐朝(618 - 907)至北宋(960 - 1127)时期 (2)诺曼底王朝时期(1066 – 1154)对应中国北宋(960 - 1127)至南宋(1127 - 1279)时期 (3)金雀花王朝时期(1154 – 1359)对应中国南宋(1127 - 1279)至元朝(1271 - 1368)时期 (4)兰开斯特王朝时期(1399 – 1461)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5)约克王朝时期(1461 – 1485)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6)都铎王朝时期(1485 – 1603)对应中国明朝(1356 - 1644)时期(7)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 – 1714)对应中国明末至清(1636 - 1911)初 (8)汉诺威王朝时期(1714 – 1910)对应中国清初至清晚期 (9)温莎王室时期(1910 - )对应中国民国至今 【注3】

英国王室家谱

英国皇室家谱 英国历代王室婚姻、子女及其封号 一、诺曼王朝 1,威廉一世 娶佛兰德的玛蒂尔达 长子罗伯特,诺曼底公爵 次子理查,Bornay公爵 长女塞西莉 三子威廉,英国国王(威廉二世) 次女阿德里西亚 三女阿黛拉,嫁法国布鲁瓦伯爵 四女阿加莎 五女康斯坦丝 六女玛蒂尔达 四子亨利,无封号(亨利一世) 2,威廉二世 无子女 3,亨利一世 第一次婚姻娶苏格兰公主玛蒂尔达·邓凯尔德 长女尤菲米亚 长子威廉,诺曼底公爵,事故死 次女玛蒂尔达,嫁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亨利五世死后被其父亲立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但因英格兰贵族的反对而失败)再嫁法国安 茹家族的始祖杰弗里,生亨利二世 次子理查,无封号,早夭 第二次婚姻娶布拉班特公国的阿德里西亚 无子女 私生子罗伯特,格洛斯特伯爵 私生女西贝拉 私生女玛蒂尔达 私生子雷金纳德,康沃尔伯爵 私生女康斯坦丝 二、布鲁瓦王朝 1,斯蒂芬·德·布鲁瓦(威廉一世三女阿黛拉之子) 娶布洛涅的玛蒂尔达

次子尤斯塔斯,布洛涅伯爵 三子威廉,瓦伦和萨里伯爵 长女玛蒂尔达 次女玛丽,布洛涅女伯爵 三、金雀花王朝 1,亨利二世,亨利·德·安茹,亨利·金雀花,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娶阿基坦的埃莉诺 长子威廉,早夭 次子亨利,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摄政王(死在亨利二世之前) 长女玛蒂尔达 三子理查(狮心王),无封号 次女埃莉诺 三女让娜 四子杰弗里,无封号 五子约翰(无地王),无封号 私生子威廉·朗斯沃德,索尔兹伯里伯爵 私生子杰弗里,约克主教 2,理查一世 娶纳瓦尔的伯伦加莉亚 无子女 私生子菲利普 3,约翰 第一次婚姻娶格洛斯特的伊莎贝尔 无子女 第二次婚姻娶昂古莱姆的伊莎贝尔 长子亨利(亨利三世) 次子理查,第一代康沃尔伯爵 长女琼 次女伊莎贝尔 三女埃莉诺 私生女琼 4,亨利三世 娶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长子爱德华(爱德华一世) 长女玛格丽特 次女贝娅特莉丝 次子埃德蒙,第一代兰开斯特伯爵

英国皇室家谱树状图

英国皇室家谱树状图 英国皇室家谱 英国历代王室婚姻、子女及其封号一、诺曼王朝1,威廉一世 娶佛兰德的玛蒂尔达 长子罗伯特,诺曼底公爵 次子理查,Bornay公爵 长女塞西莉 三子威廉,英国国王(威廉二世) 次女阿德里西亚 三女阿黛拉,嫁法国布鲁瓦伯爵 四女阿加莎

