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实验报告

儿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目录

一、婴幼儿身长测量技术(卧式身长测量法) (1)

二、婴幼儿体重测量技术 (2)

三、温箱使用法 (3)

四、蓝光照射治疗技术 (4)

五、小儿护理体格检查技术 (5)

一、婴幼儿身长测量技术(卧式身长测量法)【目的】

评价小儿骨骼发育的状况。

二、婴幼儿体重测量技术

【目的】

评价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了解病情变化;为临床输液、用药、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三、温箱使用法

【目的】

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与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的体温保持恒定,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从而有利于高危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四、蓝光照射治疗技术

【目的】

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使患儿血中的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水溶性胆红素,而随着胆汁、尿液排出体外。

五、臀红烤灯照射治疗技术【目的】

增加臀部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干燥促进愈合

【目的】

1.增加液体、营养,排除毒素,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目的】

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或肥胖儿童的静脉采血。

【目的】

特殊情况下的输液、输血或取血液标本。

【目的】

1.解毒,清除胃内毒物或刺激物,减少毒物吸收。

2.减轻胃粘膜水肿。

【目的】

使患儿皮肤清洁,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预防皮肤感染,促进血液循环,活动患儿肢体,使之感到舒适,并可观察全身皮肤情况。

十二、小儿体格检查技术【目的】

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并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 3、掌握儿科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历书写等。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201611模板-与2013版相比,主要项目应有适度调整与优化)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00201K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要求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要求 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 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 学时数:总学时160学时,其中理论100学时、见习60学时 学分数:9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等 同步课程:《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等 教材: 《内科学》(第9版),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参考书: 《内科学》(第3版/八年制),王辰、王建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开课单位:锦州医科大学第一/三临床医学院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在临床医学整体理论与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内科学可分为多个亚专科,本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 通过《内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关于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知识,了解医学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发现疾病、诊断常见疾病、并提出初步治疗方案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与患方有效沟通、获取多种信息资源和进行健康教育等初步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涵养探索精神和医学人文情怀。 二、课程目标 1.能够理解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知识,了解新进展。 2.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问诊和重点体格检查,提出初步的基本正确的诊治方案。 3.能够在制定诊疗方案中有以下意识:与患方进行平等的沟通,主动获取多种信息资源、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 4.具有针对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对患者进行基本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5.能够有意识地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严谨求实的对待医学信息与临床诊断。 三、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相关内容的对应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 1. 课程简介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的基础教育阶段。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原则,培养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将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 2. 课程设置 2.1 基础医学课程 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化学:介绍细胞和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后续的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生理学:系统地讲解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其调节机制。 •病理学:介绍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基础。 •微生物学:讲解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性、感染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药理学:介绍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药物的能力。 2.2 临床医学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技能训练: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技能的训练。 •临床实习:学生在医院或临床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参与真实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临床轮转:学生在不同科室轮流实习,了解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培养全面的临床思维能力。 •医患沟通与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与患者有效沟通、尊重患者权益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3.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病例讨论:教师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视频教学:通过观看相关病例视频,加深对临床实践的了解,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4. 教材与参考书目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目的选择要求系统全面、权威可靠。常用的教材包括: •《人体解剖学》:介绍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构成。 •《病理学》:详细介绍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内科学》:涵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外科学》:介绍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儿科学》:讲解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参考书目,如医学期刊、临床指南等。 5. 考核与评价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占一定比重。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习评价:通过医院或临床实验室的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6. 就业前景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医院、诊所、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临床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他们可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结语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是培养具备扎实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的关键阶段。通过系统全面、权威可靠的教材与参考书目,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他们将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 第一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概述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性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Invention Contest,简称 CASTIC)是一项具有20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项目的科学比赛,是目前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竞赛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学科和部分社会科学的内容,其根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 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和承办单位: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承办省(区、市)政府主办。由Intel(中国)有限公司领衔赞助,由承办省(区、市)科协具体承办。 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规模和组织机构 全国每年约有1500万青少年参加各级各类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经过选拔每年有约300-400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比赛。 全国比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与承办地有关部门协商共同组成,负责比赛的组织工作。 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竞赛内容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是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其作品形式包括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以及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等。展示活动有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览和机器人创意设计优秀作品展示。 五、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竞赛宗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一项大型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全国青少年科学竞赛。其根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 六、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者 凡现就读于中小学(包括中等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的中国青少年,有发明创造成果、科学研究论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以及在探究性学习过程的

