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江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历史试

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姓与氏都是贵族专有的法权符号

B. 姓与氏的区分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

C. 姓与氏的产生旅于分封制的实行

D. 姓氏合而为一反映了贵族阶层壮大

2. 辟举制是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即由皇帝或地方长官选拔人才。被辟举的人,总称之为举荐者的故吏(也称门下),故吏一经辟置即同家臣,称长官为府主、举主,为其效劳,甚至生死相依,同患共难。故吏与府主的出现

A. 拓宽了人才选拔范围

B. 发展了贵族宗法制度

C. 稳固了封建人伦秩序

D. 催生了魏晋门阀士族

3. 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

A. 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

B. 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

C. 掌侍进奏表章、草拟诏旨制敕

D. 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

4. 德谟斯梯尼指出,雅典五百人会议中处于多数的一般成员的表现:他们“闭着嘴、不提建议,并且很可能,他们不惯于进入举行会议的房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 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 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C. 公民参政活动中丧失集体意识

D. 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5. 在威康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 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

B. 责任内阁已经形成

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 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6.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人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斌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 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B.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 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7. 1844年,大臣耆英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蜻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

A. 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

B. 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

C. 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

D. 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

8. 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鸿章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英、德等国希银索取更多利益,强烈反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慈禧政权开议,拒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最后,英德等国转变态度,同意李鸿章代表政府,并约定

A. 英商进口税宜秉公议定则例

B. “他人毋得骚扰”天主教传教者

C. 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

D. 缔约各方领土间有“通商航海之自由”

9. 伦教《工人日报》社论指出:中国的事情“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德国柏林苏占区电台称:“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引起了国际政界的极大注意。”这些新闻报道反映

A. 西欧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控制

B. 部分外国媒体欢迎新中国的成立

C. 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 英国和德国都受到了苏联的影响

10.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下列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 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

B. 来信来访为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 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

11. 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盛行于十年动乱时期.并曾于1975年写入宪法,在1980年被断然取消。材料反映了党和政府

A. 对民主法制认识的理性回归

B. 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

C. 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D. 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12.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

A. 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B. 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

C. 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D. 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13. 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这次“外交核爆炸”

A. 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

B. 使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破产了

C. 促进日内瓦会议对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

D. 使新中国正式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

14. 1973年2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墓斯坦、伊斯兰、土耳其、欧洲。”这是著名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其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A. 苏联成为中美共同对手

B. 中美已抛弃意识形态分歧

C.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 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A. 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 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 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D. 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16. 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这充分表明

A. 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 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C.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

D. 两岸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血浓于水的一家

17. 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A. 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 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 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

18.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A. 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B. 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 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D.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19. 右面的漫画是画家高颖的作品《危险的游戏》,漫画描绘了美国杜勒斯(l950-1959年4月先后任美国国务卿顾问、国务卿)在尽兴的抖动原子弹。漫画内容形成的背录是

A. 二战后期迫使日本投降

B. 二战后初期对抗苏联在欧洲扩张

C. 新中国建立后威胁中国

D. 美苏争场中优势的美国核威胁苏联

20. 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A. 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B. 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C. 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D. 是美国建设“伟大社会”的尝试

21. 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A. 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 分权制衡受到冲击

C. 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

D. 国家垄断深入发展

22. 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签约形成“欧洲煤钢联营”,1957年更进一步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组织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规定,逐步取消内部关税。这说明

A. 西欧国家间的政治合作加强

B. 西欧国家间一体化的发展

C. 美国在西方领导地位的削弱

D. 西欧国家从盟友化为对手

23.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

B. 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

C. 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

D. 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

24.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25.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几内亚国父和首任总统塞古·杜尔1958年声明,“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表明

A. 二战后民族主义在非洲得到迅速发展

B.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

C. 战争与和平、稳定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 苏东剧变后的非洲国家更穷困、更不稳定

二、连线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的《曼彻斯特卫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不管八路军的政治方针如何,它具有第一流的战斗力。我听过既非中国人也非共产党人的军事专家们谈论这个军队的领导者朱德将军,说他兼有汉尼拔、拿破仑、格兰特和罗伯特·李的优秀品质。”在外国人眼中,原来的“东亚病夫”现在成了能征善战的勇士,原来的一盘散沙现在凝结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原来愚昧落后的人们现在既聪明又容智,中国人的精神大变,中国的面貌大变!

——摘编自刘仕平《全民族抗战胜利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1972年2月,“空军一号”降落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开始了访华的行程。

——摘编自新浪历史《破冰之旅:1972年尼克松访华》

材料三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3月3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双方分歧仍在,不过会谈被视为有建设性,奥巴马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和平、稳定、成功的中国崛起。

奥巴马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望两国继续密切合作,进一步推进关系向前发展。

奥巴马表示,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成功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关国利益。美国支持中国经济转型,希望与中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自《日媒:习近平在中国赢得广泛赞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访华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3)材料三中国的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反映了哪些信息?

27. 加强立法工作是近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中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

材料二八届全国人大以来,中国立法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体系框架的构建:第一,规范市场主体的法,用以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和明确它们的义务;第二,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用以确认市场交换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秋序;第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法,用以抑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第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用以针对市场竞争造成的破产、失业等问题,给予相应的社会救济,减少社会震动,维护社会稳定。现在,这个框架已经逐渐形成。

——摘编自《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英国加强社会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立法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20世纪英中两国立法侧重点的差异及启示。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后,在东北亚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尽管东北亚地区各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战略互动关系或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作为影响半岛局势最大的外来因素,“仍继续主导着该地区谈判的进程和方向”。但布什上台前后,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美韩关系的变化使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布什政府的基本策略)一是坚持要求朝鲜“彻底地、可验证地、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美不“奖励”朝鲜拆除其核计划;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三是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博尔顿战略”,即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核心内容,加强海上检查,以达到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实现阻断朝鲜外汇来源的目的,最终实现从外部促进朝鲜体制崩溃的目标;四是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和加紧构筑东亚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摘编自张业亮(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

(1)根据材料,分析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朝核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摘编自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第18题【答案】

第19题【答案】

第20题【答案】

第21题【答案】

第22题【答案】

第23题【答案】

第24题【答案】

第25题【答案】

第26题【答案】

第27题【答案】

第28题【答案】

第29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