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华医网——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及指南解读 试题及答案

从血辨治银屑病技术细节1、银屑病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是(B)A、温经通络B、活血解毒C、补血养血D、清热燥湿E、解表散湿2、以下哪种药物不是凉血五根汤的组成部分(B)A、紫草根B、地黄根C、瓜蒌根D、白茅根E、板蓝根3、以下哪项不是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表现(A )A、红斑上银屑完全覆盖红斑B、旧皮损不断扩大C、新皮损不断产生D、红斑向周围扩大E、红斑上银屑不能完全覆盖红斑4、银乐丸中起解毒祛风作用的药物是(D)A、当归B、党参C、丹皮D、蜂房E、首乌藤5、银屑病的基本治则是从(D )论治A、气B、痰C、风D、血E、寒《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3版)》解读1、循证的指南是建立在(A)的基础之上A、证据B、前辈经验C、教科书D、经典古籍著作E、个人经验2、《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3版)》中,证据为Ⅰ级并且取得专家共识则视为(A)推荐A、强B、中等C、一般D、特殊3、《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3版)》电子检索的资料库包括(A)个文献数据库A、7B、5C、3D、9E、114、寻常型银屑病(白疕)血热证的主治方药是(C )A、六味地黄丸B、养血解毒汤C、凉血解毒汤D、活血散瘀消银汤E、温经汤5、以下哪项不属于寻常型银屑病(白疕)血燥证的证候表现(B )A、皮损淡红B、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C、鳞屑干燥D、口干咽燥E、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再谈“从血论治”银屑病1、治疗进行期银屑病湿热证,可使用以下哪种方剂(D)A、犀角地黄汤B、归脾汤C、凉血活血汤+龙胆泻肝汤加减D、甘露消毒丹E、五皮饮2、血热证银屑病的治法是(A )A、清热解毒凉血B、凉血养血,润肤止痒C、益气活血,解毒通络D、养血温经通络E、滋阴润肺3、以下哪种药物不属于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D)A、柴胡B、当归C、木通D、板蓝根E、栀子4、红皮病型银屑病毒热入营证的治疗方剂是(C)A、凉血活血汤B、黄连解毒汤C、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D、解毒四物汤E、温清饮5、以下哪项不属于陈凯教授治疗银屑病所提出的“五要五不要”的内容范畴(A)A、要对抗不要轻视B、要简单不要复杂C、要安全不要风险D、要治人不要治病E、要留有余地,不要斩尽杀绝银屑病经典治疗方剂解读1、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的病因病机是(A)A、内有蕴热,郁于血分B、阴血不足,肌肤失养C、经脉阻滞,气血凝结D、寒凝经脉,气虚血瘀E、胃火炽盛,肝阴不足2、寻常型银屑病血燥型的治则是(C )A、清热凉血活血B、补气活血C、养血滋阴(解毒)润肤D、气血双补E、活血化瘀行气3、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的治则是(D)A、清热凉血活血B、补气活血C、养血滋阴D、活血化瘀行气E、温经通络4、以下哪项不是活血散瘀汤(白疕三号)的药味组成(C )A、三棱B、莪术C、紫草D、鬼箭羽E、苏木5、寻常型银屑病血燥型的病因病机是(B)A、内有蕴热,郁于血分B、阴血不足,肌肤失养C、经脉阻滞,气血凝结D、寒凝经脉,气虚血瘀E、胃火炽盛,肝阴不足。
银屑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银屑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疾病名称(英文) psoriasis 拚音 YINXIEBING 别名牛皮癣,中医:干癣,风癣,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皮肤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银屑病(psoriasis)旧称牛皮癣,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斑疹或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和头皮较多。
病程慢性,间以缓解期。
易复发。
中医释名其症状及好发部位都与本病相似。
《外科大成)白庀条中说:"白?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有风邪客皮肤,血燥不能营养所致"。
所以白庀酷似现代医学的寻常型银屑病。
《医林改错》记载:"肌肤甲错……,血府逐瘀汤主之。
