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模拟光栅光谱仪王忠杰、张蒙、岑剡ZEMAX是美国Radiant

Zemax模拟光栅光谱仪王忠杰、张蒙、岑剡ZEMAX是美国Radiant
Zemax模拟光栅光谱仪王忠杰、张蒙、岑剡ZEMAX是美国Radiant

Zemax模拟光栅光谱仪

王忠杰、张濛、岑剡

ZEMAX是美国Radiant Zemax 公司所发展出的光学设计软件,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套可以运算sequential及Non-Sequential的软件。

本文介绍用Zemax模拟光栅光谱仪的方法,其中各元件的位置数据和参数参照实际实验。

打开Zemax,进入如下界面,该界面为序列模式界面。

Zemax分为序列模式、非序列模式、序列-非序列混合模式,其中序列模式是研究光路严格的按照从一个参照面到下一个参照面的直线顺序的情况,对于光栅光谱仪这种各元件三维非直线次第排列的情况,我们选择非序列模式来进行模拟。

点击左上角下拉按钮文件-非序列模式,选择删除所有序列模式数据并进入纯非序列模式,进入页面:

其中objective type为元件类型,后面有各项参数,如x、y、z坐标等。Null object即“无”的意思。

要模拟的CCD光栅光谱仪结构如图:

从左到右依次是:矩形光源-透镜-狭缝-平面反射镜-球面反射镜-光栅-球面反射镜-探测器。

上述光栅的最终结果如图

按下菜单栏下的L3n按钮,即可调出如上图的原件分布,其中向右为z方向,向上为y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为x方向。在该视图中可以实现放大-缩小,旋转来观察系统等功能。

按下L3n旁的LSn按钮,可看到上了色的3D实际系统图像。

下面在非序列模式中构造上述光栅。

点击非序列部件编辑中的第一个面,按Insert键即可在其后再插入一个面。

1.插入矩形光源:

实验中所用的汞灯实际上是矩形光源,右击第一个面的Objective type,进入如下界面

点开“类型”下拉按钮,选择Sourse Rectangle

每个面后都有参数可以调整x、y、z坐标及绕x、y、z轴旋转的角度,我们在模拟实际实验的情况下模拟光栅,其中光源面的参数如下(长度的单位为mm):未提及的参数都为默认值0.

其中Layout Rays为在L3n、LSn视图中所追迹的光线数目,只表示在3d显示时画出的光线数目,对实际光路无影响。Power为所选光线的功率,X、Y half width为矩形光源的x、y方向半宽。

点击菜单栏下的Wav按钮

输入两波长为577nm和579nm,为汞灯双黄线,后方权重可调整二者比例。调整好后,矩形光源发出的光波长即被确定。

2.插入透镜:

将第二个面的面类型选为Standard Lens,输入透镜数据。Material栏输入 BK7 为所采用的玻璃材料类型,Radius1 Radius2为透镜前后两面的曲率半径,往往Radius2为负数。Clear1、2 ,edge1、2为前后两面的半径,一般选取这四个数据相等都为透镜的半径,thickness为透镜的厚度。

我们的透镜参数如下:

3.入射狭缝:

入射狭缝的构造思路是,在某一XY平面上放置四个矩形挡光面,构造四个矩形来在中间形成一个透光狭缝,通过改变两个矩形的半宽来改变狭缝宽度。

插入四个面。面类型选择Rectangle,material栏输入MIRROR构成反射挡光镜,我们的参数如下:

上面3、4面的Y Half Width为99.95mm,入射缝宽即为2*(100-99.95)=0.1mm。

4.插入平面反射镜:

面类型选择Standard face,材料栏填写MIRROR,Max Aper为镜子通光的最大光阑,这里就是镜子的半径,Min Aper输入零。其他位置和旋转角度自行调解。其中Radius为零即可,无需调解。这里Radius=0等同于INFINITY,即曲率半径为无穷的平面镜。

5.插入球面反射镜:

面类型等操作同上,只是Radius输入300,实验所用的球面反射镜焦距为150mm,曲率半径为300mm。

6.插入光栅:

面类型选择diffraction grating,材料输入BK7,采用玻璃,Clear Edge等参数意义同透镜,参数“Lines/玠”实际上是“Lines/um”,每微米的刻线数。CCD光栅的刻线数为300/mm,所以该参数输入0.3,“diff order”为衍射级数,输入“1”。

由于插入的光栅是透射光栅,为了模拟反射光栅,可在其后加入一个反射镜,同平面反射镜。注意这个反射镜的插入位置要远离光栅,并保持与光栅平行,以保证光透过光栅,然后经过反射镜反射后,反射光不再经过光栅,否则反射光会再发生一次一级衍射,导致一级衍射光的出射方向与实际不符。

然后读取光路的坐标,实际实验中,注意消除该操作造成的位移偏差。

7.插入后一个球面反射镜:

同上,不做赘述。

8.插入探测器(相当于实验中的CCD)

面类型选为“Dect Rect”,矩形探测器除了位置和转动外,还有X、Y方向半宽调解,以及“X pixels”“Y pixels”,XY方向的像素,像素越高,成像越清晰,材料栏空着。

9.探测成像结果

点击分析-侦测器-Ray Trace/Dector control

清除侦测结果,然后跟踪,完毕后退出。

点击分析-侦测器-侦测器成像视窗,得到分光结果。

按Home键放大后结果为:

光栅效果图:

(完整word版)基于ZEMAX的激光扩束镜的优化设计

光学软件设计 实验报告: 基于ZEMAX的激光扩束镜的优化设计 姓名: 学号:2011146211

一、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ZEMAX软件对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进行优化设计。 二、实验要求 1、掌握使用多重结构配置。 2、进一步学习构建优化函数。 三、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激光扩束器,使用的波长为1.053um,输入光束直径为100mm,输出光束的直径为20mm,且输入光束和输出光束平行。要求只使用两片镜片,设计必须是伽利略式的(没有内部焦点),在镜片之间的间隔必须不超过250mm,只许使用1片非球面,系统必须在波长为0.6328um时测试。 1、打开ZEMAX软件,关闭默认的上一个设计结果,然后新建一个空白透镜。 2、在IMA面(像平面)前使用insert插入4个面,输入相关各面的厚度、曲率半径和玻璃类型值。 3、点击Gen设置入瞳直径为100,点击Wav设置波长为 1.053微米。

