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视角下人物角色的建构 ——以电视剧《传奇大掌柜》为例

合集下载

浅析二元对立视角下的小说叙事结构——以《苍老的浮云》为例

浅析二元对立视角下的小说叙事结构——以《苍老的浮云》为例
构。它的不确定性叙事结构是作者思想矛盾冲突的展现 , 也是 用以表现作品探 寻怎样的思想的方法。本文试 图从 梦 境 与现 实、 病 态与常态、 室 内与 室外和 自我的双重分裂四个点 , 来浅要分析残 雪《 苍 老的浮- z - 5 5 中二元对 立视 角下的
叙 事 结构 。
关键词 : 残雪 ; 叙事结构 ; 二元对立
在《 苍老的浮云》 中, 残雪无意设 立几组 对立的二元模式 , 但其笔 下的人物的精 神病人的视角让这种二元对立 的存在 有
了可能 。

夫被其母亲保护溺爱 , 无 法理解妻子的感受 ; 更善无则是厌 恶
慕 兰的世俗之行为。 而虚汝华的话“ 有 的想变 , 成功 了, 变成 了


梦境与现实
式, 淡化 了原有 人物表象 , 也 同样 虚化 了小说 的故事情节 , 这
析也 注重对 内在 结构的分析 ,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作 品中内
在 冲突 、 矛盾和挖掘深层含义 。
就淡化 了小说的三要素。 但也就是这样的笔触 , 增加了人物之
间的对话 , 丰富 了人物 的内心世界 。 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 中, 虚汝华与老况之间无法沟通 , 丈
人索绪尔认 为 。 语言现象 中充满 了二元对立 , 他提 出的二元对 来 。例如 , 乌龟爬泥潭 的梦 , 印证着人物在现实生活 的泥潭 中 困兽犹斗 ; 再如 , 对文 中人物外形描写寥寥几句 : 更善无“ 狭 长 的背脊 ” 、 虚汝华身子 “ 变得 如鱼干那 么薄 ” 等, 这样的叙事 方
物, 虚 汝华 、 更善 无 、 慕兰、 老况等 也用一 种梦境语 言 描刻 出
二元对 立是 西方哲学和文化 的显著特征 ,它 能够使 大众 来 的 。

二元对立视角下对狄更斯《双城记》中蒙太奇手法的解析

二元对立视角下对狄更斯《双城记》中蒙太奇手法的解析

二元对立视角下对狄更斯《双城记》中蒙太奇手法的解析
蔡开祺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34)10
【摘要】蒙太奇在电影作品中是极具表现力的剪辑手段。

同样,在文学、绘画、
音乐等艺术领域蒙太奇也被广泛运用。

狄更斯的《双城记》巧妙使用蒙太奇手法,在时间与空间交错切换中游刃有余地制造感情冲突,凸显人物人格魅力,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真实情景。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蔡开祺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
【相关文献】
1.对立冲突之下的孤独──二元对立视角下《欺骗》中女主人公的孤独成因解读 [J], 林鸿
2.结构主义视角下《双城记》中“二元对立”的深层内涵解析 [J], 钟瑛
3.英国文学中人道主义论的解析\r——以狄更斯的《双城记》为例 [J], 张秀珊
4.人道主义视角下狄更斯的《双城记》 [J], 李艳红
5.二元对立视角下《房间》解析 [J], 陈悠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视动画中角色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研究

影视动画中角色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研究

影视动画中角色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研究作者:陈茂涛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4期【摘要】动画电影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电影类型。

很多动画电影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都使用了二元对立的叙事手法,不同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也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文本的方法,可以用于对文本进行剖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明晰,影片的结构更加立体、叙事更加丰满。

本文将对近年来几部热映的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关照影片的二元对立叙事。

【关键词】影视动画;二元对立;叙事模式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96-02动画电影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电影类型。

很多动画电影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都使用了二元对立的叙事手法,不同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二元对立。

