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你参考按照河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组的安排,结合我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学工部(处)对我校16个系(院)四个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89份,有效问卷564份。其中性别抽样分布为:男36.52%,女62.41%;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党员8.51%,团员88.65%,生源地分布为:城镇21.45%,农村77.13%。此外,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9.43%的学生干部,有10.28%的学生为独生子女。从调查中显示,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现将具体状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根据调查情况和对结果的分析,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分为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和成才愿望等四个方面。

(一)政治态度

我校大学生政治思想比较健康,能够用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观察、分析、思考政治问题,政治评价比较积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

1、关注重大政治经济热点问题,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思考政治问题的成熟和理智。我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在回答“你关注或了解国际方面的大事”(按优先顺序选三项)时,“反腐倡廉”(58.33%)、“与台独势力的斗争”(57.62%)、“三农问题”(51.77%)、“构建和谐社会”(31.91%)等分别排前4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66.13%。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看好,持“非常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共占73.04%。这说明我校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收到显著成效,学生高度认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站在国家大局的制高点上认识重大政治事件。

2、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广大学生已跳出传统视野,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待政治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政治心态渐趋成熟。调查显示,63.30%的学生认为“目前我国的基本国策”非常好和比较好。52.48%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执政能力”很强和较强。在“你对近年来国家在哪些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的问题上,学生选择“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对外关系”、“教育改革”等选项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2.41%、55.32%、36.88%、24.82%,反映广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他们已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

3、对政治问题分析日趋客观、理性,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在问及“从抗战胜利60周年看中日关系的发展”时,78.72%的学生认为“应该本着…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态度发展中日关系”,“如果有重大事情发生,你持什么态度”时,79.79%的学生认为应“冷静理智,视情况发展而定”等,从答案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已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为。学生的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并能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看待国际关系。

但也必须看到,我校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对学校组织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7.62%。在问及对“目前的基本国策”和“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时,回答“说不清”的学生分别有8.16%和6.38%,这种比较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如在问及“你对于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时,有59.22%的学生认为“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有16.49%的学生认为“党员称号所具有的自豪感”,这说明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多的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

(3)、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我校在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坚持德育“五个一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但从调查情况看,新时期、新形势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上,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只有17.9%,对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只有7.62%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而“不愿去”的学生则有10.82%,两者相差3个多百分点。在问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时,有42.13%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法”,有17.02%的学生选择了“教师队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和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二)人生观、价值观状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元价值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

1、从价值主体来看,我校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

的追求上。调查表明,有53.35%的学生表示愿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仅有29.19%的学生表示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在“你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上”,67.38%的同学选择追求“积极进取,辉煌灿烂的人生”。

2、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特点。在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评价上,我校大学生的主流选择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47.52%的学生首选“集体利益”,但仍有2.13%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46.63%的学生选择“根据情况而定”。在价值判断的标准问题上,60.72%的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64.72%),“地位的高低”(6.38%)、“权力的大小”(2.84%)、“个人财富的多少”(5.50%)、“生活是否美满”(21.45%)共占36.17%。当问及“一名大学生因抢救老农民而牺牲”时,有63.30%的学生认为“实现了崇高的个人价值”,远高于选择“未能实现个人的价值”(32.62%)和“毫无价值、得不偿失”(3.72%)的学生。

3、价值选择的二重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调查表明,部分青年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看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这使许多大学生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徘徊。在问及“你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是什么时,有64.72%的学生选择了“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但是在回答对于“无私奉献”的理解时,居然有38.72%的学生选择了“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有困难”。本次调查给我们的突出感受是,当代大学生是在求新与守旧,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形成了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4、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自立自强、讲究诚信和追求效率的时代特征。在回答“当前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品质”时,有64.72%的学生认为自己应强化诚信意识,列第一位,有45.57%的学生选择了“勤俭自强”。从调查情况来看,有72.16%和55.85%的学生最关注“就业问题”和“学业问题”,有76.6%的学生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而在回答“你感到目前最重要而又比较缺乏”的是什么时,有高达71.63%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这说明我校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讲究效率、注重学习实效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

(三)思想道德状况

道德作为公民内在的观念系统,无疑是个体选择行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道德状况如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人格完善,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人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日趋稳定和成熟。例如,对如何“看待考试作弊问题”(限选三项),排在前二位的是:61.17%的学生认为“学生不应该作弊”,50.35%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缺乏诚信的表现”。在如何“看待公交车上给老人、伤残者让位的行为”时,88.12%的学生认为,这是“讲求公德的表现,应大力提倡”。对于“无私奉献”,58.69%的学生肯定“无私奉献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这说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人,向往崇高是很多大学生追求的一种境界。从调查情况看,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关注自我、淡化社会责任。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自我,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淡化。在问及“对学校组织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的态度”时,7.62%的学生回答“非常愿意参加”,但也有13.12%和10.82%的学生认为“听不听无所谓”和“不愿去”,显现出冷淡的态度。调查表明,如今的大学生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责任意识。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方面,开始抛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力图二者兼顾。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但同时也要求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本次调查发现,有58.69%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要求”,但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又有46.63%的学生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他们推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73.94%),崇尚社会公德,但一旦有违背公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暧昧的。在问到“对公共场所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你的态度”时,“马上进行制止”的仅占19.50%,而“劝阻一下,听不听由他”(46.28%)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70%)的比例远远超过付诸行动者。这种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上客观存在的矛盾,实质上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集体责任意识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着问题,这恰恰是转型社会多元化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上的表现,如果不及时解决,我们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往往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

2、道德评价存在双重标准。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别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学生呼声很高,但在要求还本付息时,仍有26.06%的学生回答“视个人情况而定”,1.95%的学生回答“不还也可以”。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道德观念在冲突中整合。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在对“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看法是,有58.69%的学生认为“能理解,我自己不会做”,有44.8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不宜结婚”,但也有25.71%的学生认为“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对“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看法上,有17.38%的学生认为“违背中国传统道德”,但也有34.57%和33.3%的学生认为“视两个人的感情而定”和“个人的自由,别人不应干涉”;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动机问题,28.72%的学生选择“寻找终身伴侣”,而选择“丰富大学生活”和“说不清”的学生分别占20.74%和19.33%。这说明新时期大学生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