2023年医学院新学期教学计划

2023年医学院新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医学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 2.培养医学学生良好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 3.培养医学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4.培养医学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基础医学课程 (1)生物化学:细胞结构与功能、酶学、代谢物质 (2)生理学:神经、消化、循环、呼吸、激素、生殖等系统的生理学 (3)解剖学:人体的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 (4)病理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组织变化 (5)药理学: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6)微生物学: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分类、结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 2.临床医学课程 (1)内科学: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外科学: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 (3)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4)妇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生育管理(5)眼科学:眼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护理

(6)口腔医学: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口腔卫生教育 (7)皮肤科学:皮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8)麻醉学:手术麻醉和疼痛管理 (9)医学影像学:影像学技术和肿瘤放疗 3.社会医学课程 (1)卫生法学:医学伦理、法律责任和医疗纠纷 (2)医学统计学:医学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 (3)社区医学: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管理 (4)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心理疾病和心理咨询 4.科研项目 (1)科研课题:学生自主选择医学研究方向,参与科研课题的设计、实施和总结; (2)科研论文:学生撰写医学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会议和学术报告; (3)科研实践:学生参与医学实验室、临床实践等科研活动,培养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讲解,开展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验课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医学专业课程

医学专业课程 医学专业课程是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本文将介绍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一、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医学专业课程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医学专业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医学专业课程的内容 1. 基础医学课程 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并将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不同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2. 临床医学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桥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这些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不同科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临

床思维和技能。 3. 医学技术课程 医学技术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课程,包括医学影像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学等。这些课程通过教授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技术和临床检验技术,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医学检查和诊断技术,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影像资料。 4. 医学伦理与法律课程 医学伦理与法律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这些课程通过教授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使学生了解医学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 5. 社会医学课程 社会医学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课程。这些课程通过教授社会医学理论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知识,掌握公共卫生管理和预防控制的方法。 三、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和学习材料的阅读,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临床实习通过学生在医院临床科室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

小儿体格测量实验报告总结

小儿体格测量实验报告总结 引言: 本次实验旨在对小儿体格进行测量,并分析数据,以了解小儿的身体发育情况。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对小儿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为儿童保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实验方法: 1. 选择一定数量的小儿作为实验对象,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身高尺、体重秤、头围尺等,准确测量小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 3. 在测量前,尽量让小儿保持放松状态,并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4.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5. 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 通过对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进行测量,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身高:小儿的身高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数据显示,小儿的身高分布呈正态分布,且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童的身高普遍高于女童,这可能与生理差异有关。 2. 体重:小儿的体重也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数

据显示,小儿的体重分布也呈正态分布,且男童的体重普遍高于女童。这与男性生理结构较为发达有关。 3. 头围:头围是评估小儿脑部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实验数据显示,小儿的头围分布呈正态分布,且男童的头围普遍大于女童。这可能与男童的颅骨发育较快有关。 4. 生长曲线: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小儿体格生长曲线。该曲线可以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趋势,为儿童保健提供重要参考。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与现有文献和研究结果相一致,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儿的体格发育情况,今后可以扩大样本数量,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小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小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与性别有关,男童普遍高于女童。这些数据为儿童保健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评估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有效的指导。

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总则

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临床医学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行医权的医师。 第五条根据医疗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学专业评审条件分为两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十四个专业:全科/家庭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病与性病、精神病、肿瘤、病理、医学影像、计划生育。 (二)按三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三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三十二个子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结核病、传染病、风湿与临床免疫、老年医学、急诊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麻醉、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妇科、产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整形、核医学、放射治疗、医学检验。 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三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一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的。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 1、医学中专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七年; 2、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六年; 3、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五年;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四年。 (二)副主任医师 1、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七年; 2、医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五年; 3、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四年; 4、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二年;

XX性评价XX.doc

性评价 一、对性评价的基本认识 (一)性评价的概念 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构建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也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性评价是通过查找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在中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性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评价的过程,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 也是评价的主体。性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教学模块同参与、双方得到反馈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结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诊断性意见,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二)应用性评价的意义 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利用学生的评价意见、同行间的评价意见和督导者、管理者的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利用教师的评价指导、学生间的评价建议和自我评价反思,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 (三)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都是教学评价方法,都具有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 。注意点:()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补充和结合.()平时成绩、小考成绩以不同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这也不是性评价。这是使用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即采用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并最终总评成绩. .不同点:可从以下个方面去认识.

