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学校:太原理工大学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设计题目:国际象棋棋盘绘制程序专业班级:自动化07-01班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国际象棋棋盘绘制程序

二.程序功能简述

本程序在屏幕上左侧绘制一个红黑相间的国际象棋棋盘,右侧绘制一个汉字‘棋’,棋字的四个角有角框。显示完后,按q退出。

运行本程序后,从屏幕左上角开始,棋盘的奇数行位置逐行出现彼此相间15个像素宽的红色块(虚的),共出现五行,每行五个红色块,然后从第一行的第一个色块的右下角开始,在棋盘的偶数行位置逐行出现彼此相间15个像素宽的红色块(虚的),每行四块,共四行。其中红色块由8X8个彼此相间一个像素的红点组成,前一个色块和后一个色块之间有一定的显示时间间隔。

然后,屏幕的右侧会按‘棋’的笔画顺序,一笔一画的显示汉字‘棋’,其中前一笔和后一笔之间有一定的显示时间间隔。然后按先横后竖的顺序,在棋字的四个角的斜上方显示四个角框。笔画同样有时间间隔。

显示完后,若在键盘上输入q,则程序退出。

三.主要设计思想简述

本程序主要通过调用10H号BIOS中断的0CH号功能点调用来显示图像。将要显示点的坐标(line, cow)分别传送到dx,cx,然后将点的颜色代码传送al,接着调用10H号BIOS中断的0CH号功能,一个点就显示出来。

显示矩形块以及笔画(横,竖,撇,捺)是先确定第一个点的坐标后,然后让点的行坐标line,列坐标cow按某种方式循环,每次循环后调用10H号BIOS中断的0CH号功能来完成点的显示。全部循环完后,这些点的排列就是要显示的矩形块或笔画。

所以,点的行坐标line,列坐标cow的循环方式就决定了要显示的图像。

显示矩形块(虚的)的循环方式是:line,cow都循环,line在外层,循环一次加2,cow在内层,循环一次加2,line循环的次数决定了方块的高,cow循环的次数决定了方块的宽。笔画横的循环方式是:只cow循环,循环一次加1,循环的次数决定了笔画横的长度。笔画竖的循环方式是:只line循环,循环一次加

1,循环的次数决定了笔画竖的长度。笔画撇的循环方式是:line,cow都循环,在同一层。循环一次line加1,cow减1。循环的次数决定了笔画撇的长度

笔画捺的循环方式是:line,cow都循环,在同一层。循环一次line加1,cow加1。循环的次数决定了笔画捺的长度。

第一个点的坐标,循环方式,循环的次数决定了要显示的图形的位置,形状,尺寸。

将位置不同的矩形块(虚的)按照棋盘的几何结构显示出来,就构成了棋盘。将位置,长度不同的笔画(横,竖,撇,捺)按照棋字的几何结构显示出来,就构成了棋字。边框同理。

三.程序流程图

四.源程序代码

DATA SEGMENT

LINE DW 0 ;矩形块左上角的行

ROW DW 0 ;矩形块左上角的列

PIX DB 10 ;矩形块的颜色

N DW ? ;文字笔画的长度

PIX_A DB 11 ;文字笔画的颜色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 TA

START: ;主程序

MOV AX , DA TA

MOV DS , AX

MOV AH , 0

MOV AL , 4

INT 10H ;设置320×200彩色图形方式

mov ah,0bh

mov bh,01

mov bl,0

int 10h

KUAI MACRO R,L,N ;定义显示矩形块阵列宏

LOCAL LA,LB

MOV ROW,R

MOV LINE,L

mov di,N

LA: MOV CX, N

LB: CALL DISP_RECT

call delay

ADD row, 30

LOOP LB

MOV ROW, R

add line,30

DEC DI

JNZ LA

ENDM

HONG1 MACRO L,R,NUM,CHEN ;定义显示笔画宏

MOV LINE,L

MOV ROW,R

MOV N,NUM

CALL CHEN

CALL delay1

ENDM

KUAI 0,0,5 ;显示棋盘奇数行

KUAI 15,15,4 ;显示棋盘偶数行

HONG1 30,165,21,HENG ;显示‘棋’字

HONG1 15,176,60,SHU

HONG1 31,175,10,PIAN

HONG1 32,178,5,NA

HONG1 30,191,30,HENG

HONG1 15,196,45,SHU

HONG1 15,214,45,SHU

HONG1 40,196,19,HENG

HONG1 50,196,19,HENG

HONG1 60,191,30,HENG

HONG1 63,200,10,PIAN

HONG1 63,210,12,NA

HONG1 10,160,5,HENG ;显示角框

HONG1 10,160,5,SHU

HONG1 10,223,5,HENG

HONG1 10,228,5,SHU

HONG1 80,160,5,HENG

HONG1 75,160,5,SHU

HONG1 80,223,5,HENG

HONG1 75,228,6,SHU

L5: mov ah,8 ;按q返回DOS int 21h

cmp al,'q'

