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论文

合集下载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农民工是指在农村出生长大,为了生计而来到城市从事低技术劳动的工人。

由于他们的出身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增加对该群体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经济不稳定是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农民工经常在城市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或者收入较低,难以维持生计。

这会导致他们面临经济压力和焦虑,长期以来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企业可以推出更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优惠政策,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农民工在城市与异乡人生活和工作,缺乏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系统。

他们通常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面对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建立农民工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建立农民工之间的联系和互助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农民工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不确定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非城市户籍和低职业地位,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受到歧视和边缘化。

这种社会排斥感会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心理困扰和抵触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机制。

第四,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也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

农民工经常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而且没有休息和保险福利等待遇。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导致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包括经济不稳定、缺乏社会支持、身份认同不确定和不公平的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观念、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支持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支持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支持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长期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地位,农民工面临着诸多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心理原因,以及如何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一、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心理原因1. 社会认同感缺失由于农民工常常在城市中承担着低薪、低地位的劳动工作,他们在社会中往往缺乏社会认同感,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这种社会认同感缺失导致农民工感到孤立和无助,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2. 家庭分离和亲情缺失农民工为了谋生常常离开家乡,与家人分离,无法与子女共同成长,缺乏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滋养。

长期的家庭分离和亲情缺失使农民工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和思乡情绪,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低薪、长工时的压力农民工通常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生活压力巨大。

他们为了生活费用和家庭负担,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工作和辛劳,这种压力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二、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性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心理原因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

1. 心理咨询与疏导为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释放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倾听和引导,帮助农民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情感支持。

2. 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技巧,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3. 社区支持与社交活动建立农民工社区,提供社区支持和社交活动,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联系和支持网络。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培训课程等,让农民工有机会结识新朋友,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三、心理健康支持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心理健康支持的投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建立相应的机构和服务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原因剖析

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原因剖析

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原因剖析何琴;彭锐【摘要】Construction workers’ mental health affects their work performance,project objectives and benefi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oth practical and academic circles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of work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nstruction workers,a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SCL-90 symptoms and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t least 36.59%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encounter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problems;2)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norm and terror and paranoid factors from SCL-90.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causing construction work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data,the causes include high working intensity,high working pressure,far away from family and society,tough environment of work and life,high safetyrisk,neglect by project managers,and lack of self-treatment.%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与建筑企业的效益,但目前建筑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忽视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施工人员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非常少,缺乏应有的关注。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劳动工作。

然而,农民工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等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和干预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针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农民工长期远离家乡,与家人分离,缺乏家庭支持与关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环境中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公、休息时间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

此外,农民工的收入来源不稳定,经济压力使得他们心理负担沉重,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二、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与危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心理危机一旦积累,可能导致身心疲惫、情绪低落、自尊心降低等问题,甚至引发各类心理疾病。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三、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许多研究已经展开。

其中,心理学家通过实地调研和心理测量等方法,深入了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和原因。

并且,研究者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背景因素、劳动环境等之间的关联。

这些研究为我们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为了有效干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其次,企事业单位可以推行员工关爱计划,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增加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

此外,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可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

五、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的意义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的意义在于关注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农民工心理障碍管理论文

农民工心理障碍管理论文

农民工心理障碍管理论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其困境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自杀等极端情况的发生。

因此,对于农民工心理障碍的管理和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农民工心理障碍的表现农民工普遍面临身份认同、工资待遇、生活环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境,因此在心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些农民工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如压抑、焦虑、抑郁等是其表现的主要形式。

1. 压抑: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享受公平的待遇,他们面对的困难和不公平的现实往往让其感到无奈和无能为力。

这种困境会让农民工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很难从中走出来。

2. 焦虑:农民工往往需要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和就业竞争,很难保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稳定。

这种不确定性和焦虑会折磨他们的心灵,导致你夜晚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抑郁:对于一些农民工长期压抑下来的情绪难以释放,会导致他们出现抑郁等情况。

抑郁症状的表现有头痛、心烦意乱、精神紧张等,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想自杀的冲动。

二、农民工心理障碍的原因农民工心理障碍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环境的限制:农民工往往面临着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影响很大。

同时,一些就业歧视现象、不平等待遇等社会现象也会影响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2. 身份认同不清:由于农民工家庭背景和工作性质的限制,他们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不清会让农民工在与其他人交流时产生不自在感。

3. 经济基础的限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在享受教育、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都会遭遇到很大的困难。

