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 计

= 110% ?108% = 118.8% x + + 例 1:某厂计划完成工业增加值 200 万元,实际完成 220 万元,则:

计划完成相对数 = 220 200

?100% = 110%

例 2:3 月份的计划生产成本为 100 万元,实际生产成本为 120 万元,则其计划完成相对数 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 = 120 100 ?100% = 120%

例 5:某厂计划 2000 年劳动生产率要比上年提高 4%,实际提高 5%,则

划完成相对数 = 100% + 5% 100% + 4%

?100% = 100.96% 例 6:某企业计划产品单位成本比上年降低 5%,实际降低 6%,则

计划完成相对数 =

100% - 6 % 100% - 5%

?100% = 98.95% 例 7:某工厂在 2005 年完成了产量计划 110%,而 1995 年计划产量比 1994 年增长 8%,问: 1995 年与 1994 年相比,实际产量增长的百分数?

解: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 110%,95 年计划任务相对数为 108%,则有 a 本 a 上 =

a 本 a 计 a a 上 增长的百分数为118.8% -100% = 18.8%

例:在 A 、B 、C 三个市场分别以每千克 4.5 元、4.2 元和 3.8 元的价格各买 5 元、 5 元、 10 元的某种水果,求所购买此种水果的平均价格。

x = ∑ m i m i i

= 5 + 5 +10 5 5 10 4.5 4.2 3.8

= 20 4.93 = 4.05(元)

例:某企业的员工某项补助额如下表,计算其员工补助的众数。

补助额(元) 工人人数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3 7 13 5 2

m o = L m 0 + d

m 0

合计 30

?1 ?1 + ? 2

=100 + 10

? 13 - 7 (13 - 7) + (13 -

5)

= 104.29 (元) m o = u m 0 -

d m 0 =110 - 10 ?

? 2 ?1 + ? 2

13 - 5 (13 - 7) + (13 -

5)

= 104.29 (元)

例:某企业的员工某项补助额如下表,计算其员工补助的中位数。

补助额(元) 工人人数 向上累计频数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3

7

13

5

3

10

23

28

-10

S me-∑

m e=u me-d me

23-

下60-7070-8080-90

90以

∑x i f i

=x?f

i=55?10+L+95?8=76.6(分)

120——130230合计30-

m e=L me+d me ∑f

2

i

-S me-1

f me

30

=100+10?2=103.85(元)

13

f i

2

f me

=110-10?

30

13

2=103.85(元)

例1、某学校进行一次统计学测验,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随机从全校统计学考生中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成绩

60以

组中

5565758595

人数102022408

(1)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统计学的平均成绩的范围;

(2)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

(3)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极限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学生?

解:1、该校学生统计学平均成绩的范围:

计算样本平均数:

x=∑f

i ∑i∑

f

i

100

计算样本标准差:σ=∑(x-x)

∑f i

2f i=11.38(分)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μ

x =

σ

n

=11.377

=1.1377(分)

100

查《正态概率表》得出误差概率度t=2

计算抽样极限误差:△x=tμx=2×1.1377=2.2754

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是:

x-△x≤X≤x+x

76.6-2.2754≤X≤76.6+2.2754

74.32≤X≤78.89

在95.45%概率保证程度下,该校学生的平均成绩74.32%—78。89.99%之间。例:某工厂12月份商品库存余额资料如下:

日期15152330

余额(千元)

518514512515520

= ≈ 514.34 (千元)

a 1 + a 2 +L + a n ? 518 + 514 +L + 510 + ? 512 = 2

= ≈ 514.33(人) f 1 + 2

f 2 +L + n -1

? 2 + ?1+ ?3 = ≈ 514.25(人)

b 1 + b 2 +L + b n ? 6.5 + 6.7 + 6.9 + ? 7.1 b =

= = = 6.8(千人)

c = = = 183.33(万元千人 )

/ 求 12 月份商品日平均库存余额。

a = ∑ af = 518? 4 + 514?10 + 512?8 + 515? 7 + 520? 2

∑ f 31

15946 31

例:某工厂 2002 年上半年职工月初人数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7

人数 518 514 512 515 520 510 512

(人)

求 20002 年上半年平均职工人数。

1 a = 2

n -1 1 2 1 1

2 6

3086 6 例:某工厂 2002 年上半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月份 1 3 4 7

月初人数(人)

