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

答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2.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A. 80m

B.80dm

C.80cm

D.80mm

3.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回声大小不同

4.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A. B. C. D.

6.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传播声音的物质

D.物质的温度

三、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7.速度是表示______ 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______ .

8.如图是2019年6月18日14时左右天宫一号和神州九号对接的模拟画面,开始时“神九”离“天宫”越来越近,这时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______ 的;二者锁定后,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______ 的.

9.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______ 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______ s.

10.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

11.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 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 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______ 不

同.

12. 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______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

13.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运动状态为______ ,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1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 有关.

15.夜深人静,走进小巷,为什么总像有脚步声跟着自己?白天为什么听不见?答:这是因为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______ 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

______ ,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

1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1)“小孩子的尖叫声刺耳”指的是声音的______ ;

(2)“你的声音真好听”指的是声音的______ .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20分,第17小题4分,第18、19小题各5分,第20小题6分)

17.德国著名钢琴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

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到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18.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2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

车次南昌西开上海虹桥到运行距离

G1346 09:43 13:18 780km

G1386 10:05 13:59 780km

G1348 10:26 13:41 78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19.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

20.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

(1)小球前8秒的速度?

(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

(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

五、实验探究题(共40分,每小题8分)

21. 左图为小红、小辉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______ .

(2)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______ .

(3)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______ 进行哪项研究:______ .

22.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

(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______ .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______ .

(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答:______ .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2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______ ,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

24.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

25. 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测量小球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公式)

______ ;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是为了______ .

(3)小车从甲点运动到丙点用时______ s,滑过的距离为

______ m;

(4)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5)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_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C

3.B

4.C

5.AD

6.CD

7.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8.运动;静止

9.5;50

10.B;1.35

11.音调;响度;音色

12.乙;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

13.静止;2.5

14.高;振动频率

15.反射;加快

16.音调高;音色好

17.答:钢琴弹奏时产生的振动通过木棒传到牙齿,引起牙齿的振动,再通过口腔内的骨骼传递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同样能使听觉中枢产生兴奋,产生听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18.解:

(1)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 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 = =0.5h=30min,

爷爷9:35开车出发,经过30min后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05,

由于到站时火车G1386正好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爷孙俩只能上G1348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所用时间:

t′=13:41-10:26=3h15min=3.25h,

总路程s′=780km,所以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 = =240km/h.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348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

19.解:∵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 = ;

∵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 -2.5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 = ≈3908m/s.

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

20.解:(1)小球的速度v= = =10m/s,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则前8s的速度是

10m/s.

(2)∵v= ,

∴小球前8s内的路程:

s1=vt1=10m/s×8s=80m.

(3)∵v= ,

∴通过60m所用的时间:

t2= = =6s.

答:(1)小球前8秒的速度是10m/s.

(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80m.

(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6s.

21.a、d;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不能;材料不同,长度也不同;a、c;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2.能;音乐声逐渐减弱;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3.高;高;频率;变大;变大;振幅;

24.(1)乒乓球多次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

(3)①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

大;

②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5.v= ;小;便于测量小球运动所用的时间;6;0.9;0.15;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1. 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

2. 解: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讲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

的一半,在80cm=8dm=800mm左右.

故选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3. 解:生、熟西瓜因其内部瓜瓤熟的程度不同,所以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相同;选项A、C、D是错误的,选项B 正确;

故选B.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考查了音色的应用,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最重要的依据.

4. 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选C.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5. 解:由v= 可知,v一定时,s和t成正比,v不随s和t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s-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故选A、D.

解答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本题关键抓住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图象和速度图象的特征进行选择,不能漏解.

6. 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不同,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故选C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本题考查了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7. 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速度;

故答案为: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根据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8. 解:

开始时“神九”离“天宫”越来越近,“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运动的;

二者锁定后,“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变,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 解:(1)小明的速度为:

v小明= = =5m/s;

(2)设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t′,

根据题意可得:v小明t′+v小丽t′=s,

代入数据可得:5m/s×t′+3m/s×t′=400m,

解得t′=50s.

故答案为:5;50.

(1)已知跑道的周长和匀速跑一圈用时,利用v= 计算其速度;

(2)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

10. 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35cm,物体的长度

L=1.35cm.

故答案为:B;1.35.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1. 解: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这三个特征的含义,以及其影响因素.

12. 解:由图可知,甲、乙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距离比甲长,所以乙的速度快.

故答案是:乙;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二是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用时长短.该题考查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难度不大.

13. 解:

由图象可知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速度是0,所以小华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

图象中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

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9min=54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 = =2.5m/s.

故答案为:静止;2.5.

从图上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对于此类图象题,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关键线段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4. 解:当纸片滑动较快时,纸片振动较快,音调就会越高,这就说明了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高,振动频率.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频率和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15. 解: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加快,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

故答案为:反射;加快.

