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作业与辅导

分层教学的作业与辅导

分层教学的作业与辅导

对作业分层布置,使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分层辅导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能够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即时解决问题。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教师应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协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使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应主要强调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协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来说之,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辅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夯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在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实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后进生,可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既能使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乐;也可使其通过训练,更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对中等生,要在大纲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优等生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让其能钻、能拼,布置作业和练习当然要拔高标准,使其尽可能“吃得饱”。

二年级数学分层推进分类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分类推进计划 王红梅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创新数学课堂,就要切实抓好班级的培养补潜工作。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潜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潜能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潜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优化备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做好培优补潜工作。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精编习题,习题设计注意: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引导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分数加减法运算分层作业训练

2.4. 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2.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能利用运算律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培养运算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2.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1.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2.分数混合运算时,适当的简便方法的选择。 [课内反馈练习] 1.计算:(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1)327318- (2)9 53945- (3)107 13- 2.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 15411033518+- (2))13 5 21710(13511+- [分层练习题]

A 层: 1. 计算:(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1)7325- (2)37 4 4- (3)14 111725- (4 ) 43 2317- 2.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5215436112-- (2)3 1 11432315-- (3) 121143311+- (4)2 1 5211018+- 3.一辆助动车油箱中原有油533升,用去了4 3 1升后,还剩多少升油? B 层: 1.填空:(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1)411323 -= , (2)73 25-= (3)413116-= , (4)6 5 2524-= , 2.(选择题)计算:=--5 2 4112 A .2071 B. 207 C. 2013 D. 20 131 (1)12 1 4533433+- 4.用两种方法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211854216-- (2) 9 4 29537310-- 5.列式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216减去一个数等于313与2 1 2的和,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减去652的差比311少2 1 ,这个数是多少? C 层: 1.(通过分数加减运算,培养运算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1)想一想,填一填。 =-211 , =-3121 , =-41 31 , =-5141 , =-6 1 51 ,…… (2)你有什么启发吗?请你计算: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浅析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初探 (富水镇中心小学刘晓军叶芳) 摘要:好的作业能测量学生的实际水平,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老师的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有的老师布置作业就是一刀切,而且作业的布置往往是不分学生的能力层次。我想这样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所以,好的作业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合学生水平的,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设计;作业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能力,教师只有灵活多样地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才能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充分的“乐趣”。下面就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大家谈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设计与 运用。 一、分层作业的设计要加强后进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众所周知,后进生是老师重点辅导的对象,按照一般的做法,在课余将后进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说是辅导,其实无非是强迫他们更正错题或者是背诵相关的知识。这就是说没有真正研究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他们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原因,而是通过大量的做题来填鸭式地教学。如果我们了解了后进生哪些方面欠缺,一点一点地补救,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在这里我要和大家谈的是他们的基础知识问题,后进生其实说穿了哪个方面都差,所以,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就可以弥补他们以前没有学好的内容。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基础知识的点点滴滴的

积累,积累得越多,综合能力就越强。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后进生的实际水平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知识的作业。具体以古诗词为例来说,要求后进生对全部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是比较难的,那么怎么办呢?根据实际后进生的情况,可以让他们背诵名言名句就可以了。如《鹿柴》里的“返景入深林,复照清苔上”。能书写正确,大概的意思明白,就达到了他们的知识层次了,没有必要说写出诗句所描绘的山水画面。曾经看见有个老师布置全班同学,续写这两句诗的内容,言下之意是把这两句诗扩写成一段散文。像这样的作业,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学生是根本写不出王维的诗句的原意来的,这就是说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设计的作业也没有突出层次性。 二、分层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优等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作业的设计,不光是对后进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还要兼顾优等生的知识层面。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留有充足的空间,让优等生发挥。还是以古诗的学习为例,在背诵的基础上,他们可以探讨古诗文的押韵,看看有什么特点。诗词的知识,往大里扩展,能探讨对仗的知识,如杜甫的《绝句》里“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典型的对仗,具体说就是数量词对数量词,“两只”对“一行”;鸟对鸟,“黄鹂”对“白鹭”;动词对动词,“鸣”对“上”;颜色对颜色,“翠”对“青”;事物对事物,“柳”对“天”。这样分析下来,学生对唐诗就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给他们布置作业,回去把自己家门口的对联或者邻居家的对联抄录下来,这个

