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标签:冠心病心绞痛;益气活血法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发病人群呈年轻化的趋势。
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3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3~67岁,平均57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5年。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69岁,平均56.5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6.1年。
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定。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1.3 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脏病患者,以及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中医辨证排除心阴亏损、寒凝心脉证型。
1.4 治疗方法1.4.1 治疗组采用自拟参芪饮进行治疗,基本方:黄芪20 g,丹参20 g,川芎10 g,赤芍15 g,红花6 g,栝楼15 g,郁金12 g,枳壳10 g,当归15 g,地龙10 g,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400 ml混合,早晚各服1次,4周为1个疗程。
1.4.2 对照组按常规方案进行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常用药物为消心痛、倍他乐克、硝酸甘油、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有高血压、糖尿病者,进行降压降糖的对症治疗。
1.5 疗效观察1.5.1 观察指标建立观察病历,记录两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率、血压、伴随症状、舌苔、脉象、心肺听诊、肝脾触诊等情况。
服药前后均检查两次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等。
1.5.2 疗效标准心绞痛的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伴随症状疗效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拟定。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气短等。
目前,西
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来缓解症状,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与此中医活血
化瘀法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从临床观察的角度探讨其治疗效果。
中医活血化瘀法是通过疏通体内血液循环,增加心脏供血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的。
该方法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其药方中常包括川芎、三七、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材。
这些药材能够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有效缓解冠状动脉血流不畅的问题。
临床观察发现,通过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体力活动能力提高,
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中医活血化瘀法还能够调节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
中药中常常
含有一些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成分,如丹参、桃仁等。
这些成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心肌的血供,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活血化瘀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
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通过疏通血液循环、
改善心脏供血情况和微循环,中医活血化瘀法能够减轻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观察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和其他干预因
素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冠心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的心血管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进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滞血瘀、痰浊内积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可以调节气血循环,改善心脏供血,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证心脏功能的正常运转。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 病例资料选取40名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26名,女性14名,年龄范围为45-65岁。
较为常见的病史包括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
患者均无心脏外科手术史,无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
2. 治疗方法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案如下:(1)血瘀型:采用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
每次口服药物10克,每日3次。
同时,患者也需进行体育锻炼、控制饮食、保持心情愉悦等辅助治疗措施。
3. 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40名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按照Angina pectoris程度分级标准,治疗前疼痛程度为Ⅱ-Ⅲ级的26名患者中,19名患者(73.08%)疼痛程度下降至Ⅰ级;7名患者(26.92%)疼痛程度仍为Ⅱ-Ⅲ级。
治疗前疼痛程度为Ⅰ级的14名患者中,12名患者(85.71%)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症状,2名患者(14.29%)未见明显缓解。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如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中医活血化瘀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4. 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可很好地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保护心脏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活血化瘀法是以调理人体整体为主,不同个体的治疗方案需有所差异,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与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加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
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治疗组血脂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降低血脂水平。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冠心病;心绞痛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5~80岁,平均56岁;病程2年以内20例,2~5年38例,5年以上42例。
西医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稳定性心绞痛55例,合并高脂血症48例,高血压52例,心率失常23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国际心脏学会和WTO制定的CAD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1-1)。
临床上选择主证、舌象、脉象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
1.3治疗方法服用自拟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方:黄芪3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当归15g、熟地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15g、远志15g、甘草15g。
兼胸阳不振加桂枝,兼痰浊加瓜蒌、半夏,气滞加木香、郁金。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4天为1疗程,,14天后统计结果。
1.4观察指标安全性指标有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疗效性指标有主证、心电图等。
2治疗结果2.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正常心电图;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下降缺血性ST段回升≥0.05mV;无效:症状及心电图未见改善。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冠心病(CHD),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除因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外,常因长期慢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纤维化,从而导致心脏自律系统的改变而引起室早、房早。
笔者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治则,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冠心病30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81岁,平均65岁;病程1~12年;对照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4岁,平均62岁。
所有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5型,气虚血瘀型12例,证见心气虚明显,多汗,活动后胸闷、气短加重,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寒凝血瘀型17例,证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淡白或青紫;痰浊阻滞型8例,证见胸闷如窒为主,伴头晕,肢体沉重,气短喘促,苔浊腻,脉滑;心肾阳虚兼血瘀型9例,证见心悸不安,形寒肢冷,胸痛彻背,多汗,脉沉细无力;气阴两虚型14例,证见心前区隐痛,伴心悸心烦,头晕,舌质红,脉细弱无力。
2 治疗方法2.1治疗组除针对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给予相应的降压、降脂、降糖治疗外,均停用其他扩冠、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
只给予养阴通络汤煎剂口服。
药用:黄芪30g,炙甘草、丹参各20g,赤芍15g,郁金10g,三七15g,麦冬15g,五味子15g,山楂、五灵脂、延胡索各15g,柏子仁20g,川穹15g,葛根20g。
常规水煎。
气虚血瘀型加太子参、桂枝各15g,茯神25g,以加强补气镇静的作用;寒凝血瘀型加瓜蒌15g,薤白20g,降香10g,以振奋心阳,理气活血通络;痰浊阻滞型加半夏20g,苍术15g,陈皮10g,以化痰降浊,理气通络;心肾阳虚兼血瘀型加淫羊藿、鸡血藤、山萸肉各15g,以温通心肾,活血通络;气阴两虚型加玄参20g,黄精、玉竹各15g,以增加益气养阴之功。
常规水煎,每次150ml,1个月为1疗程。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教学体会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教学体会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教学体会。