求 20002 年上半年平均职工人数。

518 514 512 515

a =

a 1 + a 2 2 a + a 3 a 2 ∑ f

+ a

n 2 f n -1

=

(518 + 514) (514 + 512) (512 + 515) 2 2 2 2 +1+ 3

3085.5 6

例:.某企业总产值和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

月份 3 4 5 6

月总产值(万元)

1150 1170 1200 1370

月末职工人数 (千人)

6.5

6.7

6.9

7.1

试计算:(1)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

(2)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1)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 第一步 第二季度的月平均总产值:

a = ∑ a = 1170 +1200 +1370 = 3740 = 1246.67(万元)

n 3 3

第二步 第二季度的月平均职工人数:

1 1 1 1

2 2 2 2 n -1 4 -1

20.4

3

第三步 第二季度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a 1246.67

b 6.80

/ 月份 1 2 3 4 5 6~7 8~1

/ / 七 = 1833.3(元人 )

(2)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x = ∑ a = 1170 +1200 +1370 = 3740

b 6.80 6.80

= 550.00(万元千人) = 5500.00(元人)

1.某企业 2004 年有关资料如下:

月 份 三

总产值 (万元) 296 300 308 310 315

生产工人月初人数

(人)

252 250 260 242 256

要求计算:(1)用水平法计算该产品产量在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增长速度;(2)计算 生产工人人数在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增长量;(3)第二季度中四月份的劳动生产率;(4) 第二季月平均劳动生产率;(5)第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2.某商店 1990 年各月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0 11 12

平均库存

额 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万元)

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月平均商品库存额。 3.某高新企业 2003 年部分月份的总产值资料如下:

上年 12

月 份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产值(万 元)

260

270 296 304 305 310 315 315 其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日期 1 月 1 日

2 月 1 日

5 月 1 日

7 月 1

职工人数(人) 410 396 398 408

要求:(1)用水平法计算该企业在第 1 季度的月平均增长速度;(2)计算生产工人人数 在上半年的平均人数;(3)计算 2003 年上半年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4.某企业 1999 年的产值为 100 万元,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分别比上年增长 20%,15%,20%,25%,20%。其年初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年度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数(人)

400 390 400 415 410 415 425

要求:(1)用水平法计算该企业产值在 2000 年到 2004 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计算 职工人数在 2000 年到 2004 年的年平均增长量;(3)计算职工人数从 1999 年年末到 2004 年 年末的平均年末增长量;(4)计算从 2000 年到 2004 年的年平均劳动生产率;(5)计算 2005 年企业职工人数在 2004 年基础上增长 1%的绝对值。

例:某食品厂产品产量和价格资料如下:

产品 计量

= 1 1 =

= = 200% 产品 计量

∑ q = ? p ∑ q p ∑ q p

销售量 单价(万元) 单位 q 0 q 1 p 0 p 1 甲 Kg 50 80 2.4 3 乙

l

100

120

1.6

2.2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甲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解:甲产品销售额的变动:

E 1 E 2 qp 80? 3 240 q 0 p 0 50? 2.4 120

说明甲产品的销售额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100%,增加的绝对额为:

q 1 p 1 - q 0 p 0 = 240-120=120 (万元) 其中:A 、由于销售量变动:

销售量指数 =

q 1 q 0 = 80

50

= 160%

甲产品的销售量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60%,使销售额增加:

(q 1 - q 0 ) p 0 =(80-50) ? 2.4=72 (万元) B 、由于价格变动:

价格指数 =

p 1 p 0 = 3.0 2.4

= 125%

由于甲产品的销售价格在报告期比基期上涨 25%,使销售额增加::

q 1( p 1 - p 0 ) = (3.0-2.4) ?80=48 (万元) 以上各因素的关系为:

160%×125%=200% 72+48=120 万元

计算结果说明了,由于销售量增长 60%,使销售额增加 72 万元,同时由于产品价格上 涨 25%,使该产品销售额增加 48 万元。在销售量和价格变动的共同影响下,报告期甲产品 的销售额比基期增加 120 万元,增长速度达 100%

例:某食品厂产品产量和价格资料如下:

销售量 单价(元) 单位 q 0 q 1 p 0 p 1 甲 Kg 50 80 2.4 3 乙

l

100

120

1.6

2.2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甲乙两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解:计算相应指标如下表:

销售额指数=

111

11∑ q 0

1

解:

p p = =131.25% p p - ∑ q p 例 1:两种不同水稻品种,分别在 5 个田块上试种,其产量如下:

=(384/280)×(504/384))=504/280=180%

说明该食品厂的销售额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180%,增加的绝对额为:

∑ q 1 p 1 - ∑ q 0 p 0 = 504-280=224(万元) 其中,A 、由于销售量变动:

销售量指数 = ∑ q 1 0

∑ q 0

0 =384/280=137.14%

由于该厂销售量平均增长 37.14%,使销售额增加:

∑ q 1 p 0 - ∑ q 0 p 0 = 384 - 280=104(万元) B 、由于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

销售价格指数 =

∑ q 1 p 1 ∑ q 1 0

504 384 由于该厂销售价格平均上涨 31.25%,使销售额增加:

∑ q 1 1 1 0 =504 - 384=120(万元) 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137.14%×131.25%=180% 104+120=224(万元)

结果说明:报告期食品厂的销售额比基期增加 224 万元,增长速度为 80%,其中,由于销 售量增长 37.14%而使销售额增加 104 万元,及由于价格上涨 31.25%使销售额增加 120 万元。

第四章计算例题

要求:

⑴分别计算两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

⑵计算两品种亩产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⑶假定生产条件相同,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宜于推广。

注: x =

= ( ( 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班哪个班的成绩差异程度大?

面积 f

x 甲 =

∑ xf ∑ f

= 2500 5 = 500(

公斤)

x 乙 = ⑵

3120 6 = 520(公斤)

σ甲 =

∑ (x - x ) ∑ f

2

f == 55.3 公斤)

V 甲 =

σ甲 x 甲 = 55. 3 500

?100% = 11.06%

σ 乙 =

9900 = 40.6 公斤)

6

V 乙 = 40.6

520

?100% = 7.8%

⑶因 V 乙

故乙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宜于推广。

例 2.甲、乙两班同时参加《英语》课程的统考,甲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9分;

注意:开口组首组的假定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如果邻组组距大于首组上限,那么 开口组首组的假定下限为 0,则: 开口组首组的组中值=(首组上限+0)/2

第五章计算例题

例 5-1

某灯泡厂对 10000 个产品进行使用寿命检验,随机抽取 2%样本进行测试,所

得资料如下表。

表 抽样产品使用寿命资料表

使用时间(小时) 抽样检查电灯泡数(个)

使用时间(小时) 抽样检查电灯泡数(个)

900 以下 2 1050-1100 84

900

-

950 4

1100-

1150 18 950-1000 11 1150-1200 7 1000-1050

71

1200 以上 3 合计

200

按照质量规定,电灯泡使用寿命在 1000 小时以上者为合格品,可按以上资料计算抽 样平均误差。

解:电灯泡平均使用寿命

电灯泡合格率 x = 1057 小时

p = 91.5%

电灯泡平均使用时间标准差 S = 53.65 小时

电灯泡使用时间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μ x = σ2 n = σ n

= S n = 53.63 200 = ±3.7922 (小时)

不重复抽样:

μ x =

σ 2

n (1 - n N ) = S 2 n (1 - n N ) = (53.63)2

200 ? (1 - 200 10000 ) = ±3.7541(小时)

灯泡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μ p ==== ±1.972%

不重复抽样: μ p === ±1.952

例 5-2 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

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 60 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学生人数 10 20 22 40 8

试以 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及该校学生成绩在 80

∑ ( x - x )

f

- △x≤

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

解:(1)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 x = ∑ xf ∑

f

= 7660

100

= 76.6

σ= ∑ f

2

=

12944

100

= 11.377

μ x =

σ n

= 11.377 100

= 1.1377

△x = tμx=2×1.1377=2.2754

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是:

x

X ≤ x +△x

76.6-2.2754≤ X ≤76.6+2.2754

74.32≤ X ≤78.89

(2)该校学生成绩在 80 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

p = n 1 n = 48 100

= 48%

μ p === 0.04996

△p=tμp=2×0.04996=0.09992

80 分以上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 P=△p ± p =0.48±0.09992

0.3801≤P≤0.5799

在 95.45%概率保证程度下,该校学生成绩在 80 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在

38.01%—57.99%之间。

这是在简单抽样条件下进行区间估计的例题。从上面的解法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

类计算题的基本做法:先计算出样本指标,然后根据所给条件(重复抽样或不重复抽样)

进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最后根据样本指标和极限误差进行区间

估计。

-△x≤

?x 22?(12.13)

3.842

例5-3.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选200件,其中废品8件。又知道抽样总体是成品总量的1/20,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一批成品的废品率低于5%?