小巷较窄,人的脚步声通过空气这一介质传到墙上,再反射到人耳的声音较强,能够使人听到,而直接由空气中传到人

耳的声音会比反射的声音到达人的听觉神经的速度较快,所以人就听到两次脚步声,从而误以为有脚步声跟着自己.

本题考查回声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的特点.

16. 解:(1)“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小孩的声音频率高,音调高.

(2)“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

故答案为:(1)音调高;(2)音色好.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而尖的刺耳的声音音调高,低沉而浑厚的声音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音质的好坏.

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句子中的“高”不一定指音调高,可能指响度大,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判断是指声音的高低,还是声音的大小

17.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声,以及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

(1)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南昌西站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v= 求到南昌西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上海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交通标志牌和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9.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 ,得:t= ,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S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由两次声响相隔2.5s,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20.

(1)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速度,可以求出前8s的速度.

(2)已知速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路程.

(3)已知速度与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运动时间.

本题考查了求小球的速度、路程与运动时间,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1. 解:(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

(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3)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

(4)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

故答案为:(1)a、d;(2)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3)不能;材料不同,长短也不同;(4)a、c;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

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掌握弦乐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

22. 解:(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通过广口瓶软木塞和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能;(2)音乐声逐渐减弱;(3)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23. 解:(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1)高;高;频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哈弗教育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试题(A 卷)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8个小题,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以下1-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叉是否有弹性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沿河四中“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 ) 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有一些动物活动时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且还不时地转动着方向,这是为了( ) A .向其他动物示威 B .赶小虫 C .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 D .寻找异性动物 5、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听声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 B .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的振动 C .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强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 D .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

6、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听不到回声的原因() A.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回声太小,听不到 C.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 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7、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若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8、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 ).A.音调在降低B.音调在升高C.响度增加了D.响度减小了 9、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0、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11、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1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 同 B.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 同 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本题3分)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汽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D.升华熔化 2.(本题3分)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 3.(本题3分)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4.(本题3分)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 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 5.(本题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山在水中的倒影 B .影子的形成 C .雨后的彩虹 D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6.(本题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7.(本题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 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焦距可能是15cm B.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C.蜡烛移到15cm刻度,要向右适当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到35cm刻度,光屏即使不动也可以重新出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8.(本题3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0km=__________m;(2)2min10s=________s;(3)2m/s=________km/h。 9.(本题4分)(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3)如图是用停表测量校运动会上男子30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___min____s。 10.(本题3分)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喷撒干冰时,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要_____(“吸收”、“放出”)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11.(本题3分)春天来了,福清市南岭镇大姆山草原上常呈现“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光;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__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雨后我们还经常能看到天边出现彩虹,那是由于云中的水滴对太阳光产生了___________缘故。 12.(本题4分)我市“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中,演员为市民独奏了一曲《姑苏行》,优美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__产生的;吹奏过程中,演奏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演员们在阵阵“烟雾”中翩翩起舞,这“烟雾”是由于向舞台喷洒的大量干冰粉末迅速______吸热,气温降低,致使水蒸气______(均填物态变化方式)而成的。 13.(本题2分)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 17.82cm, 17.83cm,17.98cm, 17.81cm,17.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有记错了,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___cm,该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14.(本题4分)一个身高为1.6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米,像高 ____________米。人向镜走近时,镜中的像与人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__,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6分) 15(1).(本题4分)完成图1和图2中的光路图 (2).(本题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四、实验题(20分) 16.(本题7分)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 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3) 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 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______m2(选填“>”、“<”或“=”); (5)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热,温度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

职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 (考试范围:1~2章试题来源于各地区期末、期中、月考卷及练习题中选取)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二三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D.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2.学校体检,小明参加了一些项目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A.质量50kg B.身高160m C.体温37℃D.1min心跳75次 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8.60cm B.1.69cm C.1.6cm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3m/s B.7m/s C.3.5m/s D.2.5m/s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 B.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 C.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D.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12.“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人教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 乙>p 甲>p 丙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p p p >>甲乙丙 D .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乙=F 甲=F 丙 2.下列事例中,运用了与重力方向相关的知识的是 A .检查相框是否挂正了 B .用力拉弹簧 C .向墙上敲钉子 D .向前推箱子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 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4.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D.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5.如图是用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璃,关于此实验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相同位置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B.小车到达水平面上,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 C.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迫使其速度减小的 D.由此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6.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 B.锅炉水位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与答案

