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的爱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冲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问导入)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活动一:爱的清单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老师:世界上较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4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推荐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4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推荐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在筛选信息、梳理结构的基础上准确解读文本。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感恩,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产生共鸣,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写作目的?2、你认为阅读这篇文章应该重点抓住哪些语句来理解?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把它们划出来,我们上课的时候讨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篇哲学随笔,理解文章时你主要抓了哪些句子?并说说理由。

【点拨】(1)抓加着重号的句子,加着重号就意味着是作者表述的重点。

(2)抓每段的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关键句有: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②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2、讨论:为什么这两句很关键?(1)由第①句可知:前三段讲的是爱的能力发展;后面讲的是爱的对象发展。

这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把握了这句,文章整体思路就清晰了。

由第②句可知:爱的对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同母亲关系紧密——人同父亲关系紧密——“达到综合”。

(2)第②句“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令人费解,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指的是“综合”,后文“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就是成为“成熟的人”(依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可知)。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四同步课件: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共87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四同步课件: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共87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我国古代“立德、立功、立言”的含义。 然后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作出客观周全的判断。就本文 而言,叔本华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他没有单独谈“立德”,但是 原文说“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 面的对比”,说明他也强调品德。比较我国古代的说法和叔本华 的说法的异同,就可得出答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7.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 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一句话要联系作 者对“绝对价值”的解释加以理解。文中说“而所谓绝对价值, 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 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可见题中第一句话是指真正的 名声依赖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题中第二句话要联系后文的阐述和 莱辛的话来理解。
高考导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3 年高考江苏卷)(原文在第八课上) 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 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 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 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 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 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 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共67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共67张PPT)

• 今天。 •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
感激与骄傲。 •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
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 沉默的父亲,沉默的父爱。那沉默之中所蕴含的是热切的鼓励, 狠狠的鞭策和殷殷的期望。正是这沉默的父爱,指引着作者一 步步成长,成长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如山一般的男人。我想, 纵使走到天涯海角,他也不会忘记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因 为这眼神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 作为一个在“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人,艾·弗罗姆很快就认 识到了社会政治力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他14岁时,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他的这种认识又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青 少年时期,他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这些经 历使他一生都对人类本性充满了好奇。
•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作 为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 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在弗罗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 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 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的行为。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 “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
• 3.有时候,母爱是琐碎的,表现在无数的唠叨中,既让人感 动也让人心烦;而父爱却是含蓄的,虽然言语不多,但常常让 人无法忽视。由于男女在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的 差异,父母对子女的爱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从外表上看,父爱 没有母爱那么热烈与酣畅,但他却把全部的父爱都融入了为家 庭生计的奔波忙碌当中。
人教版 高中语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课件
• 主题1:父爱 • 1.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新人教必修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素材趣读 1.认识父母之爱 弗罗姆认为,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 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 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 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人所 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 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各是什么?
积极面 消极面
母爱 ① ②
父爱 ③ ④
参考答案:①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 渴求的。②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③父爱可 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④父爱必须 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铭记父母之爱
名句诵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 是“妈妈”。——纪伯伦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 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国学撷粹】 声无小而不闻, 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
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 子·劝学》) [译文]声音不会因为小而不 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蔽而 不被看见。山里有玉,连草木 都会润泽,深渊有珠,连崖岸 都不会干枯。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

布置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个题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从小就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随着你的成长父母也开始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大家现在回忆一下你对这种爱有哪些体会?以往我们的感受都是很具体和感性的,而我们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

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在学新课文以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如何来理解以上观点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教学步骤:【诵读文本,感知文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

“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

明确如下:第一部分(第1~3段):自恋阶段被人爱阶段成长过程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第二部分(第4~7段):情感对象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全文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大屏幕显示)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教师质疑,深入感知】1、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课件(共43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课件(共43张PPT)

[运用]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打“√”, 错的打“×”) (1)提高首付比率,限购,限贷,每一次调控都与购房者 的利益休.戚.相.关.,也潜移默化地增加了购房者对政策变 化的关注程度。( ) (2)有人认为,“马上就办”本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本做 法,专门为此成立“马上就办办公室”荒唐可笑,纯属 节.外.生.枝.。( )
弗罗姆(1900—1980),1900年3月23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市一个犹太人家庭。1918年弗罗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 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进入海德堡大学改学社会 学。19学。
1925—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院接受精神分析 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 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罗姆搬到日内瓦, 1934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加入美国国籍,不久便成为 UNAM教授。他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 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 代成员,毕生旨在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 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的精神处境,
3.文学常识 《爱的艺术》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 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 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那么人们在自 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 自己,你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达到这目标尽 管困难,但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 困难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
duō yínɡ jiàn huánɡ
(2)ɡěi/jǐ shā/chà hénɡ/hènɡ dàn/dān chēnɡ/chèn
jiě/jiè/xiè
5.填字组词
dàn( )生
罪niè( )
(1)垂xián( )三尺 (2)萌niè( )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1、找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 的感受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在作者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呢?
规律:无爱 被爱 有爱 创造爱
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 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 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 门艺术。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试图用人本主 义调合二者,从而实现二者的“综合” , 这一研究不仅具有一 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中国教育出版网

《爱的艺术》
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 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 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 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 不到满足。 《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 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第一部分(1—3) 爱的能力的发展。
理 第二部分(4—7)
清 思
爱的对象的发展。
路 第三部分(8—10)
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抓关键句: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中国教育出版网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 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中国教育出版网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递进
体验母爱——无条件、自然

感受父爱——有条件、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爱”,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自主学习】
1.作者及作品简介
弗罗姆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

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

《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在书中他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并对各种形式的爱及其基本要素做了阐释.
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2.夯实基础
(1)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chà)那给(jǐ)予罪孽(niè)咄咄(duō)逼人渊(yuān)源
履(lǚ)行归根结蒂(dì)秩(zhì)序休戚(qī)相关专横(hèng)
3.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
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
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2)人在成熟过程中要经历五个阶段的爱。

请概括这五个阶段及其爱的情感特征。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2.文章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第一种是被动的爱,“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

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爱的方式。

第二种爱是主动的爱,“我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先付出再获得,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这是一种成熟的爱。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3.结合文章最后一部分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这句话?
明确:
“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是指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够自立,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既发展母亲的良知(宽容和善良),又发展父亲的良知(严厉和宽容)。

有母亲的爱的能力上,又有父亲的理智和判断力。

【拓展提升】
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里拥有这两个世界。

说一说,父母这两个世界给你什么样的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