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的正确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
啥是恩格尔系数呢?简单来说,就是衡量你家生活水平的一个指标哟!恩格尔系数呢,就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啦。
这就好比你兜里的钱,有多少是花在吃上面的。
比如说,你一个月挣了五千块,花在吃上面的有两千块,那恩格尔系数就是两千除以五千,等于 0.4 啦。
你可别小瞧这个数字哦!它能告诉你很多东西呢。
如果恩格尔系数比较高,那就说明你大部分钱都用来填肚子啦,可能生活水平还不是特别高;要是恩格尔系数低呢,那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钱可以去干别的,像旅游啊、买喜欢的东西啊,这不是说明生活过得挺滋润嘛!那怎么算这个恩格尔系数呢?首先啊,你得清楚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总支出是多少,这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等等所有花出去的钱。
然后呢,再算算食品支出是多少。
最后一除,这不就出来啦!就好比你这个月发了工资,买衣服花了一千,看电影花了五百,加油花了五百,吃饭花了两千。
那总支出就是一千加五百加五百加两千等于四千。
食品支出是两千,那恩格尔系数就是两千除以四千等于 0.5 呀!算出来这个数字后,你就可以大概知道自己家的生活状况啦。
要是恩格尔系数一直挺高,那是不是得想想办法,怎么能让自己在其他方面也能多享受享受呢?比如说,学着自己做饭,既能省钱,还健康卫生呢!或者找些更实惠的购物方式,不就能省点钱花在别的地方啦?咱再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食品支出就是那地基,恩格尔系数就是看这个地基占整个房子的比例有多大。
如果地基占的比例太大,那房子其他部分不就建不起来了嘛!所以啊,咱得把这个比例控制好,让生活这座“房子”盖得稳稳当当、漂漂亮亮的!算恩格尔系数其实也不难吧?这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饭一样自然。
通过它,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规划自己的未来。
说不定,你算着算着,就发现自己的生活还能变得更美好呢!所以啊,大家都快去算算自己家的恩格尔系数吧,看看自己的生活处在啥水平,然后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前进呀!。
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

• 降低恩格尔系数的建议: •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 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 • 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 度 •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杜绝“吃 是真功”的生活理念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 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 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 为最富裕。在中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 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 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 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 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 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 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 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 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 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 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 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 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 一。
各国现状
•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 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 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 %-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 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 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 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 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 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 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是否适用学术界一直存 有争议,持否定意见的认为中国居民生活 状况并不符合恩格尔定律,如1997年福建 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全国各省中最高, 达到62%,海南省为59%;而生活水平较 低的陕西省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 宁夏为46%。 • 尽管有争议,但总体看,中国城镇居民生 活水平的变化还是符合恩格尔规律的。
恩格尔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恩格尔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恩格尔系数是一种衡量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指标,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提出。
它通过计算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家庭的食品支出除以总消费支出,然后乘以100即可得到恩格尔系数的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食品支出占比越大,家庭消费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食品支出占比越小,家庭更多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恩格尔系数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可以反映不同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为研究家庭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指标。
其次,恩格尔系数可以通过与其他指标的比较,揭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趋势。
例如,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而恩格尔系数较低的国家则更多地集中在发达国家。
然而,恩格尔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反映家庭的整体消费情况,无法刻画家庭内部的消费差异。
其次,恩格尔系数无法反映价格变化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恩格尔系数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修正,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综上所述,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指标,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需要对恩格尔系数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更准确地反映家庭消费行为和社会发展趋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进行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的内容来撰写: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恩格尔系数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1.引言)将概述本文的背景和研究动机,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这将有助于读者对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在正文部分(2.正文)将详细解释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将探讨恩格尔系数在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恩格尔系数总结

恩格尔系数总结恩格尔系数是用于衡量家庭或国家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是分析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
本总结将介绍恩格尔系数的定义、计算方式、作用、特点和影响因素等方面。
