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论文: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

合集下载

克里姆特作品风格探究

克里姆特作品风格探究

克里姆特作品风格探究作者:潘云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0期摘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在二十世纪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Vienns Secession)的重要代表性艺术家。

他的作品中呈现出的深刻的象征主义内涵、富于装饰意味的独特形式、人物形象的变形处理和画面中富于张力与变化的线条使他成为二十世纪颇受关注的艺术家。

本文将针对克里姆特作品的绘画语言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该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及其独特魅力,分析克里姆特在当时的绘画领域的崭新探索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形式风格;艺术观念;线条;象征主题;装饰意味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54-02一、形式风格克里姆特的绘画题材涉及肖像、风景、人物及象征性的构图,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扩大到他们所尝试的每一个主题上,下面就从克里姆特的绘画语言方面来归纳一下克里姆特作品的风格概貌。

(一)线条表现的风貌在克里姆特的素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非常注意线条的疏密对比所呈现出的形式感,并且很擅长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人体尤其是女人体的柔美的体感。

由于艺术家年轻时代的学院派绘画基础,寥寥数笔的线条在柔美随意的同时又准确的体现出了人体与物景的结构特点,这些在以往的艺术家中是不多见的。

流畅柔软的线条是克里姆特人物画中的的典型特色,在其完整的大型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艺术家用于人物形象刻画的线条依然是整幅画作中最自然、修饰最少的部分。

(二)画面构成形式的风貌由于长期从事大型墙壁装饰画的绘制,克里姆特对于绘画中的图式解构的理解有着过人的能力与个人的风格。

在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对于画面的组织能力。

以《雅德勒·布萝奇-波尔肖像》为例,画家在画面的背景中运用了体积差别强烈的矩形形成水平与垂直的分割,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大气的构成感及稳定感,在这种空间构成感的衬托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一种狭长的形态出现的,这种狭长不仅体现在画面中人物本身的变形拉长,也体现在了人物在整个画面的布局安排上。

浅析克里姆特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浅析克里姆特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 / 4理论研讨131浅析克里姆特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薛梓涵( 南京大学 )在隋以前,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通常会呈现出“人大于山”的状态,画面中的风景往往以背景衬托的形式出现,直到公元6世纪左右,展子虔的《游春图》首次将山水风景作为画面的主要事物进行绘画表达,至此,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物画和花鸟画的存在为世人所接纳。

而在西方,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画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中独立出现相对较晚。

在文艺复兴时期,风景主要作为宗教画的背景存在,如比萨墓园14世纪的湿壁画《死亡的胜利》,布法马可将故事情节安排在由建筑、山石、树林构成的复杂背景之中,但画面的主体还是人物间发生的故事,而非自然景物。

这种类似的情况在那个宗教势力禁锢人们探索思想的时代是屡见不鲜的,不论是中国风景画还是欧洲风景画,均是从宗教和文本的背景中脱离出来,从而完成了以大自然本身为对象的蜕变,结束了承载风景画以外内容的使命。

以自然风景为载体的自由的表意在欧洲风景画中出现得相对较晚,直到17世纪才出现了一批职业风景画家,如荷兰小画派的霍贝玛、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洛兰等人,也就是在这之后,风景画才正式地作为一个画种而被大家熟知。

发展到今日,风景画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具有不可替代性,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艺术风格,也深受大家的喜欢。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艺术理念也与传统绘画大相径庭。

他所被人熟知的《吻》《持扇的女人》等画作都是人物画,而在这之外,克里姆特的风景画也有着其标新立异的风格,独特的画面结构、拟人的景物选择、特殊的表现手法让克里姆特的风景画在众多画作中脱颖而出,画家的自由表达,画中的特殊编排,让观者深入其中思考,亦是一种情感的冲击。

一、独特的画面结构克里姆特的许多风景画都让笔者想到了马远、夏圭的山水画留白,中国画的留白往往是以大面积的空白带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而克里姆特的留白却恰恰相反。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奥地利画家叶夫根·克里姆特被誉为绘画艺术中最具装饰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高度的富丽堂皇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闻名于世。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一直备受赞誉,其秘诀在于他善于将艺术语言与具象图画完美融合,在氛围、颜色、线条和形式上做出精密的安排。