(可否认为这一批成品的废品率低于5%?还是求区间估计)

例5-4.对某区30户家庭的月收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平均每户每月用于书报费

支出为45元,抽样平均误差为2元,试问应以多少概率才能保证每户每月书报费支出在41.08元至48.92元之间。

例5-5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0名学生,对公共理论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其平均分数为78.75分,样本标准差为12.13分,试以95.45%的概率

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学生?

解:n=40x=78.56σ=12.13t=2

(1)μx=σ

n

=

12.13

40

=1.92

△x=tμx=2×1.92=3.84

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是:

x X≤x+△x

78.56-3.84≤X≤78.56+3.84

74.91≤X≤82.59

(2)将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的学生数为:

n=t2σ2

2

(

2

)

=

()

2

2

≈160(人)

第七章计算例题

例7-1: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

工业增加值(万元)180160200190

月初工人数(人)600580620600

b=

2

b1+b2+b3+b4

要求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工业增加值;

(2)一季度月平均工人数;

(3)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4)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例7-2:某企业2003年有关某一产品的生产资料如下:

月份三四五六

产量(件)296300308310315生产工人月初人数(人)252250260242256要求:

(1)用水平法计算该产品产量在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增长速度;

(2)计算生产工人人数在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增长量;

(3)计算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1)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x===101.65%

(2)三月份工人人数b1=六月份工人人数b3=252+250

2

242+256

2

=251(人)

=249(人)

第二季度工人数的月平均增长量

d=b3-b0

3=

249-251

3

=-1(人)

(2)a=a1+a2+a3

3

=

300+308+310

3

=306(件)

r

1

3

1

2

=

1

2

?250+260+242+

3

1

2

?256

=251.67(人)(2分)

c=a

b =

306

251.67

=1.22(件/人)

例7-3:已知下列资料

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 52 + 54 + ) / 3

月末工人数(人) 2000 2000 2200 2200 总产值(万元) 11 12.6 14.6

16.3

计算:(1)第二季度每月劳动生产率;

(2)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3)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例 7-4:某商店有关资料如下: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商品销售额(万

元)

100 月初商品库额

(万元)

48

试计算:

(1)各月商品周转次数

(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商品周转次数 (3)第一季度商品周转次数

159 130 140

52 54 50

(1)一月份商品周转次数=

100 48 + 52 2 = 2(次) 二月份商品周转次数=

三月份商品周转次数=

159

52 + 54 2 130 54 + 50 2

= 3(次)

= 2.5(次)

(2) c = a b

=

( (100 + 159 + 130) / 3 48 50 2 2

= 389 / 3 155 / 3 = 2.51(次)

(3) n ? c = 3 ? 2.51 = 7.53(次)

例 7-5:某彩电仓库 4 月 1 日有 300 台彩电,4 月 3 日调出 150 台,4 月 6 日调进 200 台, 4 月 15 日调出 100 台,4 月 22 日调出 120 台,4 月 26 日调进 142 台。试求该仓库 4 月份

的平均库存量。 a = ∑ af ∑

f

= 300 ? 2 + 150 ? 3 + 350 ? 9 + 250 ? 7 + 130 ? 4 + 272 ? 5 30

= 7830

30

= 261(台)

第八章计算例题

∑q p

=179020

=109.69%

例8-1:设某商店三种商品报告期和基期销售量及价格等资料如表所示:表某商店商品销售情况

计量单位销售量价格商品名称基期q

报告期基期p0报告期

q1p1

甲乙丙合计件

200

600

500

190

660

600

250.0

72.0

140.0

275.0

75.6

168.0

表某商店商品销售情况

商品计量销售量价格(元)销售额(元)

名称单位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假定期q0q1p0p1p0q0p1q1p0q1甲件200190250.O2750500005225047500乙米60066072.O75.6432004989647520丙台500600140.0168.O7000010080084000合计—————163200202946179020

销售额指数K qp=∑q1p1

∑q0p0=

202946

163200

=124.35%

销售额增加量:∑q1p1-∑q0p0=202946-163200=39746元

销售量指数K q=10

∑q0p0163200

由于销售量增加而引起的销售额增加量为:

∑q1p0-∑q0p0=179020-163200=15820(元)

销售价格指数K p=∑p1q1

∑p0q1=

202946

179020

=113.36%

由于销售价格增加而引起的销售额增加量为:∑p1q1-∑p0q1=202946-179020=23926(元)

销售额与销售量、价格之间数值变动的关系为:

124.35%=109.69%×113.36%

39746 元=15820 元+23926 元

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总的增长了 24.35%,绝对额增加了 39746 元,其中,三种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了 9.69%,使销售额增加了 15820 元;销售价 格平均增加了 13.36%,使销售额增加了 23936 元。