(四)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或某些知识点设计问题;②学生进行解答;③教师给出答案;④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反馈(③和④可以同时进行);⑤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 (五)性评价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因为性评价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方法,它不能代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它必须依附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六)性评价的方式 包括教师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几种方式。教师自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师评价:包含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实验操作考核、基本技能操作测试、单元小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包含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临床见习实习等组成部分. (七)不同类别的课程性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 对于理论课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小、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 对于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小、实验考核、操作考核等组成部分,也可结合理论测试的方式,但以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 对于理论兼而有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小、实验考核、操作考核、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其中理论测试

形成性评价简介

形成性评价简介 一、对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认识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构建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也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查找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评价的过程,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 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教学模块中共同参与、双方得到反馈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结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诊断性意见,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二)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利用学生的评价意见、同行间的评价意见和督导者、管理者的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利用教师的评价指导、学生间的评价建议和自我评价反思,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1. 共同点:都是教学评价方法,都具有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 2. 注意点:(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补充和结合。(2)平时成绩、小考成绩以不同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这也不是形成性评价。这是使用形成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即采用阶段性测试的形式, 并最终形成总评成绩。 3. 不同点:可从以下8个方面去认识。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质量学生满意度期末评价表(临床药理学)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质量学生满意度期末评价表(临床 药理学) 1.高级职称教师(教授、副教授)上课。 [单选题] * ○A.很多 ○B.较多 ○C.不确定 ○D.少 ○E.无 2.从授课者的言行能感受到老师敬业、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学识渊博、积极向上的品质风范。 [单选题] * ○A.很多 ○B.较多 ○C.不确定 ○D.少 ○E.无 3.让你敬重并激励你今后专业发展学习的榜样老师。 [单选题] * ○A.很多 ○B.较多 ○C.不确定 ○D.少

4.教材质量(从内容、形式、文字表达、图表方面评价)。 [单选题]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D.差 ○E.很差 5.课外阅读材料的布置得当,并有检查落实的要求。 [单选题] *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D.差 ○E.很差 6.老师所布置的课外阅读资料,对学习有较大帮助。 [单选题] * ○A.很大 ○B.较大 ○C.不确定 ○D.少 ○E.无 7.老师们每次上课都明确说明了教学目标与学习要求。 [单选题] *○A.很好

○C.不确定 ○D.差 ○E.无 8.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而不是死记硬背。 [单选题] *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D.差 ○E.无 9.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老师的科研成果或实际工作经验。 [单选题]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D.差 ○E.无 10.介绍专业前沿知识与学术动态,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单选题]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D.差 ○E.无

11.该课程对前期课程知识的依存度大小。 [单选题] * ○A.很高 ○B.较高 ○C.不确定 ○D.少 ○E.无 12.注重专业学习方法与工作方法的指导。 [单选题] *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D.差 ○E.无 13.注重专业知识的评价及鉴别能力的培养。 [单选题]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D.差 ○E.无 14-1.组织社会实践与调查(限人文社科类课程); [单选题] *○A.很好 ○B.较好 ○C.不确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教案详细版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 上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三年制高 专) 上课年级二年级学分/周学时8/4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dd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选用教材 龙明/王立义.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第 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主要参考书[1]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梁勇/胡忠亚.外科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不少于300字) 1.课程性质 《外科学》是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相统一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外科学总论作为外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其范畴包括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学习外科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其中理论104学时,实践26学时,总学时130学时。 2.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具备以下能力: 1.专业知识:学生能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正确诊断;能进行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能进行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健康宣教。