4、在主菜单Editors里构建一个优化函数,将第一行操作数类型改为REAY,surf输入5,Py输入1,taiget输入10,weight输入1。 5、在评价函数编辑窗中选工具—默认优化函数。选reset,将“开始在”的值设置为2,

确定。 6、点击Opt进行优化,优化后生产OPD图。

7、将第一面的conic设置为变量(control+z)。再次进行优化,重新生产OPD图并观察。 8、将三个曲率和圆锥西数的变量状态去掉。 9、点击Wav重新配置光波长,将之前的1.053改为0.6328,确定后再次更新OPD图并分析。

10、将第二面的厚度250mm设为可变,然后再次点击Opt优化,重新生成OPD图。此时去掉第二面的可变状态。 11、从主菜单—编辑中调出多重结构编辑窗,在这个窗口的编辑菜单中选“插入结构”来插入一个新的结构配置,双击第一行第一列,从下拉框中选wave,在同样的对话框里为wavelength选择1,确定。在config1下输入 1.053,在config2下输入0.6328。

zemax实例5

课程5: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 先运行ZEMAX,插入几个面,并给它们设好变量,知道你的镜片数据编辑器看上去如下表所示。注意“Glass”列右边的好几列才是“Focal Length”列。表头“Focal Length”只在你将表面类型从“Standard”改变为“Paraxial”后才会显示。不是所有的列都会清楚地显示出来。 注意近轴镜片的使用是为了有平行光能到焦点。将厚度和焦距都设为25.00,并把入瞳直径设为100(“系统---通用配置---光圈类型(入瞳直径)---光圈数值100”),波长(一个)设为1.053微米,不要输入任何其他的波长。镜片厚度是任意设定的,但要符合我们的目标。250mm是由第3条要求得来的。现在选“Editors”,“Merit Function(优化函数)”,评价函数应该是空的,只显示一个“BLNK”(即Blank,意思是未被使用)操作数。在第一行,将操作数类型改为“REAY”,这个真实的Y约束将会被用来控制所要求的5:1的光束压缩比。为“Surf”输入5(这是我们所要控制光高的面),为“Py”输入1.00,在再输入一个目标值10,这会给我们一个20mm直径的平行输出光束。在“Weight”中输入一个1.0的值,再选“Tools”,“Update”,你将会看到在Value列里出现一个50的值。这只是入瞳的半径,因为我们在这一点上只有平行平板。 现在从Editor菜单条中选“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默认评价函数)----Reset”,将Start(开始在)域的值改为2,再单击OK。这会使操作数从电子表格的第2行开始添加,以便保护已输入的REAY操作数不被遗失。 现在从主菜单条选“Tools,优化---优化,自动更新,自动,OK”。当优化完成后,单击Exit。再从主菜单选“Analysis(分析)---Fans(特性曲线)---Optical Path(光路)”,你将会看到如图E5-1所示的OPD图。大约有10个波长的波差,性能较差。 主要像差是球差(ZEMAX已加入了离焦作为补偿),幸运的是,我们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排除球形的方法。移动光标至第一面的圆锥系数列(conic),键入Ctrl-Z使之成为一个变量。返回到优化工具单击Automatic,评价函数会显著下降。现在单击Exit,更新OPD图,由于引入了一个合理的圆锥系数很容易地使系统性能达到了衍射极限。在三个曲率半径和圆锥系数的每一格中键入Ctrl-Z 以消除变化。 在我们深入进行之前,先选File,Save As保存文件,为镜片输入名字:MC1.ZMX,单击OK。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如果出错,你也可以再将它打开。确认你已将3个曲率和锥形上的变化除去。 选System,Wavelengths,得到波长数据对话框,将波长从1.053改为0.6328,单击OK,再次更新OPD 图。由于玻璃的色散,性能非常差。所显示的像差明显离焦。 我们可以调整镜片间隔来改正它。使第2面的厚度250mm为可变,然后选Tools,Optimization,选Automatic,评价函数应该会降低。单击Exit,然后更新OPD图,系统在新的波长和共轭处有大约0.1个波长的像差。再次键入Ctrl-Z去掉第2面的厚度变量。 我们现在将用多重结构配置功能。从主菜单选“Editors,Multi-configuration(多重数据结构),再选Edit,Insert Config(插入结构)插入一个新的结构配置,双击第一行的第一列,从所显示的下拉框选择“操作数---WAVE”,在同样的对话框里,为“Wavelength # ”选择1,单击OK。这使得我们可以为每一个配置定义不同的波长。在“Config 1”下输入1.053,在“Config 2”下输入0.6328。现在按Insert为Multi Configuration Editor 加入新的一行,在新的第“1”行的双击第一列,然后选“THIC”作为操作数,从Surface列选2,单击OK,THIC 操作数可让我们为每一个配置定义不同的厚度。在Config 1下输入250,在Config 2下输入250。其中的2指的是第二面,因此我们已将第二面的厚度作为多重结构配置值定义了。键入Ctrl-Z,使结构配置“2下的第二面的厚度”成为变量。 现在返回到评价函数编辑器。选“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默认评价函数)”,在显示的对话框中,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北科大实验报告)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学院高等工程 师学院 班级自E152学号41518170姓名郑子亮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平面反射式闪耀光栅的分光原理及主要特性 2.了解光栅光谱仪的结构,学习使用光栅光谱仪 3.测量钨灯和汞灯在可见光范围的光谱 4.测定光栅光谱仪的色分辨能力 5.测定干涉滤光片的光谱透射率曲线 【实验仪器】 WDS-3平面光栅光谱仪(200~800nm)。汞灯,钨灯氘灯组件,干涉滤光片等。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平面反射式光栅与光栅方程 规定衍射角Θ恒为正,i与Θ在光栅平面法线的同侧为正,异侧为负。K是光谱级 对于常用的平面光栅光谱仪,谱板中心到光栅中心的连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衍射角Θ可当做入射角i,光谱方程为: (2)闪耀问题 闪耀波长: 2平面光栅光谱仪结构组成 (1)光学系统 (2)电子系统 (3)光栅光谱仪操作