" 西医病因其病因与遗传、感染、变态反应、代谢障碍、自身免疫等有关。
许多研究认定本病是具有遗传性,家族血缘关系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遗传方式和编码发病信息的基因位点不清楚。
近来研究发现,定位于人类染色体bp21.3上的HLA 基因簇的特定等位基因在本病中起一定作用,HLAⅠ类抗原B13、B17、B39、B57、Bw6、BW7和Ⅱ类抗原DR4、DR7均与本病相关,其中Bw6相对危险性最高。
有人提出本病受多基因控制,与自然界生态环境(如气候)、人工环境三者相结合导致发病。
发病常与病灶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内分泌障碍(月经、妊娠、哺乳)、代谢障碍有关,有的患者可在外伤或预防接种后发生。
精神紧张、季节变换、寒冷潮湿、饮酒常为诱发因素。
中医病因其血热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
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热伏营血;或饮食不当,平素嗜好烟酒及辛辣之物肥甘动风之品,以致脾虚湿盛,郁久化热,加之肌热当风,外受六淫之邪侵袭,内外相搏而发病。
季节本病多为冬季发病,部分病例早期有明显季节关系,但久病后其季节性即不明显。
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人群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
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

现代治疗方剂
5、白疕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金 起凤方 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生地、丹 皮、龙胆草、黄柏、山栀、白鲜皮、苦 参、鬼箭羽等,清热解毒凉血为主。
中医辩证论治
治法:祛风养血、润肤化燥。方:克银 二方(朱仁康方)、养血定风汤、养血 润肤饮等。药:当归、首乌、黄精、鸡 血藤、生地、玄参、天麦冬、知母等。
现代治疗方剂
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各地医家从不 同角度去认识和探讨,虽然采用的治疗 方法不尽相同,但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代治疗方剂
现代治疗方剂
6、土槐饮 北京市中医医院赵炳南方 土茯 苓30g、生槐花30g、生甘草9g,清热解 毒除湿。
单味中草药
1、雷公藤 我院皮肤科自70年代后期即 开始应用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的研究,在 国内较早制成“双藤合剂”(雷公藤、 鸡血藤),治疗银屑病疗效较好,当然 也有一定副作用,如头昏、乏力、胃痛、 恶心、呕吐、纳呆、浮肿、皮肤出血、 口腔溃疡、停经等。
单味中草药
4、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痈)能 治疗多种皮肤病,有抗肿瘤作用,我们 在治疗方中加入该药,效果较好。
单味中草药
5、菝葜 (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加 入方中用。 如菝葜与土茯苓共用治本病
单味中草药
6、虎杖:(活血通络),虎杖甙为中药 虎杖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人用虎杖 甙片剂,治疗本病较好。
中医辩证论治
银屑病的中医辩证治疗,各家分型较多, 据各地经验,主要有以下:风热证、风 寒证、湿热证、血热证、血瘀证、血燥 证、热毒证(红皮病型)、湿热蕴结证 (脓疱型)、风湿痹阻证(关节型)、 肝肾阴虚证(年老体弱)、冲任失调证 (内分泌失调)等等。
银屑病防治 中药药茶来帮忙

银屑病防治中药药茶来帮忙中医对寻常型银屑病临床上常以血论治,一般分为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血虚型四型。
我国对银屑病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治疗方法颇多,如辨证沦治中有多型论治、以血论治及其血瘀论治等法;辨病论治中有抗肿瘤复方、抗感染复方、虫类复方等;单方验方治疗中有青蒿、靛玉红、雷公藤、草珊瑚、土茯苓等;还有中药光化学疗法及内外结合疗法等。
血热型: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原因,本型皮疹发展迅速,呈鲜红或深红色,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后呈点状出血。
治法是凉血化斑、清热解毒。
常用生地、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等来配方治疗。
血瘀型:病程较久,皮损硬厚、色紫暗或暗红,上覆较厚干燥鳞屑。
治法是活血化船。
常用赤芍、红花、桃仁等来配方治疗。
血燥型:病程缠绵,皮损经久不退,色暗红或红褐色,干燥易裂,覆有银白色干燥鳞屑,泊法是养阴润燥。