例 8-2: 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 品 名 称 产 量 单位产品成本

基 期 报告期 基 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1000 5000 1500 1200 5000 2000 10 4 8 8 4.5 7

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

本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情况。 解:(1)产品成本指数= ∑ q 1 p 1 ∑

q 1 p 0 = 46100 48000

= 96.04%

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 ∑ q 1 p 1 - ∑

q 1 p 0 )=461000-48000=-1900(万元)

∑ q 1 p 0 (2)产品产量总指数= ∑ q 0 p 0 =

48000 42000 = 114.29%

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 ∑ q 1 p 0 - ∑

q 0 p 0

)=48000-42000=6000(万元) (3)总成本指数= ∑ q 1

p 1 ∑ q 0

p 0

= 46100 42000

= 109.76% ∑ q 1

p 1

- ∑ q 0

p 0

=46100-42000=4100

(万元)

指数体系:109.76%=96.04%×114.29%

4100(万元)=-1900+6000

分析说明:报告期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9.76%,增加的绝对额为4100万元;由于各种

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平均降低了3.96%(甲、丙产品成本降低,乙产品成本提高),使总成本

节约了1900万元;由于各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了14.29%,使报告期的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6000万元。

例8-3:已知某市基期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290万元,零

售物价指数上涨11.5%。试推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由于零售价格和零售量变动

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知:

基期零售额:∑q0p0=8600(万元),

报告期零售额∑q1p1=8600+4290=12890(万元),

零售物价指数=∑q1p1/∑q1p0=100%+11.5%=111.5%,

零售额指数=∑q1p1/∑q0p0=12890/8600=149.9%,

根据指数体系有:

零售量指数=零售额指数/零售物价指数=149.9%/111.5%=134.4%。

根据零售物价指数=∑q1p1/∑q1p0=111.5%,有:

∑q1p0=∑q1p1/111.5%=12890/111.5%=11561(万元),

(或根据零售量指数=∑q1p0/∑q0p0=134.4%,∑q1p0=∑q0p0×134.4%=11561万元)

零售物价和零售量变动对零售额变动的相对影响为: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即149.9%=111.5%×134.4%。

零售物价和零售量变动对零售额变动的影响绝对值为:

∑q1p1-∑q0p0=(∑q1p1-∑q1p0)+(∑q1p0-∑q0p0)即:

12890-8600=(12890-11561)+(11561-8600),亦即:4290=2961+1329。

计算结果说明,该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49.9%,是由销售量增加34.4%,物价上涨11.5%两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而零售额增长4290万元,是销售量增长增加2961万元,物价上涨增加1329万元的结果。

说明:做本题应从零售额、零售价、销售量三个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根据给定

的条件,利用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指数间的推算,并从相对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因素

分析。

第一章

1.怎样理解统计的不同涵义?它们之间构成哪些关系?

参考答案:“统计”一词的涵义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

2.统计学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1)数量性: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统计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数量,而是有特定内容的具体数量。统计是在质的规定性下研究与所研究现象内容性质密切联系的具体数量。

(2)总体性:统计是以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统计要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3)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标志特征由于复杂的随机因素而有不同的表现,它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⒊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一个煤炭工业局(公司)的煤炭总产量,是从所属各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汇总出来的。

(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亦然。

(比如:如果调查研究各分支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情况,那么分支企业是总体指标,如果转为研究煤炭工业局的总产量情况,那么各分支公司就成了个体标志)

4、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者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其特点是指标数值随总体范围的扩大(缩小)而增大(减小)。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

数量对比关系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其特点是指标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变化而增减。两者的关系表现为: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而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5、为什么说有变异才有统计?

参考答案: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称作变异。个体必须在某方面是同质的,这是构成总体的前提,但在其他某些方面又必须是不相同的,即各个个体之间必须存在差异。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有变异才有必要进行统计,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差异,所要研究的内容都完全一样,那就不需要统计、不需要综合分析了。变异对统计以及具体的统计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章

2.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选出来的,不受人的主观因素所影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抽选出来的。

(2)调查目的不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重点单位的调查,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则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作为统一意义上的典型调查,其目的类似于抽样调查。

3.为什么说抽样调查是所有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特征)

参考答案: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样本的数量特征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其估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存在估计误差,并可加以控制。

第三、四章

1.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反映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既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2.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计量单位的指标为实物指标,实物指标能直接反映事物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够具体地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是计算价值指标的基础。但实物指标缺乏对不同类现象的综合性能。

用货币来度量现象计量单位的指标为价值指标,价值指标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能和概括能力,用途广泛;但价值指标脱离了物质内容,比较抽象,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3.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都是反映经济发展总量的综合指标。二者的区别是:时期指标主要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累计的总数量,并且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长短的制约;时点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因此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也不受时间间隔长短的制约。

4.简述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为什么要研究标志变异指标?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测定

它的方法有几种?

