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球罐的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分析

合集下载

氯乙烯储罐安全性分析

氯乙烯储罐安全性分析

Safety requ irem en ts of storage tank of VCM
LUO A i2m in1 , CHEN Ping2 , DUO Ying2quan1 , WU Hao1
(1.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B eijing 100029, China) (2. School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第 5卷 第 1期 2009年 2月
中国 Journal of
安全 Safe ty
生产科学 Science and
技 术 Techno logy
Vol. 5 Feb.
No. 1 2009
文章编号 : 1673 - 193X (2009) - 01 - 0090 - 05
2 相关法规和标准对氯乙烯储罐安全的要求
根据氯乙烯的理化性质 ,氯乙烯原料储罐常采 用球形储罐型式 ,其设计 、制造 、材料选取 、安装 、检 测 、使用等要遵循《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钢 制 压 力 容 器 》( GB150 ) 、《钢 制 球 形 储 罐 》 ( GB12337 - 1998 ) 、《钢制球形储罐型式与基本参 数 》( GB / T17261 - 1998)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 范 》( GB50094 - 1998)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 金钢锻件 》( JB4726 )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 定 》(JB4708)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 JB4730)等通 用法规和标准外 ,从安全使用和管理角度分析 ,还需 要遵守下列规定之要求 。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溶剂等工业领域。

然而,氯乙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从氯乙烯的危害特性、危害路径和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氯乙烯的危害特性1. 爆炸性:氯乙烯是一种易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并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

当氯乙烯浓度大于3.6%时,遇到明火即可自燃。

在封闭容器中,其爆炸下限为3.6%,爆炸上限为32%。

2. 强致癌性:氯乙烯是一种高度致癌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

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环境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对呼吸道、肝脏和泌尿系统的损害更为显著。

3. 神经毒性:氯乙烯能够渗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

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环境中,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4. 呼吸系统刺激性:氯乙烯具有刺激呼吸系统的作用,使人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氯乙烯环境中,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5. 环境危害:氯乙烯对水体和土壤具有毒性,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影响。

它的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氯乙烯的危害路径1. 职业接触:氯乙烯主要通过工作环境中的蒸气、气溶胶、粉尘等途径进入人体。

化工生产、制造业、喷漆工等行业的工人易受氯乙烯的职业接触。

2. 环境污染:氯乙烯的排放来源主要包括化工厂生产废气、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

这些废物中的氯乙烯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潜在威胁。

三、氯乙烯的危害防治1. 安全生产措施:氯乙烯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

包括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高生产设备的密封性和防爆性能,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等。

悬浮法氯乙烯聚合工艺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技术

悬浮法氯乙烯聚合工艺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技术

悬浮法氯乙烯聚合工艺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技术
悬浮法氯乙烯聚合工艺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技术
悬浮法聚合氯乙烯生产过程的'主要风险是氯乙烯的"暴聚"事故和氯乙烯泄漏事故.聚合反应散热不足,温度过高导致"暴聚"事故.易燃易爆有毒的氯乙烯泄漏可能引发氯乙烯蒸汽云爆炸和火球(BLEVE)事故.以某PVC化工厂氯乙烯聚合釜生产为例,定量计算氯乙烯小孔泄漏量、蒸汽云及BLEVE火球的事故伤害与破坏后果.提出避免导致"暴聚"事故3种安全技术措施:良好的聚合釜反应散热降温;足够的搅拌强度和防止"粘釜"等.防止引发氯乙烯泄漏的3种途径为反应釜轴封、超压泄压时跑料和压力容器及管道的防泄漏技术.
作者:刘佳王伟娜张洁 LIU Jia WANG Wei-na ZHANG Jie 作者单位:刘佳,张洁,LIU Jia,ZHANG Jie(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
王伟娜,WANG Wei-na(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刊名:安全与环境学报ISTIC PKU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5 5(5) 分类号:X932 关键词:安全工程氯乙烯聚合悬浮法风险分析泄漏火灾爆炸。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的重要工程塑料,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危险。

为了确保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其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1.化学性质:聚氯乙烯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易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热量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更重要的是,在受热条件下可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有机氯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毒性,与氧气混合后极易引起爆炸。

2.储存条件:聚氯乙烯通常以固体颗粒或颗粒状产品形式储存,其融点较低,易燃。

在不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容易发生自燃,引发火灾。

3.加工过程:在聚氯乙烯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常涉及高温操作,如挤出、压延、热成型等,这些工艺操作易导致聚氯乙烯在高温条件下燃烧或分解产生有毒气体和易燃气体。