3.色分辨率 光栅光谱仪的色分辨率是分开两条邻近谱线能力的量度 4.滤光片光谱特性 光谱透射率为: 三、实验步骤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 1.准备工作 开机前,需要缓慢旋转入射狭缝宽度调节旋钮,设置参数 2.校准光谱仪的波长指示值 利用氘灯波长值为486.0nm的谱线校准光谱仪,利用“数据处理”菜单的功能读出测量的氘灯光谱谱线波长,如果有偏差,用“系统操作”菜单中的“波长校正”功能进行校正3.汞灯光谱和光谱仪分辨率的测量 (1)入射缝宽和出射缝宽设定在0.15~0.20nm之间,负压-300~-600之间 (2)移去钨灯&氘灯组件,将汞灯置于入射狭缝前,进行快速全谱扫描,根据光谱测量结果进一步调节狭缝宽度、负高压等参数,使得记录的谱线高度适当,再进行一次慢速全谱扫描,保存实验数据。 4.滤色片光谱特性的测量 5.退出系统与关机 四、数据处理 (要求与提示:对于必要的数据处理过程要贴手算照片) 1. (1)汞灯光谱

zemax实例

课程1:单透镜(a singlet) 开始ZEMAX,输入波长和镜片数据,生成光线 特性曲线(ray fan),光程差曲线(OPD),和点列图 (Spot diagram),确定厚度求方法和变量,进行简 单的优化。 假设需要设计一个F/4的镜片,焦距为100mm,在轴上可见光谱范围内,用BK7玻璃,该怎样开始呢? 首先,运行ZEMAX。ZEMAX主屏幕会显示镜片数据编辑(LDE)。你可以对LDE(你工作的场所)窗口进行移动或重新调整尺寸,以适合你自己的喜好。LDE由多行和多列组成,类似于电子表格。半径、厚度、玻璃和半口径等列是使用得最多的,其他的则只在某些特定类型的光学系统中才会用到。 1、基本设置:开始,我们先为我们的系统输入波长。这不一定要先完成,我们只不过现在选中了这一步。在主屏幕菜单条上,选择“系统(System)”---“通用配置(general)”----“单位units”,先确定单位。再选择“系统(System)”菜单下的“波长(Wavelengths)”。屏幕中间会弹出一个“波长数据(Wavelength Data)”对话框。ZEMAX中有许多这样的对话框,用来输入数据和提供你选择。用鼠标在第二和第三行的“使用(Use)”上单击一下,

将会增加两个波长使总数成为三。现在,在第一个“波长”行中输入0.486,这是氢(Hydrogen)F谱线的波长,单位为微米。 Z EMAX全部使用微米作为波长的单位。现在,在第二行的波长列中输入0.587,最后在第三行输入0.656。这就是ZEMAX中所有有关输入数据的操作,转到适当的区域,然后键入数据。在屏幕的最右边,你可以看到一列主波长指示器。这个指示器指出了主要的波长,当前为0.486微米。在主波长指示器的第二行上单击,指示器下移到587的位置。主波长用来计算近轴参数,如焦距,放大率等等。“权重(Weight)”这一列用在优化上,以及计算波长权重数据如RMS点尺寸和STREHL率。现在让所有的权为1.0,单击OK保存所做的改变,然后退出波长数据对话框。 选择“系统(System)”---“视场(fields)”----“角度”将X、Y都设为零。表示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 2、为镜片定义一个孔径。这可以使ZEMAX在处理其他的事情上,知道每一个镜片该被定为多大。由于我们需要一个F/4镜头,我们需要一个25mm的孔径(100mm的焦距除F/4)。设置这个孔径值,选择“系统”---“通用配置(General)”---“aperture(孔径)”输入“光圈数值”:25。注意孔径类型缺省时为“入瞳直径(Entrance Pupil Diameter)”,也可选择其他类型的孔径设置。 3、加入一些重要的表面数据。ZEMAX模型光学系统使用一系列的表面,每一个面有一个曲率半径,厚度(到下一个面的轴上距离),和玻璃。一些表面也可有其他的数据,我们以后将会讨论到。

光栅光谱仪的应用 复旦介绍

光栅光谱仪的应用 摘要:本实验通过光栅光谱仪,测量并分析不同光源的发射光谱、溶液的吸收光谱、滤光片的透射光谱以及实验条件对光谱的影响。 关键词:光栅光谱仪、光电倍增管、发射光谱、吸收光谱、透射光谱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the emission spectra of different light source,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solution,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optical filters with several colours, and the effects caused by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ting spectrometer. Keywords: grating spectrometer, photomultiplier, emission spectrum, absorption spectrum, transmission spectrum.

