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

3 12 术侧 下肢伸直 制动 2 , .. 4h 绝对卧床 休息 , 为防止穿 刺 处再 出血 , 予弹力绷带加 压包 扎并予 砂袋压 迫腹股 沟穿 刺处 6h 。患者长期卧 床且下 肢制 动往 往全 身酸痛 , 以忍受 , 难 应
关 心 体贴 病 人 , 助 病 人 翻身 , 换 卧 位 , 侧 下 肢 可 活 动 , 协 更 健 保 持术侧傥关 节伸直。 3 1 3 1 . . 2h后 予 流 质 饮 食 , 少 量 进 食 , 呕 吐 不 适 , 加 先 无 可 量 , 病 人 多 饮 水 , 排 尿 , 于 造 影 剂 ( 比 醇 ) 排 出 。术 嘱 多 利 碘 的
2 3 一般 护 理 .
患 者 绝 对 卧 床 休 息 , 头 抬 高 1 。 3。减 床 5~ O ,
少 不 必 要 的搬 动 , 理 操 作 时 动作 应 轻 柔 , 少 探 陪 人 员 , 护 减 病
幸 存 者 仍 可再 次 出 血 [ 。临 床 表 现 为 剧 烈 头 痛 、 吐 、 重 者 1 ] 呕 严 出现 意 识 丧 失 和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颅 内动 脉 瘤 以往 均 采 取 手 术
夹 闭 治 疗 。介 入栓 塞 治 疗 是 一 种 安 全 有 效 的 微 创 治 疗 方 法 ,
室 保 持 安 静 。 给予 富含 维 生 素 、 维 素 、 烂 易 消 化 的半 流 质 纤 软 饮 食 , 持 大 便 通 畅 , 要 时 使 用 缓 泻 剂 。 嘱 患 者 勿 用 力 咳 保 必 嗽 、 喷嚏 、 便 , 防感 冒。 打 排 预 2 4 术前 准备 . 术 前 完 善 各 项 检 查 及 检 验 项 目 , 助 病 人 练 协 习术 侧 肢 体 伸 直 制 动 、 上 练 习大 小 便 , 前 i 时 做 好 皮 肤 床 术 小 准备 , 备会 阴 部 、 侧 腹 股 沟 、 腿 上 1 3处 皮 肤 。术 前 禁 食 双 大 / 6 , 人 接 入 D A 室 后 麻 醉 后 予 留置 导 尿 管 。 ~8h 病 S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质 量 得 到保 证 ,质控 护 士 对 终 末病 历 的 质控 负 担 也 得 到 了 大大
的 降低 。
[]叶 丽娟 . 质 控 管 理 中设 置 首席 护 理 质 控 尝试 [ . 学 杂 3 环节 J 护理 】
吉林 医学 2 1年 1月第 3卷 第3 期 00 2 1 6
6 9 83
从 表 1 以 看 出 ,通 过 对 护 理 文 书 质 挎 实 施 改 进 措 施 后 , 可 2 0 年 5 以来 ,护 理文 书 甲级 率 明显提 高 。 09 月
存 在哪 些 问题 和缺 陷 ,同 时也 为护 士长进 行 护理 质量 管理 提供 了
吴 玉 梅 ( 苏 省 苏 北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内 科 ,江 苏 扬 州 2 5 0 ) 江 20 1
[ 要] 摘 目的 :探 讨水 解 弹簧 罔介入 栓塞 治疗 颅 内动 脉瘤 围手 术期 的护 理措 施 。方法 :对 颅 内动脉 瘤患 者经水 解 弹簧 圈介 入栓 塞治 疗 并做 好术 前 护理 及术 后 密切 观 察病 情 ,防止再 出血 ,对 可能 } 现 的出血 、感染 及脑 血 管痉 挛采 取 有效 的应 对 预 防护理 措施 。结 果 : n 颅 内动 脉瘤 患 者经 弹簧 罔介 入 栓 塞治疗 ,经严 密 的 观察 和护 理后 ,全 部治 愈 出院 ,未 发 生护 理并 发症 。结论 :采 用水 解 弹簧 圈介 入栓 塞 治疗颅 内动 脉瘤 具有 创 伤小 、并 发症 少 、恢 复 快等 优点 ,同时采 取 有效 的护 理措施 是促 进 患者 治愈 的重要 保证 。
[] 4 高 玲 , 义 清 . 护理 文 书 全面 质量 控 制有 际护理 学杂 志,07 68:6. J国 l . 2 0 , () 5 2 8
颅内动脉瘤Neuroform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l0 1 06 l
肝素 用量 ; 录股 动 脉 、 记 足背 动 脉搏 动 情 况 , 以便 术 后 对 照 。术前 1天做 碘 过 敏试 验 , 侧 腹股 沟 双 及 会 阴部备 皮 。术 前1 禁食 , 禁水 。 为减 少 2h 4h
体 会介绍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3 1 1常规 护理 ..