五女康斯坦丝 六女玛蒂尔达 四子亨利,无封号(亨利一世)2,威廉二世 无子女3,亨利一世 第一次婚姻娶苏格兰公主玛蒂尔达·邓凯尔德 长女尤菲米亚 长子威廉,诺曼底公爵,事故死 次女玛蒂尔达,嫁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亨利五世死后被其父亲立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但因英格兰贵族的反对而失败)再嫁法国安茹家族的始祖杰弗里,生亨利二世 次子理查,无封号,早夭 第二次婚姻娶布拉班特公国的阿德里西亚

无子女 私生子罗伯特,格洛斯特伯爵 私生女西贝拉 私生女玛蒂尔达 私生子雷金纳德,康沃尔伯爵 私生女康斯坦丝二、布鲁瓦王朝1,斯蒂芬·德·布鲁瓦(威廉一世三女阿黛拉之子) 娶布洛涅的玛蒂尔达 长子鲍德温,早夭 次子尤斯塔斯,布洛涅伯爵 三子威廉,瓦伦和萨里伯爵

长女玛蒂尔达 次女玛丽,布洛涅女伯爵三、金雀花王朝1,亨利二世,亨利·德·安茹,亨利·金雀花,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 娶阿基坦的埃莉诺 长子威廉,早夭 次子亨利,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摄政王(死在亨利二世之前) 长女玛蒂尔达 三子理查(狮心王),无封号 次女埃莉诺 三女让娜 四子杰弗里,无封号

五子约翰(无地王),无封号 私生子威廉·朗斯沃德,索尔兹伯里伯爵私生子杰弗里,约克主教2,理查一世 娶纳瓦尔的伯伦加莉亚 无子女 私生子菲利普3,约翰 第一次婚姻娶格洛斯特的伊莎贝尔 无子女 第二次婚姻娶昂古莱姆的伊莎贝尔 长子亨利(亨利三世) 次子理查,第一代康沃尔伯爵

英国皇室礼仪详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英国皇室礼仪详细 篇一:英文介绍英国皇室历史_礼仪_及其婚姻 浅析英国皇室生活,论其 在英国社会中的作用 Analysisofthebritishroyalfamilylives,on theirroleinbritishsociety Inreviewingthehistoryofbritishcolonialism,whenthegl obe,howtomaintainthebritishempire,gunboatsarethemos tcommonreasonthatpeoplemention,ontheotherhand,someh istoriansbelievethatthisseeminglynothingwithoutthek ing,butverystrongbond,thesundoesnotandcannotfromthe empiretomaintainnationalunityandstabilityofpsycholo gicalcohesion. britishroyalfamilyfortodayscommonwealth,theempireis nottheolddaysofintangibleassets,highlyrespectedinth

einternationalcommunity.Afterthedisintegrationofthe britishempire,inordertomaintaintheindependentsovere ignstatewiththelinkbetweentheestablishmentofthecomm onwealthtoday.manyindependentcountrieshavejoinedthe organization.TheQueenisnominallytheheadofthecommonw ealth.shealwayskeptinmindtofullyusetheirinfluenceto strengthensolidaritybetweenmemberstates,continuetop layanactiverolebytheinternationalrespect. Kingssymbolicsignificanceforthecolony,theformerbrit ishcolonyofZimbabwebecauseofhumanrightsandcorruptio nissueswiththebritishgovernmentagainsteachother,but neverdeniedthatthekingsadmirationforthebritishloveo flove.ThesupremerulerofZimbabwe,Robertmugabesaidinm anyinterviewsinboth,"westilllovetheking."heldinAust raliain2000,allcitizensvote,themajorityofthepeopleo rtheretentionoftheQueenofenglandtocontinueasAustral iasheadofstate. however,thecurrentviewoftheworldsituationandthepeop lewithintheroyal

英国王室纹章图案的变化

英国王室纹章图案的变化 1、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英格兰纹章: 2、1066年诺曼第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成为英格兰王,史称“征服者威廉”。从此英格兰开始采用诺曼第公国(法国西北部)的纹章。 当时诺曼第公国的纹章为:红底双狮(此时仅有两头狮子)。 3、1189年“狮心王理查一世”统治英格兰后,王室纹章改为三头金狮子。 因为理查一世是次子,最初继承是其母“阿基坦的埃莉诺”的阿基坦公国(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公国的纹章:红底一头金狮。 长子亨利先死,所以后来理查一世继位,阿基坦并入英国,体现在纹章上就变成

