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国内外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国内外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国内外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摘要】营运资本是经营现金流量的重要组成成分,经营现金流量是自由现金流量估计的一部分。现金相当于企业的血液,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面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风险。因此,营运资本是企业的“造血干细胞”。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运资本政策,这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为了便于学者对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章主要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评述,为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企业绩效

一、引言

在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管理层逐渐认识到,营运资本在满足企业经营所需费用的同时,也能够预留一定的资金以满足资金到期时的需要。如果营运资本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和减少公司利润,从而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换句话说,营运资本管理的有效性,公司可以减少其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提高公司财务的灵活性。虽然营运资本是短期筹资和投资的具体表现。过多的营运资本会使企

业的投资收益下降。但公司的营业收入是在营运资本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没有营运资本在企业的循环周转,将使公司的整个供应链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为公司的利润创造价值。因此要使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必须加强其管理,保证营运资本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在企业财务文献中,许多学者集中研究长期财务决策,特别是股息、资本结构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营运资本是企业的造血干细胞,是用于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于是,营运资本管理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关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探讨在国内外均呈现出日渐增多的趋势。我国在2009年建立了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以便时刻关注国内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动态,不断汲取国内外典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实践,提高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尽管如此,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相对比较成熟,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稍微走在我国研究的前沿。因此,本文主要从营运资本的界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营运资本政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二、营运资本的界定研究成果

(一)国外文献综述

营运资本的概念起源于西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完善,不断对其概念进行修正。起先,营运资本是

指除了固定资产外,企业维持经营所持有的资金。George William Collins(1946)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定义了营运资本,同时界定了净营运资本的内涵。除此之外,还深入研究影响营运资本的各种因子以及各因子是如何引起营运资本变动[1]。Robert M. Jennings(1960)也讨论了营运资本的定义,并通过数学公式推导的方式诠释影响营运资本财务报表中

的各项目。William Beranek(1966)在其专著《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在探讨流动资金管理时,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将营运资本定义为:为了在未来的期间最大化公司的目标,能够控制的变动资产[2]。

目前,国外学术界对于营运资本的概念主要采用美国学者Eugene F.Brigham和Scott Besleyde(1972)的观点。从广义上来讲,营运资本是投资于短期的资产,如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债券、库存商品等存货以及应收账款,它体现了企业的流动性资产的规模的大小以及配置的合理性;另一个角度是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即长期资本用于生产经营的部分,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净营运资本。FASB和IASB联合概念框架将企业的营业活动界定为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构成的整体,而将筹资活动单独划为一类。因此,将营运资金界定为企业营业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Shulman和Cox(1985)将净营运资本分为:净流动性头寸和营运资本需求。其公式为:

净营运资本(NWC)=(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在一年内到期部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计提费用)。其根据各个项目不同的性质,进一步将净营运资本的各个项目进行归类。即净营运资本=(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在一年内到期部分+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存货-应付票据-应付账款+计提费用)=净流动性头寸(NLB)+营运资本需求(WCR)。从这可以看出不同学者由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对营运资本的定义会有所差异[3]。

(二)国内文献综述

1993年我国引进了国际惯例相关的会计政策后,营运资本取代流动资金的概念成为我国的一个财务术语。因此,我国学者对于营运资本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营运资本的相关研究对于国外来说比较晚,因此,最初我国是通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对营运资本的

概念进行界定和扩展。刘长青(1994)分析了营运资本的概念,他认为流动资产是营运资本的本质,然而并不特定指某项资产;在数量上表现为可供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周转、使用和支配的流动资产,而非全部的流动资产[4]。傅军如(1998)提出“零营运资本”,零营运资本并不是营运资本为零,而是企业有效缩短生产与存货周期,通过最大限度降低营运资本所占比例,以减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项目的机

会成本,以及存货的储存成本等,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5]。杨雄胜(2000)进一步阐述了营运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细化为三个层次:净营运资本,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总营运资本则反映企业的理财行为;营运资本,反映投资于流动资产的规模[6]。戴鹏(2001)以营运资本的概念为出发点,指出该概念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雷新途(2003)基于经济学的视角,不考虑临时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负债,将营运资本界定为永久性流动资产与永久性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除此之外,作者认为营运资本应重点研究稳定的、可预测的流动资产和负债,不应考虑随机性强、不可预测的流动性资产和负债[7]。王竹泉(2007)从供应链的角度对营运资本进行重新界定,认为营运资本分为经营性营运资本和理财性质营运资本两类,并详细论述了各分类中的各个要素,并进一步细化了经营性的营运资本[8]。张先敏、王竹泉(2013)认为营运资金应当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企业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类。其中营运资金是指企业营业活动(包括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其计算公式为:营运资金=营业活动中的流动资产-营业活动中的流动负债[9]。在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王竹泉教授进一步指出营运资金=营运资本+筹资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从中

可以看出营运资金的来源于筹资性流动负债和营运资本两种方式,前者代表了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短期资本筹措的营运资金,后者主要包括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筹措的营运资金[10]。三、营运资本政策的研究成果(一)国外文献综述