本文将结合《女人的三个阶段》来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首先,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

《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可以看到画面中的女性头顶戴上天使的光环,撑着耀眼的天使翅膀,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这些神圣的象征,突出了人类对宗教理念的顶礼膜拜,表现了克里姆特对宗教文化的熟悉和了解。

同时,在绘画的形式上,克里姆特将女性轮廓处理得极为细致,画面中的女子看似柔弱无力,实则盈满了强大的内在的力量。

这种富有观念的细节处理,为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带来了独特的神秘氛围和视觉震撼力。

其次,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梦幻的色彩。

《女人的三个阶段》中,色彩缤纷、绚烂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克里姆特是思想先锋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艺术家应当在绘画中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象。

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上,他不拘泥于现实世界的色彩,而是刻意采用了一些强烈的对比色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正是因为这些色彩的超现实和魔幻,使他的作品看起来像是来自于梦境中的视觉幻觉,给人一种空灵而魅惑的感受。

最后,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图案的装饰性。

克里姆特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弯曲线条和各种形式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性表现手法。

尤其是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可以看到画面中多种图案的组织方式,呈现了一种理性和感性的妥协,使画面更加有力量和活力。

此外,克里姆特还采用了漩涡和拱门等表现手法,使画面中的空间更为丰满和立体。

这种图案的装饰性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颜色搭配,使克里姆特的作品具备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的一位艺术家,被广泛认为是绘画中的表现主义之父。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尤其在《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女人的三个阶段》是一幅兼具神秘感和象征意义的作品。

整幅画面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了女性的不同生命周期。

在这幅画中,克里姆特运用了大胆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装饰性绘画手法。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上。

他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和纹饰,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在画中的顶部,有大量的花朵和植物纹样,形成了一个装饰性的边框。

在每个女性形象的头部,克里姆特用各种纹饰和装饰图案来描绘头发和头饰,使其看起来更加华丽。

这种对细节的装饰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繁复而富有视觉效果。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体现在对色彩的运用上。

他经常使用明亮的、鲜艳的颜色来营造画面的氛围。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运用了各种饱和度高的颜色,如鲜红、深蓝和鲜黄等,来描绘女性形象和背景。

这种鲜艳的色彩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还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表现在他对形态的处理上。

他经常夸张女性形象的线条和曲线,使其显得更加优雅和充满动感。

在画中的第一个女性形象中,她的身体线条流畅而修长,动作轻盈,这种夸张的形态处理使得她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神秘感。

克里姆特还善于利用对比来突出女性形象的特点。

在第二个女性形象中,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强调胸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其在画面中更加突出。

论文:“恶之花”

论文:“恶之花”

论文:“恶之花”摘要:比亚兹莱是继王尔德之后唯美主义运动的突出人物,19世纪末英国“颓废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插图画家,他让“恶”开花,一个做黑白画的艺术家直接影响到现代艺术,其艺术形式与理念甚至波及到设绘画、文学等领域,比亚兹莱的黑白画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斥了罪恶的激情和颓废格调的另类世界,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手法无法将他的作品简单的归入任何一个派列,而他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也是任何其他画家所无法给予的,他对线条有无比的驾驭能力,“线条”基本是他的代名词。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比亚兹莱绘画的艺术特点,分别从绘画理念、题材、画面形式特点、作品的批判与讽刺、晚期转型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旨在展示一个以“恶”“颓废” “嘲讽”、“邪恶”甚至“色情” 为艺术创作元素的“颓废主义”艺术大师。

关键词:颓废主义黑白画恶一、画家生平简介画家奥博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插画大师,1872年8月21日出生于英国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brighton),一生未婚,死在一家小旅馆里,年仅26岁。

比亚兹莱幼年就表现出艺术天分,但并未受正规艺术教育,他非常喜爱德国著名歌剧,据说他在音乐上的天赋远大于绘画,可是7岁的比亚兹莱被诊断患有肺结核,因此不得不被送到没有音乐环境的苏塞克斯郡上学,因为那里的空气适合于养病。

