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考试试题

传感器考试试题
传感器考试试题

课程综合考试,合计分数70分

一、判断题(正确打√标记,错误打×标记,每题1分,共10分)

1.(×)迟滞(或称迟环)特性表明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出和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2.(×)由均质材料构成的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及导体中间温度有关,与热电偶尺寸、形状及电极温度分布无关。

3.(×)对于压电晶体中的多晶体压电陶瓷当沿X轴的方向施加外作用力时,会在垂直于X轴和Y轴两个轴的表面出现电荷。

4.(×)造成电感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是由于电感线圈受外界磁场的干扰。

5.(√)光纤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工作的,光纤由纤芯、包层和套管组成,且纤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

6.(×)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探头是利用正压电效应、接收探头是利用负压电效应基础上实现对被测量进行测

量的。

7.(√)螺管型电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也不能完全消除非线性误差。

8.(×)光电器件的光谱特性就是指它们的输出电信号与调制光频率变化的关系。

9.(×)在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线路中,电压放大器能够测量静态量更换电缆后需要重新标定灵敏度。

10.(√)某光栅每毫米刻线100条,光学放大倍数为1000,当光栅移动一个栅距时,就移动一个莫尔条纹,

产生的莫尔条纹宽度为10mm。

课程综合考试,合计分数70分

一、判断题(正确打√标记,错误打×标记,每题1

分,共5分)

1.(√)变间隙电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也不能完全消除非线性误差。

2.(×)在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线路中,电荷放大器的低频特性要比电压放大器好的多。

3.(×)热电偶传感器的中间导体定律保证了接入热

电偶回路中的第三甚至第四种导体只要它们几端的温度相同就一定不会

影响回路的总电势。

4.(×)通常外光电效应有红限频率,而内光电效应无红限频率。

(√)一个均匀绕制的电位器式电阻式传感器,共100匝,两端输入电压为10V,则课程综合考试,合计分数70分

一、判断题(正确打√标记,错误打×标记,每题1分,共5

分)

1.(√)传感器是一种测量器件或装置,它将被测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一般系统有输入和输出,所以均可看作传感

器。

2.(×)对变间隙的电容式传感器而言,即使采用差

动结构也不能完全消除非线性误差。

3.(×)压电晶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轴,分别为X轴

(电轴)、Y轴(力轴)、Z轴(光轴),当沿某一轴的方

向施加外作用力时,会在另外两个轴的表面出现电荷。

4.(×)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都是建立在内光电效应基

础上,工作电路也一样。

5.(√)自感式电感传感器改变空气隙等效截面积类型

变换器转换关系为非线形的,改变空气隙长度类型的为

线形的。

其视在分辨力为0.1V

课程综合考试,合计分数70分

一、判断题(正确打√标记,错误打×标记,每题1

分,共10分)

1.(√)传感器的阈值,实际上就是传感器在零点附近的分

辨力。

2.(×)某位移传感器的测量量程为1 mm,分辨力为0. 001 mm,这说明传感

器的灵敏度很高,其灵敏度为0.1%。

3.(×)传感器A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算得线性度为±0.6%,传感器B采用

端点直线法算得线性度为±0.8%,则可以肯定传感器A的线性度优

于传感器B。

4.(×)无论何种传感器,若要提高灵敏度,必然会增加非线性误差。5.(×)幅频特性优良的传感器,其动态范围大,故可以用于高精度测量。6.(×)如果电容传感器的电缆丢失了,更换另一根电缆后,可以不必对测量

系统重新进行标定,也可直接使用。

7.(×)压电式力传感器既可以测量静态力,也可以测量动态力。8.(√)热电偶的工作机理是导体的热电效应,而热电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即两种导体材质不同且两个节点的温度不同。

9.(×)由于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是非线性的,因此不宜用做测量元件。但由

于光敏电阻的响应时间很短,因此可以用做高速光电开关。10.(×)光纤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工作的,光纤由纤芯和包层构成,且纤芯

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

二、选择题(请选择一个适合的答案,每小题1分,本题共10分)1.( 1 )车间条件下测量大型机床工作台的位移(行程为20 m),可采用:

①光栅传感器;②电容传感器;③电涡流传感器。

2.( 2 )为一个旋转式机械分度装置增加数显系统,可采用的角度传感器为:

①增量式编码器;②绝对式编码器;③电容传感器。

3.( 1 )对生产流水线上的塑料零件进行自动计数,可采用的传感器为:

①光电传感器;②霍尔传感器;③电涡流传感器。

4.( 2 )在线测量高速回转零件的主轴径向偏摆量,可采用:

①差动变压器;②电涡流传感器;③压电式传感器。

5.( 2 )下列哪类传感器具有防水功能?