班级:姓名:总分:_______ 题号 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 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3、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是人们都听不到他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大 B、声音太小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最大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最小频率 4、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A、空气、水、玻璃 B、玻璃、水、空气 C、水、空气、玻璃 D、水、玻璃、空气 5、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108km,则月球到池中的像的距离是() A、×108km+2m B、×108km-2m C、×108km D、×108km×2 6、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放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光的折射 B、湖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光的色散 D、夜晚,墙上出现的“手影”——光的反射 7、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8、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看指纹 B、在岸边看到鱼在水中游 C、在海边看到海市蜃楼 D、看电影 9、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度,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相比较将() A、减小90度 B、减小30度 C、减小45度 D、减小15度 10、用圆形的浴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11、图中光路图错误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强弱不同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 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D.无法判断 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8、.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9、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10、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是()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姗姗来迟 D.风驰电掣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190826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到三章月考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强弱不同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 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D.无法判断 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8、.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9、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10、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是()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姗姗来迟 D.风驰电掣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免费·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初二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3×12=36分) 1.下列关于电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压的大小用电压表测量 C、每个蓄电池的电压是3V D、干电池、蓄电池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下列关于电阻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不同的导体,电阻一定不同 B、金属导体的电阻一般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但电阻不变 D、导体的电阻人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如图所示实物电路中,S 1和S 2 都闭合后,电压表测量的是( ) A、L 1 两端的电压 B、L 2 两端的电压C、电源两端的电压 D、L 1和L 2 两端的总电压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压表的示数为3.4V,那么电灯L 1 两端的电压为.( )

A、6V B、3.4V C、2.6V D、9.4V 6.如图电路,开关S闭合后,若L 1 灯丝突然烧断,会发生的现象是( ) A、L 1、L 2 、L 3 均熄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为零 B、L 1、L 2 均熄灭,L 3 仍然发光,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 C、除L 1 灯不亮外,其余一切照旧,无任何其他变化 D、L 1、L 2 、L 3 均熄灭,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几科为零 7.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入电路的情况,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的变化是( ) A、a减小,b增大 B、a增大,b减小 C、a增大,b增大 D、a减小,b减小 8.如图所示,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表示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不为零 D、电流表示数不为零,电压表示数为零 9.欧姆定律 U I R =,此公式的物理意义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比值来表示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有关系 10.一只阻值为0.1 Ω的电阻与另一只阻值为10 Ω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 A、小于0.1 Ω B、等于1 Ω C、等于10.1 Ω D、小于10 Ω但大于0.1 Ω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A、示数增大,、示数部减小 B、示数增大,、示数都增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 月考试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a4715182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1.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 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我国已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宇宙 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 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3.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也沿该公路向西散步,以行 人为参照物汽车() A. 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4.小明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的时间是10s,上楼过程中,则他上楼的速度大 约是() A.6m/s B.0.6 m/s C.9 m/s D.0.9 m/s 5.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 =20km/h跑完了其余 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6.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dm B、1mm C、1cm D、1μm 7.下列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西瓜是否成熟可以用手轻敲 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 D.用超声波来清洁牙齿 8.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9.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右图),将正在发声 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 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0.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像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而听录音是通过空气传过来的,因此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1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4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14 m/s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 2.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人对车的推力有做功 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同一细沙面上,已知乙的重力为10牛、边长为0.1米,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甲的 A.压强可能大于1000帕B.压强一定小于1000帕 C.重力一定小于10牛D.重力一定大于10牛 4.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 B.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 C.下落的苹果

D.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5.下列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纸片托住水B.橡皮膜外凸 C.U型管中液面相平D.手指夹住铅笔两端 6.如图所示,轻质薄片刚要脱落,则油的密度是( ) A.ρ0/2 B.ρ0/3 C.ρ0/4 D.无法确定,因横截面积不知 7.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p不变,f变大B.F、f不变,p变大 C.F变小,p、f变大D.F、f不变,p变小 8.暑假,小华和家人从广东到西藏去旅游。小华发现一个密封袋装食品在两地表现出了不同的外形,如图甲、乙所示。当该袋装食品分别位于广东和西藏时,袋内气体哪个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附 答案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四:实验探究与应用创新: 30、(1)、(2)、。答题卡 (3)。(4)、。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31、、、、、、。 32、、、、、。 五、简答题:(共8分) 3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34、 17、。18、、、。19、、。20、。 21、、、、、。六、综合应用:(共12分) 22、。23、。 35、(1)24、、、、。25、、、。26、。27、、。 (2)三.作图题 28.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 29.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液体中,根据反射和折射规律,画

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分)36、(1)(2) 第1页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m/s B、12m/sc、1.2cm/s D、1.2km/s 8.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 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凝固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B.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60℃c.在Bc段,物质为固液混合态时这种物质已全部凝固 10.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11.放大镜、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光学器件,若用u 表示物距,f表示焦距,在正常使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u2f,成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u>2f,成缩小的虚像 12.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A.第一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作图4分,共30分) 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km/h,合m/s.(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为cm.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他的不正确的做法有、. 4.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5.从7月8日起,我国海军在南海海域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从军舰上打出的炮弹相对于打击的目标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6.《挑战不可能》中辨音神童刘浩听力惊人,挑战人类对声音的极致分辨;在节目现场,大小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的水量,礼仪小组用大小相同的力在杯口摩擦使杯子发声,让刘浩辨别,这里玻璃杯中盛有不同的水量会使杯子发声的不同,若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频率摩擦同一个玻璃杯,会使杯子发声的不同.(均选填声音的特征.) 7.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速度之比是1:2,则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8.港珠澳跨海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在今年6月29日正式宣告主体桥梁成功合拢!该大桥总长55km,预计明年通车.若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全桥,则所用时间为min.

