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以其独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装饰性绘画风格的典型体现。
这幅作品描绘了女性从少女到成熟女人再到老年妇女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克里姆特对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对装饰性的追求。
本文将从《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入手,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体现在他对女性形象的处理上。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将女性形象呈现为优雅、柔美和充满魅力的样子。
他运用了丰富的金色和银色,填充了整幅画面,使得女性形象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华丽的气质。
克里姆特运用了大量的装饰元素,如花纹、装饰性图案和装饰性线条,使得画面充满了装饰性的魅力。
他对女性形象的处理上强调了一种装饰性的美感,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装饰性的元素,使得女性形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美感。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体现在他对画面结构的处理上。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采用了金色或银色的背景作为画面的基础,这种大面积的金银色填充构成了画面的整体结构。
他通过运用装饰性图案和线条,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丰富而繁复的画面结构。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强调了对画面结构的精心构思和处理,通过大面积的金银色填充和装饰性的图案线条,构成了具有装饰性美感的画面结构。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在《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处理、画面结构的构思和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美感。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界,也对后世的装饰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女人的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以及他在画面结构、色彩运用和女性形象处理上的独特见解。
克里姆特作品平面性倾向论文

克里姆特作品平面性倾向论文摘要:在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中,一条横线和一块竖的区域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了三大块,五个区域,让人感觉整个画面沉稳安静。
之后又在背景,绘画主体设置了不同的肌理效果让主题更加突出。
画上的小孩、母亲和老妇人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象征人生岁月的变迁。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根本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场景,而完全是一个想象的、虚构的空间场景。
这种构图不仅使画面具有了丰厚的装饰意味,而且使它本身又重新构成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克里姆特作品中的平面性特点在日本浮世绘、中国艺术和马赛克镶嵌造型艺术的影响下,克里姆特的绘画形式发生了转变。
他将传统绘画中的光影、明暗、透视、空间的多种绘画形式平面化,整个画面不再是一味的复制,而是更加注重整体气氛的营造及作者情感的加入。
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被巧妙而意向地组合,简单抽象的图形和大面积的色彩平涂突出主体,既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又有强烈的平面装饰性。
例如《生与死》中,骷髅和人群形成一大一小、一冷一暖两个长形色块,纵向并行于画面,对比强烈。
平面化的处理使人物与浓重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神秘感充斥着整个画面。
骷髅沉重的色彩,扭曲的线条,像是从周围环境中吸取某种能量,使整个画面在不同形状运动着的视觉较量中产生了平衡与和谐,把人类对生命的向往和对死亡的恐惧分离于黑绿色的背景。
画面主要形象延伸到画面之外借鉴了镶嵌画和日本浮士绘的造型与表现形式,人物独立于画面并形成整体的团块,柔和优美的线条分割画面,画中人物、背景的比例饱满却没有丝毫的拥挤与不安,画面氛围和谐幽雅,却又是那么平衡。
他以平涂,简洁而又含蓄的绘画语言,将现实中的场景、物体重新组合,置于一个虚设的空间之中,这种非对称的构图,平面虚拟的世界产生某种心理上的错位,却更多了些梦幻之感。
克里姆特正是以独特的构图、简化的空间层次、精妙的细节描绘,主体的极致塑造,营造出画面视觉的愉悦,从而使平面抽象呈现出直接而丰富的生命力。
而这种方式的出现恰恰是对被压抑的绘画形式的解放,克里姆特的绘画在与东方艺术的碰撞下,形成了本时代极具个性化的创作特征,体现出他创作的主观表现。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奥地利画家格斯特·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维也纳分离派画派成员之一,其画作被认为是维也纳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一。
克里姆特主要的风格特点是强调装饰与精细的线条,以及对女性身体的优美描绘。
这种风格强调了这位艺术家对色彩、装饰和美学的追求,尤其是对细节和细节处理的关注。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画作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女人的三个阶段》是克里姆特的一件代表作品,也是一幅非常具有装饰风格的绘画作品。
可以发现,这幅画作的主题是女性形象,呈现了女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童年、成熟期和妇女,展示了女性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和美丽。
从实际表现中可以看出,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装饰性强。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非常明显。
