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第九章资料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园林的成熟后期7、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介绍课件

西方园林:注重几何图形,追求对称与均衡
2
园林植物:中国园林注重植物形态与寓意,西方园林注重植物色彩与形态
3
园林功能:中国园林注重休闲、养生、文化传承,西方园林注重娱乐、社交、展示财富
6意境和诗情画意
西方园林:以几何图形为蓝本,注重对称和规整
02
园林元素:植物、建筑、水体、山石等
园林风格:中式园林、西式园林、日式园林等
园林功能:观赏、休闲、教育、文化传承等
05
园林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园林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设计理念
01
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自然和谐、风水布局等
03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借鉴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02
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
04
现代园林的设计特点:融合传统与现代,注重生态、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技术应用
发展趋势
01
生态化: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03
文化传承: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文化,提升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04
科技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园林的管理、维护和观赏效果
西方园林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园林作为神庙和宫殿的附属建筑
中世纪:园林发展停滞,受到宗教和战争的影响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兴起,强调对称和秩序,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
古罗马时期:园林成为贵族和富人的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公共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艺术复兴,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对称和几何图形
中外园林史知识讲解

▪ 无定论,无正解 ▪ 不同时期,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角度
东方: 由地形、地貌、水体、建筑、构筑物、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a branch of Architecture that deals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buildings around it.
,1991 ▪ 6.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7. T.R. Lookingbill, R.H.Gardner,L.A.Wainger,C.L. Tague,Landscape Modeling,
ACADEMIC PRESS, 2008 ▪ 8. Scott M. Pearson, Landscape Ecolog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Encyclopedia of
中外园林史 LA
Landscape History between East and West
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 本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教育课程,其讲授的内容直接为今后的 风景园林设计课学习提供知识储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起对中国园林历史沿革、西方园林史变迁过程和东西方园林的美学特征 的比较关系。帮助理解上述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国家的园林与园林设计间 的互动关系。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风景园林的基础知识, 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 4)1903年,英国人霍华德于《明日之田园城市》书中首开推动人与城市空间之关系
▪ 5)1903年,第一个田园城市构想由翁文(R.unwin)及帕克(B.Parker)于伦敦北56 公里处----莱奇沃斯(Letchworth)建成。
中外园林史-总复习60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外园林史-总复习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外园林史知识讲解

Page ▪ 3
▪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 ▪ 计成 《园冶》 ▪ 李渔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 ▪ 文震亨 《长物志》
Page ▪ 4
课程安排
Page ▪ 5
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完成PPT,课上汇报与讨论,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人;
▪
3)任选一个东西方现代园林,对其造园与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
,完成PPT,课上汇报与讨论,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人。
Page ▪ 7
园林概念
Page ▪ 8
▪ Garde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Park? ▪ Landscape Garden? ▪ 游憩地? ▪ 山水画? ▪ 风景? ▪ 公园? ▪ 田园?
进行抄绘,完成1张A1图幅的抄绘 图,需包括总平面图、透视图、 轴测图和节点透视图。
Page ▪ 6
▪ 课上讨论(占总成绩-40%)
▪ 要求:1)任选一个东方(包括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造 园与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完成PPT,课上汇报与讨论,时间控制在 20-25分钟/人;