1891年7月他和他的姐姐玛白一起拜访了著名的画家伯恩一琼斯爵士,他的才华被伯恩一琼斯发现并而鼓励他走职业画家的道路。

同时伯恩一琼斯还为比亚兹莱找了一个夜校来学习绘画的专门技能,可是比亚兹莱只是为老师画了一些漫画像就再也不去了—这也是比亚兹莱受过的惟一的正式训练,可以说比亚兹菜的艺术完全是自学获得的。

20岁的时候开始绘制插图,他为王尔德的《莎乐美》绘制的插图引起轰动,杂志《黄面志》更是让他的名气如日中天,6年的创作生命400多幅作品,其个人作品涵盖了19世纪90年代装饰绘画艺术的大半。

26岁就消逝的生命,仿如流星在黑夜瞬然经过却留下璀璨的的痕迹。

克里姆特的绘画形成及其东方风格

克里姆特的绘画形成及其东方风格
道 “ 的装 饰性 则是 源 于东 方 国家的 织 他 锦 图案他 对 中国 艺术 极为 喜爱 ,他在 素描 中注 重 用线 而略 去明 暗 显然 是吸 取 了 中 国画 白描 手法 的证 明 。 ” “ 然 1 世 纪 中期 欧 虽 9 洲一 些 国家 已经注 意 汲取 东方 艺 术的 营养 ,还 没 有一 个能 向克 里 姆特 那 样直 接涉 猎 中 国的 艺术 中国绘 画 艺术 中 明快 的线 条 与那 强 烈 的色彩 ,特 别 是 中国 民间年 画 、人 物 画像 、陶 器 、刺绣 的造 型和 纹样 、在 他 的画面 上得 到 了充分 的运用 。 ” 1平 面 的装饰 趣味 . 从 中期 开始 克里 姆特 绘 画 实现 了 由古 典绘 画 向现 代派 绘 画 的 转变 。他 的画面 再 也看 不 到那种 体 态优 美 ,肌肤 白哲 ,体 积 感强 烈 的形 象 ,而代 之 以平 面而 陌 生 的形象 , 引起观 众 强烈 的反 响 。 克 里姆特 中期绘 画抛 弃西方 传统 的三维 空 间的造 型 方式 ,运 用二 维空 间和 多 维复 合空 间 的结 构方 式 ,将芸 芸众 生 组织 在 一个意 象 空间 中 ,既表 现 出画 面复 杂 的 内涵 ,又表 现 出强 烈的 平面 装饰 的 特 点 。例 如 :10 年 为配 合 第 1届维 也纳 分 离派 展览 ,克 里姆特 92 4 为马 克 斯 ・ 林格 的 贝多芬 雕 像 作 的壁 画 《 克 贝多 芬饰 带 》 中 ,抛 弃体 积感 和 画面 的光 影关 系 ,利 用画 面大 面积 的 色彩 对 比,形 象 的聚 散 ,流 畅的 线条 及装 饰性 符 号 ,营造 出平面装 饰 的效 果 。克 里 姆特 常 常在 画 面 中探 索 金 、银 箔工 艺 的特 殊 表现 力 ,成 功地把 金 属 的光 泽溶 到 画面 里 ,使 画面造 成 金碧 辉煌 的 感觉 。在 为斯 托 克莱 宫所 作 的 餐 室壁 画 ,生命 树 》 ( 为 《 待 》和 《 《 分 期 满足 》 两 部分 中,作 者 以大 面积 的米 黄色 做 背景 , 以高度 几 何化 的卷 曲的 纹样 均 匀地 将生 命树 遍 布 于画面 之 上 ,把 充满渴 望 的少 女与 沉浸 于 爱情 的恋 人联 系起 来 。卷 曲的纹 样类 似 于东 方织物 中的形 象 。 装饰 感 极度 强 。他在 《 期待 》 、 《 足 》 中除 了脸 部 、手部 和某 满 些 细 节 花 纹外 ,几 乎 全 用 金 色 完 成 ,产 生 了一 种 辉 煌 的金 色 调 子 。这 轰他 工艺 性最 强 的作 品 。至此 ,他作 品 中平面 化 的感 觉 已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克里姆特是20世纪初期绘画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装饰性绘画风格深受欢迎。