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②电涡流传感器;③电容式传感器。6.( 1 )为了在报纸印刷的高速生产流水线上监测印刷缺陷,可以采用哪一种传感器?

①面阵CCD传感器;②线阵CCD传感器;③硅光电池。7.( 3 )一个小型光学仪器中用于测量光斑二维位置变化(x-y)的传感器可采用:

①线阵CCD传感器;②面阵CCD传感器;③PSD传感器。

8.( 3 )绝对式编码器的码制绝大多数采用:

①二进制码;②十进制码;③格雷码(循环码)。9.( 2 )下列电感传感器中,哪种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

①变气隙型;②变面积型;③螺管型。

10.( 3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属于下列哪种型式?

①变极距型;②变面积型;③变介质型。

传感器布置

传感器布置 (1)KG9001C甲烷传感器 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瓦斯传感器应设置在井下工作面、掘进头、回风巷道等地方,用于连续监测井下气体中瓦斯含量,当瓦斯含量超限时,应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同时由有关设备切断相应范围的电源。 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内距房顶300mm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低浓型:0.00~10%CH 4,高浓型:0.00~100%CH 4 ,高 低浓型:0.00~10~100%CH 4,管道型0.00~100%CH 4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相对误差≤±10%×测值(相对值) 响应时间:<30s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工作方式:连续 使用条件:环境温度0~40℃ 相对温度<95% (2)GT-L(A)开停传感器 设备开停传感器锁固吊挂于被测电缆上,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瓦斯泵、绞车、压风机、带式输送机等设备开停传感器。 测量原理:电磁感应 电源电压:9~24VDC 工作电流:1/5mADC、5/-5mADC、无电位(继电器)触点、信号制时<30mADC、其它信号制时<15mADC 工作方式:锁固吊挂于被测电缆上,连续工作 输出信号:1/5mADC、0~5VDC、±5mADC、无电位触点 显示方式:绿色灯为电源指示、红色灯指示开停 (3)GML(A)风门传感器 安装在井下各风门设置处,用以监测各风门的开、关状态,保证井下风路畅通。

检测灵敏度:>5cm 响应时间:<1s (4)KG4003A负压传感器 负压传感器安装在矿井风硐内,用以连续监测矿井风压。 测量范围:0~100KPa 测量精度:0. 2KPa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5)KJA3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带式输入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墙栅栏外、矿井风硐、采面回风、掘进总回风内,用以连续监测矿井自燃发火,报警浓度为0.0024%CO。 测量范围:0~100 测量精度:1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6)GWD50环境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机电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0℃。对温度进行连续实时监测。 测量范围:0~50℃ 测量精度:0.5℃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7)GC1000J粉尘传感器 粉尘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传感器试题和答案解析

1、已知一等强度梁测力系统, R x 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系数 K=2,未 受应变时,R < = 100 ?。当试件受力 F 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 £ = 1000卩m/m , 求: (1) 应变片电阻变化量 ? R <和电阻相对变化量? R x /R x 。 (2) 将电阻应变片 R <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 3V, 求电桥输出电压及电桥非线性误差。 (3) 若要使电桥电压灵敏度分别为单臂工作时的两倍和四倍,应采取 解: (1) RX K R X R X K R X 2 1000 100 0.2() 化时,电桥输出电压为 U O (3)要使电桥电压灵敏度为单臂工作时的 2倍,则应该在等强度梁的正反面对应贴上两 个相同的应变片,一个受拉应变,一个受压应变,接入电桥相邻桥臂,形成半桥差动电桥, 且取其他桥臂电阻也为 Rx 。 1 R X 此时,U o — E - 0.003(V),r L 0 2 R X 要使电桥电压灵敏度为单臂工作时的 4倍,则应该在等强度梁的正反面对应贴上四个相 同的应变片,2个受拉应变,2个受压应变,形成全桥差动电桥。 2、有一个以空气为介质的变面积型平板电容传感器(见下图) 。其中 a=16mm,b=24mm,两极板间距为4mm 。一块极板分别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在原始位置 上平移了 5mm ,求: R X R X 0.2 100 0.2% (2)将电阻应变片 Rx 置于单臂测量电桥,取其他桥臂电阻也为 Rx 。当Rx 有? Rx 的变 R X R X U O (云r i )E 3 (100 0.2 丄) 200 0.2 2 0.0015(V) 非线性误差: r L R X /2R X 1 R X /2R X 100% 0.1% 此时,U o R X R X 0.006(V),r L 0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指导书 目录 1、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3、实验二交流全桥振幅测量实验 4、实验三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5、实验四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6、实验五 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7、实验六 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08.11