常用元参、沙参、丹参、天冬等来配方治疗。
血虚型:病程长、体质虚弱,皮损较薄、色淡红。
治法是养血和营。
常用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等来配方治疗。
寻常型治疗的方法颇多,前面所说的以血论治仅仅是医生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在治疗时还要根据病员的全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方药,也就是说每个病人都应按其不同的表现,采用不同的中医中药方法来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红皮病型或泛发型银屑病,中医认为是热毒伤营血。
发病迅速,有较明显诱发因素,全身皮肤弥漫红斑或深红、紫红斑,大量鳞屑脱落,伴有发热,心烦等全身症状。
治法是清热凉血、化斑解毒。
常用犀角、羚羊角、黄连、石膏等来配方治疗。
脓疱型银屑病认为是湿热蕴毒。
病情严重,周身泛发大片红斑,上有密集脓疱,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
治法是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常用龙胆草、苦参、山豆根、地丁等来配方治疗。
关节型银屑病属风湿痹阻,除银屑病皮损外尚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强直或畸形等病变。
治法是祛湿清热、解毒通络。
常用羌独活、秦艽、雷公藤、络石藤、乌梢蛇等来配方治疗。
银屑病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银屑病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发表者:赵东奇银屑病乃系非感染性的一种红斑鳞屑性慢性皮肤疾病。
为皮肤科难治病之一。
病程漫长,可反复发作,常迁延几年甚至数十年。
迄今病因未明,可能与自体免疫功能低下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无传染性,但有遗传性。
临床表现一般有五型:一是寻常型;早期为冬发夏愈或冬重夏轻,后期无规律性;分布于头皮及四肢伸面间,或仅见于头皮或四肢屈面:损害为皮肤表面带白色墓底呈红色丘疹,渐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有发亮薄膜,抓之有点状出血;皮损形态有点滴状、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不一,皮损活动有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慢性易复发,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
二是脓疙型:多发生于手掌足拓,严重者可波及全身;损害为脓疙,指甲病变较常见;可先有寻常型或伴有关的全身症状。
三是渗出型:皮肤损害同寻常型,但炎症明显而有渗液和结痴,多伴有关节病变。
四是关节炎型:多侵及小关节,间或侵及肘膝等大关节,颇似类风湿性关节炎,重者发生关节僵硬;虽有上述皮肤损害,但以渗出型和脓疙型多见。
五是红皮病型:病损表面受刺激或处理不当,可发展为其他型。
1.消屑汤治疗银屑病[方剂]当归、生地、乌蛇、玉竹、蝉蜕、刘寄奴各20克,苦参、白鲜皮、黄芪各30克,地肤子、蜂房各50克,防风25克,羌活、独活各15克。
煎服。
[制用法]大枫子、黄柏、白矾各30克,苯甲酸、水杨酸各15克,冰片、狼毒各10克,均制细粉,加白凡士林50克混合调匀即得,外用。
内服药每剂水煎3次,混合浓缩至450毫升,每天早、午、晚服,每次服450毫升。
病灶处涂上消屑膏,用蜡纸或薄纸严密敷盖,并用绷带包扎紧实。
每隔1周换药1次。
如癣灶面积大,可分次涂消屑膏治疗。
[功效]治银屑病。
[验证]赵xx,女,22岁,未婚。
患银屑病3年,躯干部泛红,四肢散发,曾先后经各医院多法治疗不效,于1982年1月16日求治,采用本法治获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2.滋血熄风汤治疗银屑病[方剂]生、熟地各20克,何首乌30克,银花藤30克,威灵仙10克,蚤休10克,山豆根10克,白鲜皮10克,紫草10克,赤芍30克,苦参10克,僵蚕10克,广地龙10克,川牛膝30克,火麻仁10克,大黄3-6克,车前子10克,当归30克,蝉衣6克。
银屑病验方

银屑病验方对于银屑病可以说是医学上的一种难治性疾病,民间俗称“牛皮癣”、“马皮癣”、“干癣”、“狗皮癣”、“松皮癣”、“白疕”、“疕风”等,临床上并不是常见病,因为多数患者患了此病都会被告知不能治愈,所以多数患者都放弃治疗,然而对于此病中医前辈们还是有很多治疗经验的,今日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以前的读书笔记:银屑散(刘乾和):樟丹3克、轻粉3克、铜绿3克、铅粉3克、水银3克、鸡骨1具、杉木750~1000克。
活血疏风汤(民间秘方):当归、川芎、红花、羌活、独活、木通、荆芥、防风、麻黄、苍术、胡麻仁、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