4.设备漏气:在聚氯乙烯生产设备中由于设备老化、漏气等原因,易导致氯气等有害气体泄漏,一旦与空气混合会引发爆炸或火灾。

1.严格控制储存条件:对储存的聚氯乙烯产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安全要求,避免自燃发生。

2.严格控制加工过程: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障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漏气导致火灾。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防护措施:在生产车间中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防护设备,如火灾报警器、烟雾探测器、灭火器等,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予以控制和扑灭。

5.建立应急预案:制定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6.使用防火阻燃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防火阻燃材料,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7.加强设备监控:采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8.遵循安全生产标准: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定,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确保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聚氯乙烯脱盐水罐闪爆事故剖析

聚氯乙烯脱盐水罐闪爆事故剖析

聚氯乙烯脱盐水罐闪爆事故剖析引言2003年9月13日,某聚氯乙烯厂在进行秋季检修工作中,发生一起聚合工段脱盐水罐闪爆事故,致1人死亡,教训十分深刻。

经过2003年9月13日12时25分许,该聚氯乙烯厂成品车间聚合工段技术员会同机修厂检三车间铆焊工段2名焊工,按照秋季检修计划前往聚合厂房内干活。

3人来到聚合厂房后,1人去聚合工段休息室取电焊帽子,1人去铆焊工段取焊把线(准备加长用)。

此时现场仅有的另1名焊工,自行登上距地面4.6m高的聚合工段脱盐水罐顶部,对脱盐水罐回流管“砂眼”进行补焊时,由于脱盐水罐突然闪爆变形,导致他从4.6m高罐顶处震落地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1)聚合工段秋季检修工作计划共6项,脱盐水罐回流管“砂眼”补焊工作为最后一项。

聚合工段技术员和机修厂2名焊工在确认所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细节后,便到现场干活,上午干了一部分,吃完午饭后,3人急着赶进度,直接赶到现场干活。

事故主要责任责(已死亡)在另2人均离开现场、无人监护的情况下,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没系安全带,安全帽未系牢,未搭设安全防护网),自行登上高4.6m的脱盐水罐进行违章动火作业,由于氯乙烯聚合脱盐水罐内串入了可然气体,动火时发生闪爆,罐体变形,将其震落在地面,造成死亡事故。

(2)事故发生前,聚氯乙烯成品车间在安排秋季检修计划项目时,对聚合工作脱盐水罐回流管串入氯乙烯单体情况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做到对所有检修装置的彻底置换和化验分析,导致脱盐水罐在动火时闪爆引起罐体变形,发生跌落事故。

(3)按照“秋季检修计划”和“检修安全规定”,凡动火部位置必须彻底置换化验分析合格后,凭动火作业证方能进行动火作业。

本次事故的3名责任人按计划,中午饭后持聚合厂房内地角螺栓动火作业证赶到现场干活,在没有取得脱盐水罐回流管动火作业证时,为抢进度,违章登高进行动火作业,导致惨祸发生。

(4)检修前各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虽然有“HG23011-23018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八种安全规程”和企业内部“检修安全规定”等规章制度,但没有按规定认真落实执行,导致事故发生。

张家口盛华公司爆燃事故教训

张家口盛华公司爆燃事故教训

从张家口盛华公司查出的71项问题,我们能学到什么?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黑格尔时间定格在2018年11月28日那个黑色的凌晨,随着盛华公司附近传来像似车胎爆裂的连续巨响之后,23条鲜活的生命瞬间被燃烧的火焰夺去生命,还有22人不同程度受到伤害,数十个家庭从此支离破损,多少双儿女从此失去了至爱的亲人。

官方初步公布的直接原因:中化集团河北盛华公司氯乙烯气柜发生泄漏,泄漏的氯乙烯扩散到厂区外公路上,遇明火发生爆燃。

事实上,每一起安全事故的教训都是惨痛的,每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别人的事故就是我们的教训,同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同样存在?同样的事故我们会不会发生,从事故汲取经验教训,就是不让悲剧重演。

就在发生事故的企业,早在2015年8月份,河北省安监局监察总队三处在盛华公司组织多家重点危化企业进行了观摩式执法检查活动,其间发现盛华公司存在71项隐患和问题。

以下为本次观摩式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标准,有依据,仅推出,别无他意,只供我们共同学习。

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全厂多区域大量存在的共性问题1、全厂各工段生产设备位号、工艺管道介质名称、流向标识等未标识或缺失,不符合《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等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