营运资本政策的初步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行业营运资本政策的研究。John J Hampton和Cecilial Wagner认为:流动资产的配置、信用等级的评定、信贷政策和短期财务政策等,都应当包含在营运资本管理当中,他们还试图将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匹配,将营运资本的投资策略与筹资策略结合在一起,研究怎样得出合理的营运资本政策。除此之外,Weinraub和Visscher(1998)还发现政策更激进或稳健的企业,其营运资本政策更稳定。同时还有证据表明,激进的营运资本资产政策一般都是与相对稳健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相匹配。

然而,Herbert和Sue Visscher(1998)通过对美国制造业、零售业等十个行业总共216家企业的研究发现,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相对激进的企业,其与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相对保守。而相对保守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则与相对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相结合,这一发现奠定了保守与激进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研究的基础[11]。Nazir和Afza(2008)对1998~2003巴基斯坦的水泥、食品行业等17个行业的营运资本政策进

行考察,其与Herbert、J.Weinraub和Sue Visscher(1998)研究不同的是,相对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与相对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相匹配,而相对保守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则与相对保守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相结合,此外,他们还发现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政策的激进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

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营运资本政策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证角度,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即公司需要资产的流动性和企业的收益之间的权衡。二是期限匹配原则。其基本思想是将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特征与为获得该资产而通过融资形式所形成的负债的到期日相匹配。

毛付根(1995年)起初从营运资本管理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提出流动资产结构性管理和流动负债结构性管理的理念,认为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对应的资金来源存在一定的关联[12]。从总体上进行考察和研究如何使制定的营运资本政策更加合理。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2001)通过对上海3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属于中庸型,且与企业的收益能力相关[13]。这和汪平(2007)、王丽娜、庞亮、高绪亮(2008)和袁卫秋(2012)的研究相一致。王治安、吴娜(2007)以沪深两市2003~2005年的全部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之间的营运资本政策存在显著性差别,同时发现这种差别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由部分行业的差别引起的。吴娜(2008)采用2003~2006年深沪两市所有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加权平均聚类分析方法,指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和低流动负债比例资组合的稳健型政策,并发现营运资本管理的投融资策略由稳健型向中庸型逐渐过渡。[14]石意如(2012)以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营运资金政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发现,与成熟期企业比较,成长期企业的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所采取的营运资本政策应有所区别,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15]。

四、营运资本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

(一)国外文献综述

Jose et al.(1996)以美国上市公司更大的样本为例,以现金周转期(CCC)、流动资产/总资与流动负债/总资产作为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评价标准,分析激进型营运资本政策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现金周转和流动资产/总资产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流动负债/总资产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这说明激进型营运资本策略通常能带来高的收益。进一步验证了Soenen(1993)的实证结果。

Afza and Nazir(2007)选择17个行业在KSE交易所263家上市公司于1998~2003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营运资本政策在不同的行业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表明,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这两者的关系是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结论在

Dr.Pranam(2011)[16]进一步得到了验证。Mona(2012)以约旦公司2001~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稳健和激进政策对公司盈利能力和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激进的投资政策用于长期投资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呈负相关关

系[17]。

(二)国内文献综述

汪平、闫甜(2007)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验证营运资本政策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认为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无关[18]。王丽娜、庞亮等人(2008)对中国1998~2004年所有国内上市公司进行聚类分析,以公司流动和短期项目相匹配为原则,把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政策分成中庸、稳健和激进型,发现我国大多采用中庸型和稳健型,且中庸型政策的盈利能力高于稳健型[19]。陈国欣、张梅玉(2009)以中国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上市公司为例,实证分析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营运资本政策和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显著相关,营运资本策略激进度越高,其企业的绩效更好。

袁卫秋(2012)对2007~2010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快速聚类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证明了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和企业的业绩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0]。除此之外,袁卫秋还指出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明显大于融资政策对其的影响[21]。

蒋惠凤、崔月梅(2013)选取家电业上市公司2007年到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对家电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政策进行分类,进而研究不同的营运资本政策下,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选择稳健型营运资本政策的公司,其盈利能力普遍高于那些选择中庸型营运资本政策的家电业上市公司[22]。五、研究述评

通过整合了前人有关营运资管理政策,发现不同行业,企业采取的营运资本政策有所差别。然而,企业在制定营运资本政策,主要从投资和融资两个方面,作为其制定营运资本政策的依据。根据组织环境理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宏观环境。姜国华和饶品贵(2011)认为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如投资活动、财务管理等,进而影响企业产出和经济产出[23]。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研究,有利于制定出更符合企业的营运资本政策。在以后的研究中,融入宏观层面因素研究营运资本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义和实际意义。其次,企业在制定营运资本政策时,也要注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因为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所有产别,应该制定差别化的营运资本政策,以应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最后,在研究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企业绩效可以适当选择综合性指标,如通过因子分析法或者主成分分析方对多个单一指标进行分析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来获得综合性指标,以便全方位多角度地衡量企业绩效,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George William Collins.Analysis of Working

Capital[J].The Accounting Review,1946(2):430-441.

[2]William Beranek.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M].Wadswortb Publishing Company,1966.

[3]Shulman J M and Cox R A K.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Working CapitalManagement.Journal of Cash Management,1985(6):64-68.

[4]刘长青.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内涵及其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46-49.

[5]傅军如.零营运资本:财务管理新理念[J].上海会计,1998(2):41-42.

[6]杨雄胜,缪艳娟,刘彩霞.改进周转率指标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0(4):47-51.

