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是一种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突然阵发性痉咳,并带有吸气性尾声或伴有呕吐,可持续几个月,如无并发症出现,一般无高热或有轻度发热。百日咳在我国元明古代医书即有详细记载,中医称百日咳为“鹭鸶吼”。1906年Bordet和Gengou二人由病人痰液中分离出百日咳杆菌,确定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

本病主要传染对象多为6岁以下儿童,1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约为总发病率的50%,成年人未获得免疫力也可被感染。据WHO估算,全世界每年百日咳发病数约为6 000万,其中50万~100万死亡。百日咳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之一,因而世界卫生组织扩大免疫规划已将其列入要消灭的传染病。

一、流行情况

百日咳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因经济状况和免疫实施不同,各国发病率有较大差异。在未实行预防接种的地方,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可达20%~60%,如非洲各国每年发病率在2~2 000/10万,欧洲约为0.35~85/10万,我国1978年发病率为250.69/10万,至1987年已下降至5.62/10,免疫较好的北京市仅为0.3/10万。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性

人是本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典型的百日咳患者或轻型的病人都是传染源。发病后2周病人传染性最强。人类带菌状态尚未查明。少数成人或大龄儿童呈非典型或亚临床型,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百日咳菌抵抗力弱,不易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故直接密切接触者为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患者咳嗽、喷嚏等的分泌物形成的飞沫传播。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但主要易感者是儿童,尤以婴幼儿最强。因妊娠期母亲的抗百日咳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因此胎儿出生后即可感染此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三、流行特征

1、季节性和周期性:百日咳发病季节性不显著,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在我国一般春季多见,7月高峰,11月最低。其周期性为每3~5年一个高峰,与易感者积累有关。在开展计划免疫以来,其周期性已不明显。

2、年龄分布:年龄小者易感性高,多数患者为7 岁以下儿童。日本发病率主要集中在一岁以内。近年有的国家发现成人百日咳患者增多,在百日咳患者中占10.2%。

3、流行趋势:由于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扩大免疫规划,许多国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美国1971年发病率为1.47/10万,至1980年已为0.76/10 万。荷兰1976至1980年只发生86例百日咳患者,已不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病原学

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俗称百日咳杆菌,是人类百日咳的病原体。

1、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短杆菌,其大小宽为0.2~0.5μm,长为0.5~1.5μm,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毒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5~36℃,最适pH 6.8~7.0。生化反应弱,不分解糖类,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等。百日咳鲍特菌常发生菌落变异。新分离

菌株为S型,称为I相菌,有荚膜,毒力强。人工培养后,逐渐形成R型菌落,为IV相菌,无荚膜,无毒力。中间过渡相,称为II、III相菌。

3、抗原结构与抵抗力

过去认为百日咳I相菌有两大类抗原,即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表面K抗原(荚膜物质)。百日咳菌还可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及其它许多有抗原性的生物学活性物质。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1h,56℃加热30min均可被杀死。干燥尘埃中能存活3d

五、致病机制

百日咳是由毒素介导的疾病,细菌感染机体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上进行繁殖,轻度患者大量细菌停留在上呼吸道,严重患者细菌则进入下呼吸道,一旦细菌定位于纤毛上则进行大量繁殖,但细菌不能进人组织和血循环,这时细菌分泌大量百日咳毒素,可引起长时期的组织损伤,其症状在4周内不受致病菌排除的影响。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及产生的多种毒素。

1、致病物质

□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

是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毒素,其结构由A、B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与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结合介导毒素进入机体,A亚单位是毒素毒性部分,具有ADP 转移酶活性。PT与细菌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和阵发性咳嗽发生有关,为本菌重要的保护性抗原。

□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

促进细菌与纤毛上皮细胞的黏附。

□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denylcyclase toxin)

可催化细胞内cAMP生成而抑制吞噬杀伤作用,并能促进呼吸道黏膜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加重对呼吸道的致病作用

□气管细胞毒素(tracheal cytotoxin,TCT)

对气管纤毛上皮细胞由特殊亲和力,使纤毛细胞坏死脱落。

□皮肤坏死因子(dermonecrotic toxin,DNT)

使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造成局部供血不足或缺血,产生水肿或白细胞渗出

六、疫苗的制造

将培养好的菌苔收集到缓冲盐水中,一般加入0.1%福尔马林,于37℃存放2~3日杀菌,或加入0.4%福尔马林处理1~2日后,再以56℃加热30分钟。原液经纯菌试验和无菌试验合格后,保存于4~10℃冷库,原液需放置3~4个月,待解毒完全后才可稀释制造百日咳菌体疫苗。为适应儿童的免疫,国际上通常将百日咳疫苗与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并加入1~1.5mg/ml的Al(OH)3做吸附剂,制成百白破三联制剂,其中百日咳菌为90亿/ml。