2、厂区内生产装置区、储存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第6.1.1.2条的相关规定(PVC聚合岗位、氯乙烯气柜、碱蒸发岗位、氯气处理岗位、氢气处理岗位、盐酸罐区、液氯汽车装车系统等区域的设备和管线多处有跑冒滴漏现象,且盐酸罐区北侧的盐酸储罐底板及罐体2处有轻微泄漏现象)。

3、厂区内个别跨越主通道的管廊缺少限高标识,不符合《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第6.1.2条的相关规定。

4、厂区内部分风向标的设置位置不明显,不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所有部位人员起到提示作用,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第6.1.7条的相关规定。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聚氯乙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合成树脂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在建筑材料、电缆绝缘、包装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由于其本身易燃易爆的特性,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严重危及生产安全。

因此,针对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和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火灾危险性分析1、聚氯乙烯易燃易爆的特性聚氯乙烯属于不饱和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氯原子,因此具有较高的分子链能量,易于分解放热,是一种高能量物质。

此外,聚氯乙烯还具有以下易燃易爆的特性:(1)低点火温度。

聚氯乙烯的点火温度为340℃,低于其熔点(160~220℃),且接近一般的燃油点火温度。

因此,在热源作用下,容易自燃或燃烧。

(2)易于加热自燃。

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分子链裂解后反应速度加快,温度进一步升高,最终发生自燃。

(3)易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聚氯乙烯分子中含有大量氯原子,能够与氧气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聚氯乙烯粉末、气体等形成浮于空气中的燃料混合物时,遇明火、电火花等能量源时容易发生爆炸。

2、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环节(1)原料储存过程。

聚氯乙烯原材料的储存过程中,由于它易燃易爆的特性,如不妥善保管,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2)加热过程。

在聚氯乙烯生产加热过程中,如果温控不当,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点火或自燃,并引发爆炸事故。

(3)转运过程。

在聚氯乙烯从生产车间到储存仓库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摩擦、碰撞等原因,也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二、防火对策1、加强应急管理对于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来说,必须制定完备的灾后应急预案,全面考虑意外情况和应对措施。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处理险情和灾难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发生事故后产生的烟气、剧毒气体及有害物质及时采取遏制和转移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近年来氯乙烯事故案例回顾

近年来氯乙烯事故案例回顾

近年来氯乙烯事故案例回顾1. 1989年8月29日,本溪草河口化工厂PVC车间聚合工段因氯乙烯外泄,发生空间爆炸,造成12人死亡、2人重伤、2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操作错误,反应仅8小时冷却水被停用(该厂聚合反应一般为11小时左右),导致处于聚合反应中后期的3#釜内温度、压力骤增。

因聚合釜与爆破片之间的阀门被关闭,爆破片未能起到泄压作用,氯乙烯冲破釜顶人孔垫片外泄,造成爆炸。

2. 2000年3月7日9时44分,山东省淄博市某石化氯碱厂聚氯乙烯车间PVC改扩建工程技改工地发生一起氯乙烯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3. 2004年4月23日,台塑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工厂发生氯乙烯爆炸,5人死亡,3人受伤。

地方疏散两天。

4. 2005年1月18日0时40分,北京化工二厂聚氯乙烯分厂,系统突然失电,八万吨聚合装置发生爆燃事故。

事故造成9人受伤,爆燃持续29个小时后熄灭。

5. 2005年4月23日8时28分,乌海市海勃湾辖区的内蒙古黄河化工集团公司树脂分厂聚合工段发生聚氯乙烯单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3人重伤、12人轻伤。

6. 2010年11月20日晚19点01分,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树脂二厂2#聚合厂房内发生了空间爆炸,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

7. 2011年11月6日6日上午10点50分,内蒙古西部乌海市内蒙古宜兴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树脂车间聚合老系统聚合釜发生单体泄露爆炸起火。