JNE L5

MOV AH , 4CH

INT 21H

DISP_RECT PROC near

PUSH AX

PUSH CX

PUSH DX

PUSH SI

PUSH DI

MOV AH , 0CH ;指明写点调用

MOV AL , PIX ;取点的颜色

MOV DI , 8 ;用于控制行显示循环

MOV DX , LINE ;取点的行坐标DISP_2: MOV SI , 8 ;控制列显示循环

MOV CX , ROW ;取显示点的列坐标DISP_1: INT 10H ;完成点的显示

INC CX

inc cx ;列坐标加2

DEC SI

JNZ DISP_1 ;循环显示完一行

INC DX

inc dx ;行坐标加2

DEC DI

JNZ DISP_2 ;循环显示完8行

POP DI

POP SI

POP DX

POP CX

POP AX

RET

DISP_RECT ENDP

DELAY PROC NEAR ;延时子程序

PUSH CX

PUSH DX

MOV DX,2500

D11: MOV CX,25000

D12: LOOP D12

DEC DX

JNZ D11

POP DX

POP CX

RET

DELAY ENDP

DELAY1 PROC NEAR ;延时子程序1

PUSH CX

PUSH DX

MOV DX,10000

D11A: MOV CX,25000

D12A: LOOP D12A

DEC DX

JNZ D11A

POP DX

POP CX

RET

DELAY1 ENDP

HENG PROC near ;笔画横的子程序

PUSH AX

PUSH CX

PUSH DX

PUSH SI

PUSH DI

MOV AH , 0CH ;指明写点调用

MOV AL , PIX_A ;取点的颜色

MOV DX , LINE ;取点的行坐标

MOV SI , N ;控制列显示循环

MOV CX , ROW ;取显示点的列坐标DISP_3: INT 10H ;完成点的显示

inc cx ;列坐标加1(行不变)

DEC SI

JNZ DISP_3 ;循环显示完一行

POP DI

POP SI

POP DX

POP CX

POP AX

RET

HENG ENDP

SHU PROC near ;笔画竖的子程序

PUSH AX

PUSH CX

PUSH DX

PUSH SI

PUSH DI

MOV AH , 0CH ;指明写点调用

MOV AL , PIX_A ;取点的颜色

MOV DI , N ;用于控制行显示循环

MOV DX , LINE ;取点的行坐标

MOV CX , ROW ;取显示点的列坐标DISP_4: INT 10H ;完成点的显示

inc DX ;行坐标加1(列不变)

DEC DI

JNZ DISP_4 ;循环显示完一列

POP DI

POP SI

POP DX

POP CX

POP AX

RET

PIAN PROC near ;笔画撇的子程序

PUSH AX

PUSH CX

PUSH DX

PUSH SI

PUSH DI

MOV AH , 0CH ;指明写点调用

MOV AL , PIX_A ;取点的颜色

MOV DI , N ;用于控制撇的长度

MOV DX , LINE ;取点的行坐标

MOV CX , ROW ;取显示点的列坐标DISP_5: INT 10H ;完成点的显示

DEC cx ;列坐标减1

inc DX ;行坐标加1

DEC DI

JNZ DISP_5

POP DI

POP SI

POP DX

POP CX

POP AX

RET

PIAN ENDP

NA PROC near ;笔画捺的子程序

PUSH AX

PUSH CX

PUSH DX

PUSH DI

MOV AH , 0CH ;指明写点调用

MOV AL , PIX_A ;取点的颜色

MOV DI , N ;用于控制显示循环

MOV DX , LINE ;取点的行坐标

MOV CX , ROW ;取显示点的列坐标

DISP_6: INT 10H ;完成点的显示

INC cx ;列坐标加1

inc DX ;行坐标加1

DEC DI

JNZ DISP_6

POP DI

POP SI

POP DX

POP CX

POP AX

RET

NA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五.总结报告

①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程序的调试,我把程序写好并检查后没发现错误,然后上机汇

编却发现5个警告错误,看错误类型号,都是英语,看不懂,幸好课本后部附录里有翻译,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我还是不知道错误的那几行哪里错,看起来很正确。最后。经过思考和耐心检查,终于解决了,原来其中一行把宏实参0写成了O(读欧),这一行的错误导致了其他行的错误。调试程序确实需要耐心,这个错误很简单,但太隐蔽了,检查了20分钟,差点没抓狂。