参考答案:变异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结合运用变异指标是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

第五章

1.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抽样推断是在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

抽样推断具有以下特点:

(1)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

(2)它是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3)它是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4)它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第六章

1.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有何区别与联系?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二者的区别是:(1)相关分析仅能观察相关的方向和密切程度,但不能指出两变量之间相关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可以根据回归方程用自变量的数值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2)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都是随机变量,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而回归分析中两变量不是对等的,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且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是给定的量。

二者的联系是: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应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3、什么是估计标准误差?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是因变量各实际值与其估计值(回归值)之间的平均差异程度,表明其估计值对各实际值代表性的强弱;其值越小,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强,用回归方程估计或预测的结果越准确。

第七章

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及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参考答案:时间数列是由相互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二是反映各个时间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编制原则:(1)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3)计算方法应该统一,(4)经济内容应该统一。

3.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和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区别:①两者所说明的问题不同: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表明整个总体在不同时期内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表明总体内部各单位的一般水平;

②计算依据不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通常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的范文,这里给大家。篇一:统计学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工作即将要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紧张忙碌的半年中,本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本人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最全面的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统计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大部分的中职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加上统计学这门功课在生活上比较少体现,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 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 人——诊断,依从性 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 (homogeneity) 3.实验效应(effect): 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头痛,发烧) 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

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 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随机误差的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分析。 正态分布()1,0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在对象选择、处理因素分配的不随机、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有倾向性地偏离真值称系统误差,或称偏倚(bias)。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规范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到邯郸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

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由于一部分人第二天就要到各区里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所以领导们强调了一些工作的具体事项,为了能够完成好工作,我仔细的记录下了每一点,巴望着第二天能把它们用于实践中。而然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区里做调查,而是被留在了局里,分到了服务业。对此我虽然觉得没能把那些刚学来的新知识付诸实践有一点遗憾,但同时对我未来的新工作也充满了期待。 刚到服务业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没底。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不知道服务业做哪些主要工作。但也正因为是这样,我也很确定自己能在这里学到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东西。刚进入服务业的时候,主任并没有马上让我们做一些复杂的工作,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我们在电脑上熟悉了有关文件的路径和数据

统计学期末试题 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统计学期末试题 院系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n?5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的总体中,抽出一个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数学期 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y?x7.反映的是(在回归模型中,)10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A. 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 B. yy x的影响C.和除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y x的影响由于D.的线性关系对和8.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为增长极限。描述该K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 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曲线 10.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总结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种调查、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基础理论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本着简洁而具体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展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定量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主要面授系统讲授《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践的指导(包括上机操作)。由于本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即作业练习与实践考核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贾俊平 统计学 总结

第一章导论 概念: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的分类: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文字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木数据进行推断总体特征。 数据: 1.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2.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例如:身高为175cm,190cm,200cm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有总体均值(μ)、标准差()总体比例(T)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样本标准差(s),样木比例(p)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 1. 数据来源包括直接来源(一手数据)和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2. 抽样方式包括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 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时使每个单位都 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 4. 5.抽样误差:是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抽样误差并不是针对某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总体真是结果的差异而言,抽样误差描述 的是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差异。 统计数据的分类 按计量层次 分类的 数据 顺序的数据 数值型数 据 按时间状况 截 面 的 数 据 时序的 数据 按收集方法 观察的数 据 实验的数 据

6.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计算机实训内容, 要求: 1.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3.数据排序 4.分类汇总-利用数据透视表 5.对比条形图 6.环形图 7.累计频数图 8.散点图 9.雷达图 等等 频数分布图两种方法: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数值型和顺序数据 数据-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本人于XX年11月5日至7日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统计学导论》精品课程培训,通过李勇教授详细的讲解该课程,作为该门课程的老师,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课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将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大学教学工作在于“教书育人”,主旨在于育人,但仍需以教学作为前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旨和主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李教授给大家讲述了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必要性,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