分层教学结题报告

《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宝坻五中课题组

内容提要:我校于2011年5月开始,承担了《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实验研究。制定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有效分层教学思路。在班级授课制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通过在初中英语、数学、化学三个学科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有效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实验工作,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果,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主题词:因材施教有效分层个性差异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国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分层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分层教学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产生的,是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 2、符合本校生源实际 我校是一所位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生源复杂,既包括本学区片农村家庭子女,还包括一些外来打工子女和一部分体校借读学生。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并且学困生(不仅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方面也较差)占了相当比重。这种“层差”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难以排除的矛盾。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打破原有班级框架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寻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发展之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永恒理想和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和进步的归属所在,是永远不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五年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22、四季之美 一、本课目标: 1、会认“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4、借助关键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课文中景物的动态描写。 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四季之美》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类基础性必做题: 1、读拼音,写词语。 (1)归鸦在yè mù()降临时,急匆匆地飞回了自己的家。(2)姑娘的脸上露出幸福的hóng yùn()。

(3)lí míng()前的天空yù fā()明朗起来。(4)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景色都那么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 í()。 2、词语百花园。 (1)词语搭配。 ()的天空()的微光()的心情(2)词语积累。 表示心情愉悦的成语:()、()、()AABB式词语:()、()、() AABC式词语:()、()、() (3)多音字辨析。 他因为晕()车太严重,居然晕()倒了。 B类提升性选做题:(2选1) 1、选择词语造句。 凛冽—— 心旷神怡—— 2、仿照课文,运用动态描写写一处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

三、设计意图: A类基础性必做题:生字新词的认读、书写、默写、新词理解运用等,重在巩固夯实字词基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看拼音写词语和词语搭配巩固了课上所学生字新词,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掌握了词语运用和多音字的辨析方法。 B类提升性选做题: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巩固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四、激励措施: 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五、实际效果:

学习教育分层分类指导情况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

学习教育分层分类指导情况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今年以来,青海省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党员教育载体,以党员教育工作新成效服务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建立“五个一百”党课载体,以精品党课助力学习教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紧紧抓住“三会一课”中讲党课这个“硬骨头”,创新“五个一百”工作载体,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课师资库、教材库,形成立体式、全天候的党课教育体系。一是建立百名优秀党课师资库。从省市县三级党校优秀教师、省委讲师团成员、省属高校优秀教师中推选出了100名优秀教师组建师资库,进行集中培训、备课和试讲,形成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认识和体会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党课,分赴各地、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巡回讲课。二是建立百名先进模范师资库。组建了100名由基层一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模范师资库,撰写以做合格党员的认识和体会、如何落实好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党课讲稿,重点在本地区、本领域内讲党课,并组成“党课宣讲团”,赴基层一线巡回讲党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三是建立百篇优秀党课讲稿汇编。在全省择优挑选了100篇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党员的优秀党课讲稿,审定后分专题汇编成册,印发各地各单位,供讲党课时学习参考。四是建立百部优秀党课课件库。通过各市州委、省委各派出党工委推荐,整理制作