一、引言 光栅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本实验利用定标后的光栅光谱仪,测量不同光源的发射光谱、物质吸收光谱以及透射光谱,并研究分析实验条件对光谱的影响,了解光谱特性。 二、实验原理 1.发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1。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在向较低能级跃迁时产生辐射,将多余的能量发射出去形成的光谱。 由于产生的情况不同,发射光谱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稀薄气体发光是由不连续的亮线组成(实际由于光线通过时会产生吸收光谱,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形成暗线或暗带,剩下的就是光谱中的明线),这种发射光谱又叫做明线光谱,原子产生的明线光谱也叫做原子光谱。 固体或液体及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由连续分布的波长的光组成的,这种光谱叫做连续光谱。 白炽灯与汞灯的发射光谱区别就在于,前者是连续光谱而后者是明线光谱。 2.吸收光谱: 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后,以吸收波长或波长的其他函数所描绘出来的曲线即吸收光谱。是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选择吸收的结果,是对物质进行分光光度研究的主要依据2。 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in/Iout))3。 吸光度与物质的浓度、温度、本身性质等有关。 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组分的吸光质点彼此不发生作用,那么吸光度便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这一规律称吸光度的加和性。 [I0为入射光强,I为出射光强] (1) 吸光度公式:Aλ=log I0 I 对较稀溶液,有比尔—朗伯定律: A=αlc [α是吸收系数,l是光在样本中经过距离,c是浓度] (2) 3.光栅单色仪: 1引自《百度百科·发射光谱》; 2引自《百度百科·吸收光谱》; 3

基于Zemax的牛顿望远镜的设计

基于Zemax的牛顿望远镜的设计 基于Zemax的牛顿望远镜的设计 (1) 1、简介 (1) 2、优缺点 (3) 2.1优点: (3) 2.2不足: (3) 3、Zemax设计 (4) 3.1 设计要求 (4) 3.2 设计过程 (4) 4、参考与鸣谢 (8) 5、附录:望远镜的性能简介 (9) 5.1 物镜的光学特性: (9) 5.2 物镜的结构样式: (10) 5.3 系统的整体性能: (11) 1、简介 1670年,牛顿制备了第一个反射式望远镜。他使用凹面镜(球面)将光线反射到一个焦点,如图1,2。这种方法比当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高出数倍。 图1,2 老牛本准备用非球面(抛物面),研磨工艺所限,迫使其采用球面反射镜做主镜:将直径2.5厘米的金属磨制成一个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放了一个与主镜成45°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后以90°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如图3,4。

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所有的巨型望远镜大多属于反射望远镜,牛顿望远镜为反射望远镜的发展辅平了道路。从牛顿制作出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到今天,300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其中加入了其他的设计,产生了许多的变形。例如,在牛顿式望远镜中加入一组透镜,就产生了施密特-牛顿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变形,但他们的基本结构都是牛顿式的。 图3,4 在今天,世界上一些最为著名的望远镜都是采用牛顿式的结构。例如,位于巴乐马山天文台的Hale天文望远镜,其主镜的尺寸为5米;W.M. 凯克天文台的Keck天文望远镜,其主镜由36块六角形的镜面拼接,组合成直径10米的主镜;还有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是牛顿式望远镜。 牛顿反射望远镜采用抛物面镜作为主镜,光进入镜筒的底端,然后折回开口处的第二反射镜(平面的对角反射镜),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目镜焦平面。目镜为便于观察,被安置靠近望远镜镜筒顶部的侧方。 牛顿反射望远镜用平面镜替换昂贵笨重的透镜收集和聚焦光线,结构较简单。另外,焦距可长达1000mm而仍然保持相对紧凑,可以便携使用。不过,由于主镜被暴露在空气和尘土中,需要更多维护与保养。

使用ZEMAX设计的典型实例分析

使用ZEMAX于设计、优化、公差和分析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家军(QQ:41258981)转载并修改 摘要 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功能讨论可藉由使用ZEMAX去设计和分析一个投影系统来讨论,包括使用透镜数组(lenslet arrays) 来建构聚光镜(condenser)。 简介 ZEMAX以非序列性(non-sequential) 分析工具来结合序列性(sequential) 描光程序的传统功能,且为一套能够研究所有表面的光学设计和分析的整合性软件包,并具有研究成像和非成像系统中的杂散光(stray light) 和鬼影(ghosting) 的能力,从简单的绘图(Layout) 一直到优化(optimization)和公差分析(tolerance analysis)皆可达成。 根据过去的经验,对于光学系统的端对端(end to end)分析往往是需要两种不同的设计和分析工具。一套序列性描光软件,可用于设计、优化和公差分析,而一套非序列性或未受限制的(unconstrained) 描光软件,可用来分析杂散光、鬼影和一般的非成像系统,包括照明系统。 “序列性描光程序”这个名词是与定义一个光学系统为一连串表面的工具有关。所有的光线打到光学系统之后,会依序的从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穿过这个系统。在定义的顺序上,所有的光线一定会相交到所有的表面,否则光路将终止。光线不会跳过任何中间的表面,且光线只能打在每一个已定义的表面一次。若实际光线路径交到一个表面上超过一次,如使用在二次描光(double pass) 中的组件,必须在序列性列表中,再定义超过一次的表面参数。 大部份成像光学系统,如照相机镜头、望远镜和显微镜,可在序列性模式中完整定义。对于这些系统,序列性描光具有许多优点:非常快、非常弹性和非常普遍。几乎任何形状的光学表面和材质特性皆可建构。在成像系统中,序列性描光最重要的优点为使用简单且高精确的方法来做优化和分析。序列性描光的缺点,包括无法追迹所有可能的光路径(即鬼影反射) 和许多无法以序列性方式来描述的光学系统或组件。 非序列性描光最常用来分析成像系统中的杂散光和鬼影,甚致分析照明和其它非成像系统。在非序列性描光中,光线入射到光学系统后,是自由的沿着实际光学路径追迹;一条光线可能打到一个对象(object) 许多次,而且可能完全未打到其它对象。此外,非序列性方法可用来分析从光学或机构组件产生的表面散射(scatter),以及从场内(in-field) 和场外(out-of-field) 的光源所产生的表面反射而形成的鬼影成像。 ZEMAX的功能 ZEMAX可以用于一个完全序列性模式中、一个完全非序性模式中和一个混合模式中,混合模式对分析具有大部分序列性而却有一些组件是作用在非序列性方式的系统,是相当有用的,如导光管(light pipes) 和屋顶棱镜(roof prisms)等。