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其次,恰当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在运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如李教授所说,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不能取代老师的作用,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到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再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师引导学生讲;提问式;案例式;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师生研讨相结合;精读指定教材与泛读扩充性资料相结合等等,以便能够更好的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 再次,尽量结合经济管理的实际,设置一些应用性问题根据经管类专业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在不同章节设置一些应用问题,可以将时下学生关心的经济数据与概率统计的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假设检验问题时,以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例,可以让学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于各行业对外贸易波动性的影响;又或者提出近期的物价、房地产等热门话题,让学生去预测政策变化对于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去区分Z检验与t检验的差别,均值检验和方差检验的区别。为此可参考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年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讲课稿

[标签:标题] 篇一: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几次的实验课,我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个人是理科出来的,对这种数理类的课程本来就很感兴趣,经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操作更加加深了我的兴趣。每次做实验后回来,我还会不定时再独立操作几次为了不忘记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加深我的记忆。根据记忆曲线的理论,学而时习之才能保证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以及掌握更久的掌握。就拿最近一次实验来说吧,我们做的是“平均发展速度”的问题,这是个比较容易的问题,但是放到软件上进行操作就会变得麻烦,书本上只是直接给我们列出了公式,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理和意义我了解的还不够多,在做实验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问题。不奇怪的是这次试验好多人也都是不明白,操作不好,不像以前几次试验老师讲完我们就差不多掌握了,但是这次似乎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内容比较多又是一些没接触过的东西。我个人感觉最有挑战性也最有意思的就是编辑公式,这个东西必须认真听认真看,稍微走神就会什么都不知道,很显然刚开始我是遇到了麻烦。还好在老师的再次讲解下我终于大致明白了。回到寝室立马独自专研了好久,到现在才算没什么问题了。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 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最后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操作,老师总是最无私最和蔼的人,我一定努力学习,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 篇二:统计学实验报告与总结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教学总结范文

统计学教学总结范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统计学教学总结》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工作即将要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紧张 ___半年中,本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 ___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本人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 ___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A环比发展速度 B年距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为主体。 A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A Z检验法 B t检验法 C2χ检验法 D F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A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应选()。 A 90% B 95.5% C 96% D 3 % 96 % 5. 95 % 90+ +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A H为真时拒绝0H的概率 B0H为真时接受0H的概率 C H不真时拒绝0H的概率 D0H不真时接受0H的概率 16、有三批同种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废品量相应为25件、30件、45件,则 产品平均废品率为()。

统计学个人心得

统计学个人心得 12级会计7班 3212005244 谢翠欣 在学习统计学之前,谈起统计我脑袋中就浮现出计数,一大堆枯燥的数字,还有一长串的数学计算式。在我眼中,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枯燥非常单调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强调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而是仅仅需要搜集原始资料,套用数学公式而已,我甚至不是很喜欢这门课程。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统计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统计学在学术研究中,在公司决策中,在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开始了解到统计学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非常具有实践性,统计的原始资料全部来源于实际生活。统计学也是一种成熟的学科,它有它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它是相当科学的,它是以数学作为它的基本工具,但它有比数学更有实际用途,它可以对生活中大量的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从而为研究、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它是其他学科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和来源。 期末,老师布置了分组调查问题的任务,我们小组分工地完成了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通过一整套的调查流程,从问卷设计、寻找答卷人、调查结果对比以及综合分析,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是一件很意义的事情。 因为要考试,所以花几天时间,整体复习了一遍统计学,准确的来说是从第一页开始较为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统计学》这本教科书。随后统计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思考这门让我痛苦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至此统计学不再仅仅是一些无数抽象公式的代名词,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科学。 总论和统计数据的内容比较简单,引出概念,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理论上来说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内容要难于抽样估计。但是个人觉得《抽样估计的行文并不像假设检验》那么好理解。统计学这本书喜欢先向学生介绍很多概念和公式,再将公式引用到例子中来解决问题。然而在介绍公式的同时,学生往往不了解这些公式真正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单纯的死记硬背效率颇低。拿抽样估计来说,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之多,方法之众,让同学们的脑袋混沌了好久。大家私下交流,混沌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只将条件带入相应的公式计算答案的方法是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相关与回归分析同样吸引人。因为之前我片面的认为相关关系没有确切的规律可循,更不容说计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了。然而科学证明,不但相关系数可以计算出来,回归方程也可以用来做分析预测。我想起了一句话:任何学科脱离了统计都将不是科学。只有统计能仅凭现象就能分析归纳出事务的内在联系,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更明朗的世界。 时间序列分析在我看来是和我的专业---会计联系最紧密的知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分析出公司销售额的各种增长情况,公司的销售额有什么样的季节变化规律,还能建立一个模型对未来的财务情况做出预测。 这么快一个学期统计学的学习就结束了,我才刚刚了解统计学,我知道统计学知识还能运用到店铺开设选址等等的问题上,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我以后还要继续深入了解统计学,并且运用它服务生活。