这些不同类型的“二元对立”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成为推进影片叙事展开的重要方式。

事实上,二元对立最早由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性观点。

产生之初常常被应用于文学批评领域。

索绪尔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复杂关系,即使是表面上看似相互矛盾的事物亦是如此。

由此引发了无处不在的二元对立。

同时,二元对立又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叙事方式,可以用于对文本剖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明晰,影片的结构更加立体、叙事更加丰满。

本文将对近年来几部热映的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关照影片的二元对立叙事。

一、不同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很多动画电影中的矛盾冲突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矛盾冲突常常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城市与乡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等等。

在影片伊始这些矛盾冲突来势汹汹,看似不可调和。

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矛盾冲突逐渐升级,二元对立关系也随之发生转换,伴随着故事的结束水火不相容的二元对立也会随之消解。

二元对立视角下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的差异化分析

二元对立视角下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的差异化分析

2022/5上文艺直通车纪录片之旅《中国老师来了》是由BBC 于2015年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展示的是5名中国老师经过筛选来到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式教学实验。

该片又名《中国老师决战英格兰》(港)、《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从片名中不难看出,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只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场实验,一场承载着大众对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思考的实验。

纪录片所呈现出的强烈的行为视觉冲突以及背后所暴露出的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使得大众的视野向中西方文化的对立转移,即使该教育实验存在着科学严谨性的不足并且受影视制作的客观影响,但其所指的中西二元对立差异在当下时代仍具有强烈的社会反思性。

“二元对立”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提出的,而后二元对立理论模型被广泛讨论和运用于哲学、文学等范畴,以便于分析“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多层次转换之下的拓展旨意。

法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 ·vi-Strauss )认为二元对立结构是一种认知模式,是对世界进行理解、思考和认识的模式,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性思维方式也注重结构层次的转换,使得一切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元对立结构之于影视作品的意义在于为观众提供明确清晰的主线结构,通过建立多种对立组合使得影片整体叙事模型更为立体,在丰富故事内容的同时丰满了主旨意象。

在《中国老师来了》这部纪录片中二元对立模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群像视听的对立、表意空间的对立、文化向指的对立,并以影像表达为内容基石,深层指向中西方教育方式差异背后的文化之别。

群像视听的对立中英群像的行为差异。

纪录片作为一种采录现实景象的影片种类,用真实人物作为情景内事件发生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正如比尔·尼科尔斯(Bill Nichols )所说:“纪录片所观照的是真实的人,这些人不像演员那样表演或扮演其他角色,他们依靠自己此前的经验和习惯在镜头前呈现自己。

二元对立与《理想丈夫》人物形象分析

二元对立与《理想丈夫》人物形象分析

二元对立与《理想丈夫》人物形象分析蔡兰兰;邹巧宜【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本文通过结构主义视角用二元对立原则对王尔德的《理想丈夫》中塑造的角色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待人生和爱情的态度,揭示王尔德体现在文中的爱的主题以及到底何谓理想丈夫。

%In this essay, binary oppositions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in Oscar Wild's Ideal Husband in comparison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life and love, thus proclaim the theme of love ex-pressed in the text and what on earth is an ideal husband.【总页数】2页(P38-39)【作者】蔡兰兰;邹巧宜【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南昌 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南昌 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3【相关文献】1.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存--走出实践美学争论的二元对立思维误区 [J], 胡鹏林2.理想与现实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远大前程》的结构主义辨析 [J], 李洋3.理想国的建立——论二元对立下的《她乡》 [J], 王倩4.伊丽莎白的"理想婚姻"与奥斯丁的"婚姻理想"——《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人物形象分析 [J], 温虎林;杨桂琴5.二元对立与非二元对立题刍议——2014年高考作文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J], 潘苇杭;潘新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性别的凝视机制: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认同