光栅光谱仪实验报告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学号 2015212822 学生姓名张家梁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通信基础科学) 所在系(院)理学院 2017 年 3 月 14 日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张家梁 1 实验目的 1.了解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2.学会使用光栅光谱仪。 2实验原理 1. 光栅光谱仪 光栅光谱仪结构如图所示。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元件为闪耀光栅。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分别在两个球面镜的焦平面上,因此入射狭缝的光经过球面镜后成为平行光入射到光栅上,衍射光经后球面镜后聚焦在出射狭缝上。光栅可在步进电机控制下旋转,从而改变入射角度和终聚焦到出射狭缝处光线的波长。控制入射光源的波长范围,确保衍射光无级次重叠,可通过控制光栅的角度唯一确定出射光的波长。 光谱仪的光探测器可以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硅光电管、热释电器件和CCCD 等多种,经过光栅衍射后,到达出射狭缝的光强一般都比较弱,因此本仪器采用光电倍增管和CCD 来接收出射光。 2. 光探测器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常用的灵敏度很高的光探测器,它由光阴极、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倍增系统及阳极组成,并且通过高压电源及一组串联的电阻分压器在阴极──打拿极(又称“倍增极”) ──阳极之间建立一个电位分布。光辐射照射到阴极时,由于光电效应,阴极发射电子,把微弱的光输入转换成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受到各电极间电场的加速和聚焦,光电子在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电场作用下到达第一倍增极,产生二次电子,由于二次发射系数大于1,电子数得到倍增。以后,电子再经倍增系统逐级倍增,阳极收集倍增后的电子流并输出光电流信号,在负载电阻上以电压信号的形式输出。

CCD 是电荷耦合器件的简称,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新型器件,在电路中常作为信号处理单元。对光敏感的CCD 常用作图象传感和光学测量。由于CCD 能同时探测一定波长范围内的所有谱线,因此在新型的光谱仪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闪耀光栅 在光栅衍射实验中,我们了解了垂直入射时(Φ=90°)光栅衍射的一般特性。当入射角Φ=90°时,衍射强度公式为 光栅衍射强度仍然由单缝衍射因子和多缝衍射因子共同决定,只不过此时 当衍射光与入射光在光栅平面法线同侧时,衍射角θ取+号,异侧时取-号。单缝衍射中央主极大的条件是u=0,即sinΦ=-sinθ或Φ=θ。将此条件代入到多缝干涉因子中,恰好满足v=0,即0 级干涉大条件。这表明单缝衍射中央极大与多缝衍射0 级大位置是重合的(图9.1a),光栅衍射强度大的峰是个波长均不发生散射的0 级衍射峰,没有实用价值。而含有丰富信息的高级衍射峰的强度却非常低。 为了提高信噪比,可以采用锯齿型的反射光栅(又称闪耀光栅)。闪耀光栅的锯齿相当于平面光栅的“缝”。与平面光栅一样,多缝干涉条件只取决于光栅常数,与锯齿角度、形状

基于ZEMAX的半导体激光准直仿真设计

引言 半导体激光器( laser diode,LD) 以其体积小效率高易于集成可高速直接调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激光雷达激光测量激光照明激光制导激光打印以及高密度信息记录与读取等领域。但是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光束具有在垂直和平行于结平面两个方向发散角不同光斑形状不规则( 如一般是椭圆型或长条型) 存在固有像散等缺点,这使得半导体激光3 维扫描成像雷达的测程测距精度大大受影响,为了适用于远距离空间激光测距,必须对半导体激光发散光束进行准直。作者主要采用椭圆面柱透镜,对905nm 的半导体激光做准直整形处理,使得激光的发散角尽可能的小,接收物体表面的激光光斑尽可能的小,而且规则,从而达到提高测程和测距精度的目的。 1.理论分析及计算 采用OSARM 公司的型号为SPL LL90 _3 的半导体激光器查看使用说明书得到: SPL LL90_3 型号的半导体激光器在弧矢( 平行于结平面) 方向上的发散 角= 15°,在子午( 垂直于结平面) 方向上的发散角= 30°,整个激光器的峰值功率为70W半导体激光器有源区只有约0. 1 m ~0. 2 m 的厚度,可以近似看作沿慢轴方向的线光源根据半导体激光束两个方向的发散角不同的特点,采用两个互相垂直的柱透镜组分别对两个方向的光束进行准直,选用的两个柱面镜面型为椭圆面如图 1 所示,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子午光线先经过母线平行于激光束慢轴方向的柱透镜后变成准平行光束( 平行光束不可能实现) 由于第 2 个柱透镜M2对于子午光线的发散角无影响,可看作平板玻璃图2 显示弧矢光线经过第1 个透镜M1 时,光束会发生偏移,但不会影响光束的发散角,在经过第 2 个柱透镜时,弧矢光也同样得到准直,输出准平行光。

光栅光谱仪与光谱分析讲稿(20210228141228)

