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银屑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银屑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疾病名称(英文) psoriasis 拚音 YINXIEBING 别名牛皮癣,中医:干癣,风癣,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皮肤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银屑病(psoriasis)旧称牛皮癣,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斑疹或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和头皮较多。
病程慢性,间以缓解期。
易复发。
中医释名其症状及好发部位都与本病相似。
《外科大成)白庀条中说:"白?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有风邪客皮肤,血燥不能营养所致"。
所以白庀酷似现代医学的寻常型银屑病。
《医林改错》记载:"肌肤甲错……,血府逐瘀汤主之。
" 西医病因其病因与遗传、感染、变态反应、代谢障碍、自身免疫等有关。
许多研究认定本病是具有遗传性,家族血缘关系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遗传方式和编码发病信息的基因位点不清楚。
近来研究发现,定位于人类染色体bp21.3上的HLA 基因簇的特定等位基因在本病中起一定作用,HLAⅠ类抗原B13、B17、B39、B57、Bw6、BW7和Ⅱ类抗原DR4、DR7均与本病相关,其中Bw6相对危险性最高。
有人提出本病受多基因控制,与自然界生态环境(如气候)、人工环境三者相结合导致发病。
发病常与病灶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内分泌障碍(月经、妊娠、哺乳)、代谢障碍有关,有的患者可在外伤或预防接种后发生。
精神紧张、季节变换、寒冷潮湿、饮酒常为诱发因素。
中医病因其血热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
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热伏营血;或饮食不当,平素嗜好烟酒及辛辣之物肥甘动风之品,以致脾虚湿盛,郁久化热,加之肌热当风,外受六淫之邪侵袭,内外相搏而发病。
季节本病多为冬季发病,部分病例早期有明显季节关系,但久病后其季节性即不明显。
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人群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
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
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
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典型皮损易于诊断。
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
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的编写背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和《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的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和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他涉及银屑病诊疗的医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的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皮肤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寻常型银屑病、带状疱疹)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表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住院病历
□ 中医辨证分型
□ 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和诊疗方案
□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书”
□ 合并症治疗
临时医嘱:
□ 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主要护理
工作
□ 进行疾病和安全宣教
□ 入院护理评估
□ 制订护理计划
□ 帮助病人完成辅助检查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9天
住院第10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中药蒸气浴治疗
长期医嘱:
□停/调整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结果)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创面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疾病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紫外光治疗
□ 观察血压等
□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上级医师诊疗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可以
2024年红皮性银屑病诊断与治疗PPT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饮食、作息等 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 康复
Part Five
并发症与预后
常见并发症
关节病变: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等
眼部病变:结膜炎、角膜炎等 皮肤癌:皮肤癌变风险增加
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等 评估方法: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评估结果: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预后不确定等 预后影响因素:疾病类型、治疗方案、患者自身因素等
红皮性银屑病的诊断与 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诊 断 方 法 05 并 发 症 与 预 后 07 总 结 与 展 望
02 红 皮 性 银 屑 病 概 述 04 治 疗 方 法 06 患 者 教 育 与 心 理 支 持
Part One
单击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发病
地域分布:无 明显地域差异, 但寒冷干燥地 区发病率略高
Part Three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皮肤鳞屑:皮肤表面出现白 色或灰色鳞屑
皮肤红斑:皮肤表面出现红 色斑块,边界清晰
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影响 患者生活质量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容易 脱皮
实验室检查
皮肤活检:观 察皮肤组织病 理变化,判断
银屑病类型
血液检查:检 测血常规、血 沉、C反应蛋白 等指标,了解 病情严重程度
免疫学检查: 检测免疫球蛋 白、补体等指 标,了解免疫
功能状况
微生物学检查: 检测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 了解感染情况
基因检测:检 测与银屑病相 关的基因,了 解遗传因素对
病情的影响
白癜风和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

□ 开具化验单及辅助检查申请单
查结果,完成病情评 变化及对治疗的
□ 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
估并制定治疗计划
反应及时调整治
主 □ 与患者或家属谈话明确诊疗计划
疗方案
要 □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受光疗或光
诊
化学疗法治疗”知情同意书(必要
疗
时)
工 □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受自体表皮
作
移植治疗”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受糖皮质激
素治疗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重 点 医 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门诊医嘱:
门诊医嘱:
□ 外用:糖皮质激素、补骨脂素、维 □ 调整局部光疗或光化
生素 D3 衍生物,免疫调节剂
学疗法
□ 局部光疗或光化学疗法
□ 系统用免疫调节剂