了——红底三头金狮子! 4、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最后一代国王查理四世死去。 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其外甥的身份自行宣布自己为法兰西国王,从而引发了英法百年战争! 爱德华三世为宣示自己的法王身份,便在其纹章上添加了法兰西王国的纹章:蓝底金鸢尾花(花的多少此时无定数)。 5、1377年理查二世继位英王,这个人比较古怪,据说手帕就是他发明的。 在艺术审美上比较复古,把以前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标记又搬回来了~~~

6、1399年理查二世的堂弟亨利四世篡位,王室纹章也改回了之前的样子。 不过由于此时法兰西王室纹章被确定为:蓝底三金鸢尾花 因此,英格兰王室的纹章也随之有了改变。 7、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伊丽莎白一世无后,都铎王朝断绝。血统最近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史称“詹姆斯一世”,英国进入斯图亚特王朝时代。 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格兰后将苏格兰王国的纹章:黄底红狮加入,并在纹章之第三部分加上代表爱尔兰的:蓝底金竖琴。

8、1688年11月,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自由议会邀请威廉三世登陆英国与妻子玛丽二世一起成为共治君主。 于是英格兰王室纹章中加上了拿骚家族的蓝底狮子。 这个蓝底狮子是暂时的,因为威廉三世只是共治君主,到了他们的女儿安妮女王时继承的依然是斯图亚特王朝的纹章。 9、1707年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了两个国家的真正联合。 于是英国王室的纹章再次改变——英格兰、苏格兰的标志合二为一。

全球最显赫的十二个大家族

全球最显赫的十二个大家族 家族,作为一个基础的社会组织,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它下面联系着个人小家庭,上面连接着社会大家庭。而一个显赫的大家族,甚至联系着一个或多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在世界历史上,这些家长历经沧桑浮沉,影响了一个甚至几个时代。 Top.12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通常简称罗氏)是国际知名的银行和金融家族,这个德国犹太家族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他们的金融王朝,并被奥地利和英国政府授予爵位。使这个家庭扬名国际的是梅耶·A·罗斯柴尔德(1744~1812年),老梅耶目光远大,他的成功策略是将生意牢牢掌握在自己家族手里,给与家族成员对其财富和生意发展规模充分的决定权。 梅耶·罗斯柴尔德通过精心安排的族内通婚成功的把财富控制在了家族内部。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之子,译者注)1811年在伦敦的圣瑞辛巷新场(New Court St SwithinLane)设立了N·M·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由此开始了他在伦敦的生意,这家公司至今仍在营业。1818年,他为普鲁士政府提供了五百万英镑的贷款,政府贷款债券的发行成为了其银行业务的支柱。内森在伦敦市赢得了巨大的势力,使得他在1825到1825年间能有足够的钱提供给英格兰银行来转移市场清偿危机。 Top.11金雀花王朝

在金雀花王朝和都铎王朝之间的艰难抉择中,金雀花王朝最终胜出了,因为在这一时期英国的文化和政治体系(至今仍在保留)发展更大一些。在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英国圣公会,因此有人说这是个黄金时代,但实际上金雀花王朝的影响更加深远和重大(进一步说,亨利八世(都铎王朝的重要国王之一,译者注)的母亲血缘也是来自金雀花王朝家族)。金雀花王朝是由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之子英格兰的亨利二世所创立的。金雀花国王从十二世纪开始统治英格兰王国。 从1154年到1485年间,金雀花王朝历任15任君王,包括庶系分支(在欧洲中世纪贵族里,贵族爵位只传给长子,如果长子夭折或是有其他变故才会传与次子,就是这里的cadetbranches。译者注)。金雀花王朝时期,在一些君王的鼓励下英国出现了极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的融合,这些君王曾是“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雷·乔叟的庇护者。这一时期哥特建筑风格非常流行,著名的西敏寺教堂和约克大教堂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改建成哥特风格的。金雀花王朝在社会方面也有久远的发展,比如英格兰的约翰王签定大宪章。这对普通法和宪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政治方面,英格兰议会和模范议会都起源于这一时期;教育方面剑桥和牛津大学也产生在金雀花王朝。 Top.10尼赫鲁-甘地家族 尼赫鲁-甘地家族因塑造了现代印度而为人们所熟知。虽然该家族与圣雄甘地(MahatmaGandhi)同姓,并且都曾为印度独立而战,但他们的关系也仅限于此。圣雄甘地是一位精神领袖,而尼赫鲁-甘地家族则从印度宣布独立开始就控制印度国民大会党,俨然成