鸡血藤汤(薛志正):鸡血藤、全当归、白蒺藜、夏枯草、香芷。
克银方:(1)土茯苓、山豆根、草河车、白鲜皮;(2)生地、玄参、麻仁、北豆根、苦参。
加减全虫方(赵炳南):全虫、干生地、当归、赤芍、白鲜皮、蛇床子、浮萍、厚朴、陈皮、炙甘草。
顽癣散(李慕朝):樟脑、铅粉、白砒、斑蝥、全蝎、生草乌、雄黄、硫磺。
克银汤(朱仁康):生地黄、生槐花、紫草、丹皮、赤芍、麻仁、枳壳、麦冬、大青叶。
苓苦鲜灵汤(李继昌):土茯苓、苦参、白鲜皮、薏苡仁、威灵仙、胡麻仁、炒山栀、苍术、云苓、生甘草。
复方消银汤(赵威甫):生地、当归、赤芍、川芎、丹皮、荆芥、防风、苦参、白鲜皮、蝉蜕、大青叶、牛蒡子。
民间偏方:鲜石榴皮蘸明矾末外搽患处。
彝医验方:斑蝥、蜈蚣,白酒浸泡,外搽患处,严禁内服。
阿魏方:金毛狗脊、千年健、阿魏、甘遂各等份为细末,鲜生姜片蘸末外搽患处。
维医医方:雄黄、轻粉各10克,共为极细末,用椰树油100克,调糊,外涂患处。
顽癣酊:海金沙、土槿皮、番木鳖、大蜈蚣、斑蝥、全蝎,酒浸外搽患处。
彝族民间方:生草乌10克、雄黄20克,共为极细末,75%酒精调糊,纱布包裹搽拭患处至皮肤变红。
密陀僧方:密陀僧、金毛狗脊共为极细末,香油调糊,清洗患处,生姜搽拭局部发红,药糊涂抹患处。
贵州民间方:轻粉10克(末)、密陀僧15克(末)、冰片6克(末)、甘油30毫升,蒸馏水调至100毫升,外搽患处。
王幸福经验——银屑病治疗效方

王幸福经验——银屑病治疗效方处方当归25g,川芎15g,红花15g,羌活25g,独活15g,鸡血藤50g,猪牙皂3g,木通10g,荆芥15g,防风30g,麻黄10g,苍术25g,胡麻仁5g,蝉蜕25g,苦参40g,白鲜皮50g,甘草25g。
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温服,同时外涂一扫光皮癣净。
要求服药期间及愈后百日内,忌食鱼、蛋、肥脂、辛辣、生冷。
主治银屑病。
验案我曾治一老妇,65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严重的银屑病。
患者已在其他中医机构和某专门治疗银屑病的老中医看过,无效,经人介绍找到我,不要求治高血压和糖尿病,专治银屑病,说此病已把人折磨得痛不欲生,几次寻短见,这次找到你是最后一次治疗,不效就再也不治了。
我听后,感觉压力巨大。
刻诊:人中等个,略显富态身胖,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有力,饮食、二便正常。
查全身银屑病除面部无疾,无一处好地方。
尤其是双下肢、臀部、背部大面积皮癣,厚度有一个硬币之多,上面覆有白屑,基底粉红,个别地方抓挠出水,而且满头皆是,奇痒无比,影响美观。
曾在某中医处吃过大量蜈蚣、全蝎、小白花蛇等药,初期有效,后无效。
现诊为重症银屑病,风热郁表,湿毒浸淫。
处方消风散合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5g,独活12g,前胡12g,柴胡12g,麻黄6g,苍术10g,当归15g,川芎10g,生地30g,鸡血藤50g,胡麻仁15g,苦参40g,白鲜皮50g,蝉蜕12g,金银花30g,连翘30g,猪牙皂3g,土茯苓60g,乌梢蛇30g,生甘草12g。
7剂,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外涂一扫光皮癣净药膏。
1周后,复诊,癣处已无流水,痒轻,无伤胃呕吐不良反应。
效不更方,又服20剂,癣处迭加厚屑已退,接近正常皮肤,基本不痒,患者甚为高兴,信心大增,再续30剂痊愈收功。
这期间一直涂用特制药膏一扫光皮癣净。
(《古道瘦马医案》)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银屑病验方偏方秘方集

银屑病验方偏方秘方集银屑病赵炳南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和血燥型(静止期),分别给予清热凉血活血的白1号方(生槐花30g,紫草根15g,赤芍15 g,白茅根30g,生地30g,丹参15g,鸡血藤30g)和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的白2号方(鸡血藤30g,土茯苓30g,当归15g,生地15g,威灵仙15g,山药15g,露蜂房15g)加减治疗。
(2)血燥型:治宜养血活血润燥为主,药用生地、首乌、麦...阅1 转自诗仙之家公开 13-06-30 12:45《现代名中医银屑病治疗绝技》《现代名中医银屑病治疗绝技》阅1 转自nqj0108 公开16-09-07 22:11民间秘方:银屑病(牛皮癣)一次净民间秘方:银屑病(牛皮癣)一次净。
阅1 转自中华秘方总汇馆公开13-07-11 16:43“一针”治愈银屑病“一针”治愈银屑病。
序:多年前,在临床工作中,用654-2针剂给患者降黄疸治疗中,无意中把患者十多年的牛皮癣(银屑病)也治愈了,以后又治疗多例银屑病也治愈了。
【治疗方法】 654-2注射液,每支10毫克,开始每次用二支(20毫克),加在5%葡萄糖200毫升或0.9%生理盐水2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每5-7天,增加一支(10毫克),增加到4支...阅1 转自卫民A 公开13-11-24 22:52治银屑病百发百中治银屑病百发百中。
六神丸外用治疗“鸡眼”验例。