然后遇到的问题是画流程图,由于以前没画过,也不知道用什么软件,就去网上搜索,于是发现了windows office套件中的Visio 。Visio确实很好用,操作很简单,容易上手,画出的图很漂亮,流程图终于完成了。

②创新和得意之处。

这个程序是仿写的,但基本上只是借鉴了它的方法,95%的内容是重写的,增加了许多东西和功能。我觉的自己的这个程序比较起来还是简洁的,设计了两个宏和五个子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然后在主程序中调用。代码看起来比较整齐,条理,如果要显示别的图像,只要在主程序中改一下宏的参数就可以了

③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这个程序还是不够精练,五个图形子程序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功能区别不大,加上些判断,应该可以合并成一个子程序,两个延时子程序除了参数,其实是一个子程序,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子程序,这样用内存会少很多。

④课程设计的感想和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做完了,之前觉的很难,但做完以后,又感觉很简单,最起码对我的这个程序来说。曾经的困惑现在已经成了知识,有一种成就感。可以说,我享受了一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对此而言,前几天的辛苦和思考都是值得的。真希望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多些。在课程设计中,感觉真正的学到了东西。以前书本上的知识得到融会贯通,更加透彻的理解了知识间的联系。指令系统也更熟悉了,看来学编程只有两种方法,看程序,写程序,先看后写。

在课程设计中,第一次领会到汇编语言的美妙。简洁,精确,效率,这就是汇编。汇编的简洁和对硬件的精确控制给我留下很深的映象。实现同样的功能,用c的

话编译出来也许得30条指令,但用汇编5,6条就解决了。写汇编程序时似乎可以看到cpu在如何工作。终于理解了学微机原理为什么要学汇编了。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

WORD格式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交通灯的设计 实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 姓名王培培 学号080309069 专业09自动化班级2 指导教师张朝龙 开课学期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交通灯的设计实验时间:2011/12/23 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无 1、实验目的: 分析实际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亮灭过程,用实验箱上的8255实现交通灯的控制。(红,黄,绿三色灯) 2、实验设备及材料: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的实验箱和电脑设备等。 3、理论依据: 此设计是通过并行接口芯片8255A和8086计算机的硬件连接,以及通过8253延时的方法,来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如硬件连接图所示(在后),红灯(RLED),黄灯(YLEDD)和绿灯(GLED)分别接在8255 的A,B,C口的低四位端口,PA0,PA1,PA2,PA3分别接1,2,3,4(南东北西)路口的红灯,B,C口类推。8086工作在最小模式,低八位端口AD0~AD7接到8255和8253的D0~D7,AD8~AD15通过地址锁存器8282,接到三八译码器,译码后分别连到8255和8253的CS片选端。8253的 三个门控端接+5V,CLOCK0接由分频器产生的1MHZ的时钟脉冲,OUT0接到CLOCK1和CLOCK,2 OUT1接到8086的AD18,8086通过检测此端口是否有高电平来判断是否30s定时到。OUT2产生 1MHZ方波通过或门和8255的B口共同控制黄灯的闪烁。8255三个口全部工作在方式0既基本 输入输出方式,红绿灯的转换由软件编程实现。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设计思路 红,黄,绿灯可分别接在8255的A口,B口和C口上,灯的亮灭可直接由8086输出0,1 控制。 设8253各口地址分别为:设8253基地址即通道0地址为04A0H,通道1为04A2H,通道2 为04A4H,命令控制口为04A6H。 黄灯闪烁的频率为1HZ,所以想到由8253产生一个1HZ的方波,8255控制或门打开的时 间,在或门打开的时间内,8253将方波信号输入或门使黄灯闪烁。 由于计数值最大为65535,1MHZ/65536的值远大于2HZ,所以采用两个计数器级联的方 式,8253通道0的clock0输入由分频器产生的1MHZ时钟脉冲,工作在方式3即方波发生器方 式,理论设计输出周期为0.01s的方波。1MHZ的时钟脉冲其重复周期为T=1/1MHZ=1s,因此 通道0的计数初值为10000=2710H。由此方波分别作为clock1和clock2的输入时钟脉冲,所以 通道1和通道2的输入时钟频率为100HZ,通道1作计数器工作在方式1,计数初值3000=BB8H 既30s,计数到则输出一个高电平到8255的PA7口,8255将A口数据输入到8086,8086检测 到高电平既完成30s定时。通道2工作在方式3需输出一个1HZ的方波,通过一个或门和8086 共同控制黄灯的闪烁,因此也是工作在方波发生器方式,其计数初值为100=64H,将黄灯的状态 反馈到8055的端口PB7和PC7,同样输入到8086,8086通过两次检测端口状态可知黄灯的状态 变化,计9次状态变化可完成5次闪烁。 三个通道的门控信号都未用,均接+5V即可。 ○ 2硬件原理及电路图 由于8255A与8086CPU是以低八位数据线相连接的,所以应该是8255A的A1、A 0 线分别与 8086CPU的A2、A线相连,而将8086的 1 A 0 线作为选通信号。如果是按8255A内部地址来看, 则在图中它的地址是PA口地址即(CS+000H),PB口地址为(CS+001H),PC口地址为(CS+002H),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xxx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内容 (2) 3.设计要求 (2) 4.设计原理 (3) 5.硬件电路图 (3) 6.程序代码 (5) 7.程序及硬件系统调试情况 (19) 8.设计总结与体会 (19)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当输入电压超过3V,显示ERR,并报警。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报警形式自行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红外通信