画中出现了丰富的装饰元素,包括图案、几何形状、植物和动物图案等。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为画作增添了美感,而且为画作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
其中,克里姆特采用了镶嵌式的装饰风格,使得画面中的角色仿佛是被各种图案和花纹包围着,体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装饰氛围。
2. 线条精细线条精细也是克里姆特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
可以看到,画面中的每个形象都是由细致入微的线条组成的。
这些线条将图像各个部分分隔开来,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强化了细节之间的联系,并且赋予了画面非常强烈的装饰性。
通过线条的运用,画作表现出一种精致的美感。
3. 色彩明亮鲜艳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色彩是非常明亮、鲜艳和对比强烈的。
这种鲜艳明亮的色彩给人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感觉。
另外,色彩的运用也是强调装饰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克里姆特的画中经常使用金色或银色,这种贵气的颜色非常适合这种装饰性的绘画风格。
4. 人物形象具有欣赏性克里姆特的人物形象非常优美、优雅。
尤其是他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无论是外形、服饰、装饰还是姿态都是非常诱人的。
他在绘制女性面容的时候,非常强调女性身体的曲线,这也是克里姆特装饰技艺的一大特点。
浅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的装饰趣味

浅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的装饰趣味摘要十九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克里姆特,可以说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
他综合了壁画、油画的创作方法,用重视图形化与肌理效果的创作方式以及平面化处理手法和镶嵌、点彩等各种技法,着重强调画面的构成关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他在绘画的艺术手法上往往运用象征性和实用的装饰风格,将人的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与痛苦,这些抽象的哲理性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使整个画面弥漫着一层浓厚的装饰趣味。
关键词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风格装饰风格象征性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风格之形成作为十九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克里姆特,可以说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
他生于维也纳一个工艺美术家庭,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当地一所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进行着壁画、壁饰的艺术创作。
1888年,因为维也纳城堡剧院所作戏剧史壁画《阿波罗神坛》《莎士比亚的伦敦剧场》《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一举成名。
1894年起画风大变,开始追求绘画的哲理性,善于运用象征性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尤其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有着更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往往摆脱了写实主义手法,通常以象征与装饰设计风格来表达人生的某种欲望,所以他的绘画风格被人们称为“装饰象征主义”。
1908年他的代表作《吻》创作完成后,画面的装饰风格更加成熟,给人的整体视觉效果也逐渐统一。
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装饰趣味(一)色彩上的装饰趣味——色彩之绚丽高更曾经说过一句话:“色彩应当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
”从克里姆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不重复于现实、客观存在的色彩,而是强调自己的主观意识,反映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通俗地说,也就是他在运用色彩时不是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色彩,而是通过思考运用一种比现实更理想化、个性化的色彩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色彩。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1. 引言1.1 介绍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20世纪初期奥地利著名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通常充满了金色的装饰,细致的图案和肖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受到了拜占庭艺术、日本版画和维也纳分离派艺术运动的影响,将自然元素和抽象形式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极具诗意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克里姆特擅长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来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装饰性的图案和细节,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华丽画卷。
他对色彩的运用也极具个性,常常使用金色和暖色调来打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也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1.2 简要概括《女人的三个阶段》《女人的三个阶段》是奥地利画家爱格纳斯·克里姆特的一幅代表作品,描绘了女性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所经历的情感和变化。
这幅画作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女性的青春、成熟和衰老三个不同阶段。