医学统计学重点

医学统计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若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m为频数。称m/n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合适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用样本差别或样本与总体差别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别,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资料类型: (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 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 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 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填空题 1.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资料和资料两种。 2.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用以估计总 体的一般特性,这部分被观测的个体总称为。 3.由总体中包含的全部个体求得的能够反映总体性质的特征数称为;由样本的全部观察 值求得的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特征数叫。 4..试验误差可以分为误差和误差两种类型。 5.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必须是抽取的样本。 6.样本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和。 8.小麦品种A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2cm和3cm,品种B为18cm和3.5cm,根据__________,判断品种______的 该性状变异大。 9.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抽取50绳测其毛重,结果如下所示: 平均数X(kg)极差R(kg)标准差S(kg)变异系数CV% 贻贝单养42.70307.0816.58贻贝与海带混养52.1030 6.3412.16根据和,判断的效果好。 10.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和。 11. 12. 13. 14. 15. 16. 17. 简答题 1.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2.什么是准确性,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的正确性?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4.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5.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多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 保定地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头数 B 20m2的试验小区中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C 66.7万公顷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D 320株水稻中糯稻的株数 2.下列数据资料中属于连续型变数资料。

教育统计学与SPSS-名解总结

教育统计学与SPSS-名解总结

第一章导论(阅览前必读:书上每个章节后的名解我全都列出来了,黑色字体的都是书上原文,量多,但有些不重要的名解没必要背,你挑着背不要 被吓到。绿色是章节题目,红色的就是我的一些说明、补充、吐槽,一 个人打字很无聊啊有木有!一直自言自语啊有木有!并非书上的名词解 释,看看就好,可删。这段紫色的也删了哈。接下来……正文,走你!)统计学(statistics):即研究统计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和教育 方面有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如何 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数学推 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简言之,教 育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研究教育科学领域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 描述统计(descriptiive statistics):是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 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 均。 Or:是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 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一种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inferencial statistics):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

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的团体。 Or:是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推论总体或全局情形的统计方法。这是统计学中的主要内容。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statistics):是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获得观测资料,如何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的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实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 Or: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他是研究如何科学地、经济地以及更有效地进行实验。 统计常态法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样本,差不多可以保持总体的特征。小数永存法则:从总体中抽取的第一个样本中所表现的特性,在其他样本中也会存在。 大量惰性原则: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在反复观察或试验中是保持不变的。 有效数字:是指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数字。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统计是一门处理数据的科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以及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归纳出结论的一门科学,统计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方法。同时,统计是一门寄生学科,它不同于《概率论》,统计没有固定的研究对象,所以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它的应用性非常的广泛,当然理论须用来指导实践,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统计学》的特点是逻辑性较强,理论部分抽象,公式多,应用性强的,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随着人们对定量研究的日益重视,统计方法已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几乎所有的的研究领域都要用到统计方法,比如政府部门、学术研究领、日常生活中、公司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都要统计。因此学好统计学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斗有好处,通过时间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显得更为重要。本课程定义多、定理(性质)多、公式多,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教与学确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主要探讨如何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恐惧心理,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把一些亲身体会总结如下: 1)首先,上课的过程当中要通过讲解让同学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技术。这是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由于统计学课程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有一部分交叉内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两门课程的衔接和过度,一涉及到数学类的学科,学生就有比较大的抵触和畏难情绪,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疏导学生的畏难情绪,多讲一些和实际相关的案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能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通过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授出来。统计学主要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消除学生对公式的惧怕心理。统计学课程要求掌握的公式非常多,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学生记起来很困难,而且记忆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把有关公式的内容讲透,讲清公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在讲课过程当中没必要把其推导过程作为重点,只要求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其规律,这样就很容易记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地提高,而且也达到了教学要求就可以了,因为,这门课程主要还是应用,而不是理论推导。统计学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所以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和同学一起互动,不要只是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吸收了没有,就是讲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差的,而且容易是学生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至关重要统计学不好懂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上课时应列举了很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师还会给我们留出提问的时间,解答疑难问题,更难得是在课后的时间里对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首先,明确各章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占的份量;其次,突出各章的学习重点,使教材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