▪
2)任选一个西方古典园林,对其造园与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
▪ 水.森林.草原景观为人类奠定了关于园林的原始自然美感 ▪ 自然山水——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基础
▪ 园林5:人类农耕生存环境园林——乡村田野、乡村小镇 ▪ 园林6: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园林——旅游度假地园林 ▪ 园林7: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园林——都市居住园林
Page ▪ 11
▪ 1、风景园林的三层含义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单选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A. 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创作的主旨B.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面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C.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匾题和对联也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D. 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 2、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 B A.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3、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DA. 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B.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C.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D. 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 BA 威廉?肯特B 勒?诺特C 全能的布朗D 威廉?钱伯斯 5、“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AA 汉代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明清多选1 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 ACA 湖园B 庐山草堂C 狮子林D 信宫E 清华宫 2 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 ABDA 鹿柴B 斤竹岭C 竹外一枝轩D 竹里馆E 寒碧山房3 下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 AC A 后溪河 B 西天梵境 C 谐趣园4 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 BCEA 艮岳B 归仁园C 环溪D 沧浪亭E 董氏西园判断1 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2 中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
黄石公园)3 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错误。
尊重自然,不影响自然)4 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
第九课中西古典园林新

第九课中西古典园林(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西古典园林的经典作品,了解中西园林艺术的不同艺术风格及手法,并领会其中内涵的中西自然观的不同。
二. 主要知识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2.中西园林艺术手法的基本区别。
3.较深入了解中国园林艺术中宫廷园林与私家园林中的一、二件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点重点:结合中西园林艺术的形式特点及造园观念,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含义。
提高对祖国优秀园林艺术传统的了解。
难点:理解中西自然观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法)师:有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同学们知道这句话吗?生:知道……师(设疑):天堂是美的,是人们所向往的圣境。
为什么人们会把“苏杭”比作人间天堂呢?这江南小城的魅力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答案就在里面。
一块来学习:————第九课中西古典园林二、新授1. 首先让我们共同漫步于“人间天堂”,一起来欣赏江南美景——苏州园林。
(课件播放展示图片)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教师在一旁讲解风景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热情洋溢的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回答美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感受?生:……师:我们感受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闲情雅致;“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的清幽仙境;更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诗情画意。
原因就是苏州的园林艺术让我们心驰神往、留恋往返。
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呀!那么什么是园林艺术呢?2.课件展示园林艺术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让一同学来朗读)3.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师:我们知道了园林的概念,那么还有那些形式是园林呢?蒙古的大草原?东北的深山林区?它的形式很多:大到一个自然风景区:水泽林茂、气势恢弘,经历代修造经营而成;再有古代皇帝的苑圃或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小到刚才我们欣赏的美丽如画、曲折幽深、叠山理水、清雅脱俗、充满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也叫私家园林;再有一户一家的住宅和寺观小园林:小巧玲珑、雅朴别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在西方园林史时,曾一起领略过古埃 及的金字塔和印度中世纪的泰姬陵,这些 事西方国家陵寝园林的著名代表作。