儿童百日咳防治知识

儿童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传染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吸气声为主要特征。 疾病简介 如果治疗不当,常可并发肺炎、脑病等。另外,百日咳病程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所以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百日咳应及早进行治疗。对于百日咳患儿应及早选用抗生素,以清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如红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2次肌内注射;也可酌情使用复方新诺明或增效联磺片,每次半片,日服2次。以上抗生素应连续应用7—10天。如使用某一种抗生素5天不见效时,可另换一种,如果同时使用2种抗生素也并不能提高疗效,因此以单用为好。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其不良反应。据法国医学杂志报道,对于痉挛性咳嗽,用其它药物不能控制时,可使用维生素k,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理论根据虽然不清楚,但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是:小于一岁的孩子每日肌内注射20毫克;大于一岁者,每日肌内注射50毫克。对于病情重的患儿,可使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每次1毫升,隔日一次,连续用3次。中成药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疗效,如”百咳灵”,每岁每交服一片,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鹭鸶咳丸”,每次一丸(1.5克),日服2次,用梨汤或温开水送服。另外,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隔离,以免发生传染。 症状 症状: 吸入的空气中带有病菌,由患者喷嚏、咳嗽或讲话而形成。有那些症状?开始如同流感,流涕、喷嚏、低热、轻咳,其后的二周咳嗽逐渐加剧,有剧烈的阵咳,激烈的咳嗽持续不断而导致呼吸困难。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的呼吸呈典型的鸡鸣声。6个月以下的婴儿和成人一般不出现典型的鸡鸣。成年和青年以及未完全免疫的儿童,症状比较温和症状详细描述 本病可分为三期:卡他期,仅表现为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7~10天后转入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疼挛性咳嗽,发作日益加剧,每次阵咳可达数分钟之久。咳后伴一次鸡鸣样长吸气。若治疗不善,此期可长达2~6周。恢复期阵咳渐减甚至停止,此期2周或更长。若有呼吸道感染可再致疼咳,病程可2~3月,故有“百日咳”之称。 病因及发病机制 吸入的空气中带有病菌,由患者喷嚏、咳嗽或讲话而形成。百日咳杆菌为鲍特杆菌属,侵入呼吸道粘膜在纤毛上皮进行繁殖,使纤毛麻痹,上皮细胞坏死,坏死上皮,炎性渗出物及粘液排除障碍,堆聚潴留,不断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痉挛性咳嗽。支气管阻塞也可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 诊断 (一)流行病学对仅有卡他症状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者应注意询问接触史。

百白破疫苗是什么

百白破疫苗是什么 百白破疫苗是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是必须要接种的。但宝宝接种疫苗有禁忌,不是什么情况、什么时间都可以接种的。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百白破疫苗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百白破疫苗是什么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的简称,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百白破疫苗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目前使用的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类混合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百白破疫苗经国内外多年实践证明,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对破伤风、白喉的免疫效果更为满意。对破伤风的预防效果最好。对白喉的预防效果也较为理想。 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时间根据我国现行的免疫程序规定,百白破疫苗接种分为三期: 第一期:新生儿出生后3足月就应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连续接种3针,每针间隔时间最短不得少于28天。 第二期:在1岁半至2周岁时再用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针,即宝宝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第四针。 第三期:7周岁时用精制白喉疫苗或精制白破二联疫苗加强免疫

1针。即在宝宝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 注意: 宝宝注射百白破疫苗的第二针后,因注射剂量增加了,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如在接种后的当天晚上婴儿会哭闹不安,难以入睡,有时还会发烧(一般不超过38.5C)。注射的局部会红肿、疼痛,也可使婴儿烦躁不安。这种反应一般可持续1~2天之后自行恢复,不需处理。 百白破疫苗的作用百白破疫苗的作用:对破伤风的预防效果 百白破疫苗对破伤风的预防效果最好。使用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或用破伤风疫苗2针免疫后,所有被接种的血清中抗毒素都可达到保护水平以上,抗体可维持10-15年时间,保护率可达95%以上。 百白破疫苗的作用:对白喉的预防效果 对白喉的预防效果也较为理想。使用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或用白喉疫苗2针免疫后,约90%的人血清中白喉抗毒素可达到保护水平。如在1.5-2周岁再加强免疫1针,抗体可维持5年以上。 百白破疫苗的作用:对百日咳的预防效果 百白破疫苗对百日咳的预防效果曾有过争论。但据一些资料报道,在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1个月后,血清中的凝集素抗体可比免疫前增长20倍以上,其保护率可达到80%左右。1.5-2周岁再加强免疫1针,抗体至少可维持2-3年。