[7]雷新途.经济学视角:企业营运资金规模分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4).

[8]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9]张先敏,王竹泉.基于精敏供应链的营运资金需求预测[J].财务与会计,2013(3):54-56.

[10]王竹泉,王苑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J].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10.

[11]Weinraub H J.and Visscher S..Industry Practice Relating to Aggressive Conservative Working Capital Policie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Decision,1998.2:11-18.

[12]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

[13]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6-10.

[14]吴娜.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聚类分析[J].会计之友,2008,(5):108-109.

[15]石意如.营运资金政策对成长期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J].财会通讯,2012(4):14-17.

[16]Dr.Pranam.Working Capital Policy.Journal of Radix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nd Research Consortium,2011,12(1).

[17]Mona A.The impact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policies on firm’s profitability and value:the case of Jordan.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2(85):147-153.

[18]汪平,闰甜.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27-36.

[19]王丽娜,庞亮,高绪亮.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8(4).

[20]袁卫秋,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研究――基于制造业的经验数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4):105-113.

[21]袁卫秋.营运资本管理表征变量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定量分析[J].现代财经,2012(3):95-108.

[22]蒋惠凤,崔月梅.家电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65-67.

[23]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会计研究,2011(3):9-18.

作者简介:梁幼丽(1989-),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毕业于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公司营运资本管理

第九章公司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学及公司理财的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短期资产的管理和短期负债的管理,但重点是对短期资产的管理。短期资产管理按资产具体项目又分为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管理、存货管理及短期证券管理等。本讲重点介绍现金、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 一、现金管理 这里所指现金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㈠公司持有现金的动机 公司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基于下列动机: 1.支付的动机。即交易的动机,是指公司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支付需要,而保持的现金。这是企业持有现金的主要动机。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购买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金、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都必须用现金支付。由于企业每天的现金收入与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频繁支出是十分必要的。 2.预防的动机。是指企业为应付意外事件而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的需要。如企业承揽一项工程项目需预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3.投机的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量现金以备满足某种投机行为的现金需要。⑴投机的动机,实际上可分为三类。如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还有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良好的投资机会,如遇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便可用手头持有的现金大量购入。 4.其他动机。企业除了以上三项原因持有现金外,也会基于满足将来某一特定要求或者为在银行维持补偿性余额等其他原因而持有现金。 总之,公司在确定企业现金余额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持有动机。 ㈡现金管理的目的 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现金的同时,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因此,现金管理应力求做到既能保证公司正常三现金需要,又不使企业过多的闲置现金。 ㈢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基于公司持有现金动机的需要,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对如何确定公司最佳现金持有量,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式,常见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现金周转期模式、因素分析模式和随机模式。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只介绍现金周转期模式、成本分析模式和因素分析模式。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时候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制度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解析。并采用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希求理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认清经济后果的实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根据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的分类,制度分为程序性制度(又称元制度)与实 体性制度两大类。程序性制度是保证实体制度实现特定目标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规定的区值内选择的结果。因此,本文中把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和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各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性的 程度有所不同。在美国,由于其发达成熟的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制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会计准则实质上是一份“社会契约”。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较低以及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具有弱显性与宏观性的特点。随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提高和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完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显性会逐步增强而宏观性会逐步减弱。 由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针对会计准则的各利益相关者中的特定利益相关 I 言的,而并非是针对全体利益相关者。如果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 就失去了经济后果性。因此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是具有相对性的。本文提出,在评价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时,我们可以引入罗尔斯(Rawls)的社会福利评价规则,即使社会中福利最差的参与者的福利得以改善的制度是最佳的制度来判断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相对公平性,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试图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问题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但不过是触 及到经济后果问题的“皮毛”而已。一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研究视野所限,对相关问题未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二是因为资料搜集困难,缺乏深入研究的素材。本文的分析,侧重于理论的演绎和推理,对所提出的结论,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诸如新会计准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实施效率如何;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广度和深 度究竟如何;会计准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财富的非公平转移,都未及研究。这 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完成的。 鉴于本文的局限性,围绕“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主题,今后的研究可 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第一,细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特定的会计准 则入手,从实证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经验检验。第二,运用博弈论来进一步分析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的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规制理论;罗尔斯规则;会计 寻租 Abstraet

营运资本筹资

第十六章 营运资本筹资 考情分析: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主要讲述营运资本筹资政策和短期筹资两部分知识 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历年考题情况:2009年一道单选题,2008、2007年没有出题。 本章的考点: 1.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2.短期筹资 第一节 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制定营运资本筹资政策,就是确定流动资产所需资金中短期来源和长期来源的比例。 流动资产的筹资结构,可以用流动资产中长期筹资来源的比重来衡量,该比率称为易变现率。 易变现率高,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强,偿债压力小,管理起来比较容易,称为宽松的筹资政策。 易变现率低,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弱,偿债压力大,称为严格的筹资政策,从最宽松的筹资政策到最严格的筹资政策之间,分布着一系列宽严程度不同的筹资政策。 流动资金筹资政策的稳健程度,可以用易变现率的高低识别。 在营业低谷的易变现率为1,是适中的流动资金筹资政策,大于1时比较稳健,小于1则比较激进。 营业高峰的易变现率,可以反映随营业额增加而不断增长的流动性风险,数值越小风险越大 知识点1:配合型筹资政策 一、配合型筹资政策 【16-1】例如,某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单机,需占用300万元的流动资产和50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会额外增加200万元的季节性存货需求;假设该企业没有自发性流动负债。按照配合型筹资政策,企业只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才借入200万元的短期借款。800万元长期性资产(即300万元长期性流动资产和500万元固定资产之和)均由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解决其资金需要。 在营业高峰期其易变现率为:

在营业低谷时其易变现率为: 知识点2:激进型筹资政策 二、激进型筹资政策 沿用[例16-1]该企业生产经营淡季占用300万元的流动资产和500万元的固定资 产。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额外增加200万元的季节性存货需求。如果企业的权益资本、长期负债和自发性负债的筹资额低于800万元(即低于正常经营期的流动资产占用与固定资产占用之和),比如只有700万元,那么就会有100万元的长期性资产和200万元的临时性流动资产(在经营高峰期内)由短期金融负债筹资解决。这种情况表明,企业实行的是激进型筹资政策。其易变现率为: 激进型筹资政策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的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短期借款的利息低于长期借款) 知识点3:保守型筹资政策 三、保守型筹资政策 沿用【16-1】如果企业只是生产经营的旺季借入资金低于200万元,比如100万元 的短期借款,而无论何时的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之和总是高于800万元,比如达到900万元,那么旺季季节性存货的资金需要只有一部分(100万元)靠当时的短期借款解决,其余部分的季节性存货和全部长期性资金需要则由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提供。而在生产经营的淡季,企业则可将闲置的资金(100万元)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其易变现率为: 说明:

小微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小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财管09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已经为各界人士所公认。然而, 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小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常失败破产, 与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大企业相比平均寿命很短,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企业的内部层面来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和对营运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其失败破产的关键原因。 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发展,但是,与其地位相比,企业对营运资金还不太重视,在营运资金的管理方面还不太成熟,尤其是小微企业,更是面临着营运资金短缺以及资金配比不合理等众多营运资金问题,却无从解决,极大限制了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此外,国际经济的低迷状态,也对我国的小微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管理不合理,使我国的小微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营运资金研究现状的分析,找到小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提出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措施,促使小微企业更好发展。 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循环的成败。只有正确处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才能使企业的资金运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我国现在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筹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弱等特性

为弥补其不足,增强其竞争力,营运资金的管理愈显重要。 1 小微企业的背景及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史 一、小微企业的背景 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认为,小微企业即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1年6月18日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界定的一种新的划型标准,即在中型和小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从而进一步明确界定了小微企业。这种划型标准,行业覆盖面更广、指标选取更加灵活、简化,个体工商户也被纳入其中,使我国的企业划型更加完善,也和世界主要国家对微型企业标准界定一致。 1.2 小微企业的显著特征以及类型的划分 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归纳总结,我们认为小微企业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在众多的小微企业中,大多数是零散产业,隶属自我就业型,这种企业目的在于解决自我就业。第二,小微企业一般易于创建,小本经营、规模小、雇员少、生产设备简陋、技术简单并且资产规模也小,故市场壁垒很低。第三,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是无正式组织方式,不设立管理职能机构,管理结构特别简单。第四,资金很少是从正式融资渠道获得的,由此一来就很自然的产生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尴尬局面。第五,小微企业通常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多为本地市场服务。最后,小微企业无正式酬薪制度,也无需正规的会计科目。 小微企业的企业类型包括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体工商户四种类型。

公司运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而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对维系公司运营资金的管理。本文以日用陶瓷行业冠福家用公司为例,对公司运营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存在的运营资金短缺、资金运营效率低、信贷资金比重较大、运营资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给出了应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运营资金管理问题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的生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运营资金,这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前我国的股份公司普遍存在运营资金短缺等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的发展。利润是企业在运作中之追求的最终目的,当然,公司的利润主要是通过依靠流动资金的周转来实现的,因此,运营资金是公司管理的核心,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2日,主要经营日用及工艺美术品,加工、制造家用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不锈钢制品,生产、销售陶瓷制品原辅材料,并且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对外贸易,以及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以及工业设备领域内的技术研究、计算机领域内的技术研究开发等。 一、冠福公司运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2年,全世界经济持续动荡,复苏十分缓慢,欧债危机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内的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实体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更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回升缓慢,许多外销陶瓷企业业务回撤国内市场,更加剧了行业竞争[2]。公司在2012年度,加快销售渠道与终端的调整,减少直营店数量,将经营重点转向开发综商超市内的特渠店。公司销售渠道的调整导致部分门店关停等的损失使得2012年销售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另外,银行借款的增加以及利率上升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也大幅上升,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的困难。 (一)运营资金短缺 公司要快速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然而受外部经济形势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往往存在经营资金不足的困扰。当前国家紧缩货币政策、通胀压力加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销售利润低、垫资严重等因素使企业面临经营资金短缺问题[3]。此外,从公司自身经营方面,由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投资管理不好,也会造成运营资金短缺情况。运营资金短缺会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运营资金运营效率低 该公司运营资金效率低,存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与商业信用使用差距较大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公司应收账款控制不严,账面应收账款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呆死账发生概率较大。公司只注重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业绩增加,而忽视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实际现金流,降低了运营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对市场产品需求把握不准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滞销,或生产组织协调差,使原材料在某个生产环节上积压,使产品账面价值过高,而可变现能力差,使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第三、商业信用使用率低,应付账款是一种无息贷款,合理利用应付账款会使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对于大型公司运用商业信用效率高,而对于众多中小公司来说应付账款受到限制,商业信用利用率很低,而中小公司又正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贷资金比重较大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短期借款,短期借款的优点是银行资金充足,实力雄厚,能为公司提供较多的短期资金。银行借款具有较高的弹性,可以随借随还。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限制条件较多。公司在信贷资金管理上往往存在误区,缺乏对运营资金管理规划,在不断扩大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的筹集与运用不匹配的现象,一方面大量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没有合理安排运营资金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需求量,使信贷资金在某一时