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来该院的实习生1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教学体会临床教学,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观察两组的实习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4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实习生的考核平均分为(75.29±4.95)分,观察组为(88.46±5.13)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实习生开展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教学体会的临床教学,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可以接触广泛的临床实际病例,有助于累积临床经验,有利于实习生更快适应及胜任临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益气活血法;冠心病;心绞痛;教学体会临床教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阶段,在此之前该专业的学生已接受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进入临床实习后,参与到真正的临床的过程,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临床实际的本领。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冠心病心绞痛又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脂质代谢异常,使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从而导致动脉腔变窄,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引起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的疾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与“胸痹”[1],其发病机制是虚实夹杂,所谓虚是指阳虚、气虚和阴血虚,实是指寒痰凝滞、瘀血阻络[2];同时心气虚是该病的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因此常采用益气活血法作为首要治疗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需要长期经验积累,方能有效辨别该疾病,因此如何让实习生能快速掌握及运用实际的诊疗手段与分析能力,是困扰中医科室的难点之一。
该院采用综合性教学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该院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对实习生进行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冠心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即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血瘀有关,因此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对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方法在临床上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痰凝等多种因素引起,最终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改善心脏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活血化瘀的药物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血液循环,溶解血液中的血栓,改善血液的流变性等。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包括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
1. 研究对象本次临床观察选取了18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年龄在45岁至75岁之间。
患者的病程在半年至5年不等,均未接受过冠心病相关手术治疗。
患者均服用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西医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或耐受不佳。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治疗方案包括经络贴敷、中药内服等。
经络贴敷采用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磨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和后敷于心包经、冠脉经等相关穴位,每日更换一次。
同时给予活血化瘀方剂内服,方剂包括川芎、红花、桃仁、虎杖等药物,每日2次,连续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症状、体力活动耐受性、心电图、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4.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180例患者中有156例(86.7%)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其中93例(51.7%)症状完全消失,63例(35%)症状减轻。
心电图显示ST段改善、T波改善、心肌缺血改善者分别为78.3%、62.2%、49.4%。
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验案一则

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验案一则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益气活血法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
患者王某,男性,60岁,因心脏疼痛、气短、胸闷等症状长期困扰而前来就诊。
经过中医四诊合参,王某被诊断为冠心病,证型为气虚血瘀。
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重点是益气活血。
益气药物可辅助血运输氧气,活血药物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液流通,以达到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功能的目的。
针对王某的具体症状和中医诊断,我给出了以下治疗方案:方剂:四物汤加味组成:当归12g,白芍12g,川芎8g,熟地12g,生姜6片,红枣8枚,黄芪15g,丹参10g,三七15g,乌药10g,甘草6g。
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
此方剂通过益气药物黄芪、熟地、川芎、当归等,以及活血药物丹参、三七、乌药等的配伍使用,达到益气活血的疗效,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我也向王某推荐了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帮助他更好地恢复健康。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王某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的心脏疼痛减轻,气短和胸闷的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他也感到精力恢复良好,没有再出现乏力等气虚症状。
通过这个疗例,我们看到了益气活血法在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中的疗效。
中医药学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治疗的效果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并随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益气活血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
在治疗过程中,兼顾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但需要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与医生密切配合,从而促进康复和恢复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我院治疗和预冠心病防心绞痛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益气养阴活血汤,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体脂改善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疗效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1.8%,观察组心电图疗效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6.7%,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药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对防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标签:益气养阴活血法;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是老年临床非常常见的心脏疾病,心绞痛是其最多见的典型临床类型,由于心脏短暂的协调氧气功能失调引起压榨性的胸痛、胸闷等症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多样化,本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多,同时也出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我院治疗和预冠心病防心绞痛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4.5±3.7)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4.4±3.1)年,心绞痛属劳累性26例、自发性7例、混合性6例;对照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5.2±4.4)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病程(4.7±1.6)年,心绞痛属劳累性27例、自发性7例、混合性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纳入和排除标准[1] ①患者均符合西医《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和中医《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且符合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②入选年龄超过50岁。
③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梗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排除血液疾病患者。
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消心痛(规格5mg,5mg/次,2次/d)和阿司匹林(规格100mg,100mg/次,2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黄芪18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2g,川穹9g,丹参12g,当归9g,甘草6g,淤血症状严重者加三七6g、痰浊明显者加半夏6g、胸痛症状明显者加桂枝9g、水肿严重者加茯苓9g,药物洗净后加水500ml煮沸15min后温服,1剂/d,2次/d)。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等。
1.4疗效判定[1] ①临床症状疗效: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改善明著;
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基本没有改变或者病情加重。
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心电图疗效:显效-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有效-缺血性ST短回升超过0.05mv,导致的T波变浅超过1/4,但两者均为达到正常水平。
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观察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两组患者均给予的消心痛是硝酸异山梨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供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预防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2]。
为了增强疗效,降低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带来的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身体依赖性等,本研究加入了自拟中药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隶属于祖国医学中”胸痹”的范畴,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高、脏腑机能有所下降,身体的气血亏虚比较严重,气血运行较差会导致气滞血瘀,最后痹阻心脉发为本病[3],而阳气不足导致的阴寒气盛的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特点,故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为主,自拟方剂中选用的黄芪、党参为补气作用,麦冬、五味子敛阴,川穹行气活血,丹参养血活血,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各味药互相配伍起到较好的调节脏腑气机,养阴生津,活血止痛的作用,由内而外地阻止疾病的发生。
中药治疗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患者症状的特点给予处方加减,如淤血症状严重者加三七化瘀活血,痰浊明显者加半夏祛痰化湿,水肿严重者加茯苓祛湿消肿等。
综上所述,西药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对防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维琴.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1,32(2):165-166.
[2]周首邦.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72.
[3]万玮.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12,44(12):21-23.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