百日咳综合症

百日咳综合症是一种发病表现与百日咳非常相似的病症。百日咳综合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与腺病毒的感染有关。由于其症状与百日咳很难区分,更应加以重视。对于该病的治疗在痉咳期出现之前,可使用红霉素、氮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而这样做也只能起到缩短病程的目的。近年来,用维生素k1治疗百日咳综合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该药亦适用于百日咳的病儿。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源是百日咳嗜血杆菌,临床特征是:一连串的、反复的痉挛性咳嗽,并有深长的鸡鸣样回声。 婴儿常不出现痉咳而以阵发性呼吸暂停、青紫为主要表现。如未经适当的治疗,病程可达2~3个月以上,所以有“百日咳”之称。 百日咳的发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通过咳嗽时带出的飞沫传播,时常造成流行,必须是与患儿直接密切接触才被感染。 人群对百日咳有普遍易感性。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以冬春两季最多,小儿时期易感性最强,包括新生儿在内,但以1~4岁小儿最为多见。 患过百日咳后有持久免疫力,一生中得两次者极为少见。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21天。发病过程中,病初与一般上感咳嗽相似,并伴流涕、喷嚏、轻微发热。 感冒症状消失后,咳嗽日渐加重,夜重昼轻,特别是痉咳发作为阵发性、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10声以上,有鸡鸣样回声,直至吐出粘稠分泌物为止,咳嗽发作时泪涕交流、面红耳赤、两眼鼓出等。 发作间歇时,患儿如常,胸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 体检可见:面部浮肿、眼结膜充血、舌下系带溃疡等。发病两周后,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 细菌培养:早期阳性率较高,可以确诊,发病4周后就很少有阳性结果。有的家长认为:百日咳就是一定要咳嗽一百天,可以不治自愈,这是非常错误的。 百日咳有较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年龄越小,越容易有并发症,如肺炎、百日咳脑病、心血管系统障碍、营养不良等,对儿童危害性较大,应积极治疗,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缓解病情,减轻症状,避免合并症发生

小儿百日咳症状与治疗方法

百日咳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当百日咳的细菌进入气管时,会使人剧烈地咳个不停。得百日咳的人如果想在两次咳嗽的间歇期间做一次深呼吸,通常会发出像鸟叫一样的怪声。对于婴儿来说,虽然他们有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发出这样的声音,但咳嗽的方式是一样的。根据中国卫生部200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国百日咳的发病数近年持续下降,2009年为1612例,比2008年的2387例减少了%。这其中婴幼儿的比例较大,因此,各位新妈妈们要格外留心宝宝百日咳的症状,方便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宝宝得百日咳的原因百日咳得唯一感染源就是患者,因此宝宝得百日咳得唯一原因是受到了通了患者的传染,或者呼吸了被百日咳细菌污染的空气。百日咳细菌一般通过鼻子或喉咙进入体内。 大多数宝宝都会打百白破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宝宝3个月大时打第一针百白破疫苗,4个月大时注射第二针,等5个月大时再注射第三针。宝宝在1岁半到2岁期间,还要注射百白破加强针。 目前,我国提倡的是给小孩子,抵抗百日咳的能力就会增强一些,接受疫苗后得百日咳的风险就能降到最低。然而即便如此,宝宝还是有患百日咳的风险,尽管这种风险很小,毕竟疫苗接种不是100%有效。 宝宝百日咳的症状 宝宝得百日咳后的起初症状类似感冒或流感,他会打喷嚏、流鼻涕和轻微咳嗽,这种症状的持续时间也许能有两周,接着宝宝会开始非常严重地、痉挛性地咳嗽。宝宝得百日咳后,可能还会腹泻或发烧。 得百日咳的宝宝,一般会不停地咳上20~30秒钟,接着是呼吸非常艰难,然后又开始下一阵痉挛性的咳嗽。宝宝的阶段性咳嗽在夜里会更加频繁。在宝宝咳嗽的时候,他的嘴唇和指甲可能会变成蓝色,这是缺氧的缘故。 临床医学监测来看,百日咳没有后遗症,但是对不足1岁的婴儿来说,百日咳可能会非常危险,因为婴儿特别容易出现肺炎、痉挛、脑损伤,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如果你发现宝宝有百日咳的症状,一定要赶快带他去医院。即使百日咳治愈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发现其他症状仍要积极就医。 宝宝百日咳的治疗方法 医生会先听听宝宝咳嗽的声音,然后也许会用棉签取宝宝的鼻涕化验有没有百日咳细菌。但由于化验结果不能立刻出来,因此医生怀疑是百日咳,他会马上给宝宝治疗,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如果宝宝在百日咳发病非常早的初期使用抗生素,药物就能帮助缓解百日咳症状。如果抗生素用得晚,尽管宝宝分泌物中的百日咳细菌能被去掉,这样宝宝就不会传染别人,却可能没办法缩短百日咳的发病期。不要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给宝宝服止咳药。咳嗽是宝宝需要清除肺部粘液的自然反应,如果你抑制了这一反应,也许会阻碍宝宝恢复健康的能力。 要是宝宝用了抗生素后,咳嗽反而加重了,你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在百日咳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脱水,宝宝就必须住院、吸氧、输液了。 有些抵抗力强一些的宝宝,在得过一次百日咳后就不会再次感染,体内含有此类病菌的抵抗力。可遗憾的是并非都是如此。有些人得过百日咳后还是有可能再得。但是以后得的百日咳,一般会比第一次的病情要轻得多。所以,由于宝宝容易得百日咳,再加上百白破疫苗还能防止白喉和破伤风,你一定要让宝宝打完所有的针。 同时,即使在打完所有预防针后还是不要掉以轻心,而是要注意监护,发现有百日咳的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以为打过预防针就会万事大吉! 总结:百日咳是一种由传染病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传染唯一途径即是同类疾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 WHO立场文件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范围有限的免疫接种(多为私营部门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WHO的立场文件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结论 根据百日咳疫苗领域的最新进展,WHO对1999年发布的百日咳疫苗立场文件进行了审核1。虽然1999年的主要结论仍然有效,但对正文进行了一些修改,修改内容详见本文。 几十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质量合格的百日咳疫苗对婴幼儿实施免疫规划来预防百日咳,是非常成功的。 对婴幼儿实施至少90%覆盖率的3针百白破疫苗(DTP)免疫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优先考虑的重要免疫程序,尤其在那些百日咳仍对婴幼儿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地方更应如此。第一针DTP接种可早在6周龄时进行。 很多国家由于免疫规划的成功实施而使百日咳发病率显著降低,在这些国家应保证在基础免疫程序后1~6年,进行一针加强免疫。加强免疫的最佳免疫时间以及是否需要再进行加强免疫,应根据流行状况决定,并应通过各国的国家规划进行评估。 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均有相似的高效性。用wP进行基础免疫和一针加强免疫后保护力的持续时间估计为6~12年,与自然感染后的免疫保护力相似。一些数据表明aP免疫接种后保护力的持续时间与wP 在同一时间范围内。 就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而言,虽然aP和wP疫苗具有同样高水平的安全性,但wP疫苗通常更多与轻度至中度不良反应相关;对青少年和成人来说,不推荐使用wP疫苗。 1见本刊1999, 18: 137-143.

