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4:银屑病红皮病高热(小...

合集下载

银屑病病历

银屑病病历

银屑病病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银屑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又称银屑病、牛皮癣,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表皮增厚、鳞屑脱落等症状。

银屑病通常发生在青壮年人群中,但也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包括儿童和老年人。

并且该疾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患有银屑病的患者往往会有家族史,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患病初期,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斑块、鳞屑脱落等症状,一般在头皮、膝盖、肘关节等处较为常见。

随着病情进展,皮损区域可能会逐渐扩大,鳞屑变厚,瘙痒感加重,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

银屑病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但却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存在而感到自卑、焦虑,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交活动和工作生活。

及早发现并治疗银屑病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医生通常会通过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来确认诊断。

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和内服药物治疗。

在外用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维生素D类药物、角质溶解剂等。

内服药物主要以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为主,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平时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高盐高糖饮食等不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对于患者康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也会对缓解症状产生积极影响。

银屑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只要及时发现、科学治疗、正确调理,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医疗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变来掌控疾病,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希望患有银屑病的患者能够重视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与医生一起为康复努力,早日告别皮肤烦恼,重获自信与美丽。

第二篇示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红色、干燥、鳞屑状的斑块。

银屑病患者在病史中往往有遗传基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皮肤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形成病变。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个案报道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个案报道

有 5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 , 患 者意识 较前加 深 , 给予尼莫地 平针 和大量激 素后 , 患者仍遗 留有轻残 , 严重脑 血管痉 挛后 果严重 , 所 以早期 手术 可减轻 脑血 管痉挛 。总 之, 早期手术 治疗 颅内破 裂动脉瘤不但 能有效防止再出血危险 , 而且有利 于防治脑血 管
每组 8 4例患者 , 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 , 治疗组采用依 巴斯汀进行治疗 , 对 两组治疗效果进行 比较分析 。结果: 在本次研究 中, 治疗 组显效例数 7 4倒, 总有效率 为 8 8 . 1 %, 对照组 显效例 数 5 8例, 总有效率为 6 9 . 1 %,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 明显高于对照组 , 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具有可 比性 ( P< 0 . 0 5 ) 。治疗组 出现不 良反应堆 患者有 6例 , 不 良反 应率 为 7 . 1 %, 对 照组出现 不 良反应的患者有 1 5例 , 不 良反应率为 1 5 . 8 %, 两组比较结果有 明显的差异 , 具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 依 巴斯 汀在 治疗荨麻 疹中效果 明显, 能有 效减少 I 临床不 良反应 , 副作 用少,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关键词 】 依 巴斯 汀; 荨麻疹 ; 不 良反应 【 文章编 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6— 0 9 4 4— 0 2 【 中圈分类号】 R 7 2 6 . 1 2 【 文献标识码】 B
1 6 8例 依 巴斯 汀 治 疗 荨 麻 疹疗 效 和 不 良反应
赵 艳
( 雅 安 市人 民 医 院 皮 肤 科 四 川 雅安
6 2 5 0 0 0 巴斯汀治疗荨麻疹疗效和不 良反应。方法 : 选取 2 0 1 3年 1月 一 2 0 1 4年 1 2月我 院就诊 的 1 6 8例荨麻疹 患者为研 究对象, 将 其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 治疗组 ,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1.多见于成人。

2.慢性病程。

可急性发作,常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3.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皮损常消失。

典型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和脱屑。

急性期:皮肤色泽鲜红,肿胀、渗液明显;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渗液、肿胀减轻,皮肤浸润肥厚,反复多次脱屑,鳞屑细小如糠秕状或小叶片状,手掌、足跖部可呈现手套、袜套样脱屑;恢复期:脱屑减少,皮疹颜色转暗,伴色素沉着。

红皮病控制后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疹。

4.粘膜(如口腔、外阴部、尿道口或肛门周围)可见红肿、糜烂和溃疡。

5.常侵犯毛发、指甲,可出现不同程度毛发脱落、指甲(趾甲)增厚浑浊,甲板有小凹坑、纵嵴和横沟。

6.常见全身表现如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腹股沟、腋窝淋巴结最易受累)、肝脾肿大、肾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