一、定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这一概念由德国经济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在19世纪提出,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计算方式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食品支出总额/ 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
其中,个人消费支出总额包括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三、作用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在于衡量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反映居民的消费结构。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居民的生活质量越高,消费结构越优化。
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会逐渐增加。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四、特点1. 恩格尔系数具有国际通用性,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
2.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数指标,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消费结构。
3. 恩格尔系数受到收入、物价、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五、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恩格尔系数的重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会增加,导致恩格尔系数下降。
2. 物价水平:食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食品支出总额和恩格尔系数的计算结果。
如果食品价格上涨,食品支出总额会增加,可能会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 额的比重。 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 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 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 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 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 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 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 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 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 加快经济发展, 乡居民收入水平, 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降低恩 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 • 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 加快食品工程建设, 品物价上升幅度 •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 加大宣传力度, 费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各国现状
• 中国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 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 解决。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 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 降。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 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 经达到小康状态。可以预测,中国农村、城镇居民的恩格 尔系数还将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 国际上通用的衡 量居民生活水平 高低的一项重要 指标,一般随居 民家庭收入和生 活水平的提高而 下降。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食物支பைடு நூலகம்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
各 国 现 状
• 世界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 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 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 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 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 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 分标准,20世 90 ,恩格尔系 数 20%以下的 有 国, 16%; 大,一 20-30% , 富裕 。 国家,一 30-40% ,相 对富裕, 下的 国家, 分 小康。
恩格尔系数公式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算法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
恩格尔系数代表的意义:
一个家庭中,如果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重高,那么该家庭就没有足够的金额去支付其他支出,该家庭就比较贫困,随着比重越来越低,说明其支出更多支付在了许多其他的领域,该家庭生活不再为吃喝而发愁,其富裕程度会更高,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过去几年,我国“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0.6%降为2019年的28.2%,这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恩格尔系数的作用体现:
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度
食品物价上涨,必然带来食品消费支出的增加,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必然压缩非食品消费支出,造成恩格尔系数反弹上升。
如果食品物价的增长迅猛,必然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变相降低生活水平,引起人民情绪波动,严重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恩格尔系数也会大幅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恩格尔系数常常被经济学界引用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的正确应用却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下的。
本文从食品支出的正确涵义、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阐明思格尔系数在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局限性,提出正确应用该指标的相关建议。
一、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的提出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时任普鲁士统计局局长的恩斯特·恩格尔对153户比利时家庭的家庭预算和支出进行分析后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或者伴随人们富裕程度的上升,其家庭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下降,用于非必需品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上升。
在生活必需品中,食品占据了较大比例。
他特别指出:“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
”由此,人们把恩格尔关于“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的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的表述称之为“恩格尔定律”,把家庭食品开支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
但在具体数据的应用上,由于较难确定“生活必需品”的概念,人们一般以食品开支代替“生活必需品”。
人们普遍认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要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而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收入水平高的居民群恩格尔系数相对要低一些。
经济学者奥珊斯基(Orshansky)和钱纳里(H.Chenery)分别从国家宏观层面和家庭微观层面验证了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的普适性。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这一举措,使恩格尔系数成为评价国家或地区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在我国,恩格尔系数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法。
二、恩格尔定律的失灵1984年,苏志平教授曾对河北省的几个县的农民消费作了调查,居然发现农民普遍的食粮费用支出占比全在25%以下,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比例。