百日咳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百日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8—1995 前言 百日咳是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婴幼儿中有很高的病死率。临床表现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终止时出现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多见于儿童,病程可达2~3个月。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1989年卫生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的诊断标准,尽量结合我国百日咳的流行病学,临床实践与各地情况,以便易于实施和应用。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地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荣珍、杨立信、王树山。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日咳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百日咳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做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要百日咳杆菌培养阳性或者检测抗百日咳菌特异性抗体。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三周内接触过百日咳病人,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 3.2 临床表现 3.2.1 流行季节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者。 3.2.2 咳嗽后伴有呕吐,严重者有结膜下出血或舌系带溃疡者。 3.2.3 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性青紫或窒息者,多无典型痉咳。 3.2.4 持续咳嗽两周以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3.3 实验室诊断 3.3.1 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占50%以上。 3.3.2 从病人的痰或咽喉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杆菌,见附录A。 3.3.3 恢复期血清凝集抗体比急性期抗体呈四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 具备3.2.1,3.2.2,3.2.3,3.2.4四项中任何一项,或同时伴有3.1项者。 3.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3.3.1。 3.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2或3.3.3。

百日咳的免疫预防

百日咳的免疫预防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的百日咳病例仍主要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其中<7岁儿童的病例占80%左右,<5岁的儿童占60%,死亡病例也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典型的百日咳病例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临床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百日咳遍布世界各地,在寒冷区或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百日咳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包括典型病人及轻型病人。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时飞沫传播,在病人周围约2m以内都有吸入病菌的可能。百日咳杆菌在体外很快死亡,所以,很少通过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另外,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最强。因此,出生后的新生儿即可感染本病。年龄愈小,死亡率愈高,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一生得两次百日咳极少。 百日咳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达6周。典型的百日咳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三个病程。起初表现为一般的上呼吸道症状,有轻微的咳嗽、喷嚏、鼻炎等,一般约2周时间,为卡他期。其后咳嗽逐渐加剧,患儿连续咳嗽不止,头颈部静脉充血,面红耳赤或口唇紫绀,流鼻涕。随后咳嗽突然停止,大量粘液或浓痰由气管排出,伴有咳吐,此时由于肺内缺氧,不得不吸一口长气而发出特殊高调的鸡啼样吼声,俗称回勾,如此发作,每日数次,多至数十次,一般为4~6周,为痉咳期。痉咳期一般不发烧,如果高热则可能有继发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肺炎,是百日咳患儿的主要死因。在痉咳期白血球升高,此后进入恢复期,痉咳的次数明显减少,咳吐消失,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典型的临床病例一般出现在未免儿童的初次感染。但有百日咳疫苗接种史的儿童和成人,症状一般不典型。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的初次感染没有明显的痉咳,可表现为呼吸道窒息和咳嗽发作。 接种疫苗对预防百日咳有良好效果,目前国内常规接种主要使用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按我国免疫程序,儿童出生后3个月开始初免,全程3针,每针间隔至少28天,保护率可达90%以上,18~24月龄加强1针。百白破疫苗可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同时免疫。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说明书 武汉生物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英文名称: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 汉语拼音:Xifu Wuxibao Bai Bai Po Lianhe Yimiao 【成分和性状】本品系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用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类白色或淡黄色混悬液,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匀悬液,含适量硫柳汞防腐剂。 有效成分:百日咳杆菌有效成分、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 辅料:氢氧化铝佐剂,硫柳汞防腐剂。 已知残留物:甲醛、戊二醛。 【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儿童。 【作用与用途】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规格】每安瓿0.5ml、1.0ml、2.0ml,每西林瓶0.5ml。每1次人用剂量0.5ml,含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效价不低于4.0IU,白喉疫苗效价不低于30IU,破伤风疫苗效价不低于40IU。 【免疫程序和剂量】