光栅光谱仪与光谱分析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掌握光栅的原理 2、 了解光电倍增管和线阵 CCD 及其在光谱测量中的应用 3、 学习摄谱、识谱和谱线测量等光谱研究的基本方法 4、 通过测量氢光谱可见谱线的波长,验证巴尔末公式的正确性,从而对玻尔理论的实验基 础有具体的了解。力求准确测定氢的里德伯常数,对近代测量达到的精度有一初步了解。 、实验原理 光谱分析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现有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 大部分来源于 各种原子光谱的研究。 通过光谱研究,可以得到所研究物质中含有元素的组分和原子内部的 能级结 构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信息。 在光谱分析中,用于分光的光谱仪器和检测光的光探测 器对分析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 1)光栅光谱仪分光原理与参数 光栅是光栅光谱仪的核心,其分光原理如下: 1. 平面反射光栅的构造与光栅方程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是平面反射光栅, 它是在玻璃基板上镀上铝层, 用特殊刀具刻划出许 多平行而且间距相等的槽面而成, 如图1所示。大量生产的平面反射光栅每毫米的刻槽数目 为600条、1200条、1800条和2400条。铝在近红外区和可见光区的反射系数都较大,而且 几乎是常数,在紫外区的反射系数比金和银都大,加上它比较软,易于刻划,所以通常都用 铝来刻制反射光栅。 我们将看到,在铝层上只要刻划出适当的槽形, 就能把光的能量集中到 某一极,克服透射光栅光谱线强度微弱的缺点。 铝制反射光栅几乎在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区 都能用。用一块刻制好的光栅(称原制光栅或母光栅) 反射光栅在分光仪器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图1中,衍射槽面(宽度为 a )与光栅 平面的夹角为0,称为光栅的闪耀角。当平行光 束入射到光栅上,由于槽面的衍射及各个槽面衍 射光的叠加,不同方向的衍射光束强度不同。考 虑槽面之间的干涉,当满足光栅方程 时,光强度将出现极大。式中 i 及]分别是入射光及衍射 光与光栅平面法线的夹角(入射角 和衍射角)。d 为光栅常数,m= ± 1,± 2,土 3,…,为干涉级,'是出现极大值的波长。 当入射线与衍射线在法线同侧时,公式取正号,异侧取负号。 由式(1)可知,当入射角i 一定时,不同的波长对应不同的衍射角,因而经光栅衍射 后按不同方向排列成光谱,成像于谱面中心的谱线波长称为中心波长。本仪器采用的光路, 对中心波长'0而言,入射角与衍射角相等, i = 一:(图2),这种布置方式称为 littrow 型, 因此对中心波长'0有 可以复制出多块光栅。 由于这些优点, (1)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平面反射式闪耀光栅的分光原理及主要特性; (2)了解光栅光谱仪的结构,学习使用光栅光谱仪; (3)测量钨灯和汞灯在可见光范围的光谱; (4)测定光栅光谱仪的色分辨能力; (5)测定干涉滤光片的光谱透射率曲线。 2.实验仪器 WDS-3平面光栅光谱仪(200~800nm),汞灯,钨灯&氘灯组件,干涉滤光片。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平面反射式闪耀光栅原理 (1)θ方向的光强:I θ=(sinα α )2(sinNβ sinβ )2 (2)光栅方程:d(sinθ+sin i)= kλ (3)闪耀光栅:光强最大的方向就是槽面反射定律所规定的方向,0级谱线出现在光栅平面反射的方向,闪耀光栅能够把能量集中在需要的光谱级里。 (4)闪耀波长的计算:λ=2dsinγ k 2.平面光栅光谱仪的结构与组成 (1)光学系统结构:

光栅:1200/mm;闪 耀波长250nm;M1 和M2凹面镜焦距 为300mm;狭缝0- 2mm连续可调。 电子系统:电源系统、光接收系统、步进电动机系统组成。 光学接收系统:光电倍增管及其放大电路组成。 光电倍增管: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是测光仪器和光电自动化设备中的主要探测元件。 目前测量光信号最灵敏的器件之一。 结构: 3.色分辨率 光栅光谱仪的色分辨率是分开两条邻近谱线能力的量度。 以汞灯的两条黄谱线(波长为 577.0nm和579.1nm)为例测出谱 线λ1和λ2峰间的间隔a以及峰 的半宽度b,则色分辨能力为: Δλ =b α δλ δλ=λ 2-λ 1 =2.10nm 4.滤光片光谱特性

Zemax入门例子一套

如何在Zemax下模拟单模光纤的光束耦合 本文描述了一种商用的光纤耦合器,系统使用SUSS MicroOptics FC-Q-250微透镜阵列来耦合两根康宁(Corning)SMF-28e光纤。如下图所示: 供应商提供的上述元件的参数如下:单模光纤,康宁SMF-28e 数值孔径0.14 纤芯直径8.3μm 模场直径@1.31μm 9.2±0.4μm 微透镜阵列,SUSS MicroOptics SMO39920 基片材料熔融石英 基片厚度0.9mm 内部透过率>0.99 透镜直径240μm 透镜节距250μm 曲率半径330μm 圆锥常数(Conic constant)0 数值孔径0.17 附件中的文件single mode coupler.zmx 是整个系统的Zemax文件。请注意一下几点: 物面到透镜的距离和透镜到像面的距离设定为0.1mm,是因为这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后面经过优化过程时候,这个尺寸还会发生变化; 透镜到像面的距离使用了Pick-up solve,以确保和前面的物面到透镜的距离之间相等。既然两组透镜和光纤之间是完全一致的(在制造公差之内),因而整个系统也就应该是空间反演对称和轴对称的(either way round); 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mm,因为这个是实验中使用的数据。同样地,这个距离后面也将会被严格的优化;系统孔径光阑设定为根据光阑尺寸浮动(float by stop size),而光阑设定在第一个透镜的后表面。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孔径光阑由透镜的实际孔径决定。因而光纤的模式在这个系统中传输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受限于透镜的实际孔径。在这个例子中,光纤的模式要比透镜的实际孔径小很多。 当心“数值孔径”的多种不同定义。它有可能指的是边缘光束倾角的正弦值,有可能是光强降低到1/e2时的光束倾角的正弦值(我们将会看到Zemax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这两种定义),也有可能定义为光强降到1%峰值强度时光

基于ZEMAX的LED光学能模拟本科设计

基于ZEMAX的LED光学能模拟本科设计

郑州轻工业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ZEMAX的LED光学性能模拟学生姓名胡守重 专业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09-1 学号540911010110 院(系)技术物理系 指导教师(职称)运高谦(讲师) 完成时间2013年5月25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ZEMAX的LED光学性能模拟 专业电子科技学号540911010110 姓名胡守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半导体结构,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级色粉发光的原理,而采用发光电场发光。据分析,LED 的特点非常明显,寿命长、光效高、辐射低和功耗低。LED照明产品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由于LED灯具的特殊结构,需要对LED的光学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利用LED 制作灯具奠定基础。本课题主要内容如下: 1掌握LED的工作原理、光学特性及电学性能。 2 利用ZENAX软件对LED进行建模,并模拟其光学性能。 主要参考资料: [1]LED发展简史.电源世界,2006(9):30一3l