9.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验装置.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这一现象除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 10.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5s匀速行驶了100m,请你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象. 二、选择题(每小3分) 11.关于对“科学探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该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1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3.某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分别是9.2cm,9.5cm,9.3cm,9.4cm,则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A.9.2cm B.9.4cm C.9.35cm D.9.3cm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无关 C.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D.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人教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N,0 B.0,1N C.2N,1N D.1N,1N 2.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强磁场将列车微微托起,使其“浮”在轨道上方,从而可以高速行驶,其可以高速行驶的原因是 A.减小了列车的惯性 B.减小了列车的重力 C.减小了列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D.减小了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 3.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驶的车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C.跳绳时加大摇绳的速度,可以增加绳的惯性提高成绩 D.骑电动车戴头盔,可减小摔倒时惯性带来的伤害 5.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6.下列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纸片托住水B.橡皮膜外凸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质量调研练习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学校召开大会时,使用扩音设备的主要目的是()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 D.保护学生的听觉器官 2.当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木板 B.钢板 C.真空带 D.塑料板 3.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声。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 泡沫球。下面关于敲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沫球的振动就是鼓面的振动 B.我们听到的鼓声是泡沫球振动产生的 C.我们听到的鼓声是鼓槌振动产生的 D.泡沫球振动可以用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dB就是没有声音 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5.关于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次声波最快 B. 可听声最快 C. 超声波最快 D. 一样快 6.现在牙医经常为顾客利用超声波清洁牙齿,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 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8.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附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题 四:实验探究与应用创新:(每空1分,共18分) 30、(1)、(2)、。答题卡 (3)。(4)、。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31、、、、、、。 32、、、、、。 五、简答题:(共8分) 3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34、 17、。 18、、、。 19、、。 20、。

21、、、、、。六、综合应用:(共12分) 22、。 23、。 35、(1) 24、、、、。 25、、、。 26、。 27、、。 (2)三.作图题 (6分) 28.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3分) 29.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液体中,根据反射和折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 分) 36、(1)(2) 第 1 页共 5 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

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 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8.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 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凝固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 B.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60℃ C.在BC段,物质为固液混合态 D.2min时这种物质已全部凝固 10.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11. 放大镜、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光学器件,若用u 表示物距,f表示焦距,在正常使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u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不受力D.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2.如图甲所示,小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0﹣﹣1s内木箱没有动,所以此时不是平衡状态 B.1s﹣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C.如果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如果3s后人突然用6N的力往回拉箱子,此时的合力为2N 3.如图所示的圆台状容器内充满液体,将它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跟原来相比较,容器底部受到的() A.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B.压力增大,压强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D.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4.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A.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Pa B.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10N 5.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C.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的结果都相同 D.用天平和弹簧称量结果都不同 6.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对地向西行驶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B.冰壶表面打磨得光滑 C.轴承之间装滚珠 D.气垫船 8.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二物理上册月考试题(带答案)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月考试题(带答案)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月考试题。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月考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 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温度 2. 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3. 密度知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 B.勘探队员通过采集样品的密度等信息确定矿藏种类及经济价值 C.用密度较小的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D.测量牛奶、酒精等物质的密度是检验其产品好坏的重要参数 4. 用盐水选种时,需要配制密度为1.063×10 3 kg/m 3 的盐水.现已有500 mL的盐水,其质量为0.52 kg,要达到上述要

求,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水 B.加盐 C.既不加盐,也不加水 D.无法判断 5.小明发现冬天注满水的缸胀破了,这是因为: A.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B.水结成冰后,质量和体积都不变了; C.水结成冰后,质量和体积都变大了; D.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小,体积变大了。 6. 水在4℃以上时,热胀冷缩,在0~4℃是热缩冷胀(即水在0~4℃反常膨胀),那么水在4℃时,其密度将( ) A.最大 B.最小 C.和在其他温度时的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在砖B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中装有水,密度为ρ 水,砖A和B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 1 和h 2 ,C 与砖B和砖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C 、S B ,且S C = S B 。已知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 中水的深度为 A. B. C. D. 8.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