财务管理学复习要点 第9章 营运资本决策

第九章营运资本决策 1. 营运资本决策:涉及①营运资本投资决策、②营运资本筹资决策,是对公司短期财务活动的概括,也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广义的营运资本:又称总营运资本或毛营运资本,是指在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本,有时广义的营运资本与流动资产作为同义语使用。 狭义的营运资本:指净营运资本,即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2015.4单,通常所说的营运资本多指狭义的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决策的意义:①公司现金流量预测上的不确定性以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非同步性,使营运资本成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营运资本周转是整个公司资本周转的依托,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③完善的营运资本决策管理是公司生存的保障。④营运资本决策水平决定着财务报表所披露的公司形象。 营运资本决策的原则:①对风险和收益进行适当的权衡。②重视营运资本的合理配置。③加速营运资本周转,提高资本的利用效果。 2015.10简简述营运资本周转的概念及营运资本周转期的构成。 营运资本的周转:从现金开始到现金结束,所以又称现金周转期。大致包括: ①存货周转期:指将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 ②应收账款周转期:指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即从产品销售到收回现金的期间。 ③应付账款周转期:指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现金支出之间所用的时间。 营运资本周转期=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2015.4多2016.4多2016.10单若要加速营运资本的周转,就应缩短营运资本周转期,可采用的途径:①缩短存货周转期;②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③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营运资本的周转,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果。 2.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决策管理可以分为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管理两个方面,前者是对营运资本的投资决策,后者是对营运资本的筹资决策。 3. 营运资本投资决策可以分为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和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 (1)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营运资本的投资策略主要解决在既定的总资产水平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占有比例的关系问题。流动资产投资规模的确定,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可供公司选择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①宽松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要求在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保持较多的流动资产投资。特点:投资收益率低,风险小。不愿冒险、偏好安全的财务经理都喜欢采用该策略。 ②适中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要求在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保持适中的流动资产投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流入的现金恰好满足支付的需要,存货也恰好满足生产和销售所需。特点:收益和风险平衡。当公司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未来的经济状况时,可以采取该策略。 ③紧缩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紧缩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要求在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流动资产投资。特点:收益高,风险大2017.4单。敢于冒险、偏好收益的财务经理一般都采用该策略。 (2)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 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的执行过程。主要内容: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 财务部门管理现金流动,销售部门管理应收账款流动。这些日常经营虽然都会影响公司的流动性,但是财务主管对此并不直接决策,而由相关业务人员分散决策。管好、用好流动资产,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①保证流动资产的需要量,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②尽量控制流动资产的占用量。占用过多,增加资本成本,影响经济效益。③加速流动资产的周转。流动资产周转快,意味着占用资本少,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执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执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会计准则也经历着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会计准则作为一种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对我国资本市场和企业的有效运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1978年,美国会计学者泽夫首先提出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这一概念,随着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越来越被重视。不同的会计准则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一套新的会计政策,构建了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实现了我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企业会计准则2006》已经实施4年,它促进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已经凸显。企业在执行准则过程中选择和以往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而当前和未来要使用会计信息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政府等也会做出不同的决策,这些个人或团体的决策行为后果可能会影响其他团体的利益,因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必然会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分析的。 (二)选题意义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会在同一会计准则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处理同一经济事项时所导致的不同会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以及政府等团体通过不同的会计信息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也会影响各个团体的利益。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成为各个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博弈对象,因此在制定会计准时,必须考虑各个团体的利益,从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最终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会计准则,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会计准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更是个政治性的问题。会计不单单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规范。所以,研究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三)文献综述 1.关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

015 第十五章 营运资本筹资.doc

第十五章 营运资本筹资 本章考情分析及教材变化 本章从考试来看分数不多,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也有出计算题的可能性。 本章大纲要求:了解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的主要类型,掌握商业信用和短期银行借款的决策和控制方法。 第一节 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1)配合型筹资政策 (2)激进型筹资政策 (3)保守型筹资政策 一、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的含义 营运资本筹资政策,是指在总体上如何为流动资产筹资,采用短期资金来源还是长期资金来源,或者兼而有之。 经营流动资产 经营长期资产 金融性净流动负债 经营性流动负债 净长期债务所有者权益 长期负债经营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经营性流动负债)长期债务(权益易变现率-++= 【提示1】经营性流动负债也称为自发性流动负债