(1)臀部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2)基础免疫;共3针,自3月龄开始至12月龄,每针间隔4~6周,每针注射0.5ml。加强免疫通常在基础免疫后18~24月龄内进行,注射剂量为0.5ml。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1)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瘙痒。 (2)全身性反应可有低热、哭闹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罕见不良反应: (1)烦躁、厌食、呕吐、精神不振等。 (2)重度发热反应:应给予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3)局部硬结,1~2个月即可吸收。严重者可伴有淋巴管或淋巴结炎,应及时就诊。 极罕见不良反应: (1)局部无菌性化脓:一般需反复抽出脓液,严重时(破溃)扩创清除坏死组织,病程较长,最后可吸收愈合。 (2)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 (3)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抢救,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4)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5)血管神经性水肿。 (6)神经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抽搐、痉挛、惊厥、嗜睡及异常哭叫等症状,神经炎及神

百白破疫苗及作用

百白破疫苗及作用 百白破疫苗主要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合一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一般宝宝出生三个月大就应该接种第一针,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加强免疫1针,一般都是在宝宝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 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身体的机能不一样,所以注射部位也有差别。首先,12月龄以下儿童注射部位为大腿前外侧,12月龄以上的宝宝或其他人群注射的位置是在上臂的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 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不对怎么办 根据我国现行的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出生后满3个月了就应该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第一针了,而且必须连续接种3针。有些新妈咪可能对于宝宝接种疫苗的情况没有任何的经验,所以万一宝宝接种的部位不对怎么办? 其实,在注射疫苗的时候,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做出一些最新的判断,比如你的宝宝不满12个月大,那就需要注射在大腿前外侧了,有些医生明明写着注射宝宝的右臂,可是注射时却是左臂,这种注射位置不对会有效吗?其实妈咪们不用过分担心了,左右手臂都是可以的,没有多大的影响的。但是不同年龄段注射位置不一样这个就需要注意了,这个应该向医生询问清楚是否有效。 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 每种疫苗都是到一个时间段就需要去注射的,百白破亦然。而且该疫苗需要连续接种3针,每针间隔时间最短不得少于28天。 通常该疫苗的接种时间是,婴儿出生后满3个月开始接种第一针。第一针是要完成该疫苗的基础免疫的,还需在出生后满4个月和满5个月时再各接种一次,也就是加强在婴儿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 需要加强免疫的,还需要在1岁半至2周岁时再用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针,7周岁时用精制白喉疫苗或精制白破二联疫苗加强免疫1针。 百白破疫苗的作用 百白破疫苗经国内外多年实践证明,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对破伤风、白喉的免疫效果更为满意。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白血病(leukemia)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受累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大量蓄积于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淋巴结、肝、脾等组织器官。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两类,一类是正常造血抑制导致的骨髓衰竭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另一类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绿色瘤等。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依赖骨髓涂片计数原始细胞比例。白血病的分型早期主要是依赖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目前白血病的分型主要是以流式细胞仪为基础的免疫学。遗传学信息主要用于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早期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晚期阶段,多为较成熟细胞或成熟细胞,病情相对缓慢,自然病程可达数年。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