微机接口与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学号10291164 课程设计题目:红外通信 课程设计答辩或提问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课程设计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0%): 课程设计考勤情况(15%): 课程设计调试情况(30%):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情况(25%):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红外通信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牛 一、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红外通信 内容:应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完成数据的发射和接收。发射管和接收管接在普通的I/O口。要求2个按键,一个按键是数据的0和1的变换,另一个按键是发送键。数据在1个数码管上显示。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根据具体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独立进行方案论证和电路设计,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2. 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3. 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有设计方案,设计电路图,还要有仿真结果; 4. 进实验室进行电路调试,边调试边修正方案; 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的电路图、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进度安排 1.时间安排 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天) 1 方案论证和系统设计 1 2 完成电路仿真,写预习报告 1 3 电路调试 2 4 写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 1 合计 5 设计调试地点:电气楼410 2.执行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成绩优秀的可以自拟题目,其余的同学都是指定题目。,每组不得超过2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详细电路(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雷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摘要 霓虹灯主要是通过8255A对LED亮灭状态的控制,和8254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功能实现霓虹灯闪烁控制系统,外设是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在程序自动控制下,按照不同规律闪烁同时由数码管显示相应的闪烁方式。 关键字: 8255A 8254 LED 数码管

一、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设计霓虹灯闪烁控制系统,是外设的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在开关的控制下或者在程序自动控制下,按照不同规律闪烁。 要求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发光二极管变化规律要求有多种状态。 二、设计小组成员及分工 本次课设由冀任共同完成,在课设中遇到的问题四个人共同思考解决。 三、总体设计 1、8254用于定时:定时/计数器0与定时器/计数器1共同构成100ms的定时器,确定执行相邻闪烁方式的间隔时间。 2.8255A用于控制LED的状态和数码管显示:PA0接8254的输出,B口接数码管,显示对应的闪烁方式,C口输出控制LED的状态。 3、六种闪烁方式: 方式1:从左向右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1 方式2:从右向左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2 方式3:从左向右依次点亮4个的红灯、2个黄灯和2个绿灯,数码管显示3 方式4:从左向右两个两个的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4 方式5:从两边向中间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5 方式6:按红、绿、黄顺序点亮相同颜色的灯,数码管显示6 1、芯片介绍 (1)芯片8255A 8255A是具有3个8位并行I/O口3种工作方式的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共有40个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

D0--D7:三态双向数据线,与单片机数据总线连接,用来传送数据信息。 CS:片选信号线,低电平有效,表示芯片被选中。 RD:读出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的读出。 WR:写入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的写入。 Vcc:+5V电源。 PA0--PA7:A口输入/输出线。 PB0--PB7:B口输入/输出线。 PC0--PC7:C口输入/输出线。 RESET:复位信号线。 A1、A0:地址线,用来选择8255内部端口。 GND:地线。 三种工作状态: 1) 工作方式 0 :这是 8255A 中各端口的基本输入 / 输出方式。它只完成简单的并行输入 / 输出操作, CPU 可从指定端口输入信息,也可向指定端口输出信息,如果三个端口均处于工作方式 0 ,则可由工作方式控制字定义 16 种工作方式的组合。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 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 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 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 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 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来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 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它课程不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2