但是,苏志平教授同时指出:农民的主要支出并不在文化教育娱乐卫生方面(这些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0%不到),而在住房方面(占40%以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加之传统消费观念强,习惯于节俭生活,在饮食的方面基本保持着原来的水平。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时,人们习惯把恩格尔系数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最低的前5个省份分别是内蒙古(31.35%)、山西(32.51%)、河南(33.68%)、北京(33.76%)、新疆(33.94%),而江苏(40.41%)、上海(39.38%)、浙江(39.88%)、广东(38.5%)的恩格尔系数却分别在第24、21、23、18位。
如果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2002年我国31个省份中有23个已达到了富裕水平,其中包括了山西、内蒙古、河南、新疆、贵州、宁夏等西部偏远地区及内陆地区,而富裕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才刚刚处于富裕的边缘。
虽然尚未进行更加严密的分析和论证,但这个结论显然与常理相悖。
俞锡棠(2004)对浙江舟山渔民的生活收入和支出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渔民们的恩格尔系数在1994—2003年总体上趋于下降,但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却处于降低的态势中。
指标与实际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渔民收入增长缓慢,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明显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在紧缩食物消费的无奈情况下出现的。
事实上,在实际收入趋于下降的条件下以计算恩格尔系数来判断生活水平的变动趋势,已经与恩格尔定律的本意相悖了,因为恩格尔定律阐述的是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实际收入的提升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三、对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的正确认识任何一种经济指标的提出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它的成立必然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这就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也必须受到一定限制。
对食品支出的隐含定义,恩格尔之所以将食品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是因为他认为食品消费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消费,所有个人的学习、创造和社会集体活动,都必须以生命状态及其活动能力的保持为前提。
这就意味着这里的食品支出指的是维持生活所需的食物支出,与其他奢侈品相比,其收入弹性是比较低的。
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食品支出往往具有“维持生命”和“享受生活”的双重属性,而前者的收入弹性显然大于后者,尽管这其中存在着明显的消费分层,但这两种性质不同的食品支出在实际计算中是合并作为分子的,这样计算出来的恩格尔系数指标意义就相对模糊。
这就是为什么高收入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反而大于低收入地区的主要原因。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结果受到商品价格因素、居民消费观念、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商品价格看,一方面,我国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粮油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在改革开放后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即使在食品支出的数量和质量不变、食品价格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其他非食品支出如教育、医疗等价格的上扬也同样会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
从消费观念看,我国是个多元化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差异较大,由于南方人相比北方人更注重饮食质量,因此食品支出的收入弹性往往较高,食品仍然是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消费类别。
从消费习惯的角度看,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居民的食品消费开始更加关注饮食搭配的营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简单粗放型的食品消费已经开始向休闲食品、营养保健品倾斜。
同样的家庭总支出,偏好出外就餐的消费者其恩格尔系数往往较高,而这恰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对于正处于一系列改革进程中的经济体而言,恩格尔系数会出现一些超常规的变动,这是一国的国情国策对恩格尔系数的潜在影响。
前文关于浙江舟山渔民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动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使得收入较低的人群的支出预期增加,而企业改革的推进增大了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部分中低收入人群不得不通过节衣缩食的方式来应对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刚性支出,从而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收入预期不断升高、福利待遇持续改善的公务员群体,他们会通过加大外出就餐频率、档次等提高消费层次的方式未改变消费习惯,从而导致短期内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对于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极度贫困群体,收入的上升必将带来改善性食品支出的大幅增加,从这一点看,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以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为条件的。
如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1981和1982年就曾出现过连续的上升,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四、对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的正确应用综上所述,我们在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时,可以将恩格尔系数作为一个参考依据,但必须注意:一是慎用划分标准。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关于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是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任何标准都只具有相对意义和参考意义,因为增长、发展、富裕程度、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等问题十分复杂,用一个指标显然难以去衡量在自然、历史、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千差万别的国家和地区。
同时恩格尔系数只是一个相对指标,在考察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时候,必须对人均食品消费额、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绝对指标予以同样的关注。
事实上,在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文件中,用于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还有人均居住面积、生活用电量、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人文发展指数、基尼系数等,它们和恩格尔系数一样,由于衡量的角度和计算方法的原因,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对居民生活水平的科学判断,绝对不能简单地建立在对一个指标的分析之上,而应该选取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二是在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进行纵向比较,或者对一个地区居民收入作高低层次之间的贫富差距分析时,恩格尔定律的重要意义更为明显,而在运用恩格尔系数作横向比较时,必须考虑国情国策、地域差异,注意分析价格指数、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是恩格尔定律反映的是一种长期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如果把它用于短期的、居民富裕程度的精确计算或对比,结论往往难以令人信服。
事实上,很多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在短期内都曾出现过跳跃现象,这其中既可能是物价指数异常波动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福利税收政策变动引发消费者行为变化所导致的,它的短暂上升相反很可能是生活状况改善的表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食物支出金额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