英国王室与权利法案(中)

英国王室与《权利法案》(二) 作者:备份0316 中世纪的英国王室一直存在强势国王与弱势国王两种情况,比较明显的强势国王有亨利二世(1154~1189)、爱德华一世(1272~1307)、爱德华三世(1327~1377)、亨利五世(1413~1422),弱势国王有亨利三世(1216~1272)、爱德华二世(1307~1327)、亨利六世(1422~1461),不知是否巧合,强弱都在隔代遗传,而且泾渭分明。 例如,亨利三世(1216~1272)就继承了父亲约翰性格中优柔寡断的一面,遇到突发事情时总喜欢选择逃避。亨利不像父亲那样刚愎暴虐,但仍然狡猾善变,这一切导致亨利三世时期国王在与贵族的较量中始终无法乾纲独断。 在与亨利三世国王抗衡的贵族中,领头的人物是德·孟福尔伯爵,孟福尔伯爵是亨利三世的妹夫,也是国王早期的宠臣,曾负责总督英格兰在法国仅保留下来的加斯科涅地区。 不过,这时崛起的贵族不止国王妹夫一家,还有亨利三世的母亲家族,国王的王后家族,以及亨利的同母异父兄弟吕西尼昂家族,另外,与亨利作对的还包括国王的儿子爱德华王子。 在所有这些贵族中,最不得人心却又最受国王宠信的是来自法国的吕西尼昂家族,这点和诺曼征服前的“忏悔者”爱德华非常相似,

当年的爱德华国王因为受不了国内贵族的掣肘,求助法国的表亲诺曼底公爵,结果引狼入室,诺曼底公爵在入侵英国后,把本土的英格兰贵族血洗个底朝天。 吕西尼昂兄弟骄横跋扈,因为和大主教产生矛盾而殴打大主教的仆人,还纵容手下抢劫王后顾问的庄园。由于受到国王的袒护,吕西尼昂兄弟在每次激烈冲突后总能逃脱惩罚。 如此恶劣状况持续数年,其他的贵族们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发起一次“清君侧”的行动。 为什么行动仅限于“清君侧”,是因为欧洲封建社会(包括英国)的运行基础是契约,国王是契约制度的根基,对王权的僭越是欧洲传统文化最无法接受的部分,这也是当初“失地王”约翰时期贵族的反叛最后带来《大宪章》、而非推翻国王的原因。 尽管如此,这次行动仍然是革命性的,因为除了《大宪章》的那次贵族们公开反叛,这是贵族第一次直接面向自己的君王进行申诉。 1258年4月30日清晨,一大群贵族、骑士和他们的扈从向威斯敏斯特宫的御座厅走来,虽然贵族们在前厅解下了自己随身武器,但仍然身着戎装,而且未经门卫的允许径直来到国王面前。 面对贵族们来势汹汹的气势,亨利三世着实被吓得不轻,国王颤抖地问道:“大人们,这是怎么回事?我被俘虏了吗?”当国王得到