这种困难会影响农民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对农民工心理障碍的管理针对农民工的心理障碍,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解决。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对农民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一些健康心理的知识和方法,从而预防和解决心理障碍。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与心理援助需求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与心理援助需求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与心理援助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农村地区大量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劳动力来源。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却日益显现。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原因以及他们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并讨论如何有效地提供心理援助,以改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压力:1.1 就业困难与不稳定由于缺乏城市户口和技能,农民工面临着就业困难和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他们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工地之间流动,长时间的分离与孤独感使他们容易感到挫折和失落。

1.2 低工资与生活费用高大部分农民工收入不高,而城市生活费用相对较高。

他们为了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用,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并节省生活开支。

长期以来,这种经济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1.3 社会认同感缺失农民工在城市中承受着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他们常常被歧视、排斥和孤立,难以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

这种缺乏认同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4 家庭困扰与分离农民工往往是为了家庭生活所迫,而抛下了他们的家人和亲人。

长时间的分离和无法共同生活造成了他们的精神困扰。

同时,农民工的家庭也面临着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这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二、农民工对心理援助的需求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急需得到有效的心理援助。

以下是他们对心理援助的需求:2.1 心理咨询与疏导农民工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诉内心的困扰和挣扎。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疏导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困扰。

2.2 建立支持网络农民工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支持网络,与其他农民工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求。

通过互相支持和交流,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2.3 提供技能培训提供农民工技能培训,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减轻就业压力。

农民工心理健康之研究现状及问题

农民工心理健康之研究现状及问题

农民工心理健康之研究现状及问题【摘要】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目前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正为更多的研究者所关注。

多数研究表明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平均水平,研究也对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做了分析。

但是,目前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调查趋于症状化,多数采用SCL-90测量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农民工心理现状的成因缺乏对心理因素的探讨和分析。

因此,应该积极地关注农民工心理健康的主观幸福感等其他指标,研究与农民工心理健康有关稳定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农民工;心理健康;SCL-90Researche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CHEN Peng(Guangdong Beida Economy & Commerce College, Guangzhou 510070, China)Abstract: Migrant workers are a particular occupational group whose mental health gains increasing attention now. Different research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migrant worker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hinese norm, and have put forward the factors relevant to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 However, most researches measur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 using SCL-90 in the symptomatic view, and neglect the intrinsic factors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 Therefore, the resear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ther indications of mental health such a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tudy the intrinsic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mental health, SCL-901 前言“农民工”、“民工”或者“外来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对我国尤其工作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力。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成为了城市的“新市民”,然而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也遭遇了许多困境和挑战,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建议。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由于外出务工带来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变化而逐渐凸显。

相较于农村,城市具有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竞争压力,农民工需要适应新环境、适应新角色。

然而由于户籍限制、缺乏城市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他们往往面临着孤独、无力感、不安全感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其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还与工作环境以及经济困境有关。

农民工通常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收入相对较低,工作时间长,疾病和职业伤害风险较高。

这些因素不仅给农民工带来身体上的压力,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民工因为薪酬低和经济困难,常常面临着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提供良好教育及医疗保障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大。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还与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有关。

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农民工常常被视为“外来者”,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和偏见。

这种歧视和偏见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和排外心理。

由于户籍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很难在城市中融入和认同,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互动和交往,也进一步加剧了其社会心理问题。

针对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需要加强农民工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应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

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鼓励农民工积极应对挑战和困境,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城乡差异、社会关系、经济困难、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摘要: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建筑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而“心理不健康”会对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课题组针对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调研结论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关爱建筑企业农民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
建筑企业农民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较大,同时,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遇到困难没有办法解决、感到异常无助时,经常会有人走极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较全面掌握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前提下,各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对策,适时地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对保障施工安全、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2011年8月至12月之间,我们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浙江省6所建筑企业的一线农民工(包括建筑工地上作业的不同工种的农民工,建筑装饰、装潢作业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躯体化、人
际敏感、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全国成人常模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除了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外,其他维度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在强迫和抑郁这两个因子上差异相对较小。

同时,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性农民工各项因子分值均高于男性农民工;在是否结婚、年龄大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抑郁出现了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文化程度越低其抑郁程度越高。

走访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建筑企业农民工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比较满意的只有10%,这些人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9人为浙江籍。

他们绝大多数对生活要求较低,不计较吃什么、穿什么,只要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赚到钱就行,而且不会用辛苦钱去为自己改善生活,他们牵挂他乡的家人,时时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担心。

建筑企业的农民工心中有爱,他们一样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可是,现实情况导致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心理落差,个别被访农民工坦言:“我偷偷大哭过,一样的天地,我怎么给家人这样的日子过,在家乡赚不到钱,进城后钱是挣了一些钱,可这心里头不平静的……”有业余爱好的农民工占到40%,他们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在工棚里打牌、到工地附近的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有的会跑很多路到社区看免费电影等。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数人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者能忍自安了。