[2]李春茂编著. LED结构原理与应用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1 [3]怀素芳、李旭、崔敏敏等.新一代照明光源白光LED的发展概况.物理通报,2007(11): [4]陆笑秋.话说半导体照明.电子制作,2007(12):6—9 [5]毛学麟.LED产业迎来黄金十年.新财富,2007(8):28--30 [6] Frasch H J.Monte carlo methods in ray·tracing software[J].SPIE,2000,4769:55 [7]赵家荣,韩文科.《绿色照明工程与节能新机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8]大谷义彦.LED照明现状与未来展望.中国照明电器,2007(6):20一24 [9]王丽红.让半导体照明亮起来.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1):65-67 [10]易安.半导体照明一21世纪的节能新光源.中国 创业投资与新科技,2004(8):20--22

基于zemax的实验报告

设计一个8倍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焦距f 目' = 25mm ,出瞳直径D' = 4mm , 出瞳距l z ' >22mm ,目镜视场角2ω' = 25?; 1. 计算 对于望远镜,其物镜与目镜焦距、物镜视场角与目镜视场角的关系式如下: tan tan =-f f ωω?????Γ='Γ''物目目物 由此知道需要设计的物镜的视场角为 2=3.2=200f ω?????'' 物物 2.物镜的设计 我们可以直接采用在设计1中设计的双胶合物镜 双胶合物镜的初始系统图为:

双胶合物镜的初始系统点列图为: 双胶合物镜的初始系统光线扇形图为: 系统的光学特性参数为:

系统的光学特性参数txt . 实际上此时系统已经达到基本的设计要求。 2. 目镜的设计 (1)系统建模 我们采用双高斯物镜。其初始结构参数为: 我们选取的结构的光学特性为: 1=50,2=40,=2 D f f ω'' 这与我们需要的焦距25mm 不符合。我们采用缩放功能进行调整。选择Tools →scale lens ,由于系统现有焦距为50,要变为25,缩放因子为25/50=0.5。调整的方式为: 此时的焦距就变为了25mm 。 接下来,我们把“Field data ”中输入三个角度值0,14和20。 系统的结构图为:

(2)结构优化 变量的确定:这里我们选用如图所示的18个变量作为变量。 评价函数:这里我选用了三项评价函数,有效焦距(EFFL),光学传递函数(MTFS,MTFT)以及透镜最小中心厚度(MNCG),其中前两项的权重为1,后一项的为0.1。(实际中,由于开始时得到优化结果的MTF很不理想,所以最后选择了MTFS和MTFT作为优化的评价函数) 执行优化后的数据如图: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实验报告-董芊宇

实验报告 题目: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姓名董芊宇 学院理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学 班级2013214103 学号2013212835 班内序号22 2015年9 月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光栅光谱仪。 二. 实验原理 1.闪耀光栅 在光栅衍射实验中,我们了解了垂直入射时(φ=90?)光栅衍射的一般特性。当入射角φ=90?时,衍射强度公式为 22 2 sin sin sin I u Nv A u v = ???? ? ????? (9.1) 光栅衍射强度仍然由单缝衍射因子和多缝干涉因子共同决定。只不过此时 ()sin sin a u π φθλ= + (9.2) ()sin sin d v πφθλ =+ (9.3) 当衍射光与入射光在光栅平面法线同侧时,衍射角θ取+号,异侧时取-号,单缝衍射中央主 极大的条件是0u =,即sin sin φθ=-或?θ=-。将此条件代入到多缝干涉因子中,恰好满足0v =,即0级干涉最大条件。这表明单缝衍射中央极大与多缝衍射0级最大位置是重合的,光栅衍射强度最大的峰是个波长均不发生散射的0级衍射峰,没有实用价值。而含有丰富信息的高级衍射峰的强度却非常低。 为了提高信噪比,可以采用锯齿形的反射光栅(又称闪耀光栅)。闪耀光栅的锯齿相当于平面光栅的“缝”,与平面光栅一样,多缝干涉条件只取决于光栅常数,与锯齿角度、形状无关。所以当光栅常数及入射角与平面光栅一样时,两者0级极大的角度也一样。闪耀光栅的沟槽斜面相当于单缝,衍射条件与锯齿面法线有关。中央极大的衍射方向与入射线对称于齿面法线N ,于是造成衍射极大与0级干涉极大方向不一致。适当调整光栅参数,可以使光栅衍射的某一波长最强峰发生在1级或其他高级干涉极大的位置。 2.非平衡光辐射(发光) 处于激发态上的电子处于非平衡态。它向低能级跃迁时就会发光。设电子跃迁1 E 和0E ,发 射光子的能量为 10hc hv E E E λ ==-=? (9.4) 电子受光辐射激发到高能态上导致的发光成为光致发光。光致发光时,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常见如下情况。 (1) 电子受光辐射激发,然后以无辐射情况跃迁到低能级。(无发射跃迁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热能

基于ZEMAX的照相物镜的设计_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ZEMAX的照相物镜设计 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10级仪表三班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自动化仪表系 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0级仪表三班设计题目 设 计技术参数 1、焦距:f’=15mm; 2、相对孔径:1/2.8; 3、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 4、视场角2w=74° 设计要求 1、简述照相物镜的设计原理和类型; 2、确定照相物镜的基本性能要求,并确定恰当的初始结构; 3、输入镜头组数据,设置评价函数操作数,进行优化设计和像差结果分析; 4、给出像质评价报告,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工作量 查阅光学设计理论和像差分析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出并较好地的实施方案设计简单透镜组,并用zemax软件对初级像差进行分析和校正,从而对镜头进行优化设计 工作计划 第一天、第二天:熟悉ZEMAX软件的应用,查阅资料,确定设计题目进行初级理论设计 第三天、第四天:完善理论设计,运用ZEMAX软件进行设计优化,撰写报告 第五天:完善过程,进行答辩 参考资料《光学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钧,高明,2006,10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李晓彤,岑兆丰,2003.11 《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之江,2007.1 指导教师签字基层教学单位主任 签字