7.白细胞总数常增加,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γ球蛋白相对增加;尚可出现血红蛋白减低,血沉增快,血尿、蛋白尿等。

8.组织病理:除银屑病的病理特征外,其变化与慢性皮炎相似。

呈显著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有明显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但不形成水疱。

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早期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多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等。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1.火毒炽盛证:周身弥漫性皮肤潮红、浸润、水肿,大量脱屑,皮损处灼热瘙痒。

常伴高热、寒战、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绛,苔黄或黄厚,脉滑数。

2.湿毒蕴肤证:周身皮肤潮红,水肿明显,可伴糜烂渗液,皮损痒痛兼作。

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阴两亏证:皮肤红肿渐退,渗出减少,皮肤干燥、脱屑。

伴发热或轻或重,口渴,不思饮食,乏力倦怠。

舌质红,无苔或苔少,脉细数。

银屑病分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银屑病分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银屑病分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有些患者看见身上起了几处红斑、丘疹、脱屑、伴有瘙痒,即认为自己得了“牛皮癣”(银屑病)。

其实医学上的银屑病并不仅仅只有前述那些表现,还可出现脓疱、关节痛、全身弥漫性红肿和脱屑等症状。

二银屑病的分型根据银屑病不同的表现特征,常可以把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四型,并且各型有时共存或互相转化,其治疗和愈后也不尽相同。

1.寻常型银屑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其特征为鳞屑性红斑、红斑块、丘疹,轻轻刮除鳞屑,则露出淡红透亮的一层薄膜,这称为薄膜现象,再刮则有点状出血现象,这就是所谓Auspitz征,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皮疹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以及头皮,但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

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皮疹形态可呈点滴状、地图状、环状等不同形状。

约半数患者还有指(趾)甲损害,甲板出现凹点、灰黄变形等。

大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反作,冬春季加重,夏秋则明显缓解;但也有夏、秋季加重的病例。

患者若治疗不当,则可转变为红皮病型或脓疱型银屑病。

2.脓疱型银屑病临床较为少见。

一般可分为泛发型及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二型,但前者又可分为急性或VonZumbusch 型、环型、幼年型、妊娠型和局限型。

(1)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大多起病急,在几天或数周出现泛发全身的密集的大小不等脓疱,部分脓疱可融合大片“脓湖”,患者可伴有高热、关节疼、全身不适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多有白细胞计数增高。

脓疱干涸结痂后,其下面或身体其他处又可出现新脓疱,但所有这些脓疱都是无菌性的,故对常用的抗生素等药物无反应。

该病可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发病,也可出现在正常皮肤上,并易复发。

伴发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或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生命。

上呼吸道感染,不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进展期的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等,是该病诱发或加重的常见原因。

(2)掌跖脓疱型银屑病脓疱大多只局限于手掌、足底,有时也扩展到手、足背侧,常对称出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可自行干涸结痂,伴有疼痛或瘙痒,极易反复发作,指(趾)甲常被侵犯。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13例分析.docx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13例分析.docx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13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13例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2期第31卷中医中药作者:邓丙戌张志礼王萍赵云妹刘丹丁刘清娄卫海熊晓刚贾振江单位:100010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邓丙戌张志礼王萍赵云妹刘丹丁刘清娄卫海熊晓刚(进修医师)贾振江(进修医师)]红皮病型银屑病顽固难愈且病情凶险,我科经过多年探讨,初步总结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方案,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1979~1995年收住院的诊断明确的红皮病型银屑病113例。

男91例,女22例;年龄13~84岁,平均46.06岁。

病程25天至26年,其中复发者69例,既往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用药史者82例。

二、治疗方案1.中药煎剂:为首选方案,主要分为两个证型。

①毒热炽盛证:主证为发病急,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及水肿,伴大量脱屑或有渗出;可伴发热、心烦、便干、溲赤,舌质红绛、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