本文将从《女人的三个阶段》的主题入手,分析克里姆特的绘画特点和风格。

克里姆特的《女人的三个阶段》是一组由三幅画组成的系列作品,它们分别是《未婚少女》、《已婚妇女》和《寡妇》。

这幅画以女性为主题,描述了女人从青春少女到成熟妇女再到老年寡妇的不同生命阶段。

这幅画的主题体现了克里姆特对女性生命的关注,同时也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即人的生命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感受。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克里姆特非常注重细节和装饰性。

他的画作中有大量的图案、线条和装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构思的背景。

克里姆特的背景经常是黑色的,上面布满了白色图案和细节。

这种背景的运用,使得整个画面更具有神秘感和诗意。

他也经常用到了一些意象化的图案,比如星星、月亮、蛇等,这些图案并不是画作的主要内容,但它们使得画面更加有神秘感,也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和灵性。

另外,克里姆特画作中的人物也是非常独特的。

他们的形态非常纤细而优美,肢体线条优美流畅,充满了装饰性,几乎可以与他的所处背景相辅相成。

他在人物形象中也经常使用一些符号来表达主题思想。

比如在《未婚少女》中,背景中有很多鲜花和草,而女性的形象上则有蝴蝶和飞鸟等图案,这些符号为整幅画增添了一份田园风情,同时也展现了画作的主题——青春、美丽与活力。

总之,克里姆特的《女人的三个阶段》充满了神秘感和装饰性,他善于构思背景和意象化的符号,让画作更具艺术性和时代感,表达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带来的感受和意义。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格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奥地利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强烈的表现了生命力与欲望。

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这些元素出现在他的色彩、形状和线条之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爱的复杂性和人类欲望的力量。

他的装饰性绘画风格通过模式、图案和组合来表达这些元素,这些元素具有异国情调和神秘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女性元素,例如花卉、蔓藤、女性形象等等。

克里姆特的美术生涯可以被分成三个阶段:学生时代、黄金时期和晚期。

这三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在他的学生时代,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相对较为传统,并且受到了布洛克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

他创作的作品多是写实主义的风格,表现了小人物的生活和社会中的底层人物。

在黄金时期,克里姆特逐渐转向他独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他探索了新的形式和主题,比如伏尔泰所描述的欧洲文化、开普勒的宇宙论和科学等等。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异的情境和神秘的图像,这些图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的画作主要包括自画像、景观、肖像以及抽象的装饰性绘画作品。

在晚期,克里姆特的作品变得更为方式主义化。

他在表现物象时采用了更具象化、抽象的方式,这反映了他对精神世界的更为关注。

他的色彩也变得更加深沉和明亮,他的图像也变得更加强烈和深刻。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是他作品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符号、颜色和图像。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女性形象和花朵。

女性形象常常呈现为弯曲或扭曲的形式,这种形式代表了克里姆特对女性肉体和精神的关注。

而花卉则象征着生的力量和复杂的情感。

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和花卉经常被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在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中,也经常出现蔓藤、云雾、几何图案以及异国文化的符号。

这些元素被组合在一起,创建了一种独特的空间和世界观。

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视觉冲击和情感感受,他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姆特论文: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摘要: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同处于世纪之末,都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创作作品题材类似,运用在绘画中的隐喻元素极为相似,对传统绘画做出了创新,在艺术追求上都遭受到过质疑,但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都脱颖而出,其艺术的成就都被世人所敬仰。

本文通过比较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在艺术追求上的异同点进一步分析两者在构图、艺术表现上的成就,以及其成就对后来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克里姆特;比亚兹莱;构图;艺术表现;设计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生活在同一时代,19世纪末欧洲大陆各个国家纷纷进入了新艺术运动时期,进入到了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里。

在文化思潮上这个时期出现了唯美主义,及其与之伴生的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在艺术上这一时期出现了借鉴东方艺术的探索,民族的艺术受到推崇,这些都影响了两个人的艺术创作。