摘要 (1) 第一章简述照相物镜的设计原理和类型 (2) 第二章设计过程 (4) 2.1根据参数要求确定恰当的初始结构 (4) 2.2优化设计过程 (5) 2.3 优化结果像差结果分析 (8) 第四章课设总结 (13) 参考文献

使用ZEMAX设计的典型实例分析

使用ZEMAX于设计、优化、公差和分析 摘要 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功能讨论可藉由使用ZEMAX去设计和分析一个投影系统来讨论,包括使用透镜数组(lenslet arrays) 来建构聚光镜(condenser)。 简介 ZEMAX以非序列性(non-sequential) 分析工具来结合序列性(sequential) 描光程序的传统功能,且为一套能够研究所有表面的光学设计和分析的整合性软件包,并具有研究成像和非成像系统中的杂散光(stray light) 和鬼影(ghosting) 的能力,从简单的绘图(Layout) 一直到优化(optimization)和公差分析(tolerance analysis)皆可达成。 根据过去的经验,对于光学系统的端对端(end to end)分析往往是需要两种不同的设计和分析工具。一套序列性描光软件,可用于设计、优化和公差分析,而一套非序列性或未受限制的(unconstrained) 描光软件,可用来分析杂散光、鬼影和一般的非成像系统,包括照明系统。 “序列性描光程序”这个名词是与定义一个光学系统为一连串表面的工具有关。所有的光线打到光学系统之后,会依序的从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穿过这个系统。在定义的顺序上,所有的光线一定会相交到所有的表面,否则光路将终止。光线不会跳过任何中间的表面,且光线只能打在每一个已定义的表面一次。若实际光线路径交到一个表面上超过一次,如使用在二次描光(double pass) 中的组件,必须在序列性列表中,再定义超过一次的表面参数。

大部份成像光学系统,如照相机镜头、望远镜和显微镜,可在序列性模式中完整定义。对于这些系统,序列性描光具有许多优点:非常快、非常弹性和非常普遍。几乎任何形状的光学表面和材质特性皆可建构。在成像系统中,序列性描光最重要的优点为使用简单且高精确的方法来做优化和分析。序列性描光的缺点,包括无法追迹所有可能的光路径(即鬼影反射) 和许多无法以序列性方式来描述的光学系统或组件。 非序列性描光最常用来分析成像系统中的杂散光和鬼影,甚致分析照明和其它非成像系统。在非序列性描光中,光线入射到光学系统后,是自由的沿着实际光学路径追迹;一条光线可能打到一个对象(object) 许多次,而且可能完全未打到其它对象。此外,非序列性方法可用来分析从光学或机构组件产生的表面散射(scatter),以及从场内(in-field) 和场外(out-of-field) 的光源所产生的表面反射而形成的鬼影成像。 ZEMAX的功能 ZEMAX可以用于一个完全序列性模式中、一个完全非序性模式中和一个混合模式中,混合模式对分析具有大部分序列性而却有一些组件是作用在非序列性方式的系统,是相当有用的,如导光管(light pipes) 和屋顶棱镜(roof prisms)等。 序列性系统需定义视场角(field of view)、波长范围(wavelength range)和表面数据(surface date)。序列性设计的最重要参数之一,为系统孔径(system aperture)。系统孔径,常指入瞳(entrance pupil) 或孔径光栏(STO),它限制可从已定义视场入射光学系统的光线。光学表面可以是折射、反射或绕射。透镜可以是由均匀或渐变折射率材质所制成。表面的下弯(sag) 可以是球面、圆锥面(conic)、非球面(aspheric)或藉由多项式或其它参数函数

光栅光谱仪实验报告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学号2015212822 学生姓名张家梁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通信基础科学)所在系(院)理学院 2017 年3 月14 日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张家梁 1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光栅光谱仪。 2实验原理 1. 光栅光谱仪 光栅光谱仪结构如图所示。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元件为闪耀光栅。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分别在两个球面镜的焦平面上,因此入射狭缝的光经过球面镜后成为平行光入射到光栅上,衍射光经后球面镜后聚焦在出射狭缝上。光栅可在步进电机控制下旋转,从而改变入射角度和终聚焦到出射狭缝处光线的波长。控制入射光源的波长范围,确保衍射光无级次重叠,可通过控制光栅的角度唯一确定出射光的波长。 光谱仪的光探测器可以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硅光电管、热释电器件和CCCD 等多种,经过光栅衍射后,到达出射狭缝的光强一般都比较弱,因此本仪器采用光电倍增管和CCD 来接收出射光。

2. 光探测器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常用的灵敏度很高的光探测器,它由光阴极、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倍增系统及阳极组成,并且通过高压电源及一组串联的电阻分压器在阴极──打拿极(又称“倍增极”) ──阳极之间建立一个电位分布。光辐射照射到阴极时,由于光电效应,阴极发射电子,把微弱的光输入转换成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受到各电极间电场的加速和聚焦,光电子在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电场作用下到达第一倍增极,产生二次电子,由于二次发射系数大于1,电子数得到倍增。以后,电子再经倍增系统逐级倍增,阳极收集倍增后的电子流并输出光电流信号,在负载电阻上以电压信号的形式输出。 CCD 是电荷耦合器件的简称,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新型器件,在电路中常作为信号处理单元。对光敏感的CCD 常用作图象传感和光学测量。由于CCD 能同时探测一定波长范围内的所有谱线,因此在新型的光谱仪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闪耀光栅 在光栅衍射实验中,我们了解了垂直入射时(Φ=90°)光栅衍射的一般特性。当入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