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一、概述 “THSRZ-2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是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主控台、检测源模块、传感器及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 1.主控台 (1)信号发生器:1k~10kHz 音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 (2)1~30Hz低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3)四组直流稳压电源:+24V,±15V、+5V、±2~±10V分五档输出、0~5V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4)恒流源:0~20m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压12V; (5)数字式电压表:量程0~20V,分为200mV、2V、20V三档、精度0.5级; (6)数字式毫安表:量程0~20mA,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0.5级,有内侧外测功能; (7)频率/转速表:频率测量范围1~9999Hz,转速测量范围1~9999rpm; (8)计时器:0~9999s,精确到0.1s; (9)高精度温度调节仪:多种输入输出规格,人工智能调节以及参数自整定功能,先进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精度±0.50C。 2.检测源 加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0C; 转动源:0~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3000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共振频率12Hz左右。 3.各种传感器 包括应变传感器:金属应变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差动电容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PT100、AD590、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Cu50、PN结温度传感器、NTC、PTC、气敏传感器(酒精敏感,可燃气体敏感)、湿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红外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霍尔开关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超声位移传感器、PSD位移传感器、CCD电荷耦合传感器:、圆光栅传感器、长光栅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4.处理电路 包括电桥、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V/I、F/V转换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等 5.数据采集 高速USB数据采集卡:含4路模拟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出,8路开关量输入输出,14位A/D 转换,A/D采样速率最大400kHz。 上位机软件:本软件配合USB数据采集卡使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或静态处理和分析,双通道虚拟示波器、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脚本编辑器功能。

传感器布置

传感器布置

传感器布置 (1)KG9001C甲烷传感器 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瓦斯传感器应设置在井下工作面、掘进头、回风巷道等地方,用于连续监测井下气体中瓦斯含量,当瓦斯含量超限时,应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同时由有关设备切断相应范围的电源。 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内距房顶300mm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低浓型:0.00~10%CH 4,高浓型:0.00~100%CH 4 , 高低浓型:0.00~10~100%CH 4,管道型0.00~100%CH 4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相对误差≤±10%×测值(相对值) 响应时间:<30s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工作方式:连续 使用条件:环境温度0~40℃ 相对温度<95% (2)GT-L(A)开停传感器 设备开停传感器锁固吊挂于被测电缆上,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瓦斯泵、绞车、压风机、带式输送机等设备开停传感器。 测量原理:电磁感应 电源电压:9~24VDC 工作电流:1/5mADC、5/-5mADC、无电位(继电器)触点、信号制时<30mADC、其它信号制时<15mADC 工作方式:锁固吊挂于被测电缆上,连续工作 输出信号:1/5mADC、0~5VDC、±5mADC、无电位触点 显示方式:绿色灯为电源指示、红色灯指示开停 (3)GML(A)风门传感器

安装在井下各风门设置处,用以监测各风门的开、关状态,保证井下风路畅通。 检测灵敏度:>5cm 响应时间:<1s (4)KG4003A负压传感器 负压传感器安装在矿井风硐内,用以连续监测矿井风压。 测量范围:0~100KPa 测量精度:0. 2KPa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5)KJA3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带式输入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墙栅栏外、矿井风硐、采面回风、掘进总回风内,用以连续监测矿井自燃发火,报警浓度为0.0024%CO。 测量范围:0~100 测量精度:1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6)GWD50环境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机电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0℃。对温度进行连续实时监测。 测量范围:0~50℃ 测量精度:0.5℃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7)GC1000J粉尘传感器

