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C—101型脂肪测定仪测定花生粗脂肪方法优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ZC—101型脂肪测定仪测定花生粗脂肪方法优化研究

作者:姜曙光雷红霞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4期

摘要用SZC-101型脂肪测定仪测定花生粗脂肪时,通常采用称量铝杯质量差的常规方法算出花生粗脂肪含量,1个铝杯只能测1个样品,效率太低。而采用称量放在滤纸筒里的独立小滤纸包的方法计算花生粗脂肪含量,1个滤纸筒里可以放3~4个独立小滤纸包。分析效率是常规方法的3~4倍,且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一致,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 SZC-101型脂肪测定仪;花生;粗脂肪;测定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 TS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45-01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脂肪含量为45%~55%。花生籽仁的脂肪含量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直接影响花生的价格。SZC-101型脂肪测定仪的测定原理是热浸提-油重法,本文对其进行了优化,以期提高花生籽仁脂肪含量的测定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沸程为30~60 ℃的无水乙醚(分析纯);SZC-101型脂肪测定仪;电子分析天平(精度0.000 1 g);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装有效的干燥剂);切片机或刀片;滤纸。

1.2 试样制备

取105 ℃烘干8 h的花生种子,于干燥器中冷却,经切片粉碎后,混合均匀,于密闭容器中保存,防止成分变化和变质。

1.3 测定方法

1.3.1 常规方法。称取烘干粉碎的花生样品1.000 0~

2.000 0 g(W0)于烘干的滤纸筒中,并在样品上覆盖一层干燥的脱脂棉,把滤纸筒放入脂肪测定仪中。铝杯在105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并称重(W1)后,放在仪器加热孔上,压下仪器连接手柄,使铝杯与回流器紧密连接。从加液孔加入石油醚80 mL,接通冷凝水。加热温度120 ℃,浸提时间80 min,淋洗时间30 min,试剂回收15 min,蒸干3 min。程序结束后,取下铝杯在105 ℃烘箱中干燥0.5~1.0 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W2)[1-3]。粗脂肪含量(%)=(W2-W1)×100/W0。

1.3.2 优化方法。将准确称取1.000 0 g(W0)的花生样品放入独立小滤纸包中,将样品包放在105 ℃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2 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W1)。将3~4个样品包放入烘干的滤纸筒中,并在样品包上覆盖一层干燥的脱脂棉,把滤纸筒放入脂肪测定仪中,压下仪器连接手柄,使铝杯与回流器紧密连接。从加液孔加入石油醚80 mL,接通冷凝水。加热温度120 ℃,浸提时间80 min,淋洗时间30 min,试剂回收15 min,蒸干3 min。程序结束后,取出样品包,在通风处使乙醚挥发,然后将样品包在105 ℃下烘干2 h,准确称量(W2)[4-7]。粗脂肪含量(%)=(W1-W2)×100/W0。

2 结果与分析

分别用2种方法测定3个花生样品,每个样品6次重复,测定结果详见表1。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3个样本的t值分别为0.599、0.465、

0.905,均较显著性标准t0.05=2.228和极显著标准t0.01=3.169更小,说明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可以互相取代。

3 结论

用SZC-101型脂肪测定仪进行花生粗脂肪测定时,常规方法与优化方法测定结果相同,优化方法的测定效率是常规方法的3~4倍,值得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62-265.

[2] 袁美,李双铃,任艳,等.正交设计法研究花生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J].花生学报,2007,36(4):33-35.

[3] 方佩蓓,朱凌盈,孙茂,等.饲料中粗脂肪测定方法的改进[J].浙江农业科学,2016(8):1291-1292.

[4] 王玺,雷海英,靳志强,等.沁州黄小米和金米粗脂肪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对比[J].山西农业科学,2016(5):676-679.

[5] 蓬桂华,韩世玉,杨万荣,等.辣椒粗脂肪提取最佳条件优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52-356.

[6] 张江荣,杨军,董文明.食品中粗脂肪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3):333-334.

[7] 马雪情.牡丹油脂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