2.实践技能:学生能熟练进行围手术期及各项外科学技术操作;能制定详细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围手术患者的治疗计划。 3.专业素质:学生热爱临床医学专业,具有爱伤意识;具备较强的无菌观念及临床思维框架;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以国家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能力为基本参照,以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服务为基本方向,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和防治知识,学会诊断并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学会外科基本检查操作方法的适应基层、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助理执业医师。 二、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1.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建设用于本课程教学的仿真医院外科实训室,配备与相应科室相同或仿真的设备和器械,如模拟人、模拟手术台、手术器械等,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综合训练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练一体化的要求。 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教学实训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一般应是二级以上医院,医院的设施和设备先进齐全。诊疗范围宽,病种较齐全。有健全的医疗组织管理系统,让学生有系统地学习的机会。有一定数量的适应教学需要的临床教师队伍,有临床带教经历和带教经验,能进行教学查房、修改学生书写的病历、医疗专题讲座、组织病案讨论等工作。 2. 教师基本要求 承担临床外科教学的专业技术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具备一定临床实践经验,并定期在附属医院相应科室下临床实践,参加职教项目培训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等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工学结

考查课考核专题方案

1、《护理学基本》考核方案 注:学习纪律操作措施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教师报告考勤状况。报告内容涉及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教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2、《社区护理学》考核方案 注:学习纪律操作措施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教师报告考勤状况。报告内容涉

及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教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3、《传染病护理学》考试方案 考察课考核成绩采用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结业考察成绩双重结合旳形式进行记录. 一、平时考核成绩(占总分值旳50%) 1、课堂体现(占总分值15%) 优秀:积极回答教师提问,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精确(12—15分)。一般:能认真回答教师提问,回答问题基本对旳(6—11分)。 差:不能对旳回答教师提问,或回答不对旳(0—5分)。 2、完毕作业状况(占总分值20%) 根据交作业旳次数及完毕状况评分,每学期筹划完毕4次作业,每次5分。分优秀(5分/次)、良好(4分/次)、合格(3分/次)、较差(2分/次)、不交作业(0分/次) 3、课堂纪律、出勤次数(占总分值10%) 本学期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二次或二次以上扣10分。 学习纪律操作措施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教师报告考勤状况。报告内容涉及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教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4、印象分(占总分值5%) 对课堂综合体现进行评价,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学生可鼓励加5分。 二、期末结业考试(占总分值旳50%) 考察课不采用试卷考核形式,可根据临床学科特点,建议运用一节学时间进行考核(如下方案任选其一) 1、病例分析:规定学生写出医疗诊断(10分) 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目前存在护理问题(15分),应采用哪些护理措施(15),如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0分)。 2、知识点考察:按教学内容设计1~2道综合论述题(10分) 重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任课教师应严谨、细致、认真负责旳做好考核工作,保证考察课成绩精确公平评估,不得无端提高或减少学生成绩。 4、《儿科学护理学》考试方案 考察课考核成绩采用平时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期末结业考察成绩相结合旳形式进行记录. 一、平时考核成绩(占总分值旳30%) 1、课堂体现(占总分值10%) 优秀:积极回答教师提问,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精确(9—10分)。一般:能认真回答教师提问,回答问题基本对旳(6—8分)。 差:不能对旳回答教师提问,或回答不对旳(0—5分)。

考查课考核方案

考查课考核方案

1、《护理学基础》考核方案 注:学习纪律操作办法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考查课不采用试卷考核形式,可根据临床学科特点,建议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考核(以下方案任选其一) 1、病例分析:要求学生写出医疗诊断(10分) 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目前存在护理问题(15分),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15),如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0分)。 2、知识点考查:按教学内容设计1~2道综合论述题(10分) 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任课教师应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做好考核工作,保证考查课成绩准确公平评定,不得无故提高或降低学生成绩。 4、《儿科学护理学》考试方案 考查课考核成绩采取平时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期末结业考查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记录. 一、平时考核成绩(占总分值的30%) 1、课堂表现(占总分值10%) 优秀:主动回答老师提问,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准确(9—10分)。一般:能认真回答老师提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6—8分)。 差: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问,或回答不正确(0—5分)。 1、完成作业情况(占总分值10%) 根据交作业的次数及完成状况评分,每学期计划完成4次作业,每次2、5分。分优秀(2、5分/次)、良好(2分/次)、合格(1.5分/次)、较差(1分/次)、不交作业(0分/次)