了100部优秀党课课件,上传至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和青海干部教育网,并刻录成光盘下发至基层党支部,供各地各单位组织党员学习,进一步丰富党课教育内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五是建立百部优秀“微党课”。结合建党95周年“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择优整理了100部各地各单位创作的以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党史知识解读,党员先进典型事迹,时政热点等为主要内容的“微党课”,并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给广大党员,将党性意识精准滴灌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的血脉中。 分层分类开展实体培训,以党员培训带动学习教育。按照省级举办示范培训、各地开展党员轮训的原则,组织指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一是办好省级示范培训班。依托省外培训基地,先后举办了精准扶贫三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省直机关在职党员、国有企业无职党员、农牧民党员“党性+技能”等省级示范培训班18期,全省74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参加培训,示范带动了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基层党员集中培训。对省委各派出工委书记、各市(州)委组织部长、各县(市、区)委书记进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示范培训,抓住党组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有效有力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健康开展。二是分层分类开展党员集中轮训。组织指导各党工委和各地认真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农牧民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流动党员、基层党员、到基层服务高校毕业生党员培训,截止目前,全省共开办培训班8000余期,培训党员40余万人(次),

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1 Section A (1a2d)课时分层训练作业(无答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1Section A(1a-2d) 课时分层训练 一、用方框中所给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2.Many families spend the weekend in the hills or on the coast. 3.As students, we stay and study at school . 4.-How do you ?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s about the text. 5.My friend Jim took last Sunday in the Plant Garden. 二、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你去哪里度假了? -我去爬山了。 - did you ? -I to the . 2.汤姆去夏令营了。 Tom to 。 3.他昨天去看望他叔叔了。 He his yesterday.

4.我父亲去海滩了。 My father the . 4.好久不见。 no . 5.你去什么有趣的地方了吗? you go ? 三、单项填空。 ( )1. Where will your family go vacation? A. of B.on C. at D. in ( )2. Several years ago, people knew Li Yundi. But now he is well-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not only in China. A.few B. little C. many D. most ( )3. went hiking last weekend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A.Someone B. No one C. Everyone D.Nothing ( )4.-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d like to go . A.relaxing somewhere B. somewhere relaxing C.relaxing anywhere ( )5.-Did your father go to work yesterday? -Yes, .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教学案例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教师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 我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目的是掌握这一章的情况。我把测试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多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不交,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平时练习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差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1、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

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作业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C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A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C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C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统一要求因材施教分层递进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寿县迎河中学杨虎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因材施教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育人原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变教育理念,使每一个同学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长大之后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潜心探究的永恒主题。 一、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生源质量较差。就我任教的班级来看,小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高,学习认真,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属留守儿童,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无人过问,造成他们学习成绩很差,连教师布置的作业都不能完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都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制定具体的方案,统一要求,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分类指导,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的培养规格,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个性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这一原则反映了教育目标对教学的要求。我国现行的教育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一定发展,并体现一定个性,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统一的人才规格,尽可能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发展学生特长。 其次,这一原则也是教学要适应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年龄特征。这是统一要求的基础,但学生的身心发展,必然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把班级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 三、现实依据 《新课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必须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围绕新课标开展教学,保证学生掌握新课标规定的内容,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标准。这就是教学中必须保证的统一要求,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困生都必须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要求。 四、主要要求 1、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的基础,就是对学生的“材”有所了解。因此,每接收一班新生,都要对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学习情况做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安排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深度,选择教学方法,组织上课和课外辅导。 2、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

在小学阶段, 中年级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 了如下尝试: (一)作业的趣味性 布置的作业要做到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增强其中的趣味性。 例如: 读、 写、 说、 看、 查找, 或者绘画、表演、调查、采访、操作实践等形式,都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学《春的消息》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有关“春天”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走到图书室、 大自然中去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谜语、 谚语、 诗歌、 故事、 图画等等, 教完课文以后, 再布置学生做一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让学生亲手描绘春天的美, 展示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二)作业的实践性 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非“言说”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开放 的实践性语文作业, 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能促进学生 个性的全面发展。 1、以想象为主的实践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完《荒芜的花园》一课之后,我让学生想一想,看到美丽的花园荒芜了,贝尔太太会怎 . 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2 、 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作业, 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语文作业可以布置 “读、 看、说、演”等多样化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 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适合朗读的, 让学生 回家读给父母听一听; 叙事性较强的, 可以让学生回家把故事说给家长听; 利于表演的, 可 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方法来帮助学习, 如听录音故事、 听录 音朗读、 看电视等等。 这样,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学习到说话和朗读 方面的一些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作业的创新性 小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 能力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就应该在语文开放式课外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引导学 生想创新、爱创新、会创新。例如,学完《田忌赛马》一课后,让学生进行拓展创新训练。我问:除开课文中讲到的方法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取胜吗? (四)作业的层次性 孩子们的素质存在各种差异, 学习能力先天就有很大的差别,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不可消除的现象,并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然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课题。那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呢?通过在几年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也有些自己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对象分层划分。 因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智商、能力、性格等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为转移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这种差异,承认这种差异。有了差异,学生就表现出了层次。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根据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我把我们班分成三层:像秦彬彬、马素这样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属于A类;像李瑞、唐歉、王悦这样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属于B类;像孟芮这样基础不牢、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属于C类。学生的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师应该适时调