一、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奥地利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早年授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从事金银雕刻兼铜板工艺,深受工艺美术家庭的熏陶。

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1897年退出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

在美术家协会中组织会员发起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势力,以维也纳分离派为称号,力求
进行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收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风格,他早年的画风继承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自立分离派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蛋的花纹、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

比亚兹莱,英国插图画家,从小醉心于文学与音乐并在两方面有着良好的素养,在他仅有的26岁生命里留下很多优秀的插图作品,他虽没有受正式的绘画的教育但是他的画充满着诗样一样的浪漫和无尽的幻想,他热爱古希腊的瓶画和洛可可时代极富纤弱风格的装饰艺术,绘画风格也受到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同时受到东方浮世绘的影响。

他的作品很简洁一般只有对比强烈的黑白两色,同时又有很繁复,精心的线条、细碎的花纹。

二、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的绘画表现方法
克里姆特的作品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比亚兹莱也是极具个人表现的插画家,在为《王尔德》画插画时其自我表现达到了顶峰,在画面上事物似乎与故事没有直接联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世纪末的画家多沉寂在古老传说的故纸堆里找寻着美丽与温婉的时候,克里姆特和比亚兹莱却各自创造了一种更新更绝对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艺术理念。

(一)线条的追求与严谨的构图方法
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对线的追求是极致的,他们笔下的线都极富表现性,吸取了东西方用“线”的精髓,并赋予了精神上的倾向性。

克里姆特《吻》中的人物轮廓线起到了造型和分割空间的作用,使画面有了前后关系,男人和女人身上运用了唯美浪漫极富有装饰性的线条,线条的和谐韵律使画面鲜活起来,赋予了绘画性格并传达出克里姆特本人的艺术精神。

同时线条与背景色块的对比,突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形成了基本的构图。

比亚兹莱的画作中线的运用更是登峰造极,画面表现最精彩的部分都是用线去精细描绘,莎乐美的孔雀斗篷,在黑色的底色上可以看到妖娆的孔雀图案,骄傲且邪恶,莎乐美头上的孔雀纹饰张牙舞爪般四散开来,线似乎被赋予了罪恶的力量,无论伸展到哪里去都带去了阴郁。

画面中的黑色斗篷的色块与刻画孔雀的线形成了对比,基本上形成了构图的骨骼线,在孔雀形象上的用线极细密与在刻画人物样貌上简单的线形成对比,很明显比亚兹莱的画面是要表现的是黑色斗篷上孔雀的形象,暗喻了孔雀一样的莎乐美。

(二)色彩吸收与隐喻的图形
在用色方面比亚兹莱的画面几乎都是黑白色的,与中国传统绘画一样对画面留白很讲究,很多作品虽大面积留白但并不空洞,虽有大片涂黑却不沉闷。

黑白搭配的巧妙,增加
了作品的节奏和韵律,同时黑白的强烈对比,增添了的阴郁和死亡色彩。

比亚兹莱吸收了东方艺术中黑白技法的表现技巧及经营之法。

在莎乐美手捧着约翰流着血的头,脸上露出怪异表情的插图作品中,可以看到黑白色块的强烈对比,画面由三部分组成,白色底上用简约的线表现的是莎乐美捧着约翰流着鲜血的头颅面带着诡异表情,下部是黑色的底描绘的是约翰的血浇灌了邪恶之花。

左上方用黑色块面表现的是莎乐美背后升腾的复杂的情绪。

黑白的对比强烈到要切割画面,但是比亚兹莱做了严谨的黑白调和,莎乐美的头发依然是黑色妖娆的姿态且伸展到了不确定的情绪中去;约翰的血贯穿了白黑两色。

这种分明又严谨的黑白对比使画面层次感变强。

克里姆特绘画在用色上极其丰富,对比鲜明,吸收了民族的传统用色的诸多方法使画面装饰效果明显,我们总能被克里姆特漂亮的颜色吸引,画面颜色不是散乱的,是填充在装饰味浓郁秩序丰富的纹样中的,与比亚兹莱的绘画常用的象征隐喻手法一样,克里姆特也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极具象征隐喻色彩的符号表现作品的深层意义。