2、课堂纪律、出勤次数(占总分值10%) 本学期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二次或二次以上扣10分。 学习纪律操作办法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二、实践操作成绩(占总分值的30%) 实践操作共3个:生长发育体格测量、更换尿布、头皮静脉穿刺。考核学生实验的出勤、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书写、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教师按评分标准对每名学生的每次实验进行综合评分。每个实验占10%,分优秀(10分/次)、良好(8分/次)、合格(6分/次)、较差(4分/次)、旷课或影响其他同学上课(0分/次)。 一、期末结业考试(占总分值的40%) 考查课不采用试卷考核形式,可根据临床学科特点,建议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考核:(以下方案任选其一) 1病例分析:要求学生写出医疗诊断(5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目前存在护理问题(15分),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15),如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5分)。 2知识点考查:按教学内容设计1~2道综合论述题,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任课教师应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做好考核工作,保证考查课成绩准确公平评定,不得无故提高或降低学生成绩。

考查课考核方案

1、《护理学基础》考核方案 注:学习纪律操作办法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2、《社区护理学》考核方案 注:学习纪律操作办法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3、《传染病护理学》考试方案 考查课考核成绩采取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结业考查成绩双重结合的形式进行记录. 一、平时考核成绩 (占总分值的50%) 1、课堂表现 (占总分值15%) 优秀:主动回答老师提问,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准确(12—15分)。一般:能认真回答老师提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6—11分)。 差: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问,或回答不正确(0—5分). 2、完成作业情况(占总分值20%) 根据交作业的次数及完成状况评分,每学期计划完成4次作业,每次5分。分优秀(5分/次)、良好(4分/次)、合格(3分/次)、较差(2分/次)、不交作业(0分/次) 3、课堂纪律、出勤次数(占总分值10%) 本学期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二次或二次以上扣10分。 学习纪律操作办法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4、印象分(占总分值5%) 对课堂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学生可鼓励加5分。 二、期末结业考试(占总分值的50%)

考查课不采用试卷考核形式,可根据临床学科特点,建议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考核(以下方案任选其一) 1、病例分析:要求学生写出医疗诊断(10分) 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目前存在护理问题(15分),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15),如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0分)。 2、知识点考查:按教学内容设计1~2道综合论述题(10分) 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任课教师应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做好考核工作,保证考查课成绩准确公平评定,不得无故提高或降低学生成绩. 4、《儿科学护理学》考试方案 考查课考核成绩采取平时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期末结业考查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记录. 一、平时考核成绩 (占总分值的30%) 1、课堂表现(占总分值10%) 优秀:主动回答老师提问,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准确(9—10分). 一般:能认真回答老师提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6—8分)。 差: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问,或回答不正确(0—5分)。 2、完成作业情况(占总分值10%) 根据交作业的次数及完成状况评分,每学期计划完成4次作业,每次2、5分。分优秀(2、5分/次)、良好(2分/次)、合格(1.5分/次)、较差(1分/次)、不交作业(0分/次)

考查课考核方案

1、《护理学基础》考核方案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2、《社区护理学》考核方案

注:学习纪律操作办法 班干部记考勤,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3、《传染病护理学》测试方案 考查课考核成绩采取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结业考查成绩双重结 合的形式进行记录. 一、平时考核成绩(占总分值的50%) 1、课堂表现(占总分值15%) 优秀:主动回答老师提问,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准确(12—15分)。 一般:能认真回答老师提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6-11分)。

差: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问,或回答不正确(0—5分)。 2、完成作业情况(占总分值20%) 根据交作业的次数及完成状况评分,每学期计划完成4次作业,每次5分。分优秀(5分/次)、良好(4分/次)、合格(3分/次)、较差(2分/次)、不交作业(0分/次) 3、课堂纪律、出動次数(占总分值10%) 本学期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二次或二次以上扣10分。 学习纪律操作办法 班干部记考動,每次上课前由班干部向任课老师报告考勤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校人数、请假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学生名单,老师记录缺考学生名字。 4、印象分(占总分值5%) 对课堂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学生可鼓励加5 分。 二、期末结业测试(占总分值的50%) 考查课不采用试卷考核形式,可根据临床学科特点,建议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考核(以下方案任选其一) 1、病例分析:要求学生写出医疗诊断(10分) 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目前存在护理问题(15分),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15),如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0分)。 2、知识点考查:按教学内容设计广2道综合论述题(10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