“鸡眼”小恙也,然亦苦人之恙也。
余一甥,患此疾,曾电话咨询偏方,时手头事多未及时复,今来闲坐问起,答已愈,复问何法,答网上查得一法:六神丸适量,治疗时,先用10%洗必泰溶液消毒局面,再用手术刀削去鸡眼表面粗糙角质层,以刚出血为度。
因嫌繁琐,其未按上法步骤,竟将小丸囫囵吞枣,...阅1 转自胡言佛语公开14-05-23 08:47《现代名中医银屑病治疗绝技》吴大真《现代名中医银屑病治疗绝技》吴大真。
阅1 转自公司总裁公开14-01-20 17:45银屑病秘方,一周内痊愈银屑病秘方,一周内痊愈银屑病秘方初来乍到,献一妙方.与各位好汉分享探讨,不求回报,只求回帖. 浮萍150g 云苓皮125g 防风15g 炒黑豆500g 红糖适量.共为散,一次两匙,早晚分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6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ICD10:L40.801)。
1.多见于成人。
2.慢性病程。
可急性发作,常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3.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皮损常消失。
典型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和脱屑。
急性期:皮肤色泽鲜红,肿胀、渗液明显;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渗液、肿胀减轻,皮肤浸润肥厚,反复多次脱屑,鳞屑细小如糠秕状或小叶片状,手掌、足跖部可呈现手套、袜套样脱屑;恢复期:脱屑减少,皮疹颜色转暗,伴色素沉着。
红皮病控制后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疹。
4.粘膜(如口腔、外阴部、尿道口或肛门周围)可见红肿、糜烂和溃疡。
5.常侵犯毛发、指甲,可出现不同程度毛发脱落、指甲(趾甲)增厚浑浊,甲板有小凹坑、纵嵴和横沟。
6.常见全身表现如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腹股沟、腋窝淋巴结最易受累)、肝脾肿大、肾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
7.白细胞总数常增加,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γ球蛋白相对增加;尚可出现血红蛋白减低,血沉增快,血尿、蛋白尿等。
8.组织病理:除银屑病的病理特征外,其变化与慢性皮炎相似。
呈显著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有明显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但不形成水疱。
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早期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多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等。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
1.火毒炽盛证:周身弥漫性皮肤潮红、浸润、水肿,大量脱屑,皮损处灼热瘙痒。
常伴高热、寒战、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绛,苔黄或黄厚,脉滑数。
2.湿毒蕴肤证:周身皮肤潮红,水肿明显,可伴糜烂渗液,皮损痒痛兼作。
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阴两亏证:皮肤红肿渐退,渗出减少,皮肤干燥、脱屑。
伴发热或轻或重,口渴,不思饮食,乏力倦怠。
舌质红,无苔或苔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火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1)推荐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
生玳瑁、生地炭、金银花炭、莲子心、丹皮、赤芍、白茅根、花粉、紫花地丁、生地、紫草、蚤休、生甘草、川黄连、生石膏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西瓜、丝瓜、苦瓜、黄瓜、苹果等凉性食品。
2.湿毒蕴肤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1)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黄连、六一散、茵陈、生地、丹皮、白茅根、马齿苋、板蓝根、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藕、苹果、柚子、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品。