英国王室家谱

威廉一世(征服者) (约1028年~1087年)在位(1066-1087) 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子) (c.1056年-1100年8月2日)在位(1087-1100) 亨利一世(威廉一世子, 威廉二世四弟)(1100-1134) 斯蒂芬一世(威廉一世孙子,亨利一世侄子)(1134-1154) 亨利二世(斯蒂芬一世表侄子, 亨利一世外孙子)在位(1154-1189) 理查德一世(狮心王, 亨利二世子)在位(1189-1199) 约翰王(失地王, 亨利二世子, 理查德一世弟)在位(1199-1216) 亨利三世(约翰王子)在位(1216-1272) 爱德华一世(长腿国王, 亨利三世子)在位(1272-1307) 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一世子)在位(1307-1327) 爱德华三世(爱德华二世子)在位(1327-1377) 理查德二世(黑太子爱德华子, 爱德华三世孙子)在位(1377-1399) 亨利四世(理查德二世堂兄弟,爱德华三世孙子)在位(1399-1413) 亨利五世(亨利四世子)在位(1413-1422) 亨利六世(亨利五世子)在位(1422-1461)(1470-1471) 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三世的五世孙,爷爷的爷爷是爱德华三世)在位 (1461-1470)(1471-1483) 爱德华五世(爱德华四世子)在位(1483) 理查德三世(爱德华四世弟, 爱德华五世叔叔)在位(1483-1485) 亨利七世(其父是亨利六世的近亲)在位(1485-1509) 亨利八世(亨利七世子)在位(1509-1547) 爱德华六世(亨利八世子)在位(1547-1553) 玛丽一世(亨利八世女)在位(1553-1558) 伊丽莎白女王(亨利八世女, 玛丽同父异母妹)在位(1558-1603) 詹姆斯一世(伊丽莎白女王表妹苏格兰女王玛丽(其母是亨利八世亲姐妹)的儿子,即苏格兰詹姆斯六世)在位(1603-1625) 查理一世(詹姆斯一世子,即查尔斯一世)在位(1625-1649) 共同统治时期(1649-1660,包括克伦威尔护国主时期)/ 查理二世(查理一世子,即查尔斯二世)在位(1660-1685) 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弟)在位(1685-1688) 玛丽二世女王和威廉三世国王夫妻共治(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在位(1689-1702) 安妮女王(詹姆斯二世的二女儿)在位(1702-1714) 乔治一世(其外婆是查理二世姐)在位(1714-1727) 乔治二世(乔治一世子)在位(1727-1760) 乔治三世(乔治一世孙子)在位(1760-1820) 乔治四世(乔治三世子)在位(1820-1830) 威廉四世(乔治四世弟)在位(1830-1837) 维多利亚女王(乔治四世弟的女儿, 威廉四世的侄女儿)在位(1837-1901) 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儿子)在位(1901-1910) 乔治五世(爱德华七世子)在位(1910-1936) 爱德华八世(乔治五世长子,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在位(1936) 乔治六世(爱德华八世弟)在位(1936-1952) 伊丽莎白二世(乔治六世女儿)在位(1952-现在)

英国皇室成员

英国皇室成员 维多利亚女王(英语: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全名亚历山德里娜〃维多利亚(英语:Alexandrina Victoria),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女君主。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1840年2月10日,维多利亚和她的表弟、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艾伯特结婚。婚后不久随即怀了第一个孩子—小维多利亚。他们生有九个孩子,和欧洲各国王室联姻,以至于到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已经成为“欧洲的祖母”。 家庭: 维多利亚生有4个儿子和5个女儿,大女儿维多利亚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个外孙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外孙女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她的一个孙女毛德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艾丽斯成为德国西南黑森-莱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的大公妃。她的一个外孙女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外孙女是现在英国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西南部黑森-巴腾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恩德堡-奥古斯腾堡郡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维多利亚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在今日的欧洲王室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西班牙王妃索菲亚、前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二世、前罗马尼亚国王米格尔一世,以及俄罗斯、德国(普鲁士)、南斯拉夫(塞尔维亚)、萨克森-科堡-哥达、汉诺威、黑森和巴登的王族领袖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 子女: 姓名出生去世备注 维多利亚长公主 1840年11月21日 1901年8月5日 1858年和腓特烈三世结婚; 爱德华七世 1841年11月9日 1910年5月6日 1863年和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结婚; 艾丽斯公主 1843年4月25日 1878年12月14日 1862年和黑森和