给 患者创 造一个 安静 、 洁 、 整 舒
适 的休息 环境 , 减少 探视 , 保持 患者 情绪 稳定 。人 院后密切 观察 呼 吸 、 心率 、 血压 、 脉搏 等 生命体 征 , 定 时观察 瞳孔 及意识 状 态 , 尤其 要严 格控 制血压 , 防止 动脉瘤 破裂 出血 。我科 通 过静滴 硝 酸甘油 或 口服 降 压 药 将 血 压 控 制 在 l0 9 以 下 。 3/Omm 同 时嘱患者 术前 尽量 多 卧床 , 活动 , 习床上排 少 练 便 , 知患 者多进 食清 淡易 消化食 物 , 告 防止排 便 困
本 组有 1例 5 0岁男 性 患 者 因害 怕 术后 恢 复不 好
所 有患 者均经 全脑 血 管 D A 明确 诊 断 , S 介人
治疗在全麻下进行 , 全身肝素化 , 尼莫地平持续静 脉泵 入 。利 用 sligr 术 穿 刺 股 动 脉 置 人 鞘 edne 技 管 , 引导 管 至 颈 内 动脉 或 椎 动 脉 。 R am印 下 导 od
颈3m交换 微导 丝送 入 N uo n e rf n支架 系 统 , 越 o 跨 动 脉瘤颈 后释 放 , 心调 整 将 微 导 管通 过 网 眼置 小 人 动脉瘤 内, 采 用平 行 技 术 先 将微 导 管 放 人 动 或 脉瘤 内后 释放支 架 。使 用 合适 弹簧 圈通过微 导 管 填塞 动脉瘤 , 最后 经造 影 证 实 动 脉瘤 无 造 影 剂充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
正确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各不相同,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等因素,使血管内栓塞术围术期内仍会发生较高并发症[1],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和血压的监测等,可使并发症减少,利于患者康复。
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成功完成动脉瘤栓塞术15例,随访6个月,均预后良好,现就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01~2013-12 本院住院的15例动脉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8-73岁;未破裂12例,已破裂3例,有头痛者11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恶心、呕吐3例。
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
1.2 护理1.2.1 全麻术后护理全部患者均在全麻、经口气管插管下行栓塞术,术毕返回本科监护室复苏,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去枕平卧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心电、指脉氧、血压、呼吸变化,尤其是患者准备苏醒时,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可引起脑灌注流量改变,从而诱发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痉挛[2]。
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1-3小时后清醒,做好撤机前的评估,用程序化撤机方法撤机拔管,并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
6小时后床头抬高15~3O°,可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饮水,前4小时饮水800-1200ml,保证充足尿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1.2.2 心理护理因术后进入监护室,无亲人在身旁,卧床期间一切生活护理必须由他人协助,如进食、排泄、床上擦浴,使病人暴露了一些隐私,降低了尊严和自身的能力空间,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病人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常有恐惧、害怕紧张心理。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33 术 后 护 理 .
本组 2例术 中动 脉瘤破 裂 , 例 术 后 穿刺 部 位 1 血 肿 , 及时 妥善处 理 , 经 均康 复 出院 。
3 护 理
31 术 前 护 理 .
3 1 1 一般 准备 ..
临床护理杂志 2 1 年 8 00 月第 9 卷第 4期
・
27 ・
弹簧 圈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 瘤 围手术期的护理
蒋
关键词
群
盛传玲
颅 内动脉瘤 / 外科学 ; 塞 , 栓 治疗性 ; 围手术期护理
R7 34 R 7 . 4. ; 436
中 图分 类 号
Ke od it ca i n uym/ug r ;mb l ai ,teae t eiprt en rig yw rs nr rna a ers sreye oi t n hrp ui pr eai us a l z o c o v n
随着介入 放 射 技术 、 料 和设 备 的不 断 进 步 , 材 弹簧 圈栓 塞治 疗 颅 内动 脉 瘤 逐 渐成 为该 病 的主 要 治疗 方法 , 簧 圈作 为 一 种新 型 的栓 塞 材 料 , 有 弹 具 疗效 好 、 创伤 小等 优点 。20 06年 6月  ̄ 20 0 9年 1 2
3 3 1 密切观察 病情 术后监 测体温、 .. 心率 、 呼
吸、 血压 、 识 、 孔 。并 注 意有 无 肢 体 肌 力 下 降 、 意 瞳 感 觉减 退等 神经 系统 局灶症 状 。 33 2 穿刺 部位 护 理 .. 在 穿 刺 、 管及 应 用 肝 素 插 过 程 中均可 产生 局 部 血 肿 , 发 生 在 术 后 6h内 。 易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脑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瘤状病变,0.2%~7.9%的患者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了病残病死率[1]。
据报道[2],脑动脉瘤病残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弹簧圈栓塞治疗仍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难以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的脑动脉瘤,且复发率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3],当血流能够通过的支架网孔面积与支架金属网格所围成的菱形面积之比值小于0.6时,可使流经支架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衰减,促进血栓形成,减少预后复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颅内动脉瘤水解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国实用 神经疾病杂志 20 年 1 月第 1 卷第 7 C i sJunl f ata ! 07 o o 期 hn e ora o e rccl ! i !