事故原因初步认定为工人投料过程中操作不当引发爆炸起火。

当时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6人受伤。

8. 2011年11月13日,东曹位于日本南阳的氯乙烯工厂发生爆炸,死亡一人,发生爆炸的氯乙烯生产线关闭。

9. 2012年9月12日11时40分左右,位于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环岛北路55号的韩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在氯乙烯聚合车间汽提装置维修A252B2轴承作业时,因维修用乙炔钢瓶皮管出现裂缝,导致乙炔泄漏发生爆燃,造成3人相继因重度烧伤死亡、3人受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事故后果定量计算
假设某 P V C 工厂扩建工程新增一个 V C M 球罐, 此氯乙烯球罐直径φ 22.85m,容积为 6246.8m3,充 装系数为 0.85,VCM 球罐设计压力为 0.8Mpa,其工 作压力 0.5Mpa。分析泄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3.1 泄漏量的计算 假设球罐泄漏为与罐体相连的管路的法兰,也可
2005年8月号总第二期 08, 2005, No.02
城市公共安全 City Public Security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China Public Security . Academy Edition
氯乙烯球罐的火灾 爆炸事故风险分析
刘佳 1 王伟娜 2 (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30;2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氯乙烯泄漏会引发急性中毒事故。氯乙烯球罐储
中。最近几年全国有大量氯乙烯球罐在全国生产厂家 存过程中,当检修人员在罐顶巡查及罐内外检修时,
普遍建设起来,而球罐容积趋于大型化。由于氯乙烯 还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和机械伤害等事故。由于本文集
本身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给球罐储存带来很多困难。 中讨论氯乙烯储罐的火灾、爆炸风险,因此这些事故
球罐泄漏事故发生时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
-78℃,燃点是472℃,爆炸极限为3.6~33(V%)【2】。 等。
氯乙烯和空气混合,一定浓度下可形成爆炸气体。
用事件树(图 1)分析氯乙烯球罐泄漏可能的引
泄漏的液态氯乙烯在常压常温的环境下,迅速气 发的事故类型,除了无事故发生的泄漏外,产生严重
化,当扩散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时遇到点火源便可 后果的事故分别可能是球罐的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quantityofleakageofthechloroethylene,theinjureconsequenceoftheflarefire,thevaporcloudexplosion,the
BLEVEfiresphereandBLEVEin onechemicalplant£¬providinggist fortheplantsafetymeasures.
城市公共安全 City Public Security
2005年8月号总第二期 08, 2005, No.02
ρ +2gh]1/2=13.99kg/s。
则流速 v=Q/(A ρ)= 21.72m/s,查资料得,氯
乙烯液体在 70℃时的动力粘度μ= 0.11mPa.s,核对
雷诺数:此时 Re= ρ vd/ μ= 3.3 × 106>100。所以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容器破裂,使所盛液体突然泄 漏,并因为环境温度高于其沸点而急剧汽化,作为汽 液两相的可燃性物质,立即遇到点火源,紧跟着会产 生火球,即 BLEVE 火球,而容器破裂的瞬间还会产生 冲击波超压。所以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可以产生两 种危害后果:冲击波超压、热辐射,造成人员伤害及 财产破坏。
如何防止球罐泄漏及其引起的各种火灾、爆炸、中毒 伤害不在此进行讨论。
等事故是当前氯乙烯生产的重要安全问题。
2. 球罐泄漏的事故类型分析
1.氯乙烯储罐的主要风险因素
目前,PVC 生产工艺采用氯乙烯直接聚合生成聚
1.1 氯乙烯的物质危险性
氯乙烯,由于物料氯乙烯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使
氯乙烯气体易燃易爆,沸点为-13.4℃,闪点为
0.60 0.45
0.55 0.40
假设氯乙烯存储温度为20℃,则此时氯乙烯密度 ρ= 911Kg/m3,则球罐中氯乙烯总量 4.84 × 106Kg, 球罐高度为 h = V/S = 15.23m。因为充装系数为 0.

85,所以液面高度为12.95m,假设裂口高度为0.68m, 则裂口上方液面高度 12.27m。
不同事故形态,如 V C M 扩展蒸汽爆炸的火球、闪火 和蒸气云爆炸。
图 1 事件树分析
(2)球罐的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物理爆炸):
由于球罐破损或操作失误引起泄漏,大量易燃、
20
2005年8月号总第二期 08, 2005, No.02
城市公共安全 City Public Security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China Public Security . Academy Edition
能是罐体本身如人孔、观测孔等密封连接处泄漏,泄 漏孔可能是不规则的,但仍为小孔泄漏,其当量直径 d 为 3cm。
液体泄漏速度可用流体力学的柏努利方程计算, 其泄漏速度为:
Q=CdA[2(P-P0)/p+2gh]1/2 式中:Q —液体泄漏速度,kg/s;C —液体泄漏