2.影响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2.1受教育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建筑企业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小学文化占了绝大多数,初中文化程度占了小部分,高中文化程度的寥寥无几。

而统计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受教育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尤其是在心理抑郁方面,在文化程度相对低的农民工中更容易发生。

2.2生活适应情况
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心理适应,心理适应的基本表现就是生活上的适应。

建筑企业农民工多数来自各省欠发达的农村或城乡结合处,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有着诸多的不同,导致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式、穿着仪表等各个方面都与城里人有着直观的区别。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建筑企业的农民工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生活,他们害怕和城里人打交道,害怕挨冷眼,更害怕被冤枉:当有人丢了东西时,他们首当其冲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事实上,建筑企业农民工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工资除了维持他们在工地上的一日三餐和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全部要用于养家糊口。

借用一位年轻农民工的一句心里话:“我对城里生活的羡慕、嫉妒、恨三种滋味全有了,叫我怎么平衡呢?”心理的失衡会使建筑企业农民工更加片面地看问题,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外归因”心理,而逆境过多时,长期的心理不平衡很容易使他们变得急躁、不安,而纠结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
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2.3社会支持系统情况
社会支持系统多数指的是亲人或要好的朋友,在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周围缺少亲人的关爱、更是缺少友情,缺失了社会支持系统对他们的精神支持。

调查发现,建筑企业农民工几乎都是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在他乡打工,孤独寂寞不必说,遇到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根本没有地方倾诉。

一些建筑企业农民工会在晚上到公共ic电话机亭打电话给家人或朋友,但是,为了省钱,说几句就挂了,往往是报喜不报忧。

由于建筑工地上的一些工种属于重体力劳动,白天干活太累了,晚上吃过饭,就躺床上睡了,工友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在问卷中显示,多数农民工在过年回家时,也不会向家里人抱怨城市生活的种种困境,而是在他人羡慕的眼神中显得有些“得意”,让家人放心:城市生活是极其美好的!应该说,建筑企业农民工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困难时,崩溃、无助等情绪反应使其无法自拔。

从浙江省一些医院了解到,由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农民工没有了倾诉的对象,压抑淤积在心里,干活时分心、走神而受伤或走极端的情况时有发生。

2.4生活的规划情况
走访过程中,45%的建筑企业农民工只考虑到短时间有活干,没想过将来的生活该怎样、会怎样;30%的农民工表示在外打工是暂时的,想赚些钱回家乡再重新选择“营生”;17%的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尽管跟城市人比起来,在经济上他们还不富足,但
是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他们愿意继续在城市里打拼;6%的少数人表示会换工作,不局限于地域,以谋求更好的发展;2%的农民工家已经在城市了,虽然没有房子,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是是他们最坚实的动力,孩子也在城里读书了,日子苦一些,但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可以看出,多数农民工对生活还是缺乏规划的。

3.解决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3.1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企业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而心理健康状况受文化程度等影响较大。

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建筑企业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即在我国广大农村将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实到位,保障他们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加大对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当地政府要与建筑企业形成合力,设立用于农民工培训的专项经费,为当地农民工提供较为全面的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术操作水平、增强作业中的安全意识。

3.2关爱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
作为建筑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爱企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农民工对工资要求、生活环境要求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偏低,理论上讲,建筑企业的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应该较高。

但是,现实的调研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事实上,建筑企业农民工背负着重重压力,而心病还得心药医!例如:快到年底了,建筑企业按时把工资发到农民工的手里;当个别农民工情绪有较大的波动时,管理者能够嘘寒问暖,
了解实际情况,并给与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对家庭发生变故或遇到不可抗力等情况下,在建筑企业应该主动开展对员工的适当的帮扶。

这样,农民工会真切地感受到在单位工作的温暖,工作时压力也会减小。

3.3打造建筑工地上的和谐文化氛围
建筑工地除了机器轰鸣的作业场面外,还应为农民工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有归属感。

建筑企业在农民工的休息日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引入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把农民工从紧张的“工地节奏”中解放出来,适当地进行心理放松与减压。

同时,建筑企业可以邀请当地的知名人士为农民工开办一些有益的讲座: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等等,使他们切实地学到一些知识,并从不同的层面得到提高。

4.结语
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但是要从根源上改善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现状,光靠企业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地方政府应出台有力的举措,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医疗保险等,这样建筑企业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会有质的提高,心理品质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本文是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建筑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2011 b0 2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嘉霖,刘爱书.建筑行业农民工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