性别的凝视机制: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认同

性别的凝视机制: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认同
姚月洁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视觉文化中性别凝视的机制经历了二元对立到多元化认同的发展:传统的性别二分角度,以观众的生理性别来分,主要将凝视分为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酷儿理论的出现挑战了二元对立的观念,提出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性。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姚月洁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6
【相关文献】
1.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论《飘》中的双性同体意识 [J], 彭晓娥
2.论《十九世纪妇女》对父权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 [J], 廖衡
3.难以逾越的鸿沟——论《欲望号街车》中的性别二元对立 [J], 李静
4.男性气质焦虑、挫折与顿悟--乔伊斯《死者》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 [J], 陈玲
5.女性性别意识的发展历程
——门罗小说《男孩和女孩》的二元对立因素解析 [J], 姚匀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角度分析电视剧《红高粱》

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角度分析电视剧《红高粱》
视 文学
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角度分析电视剧 《 红高梁》
殷文朔 四川外 国语大学
摘 要 : 电视 剧 《 红高 粱》讲 述 了在 2 0 世纪 3 0 年代 初 ,主人公 九儿 和 余 占鳌在充 满 生命 力 的 山东 高 密大地 上 ,用 生命谱 写的 一段 关 于爱 与恨 、 生 与死 的史 诗 。本 文通 过 用结 构主 义 中二元对 立 的观 点对 电视 剧 《 红 高 粱》 中的主 要背 景 ,主 要人 物 ,和 主题 的分 析 ,来 批 判封建 教条 和伦 理制 度对 人 的压抑和 束 缚 ,弘扬蓬 勃发 展的 生命 力和追 求 自由、反 叛反 抗 的精神 。 关键 词 :结构 主义 ;二元 对立 ;红高 梁 ;封 建教 条 ;生命 力
( 二 ) 主要 人 物 的二 元 对 立
演 。该剧 讲述 了在 2 O 世纪 3 0年代 初 ,九儿 和余 占鳌 在充 满生 命力 的 山东高 密大地 上 ,用生 命谱 写 的一段 关于 爱与
恨 、生与 死传 奇故 事 。该剧主 要分 为两 个部 分 ,前部 分讲
述九 儿在 单家 如何和 嫂子 淑娴 相处 、斗 争 ,和与 余 占鳌之 间 的爱恨 , 以及 余 占鳌周 旋于 当地 政府 与土 匪之 间 。后部 分讲述 七 七事 变爆 发, 九儿 ,余 占鳌和 乡亲们 顽 强抵抗 日 军 ,最后 九儿将 日军引 到 了高 粱地 , 点燃单家 酿 的酒 ,与 敌人 同归 于尽 ,她用 自己的生 命在 这片 充满生 命 力的 山东 高密大 地 上撰 写 了爱与征 服 的传 奇 故事 。 二元对 立 的概念 是结 构主 义概 念 的基 础 ,结 构主义 者 强调 二元对 立 的重要 性 ,采用 成对 的概念 来建 构 结构 ,如 索绪 尔的 语言和 言语 、 能指和 所指 、历 时和共 时等 。在 结 构 主义 者 看来 ,二元 对立 这种 基本 的二 分法不 仅 是语 言符 号系 统的规 律 ,而且 也是 人类 文化 活动 各个符 号 系统 的规 律 ,例 如 左 右 、生 死 、 爱 恨 、善 恶 、 等 。这 些 二 元 对立 起 到恰 当 的效果 ,有 利于 突 出小说 主题或 影视 剧等 的深 刻

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后”都市婚恋剧二元对立及母题[权威资料]

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后”都市婚恋剧二元对立及母题[权威资料]

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后”都市婚恋剧二元对立及母题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8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反映其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电视剧也应运而生。

2009年《蜗居》在荧屏热播,并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之后,此类型反映八零后婚恋、工作、生活的电视剧便层出不穷,几乎占据了内地电视剧半壁江山。