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慢性白血病则分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目前按照WHO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CLL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为一类疾病,所以CLL的诊疗规范归入淋巴瘤部分。 临床上白血病的分类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FAB标准,临床重要性逐渐下降,见表1。FAB标准将原始细胞≥30%作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按照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分为AML和ALL,AML分为M0~M7型,ALL分为L1、L2和L3型。由于ALL的FAB分型在临床已经不再使用,这里就不做介绍。 另一诊断分型标准是较新的WHO标准,见表2和表3。WHO将原始细胞≥20%作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将AML 和ALL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纳入,形成了MICM分型。WHO(2016)分类方案中对诊断AML 时原始细胞计数标准进行了明确,原始细胞百分比是指原始细胞占所有骨髓有核细胞的百分比。 表1:AML的FAB分型 分型中文名骨髓特点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噬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CD33及 CD13阳性,淋巴抗原及血小板抗原阴性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pertussis ,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后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故名"百日咳"。幼婴易发生窒息、肺炎或脑病而导致死亡。 病因 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简称百日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在体外、室温下仅能生存2小时:日光暴晒下1小时;加热60℃,15分钟即灭活;可很快被一般常用消毒剂杀灭。副百日咳杆菌(B.parapertussis)可引起类似百日咳的呼吸道症状,但与百日咳杆菌无交叉免疫。 发病机制 百日咳杆菌侵入易感儿呼吸道后,细菌首先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上,并不侵入细胞中,不断增殖和产生毒素(包括腺苷环化酶毒素、表皮坏死毒素、气管细胞毒素等),造成纤毛细胞坏死、粘膜广泛炎症和破坏。并引起全身反应。 支气管粘膜纤毛被破坏后不能很好地排出炎症分泌物,以致粘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持续刺激,易于反射性地引起连续剧烈咳嗽。阵咳时患儿声门痉挛,处于呼气状态;咳嗽暂停时,大量空气被吸入通过痉挛的声门即发出较长的鸡鸣样吼声,直到粘稠分泌物排出后,痉挛阵咳始暂停。随着分泌物的积聚,阵咳再现。 由于长期剧烈咳嗽在神经中枢形成了兴奋灶,故病愈后数月内受到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即可诱发百日咳样咳嗽。 流行病学 本病传染性很强,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成人带菌者也有传染性。本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传播范围一般在患儿周围2.5m以内,很少通过其他物品间接传播。发病前1~2天至病初3周内传染性最强,但恢复期也有传染性。 过去本病可散发或流行(常3、4年发生-次),广泛预防接种后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未改变此周期。本病冬春季较多,但夏秋季也不少见,可能与小儿接触密切有关。密切接触的易感者90%以上发病,包括新生儿。预防接种与患病后的免疫力并不完全,6岁前接受过免疫接种的成人和医院工作人员,由于抗体逐渐消失,可成为带菌者或轻症病人。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多7~14天(3~21天)。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整个病程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典型患者全病程6~8周,可分以下3期: (一) 卡他期从发病到出现痉咳,病期约1~2周。临床呈现感冒症状,如流涕、咳嗽,

(整理)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

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 Xifu Bai Bai Po Lianhe Yimiao 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 本品系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1基本要求 生产、检定用设施、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要求;生产用原辅材料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的要求。 2制造 2.1混合前单价原液 2.1.1百日咳疫苗原液制造应符合本品种附录1的规定。 2.1.2白喉类毒素原液制造应符合“吸附白喉疫苗”中2.1~2.2项的规定。 2.1.3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制造应符合“吸附破伤风疫苗”中2.1~2.2项的规定。 2.1.4原液检定 2.1.4.1百日咳疫苗 按本品种附录1中 2项进行。 2.1.4.2白喉类毒素 按“吸附白喉疫苗”中3.1项进行。 2.1.4.3破伤风类毒素 按“吸附破伤风疫苗”中3.1项进行。 2.2半成品 2.2.1配方 每1ml半成品中各抗原成分含量如下: 百日咳菌应不高于9.0×109个菌(应不高于30 IOU) 白喉类毒素不高于20Lf 破伤风类毒素不高于5Lf 2.2.2配制 2.2.2.1氢氧化铝佐剂稀释 按吸附后之最终浓度,将氢氧化铝原液用注射用水稀释成1.0~1.5mg/ml。加入硫柳汞含量不高于0.1g/L,氯化钠含量补足至8.5g/L。 2.2.2.2吸附 按计算量将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及百日咳疫苗原液加入已稀释的氢氧化铝内,调节pH值至5.8~7.2。 2.2.3半成品检定 按3.1项进行。 2.3成品

百日咳

【概述】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及成人发病有增多趋势。 【诊断】 根据接触史及典型的痉咳期表现,如无典型痉咳者可结合典型血象改变,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细菌培养和特异的血清学检查。对各年龄组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咳嗽,特别有痉咳症状者,均需考虑本病的可能,作进一步的检测。 【治疗措施】 (一)一般疗法按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良好护理以预防并发症。注意营养。 (二)抗生素治疗应用于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可降低传染性,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 1.红霉素每日40~50mg/kg,最大剂量2g/日,分3~4次口服,连服7~14天。也可加用TMP每日6mg/kg分二次口服,疗程为7天。 2.氨苄西林每日100~150mg/kg,肌注,疗程为7~10天。有谓需大剂量1~2g/次,每日肌注二次,连用7天,可能有效。 3.卡那霉素、复方SMZ及异烟肼亦可使用,疗程各7~10天。

(三)对症治疗祛痰止咳剂如氯化铵等。沙丁胺醇(舒喘灵,albuterol)0.5mg/kg能减轻咳嗽症状。氯丙嗪等可减少夜间咳嗽,有利睡眠。幼婴窒息时应即刻行人工呼吸,给氧,必要时给予止痉排痰。可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用3~5天,以减少窒息或惊厥,需同时注意心率和血压。百日咳脑病时可用脱水剂。有低钙、低血糖等时,予以对症治疗。 (四)并发症的治疗按并发病种,给予相应治疗。 (五)皮质激素只短期应用于危重患者,如幼婴或有脑病者。强的松龙15~20mg/日,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病原学】 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百日咳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一般在培养基内需要大量(15%~25%)鲜血才能繁殖良好,血液-甘油-马铃薯(B-G培养基)对分离本菌最为适宜。新鲜分离的百日咳杆菌为Ⅰ相菌。Ⅰ相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毒力强,含内毒素和外毒素。连续转种菌落变粗糙后毒力逐渐减弱,抗原性强度也不相同,此种无致病力的百日咳杆菌称为第Ⅱ、Ⅲ、Ⅳ相。只有Ⅰ相百日咳菌致病产生症状,也必须用Ⅰ相菌制作疫苗才能产生免疫力。该菌在人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室温下只能生存2小时,日光暴晒1小时或加热60℃15分钟即灭活,也能很快被一般常用化学消毒剂所消灭。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 bacillus)中尚有副百日咳杆菌(B.parapertusis),支气管腐败杆菌(B.bronchiseptica)。此二者形态

