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课时作业 《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课时作业 《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课时作业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后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答案 D

解析A、B、C、D四项都是袁世凯破坏民主制的行为。修改大总统选举法,且规定总统连任无限制,可指定继承人,暴露了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故选D项。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再次推行封建专制,不得人心,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最终失败,故B项正确。袁世凯有北洋军阀作为武力后盾,A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袁世凯,日、英、俄、德等国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给南京国民政府以压力,C项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3.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

A.军阀拥有武装

B.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C.各帝国主义国家扶植军阀混战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进行复辟,失败之后,中国因缺乏统一的领导,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故D项正确。

4.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部分轻工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快速发展

B.各帝国主义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一战期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A项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B 项;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材料叙述相反,排除C项;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不是因为军阀统治的推动,排除D项。

5.民国初期,(政府)参考西方有关法规,并吸纳工商界代表的建议,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这反映了(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临时约法》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不是为了发展实业,故A项错误;由“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可以分析出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材料中也没体现,故D项错误。

6.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答案 C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A项;B项是在甲午战后,排除;一战期间,由于受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等因素,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比较喜人,故C项正确;D项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排除。

7.1913~1915年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这反映出( )

A.中国社会普遍对辛亥革命很失望

B.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是错误的

C.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野心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是错误的

答案 C

解析1913~1915年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其复辟帝制奠定理论基础,C项正确。A项中“普遍”表述错误,排除;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B、D两项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8.“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知,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白话文的自身价值,排除C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故“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

9.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年杂志》在“英汉对译”一栏中刊登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节选。杜尔格对他的评价是:“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青年杂志》刊登这篇文章,说明其倡导的思想是( ) A.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答案 A

解析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为美国独立和民主政治的确立作出重大贡献,再结合材料“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说明《青年杂志》介绍富兰克林是为了宣传和倡导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富兰克林在政治方面的贡献不符,排除B、C、D三项。

10.1919年胡适在发表的《谈新诗》中指出: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先要语言文体的解放,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据此,胡适认为( )

A.文学革命也是思想革命 B.思想变革应从文学开始

C.新文化运动迎合了时势 D.文学革命需要变革儒学

答案 A

解析材料“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反映了文学革命与思想解放(思想革命)之间的关系,胡适强调的是若要文学革命首先要破除旧思想的束缚,故A项正确。材料虽反映了思想革命的重要性,但并未阐述思想变革的首要任务,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新文化运动与时势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要“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等级提升]

11.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④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矛头直指腐朽的清王朝,并非北洋军阀,故③错误,①②④均正确,故选A项。

12.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结合所学你认为原因是( )

A.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的变革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至19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时期,之所以发展主要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故A项正确。一战期间美国并没有支持中国工业化,故B项错误;此时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不是北洋政府,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工业,故D项错误。

13.下图内容摘编自1908年《图画新闻》。这反映了当时( )

B.社会舆论关注男女问题

C.媒体报道比较客观公正

D.传统观念影响司法判决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可知,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按照旧观念“有伤风化”来审理青年男女的婚姻问题,说明传统观念影响司法判决,故D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新闻报道提及男女问题,但不能反映出社会舆论关注,B项错误;材料中新闻报道并未对此案提出评价,故C项错误。

14.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的很多文章集中在文学革命上。它们提倡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这是一场语言革命,其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因此,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

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

C.新文学注入新内容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材料“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反映了“文学革命”的实质是思维方式近代化,传播民主与科学的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白话文不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也有实质的变化,故A 项错误;“新文学注入新内容”没有突出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

15.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答案 D

解析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故错误;B项不能与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联系起来,

故错误;C项不符合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故错误;纲常、礼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1915年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是新文化运动针对的“现实”,故D项正确。

16.社会风尚是指在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材料二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南宋时已不可遏制,“衣服之章,上下混淆”。……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摘自沈从文《中国服饰史》材料三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团龙、立龙”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四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更盛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主要社会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民国范儿”的认识。

答案(1)风气:从军或尚武。

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2)变化:从北宋的控制到南宋的失控(或从保守到开放)。

原因:多个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文化世俗化趋势。

(3)社会风尚:“逾礼越制”成为普遍现象(或封建礼制被破坏)。

社会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反封建的思想出现(如答到李贽的离经叛道亦可)。

(4)政治:民国建立,《临时约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结束;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西化。

认识:“民国范儿”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社会运动或时代变革相关;应与时俱进,融入新社会中。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可以看出秦国民风强悍、尚武;第二小问,联系商鞅变法相关措施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北宋时期,政府对穿衣是有严格的控制的,通过南宋朱熹的感慨就可以看出,政府已经对此失去了控制;南宋的发展变化原因要从南宋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从材料“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可以看出明朝时期在服饰上政府的控制减弱,反映了礼制也逐渐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第(4)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解答,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社会生活变迁方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范儿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想到这些时代精神的变化与社会运动或时代变革相关。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学案