在画面中,克里姆特运用了典型的装饰性绘画风格,整体色调柔和而丰富,线条流畅而优美,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克里姆特成功地捕捉到了女性生命周期中的各种情感和体验,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内心表达和情感共鸣。
这幅作品也反映了克里姆特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尊重,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充满生命力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女人的三个阶段》仍然被广泛地研究和欣赏,成为克里姆特装饰性绘画风格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特点1. 强调装饰性元素: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作品中,装饰元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奥地利画家埃格努德·克里姆特(Egon Schiele)以其独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大多以人物为主题,展现了一种极端而引人注目的审美观念。
《女人的三个阶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这幅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女人的三个阶段》描绘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分别代表了少女、成熟女性和老年妇女。
每个人物都以充满力量和独立的姿态出现,表现了她们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和情感状态。
从构图上可以看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以人物的线条和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法。
他运用大胆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使其呈现出扭曲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给人一种动感和生命活力,同时也强调了人物的独立性和内在情感。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无论是少女的纤细身姿,成熟女性的曲线身材还是老年妇女的皱纹脸庞,克里姆特都通过线条的扭曲和放大,增强了这些人物的装饰性和表现力。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体现在他对色彩的运用上。
他倾向于使用鲜明明亮的色彩来渲染人物和背景,并通过富有装饰性的色彩组合来增强整幅画的视觉效果。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每个人物的服饰都是充满鲜艳和对比的色彩,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整幅画的装饰性。
克里姆特还通过对背景的处理,以装饰性的色块和不规则形状来营造一种具有现代感的视觉效果,使整幅画更具装饰性和表现力。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体现在他对情感和人物内心状态的表达上。
通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的刻画,他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少女的面部表情充满了渴望和憧憬,成熟女性的表情则流露出自信和成熟的气息,而老年妇女的脸庞则透露出一种平静和从容的状态,这些都是克里姆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来传达的情感体验,使整幅画更具表现力和装饰性。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通过线条和造型的扭曲与放大,鲜明明亮的色彩运用,以及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刻画,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装饰性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奥地利画家叶夫根·克里姆特被誉为绘画艺术中最具装饰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高度的富丽堂皇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闻名于世。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一直备受赞誉,其秘诀在于他善于将艺术语言与具象图画完美融合,在氛围、颜色、线条和形式上做出精密的安排。
本文将结合《女人的三个阶段》来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首先,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
《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可以看到画面中的女性头顶戴上天使的光环,撑着耀眼的天使翅膀,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这些神圣的象征,突出了人类对宗教理念的顶礼膜拜,表现了克里姆特对宗教文化的熟悉和了解。
同时,在绘画的形式上,克里姆特将女性轮廓处理得极为细致,画面中的女子看似柔弱无力,实则盈满了强大的内在的力量。
这种富有观念的细节处理,为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带来了独特的神秘氛围和视觉震撼力。
其次,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梦幻的色彩。
《女人的三个阶段》中,色彩缤纷、绚烂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克里姆特是思想先锋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艺术家应当在绘画中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象。
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上,他不拘泥于现实世界的色彩,而是刻意采用了一些强烈的对比色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正是因为这些色彩的超现实和魔幻,使他的作品看起来像是来自于梦境中的视觉幻觉,给人一种空灵而魅惑的感受。
最后,克里姆特的作品充满了图案的装饰性。
克里姆特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弯曲线条和各种形式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性表现手法。
尤其是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可以看到画面中多种图案的组织方式,呈现了一种理性和感性的妥协,使画面更加有力量和活力。