英国皇室礼仪

英国皇室礼仪详细介绍 绅士尊守礼仪 握手----女伸男接 走路---男右女左 开门---男为女开 进餐时,吸烟被视为失礼;当着别人的面剔牙是不礼貌的。在人面前打喷嚏,咳嗽时,要以手帕掩遮。按英国式的做法,手不能放在桌子下边。因此,用餐时不要把手放在下面,不要用手取装在裤兜里的手帕,也不要去拣掉在地上的东西。在吸烟时,一根火柴或一次打火不能为3个人点烟。有些英国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用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其发响不止,便会带来不幸,因此,在与英国人一起进餐时,要尽量避免刀叉器皿撞击声。席间谈话时,切忌以王室的事情作为谈笑的资料,也别谈带有讽刺英国皇家的话题。因英国法律规定,不允许非议英国国王及王室人员。另外,在称英国人时,避免用“English”一字表示,宜用“British”一字。因为“English”之意仅代表英格兰而不代表苏格兰或威尔士等英国其他民族。 英国人对生活中的一些私事很介意,除了熟识、很密切的朋友外,一般人不能询问生活中的事,如有多少钱、每月多少薪金。看见了朋友戴了一块很漂亮的手表,也不要问这表值多少钱。其他如房租等属于钱的问题,最好别提,否则,对方认为你很粗鲁。又如年龄、尤其是妇女的年龄从不愿别人过问。 在英国的日常宴会上,要先倒牛奶,然后倒红茶。主要是为了防止茶叶沾在杯子上。茶壶除了女主人外,谁都不要动。把烤牛肉切成薄片是男主人的任务。男主人还要注意是否在座的所有人都分到了食料。 英国人认为“13”是一个不祥之数,如果遇上星期五恰好又是13日,则被认为是双倍的不吉利。因此,与英商业务往来宴请时,要避免宾主共13人,业务有关的活动也不要安排在13日。英国的旅馆、饭店一律没有 13号房间。在剧院里找不到13排、13号座席。多数英国人则认为“7”这个数字可带来好运,并把星期六看作是黄道吉日。 如果和英国人相会或道别,握手时要避免穿过别人的手。英国人认为这样交叉握手会招来不幸。英国人对自己的幽默感十分自豪,如果当面对一个英国人说,你没有幽默感时,可能就是对他莫大的侮辱。因此,在与英国人谈话时,应十分注意这一点。 在英国,请吃饭或看歌剧等则可以代替礼物。去英国人家里作客,最好带点价值较轻的礼品,以免行贿之嫌。礼品一般可送高级巧克力、名酒、鲜花,特别是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如竹帘画、台布、花瓶、绘有熊猫图案的纪念品,软木雕、虫鸟花草贝雕、艺术陶瓷等,英国人格外喜欢,而他们对客人公司标记的纪念品不感兴趣。在英国,服饰、香皂之类的物品,因涉及到人的私生活,故一般不用来送人。如果送花,应避免送菊花、白色的花、紫色的花(这些花是葬礼时用)。白色百合花在英国象征死亡,不宜送人。盆栽花一般在宴会后派人送去。 仪态礼仪 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 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英国王室历史