辨证为毒热挟湿,郁于营血。

治法为凉血解毒,活血除湿。

药用羚羊粉、生地、白茅根、丹皮、赤芍、板蓝根、银花、公英、鸡血藤、车前子等。

若肿胀明显或糜烂明显,加茯苓皮、冬瓜皮、猪苓等;若高热伤阴,加玉竹、石斛、沙参等。

②血瘀阴虚证:主证为病程日久,皮损色暗红或淡红,水肿或渗出已消退,浸润及脱屑明显减轻;体温已基本正常,可有口咽发干,全身乏力;舌质暗红或淡红,苔薄白或见剥苔,脉沉缓或沉细。

辨证为血瘀伤阴,余毒未尽。

治法为活血滋阴,清解余毒。

药用桃仁、红花、丹参、当归、鸡血藤、沙参、石斛、元参、板蓝根、土茯苓、白术等。

2.中药煎剂+其它中药制剂:为第二方案,主要有①中药煎剂+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有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20ml/d,3~4周为一疗程。

适用于毒热炽盛,红肿、发热明显者。

②中药煎剂+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8~16ml/d,2~4周为一疗程。

适用于皮色暗红,日久不消者。

中医治愈银屑病案例

中医治愈银屑病案例

中医治愈银屑病案例以中医治愈银屑病案例为题: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剥落、红斑、瘙痒等症状。

虽然西医药对于银屑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疗效不稳定,容易复发。

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医治愈银屑病的案例:1. 患者A,女性,年龄45岁,银屑病反复发作多年,经过中医药调理,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红斑逐渐消退,病情稳定。

2. 患者B,男性,年龄32岁,银屑病症状严重,经过中医药治疗一个月,皮肤剥落明显减少,瘙痒感明显减轻。

3. 患者C,女性,年龄50岁,银屑病持续多年,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其病情与体内湿热有关,经过中医药治疗,湿热得到调理,病情明显好转。

4. 患者D,男性,年龄38岁,银屑病反复发作多年,经过中医药治疗,病情明显减轻,皮肤红斑逐渐消退,瘙痒感大大减轻。

5. 患者E,女性,年龄55岁,银屑病症状严重,经过中医药治疗一个月,皮肤剥落明显减少,病情明显好转。

6. 患者F,男性,年龄42岁,银屑病持续多年,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其病情与体内风热有关,经过中医药治疗,风热得到调理,病情明显好转。

7. 患者G,女性,年龄48岁,银屑病反复发作多年,经过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逐渐消退,瘙痒感明显减轻,病情稳定。

8. 患者H,男性,年龄35岁,银屑病症状严重,经过中医药治疗一个月,皮肤剥落明显减少,病情明显好转。

9. 患者I,女性,年龄52岁,银屑病持续多年,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其病情与体内湿气有关,经过中医药治疗,湿气得到调理,病情明显减轻。

10. 患者J,男性,年龄40岁,银屑病反复发作多年,经过中医药治疗,病情明显减轻,皮肤红斑逐渐消退,瘙痒感大大减轻。

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得到了多个案例的证明,通过调理体内的湿热、风热、湿气等问题,中医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使银屑病得到控制和治愈。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优势在于综合施治,针对个体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