塑Q! ! ! ! !
: :Leabharlann !儿 出现兴奋症状者 常规 用苯 巴比妥针镇静 、 防惊厥 。护理 上 预 取 头 高 侧 卧 位 ( 5~ 3 。, 作 尽 量 集 中进 行 , 量 少 移 动 患 1。 0) 操 尽 儿 , 种 噪声 的 不 良刺 激 都 会 引 起 患 儿 惊 跳 或 抽 动 , 用 少 许 各 可 棉 球 塞 住 双 侧 耳 孔 。 观 察 记 录 抽 搐 发 作 的 部 位 、 数 、 续 时 次 持 间及伴随症状 ; 重惊厥者往往伴有意 识障碍 、 阵挛 或强直 , 严 肌 对 这 类 患 儿 要 保 证 气 道 通 畅 给予 持续 吸 氧 , 止 发 生 窒 息 。正 防
监 测 血 氧 饱 和 度 及 酸 碱 度 , 解 质 及 血 糖 等 。根 据 检 验 结 果 及 电 时纠酸 , 补充 电解质 , 维持血糖稳定 , 降低 因酸中毒及 电解 质紊 乱而造成的病死率 。 2 9 喂 养 常 规 洗 胃 , 控 制 HI 患 儿 并 发 呕 吐 , 尽 早 开 . 可 E 为 奶 创造 条 件 , 时 可 防 止 反 流 引 起 再 次 窒 息 。 同 。 窒 息 儿 酌 情 延 迟 开 奶 时 间 , 无 吸 吮 或 吞 咽 反射 的 患 儿 , 禁 食 , 静 脉 营 对 暂 予 养 。病 情好 转 或 稳 定 后 , 鼻 饲 喂奶 , 少 量 开 始 , 渐增 加 奶 予 从 逐 量 。喂 奶 后 严 密 观察 患儿 的 面 色 、 率 、 张 力 , 止 呕 吐 和 窒 心 肌 防 息 。本 组 病 例 有 7例 曾 予 鼻 饲 , 1 出 现 呕 吐 , 1例 2例 因 奶 液 反 流 致 面 色 口唇 发 绀 , 及 时 拍 背 吸痰 、 氧 后 好 转 。 经 吸 2 1 加 强 基 础 护理 及 心 理 护 理 治 疗 操 作 时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 .O 防止 交 叉 感 染 。 病 室 1 2次 / ~ d动 态 三 氧 消 毒 机 消 毒 , 制 探 限 视 人 员 , 作 人 员 勤 洗 手 , 须 加 强 口腔 、 肤 、 部 、 部 的 护 工 必 皮 脐 臀 理, 防止 损 伤 和 感 染 。 患 儿 父 母 的负 性 情 绪 不 仅 会 影 响 患 儿 的 照 顾 质 量 , 且 会 影 响 其 对 患 儿 疾 病 和 治 疗 的 态 度 , 而 影 响 而 进 患 儿 的康 复 和 生 存 质 量 0 ”。因 此 , 予 家 属 希 望 和 信 心 。本 给 组病例有 9 因经济 困难 自动 出院外 , 例 其余均 能配 合治疗 。
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性及术 中需要 的配合 , 以解 除恐惧 心理 , 促使其积极 配合 治疗 。 患者术前绝对 卧床 , 避免一切不 良刺 激 , 保持室 内通风 , 暖适 冷 宜, 防止着凉 。随时观察生命体 征及 意识的变化 , 理饮食 , 合 保 持大便通 畅。 物 品准备 : 脑血管造 影用 品 I 、 引导 管 、 套 指 微导 管 、 微弹
■ 组国爨窳
患 者体 温 、 托品化 状况 、 阿 时间 、 尿量 、 尿液颜 色 , 因患者人 病 房 时 血压 由 108 m 降至 9 / g 另 开静 脉通道 , 2 /0m Hg 06 mm H , 0 静 脉注射低 分子右旋糖 酐 , 补平衡盐溶 液 , 加%甘露 醇预 防 输 脑 水肿 , 防性抗 感染治疗 , 6 预 每 胃 1 , 50 0m 观 h洗 次 约 0 L,
带加压 l 4h 避 免屈髋 , 2 2 , h 穿刺点沙 袋压迫 4h 6h 穿刺侧  ̄ , 肢体 平伸并 制动 6h 1 , 观察 局部有 无渗血 及血肿 , ~ 2h 并 密切
观察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 设 置专 人看护 , 给予 持续低 流量吸氧 , 持呼吸道 通畅及 保
防止 呕吐物误 吸入 呼吸道 , 清醒后床头 抬高 1 。一 O 5 3 。利 于颅
3 例动脉瘤 9% 塞成 功 , 9 0栓 手术后恢复 良好 , 死亡 1 , 例 余
患者术后 2 出院。 周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
对意识 清的患者要 详细讲解手 术的必要
内静脉 回流防止脑水肿 。 术后患者全身肝素化处于高凝状态应 给予 下肢 腓肠 肌处环形按摩 ,力 度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 , 以 防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清醒患者应鼓励 多饮水 以增加造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64-0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85%。
弹簧圈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89例,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89例动脉瘤患者,对其进行了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其中男56例,女43例。
年龄27.8-56.2岁。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影像学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1.2 方法取仰卧位,全麻后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置于病变侧的颈内动脉内。
造影显示动脉瘤的全貌,并找出显示动脉瘤的最佳位置。
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颈于载瘤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微导管经导引导管送入动脉瘤内,按照预先测量好的大小送入弹簧圈,直到动脉瘤填满为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沟通,多与病人交谈,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
详细介绍该手术的
先进性与安全性,术中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和康复情况。
简要介绍手术过程。
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以免血压升高,引起动脉瘤破裂。