此外,克里姆特还采用了漩涡和拱门等表现手法,使画面中的空间更为丰满和立体。
这种图案的装饰性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颜色搭配,使克里姆特的作品具备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的一位艺术家,被广泛认为是绘画中的表现主义之父。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尤其在《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女人的三个阶段》是一幅兼具神秘感和象征意义的作品。
整幅画面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了女性的不同生命周期。
在这幅画中,克里姆特运用了大胆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装饰性绘画手法。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上。
他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和纹饰,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在画中的顶部,有大量的花朵和植物纹样,形成了一个装饰性的边框。
在每个女性形象的头部,克里姆特用各种纹饰和装饰图案来描绘头发和头饰,使其看起来更加华丽。
这种对细节的装饰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繁复而富有视觉效果。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体现在对色彩的运用上。
他经常使用明亮的、鲜艳的颜色来营造画面的氛围。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运用了各种饱和度高的颜色,如鲜红、深蓝和鲜黄等,来描绘女性形象和背景。
这种鲜艳的色彩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还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表现在他对形态的处理上。
他经常夸张女性形象的线条和曲线,使其显得更加优雅和充满动感。
在画中的第一个女性形象中,她的身体线条流畅而修长,动作轻盈,这种夸张的形态处理使得她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神秘感。
克里姆特还善于利用对比来突出女性形象的特点。
在第二个女性形象中,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强调胸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其在画面中更加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作者:宫胜男来源:《大观》2019年第08期摘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一位具有鲜明个人艺术风格的画家,他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独特的装饰趣味并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其大量作品是对女性进行描绘的,他将艺术与生活融合交互,创造出新的艺术思想。
文章以其所处时期的时代背景为依据,并主要从其构图、造型、点线面的元素以及肌理与色彩出发探讨绘画的装饰性特点,以克里姆特代表画作中的《女性的三个阶段》为例,着手展开分析。
从对克里姆特作品中了解绘画特点的形成原因,以及其绘画风格从哪些绘画语言中能够体现出来,为今后学习研究不同绘画作品及风格提供可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克里姆特;《女人的三个阶段》;绘画语言;装饰趣味丹纳的《艺术哲学》中提到了作品的产生是取决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以及周围的风俗的[1]。
克里姆特独特的创作风格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
克里姆特生活在社会极其动荡的时代,但是同时科教文化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也正是这种时代促成了人性的忧虑与惶恐不安,由此推动了欧洲地区的启蒙运动。
此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聚集了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他们宣布要脱离主流的艺术圈,抗拒古典学院的艺术思想以及主张,要将自己从古典主义中分离出来,于是便有了分离派。
在当时其他的艺术家看来,分离派背叛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装饰以及形象是为了给那些特权阶级装点门面,掩盖王朝走向衰败的事实[2]。
克里姆特作为奥地利知名的艺术家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
处于这样时代的大气候中的艺术家克里姆特,他拥有艺术家都所具备的敏锐的艺术知觉,并且克里姆特经历了家庭中父兄同时逝世的巨变,这是他人生的大转折,也正因如此促成了他新的风格的形成。
克里姆特出生于金银雕刻世家,也受过较好的学校艺术教育。
但他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在接触新的艺术风格以及理念,这是突破了传统学院做派的创作理念。
他的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以女性为主,作品中充斥着他对于爱、性和生与死的感悟。
他的生长环境和勇于突破,成就了独特的他以及他带有象征寓意与装饰感的绘画风格。
一、几何化的构图形式几何化的构图形式是表现装饰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女人的三个阶段》的画面由简明的三个长方形进行组合。
两块横向的长方形组成画面的背景,着重表现的近景是一块竖向的长方形。
这种在平面上进行几何分割的构图使得画面更平面化,这几块大的长方形交叉形成了一个十字架的视觉符号,构图巧妙烘托主体物使画面结构达到平衡,是画家独特装饰风格的表现,并在构图中融入了对于生死的思考。
画家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不同时期的女性人物形象融入整个构图中,虽然表现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但是利用概括的装饰语言形成几何化的构图,从中更能看出画家想要突出对于生命的现实的自身感受。
作者对前景内部人物的构图的经营极为巧妙,从右到左看一个睡着的女儿被年轻的母亲环抱着,孩子与母亲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两个人物构成了紧凑的长方形构图,这种几何构图使画面更具装饰感。
移至左上方的位置,将衰老的女性放置在长方形的左上部,与年轻生命形成对角线的几何式构图别有深意。
在与整体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上,将她放在左上方,使她在空间上与年轻的两个生命拉开了距离。