传感器考试试题答案终极版

传感器原理考试试题 1、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__±1℃______,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1_______。 2、传感器由___敏感元件___ 转换元件_、______测量电路_三部分组成 3、热电偶的回路电势由_接触电势、温差电势_两部分组成,热电偶产生回路电势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即热电偶必须用两种不同的热电极构成;热电偶的两接点必须具有不同的温度。。 4、电容式传感器有变面积型、变极板间距型、变介电常数型三种。 5.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_静态量_和____动态量_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__静态_量_______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__动态量_指标。 6、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包括__线性度、__灵敏度、______重复性_______及迟滞现象。 7、金属应变片在金属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_____应变____成正比。 8、当被测参数A、d或ε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面积型_、_变极距型_和_变介质型三种。 9、纵向压电效应与横向压电效应受拉力时产生电荷与拉力间关系分别为 F y。 和q y=?d11a b 10、外光电效应器件包括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1、何为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主要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1)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2)动态指标:对一阶传感器:时间常数;对二阶传感器:固有频率、阻尼比。

2、传感器的线性度如何确定?拟合直线有几种方法? 传感器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值的百分比叫传感器的线性度;。 四种方法:理论拟合,端基连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最小二乘法拟合。 3、应变片进行测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哪些? (1)金属的电阻本身具有热效应,从而使其产生附加的热应变; (2)基底材料、应变片、粘接剂、盖板等都存在随温度增加而长度应变的线膨胀效应,若它们各自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引起附加的由线膨胀引起的应变;常用的温度补偿法有单丝自补偿,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和电路补偿法。 4、分布和寄生电容对电容传感器有什么影响?一般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其影响? 寄生电容器不稳定,导致传感器特性不稳定,可采用静电屏蔽减小其影响,分布电容和传感器电容并联,使传感器发生相对变化量大为降低,导致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用静电屏蔽和电缆驱动技术可以消除分布电容的影响。 5、热电偶测温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冷端补偿的方法有哪些? 答: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是热端温度和冷端的函数差,为保证输出热电势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必须使冷端温度保持恒定;热电偶分度表给出的热电势是以冷端温度0℃为依据,否则会产生误差。因此,常采用一些措施来消除冷锻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如冷端恒温法、冷端温度校正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桥法。 三、计算题 1、下图为圆形实芯铜试件,四个应变片粘贴方向为R1、R4 轴向粘贴,R 2、R3 圆周向粘贴,应变片的初始值R1=R2=R3=R4=100Ω,灵敏系数k=2,铜试件的箔 松系数μ= 0.285,不考虑应变片电阻率的变化,当试件受拉时测得R1 的变化Δ R1 = 0.2Ω。如电桥供压U = 2V,试写出ΔR2、ΔR3、ΔR4 输出U0(15分)

传感器力学综合实验

传感器力学综合实验 采用美国PASCO 公司生产的动力学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代替传统测量仪器,配以Datastudio 数据处理软件,用电脑采集和处理数据,满足各种力学物理量的测量需要,能够设计包括冲量,动量,动能,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简谐振动,摩擦力等多种动力学实验。 加速度和简谐振动实验利用运动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对不同倾角的斜面上的弹簧和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和运动受力情况进行电脑监控和数据采集,通过“Datastudio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受力与弹簧形变情况可求出弹簧倔强系数k ,也能根据测量受力和物体运动加速度情况从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 冲量定理实验是利用运动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对光滑导轨上的小车的运动情况和碰撞受力情况进行电脑监控和数据采集,通过“Datastudio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给出弹性碰撞前后速度及碰撞过程中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在一定精度下验证了冲量定理。 实习1加速度和简谐振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测量不同倾角的斜面上的弹簧和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和运动受力情况,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 二、实验仪器 ScienceWorkshop 接口,50N 力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带质量的动力车,弹簧,导轨,底座和支杆 三、实验原理 对于弹簧上的物体,振动的理论周期为 k m T π2= (1) 这里T 是一个周期运动的时间,m 是振动质量,k 是弹簧倔强系数。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产生的力与弹簧被压缩或伸长的距离成正比, F=-kx (2) 这里k 是弹簧倔强系数。这样在实验上,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力让弹簧压缩或伸长不同的距离来确定。作力—距离的图,直线的斜率就等于k 。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介绍

