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地理种气候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折线图

初一下地理种气候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折线图
初一下地理种气候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折线图

世界十一种气候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折线图

高原山地气候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2021年全球气候类型图高清版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世界气候类型

欧阳光明(2021.03.07) 1、①、热带雨林气候: 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区是?同在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是什么气候?形成的原因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有哪些?成因与其相似的地区还有哪些地区? 2、②、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③、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规律是?共同的成因有?北非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南北美洲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印度河平原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是? 4、④、热带季风气候: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成因与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有何不同? 5、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6、⑥、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是?最典型的地区是什么地区?典型的城市有哪些? 7、⑦、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最典型的地区?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和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分布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及成因?大洋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小的原因?南北美 洲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8、⑧、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突出特点是?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9、⑨、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地区? 10、⑩、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地区?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原因? 11、苔原气候 13、冰原气候 12、高山气候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 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自己家乡的降水季节,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找出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范围,确定自己家乡的干湿地区,和前面的温度带和地形相结合。 【作业设计】

判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如何根据已知材料判断气候类型 1、根据所给的位置判定气候类型: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然后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2、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指标确定大致的气候类型。 操作步骤分解: A型: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的为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中的一种,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萨瓦那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型:最冷月均温在0℃—15℃间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的一种。 C型:最冷月均温在O℃以下、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上的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最暖月均温在20℃以上,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最暖月均温小于20℃。 D型: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判别时要注意:苔原气候夏季均温在O℃以上,冰原气候所谓“暖月”均温仍在O℃以下,依据此法,即可判定具体气候类 型。第二步: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①首先根据降水量多少划分降水类型: 多雨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②根据降水季节分配划分降水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操作步骤分解: 若判定为上述A型气候,若为年雨型的是热带雨林气候;若为夏雨型则是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但两者也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000毫米之间,后者在1500毫米—2000毫米,没有为零的月份且后者雨季降水更集中;少雨型的则为热带沙漠气候。 若判定为B型气候,则年雨型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量均在50毫米左右;冬雨型的为地中海气候;夏雨型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如判别地区在亚洲的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其他地区则为后者 若判定为C型气候,为明显夏雨型的是温带季风气候,有>100毫米的月份;少雨型的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包括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无>100毫米的月份。

八年级地理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中图版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学案

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却又是难中之难。许多同学都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今天先将各种沙漠气候的类型成因/分布/特点等进行归纳,接下来再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送给大家 1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2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

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 N。 3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4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 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本区域身居内陆,距海遥远,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7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 8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9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31 页和图 2—— 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 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 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 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 33 页活动题 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 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 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 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 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 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 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 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 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 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 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候类型 将气温降水点状图中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 起来即可得到该图,或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 降水数值都位于封闭曲线内部。可以根据封闭曲 线所占据的温度范围和降水范围判断气候类型。 此种图表示各类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 季节变化规律,图中一条曲线对应一种气候类 型。据各曲线的上下或左右最大长度可计算出每 类气候气温年较差或降水量变化幅度,据各曲线 的上下平均高度或左右平均位置能估计每类气 候各月均温和平均降水量,进而能分析各类气候

八年级地理: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完整word版)世界气候类型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热带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 1多分布于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等地。2.气候特征:全年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热带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多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中部、南美洲巴西。 2.气候特征:全年______,干湿季________。 三、热带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北部、东亚南部局部等地区。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2.气候特征:全年______,分_____两季。 五、_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多分布在南北纬25°到35°间的亚热带大陆,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2.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_。 六、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分布在亚洲北纬35°到55°左右间的大陆______岸。2.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 八、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多分布在中纬度大陆______。如:中国西北、蒙古国、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阿拉斯加与 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东北部地区。2.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___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位于亚寒带,多分布在亚欧、北美大陆北部(南半球缺失),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2气候特征: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 十一、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 (一)苔原气候及其自然带 1. 位于寒带,多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南半球缺失),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等植物,形成苔原带. 2.气候特征:常冬无夏,全年酷寒. (二)冰原气候及其自然带 1. 位于寒带,多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形成冰原带 2.气候特征;全年酷寒。

中国版八年级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知识要点(上学期)

中国版八年级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知识 要点(上学期) 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5、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6、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7、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是由于位于低纬度迎风坡而形成的。 9、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现在是不是感觉为大家准备的八年级地理世界的气 温和降水知识要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2016-2017学年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各版本、各单元)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 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

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 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 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 (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课改实验区 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 降水的差异; (3)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初中八年级地理: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3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初二地理练习题气温和降水

初二地理练习题气温和降水 初二地理练习题气温和降水 地理练习题一、选择题 1.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A.吐鲁番盆地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2.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 A. 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3.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 ) A.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 B.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C.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D.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的描绘了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景象(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长江中上游地区 C.南部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5.一个做火车外出的人,当到目的地的时候,原来一只空的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来,而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 D.北京乌鲁木齐

6.与0℃等温线走向基本一致的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 B.200mm等降水量线 C.800mm 等降水量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7.我国东西延伸最长的温度带是( )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亚热带 8.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 )等降水量线。 A.400mm B.800mm C.200mm D.50mm 9.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线与我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B.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此线 C.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区别以其出生地在此线的南北来划分 D.此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0、.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 A.温度 B .活动积温 C. 热量总和 D. 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二、读图综合题 11.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初中地理知识

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等信息.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的认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则在200毫米以下. (2)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图 A、B、C、D 分别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和广州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较长(长或短),降水较多(多或少). 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配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解答:(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 800 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 (2)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从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方的雨季较长,降水也较多. 故答案为:(1)800;200;(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夏;长;多.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降水柱状图的应用.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掌握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最后根据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估出各月降水量.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区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二、.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1、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2、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可推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地中海气候; 3、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三、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都在15℃以上,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月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多少来区别: 1、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也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2、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3、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 4、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 0℃-15℃之间,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季节和年份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别: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2、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 3、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年降水量在 700-1000mm之间。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是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和年降水量来区别: 1.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小于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 2.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大于或等于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中图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中图版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