【提示2】“所有者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流动负债”本章也将其称为长期资金来源,则:经营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长期资金来源易变现率-= 易变现率高,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强,偿债压力小,管理起来比较容易,称为宽松的筹资政策。易变现率低,资金 来源的持续性弱,偿债压力大,称为严格的筹资政策。 经营流动资产 经营长期资产 金融性净流动负债 经营性流动负债 净长期债务 所有者权益 长期负债经营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 益经营流动资产 经营长期资产 金融性净流动负债 经营性流动负债 净长期债务所有者权益 长期负债经营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金融流动负债 二、营运资本的筹资政策的种类 2.营运资本的筹资政策 (1)

8-86 配合型融资政策 资产 临时性流动资产 永久性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临时性流动负债 自发性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 = = 【教材例15-1】某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淡季,需占用300万元的流动资产和50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会额外增加200万元的季节性存货需求;假设该企业没有自发性流动负债。按照配合型筹资政策,企业只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才借入200万元的短期借款。800万元长期性资产(即300万元长期性流动资产和500万元固定资产之和)均由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解决其资金需要。 在营业高峰期其易变现率为: 经营性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 经营性流动负债) 长期债务 (权益 易变现率 - + + = % 60 200 300 500 - 800 = + = 在营业低谷时其易变现率为: % 100 300 300 = = 易变现率 种类特点风险与收益易变现率 配合 型 (1)临时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 (2)长期资产+长期性流动资产=权益+长期债务+自发性流动负 债 风险收益适 中 在营业低谷时其易变现率为 1 (2)

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

【知识点1】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 亠、营运资本的有矢概念 (一)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指投入日常经营活动(营业活动) 的资本。它包括三个具体概念: (二)营运资本投资管理

营运资本投资管理也就是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它分为流动资产投 资政策和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两部分 1 ?流动资产投资政策 2流动资产投资的日常管理 流动资产投资的日常管理,是流动资产投资政策的执行过程,流动资产投资的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 (三)流动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 在分析流动资产投资决策时我们通常假设:在不影响正常利润的情况下,节约流动资产投资可以增加企业价值。 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1 ?流动资产影响企业营业现金净流量 由于: 营业现金净流量二税后经营利润+折旧摊销-净营运资本投资 二稅后经营利润+折旧摊销-(年末净营运资本-年初净营运资本) 所以,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盈利的情况下,降低净营运资本投资可以增加营业现金净流量,增加公司价值。

【提示】这里使用“实体现金流量”计算公式更为直接。企业价值为实体现金流量的现值。 2. 流动资产投资影响资本收益率 由于: 权益资本收益率二销售净利率X总资产周转率X权益乘数 所以,在不影响正常盈利情况下,节约流动资产投资可以提高总资 产周转率,提高公司的资本收益率,增加企业价值。 二、影响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的因素流动资产投资的需求取决于流动资产周转水平、销售额和成本水平三个因素: 流动资产投资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X每日成本流转额 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X每日销售额X销售成本率 【提示】结合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计算公式掌握: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二日销售额X平均收现期X变动成本率 1.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的周转天数越长,需要的流动资产投资 越多。 2. 每日销售额 如果一个特定企业的管理效率不变,销售额越大,需要的流动资产越多。销售额增长时,需要更多的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支持,会引起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的增加。

公司营运资本管理

第一节营运资本 一、 定义 毛营运资本: 净营运资本: 二、 构成 三、现金与存货、应收款、应付款的关系 通常,现金与存货、应收款、应付款有如下关系: 现金净流量 =净利润+折旧+应付帐款增加值-应收帐款增加值-存货增加值 因此,存货、应收款、应付款与现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存货的增加扩大 了现金的支出,而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少现金的流入。 营运资本管理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 公司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净额。

四、举例 某公司在2001年2月28日的营运资本情况如下:公司的现金与银行存款200 万元,短期投资50 万元,应收款为60万元,存货为500万元;短期借款为 400 万元,应付款为100万元,应付税金为20 万元。 该公司的毛营运资本等于该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为810 万 (200+50+60+500),净营运资本为公司流动资产减去公司的流动负债的净额,为290万元( 810—520)。

第二节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基本概念 1、存货的类型: 存货依据其形态和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不同,分为在途存货和库房中的存住货。 在途存货,指在供应商处已经订购,供应商尚未交付或尚未到达的货物。 库房中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备品等不同类别。 2、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 中间需求是指产品经销商对供货商的订货需求。 最终需求是指产品的实际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 3、存货的作用: 用于周转 当生产量或订货量是每次一批而不是每次一件时,在每次生产和订货之间需要一定的存货用于生产和经营的需要。这种存货就是用于周转的存货。按批量进行生产和订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生产的规模经济性(降低生产的设置成本或设备调整成本)或订货的规模经济性(减少订货成本和得到数量折扣) 例:某销售企业每天销售A 产品20 件,每次订货数量为400件。显然,在A 产品的两批订货到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存货,这些存货就属于周转性存住货。 确保安全运营 安全存货又称缓冲存货,指生产者或销售者为应付需求和供给的波动,防止缺货造成的损失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存货。安全存货的数量与需求与供给的稳定性程度和企业要求达到的顾客服务水平相关联。 用于某种预期。由于需求或采购的季节性,或预期产品需求或材料供给可能发生大的变化而建立的存货。 4、存货的成本: 存货成本是指取得或生产存货和为保持存货正常状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存货成本包括生产(购置成本),保管成本,订货成本和短缺成本。 生产(购置)成本。企业购买或生产存货所发生的成本。 保管成本。企业为保管存货所发生的成本。如为存货占用的资金的机会成本;存货在保管期间发生的损坏损失,贬值损失;存货保管人员的人工费用;存货库房占用费用;为使存货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而发生的保管费用等。