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节点类型和特点 在节点的功能设计和实现方面,目前常用的节点均为采用分立元器件的系统集成技术。已出现的多种节点的设计和平台套件,在体系结构上有相似性,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微处理器,如AVR系列和MSP430系列等;或者采用了不同的射频芯片或通信协议,比如采用自定义协议、802.11协议、ZigBee[1]协议、蓝牙协议以及UWB通信方式等。典型的节点包括Berkeley Motes [2,3], Sensoria WINS[4], MIT μAMPs [5], Intel iMote [6], Intel XScale nodes [7], CSRIO研究室的CSRIO节点[8]、Tmote [9]、ShockFish公司的TinyNode[10]、耶鲁大学的XYZ节点[11] 、smart-its BTNodes[12]等。国内也出现诸多研究开发平台套件,包括中科院计算所的EASI系列[13-14],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中科大、哈工大、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也都已经开发出了节点平台支持网络研究和应用开发。 这些由不同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研制的无线节点在硬件结构上基本相同,包括处理器单元、存储器单元、射频单元,扩展接口单元、传感器以及电源模块。其中,核心部分为处理器模块以及射频通信模块。处理器决定了节点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运行速度等,射频通信模块决定了节点的工作频率和无线传输距离,它们的选型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点的功能、整体能耗和工作寿命。 目前问世的传感节点(负责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节点)大多使用如下几种处理器:ATMEL公司AVR系列的ATMega128L处理器,TI公司生产的MSP430系列处理器,而汇聚节点(负责会聚数据的节点)则采用了功能强大的ARM处理器、8051内核处理器、ML67Q500x系列或PXA270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性能综合比较见表1。 表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采用的处理器性能比较

传感器试题(答案)

《传感器及应用技术》期末考试试题(C套)答案 1、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指: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2、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传感器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测量转换电路和辅助电源三部分组成。 4、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来自自然界的物质信息都需要通过传感器进行采集才能获取。 5、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约定真值之间的差别就称为误差。 6、对测量结果评价的三个概念(1)精密度、(2)准确度、(3)精确度 7、对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描述--称为传感器的特性。 8、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到各种弹性敏感元件上,使物理量的变化变成应变片的应力、应变变化,从而变成电阻值变化。 9、热电阻温度计是利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进行温度测量。 10、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电感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11、压电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自发电式传感器。它以某些电介质的压电效应为基础,在外力作用下,在电介质的表面产生电荷,从而实现非电量的电测转换。 12、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一般由⑴接触电势和⑵温差电势组成。 13光电式传感器是利用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装置。 14、霍尔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磁场的大小。 15、电容式传感器有变面积式、变间隙式和变介质式三种。 16、当输入端加电流I,并在元件平面法线方向加磁感强度为B的磁场,那么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就是霍尔效应。

传感器综合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 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测控1201 班 小组成员:加桑扎西,黄承德 学生:加桑扎西 指导教师:仝卫国 实验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 年7 月12日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 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 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

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依据该原理可制成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子称。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 应变片应用于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实验中,通过旋转测微器可使双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动,从而使应变片的受力情况不同,将应变片接于电桥中即可使双平衡的位移转换为电压输出。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4,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

1 系统结构概述 本文设计的WSN硬件平台,由若干传感器节点,具有无线接收功能的汇聚节点,以及一台PC机组成。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需求以及功能要求,节点的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基本部分:传感器单元、处理器单元、A/D单元、射频单元、供电单元以及扩展接口单元。节点的硬件体系结构框架如图1-1 所示。 图1-1 传感器单元负责对所关心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采集数据,提供给处理器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器单元负责数据处理及控制整个节点的正常工作;射频天线单元负责与其他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信息和相关数据;供电单元负责为节点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扩展接口可以实现节点平台的功能拓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2 节点核心模块设计: 2-1电源模块设计: 电源是设计中的关键部分,电源稳定工作是整个节点正常工作的保证,设计合理的电源电路至关重要。节点包含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模拟器件的抗干扰能力较差,且数字器件常常为模拟器件的噪声源,故为了 图2-1-1 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模拟器件接模拟地并采用数字地与模拟地单点共地。电源可选用电池或干电池,电源芯片可选用XC6209、XC6221系列的LDO电源芯片,分别提供3.3V和1.8V的数字与模拟电压,电路如图2-1-1所示。 2-2传感器 模块设计: 温度传感器设 计:本设计采用 LM75DM-33R2串行 可编程温度传感 器,这种传感器在 环境温度超出用户 变成设置时通知主 控制器。滞后也是 可以编程解决。它 采用2线总线方式,允许读入当前温度,并可配置器件。它是数字型温度传感器,直接从