红皮病性银屑病41例临床分析

红皮病性银屑病41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41例患者,男35例,女6例;年龄11~70岁;病程7个月~30年,平均23年。临床诊断依据:皮肤弥漫性潮红、炎症浸润明显,伴或不伴有脱屑,间有小片正常皮岛。皮损累及面积超过全身皮肤90%,且具有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银屑病。41例患者到我院接诊后均未用或已停用皮质类固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18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1]罗卫,杨健,张文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32例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5):331-332.
[2]杨晓红,李历,赵凤莲,等.红皮病性银屑病40例治疗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1):662-662.
[3]杨红,李邻峰,王文慧,等.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9):565-565.
讨论
许多因素可以诱发红皮病性银屑病。本组41例患者中31例有诱发因素,不恰当地用药是主要原因,占75.6%。18例是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减量或不规范使用直接诱发,8例服用内容不详的“中药”,服药期间或停药诱发,5例因外用药不当引发。严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8例,分析显示病毒及细菌感染可能为诱发红皮病性银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2]。红皮病性银屑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银屑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而达到治疗目的[1,3]。以往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但经过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糖皮质激素初期效果好,撤药难,使用不当常使病情复发或加重。我们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避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激素的诱发因素。本组41例患者,全身症状较重患,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支持疗法+维A酸类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1.3%。红皮病患者早期大多为毒热型,辨证属毒热炽盛,入于营血,蒸灼肌肤,尤其应用维A酸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干燥,舌红少津,明显表现为阴虚阳亢。我们采用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生津止痒的原则进行辨证施治,主要应用水牛角粉、生地、丹皮、赤芍、银花、蒲公英、连翘、茅根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根据病情加用沙参、天冬、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既可达到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目的,又可减少维A酸的不良反应。甲氨蝶呤是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有效的药物,一直广泛应用于严重银屑病的治疗[4~5],是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一线药物,但甲氨蝶呤有引起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可能,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内服中药治疗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94.4%,未见上述副反应,可能与观察例数尚少有关,在皮损消退时间方面较于晓静等[6]报道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短。本研究显示,治疗组的痊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痊愈所用时间相似,分别为49.25d、49.63d,均与陈晴燕[5]等报道以皮质类固醇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治愈时间相似,说明免疫抑制剂或维A酸类制剂加中药在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与采用皮质类固醇疗效相当,但相对较安全,避免了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以及撤药难,撤药后复发等问题,因此,中药加维A酸类制剂在作为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是首选方法之一。

中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

中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30 期2019 Vol.6 No.30167·病例报告·中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王艳宏(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皮肤与性病科,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关键词】中医;银屑病;皮肤病【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0.167.01银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斑和鳞屑,是一种慢性、严重性皮肤病,病程长,容易反复。

笔者2018年10月22日收治一例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女,49岁,以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10余年,加重20余天入院。

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斑丘疹,后明确诊断为:“银屑病”,经多家医院诊治后病情时好时坏。

于今年4月分开始皮疹出现渐进加重,间断出现发热,一直院外就诊,具体治疗不详,治疗效果不佳。

20天前无明显诱因导致上述症状加重,未经治疗,为进一步治疗而入我科。

发病以来无发热,周身酸痛,皮疹有灼热感,睡眠欠佳,纳差,二便可。

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2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100/70 mmHg ;周身弥漫性潮红,胸背及四肢可见片状红色鳞屑性斑丘疹,双下肢轻度水肿。

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51*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7%;生化组未见异常。

症见:精神欠佳,周身肌肉疼痛,周身弥漫性潮红,胸背及四肢可见片状红色鳞屑性斑丘疹,头晕胀闷,体倦乏力,口苦咽干,四末不温,胃胀,双侧下肢轻度水肿,纳差,寐欠安,二便调,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弱无力。

辩证属痰湿内盛,血热风燥,营卫不和。

治以健脾化痰,凉血祛风,调和营卫。

治疗经过:2018年10月23日予以乌蛇荣皮汤6剂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举例4:银屑病红皮病高热(小...
病案举例4:银屑病红皮病高热(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彭某,男性,57岁。

以反复全身红斑脱屑10年,加重并发热2周入院。

患者10年前,于头部生疮,破溃后流脓,随后皮肤生红斑,上被银白色鳞屑,无痒痛,病情反复发作,并逐渐扩展到头部、小腿、大腿及胸背。

一直外院治疗(具体不详),2007年9月20日在外院住院治疗颈椎病期间,皮疹发展至全身,出现弥漫性潮红、浸润、渗液,大量脱屑,同时伴发热、时恶寒,转入皮肤科,予能量支持,静滴清开灵、丹参,及骁悉、悉舒美抗感染,抑制免疫等,中药克比奇及汤剂泄火解毒、滋阴凉血等治疗。

全身皮损未见好转,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8.9℃。

于10月10日收入我院皮肤科病房。

入院后仍发热,最高体温39.5℃,西医检查血象高,血小板高。

辩证为火毒夹湿夹瘀,处方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20g,丹皮15g,玄参20g,鱼腥草20g,银花15g,麦冬15g,土茯苓25g,紫草10g,竹叶10g,连翘15g,赤芍15g,公英20g,甘草5g。