3.气阴两亏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1)推荐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
西洋参、南北沙参、石斛、元参、佛手参、生黄芪、生地、丹参、金银花、公英、天冬、麦冬、玉竹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山药、糯米、蜂蜜等补气养阴的食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中医外治法(根据皮损情况选择应用):
1.中药湿敷: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煎煮后待温,以8层纱布浸湿后贴敷患处,每次20~40min,每日1~2次。
临床可选择马齿苋、蒲公英、黄柏、白鲜皮、苦参、当归、鸡血藤等药物单方或复方应用。
2.中药浸浴: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分别选用清热凉血、除湿解毒、养血润肤中药或随证加减,煎汤浸浴,水温宜在37~40℃,避免刺激。
每次20~40min,隔日1次。
临床可选择马齿苋、黄柏、丹皮、蒲公英、地肤子、楮桃叶、白鲜皮、苦参、当归、首乌藤、鸡血藤等药物加减配伍应用。
3.中药软膏或中药油:根据患者证候特点辨证选用具有清热、凉血、养血、解毒等功效的外用中药制剂。
外用患处,每日2次。
4.穴位贴敷疗法: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贴敷于脐部(神阙),每次6~8h,每日1次。
临床可选择炒槐花、当归、苦参等药物研粉后临方调配应用。
5.针灸疗法
(1)体针
①选穴:根据皮损情况和辨证分型取穴。
②操作:用泻法,留针20~30min,每日或隔日1次。
进行期慎用。
(2)罐疗
①部位:肌肤丰厚处,皮损肥厚、面积大者。
②操作:可采用走罐疗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将罐起下。
每日或隔日1次。
(三)西药治疗
红皮病型银屑病,病情不稳定处于急性进展阶段者,可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017年),选用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球蛋白类、生物制剂等治疗,病情趋于稳定阶段可配合光疗,并应注意加强支持疗法。
(四)护理调摄要点
1.一般护理:根据皮疹分布情况,采取分部位分次交替擦药的方法,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情志护理:本病皮损广泛、病情较重、易复发,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避免急躁不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加强疾病常识宣教,正确认识疾病,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
三、疗效评价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PASI评分法拟定。
(一)评价标准
1.临床近期治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PASI变化值>90%。
2.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PASI变化值61%~90%。
3.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PASI变化值31%~60%。
4.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见恶化,PASI变化值<30%。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51-153.
[2]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126.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14-1125.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302.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牵头人:周冬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要完成人:
周冬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杨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范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王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曲剑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