尽管情节不同,背景相异,但作者认为其内在母题是相似的。

文章借用普洛普和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视角对都市婚恋剧进行分析,并用“二元对立”研究模式去分析整个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故事的母题,以便达到对故事“价值”的认识,找出复杂情节叙事背后的内在一致性,从而揭示此类电视剧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婚恋剧;二元对立;结构主义;母题;社会现象在一个时期内,相似类型文学作品,绘画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呈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

《蜗居》、《奋斗》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后,反映八零后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家庭观的电视剧作品此起彼伏,这些影视作品能取得良好的收视率因为它们反映了观众的需求,我们能够通过对它们共性的分析找出叙事的母题,就是它们叙事的主题和本质,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

在都市婚恋剧电视作品中,同一类的故事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在结构主义学者看来,同一类属的故事,尽管发生许多细枝末叶的变化,但是其基本的结构(或说“语法”)是不变的,而变化的只是人物、环境或故事情节等因素。

笔者认为,都市婚恋剧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则。

下面我将用结构主义中“二元对立”的方法对婚恋剧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剖析出纷繁复杂的情节中隐藏的“语法”。

一、婚恋剧的二元对立是如何建构的通过对十余部这类型电视剧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对二元对立:夫妻对立,父母与子女对立,婆媳(公媳,丈母娘和女婿,老丈人和女婿)对立,两个家庭的对立,八零后与社会大环境对立。

(一)夫妻对立夫妻对立应该是都市婚恋剧中最基本的一对对立关系,以此为枝干,由此才延伸出其它几类对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对立视角下人物角色的建构
——以电视剧《传奇大掌柜》为例
◎张连军
摘要:《传奇大掌柜》是一部极具韵味的励志剧,剧中在淋漓尽致地演绎主人公栾学堂传奇故事的同时,呈现出了众多血肉鲜明的人物角色,各个人物间矛盾冲突可谓此起彼伏、波澜壮阔。

本文尝试运用二元对立理论的分析方法,剖析主人公与各色人物角色间矛盾冲突的实质,以及传奇色彩背后的社会成因和当下启迪。

关键词:二元对立;《传奇大掌柜》;角色建构
日前,由张旸编剧兼制片、唐大年导演的电视剧《传奇大掌柜》,自央视、各大卫视以及优酷、土豆等在线播放平台热播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颇高的收视率。

该剧将历史背景选取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变革及阶层流动纷繁复杂、社会冲突动荡激烈的历史时期。

乞丐出身的主人公栾学堂,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社会最底层、最边缘人物,逆流而上于时局逆境之巅,虽周转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洪流时代,却诚信守节;虽历经艰险、屡遭磨难,却睿智善勇,最终成长为人情练达、世事通透的民国酒店大亨,可谓富商巨贾。

《传奇大掌柜》以民国商人栾学堂为人物创作原型,塑造了一个“民国马云”式的商业奇才。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研究的重要方法,借用了语言学模式中的二项式思维逻辑,目的是从所研究的众多对象中,寻求矛盾冲突的对立形式。

电视剧本文采用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对影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深入剖析,挖掘传奇背后的必然成因。

一、出身卑微与达官显赫间的对立
人物是影视剧创作的核心。

一部优秀的作品,必然要有特色鲜明的典型人物角色进行支撑。

编剧张旸在采访中谈到,“主人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叫栾蒲包。

栾学堂是别人给他起的大名。

”从目前档案馆、图书馆等留存的史料来看,对栾学堂的记载不是很多,为此张旸在创作剧本的时曾去丰泽园饭店进行过了解,“与他同龄同代的人早已去世,只有一个老爷子,现在的鲁菜大师,泰斗级人物王义均,见过栾学堂。

”很多有关主人公的传奇故事大多为后人口口相传。

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栾学堂是从山东流落到北京的小乞丐,因救了济风楼股东的女儿而有幸成为堂倌,后又在贵人的资助下创办了百年品牌丰泽园饭店。

历朝历代,拾荒者、乞丐、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大多是出身卑微、社会最底层、最边缘的弱势群体。