寄存器读出温度参数,并可实现编程设置INT/CMPTR输出极性。 图2-2-1是其功能图,因为设计中只是简单的监测环境的温度,故只需一片 LM75,所以地址线A0、A1、A2置地,INT/CMPTR悬空,设计的接口电路如图2-2-2所示。 图2-2-1 图2-2-2 因为cc2431本身带有A/D模块,也可采用温度传感器AD590测量温度,其接口电路如图2-2-3。

传感器试题

2010-2011

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30分) 2011-2012 1.按传感机理分,传感器可以分为和两类。 2.自源型传感器又称传感器,其敏感元件具有能直接从被测对象吸取能量并转换成 电量的效应。 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反映传感器对于随的的响应特性。 4.光纤传感器可以分成2大类型,分别为光纤传感器和 光纤传感器。 5.变磁阻式传感器是利用磁路磁阻变化引起传感器线圈的变化来检测非电量的机 电转换装置。 6.电容式传感器可以分为变极距型、和三种。 7.压电效应可分为和,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双向无源传感器,在使用中一般是两片以上,在以电荷作为输出的地方一般是把压电元件起来,而当以电压作为输出的时候则一般是把压电元件起来。 8. 热电阻传感器可以分为金属热电阻式和两大类,前者简称热电阻,后者简称。 9.光电器件的灵敏度可用光照特性来表征,它反映了光电器件与 之间的关系。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工作可处于两种状态,即状态和状态。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 1、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征参数是它的()。 B、灵敏度S C、时间常数 D、温漂 A、固有频率 n

2、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A、线性度越好 B、迟滞越小 C、重复性越好 D、分辨力越高 3、压电传感器使用()测量电路时,输出电压几乎不受联接电缆长度变化的影响。 A、调制放大器 B、电荷放大器 C、电压放大器 4、半导体NTC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电阻率()。 A、上升 B、迅速下降 C、保持不变 5、()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 A、金属应变片 B、压敏电阻 C、光敏电阻 D、半导体应变片 6、光电管是利用()效应制成的器件。 A、内光电 B、光伏 C、外光电 D、压阻 7、对于磁电式惯性振动传感器,为了使弹簧的变形量近似等于被测体的振幅,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A、弹性系数较小的弹簧和质量较大的质量块 B、弹性系数较大的弹簧和质量较小的质量块 C、弹性系数较大的弹簧和质量较大的质量块 D、弹簧的弹性系数和质量块的质量可以任意选取 8、光纤的集光性能可用()表示。 A、功率损耗 B、有效折射率 C、色散 D、数值孔径 9、将应变片粘贴在不同的弹性元件上,可以实现对()物理参数的测量。 A、位移 B、力 C、无损探伤 D、面积测量 10. 若进行旋转齿轮的转速测量,宜选用()传感器。 A、热电式 B、电容式 C、压电式 D、磁电式 简答题(共15 分) 1.简述压电效应产生的原理,什么是纵向压电效应和横向压电效应?(7分) 2 什么叫莫尔条纹?为什么利用莫尔条纹现象可以测微小位移?(8分)

检测传感器的优化配置

桥梁检测传感器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日渐繁忙,作为公路交通咽喉的桥梁的地位日益突出。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无疑成为桥梁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桥梁建成后,会受到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而逐渐老化,加之交通量的增长,运输车辆的重量和外形尺寸的增大,加剧了现有桥梁的质量的退化,导致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的降低。而且,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桥梁在设计和建设的跨度越来越大,功能和形式更加复杂并多样化。因此桥梁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了解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桥梁养护、维修、改建等工作。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从而保证整个交通网络的畅通。 20世纪桥梁工程领域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包括预应力技术的发展、斜拉桥和悬索桥等大跨度索支撑桥梁的建造、对超大跨度桥梁的探索以及对桥梁结构实施智能控制和智能监测的设想和努力。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吐HeallhMonitoring,简称sHM),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通过包括结构响应在内的结构系统特性分析,达到监测结构状态,检测结构损伤或退化的目的[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不是对传统桥梁检测技术的简单改进,而是运用现代传感和通信技术,实时监测桥梁运营阶段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结构响应与行为,获取反映结构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各种信息,由此分析结构健康状态,并评估结构的可靠性,为桥梁的管理与维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于桥梁监测获得的海量数据可以为验证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假定和设计方法等提供反馈信息,并可用于深入研究大跨度桥梁结构及环境中的未知或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桥梁健康监测还具有对桥梁设计理论进行验证,并通过验证来指导桥梁设计的意义。通过桥梁健康监测还能对桥梁结构及环境中的许多未知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传感器系统(Sensor System)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虽然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在现有的桥梁里面增设传感器也是不太可能,只有通过在我们桥梁建设之前优先不知道桥梁里,这就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课题—桥梁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怎在桥梁里布置传感器,以达到传感器的最优配比,是的既不影响桥梁的使用最大最完美的监测桥梁的安全。 “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所在,技术上而言,主要是先进传感器的优化布设和信息的高效传输”。由于国内外对该问题研究的时间都不长,包括传感器的优化有置在内的很多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待更好地解决。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 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大规模网络 为了获取精确信息,在监测区域通常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数量可能达到成千上万,甚至更多。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传感器节点分布在很大的地理区域内,如在原始大森林采用传感器网络进行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需要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另一方面,传感器节点部署很密集,在一个面积不是很大的空间内,密集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不同空间视角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信噪比;通过分布式处理大量的采集信息能够提高监测的精确度,降低对单个节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余节点的存在,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性能;大量节点能够增大覆盖的监测区域,减少洞穴或者盲区。 自组织网络在 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精确设定,节点之间的相互邻居关系预先也不知道,如通过飞机播撒大量传感器节点到面积广阔的原始森林中,或随意放置到人不可到达或危险的区域。这样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能够自动进行配置和管理,通过拓扑控制机制和网络协议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在传