介绍已治愈的典型病例,使病人树立信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2.2 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晕、恶心、肢体无力等。
术后病人平卧24小时,给予氧气吸入,穿刺点沙袋压迫6-12小时,保持伸直位,以防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
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以防腹压增大致穿刺口出血。
如病人咳嗽,应用手按压穿刺部位,以防穿刺部位出血。
严密观察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嘱病人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3.1 脑血管痉挛由于栓塞材料是一种异物,对血管造成机械刺激,加之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70%在发病早期即存在脑血管痉挛,其中20%-30%的患者由于脑血管痉挛严重而导致脑灌注不足,产生缺血性神经症状[1]。
术后24小时内应注意有无脑血管痉挛的表现。
若病人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所致。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扩容、解痉治疗。
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缺氧。
护理病人要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
患者头痛程度、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以免因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导致脑神经不可逆性损害。
应严密监测有无新近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必要时应用尼莫地平针1mg/小时,持续静滴,防止血管痉挛。
也可给予罂粟碱60-80mg/d缓慢静滴。
防止血管痉挛。
2.3.2 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动脉瘤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
第2次出血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2周内。
动脉瘤破裂前的先兆症状有头痛、眼痛、脸痛、视力减退、恶心、颈部僵痛、腰背痛等。
动脉瘤破裂时可出现“裂开样头痛”、呕吐、畏光、烦躁不安并伴有意识障碍,可有短暂性血压升高,体温上升至38℃左右。
生化检查:白细胞增多,高血糖等。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一般术后患者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声光刺激,杜绝探视病人,集中安排护理治疗,缩短操作时间。
及时和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消除恐惧心理。
必要时适当给予镇静剂。
严格要求病人的起居生活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维持血压稳定,尽量减少情绪及血压波动,以上措施可明显降低动脉瘤的再出血几率。
2.3.3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术后肢体制动,穿刺处加压包扎导致血流缓慢等可导致血栓形成,应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颜色、温度等。
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肢体无力,发麻现象,如出现穿刺侧肢体远端疼痛、麻木、动脉搏动消失、皮温降低、皮肤颜色苍
白等现象。
可能为急性动脉栓塞[2],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4 脑梗塞形成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因脑动脉闭塞、脑组织缺血而死亡。
术后应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如术后发现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神志不清等。
应考虑脑梗塞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术后患者处在高凝状态,常规给予短期48h肝素化,配合长期阿斯匹林治疗,以防脑梗塞。
2.3.5 穿刺部位出血因术中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极易出血。
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瘀紫。
病人手术毕安全回病房后,一定嘱病人平卧24h,伤口沙袋压迫6h,同时穿刺部位侧下肢禁屈曲、制动。
随时观察穿刺点局部渗血、血肿情况。
小血肿一般不与处理,几天后可自行消退。
如出血量大,血压下降,出现大血肿,除压迫股动脉加压包扎外,24h后可热敷局部,足部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并注意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术后每15-30min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
防止穿刺侧肢体过早活动,向患者讲清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3 结论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
并因其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动脉瘤患者减轻了痛苦。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周密的护理计划,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08.
[2] 吴青,刘春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