□ 自体表皮或黑素细胞移植(稳定 (转移因子,胸腺肽
作
不良反应
重 点 医 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医师 签名
门诊医嘱:
门诊医嘱:
□ 糖皮质激素:剂量调整或停药(必 □ 糖皮质激素:剂量调
要时)
整或停药(必要时)
□ 局部治疗:根据皮疹变化调整用药 □ 局部治疗:根据皮疹
及光疗或光化学疗法
变化调整用药
□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 自体表皮或黑素细胞
2
积< 25%)则应停止治疗。如有持续复色发生则需要坚持光疗, 或在最大剂量上持续 1 或 2 年。手术可用于药物治疗失败的 SV 或其他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应根据疾病的临床类型和分期选 择治疗方式,必要时可以可根据情况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复 色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L80 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释义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 施时均不适合进入临床路径。 ■白癜风患者同时并发甲状腺疾病、免疫性疾病时需在相 关科室治疗后进入临床路径。 (五)就诊期间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伍德灯 2.血常规 3.甲状腺相关抗体 4.自身抗体过筛 5.免疫球蛋白、T 细胞亚群等
脓疱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脓疱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住院患者。
一、脓疱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ICD-10编号:L40.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脓疱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脓疱型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毒热炽盛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脓疱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脓疱型银屑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本检查项目出院时需复查);(2)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本检查项目出院时需复查)、电解质(本检查项目出院时需复查)、血糖、血脂(本检查项目出院时需复查)、尿酸、血沉、抗“O”、C反应蛋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凝血功能、血培养。
(3)皮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4)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PPD试验;(2)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3)肺功能、肺高分辨率CT(胸片提示间质性肺炎者)、骨扫描(应用阿维A出现骨痛者);(4)尿妊娠试验(应用阿维A等治疗的妇女)。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毒热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清营(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解毒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1)针刺疗法①体针②三棱针点刺法(2)拔罐放血治疗4.心理治疗5.西药治疗6.护理调摄要点(九)出院标准1.临床症状好转,脓疱干涸。
中医临床路径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码:BWR1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 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牛皮癣)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牛皮癣)一、朱仁康论治银屑病朱仁康认为“禀素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因。
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而成。
初发者常因热盛生风,风盛化燥,为血热风盛;久者阴血已伤,毒热未尽,肌肤失养,为血虚风燥;银屑病多郁热,易形成湿热,为风热兼湿或湿热化毒;或肾阳不足易夹寒,为风湿瘅滞等。
临床分为六型论治。
(一)内治法1.血热风盛证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
初起多发于外感之后,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鲜红、心烦口渴、大便干,脉弦滑,舌质红紫,苔黄。
证属:由于血热内盛,外受风邪,内外合邪,血热风盛或伤营化燥,是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
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
方用土茯苓汤或土茯苓丸或克银一方。
土茯苓汤:土茯苓30g,生地黄30g,草河车15g,生槐花30g,紫草15g,山豆根9g,白鲜皮15g,大青叶15g,忍冬藤15g,甘草6g。
土茯苓丸:土茯苓310g,草河车250g,山豆根250g,夏枯草250g,白鲜皮125g、黄药子125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克银一方:土茯苓30g,草河车15g,北豆根10g,白鲜皮15g,板蓝根15g,忍冬藤15g,威灵仙各10g,甘草6g。
2.血虚风燥型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
病久不退,皮肤干燥,皮损小如钱币,大如地图,色淡白或黯褐或黯紫,鳞屑干燥不易剥离,瘙痒剧烈,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
证属:风燥日久,伤阴耗血或为平素血虚之人。
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清热解毒,用养血润燥或山白草丸或克银二方。
养血润燥:生熟地黄各15g,当归12g,桃仁9g,红花9g,丹参12g,玄参9g,天冬9g,麦冬9g,麻仁9g,甘草6g。
山白草丸:山豆根90g,白鲜皮90g,草河车90g,大青叶45g,鱼腥草90g,夏枯草45g,炒三棱45g,炒莪术45g,王不留行45g。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住院患者。
一、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ICD-10编码:L40.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6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炽盛证
湿毒蕴肤证
气阴两亏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重点观察皮损颜色、面积、浸润及鳞屑变化和全身伴随症状(包括精神状态、生命体征、二便情况等)。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
抗“O”、C反应蛋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皮肤镜检查、相关免疫学检查、B超(肝、胆、胰、脾、肾等)、CT、MRI检查、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测、肿瘤相关筛查、血培养、甲状腺功能、心电监测、血气分析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火毒炽盛证:清热凉血解毒。
(2)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
(3)气阴两亏证:养阴清热解毒。
2.根据不同的皮疹特点选择相应剂型的中药外用药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湿敷
(2)中药浸浴
(3)中药软膏或中药油
(3)穴位贴敷疗法
(4)针灸、拔罐疗法
4.饮食疗法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皮损明显改善。
2.生命体征稳定。
3.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合并严重感染,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突发情况,如发现合并其他疾病、妊娠、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ICD-10编码:L40.8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