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目前人们对慢性支气管炎还存在很多的误区,因此很少有患者能自主掌控病情的发展,在早期就获得康复的。特别是早期若没有及时治疗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需要引起重视。 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1、支气管哮喘: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译】: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患者的痰中较多,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痰中较少。 2、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就发生支气管肺炎,这时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痰量增加且呈脓性等症状,化验检查可见血白血球总数及其中性白细胞升高,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或小片状阴影。 3、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4、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两肺下部可听到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5、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为阻塞性肺气肿的基础性疾病,而阻塞性肺气肿又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关系密切,阻塞性肺气肿在功能代偿期间虽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大,但无心力衰竭表现,若进一步加重会并发肺心病,诱发心力衰竭。 6、心脏病:由于肺郁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7、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块影或阻塞性肺炎。痰脱落细胞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立场文件-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疫苗:: WHO 立场文件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 )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归纳了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 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经过 WHO 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并且自2006年起,由WHO 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 )审核并认可。这些立场文件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科学媒体和公众。 本文件纳入了百日咳疫苗的最新进展,并用于取代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2005年1月在《疫情周报》上公布的关于百日咳疫苗的立场文件。脚注提供了数目有限的核心参考文献,其摘要以及更全面的参考文献清单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documents/positionpapers/en/index.html 。 通过上述链接及本文的参考文献也可获取分级表,这些分级表可用以评估一些重要结论所需的科学证据的质量。 背景背景 公共卫生问题 百日咳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百日咳仍是一个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 估计,200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1600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1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 )通过飞沫从感染者传播给易感个体引起的。在卡他初期,百日咳传染性很强,在未免疫的家庭接触者中继发感染率高达90%。虽然卡他期后该病的传染性迅速降低,但未治疗的患者出现典型的咳嗽症状之后,传染性可持续3周或更长。百日咳鲍特菌的慢性带菌者较罕见。 在大规模使用疫苗以前,百日咳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儿童期疾病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发达国家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90%)。自1974年WHO 扩大免疫规划开始,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2008年,全球约82%的婴幼儿接种了3针次百日咳疫苗。WHO 估计,2008年全球通过接种百日咳疫苗,避免了约68.7万例死亡。 虽然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接种百日咳疫苗后的保护期所知甚少,但在工业化国家开展的数项研究显示,保护力在4~12年后逐渐减弱。2 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发生百日咳的报告有上升趋势。在美国开展的一项血清学研究显示,21%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的成人(95%可信区间:13 ~ 32%)患有百日咳。3 对于尚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来说,青少年和成人是百日咳鲍特菌主要的传播源。在 1 Black RE et al, for the Child Health Epidemiology Reference Group of WHO and UNICEF.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auses of child mortality in 2008: a systematic analysis. Lancet, 2010, 375:1969–1987. 2 Wendelboe AM et al. Duration of immunity against pertussis after natural infection or vaccination.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2005, 24(Suppl. 5):S58-S61. 3 Wright SW et al. Pertussis infection in adults with persistent coug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5, 273:1044–1046.

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是什么 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的简称,它是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包括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三种,将这三种成分按适量百白破疫苗量比例配制,即可得百白破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有很好效果。目前使用的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类混合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时间 我国现行的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出生后3足月就应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连续接种3针,每针间隔时间最短不得少于28天,在1岁半至2周岁时再用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针,7周岁时用精制白喉疫苗或精制白破二联疫苗加强免疫1针。即在宝宝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 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百白破疫苗接种的一般反应,主要来自百日咳所含的菌体成分。接种未吸附疫苗12—24小时,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个别人注射后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注射局部可形成硬结或无菌性脓肿。 偶见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反应主要是出现微热,尤其是接种未吸附疫苗更为常见,但接种后48小时可恢复正常。在发热的同时还可伴有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也主要与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有关。极个别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惊厥、抽搐、尖声哭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是,这类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并不影响免疫接种方针的推行。 百白破疫苗的副作用 1、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1)神经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5—7天或两周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麻痹等症状,常出现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 (2)脑病:多发生于接种后的3天内,有抽搐、痉挛、惊厥、昏睡或异常嚎叫等症状,但大多可恢复,极个别患者可留有永久性的损害,如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和麻痹、精神迟钝或癫痫样发作。 (3)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1—4周,平均为10天左右。表现为突然发病、四肢酸痛、手足发麻,并可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嗜睡、呕吐、抽搐,以后出现反射改变、偏瘫、脑神经麻痹,如脊髓受损,会出现肢体瘫痪,有的可有神志昏迷等脑膜刺激症状。大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急性期过后可逐渐缓解,个别人会留有后遗症。