整每个学生的层次级别。教学目标分层设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在保证最基本的目标前提下,我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水平,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可能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一课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C层: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的意义,会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B层: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和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稍有变化的实际问题。 A层: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方法,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这样,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避免了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三、教学方法分层采取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具体情况采取分层分类指导教学方法。对A层学生,我以“放”为主,多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对B层学生,我实施半“扶”半“放”的策略,适当指导、点拨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在遇到困难时,再适时给予指导。对于C层学生,我以“扶”为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

外研版-英语-七上-Starter Module1模块分层训练一 课后作业

Starter模块分层训练一 Ⅰ.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单词(15分) 1._________(我的) name is Mary. 2. I am her_______ (朋友). 3. It’s __________(时间) to go now. 4. _________(这) boy is Tony. 5. __________(对不起), I’m not David. Ⅱ.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8分) 1. This is_________ (I) teacher. 2. She______(be) a teacher. 3. How______ (be) Tony? 4. I am______ (she) student. 5. Nice to meet _______(your). 6. What’s _______(you) name? Ⅲ.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20分) 1. 我很好,谢谢。I’m ______,________. 2. 早上好,李老师。____________, Miss Li. 3. 她叫什么名字?____________name? 4. 你会拼写“hello”吗? _______you _______“hello”? 5. 很高兴见到你的朋友。 I’m_________your friend. Ⅳ. 按要求完成句子(每空一词)(15分)

1. My name is Chen Zhong.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 name? 2. I’m David. (改为同义句) _______________ David. 3. I’m fine, thank you. (改为同义句) I’m fine,________. 4. I’m fine.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 5. She can spell it.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_____spell it? Ⅴ. 单项选择(16分) ()1. 当别人夸奖你的作文写得好时,你应该说“_______”。 A. Hello. B. Goodbye. C. Nice to meet you. D. Thank you. ()2. 下午在校园里见到英语老师,你应该说“_______”。 A. Good morning. B. How are you? C. Good afternoon. D. Goodbye. ()3. 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时,你应该说“_______”。 A. What’s your name? B. How are you? C. Good morning. D. Nice to meet you. ()4.当你向你妈妈介绍你的朋友Sally时,你应该说“________”。 A. This is Sally. B. You are Sally. C. I’m Sally. D. He’s Sally. ()5. It’s time _____home and have supper. A. go B. to go C. going D. goes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标要求我们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但对于每一课时内容的考察,作业仍是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尤其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的作业更要体现科学性及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由于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呈现“葫芦型”——优等生有一小部分,差生占大多数,中等生很少。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理解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水平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标尺来衡量他们,评价他们。作业练习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对农村初中数学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作业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作业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年级共有三个教学班,其中二班作为对照班,一、三班为实验班。 由于一、三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呈现“葫芦型”——优等生有一小部分,差生占大多数,中等生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组: A组学生基础扎实,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自制力等都比较突出。 B组学生基础不错,自制力好但理解能力一般或自制力较差但理解能力较好。 C组学生基础差,自制力、理解力、进去心等都比较薄弱。 2、作业分层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同时为约束他们并为逐渐形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要求这组学生有课堂笔记,记录老师的教法,思路及解题过程等。