主人公栾学堂更是大字不识,逃荒避难、沿街乞讨受人欺凌。

这样一个小叫花子“狗剩儿”却能在时局逆境中把握人生、逆袭而上,成功缔造出一代传奇的商业神话,也应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那就话。

而与之形成二元对立的诸多反派角色中,很多都出身显赫,不乏一些达官贵族和社会名流。

如阴险毒辣、处处使坏的“富家子弟”厉秋辰;整日无所事事、提笼架鸟的皇亲遗戚关贝勒;身为官吏却欺软怕硬、阿谀奉承的公安局长胡济祥,等等。

最终都身败名裂、被人摒弃,消失在洪流滚滚的历史长河
之中。

诚然,传奇多为佳话,而人生逆袭的道路上却充满荆棘,成败也不是一瞬间的促就,更多的是自强不息和对信念的坚守。

如电视剧开篇第一集中,当富商姚泽圣意欲打赏因成功营救出自己女儿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狗剩儿”时,“小乞丐”却提出了想学一门手艺,而不是接受可以解决一时温饱的钱财。

虽然出身寒门未进过学堂,小小年纪就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人生从此转折,也有了伴随他一生响当当的名字“栾学堂”。

纵观全剧,从小乞丐到小学徒;从跑堂的小堂倌到满街叫卖“火烧杠头”的小老板;从丰泽园的大掌柜到北平餐饮协会会长。

从创业到守业,从平凡到传奇,英雄虽然可以不问出处,但传奇绝非偶然事件。

主人公成功逆袭的背后,蕴含着启迪当下催人奋进的人生哲理,这或许正是该剧所要传达的精髓所在,也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励志佳片。

二、凌然正气与卑鄙失节间的对立
在影视作品的角色建构、文学著作的人物设立、心理意识的根源索寻、社会形态的类别化解读等诸多方面探究中,二元对立的研究分析方法无处不在,被广泛采用。

人物角色是需要有血有肉和特色鲜明的,这就需要进行深层建构。

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多为胆识过人、谋略超群之人。

《传奇大掌柜》中乞丐出身的栾学堂,之所以能有所成就,除了有勇有谋之外,与为人正直、勤学善举是分不开的,而要流芳百世必然要有凌然正气、过人之举,方能为人敬仰。

当然为了烘托主人公传奇人物的辉煌色彩,从二元对立的角度来讲,必然要有与之对应的负面角色,创造一些卑鄙无耻、失节离道、招人唾弃之人。

剧中,这样的情节设置比比皆是。

如第一集中济丰楼二掌柜厉秋辰指使他人绑架富商姚泽圣的女儿姚珍珍,并将其带到一处民宅,厉秋辰叮嘱手下人若行动失败就杀掉姚珍珍。

这一切恰巧被还是乞丐的“狗剩儿”无意间偷听到,悄悄地问出姚珍珍家的地址,然后将姚珍珍被藏匿地点画在纸条上,放到姚家门外,进而使得姚珍珍得以获救。

影片开篇,就通过二元对立的手法对人物角色进行了定位,也为后续的你来我往、明争暗斗埋下了伏笔。

作为反派角色的厉秋辰,在整个电视剧中可谓坏事做尽、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国家气节。

如通过不正当手段陷害竞争对手望德楼的老板钱广润,最终使其冤死于牢狱之中;逼迫关贝勒的女儿关雅丽与其成婚,害其走投无路,进了怡香院以卖唱为生,后在栾学堂的帮助下才得以赎身;栾学堂创业初始,厉秋辰雇用乞丐头目王麻子在丰泽园门前闹事、制造麻烦;指使武兴官在丰泽园开设的养鸡场投毒、挑拨离间栾学堂夫妻间以及丰泽园员工间的矛盾;就连自己的姐姐、姐夫也不放过,霸占其产业为非作歹;勾结官吏欺行霸市、献媚于日本侵略者,不顾道义、卑鄙失节。