感器网络使用过程中,部分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或环境因素造成失效,也有一些节点为了弥补失效节点、增加监测精度而补充到网络中,这样在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个数就动态地增加或减少,从而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之动态地变化。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性要能够适应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动态性网络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因为下列因素而改变:①环境因素或电能耗尽造成的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或失效;②环境条件变化可能造成无线通信链路带宽变化,甚至时断时通;③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动性;④新节点的加入。这就要求传感器网络系统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具有动态的系统可重构性。 可靠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区域,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太阳的暴晒或风吹雨淋,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传感器节点往往采用随机部署,如通过飞机撒播或发射炮弹到指定区域进行部署。这些都要求传感器节点非常坚固,不易损坏,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由于监测区域环境的限制以及传感器节点数目巨大,不可能人工“照顾每个传感器节点,网络的维护十分困难甚至不可维护。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防止监测数据被盗取和获取伪造的监测信息。因此,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必须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应用相关的网络

自动驾驶传感器布置如何布置

前言: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越来越多,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分布位置也不同,到底这些传感器要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布置原则? 智能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有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 达、单/双/三目摄像头、环视摄像头以及夜视设备。目前,处于开发中的典型智能驾驶车传感器配置如表 1所示。 表 1 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配置 ?环视摄像头:主要应用于短距离场景,可识别障碍物,但对光照、天气等外在条件很敏感,技术成熟,价格低廉; ?摄像头:常用有单、双、三目,主要应用于中远距离场景,能识别清晰的车道线、交通标识、障碍物、行人,但对光照、天气等条件很敏感,而且需要复杂的算法支持,对处理器的要求也比较高; ?超声波雷达:主要应用于短距离场景下,如辅助泊车,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毫米波雷达:主要有用于中短测距的 24 GHz 雷达和长测距的 77 GHz 雷达 2 种。毫米波雷达可有效提取景深及速度信息,识别障碍物,有一定的穿透 雾、烟和灰尘的能力,但在环境障碍物复杂的情况下,由于毫米波依靠声波定位,声波出现漫反射,导致漏检率和误差率比较高; ?激光雷达:分单线和多线激光雷达,多线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极高的速度、距离和角度分辨率,形成精确的 3D 地图,抗干扰能力强,是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的最佳技术路线,但是成本较高,也容易受到恶劣天气和烟雾环境的影响。 ?不同传感器的感知范围均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见图 1),现在发展的趋势是通过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弥补单个传感器的缺陷,提高整个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图 1 环境感知传感器感知范围示意图 全新奥迪A8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传感器包括 -12个超声波传感器,位于前后及侧方 -4个广角360度摄像头,位于前后和两侧后视镜 -1个前向摄像头,位于内后视镜后方 -4个中距离雷达,位于车辆的四角 -1个长距离雷达,位于前方 -1个红外夜视摄像头,位于前方