分层推进 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 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 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 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我们当前目标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难度极大、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所谓“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 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达纲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 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 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 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 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推进,分类指 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1.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 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 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 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一 位老师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 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 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3)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 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2.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睦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 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更我例子才能理解一 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 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 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 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 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3.在课时目标教学基本式的几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信息论告诉我们,只有老师讲, 学生答的教学,最好的善也只能获取15%左右的信息量。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

关于分层设置作业的规定

关于分层设置作业的规定 为了促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学好文化课基础,提升能力,分层教学已是一个命题,目前分层教学教师因种种原因,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而对分层训练,分层作业设置关注较少,一方面涉及到学生分层标准的规定,二是设置的作业训练缺少整合,使训练重复、无效、导致学生应付作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整合作业,达到训练的有效化,使作业的功能真正实现。 一.整合作业的必要性 课堂学习是一个限时的班级集中学习过程,学生的在校学习也是一个限时的学习活动。当我们在实施“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因为将预习前置,集中置于课前,先一天下午自习进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按照老师的预习指令,以自主学习为主,把相关的教材感知,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等在预习时已完成,在上课时,重点通过具体的“题例”“问题”来进行研讨,交流、提升学生的能力,带着问题学习研讨,通过对“典型化”“文眼”“重点知识”的强化训练,显示在小组黑板上,导学稿上。此时,就某节课而言,训练已经有一定进展,但后续的书面作业和同步的配套练习学生要完成,一方面书面作业与配套练习册是否是有机的互补值得思考,另一方面,晚自习全部进入预习后,作业尚可在饭后完成,而练习册在何时完成,如果晚自习真正进行预习状态,练习册真没有时间完成,初一、初二涉及科目不是很多,初三课程多,且练习册题设计梯度大,有些题教师不讲不指导,学生会出现“为完成练习册而传抄”的现象,因此,作业训练题不整

合、不优化、不分层、必然会使训练低效或无效。 二.整合作业的系统性 按照导学稿→书面作业→配套练习的过程,优化导学稿设计,导学稿在设计时,就要系统考虑,书面作业于配套练习册上的训练题,导学稿要“典型化”“类型化”“精炼化”,书面作业是基础题+稍有难度的提升与拓展题,而配套练习册则要求基础训练全做,能力训练,提升与拓展题分层处置,这样让学情不佳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正导学稿和书面作业上的基础题,避免基础题未弄懂,提升题与拓展题乱炒,总之,将这三部分训练作业有机的融成一个整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合适”的有效训练。三.整合作业的具体规定,因为文科作业是识记性多,因此要求全收全查或全阅,而数、理、化作业则按以下标准去做: 1.导学稿上的训练要求全做全查、尤其对学情较差的学生教师, 小组长要给予帮助,这是作业训练的基础。 2.书面作业可设为A、B等,给能力较弱的每班约班级学生数的 10%--20%的学生设为B等,只完成基础训练(具体:初一不 超过10%、初二不超过15%、初三不超过20%)。 3.配套练习册初一、初二只分为A、B等(且初一的B等级不超 过班级学生数的10%左右,初二不超过15%左右,初三则可分 为A、B、C三等,A等全做全查,保证不低于60%,B等不 超过20%,删做部分难度较大的题,基础题全做,C占全班 人数的20%左右,只要求完成基础训练,其余可选作。)

浅谈作业的分层方法

浅谈作业的分层方法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A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B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C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课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一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二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三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课堂作业我们是使用活页作业纸的形式,目的是使选题符合需要。为此我们要求A、B、C三层作业都要有,题量一般为6:3:1,题前标示级别便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自己层次内的题和以下层次的题。同时对二三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基础题完成时间和质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确率高。作业全批全改。 课外我们主要使用补充习题。补充作业难度教低为二三层学生作业。同步导学为二三层学生的主要作业。批改上对三层学生尽可能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集体讲评,反复训练。 五表扬与批评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三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二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一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囚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