国内外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国内外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摘要】营运资本是经营现金流量的重要组成成分,经营现金流量是自由现金流量估计的一部分。现金相当于企业的血液,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面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风险。因此,营运资本是企业的“造血干细胞”。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运资本政策,这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为了便于学者对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章主要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评述,为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企业绩效 一、引言 在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管理层逐渐认识到,营运资本在满足企业经营所需费用的同时,也能够预留一定的资金以满足资金到期时的需要。如果营运资本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和减少公司利润,从而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换句话说,营运资本管理的有效性,公司可以减少其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提高公司财务的灵活性。虽然营运资本是短期筹资和投资的具体表现。过多的营运资本会使企

业的投资收益下降。但公司的营业收入是在营运资本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没有营运资本在企业的循环周转,将使公司的整个供应链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为公司的利润创造价值。因此要使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必须加强其管理,保证营运资本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在企业财务文献中,许多学者集中研究长期财务决策,特别是股息、资本结构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营运资本是企业的造血干细胞,是用于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于是,营运资本管理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关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探讨在国内外均呈现出日渐增多的趋势。我国在2009年建立了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以便时刻关注国内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动态,不断汲取国内外典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实践,提高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尽管如此,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相对比较成熟,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稍微走在我国研究的前沿。因此,本文主要从营运资本的界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经济后果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营运资本政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二、营运资本的界定研究成果 (一)国外文献综述 营运资本的概念起源于西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完善,不断对其概念进行修正。起先,营运资本是

营运资本政策设计与管理

营运资本政策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营运资本政策设计 一、营运资本管理政策概述 (一)营运资本概念 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额。它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结合可用来衡量公司资产的流动性程度。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使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清偿的债务,主要包括银行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计费用等。 营运资本管理一般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管理和为维持流动资产而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管理。 从有效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应以一定量的营运资本为基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因为,在商业信用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企业的流动资产可转化为现金,构成现金流入之源泉之一;企业偿还流动负债需支付现金,构成现金流出之源泉之一。 企业营运资本的大小还可以用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一个企业的营运资本越多,它越能履行当期财务责任,违约风险就越小;由于营运资本是一个重要的财务风险指标,因此一个企业的营运资本状况还会影响其负债融资能力 (二)营运资本的分类 总营运资本按组成要素,可分为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按时间要素,可分为永久性营运资本和临时性营运资本。在公司总营运资本中,永久性营运资本是指满足公司一定时期最低需要保留的、用于满足公司长期稳定发展需要的那部分流动资产;临时性营运资本是指随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性需求而变化的那部分流动资产。 永久性营运资本在两个重要方面与公司的固定资产相似,其一,尽管融资所得资产从本质上定义被称为“流动资产”,但其具有长期性,金额也相对稳定;其二,对一家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所需要的永久性运营资本水平会随时间而增长,正如固定资产水平也增长一样。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永久性营运资本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它并不是永久性停留在原地的特定流动资产,而是其中的具体形态不断变化。(三)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设计原则 依据公司管理的总体目标确定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管理的目标依赖于公司的总体目标。在公司总体目标确定的情况下,营运资本管理的目标是持有多少营运资本才能保证实现公司目标。 依据经营活动状况确定营运资金的需求量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营运资本,并会随着公司经营活动的变化相应改变营运资本的数量和结构比例。在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设计时,必须确定需要多少营运资本以及营运资本的各组成部分怎样保持一个合适的比率。 依据营运资本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大小确定营运资本政策 营运资本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营运资本对公司价值具有重大

企业研发投入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企业研发投入的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摘要:研发投入是一项创新投资,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关于研发投入的研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而鲜有研究涉及研发投入产生的经济后果。本文主要梳理归纳了研发投入对企业行为、企业价值和IPO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简要述评,以期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研发投入、经济后果、价值、盈余管理 A Summary of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Enterprise R&D Investment Abstract:R&D investment is an innovatio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vesting in R&D can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research on R&D investment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cademia. Existing scholars have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D investmen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ut few studies have involved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R&D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he impact of R&D investment on corporate behavior, corporate value, and IPO, and briefly reviews i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in-depth research. Keywords: R&D investment;economic consequence;value;earning management 1.引言 创新引领时代的潮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项目实施后,我国在科技、物流、医药等诸多行业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因此各国企业为了增强竞争优势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如富士通公司2018年的研发支出高达12.2亿美元,占销售额的3.4%,且高于11.7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富士通集中于研发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等七大技术领域,在研发的过程中充分融合多领域技术并积极整合传统业务的优势,从而寻找新市场。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通过研发活动提升产品优势。因此,研发投入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的热点话题。已有学术文献从企业性质、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企业内部环境和政府补助、财政政策、金融支持等外部环境分析了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而鲜有学者研究研发投入产生的经济后果。本文梳理归纳了近年来关于研发投入对企业行为、企业价值和IPO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简要述评,最后提出一些建议,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4年版自考财务管理学练习题(第九章--营运资本投资)