百日咳诊疗指南

百日咳诊疗指南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一)传染源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三)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 本病发生于各世界各地,多见于温带及寒带。一般散在发病。 本菌自呼吸道侵入,依菌毛血凝抗原附着于纤毛上皮并在局部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及纤毛麻痹,呼吸道中粘液排出障碍,堆积潴留,堆积物不断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痉挛性咳嗽,咳毕因出现深长吸气,急速的气流通过痉挛、狭窄的声门,发出高声调的吼声,即鸡鸣声,直至分泌物排出,剧咳方止。长期咳嗽,在咳嗽中枢形成兴奋灶,以致在恢复期或病愈后短期内,受到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和其他感染可诱发百日咳样咳嗽。 病理变化可见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甚至肺泡周围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分泌物阻塞气管可出现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并发脑炎者脑组织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神经细胞变性。

潜伏期2~20天,一般为7~10天。典型经过分为三期: (一)卡他期(前驱期)自起病至痉咳出现,约7~10天。初起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二)痉咳期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继而一次深长的吸气,因声门仍处收缩状态,故发出鸡鸣样吼声,以后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日可达十数次至数十次,日轻夜重。阵咳时患儿往往面红耳赤,涕泪交流、面唇发绀,大小便失禁。少数病人痉咳频繁可出现眼睑浮肿、眼结膜及鼻粘膜出血,舌外伸被下门齿损伤舌系带而形成溃疡。成人及年长儿童可无典型痉咳。婴儿由于声门狭小,痉咳时可发生呼吸暂停,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此期短则1~2周。长者可达2月。 (三)恢复期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可长达数月。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肺炎最为常见,多为继发感染所致。痉咳可减轻,患儿出现高热、气促、紫绀及肺部罗音。其他还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肺结核患者再患本病可促使结核病变活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百日咳脑病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3%。严重痉咳引起脑缺氧、水肿、血管痉挛或出血。表

治百日咳偏方

治百日咳偏方 【组成】大蒜1个、甘草未12克、冰糖适量。【用法】大蒜捣烂,与甘草、冰糖加水煮汁,分3次服。【主治】百日咳。 【组成】大蒜头2个、冰糖适量。【用法】大蒜捣烂,加入冰糖,沸水冲泡,滤汁,代茶频饮。【主治】百日咳。 【组成】大蒜适量。【用法】先将双足底涂上一薄层猪油或凡士林,然后将大蒜捣成派敷在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同定,临睡时敷上,次同清晨去除。【主治】百日咳。 【组成】大蒜(紫皮为佳)3瓣、醋、自糖。【用法】大蒜切片,加白开水1杯泡15分钟,取出蒜,兑入醋二酒杯,白糖适量频饮,1日服完。【主治】百日咳。 【组成】麻黄未1.5克、面粉9克、甜酒适量。【用法】上药共和匀制成饼状,外敷于患者背部肺俞穴,24小时内敷2~3次。【主治】百日咳。 【组成】生姜6克,柿饼2个。【用法】生姜切片,加在柿饼中焙熟吃。【主治】百日咳呕吐。 【组成】白芝麻50克、花生30克、蜂蜜50克。【用法】同放锅中加水煮汤服。每天1次,连服3~5天。【主治】百日咳恢复期。 【组成】猪肚1个、姜3片、洋葱半个、雪里红30克。【用法】加水同煮至猪肚烂熟,加盐少许即可。每日1次,连汤吃1/3个猪肚,连吃15天。【主治】百日咳初咳期。【说明】适用于体质虚弱者。 【组成】百部10克、蜂蜜适量。【用法】百部煎汤20毫升,加蜂蜜2匙,顿服,每日2次。【主治】百日咳初咳期。【说明】不宜久服。 【组成】芹菜(全株)500克,盐、酒造量。【用法】芹菜洗净捣烂取汁,加盐、酒少许,隔水温势,早晚各服1酒盅,连用数日。【主治】小儿百日咳。 【组成】刀豆籽15克、蜂蜜适量。【用法】刀豆籽水煎,去渣,加蜂蜜饮服,每日1剂,连服5天。【主治】百日咳。 【组成】新鲜猪胆1个、蜂蜜适量。【用法】猪胆用凉开水洗净,切开取出胆汁,按1:4加入蜂蜜拌匀,装瓶备用,1岁以内者,每次服2.5毫升,1~2岁每次服5毫升,2~5岁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主治】百日咳。 【组成】大蒜籽10克。【用法】大蒜籽去皮后捣烂加凉开水50毫升,浸半天。分3次口服。【主治】百日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