而对于正面角色栾学堂来讲,身处时局逆境,却一身正气、逆流而上。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强权掠夺,可谓民不聊生。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时局背景下,既要与同行竞争,还要与军阀列强斗智斗勇。

同时也不忘国耻、抗日救国,将中华民族的厨艺瑰宝保护、传承。

可以说主人公栾学堂将个体命运置于历史洪流之中,却始终初心不坠、上善若水,凌然正气,磊落守节。

人物角色的二元对立建构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酣畅淋漓。

三、诚信感恩与轻义重利间的对立
结构主义下的二元对立,更多的是强调组成整体的相关要素间的联系和建构,而对于文学剧本或影视创作来讲,主要体现为各个角色间的对立与冲突,这是情节设置和突出中心人物的重要手段。

栾学堂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凤愿,成为一代传奇精英,与其诚实守信、知恩图报是分不开的。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立的以厉秋辰为典型的负面角色,则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兮兮,蝇头鼠目般的轻义重利,难成大器并被人所唾弃。

济丰楼是栾学堂事业发迹的起点,也是他一生爱恨情仇的纠结点。

老板汪掌柜看在股东姚泽圣的情面上才收留了栾学堂当跑堂,但对于一个流浪街头的乞丐来讲,从此不再风餐露宿,从此可以学手艺、入商道,进而历练成人情练达、世事通透的传奇人物。

汪掌柜虽然为人处世有时会被利益熏心,但其毕竟是生意人出身,难免会利字放前、精打细算。

纵观全剧,汪掌柜的很多所作所为更多的是被其夫人和小舅子厉秋辰所左右,并没有从骨子里去为难和陷害栾学堂,因此栾学堂一直对此感恩在心,当得知汪掌柜气病卧床,栾学堂却能够抛开生意对手的角色,主动为其请医看病承担一切费用。

该结尾处,栾学堂为了能将汪掌柜从日本大牢中解救出来,不惜将自己一生苦心经营的丰泽园股份交给矢野,以换取汪掌柜的自由。

知恩图报的情节在全剧中多次展现。

比如,为报答关雅丽当年所施的一碗粥救了自己的命,栾学堂不惜性命为其赎身,并迎娶为自己的夫人,使关雅丽免于落入厉秋辰的魔爪。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

丰泽园饭店在栾学堂内心天平的份量上,可以说很少有能超其右的事物,他甚至不惜违心回绝自己深爱着的姚珍珍的情感,表面上是为了报答姚泽圣的知遇之恩而苦心经营丰泽园,但其内心深处想的更多的是以毕生精力鏖战于商海之巅来实现其一生的事业追求。

这其中,诚信守信、一心向善是其屹立于民族商道之林,终创百年品牌的基石和法宝。

如第29集剧中,因时局战乱造成食材紧张,加之厉秋辰仰仗汉奸势力欺行霸市,丰泽园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在竞争对手售卖假鱼翅事件上,身为北平餐饮协会会长的栾学堂,勇于揭穿真相,以身作则并要求各大饭庄不得拿假鱼翅当真鱼翅欺骗顾客。

此外,为了能留住人才,取信于员工,他主动为身怀“葱烧海参”绝技的曾念安师傅在老家盖房置地,解决其后顾之忧,赢得信任。

四、二元对立建构法营造观众同质共鸣
纵观近年来国内电视剧创作,利用“屌丝逆袭”角色二元对立进行故事架构的作品不在少数。

如2001年的《大宅门》、2002年的《大染坊》、2008年的《百年荣宝斋》、2010年的《大掌柜》、2012年的《向东是大海》等,一系列以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商战题材电视剧先后呈现在银幕上。

影片共同点均是主人公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历经险阻,逆袭成为一方巨贾或商业奇才。

抛开剧创演绎成分,二元对立的故事情节设置为观众带来跌宕起伏的心理和情绪碰撞的同时,也再现了主人公逆袭成功“创造巅峰”后的心理期待和审美诉求,满足了众多观众对未发迹时的主人公在内心情感上的同质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