这种几何化构图带给人一种心理暗示,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不可逆与隔阂感,同时让人感受到其作品具有装饰性的现代艺术气息。
二、扁平化的造型语言受到东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克里姆特绘画作品趋于扁平化,没有纵深感以及明暗过渡的色彩,用平面组合的方式将孩童期与青年母亲两个人物组合在一起,母亲侧着头将脸颊尽可能贴近孩子组成一个小的长方形。
克里姆特表现老妇人时,选择了侧面形象,刻画了佝偻的背部、干瘪下垂的臀部以及乳房,还有孕育生命后剩下的臃肿的腹部,这种造型可深入地表现老妇人的沧桑感。
加上人物本身的肢体造型,低头展现给观者的一侧胳膊自然下垂,用被隐藏的另一侧的手臂抬起捂着脸,而原本枯萎的头发已经将她的面部隐藏了,可她依旧用手再次拂面,这种对人物肢体造型加强了她想要隐藏自己内心、衰老又无助的状态。
人物造型与纹样结合平衡画面,没有加重表现人物个体的空间感。
同时在装饰上以及画面背景中的平面的几何纹样起到了装饰的效果,他用这种扁平化的造型语言来象征空间给人的视觉感受。
这种造型语言也更能突出画面装饰性的色彩,尤其是使画面的金色更为醒目。
三、点线面呼应的装饰效果点线面作为画面的基本的构图要素是具有多种意义的,它们相互呼应可以达到很好的画面效果,一幅画面的开始便是从点至线,同时线条是不同块面与色彩的分割线,也就是线条的划分形成了面。
绘画作品中的点线面是画家用来表现某种事物的语言,克里姆特在绘画中运用点线面的元素形成了作品的装饰效果。
首先,主体人物是三个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用了不同起伏的曲线来表现。
作者表现孩童期用线条柔软圆润的线条刻画了孩子的面部以及身体的轮廓,线条圆润温和并且轻浅。
再向画面左侧移动,纤细平缓的曲线表现了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勾勒出了一个既青春又具有独特女性魅力的形象。
左侧的是一个老年女性的形象,勾勒这个老妇人时,背部线条在一定弧度内又有着各种微妙的起伏,在身体关键部位,例如腰部、手肘、手指、胸部、腹部等关节处加重了力度,画家用有力的线条来表现老妇人的身躯是历经沧桑的,是付出爱而刚毅的身躯。
而下垂的乳房和隆起的小腹因为线条的力量更突出女性衰老后的无力感以及生命的最后以丑陋的體态结尾的悲哀。
其次,画家用一些微妙坚定、短小弯曲的复线表现这位老妇人身体上的结构,也是这些复线表现出这位老人身上散发的岁月雕琢感。
接着,观画面全局。
画面中背景是大平面用来衬托主体,也是对画面疏密的经营,同时出现在背景以及与人物结合的,许多圆圈以及花朵图案作为点的元素分布在画面中,起到平衡与连接主体人物关系以及主体与背景之间关系的作用。
这些点的元素在画面中的形成与克里姆特家族做金银镶嵌生意密不可分,受到珠宝镶嵌工艺的影响,克里姆特画面中的点的元素就像用在装饰首饰的珠宝一样。
点的虚实、大小、疏密是在平衡画面,线条的流畅度、长短、虚实、粗细也是在分割平面,营造矛盾,画面中运用点线面的相互呼应,营造了整个画面的有节奏的装饰效果。
四、材料与肌理的有机结合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会带来不同的肌理感,它们之间有机的结合能传达出作者特别的绘画思想。
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常会出现一些装饰材料的,使画面有一种镶嵌画的效果。
大面积比较鲜艳的颜色的材料作为画面装饰让画面效果灿烂热烈,色彩亮丽且对比强,画面肌理感厚重给人视觉上以刺激。
分析《女人的三个阶段》,其背景颜色使用了大量的肌理感厚重的黑色与金色,形成一个比较抽象的背景,前景的竖向长方形整个是鲜艳的朱红色,这些不同色彩结合了绘画材料特有的肌理感,更能加强视觉刺激,烘托主体形象,厚重的材料与肌理的结合也更能增强作品中的色彩情感。
这些材料带来的装饰性色彩是与传统写实手法有区别的,是重视形式美的法则,并且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同时作者主观感情在其中得到表达,装饰性色彩的合理运用,实现了作者的理性及感性色彩与作品的融合[3]。
在描绘人物时肌理是较为细腻的,这种肌理结合女童和年轻的妈妈身上明亮而柔和且轻薄的色彩,仿佛让人能感受到稚嫩皮肤的触感[4],让人能体会到新生命的美好纯净以及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爱。
而在同样的肌理下老妇人身上的色彩相对灰暗,在上文中提到的构图上给人的疏离感之后,这种肌理与色彩的结合更加重了这种疏离,使人感受到老妇人的孤单绝望,也像是生命的色彩渐渐褪去枯竭的感觉。
人物身上色彩的变化不仅仅是从明到暗、从亮到灰的过渡,也是对生命从出生走向灭亡的一种隐喻。
不同的材料带来的肌理会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并且可以更好地表现绘画的思想突出画面色彩的质感,同时带来有节奏和质感的装饰效果。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可以了解到,人会经常将无意识的欲望通过梦来释放,有时表达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无意识里想到的,可能是被自己抑制的,这是有可能促使艺术产生的,艺术家将无法在现实中能被满足的欲望在艺术中表现出来。
从克里姆特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窥见他的内心世界,他将自己压抑的心都释放在其作品中让观者去解读。
吴冠中老先生曾经说:“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国家的艺术家,他们都将想要说的话留在在作品里。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画中的主体是表现三个阶段的女性,可以看出他珍视且赞美美好的新生命,追求青春以及蓬勃生命,又表现了对生命终将走向消亡的恐惧。
作品中包含着他对于生命的认识,以及他站在男性视角上对于女性群体的解读,同时在他的绘画表现中我们能看到作者本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经历等。
他的绘画语言在突出的装饰性上依旧能体现出克里姆特對女性的关怀对生命的思考,虽然对死亡胆怯但依旧敬畏生命。
不仅限于这一作品,克里姆特的绘画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绘画题材是大量女性,绘画手法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手法使画面明丽,富有强烈的装饰感同时富含深意,发人沉思,所以他的绘画作品不是简单的装饰画,而是特别的带有寓意的装饰性绘画作品。
他在作品的表现手法极其富有深意,即便在当下和未来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
参考文献:[1]丹纳.艺术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33.[2]兰伯特.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21.[3]陆正虹.油画中装饰性色彩的艺术表现[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0-104.[4]孙乃树.美术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18.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