克里姆特的画面多运用油画,镶嵌画等多种绘画技法,色彩相互映衬,气氛温暖柔和。

代表作《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同色系的点组成了背景画面,色点之间相互映衬会产生微小的纵深感,增加了背景的透气性,渲染成的画面气氛唯美浪漫容易让人联想起一片黄色的花海,从人物的
裙角到头发都一块块具有隐喻意味的符号组成的面组成,大量运用了金黄色。

整个画面浪漫唯美金碧辉煌。

(三)绘画题材与平面化风格的追求
绘画题材从作品题材内容看,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的绘画题材多涉及到了女性,表现她们的爱恨、痴迷、邪恶、妖娆,画面富于想象力,在“美是什么”没有定论以前,他们表现了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美”。

正是因为艺术之美到底该不该受道德的约束尚无定论,克里姆特和比亚兹莱大胆的创新引起了很多的非议,他们的画作曾一度被认为是色情的,低俗的。

但是他们作品的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严谨理性的构图,意味深长的被赋予精神性的线条使当时的人们极度恐慌的同时也无法漠视他们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都在追求平面化,为与欧洲古典绘画方法分离而努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比亚兹莱的画摆脱的更加彻底,他没有受到正规的绘画教育,但是却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此时的东方艺术是平面化的绘画方法,尚未吸收西方光影绘画方法。

克里姆特虽是追求平面化的绘画,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中吸收了很多传统绘画的技法。

个人认为克里姆特和比亚兹莱在绘画的平面化的趋向问题上分别引领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剥离传统的完全创新与吸收基础上的创新。

现在的艺术史论家普遍认为设计是从大美术中分离出来的,是应用于商业的实用美术,而做为大美术中的绘画对平
面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

此外随着现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了艺术设计的交流,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精髓是各国提高艺术设计水平的必经之路。

克里姆特和比亚兹莱先于我们走在了前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三、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从世界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克里姆特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装饰艺术的发展,他创造的图形语言十分的丰富,颇具内涵且个性鲜明,强调图案化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拓宽了图形表现的形式和范畴,使得图案有了象征性语言;再者以明亮的色系与大面积的装饰图案及有很强表现力线条的
结合,创造了繁华、明快、有深度的装饰效果;另外其构成的方法为人们揭示了一个普遍的规律,视觉艺术所涉及的要素,如图案、线条、形式都是具有表现力的,可以独立于表象之外。

这一规律的揭示,有利于为艺术创作开辟新的道路。

比亚兹莱曾说:“我只有一个目的——怪诞,如果我不怪诞,我就什么也不是了。

”本着这个主观的创作理念,他展露了空前绝后的才华,呈现给世人的是简约、性感、冷酷的美。

比亚兹莱的插画语言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当代商业插画的艺
术风格,实际上在一百年以后比亚兹莱式的艺术语言重新出现了,转化成了时尚的视觉语言,一方面比亚兹莱作品中颓废的世纪末情调十分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他作品的单纯、惊人的表现力、黑白色块的运用使艺术语言极具个性化,比亚
兹莱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很多的艺术家,但是作为黑白绘画比亚兹莱是无匹的,这种绝对的个性化就拥有了很强的穿越力影响了当代的艺术设计。

第三是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在视觉上强烈的求新意识迫使人们去发现独特的视觉语言,比亚兹莱的艺术语言逐渐被发掘,进而转化成新的时尚的视觉语言,影响了现代插图设计。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后相继的过程,新的事物不可能完全脱离旧事物没有缘由的独自发展开来,艺术也一样,总会出现风格的反复,但是每一次旧风格的出现都有新的元素融合进来,这些元素带有时代的气息。

我们推崇比亚兹莱和克里姆特但是无法完全复制他们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讲,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是我们是可以从作品中分析出他们艺术的精要,为我们的新的创造积累养分。

参考文献:
[1]马凤林.编.比亚兹莱的艺术世界.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12.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何正广,曾长生.编.世界名画家全集·克里姆特.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4]马凤林.著.《象征派历程——象征主义者的亢奋与无奈》,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