同时以葡萄糖酸钙针、维生素C针静滴减轻外周血管通透性,益宝世灵抗炎,骁悉抑制免疫,奥美拉唑抑酸,阿维A胶囊调节皮肤角化功能,丹参针凉血活血,益智健脾胶囊健脾益阴。

经上述处理患者仍高热不退,体温38.4℃~39.5℃间波动。

至作者11日值夜班时,体温又升至39.0℃,时有恶寒,一直无汗,口稍干,不多饮,小便稍黄。

前两周外院每日用灌肠法退热致大便稀,现大便两日未行,精神可,高热时稍感体倦,纳尚可。

体查:头面全身弥漫性红斑、肿胀,伴大量叶片状脱屑,肤温高,扪之灼热。

足背、足踝轻微水肿。

舌淡红,略暗,苔中白厚,脉弦数。

四诊合参,此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

高热而恶寒、无汗,邪在太阳之表实也;口干、脉数,渐入阳明也;体倦、脉弦,邪在少
阳也。

故予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减(以免煎颗粒冲服以省却煎煮时间,现换算成饮片剂量):柴胡30g,黄芩10g,党参10g,法夏12g,麻黄9g,桂枝12g,赤芍10g,葛根30g,石膏60g,紫草10g,蜂房30g,土茯苓30g,大枣10g,炙甘草6g,生姜9g,1剂。

当晚8时40分服药,至11时,体温即降至37.5℃,次晨T36.7℃,体温正常。

且全身红斑迅速而明显地减退,面部红斑基本消退,肿胀亦明显减轻,象换了一个人似的。

连续两周的高热、皮疹不退,仅以中药1剂而热退疹消,方证对应之神奇有至于斯!后未再发热,经调治后从此步入坦途而出院。

1年后病人又发红皮病,于2009年1月2日再次住院,入院后,1月5日至15日高热不退。

诊查:头面全身弥漫性红斑、肿胀、脱屑,足肿,每日晚7-9点开始发热,伴恶寒重,需加厚被覆盖,至夜间11-12点发热达到39 ℃以上,恶寒渐减,医生给予布洛芬后汗出热退,每日如此反复。

稍感体倦,纳可,舌略暗红,苔中白厚,脉弦细数无力。

病人强烈要求请作者会诊开方。

余诊察后,仍处方以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味(处方大致同前)。

并嘱在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时服药,但主管医生未遵嘱,于下午三时病人未出现寒热时即服完中药,故当晚仍发高热。

次晚,病人再次发高热,正值作者值班,立即予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味(免检颗粒剂,冲服):柴胡30g,黄芩10g,党参10g,葛根20g,麻黄12g,桂枝12g,白芍10g,法夏12g,苍术10g,白术10g,淮山20g,砂仁6g,土茯苓30g,蜂房15g,生姜9g,大枣10g,炙甘草9g,1剂。

服后热退疹减,此后未再发热。

按:一般认为,很多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急性期,出现高热不退、红斑、脱屑,应是血热毒盛,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常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之类,然临床效果往往不佳。

而作者曾治多例红皮型、脓疱型银屑病高热不退患者,大多出现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合方方证,据证用之往往一诊而热退疹减,不再反复。

此并非标新立异,实辨证论治使然。

此类病人,若细观症舌脉:高热却仍伴有恶寒,口干而并不甚,渴饮并不喜冷,略显疲倦,舌并不鲜红或红绛而反见淡红或暗红,苔不黄燥而反见白苔或白厚、白黄厚有津,脉不滑数有力而反见细弦数。

如此种种,实无一点气血两燔或入营入血分之证据,又何敢动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诸方?若仅以斑红弥漫、肤热如灼、势若燎原之局部皮损来断定,抛却整体诸症,势必导致辨证结果的偏差,治疗结果的无效。

此案即属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虽高热,而仍恶寒、无汗,太阳表实仍未解;体倦、脉弦细,邪入少阳;口干、脉数,兼入阳明。

《伤寒论》少阳篇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此案即以少阳证为主,兼太阳、阳明合病,故法宜治少阳为主,以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石膏诸药。

方证对应,方能如鼓应桴。

本主题由 System 于 2013-8-2 09:03 解除限时精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