八年上学期历史教学案 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 果.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理解“二十一条” 内容及影响。认识北洋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态度情感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使中国走向 光明,挽救中国。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果. 教学难点:认识北洋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背景、导火线(宋教仁被刺案原因、过程、影响)、过程、结果?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独裁专制表现? 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签到“二十一条”的目的、内容? 3、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的背景、爆发、概况、结束? 四、军阀割据 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二)合作探究 北洋军阀派系混战有何影响? (三)知识拓展 (四)知识梳理:略 (五)巩固练习 1、民国初期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我们此时要致力选举活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 C.宋教仁D.黄兴 2、.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扔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其中包括()(1)发动“二次革命”(2)发动护法运动(3)组建国民党(4)成立同盟会(5)发动广州起义 A.(1)(2)(4)B.(2)(4)(5) C.(1)(2)(3)D.(3)(4)(5) 3.、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1914年,他另颁新法,废除了()A.《大总统誓词》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下令在洪宪元年新春元旦正式登基,恢复帝制。“洪宪元年”是()A.1911年B.1912年 C.1915年D.1916年 5.袁世凯就琳忍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逼迫清帝退位B.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C.破坏《临时约法》D.改组内阁 6.1915年5月,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大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二十一条”D.“庚子赔款” 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三大派系,它们是()A.直系、桂系、粤系B.直系、晥系、奉系 C.滇系、晥系、奉系D、直系、滇系、桂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10.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 课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课型:新授课 班级: 时间: 教学目标: 1.列举不同时代的思想道德模范,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特征及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 2.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要求。 3.明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4.掌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阐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要求 明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名言警句导入:课件展示:名言警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师设疑:从这些名言警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这些古今名人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导入新课:透过这些名言警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所具有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内容。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学生活动:畅谈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德典范的图片:如:雷锋、任长霞、郭明义、孔繁森…… 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总结道德典范的共同点: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巨大的贡献。 1、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1)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 (2)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多媒体展示岳飞等历史上的道德典范的图片和当代道德典范图片 师结合图片设疑:历史上道德典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范有没有不同的地方?说明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们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师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师过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1)核心: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2)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师过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多媒体展示材料: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最新教案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

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文库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文化与经济、政治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或最喜爱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 积极发言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过渡到下一步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 引导学生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点评:这段话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阅读积极思考并 讨论问题 问:你对《三国演义》印象如何? 积极发言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能达到通俗易懂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映经济和政治(幻灯片演示①)的效果 反问: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 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 思考并回答问题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第 11 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技能目标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导火线出示宋教仁遇刺的图片,介绍宋教仁遇刺的原因。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2、二次革命的发动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2)时间:

1913 年(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出示二次革命示意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探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2)解散国会。(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对外卖国。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展示相关图片,揭露袁世凯的卖国嘴脸。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 1916 年为洪宪元年。展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片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出示孙中山《讨袁宣言》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是怎样的?(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护国战争爆发时间:1915 年底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地点:云南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结果: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意义:它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展示护国运动形势图出示蔡锷图片,并介绍其为护国运动作出的贡献。(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护国运动的开展,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4)“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作者:shulihua 来源:书利华教育网点击数:302 更新时间:2012-12-24 ] 【字体:】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整节课例_高中历史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正确对待金钱--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用工荒”与“就业难”(专题复习)--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1)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父爱母爱进行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认识论”板块知识复习》研究课_张老师 高三政治优质课视频《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李老师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导向》中实学校齐丽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分配制度》13中学杨絮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美国的两党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73中学杜微 高中政治优质课观摩视频实录《2010年高考样卷分析》刘老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2 0007高二政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说课比赛视频 a1276高中政治视频《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a1239新课标高中政治优质示范课《高二政治_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实录与评说(1) h2834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面对经济全球化》刘老师 h2828高中政治优质课展示《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合肥幼儿师范卫老师 h2900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李老师 h2829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h2901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h2832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虚拟情境的探究》 h2902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周老师 h2903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h2904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g0447高二政治优质示范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_沈雪春 h2906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国家财政》孟炳忠 h2905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传统文化的继承》 h2907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价格变动的影响》 h2908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市场配置资源》朱晓敏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半封建性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1,形成的社会根源: 半殖民地性决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与社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高三政治组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 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三、知识链接 1、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什么是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四、学习过程 不会填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自主学习部分书要详读。 合作探究一: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小组讨论展示) 【情景探究】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VS“圣妖煎” ?本书所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文化(即文明),也不是狭义的文化(即文化程度),而主要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它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包括非意识形 人类特有的现象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态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 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作用对社会影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友情提示:理解文化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壱,政治、经济、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第二,人类是文化的主体。

教案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虽然袁世

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不彻底。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对袁世凯由独裁到复辟帝制的史实的掌握,提供学生分析、认识史实的依据。 2.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和护国运动兴起纪事年表。 3.启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其中北洋军起了什么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精品教案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 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宋教仁遇刺案 教师提问: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谁? 学生回答: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

学生回答: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3.教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并展示图片《袁世凯祭天》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护国战争爆 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战役有哪些领导者? 学生回答: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主要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2.教师讲述: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 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 剿护国军。但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 心,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年,袁世凯被迫 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 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学生讨论后教 师总结) 教师总结: 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 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 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 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 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 础。 ③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 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 支持护国运动。 ?板书设计?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袁世凯专权的主要表现;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 .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引学生学分析、概括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袁世凯专权和袁世凯称帝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评价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政、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动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学法指导方面: 本节内容可以从两条线索去掌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对内加紧专制独裁、复辟帝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依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最终走向失败。第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的认识逐步清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反对专制、独裁、复辟、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通过引导,训练学生自己理出历史线索和知识结构。 充分运用本节教材中的人物插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①袁世凯复辟帝制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国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中复辟。②护国运动。这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是难点。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是大地主、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是清王朝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第01课 第01节 体味文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资源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1 体味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的内涵 ◇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情感及态度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文化的内涵(广义、狭义)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知识要点】 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 2、特点: (1)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与个人的关系: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表现形式: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影响个人,也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历史。 【常考、易错点提示】 (1)文化的广义和狭义:我们所学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领域。 (2)文化与文明: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文化发展中的精华、积极成果是文明,文化不等于文明。(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下面属于文化现象的有哪些?( 2、 3、5、6、7)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2、思考: 1、大自然的山水是文化吗? 2、画家笔下的山水是文化吗? 3、两者有什么区别? 3、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