(完整版)传感器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习题 第1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一、选择、填空题 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_灵敏度______、__线性度_____、____迟滞___、___重复性_____ 等。 2、通常传感器由__敏感元件__、__转换元件____、_转换电路____三部分组成,是能把外界_非电量_转换成___电量___的器件和装置。 3、传感器的__标定___是通过实验建立传感器起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 4、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粗大、系统和随机误差三类,其中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越__________, 其响应速度越慢;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0越_________, 其工作频带越宽。 6、按所依据的基准直线的不同,传感器的线性度可分为、、、。 7、非线性电位器包括和两种。 8、通常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 C )两个组成部分。 A. 放大电路 B. 数据采集电路 C. 转换元件 D. 滤波元件 9、若将计算机比喻成人的大脑,那么传感器则可以比喻为(B )。 A.眼睛 B. 感觉器官 C. 手 D. 皮肤 10、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D ) A.固有频率 B.临界频率 C.阻尼比 D.重复性 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不包括( C )。 A. 线性度 B. 灵敏度 C. 频域响应 D. 重复性 12、下列对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越大, 其响应速度越快 B 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0越小, 其工作频带越宽 C 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越小, 其响应速度越快。 D 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0越小, 其响应速度越快。 二、计算分析题 1、什么是传感器?由几部分组成?试画出传感器组成方块图。 2、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有哪一些,试解释各性能指标的含义。 作业3、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一些,试解释各性能指标的含义 第2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一、填空题 1、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它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__应变_____效应;半导体或固体受到作用力后_电阻率______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__压阻_____效应。直线的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长度相同但应变不同,圆弧部分使灵敏度下降了,这种现象称为____横向___效应。 2、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_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_试验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影响_。 3、应变片温度补偿的措施有___电桥补偿法_、_应变片的自补偿法、_、。 4. 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_全桥__接法可以得到最大灵敏度输出。 5.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它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十倍

传感器综合实验仿真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5 -- 2016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题目:综合实验—仿真部分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班级:测控1303 学号:1131160318 学生姓名:魏更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6 年1月15日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的目的是配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传感器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相关部分的内容,利用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仿真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2、要求学生了解传感器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知识,掌握Matlab/Simulink 进行数据分析和仿真的基本方法。具体要求为:掌握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掌握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分析手段,了解不同阶次特性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仿真实验,对传感器动态特性有感性认识。 二、实验正文 1、学习使用Matlab 进行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分别通过自己编写函数和使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实现相同功能。 ①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编写Matlab 程序。 程序如下: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 1187,48.8382,52.4103]; z1=sum(x); z2=z1^2; z3=sum(power(x,2)); z4=sum(x.*y); z5=sum(y); n=length(x); k=(n*z4-z1*z5)/(n*z3-z2); a0=(z3*z5-z1*z4)/(n*z3-z2); fprintf('k=%f\n',k); fprintf('a0=%f',a0); y1=k*x+a0; plot(x,y1,'-b',x,y,'*r'); 输出结果: k=0.040274 a0=0.619114 拟合直线和各点的分布图见下图: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总结

复习 题型:共计38~39题,计算题较少,原理题很多 (1)选择题15’ (2)填空题10’ (3)名词解释3’x5 (4)作图题10’x1 (5)问答题20’x1(根据原理应用自主进行选择作答) 第1章 1.P3 图1.1无线网络的分类 2.无线传感器的定义P3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

3.P4 图1.2现代信息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之间的关系 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功能: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 对应的现代信息科技的三大基础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应的构成了信息系统的“感管”、“大脑”和“神经”。 4.P5P6 ★图1.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宏观架构 传感器网络网关原理是什么?

无线传感器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manager node)。汇聚节点有时也称网关节点、信宿节点。 传感器节点见后2要点介绍。 Sink node:网关节点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有线的或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送给最终用户计算机。网关汇聚节点只需要具有处理器模块和射频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探测终端发送来的数据信息,再传输给有线网络的PC或服务器。汇聚节点通常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它既可以是一个具有足够能量供给和更多内存资源与计算能力的增强型传感器节点,也可以是一个带有无线通信接口的特殊网关设备。汇聚节点连接传感器网络和外部网络。通过协议转换实现管理节点与传感器网络之间的通信,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转发到外部网络上,同时发布管理节点提交的任务。 5.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P5 图1.4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模块组成 传感器网络节点由哪些模块组成?---作图、简答 传感器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机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布和接受,电源模块负责节点供电,节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6.传感器网络的协议分层P5 1.5传感器网络的协议分层 每一层的作用是什么?---作图、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