• 在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中国陵寝园林,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秦汉 封土为陵,以方土为主,为方锥体。
魏晋隋唐 以山为陵,此制度为后代帝陵所传承。
明清 虽复“积土起坟”,但陵墓为圆形,清多长圆形。
• 2.帝陵的地面建筑 秦汉 寝造到陵侧 西汉 寝有正寝和便寝之分 东汉 将正寝和便寝合并。汉明帝时期寝的
功能为供朝拜和祭祀。
唐代 将寝殿、寝宫分开。寝殿称献殿,寝 宫称下宫。
前章回顾
• 中国园林历经五个阶段:萌芽期、生成期 、发展期、全盛期和成熟期。
• 前章所说的是处于成熟期的中国园林。 元明清诸王朝表面繁盛,实则危机四伏。
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封建文化也逐渐颓废 。
• 园林的新发展
❖一方面是继承唐宋时期写意山水的优秀传 统,更趋精致,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写 意风格更为成熟;
9.1.1.3 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
• 1.坟丘 • 秦汉至唐 皇族为方锥形,一般达官贵人的
坟丘为圆锥形,以宽、高尺寸区别。 • 明朝以后,王公贵族、庶民百姓都是圆锥
形。
• 2.墓穴和葬具 • 自商以来,墓穴的主要形制为竖穴土坑,
墓道是十字形和亚十字形等。 • 葬具从棺椁发展到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以外的 一种木结构,它是由黄色的 柏木心堆垒而成。黄肠是堆 垒在棺椁外的柏木,用柏木 构筑的题凑即为黄肠题凑。
9.1 陵寝园林概说
• 9.1.1 墓葬制度的渊源替嬗 • 9.1.2 帝王陵寝制度及其演变 • 9.1.3 帝陵的命名 • 9.1.4 帝陵的选址 • 9.1.5 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
9.1.1 墓葬制度的渊源替嬗
三代时期
春秋时期
秦汉以后
9.1.1.1 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 茔的标志
• 远古:对尸体弃之不管。 《易·系辞》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 坟、墓字义有了区别:埋人的茔地叫墓, 墓上封的土叫坟。
• 寝扩大形制,成为专供墓祭的祠堂。 • 墓地植草的传统被继承下来。
• 墓葬等级区别的方式转变:
战国初叶,等级区别主要体现在地下墓 室中棺椁的数量和随葬品的多寡;
以后,除地下讲求等级外,统治者在地 上坟丘外观规定等级,如坟丘的高低、坟 墓的形制、附属设施的繁简等方面。(君 王的坟墓专称为“陵”)
• 华表亦称桓表或表,是种柱形的标志性建 筑物。
• 盛行于两汉时代,常用于宫殿、宗庙、亭 邮等建筑物前,也被用于交通大道和坟墓 的神道上,以作标志。
• 它与墓碑的标识作用不同。墓碑的标志具 有纪念性意义,而华表则主要标志墓道。
• 材质方面:汉以前为木制,自东汉为石制
• 形制方面:汉时以方石为基座,上竖圆形 石柱,雕以花纹。柱顶有方石供题刻墓主 官职及神道字样。柱顶之上还会装饰石盖 或立兽;唐宋墓前的华表多为棱形石柱; 明清时代华表的形制基本不变。
• 原始社会的土葬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将尸体埋入土 中; 新石器时代:集体掩埋尸骨,特别用陶 瓷、盆钵装殓婴儿尸体; 原始社会末期:盛行单人葬和夫妻合葬 ,有的墓有了木制的棺和椁。
guo,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棺椁。
• 商周的栽植制度
区别墓主等级的方式:墓圹上栽植不同品 种和数量的树木。
筑。 • 唐代已成为大型石刻仪仗队 • 明清时期,石像艺术发展到顶点 • 石像分为石刻的文武官员和珍贵兽类组成的
❖另一方面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 不平衡,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的萌芽,加之 气候、物产和人文条件的差异,私家园林 开始分化,地方风格出现。
引言
•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目 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 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 中国古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皆非常重视陵
•
9.1.2.3 石像生
• 石像生是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 的形象。
• 它起源于代替人牲殉葬的人佣、畜佣。 • 秦汉时期多以陶俑形式列于地下,自佛教
传入后,印度的佛像雕塑技术与中国传统 雕塑艺术融合,逐渐形成中国独特风格的 石像艺术。
• 秦汉的皇陵未有石像 • 东汉中叶出现石兽,称“辟邪”。 • 南北朝时,石像生已成为帝王陵寝的必备建
宋代 将献殿称上宫
明代 取消下宫,改上宫为享殿,在享殿旁 见配殿,统称棱恩殿。
清代 将棱恩殿改称隆恩殿。
9.1.2.1 古碑
• 古碑:多指墓碑及追述功德的纪念性刻 石。
• 碑的本来作用是悬棺下葬,后发展为专 门记事铭功。
• 材质从木制到石制。 • 古碑的构造以墓碑为代表,有碑首、碑
身和碑座组成。
9.1.2.2 华表
• 西汉后期,墓穴普遍转为砖室,墓道转为 斜坡式或阶梯式。
• 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现时刻的墓志铭, 为后来各种基本的葬墓广泛使用。
• 隋唐时规定砖室只有王室和各级官吏使用 。
• 明代规定,品官的棺木用油杉、朱漆,椁 用土杉;庶人棺以油杉、柏或杉松,只能 用黑漆和金漆。
• 3.祭祀建筑及附属设施 • 西汉 华表 • 东汉 墓碑 • 魏晋南北朝 “辟邪”(即石人、石兽等)
这种制度自古有之,并世代传承。
直到西周末年,中原地区地地区的坟丘
在三代时期后期,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 采取了平地掩尸、堆筑坟丘的方法,还在 墓葬顶上或边侧造“寝”,便于死人灵魂 “饮食起居”。
9.1.1.2 春秋战国坟丘流行于中原
• 春秋中晚期,江南筑坟制度传入中原,出 现坟丘式墓葬。
• 4.墓园栽植花木蔚然成风
• 上至帝王陵寝,下至庶民坟丘,或松柏长 青,或杨柳悲风。
9.1.2 帝王陵寝制度及其演变
• 帝王墓称陵 称陵的最早记载为《史记·赵世家》,赵 孝侯的“起寿陵”; 陵成为帝王墓葬的专用词:始于秦惠文 王,规定“民不得用陵”。
• 帝王陵寝的结构及演变大致为: • 1.陵墓封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