伊丽纱白一世离现代太远就不仔细介绍了。总的来说她是十四世纪中后期执政的女皇同时也是都泽王朝最著名的女皇。是玛利一世(有名的残忍,有中鸡尾酒因此得名)的后代。 现代的皇室叫“温纱王朝”。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爱德华七世次子。约克公爵。长兄阿尔伯特去世后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爱尔兰独立。在一战中因为德国是其敌国,所以将王室的姓氏改为温莎)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同曾经两次离婚的辛普森夫人的关系被披露后,于1936年12月退位,法国定居) 3乔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 日在位)(乔治五世次子。约克公爵。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腊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堡-格吕克斯堡亲王结婚。菲利普王子在归化英国国籍的时候选取母系姓氏蒙巴顿(德国巴登堡家族)为姓。现有三子一女:长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长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约克公爵安德鲁,三子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 哈里是英国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王妃的第二个儿子,是真正的“小王子”,是全球备受百姓关注、备受狗仔队骚扰的著名王子之一。哈里王子是英国王室成员中一匹不受管教的野马。他继承了父亲查尔斯王储的运动天赋,滑雪可以与父亲一比高低,足球场上更是常见他的身影,但他旺盛的表现欲有时也给王室惹来不少麻烦;他继承了戴安娜王妃热情、敏锐的天赋,为人聪明、机智、率真,悟性极高,但他做事喜欢特立独行,常常在不经意中给媒体制造口实,让自己和王室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本书用轻松、俏皮的语言及大量独家采访,为读者展示出一个真实的哈里王子。书中收录大量鲜为人知的独家照片,披露了英国王室的大量生活内幕与细节,包括哈里和哥哥威廉的成长经历、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王妃的情感历程、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死于车祸的情感历程、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死于车祸的悲剧对小王子的心灵震动、哈里青春期的叛离等。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小王子传记。读者不难从一个王子的成长历程中窥见青春的阳光、成长的奥秘、重温渴望已久的梦想。本书内容有:哈里出生;哈里王子的洗礼命名仪式;哈里王子的童年生活;管教孩子;戴安娜王妃的情人;活跃的学校生活;父母分居;戴安娜王妃的假想敌;父母正式离婚;地中海度假;南非、加拿大之行;成长中的叛逆期;在伊顿公学的生活;哈里王子与媒体;丑闻:吸毒、酗酒、泡妞;未来的职业选择;追忆戴安娜王妃;永远的回忆;现在的哈里王子等。 君主制——最后的“政治恐龙” 从1910年葡萄牙宣布共和到1979年短命的中非帝国倒台,大部分君主国都被两次世界大战的旋风所扫荡,另外一些则被不断高涨的、今天仍在继续的反殖民主义浪潮所淹没。至今保留有君主政体的,亚洲有科威特、约旦、阿曼、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柬埔寨、不丹、尼泊尔、日本、泰国、文莱等;欧洲有英国、卢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非洲有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大洋洲和美洲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个英联邦成员国也实行君主制。 在这些君主国中,有一些是社会和技术很进步的国家,如欧洲的一些君主国;另外一些是“石油皇帝”的君主国。下台的国王大部分住在英国、瑞士、西班牙和埃及。其中有些人很富有,有些人却不怎么走运;有些人在干活,有些人却忙于奔波。希腊的孔斯塔蒂诺·德格雷西亚是较富裕的流亡国王之一。由于希腊政府所付给的大笔赔偿金,他有一套豪华的生活设施,在伦敦的闹市区买下了一所价值70万美元的住宅。