系数,按表 1 选取;A —裂口面积,m2;ρ—泄漏液
收稿日期:2005-06-06 作者简介:刘佳,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 2003级工程硕士研究生。
19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China Public Security . Academy Edition
城市公共安全 City Public Security
2005年8月号总第二期 08, 2005, No.02
国聚氯乙烯市场需求量将达约4Mt,市场潜力巨大。随 球罐是压力容器,当罐体及管道由于材质差、制造缺
着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树脂生产能力在2010年 陷、腐蚀减薄等使强度下降;当超量灌装、环境温度
可突破 3.5 Mt,【1】 但是氯乙烯气体易燃易爆,对人 升高,液体 V C M 大量汽化引起超压;当防爆膜、安
假设雷 A = 7.07 × 10-4m2;已知 P = 0.5MPa;
P = 1.01 × 106Pa;所以泄漏速度Q = C A[2(P-P )/



21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China Public Security . Academy Edition
【摘 要】 目前我国聚氯乙烯使用和生产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由于原料氯乙烯气体易燃易爆,在储存过程中
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从而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本文应用一些火
灾爆炸定量计算模型针对氯乙烯储罐特定情况下发生泄漏,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闪火、蒸气云爆炸、
BLEVE 火球以及 BLEVE(物理爆炸)的后果进行定量计算,可以作为 PVC工厂安全决策的依据。
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B L E V E )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 L E V E )的火
1.2 球罐的危险性
球、蒸气云爆炸、闪火等事故。
(1 )球罐的 V C M 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V C M 是
易燃易爆物质,若球罐及其管道由于长期使用因腐蚀
等原因或操作失误而出现泄漏,遇火源将发生火灾爆
炸,后果十分严重。VCM 单体发生火灾爆炸可能产生
5m
H = Hr/b=H/0.5W=29.42/25.94=1.134 Xr = X/b = X/0.5W = 123.5/25.94 = 4.761
当 Xr 和 Hr 给定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4】 计算出
最大视角系数 Fmax 的值,可看作 F 值。
F =(F 2 + F )2 0.5
max


0/?
)2(wr2/(1

-w)
3)]1/3
式中:H —焰可视高度,m ;d —团厚度,m ;s
—燃烧速度,m/s; g —重力加速度,m/s2;?a —官气 密度,kg/m3; ?0 —燃气混合物密度,kg/m3;r —理 想配比下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宽度系数 w = 0.019。
所以计算可得 H=29.42m
易爆、有毒压力储存的 V C M 的释放、蒸发汽化、扩 散过程中遇到火源将会导致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发 生。因此,事故后果分析时应由泄漏分析开始。而泄 漏的后果不仅与泄漏的数量、易燃易爆性和毒性有关, 而且与泄漏物质的相态、压力、温度等状态有关。
如果在泄漏后没有立即扩散掉或立即点燃,而是 泄漏物扩散到广阔的区域,形成弥漫相当大空间的云 状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经过一段延滞时间后,可燃蒸气 云被点燃,接着发生闪火或蒸气云爆炸。闪火是可燃 性气体或蒸气泄漏到空气中,并与之混合后被点燃而 发生的一种非爆炸性的燃烧过程。由于闪火不是爆炸, 不产生具有显著破坏性的超压,因为只是燃烧,所以 有热辐射和火焰直接接触等伤害与破坏。闪火的形成 初始阶段与蒸气云爆炸非常相似甚至相同,所以常被 蒸气云爆炸所掩盖。事实上闪火灾害是一种完全独立 的火灾,发生频率很高,闪火的后果主要是造成大面 积的火灾而直接烧毁财产和对人的灼烧伤害。由于存 在某些特殊原因和条件,火焰传播被加速,产生危险 的爆炸冲击波超压。这就是蒸气云爆炸。一般要发生 带破坏性超压的蒸气云爆炸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1)泄漏物必须可燃且具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2)必须在点燃之前即扩散阶段形成一个足够大的云 团;(3)产生的足够数量的云团处于该物质的爆炸极 限范围内才能产生显著的超压【3】。
上述计算正确。
从堵漏技术可行性考虑,泄漏时间为 t = 15min,
所以泄漏总量为 12591Kg。
3.2 闪火伤害后果的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火焰高度 H
已知泄漏总量为 12591kg,氯乙烯密度为2.2kg/
m3,设云团厚度为 d = 1.5m,所以云团直径 70m 。
火焰高度
H=
20d[(s2/gd)(?
体存在毒害作用,在储存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容 全阀泄放装置失灵等意外情况时导致罐体发生超压,
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从而造成财产损失、人 在其薄弱处可能发生物理爆破;同时可能发生二次事
员伤亡。
故,V C M 的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由于日常广泛利用氯乙烯单体悬浮法聚合反应生
1.3 其它事故伤害
产聚氯乙烯,因此大量的氯乙烯作为原料储存于球罐
(2)计算几何视角系数 F(假设厂房半径为1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