14年版自考财务管理学练习题(第九章--营运资本投资)

第九章营运资本投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运资本决策原则的是()。 A.对风险和收益进行适当的权衡 B.重视营运资本的合理配置 C.加速营运资本周转,提高资本的利用效果 D.营运资本周期越长对公司越有利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缩短营运资本周转期途径的是()。 A.缩短存货周转期 B.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 C.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D.缩短应付账款周转期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司的营运资本筹资决策的是()。 A.配合型筹资策略 B.稳健型筹资策略 C.激进型筹资策略 D.滞后型筹资策略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司持有一定数量现金目的的是()。 A.满足交易性需求

B.满足预防性需求 C.提高公司的收益水平 D.满足投机性需求 5、某公司预计全年需要现金1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100元,有价证券的利息率为5%,则该公司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A.1000元 B.10000元 C.100000元 D.6325元 6、某公司预计存货周转期为5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10天,预计全年需要现金1000万元,一年按360天计算,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为()万元。 A.167 B.200 C.267 D.300

7、某公司2015年的现金平均占用额为800万元,经分析,其中不合理占用额为50万元,2016年销售收入预计较上年增长20%。则2016年最佳现金持有量为()万元。 A.800 B.900 C.1000 D.1100 8、公司在做好尽快收款的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付款,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速度,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具体措施的是()。 A.合理估计现金浮游量 B.延期付款 C.汇票付款 D.现金付款 9、存货的功能是指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存货功能的是()。 A.储存必要的原材料和在产品 B.储存必要的产成品,有利于销售 C.适当储存各种存货,便于组织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第十二章-短期筹资与营运资本管理练习与答案

第十二章短期筹资与营运资本管理练习与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周转信贷额为l000万元,年承诺费率为0.5%,借款企业年度内使用了600万元(使用期为半年),借款年利率为6%,则该企业当年应向银行支付利息和承诺费共计()万元。 A.20 B.21.5 C.38 D.39.5 答案:B 解析:利息=600×6%×1/2=18(万元) 承诺费=400万全年未使用的承诺费+600万半年未使用的承诺费 =400×0.5%+600×0.5%×1/2=3.5(万元) 则该企业当年应向银行支付利息和承诺费共计21.5万元。 2、M公司拟从某银行获得贷款,该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为10%,贷款的年利率为12%,且银行要求采用贴现法付息,要求计算贷款的实际利率() A.15.38% B.14.29% C.12% D.10.8% 答案:A 解析:实际利率=12(1-1012%)=15.38% 3、企业采取宽松的营运资金持有政策,产生的结果是()。

A.收益性较高,资金流动性较低 B.收益性较低,风险较低 C.资金流动性较低,风险较低 D.收益性较高,资金流动性较高 答案:B 解析:宽松的营运资金持有政策,营运资金持有量较多,风险较低,但收益性也较低。 4、如果企业经营在季节性低谷时除了自发性负债外不再使用短期借款,其所采用的营运资金融资政策属于()。 A.配合型融资政策 B.激进型融资政策 C.稳健型融资政策 D.配合型或稳健型融资政策 答案:D 解析:流动负债分为自发性流动负债和临时性流动负债。在季节性低谷时除了激进型融资政策会有临时性流动负债外,其他政策都不存在临时性流动负债。 5、某企业拟以“1/10,30”信用条件购进材料,其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率为()。 A.10% B.20% C.18% D.28% 答案:C

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这篇文章详细的讲述了现在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管理方法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提出提出几点解决办法。 关键词:营运资金研究展望 营运资金是和企业的日常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是企业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和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联系。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盈利的水平。所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现状 (一)营运资金短缺 营运资金是社会资源,是流动资金,由于管理的不健全,运转机制存在问题,这也是流动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一些企业,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财政预算,日常经营往往超出了应有的资金使用,造成了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生活,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没有应有的风险意识 我国有的企业为了多卖产品,往往通过赊款的形式来进行交易,总所周知,赊款是一种信用形式,有一定的风险,如果缺少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就会很难让自己的资金回笼,

成为呆账坏账,这样就会大量占用企业的资金,严重的话可能会拖垮企业。 (三)企业囤积的货物过多 有的企业仅凭着自己的经验,没有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明确的计划,就大量的囤积货物,占用过多的资金,使得自己的资金运转困难,一旦市场行情不对,货物价格下跌,囤积在自己手里货物卖不出去,就会造成企业资金大量的亏损,经营不善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倒闭。 (四)没有及时的对账、催账 企业盲目的大量赊款,事后并没有及时的与财务部门对账,预算资金与核算不相符,就会导致企业营运资金运转不开。应该收取的欠款并没有及时的去催款,责任不明确,没有专门的催款人员去催款,欠款耽搁时间长了,有的会忘,有的去要款也很是费力,形成坏账、呆账,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五)企业的现金管理没有条理 企业存在的现金过多或过少都不是一个成功的合格的 企业。有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结构不健全,资金的运营机制存在问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硬,人员短缺,没有预算好合理的应有的现金存有量。现金过多会导致资金的闲置,没有合理的应用安排,没能产生利益。现金过少也不行,不能支付日常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费用,一旦遇到紧急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