都铎王朝主要人物简介

附:都铎王朝主要人物简介 亨利八世:人人都知道亨利八世改变了英国的国教,还有,他有六个妻子。不过人们对他的了解应该是从他的离婚官司开始,那时他已经三十四岁了。十八岁登上王位,之后的十六年并不是空白。他参加了当时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的战争,但并没有派兵,而是派出了他的外交使臣。1521年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加莱举行了会晤。在北部边境,1513年英国大胜苏格兰,苏格兰历史上最能干的国王詹姆士四世在战争中死去。继位的詹姆士五世是亨利八世姐姐玛格利特公主的儿子。1511年,他与岳父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德五世签订了《威斯敏斯特条约》,共同对抗法国。1519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开始宗教改革时,亨利八世居然写了一片攻击马丁路德的文章,颇得教皇的欣赏,只是没想到几年后一切都变了。 沃尔西主教:亨利八世早期的宠臣和权臣。他是平民眼中的大救星,外国君主眼中圆滑的外交官,国王眼中的治国能臣。但亨利八世的原则就是,决不允许一个大臣长时期获得自己的恩宠。沃尔西在1521年前后仍是声威赫赫,甚至极有可能成为新任教皇。但很快,因为离婚官司无法获得罗马教会的批准,亨利八世迁怒于沃尔西,指责他从中作梗,充当了教皇的走狗。1529年,沃尔西被解职,次年死于狱中。 托马斯摩尔:《乌托邦》的作者,人道主义者,亨利八世的秘书和顾问。1529年因沃尔西的离职而成为大法官。但他虔诚的宗教信仰依旧无法让亨利满意,离婚官司陷入僵局。1533年,摩尔被处死。摩尔说“我最珍视的就是我的气节”,多年后,他果然为了自己的气节而死。白金汉公爵:这个人在第二集就死了,但有必要介绍一下。他曾说“这是我的王冠,我的宫廷”,这话其实不假。都铎王朝的王位得来是有些非法。金雀花王朝晚期的爱德华三世子嗣众多。长子早逝,留下一子理查二世。理查二世无嗣而终,王位落入爱德华三世第四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儿子亨利四世之手。亨利四世的登基激化了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因为约克家族认为自己也有权继承王位。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第五子的直系男性后裔,更娶了爱德华三世第三子利奥奈尔的独生女伊丽莎白。因为英国王室女人也可继承王位,所以约克家族的继承权其实排在兰开斯特家族之前,双方随即发生了内战,史称“玫瑰战争”。亨利四世的孙子亨利六世战败,被杀,约克家族的首领爱德华四世登基。兰开斯特家族的支持者逃到了法国,在那里,他们宣称亨利都铎是他们的首领。亨利都铎是谁?他的母亲玛格利特女士是约翰冈特的一个孙女,可玛格利特的祖母并不是约翰冈特的合法妻子。当年,约翰冈特曾迫使国会承认他和凯瑟琳辛沃德婚姻有效,但在教会看来他们的结合是非法的,所以玛格利特女士乃至亨利都铎都只能很勉强地称为兰开斯特家族的继承人。不过数年后,亨利都铎打败了理查三世,夺取了英国王位。可能是心虚,他娶了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这样就将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连在了一起。问题是当年爱德华三世还有一个小儿子托马斯格罗斯特公爵,他的儿子没有孩子,女儿安妮嫁入了斯塔夫德家族,于是斯塔夫德继承了格罗斯特公爵对英国王位的继承权,而白金汉公爵就是斯塔夫德家族的直系男性后裔。从兰开斯特家族的父系看,白金汉公爵的确比亨利八世更有资格继承王位,但亨利八世母系的血统无疑更胜一筹。 凯瑟琳王后:正式的称呼应该是阿拉贡的凯瑟琳。亨利八世的元配夫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德五世的小女儿,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小姨子,奥地利王子和尼德兰大公菲利浦的小姨子,疯女王胡安娜的妹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他同时也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姨妈,英国女王玛丽一世的母亲。先嫁给了亨利八世的哥哥阿瑟,半年后阿瑟就死了。亨利七世担心儿媳再嫁会导致丰厚的陪嫁流失,更希望能保持和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的同盟关系,所以不遗余力地促成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但天主教认为寡嫂不能和小叔子再婚,否则他们会没有孩子。在外交斡旋下,罗马教皇松了口,只要凯瑟琳仍是处女,他就同意这桩婚事。凯瑟琳发誓自己决没和阿瑟圆房,于是,年长亨利八世六岁的凯瑟琳和小叔子结了婚。婚后他们生育了六个孩子,但只有一个活了下来。

英国王朝世系

英国王朝世系 诺曼王朝 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忏悔者爱德华表弟,黑斯廷斯战役击败哈罗德成为英格兰国王)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诺曼底公国)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四女。)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丽诺结婚,取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在位期间确立对爱尔兰统治权)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兰国王1189-1199)(参加十字军东征,获得狮心王的称号。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只有六个月)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无地王",在贵族胁迫下签署《大宪章》,布汶战役被法国击败,失去大部分大陆领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征服苏格兰失败,承认其独立。被王后伊莎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谋害)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发动英法百年战争,在克莱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国骑士团,获得法国西南的大片土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黑太子爱德华之子。远征爱尔兰时被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拘捕,并废黜,由亨利即位) 兰开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重开英法战争。在阿金库尔取得胜利,和法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成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者)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出生后九个月即位。外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