3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学习用全屏幕编辑软件QEDIT.EXE建立源程序(.ASM文件); 学习用汇编软件MASM.EXE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文件); 学习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学习用调试软件TD.EXE调试可执行文件; 2.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器材 PC机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利用堆栈实现AX的内容与BX的内容进行交换。堆栈指针SP=2000H,AX=3000H,BX=5000H; 2.汇编、调试、观察、记录结果; ⑴用QEDIT.EXE软件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以.ASM格式文件存盘; ⑵用M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二进制目标文件(.OBJ文件),再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⑶用调试软件TD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子目录E:>\SY86后,利用QEDIT.EXE(简称Q)送入以下汇编语言源程序,并以M1.ASM文件存盘 ⑴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①进入\SY86子目录 E:>CD\SY86 E:\SY86> ②进入QEDIT.EXE 编辑界面 E:\SY86> Q ③输入文件名*.ASM(如M1.ASM)后,输入源程序 源程序 DATA SEGMENT PARA PUBLIC’DATA’ ;数据段定义 DB 512 DUP(0)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STACK’ ;堆栈段定义 DB 512 DUP( ?)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表设计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 设计名称:电子表设计 专业: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

2014年 11 月 27 日

目录 摘要 (2)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3) 设计任务 (3) 设计功能 (3) 课程设计方式及基本要求 (3) 实验方式 (3) * 基本要求 (3) 设计所用元件 (4) 二、设计题目及思想 (4) 设计原理 (4) 主要模块 (5) 芯片初始化 (7) 程序流程图 (9) 硬件接线图 (11) | 三、调试结果 (13) 四、课程设计总结 (16) 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 (16)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附录 `

摘要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能够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语言。因而,对程序的空间和时间的要求很高的场合,汇编语言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很多需要直接控制硬件的应用场合,则更是非用汇编语言不可了。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微型计算机原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汇编语言的广泛用途及其在当代计算机界的重要作用,本人利用学的知识,在同学门的帮助下,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了关于电子表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是应用于电脑中的小应用程序,可是显示电脑中的时间。很多地方都会有个时钟显示,其中大多是应用了类似这样的方法。 关键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时钟显示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_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题目:键盘扫描实验

班级:数字媒体 1004 学号: 0305100417 学生:海洋 指导老师:天天 日期: 2012.6.1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扫描的应用及编程 (2)掌握LED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PC计算机一台,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1)8255芯片:8255具有3个带锁存或缓冲的数据端口,它的并行数据宽度为8位。可与外设并行进行数据交换。A口和B口具有中断控制逻辑,在外设与CPU之间可用中断方式进行信息交换。把8255并口和键盘,组成一个键盘装置。通过cpu对8255的控制最总达到键扫的目的。每一个键对应一个ASCII 码字符,通过8255的输入和输出,最终显示在屏幕上。 (2)LED数码显示原理:数码管的 7 个段及小数点都是由 LED 块组成的,显示方式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数码管在静态显示方式时,其共阳管的位选信号均为低电平,四个数码管的共用段选线 a、b、c、d、e、f、g、dp 分别与单片机的 8 根 I/O 口线相连,显示数字时只要给相应的段选线送低电平。数码管在动态显示方式时,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数码管被点亮显示数字,其余的处于非选通状态,位选码端口的信号改变时,段选码端口的信号也要做相应的改变,每位显示字符停留显示的时间一般为1-5ms,利用人眼睛的视觉惯性,在数码管上就能看到相当稳定的数字显示。 (3)键盘扫描原理:第一步,使行线为编程的输入线,列线是输出线,拉低所有的列线,判断行线的变化,如果有按键按下,按键按下的对应行线被拉低,否则所有的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计本1班 1214110214 黄 福 朱 茜 2015年06月29日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任务 (3) 三.总体设计方案 (3) 五.程序设计流程图 (4) 六. 程序连接图 (5) 七.程序清单 (5) 八.实验结果 (8) 九.课程设计总结和体会 (8)

一.课程设计目的 用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实验箱完成实现双方向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以达到熟练运用汇编语言编程以及实验箱上各个芯片的灵活运用。 ⒈了解交通灯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 ⒉熟悉825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⒊熟悉8255A并行接口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二.课程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双方向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要求如下: 1.东西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即东西方向的绿灯和南北方向的红灯同时点亮25秒钟和黄灯点亮3秒钟。 2.南北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后,转为南北方向的黄灯点亮3秒钟,以警示将切换红绿灯。此时东西方向仍维持红灯点亮。 3.循环重复执行1和2两步骤。 三.总体设计方案 1、用实验系统8255A实现对信号灯的控制(B端口),A端口的PA6、PA7口用来和8253共同控制信号灯点亮的时间。 2、实验中,8255选用(10010000)方式选择字,A组工作0方式,A端口输入,PC4-PC7输出,B组0方式,B端口输出,PC3-PC0输出 3、实验中,8253采用两个计数器级联的方式达到定时的效果,8253计数器0的CLK0输入1MHZ的时钟脉冲,工作在模式3即方波发生器,理论设计OUT0 输出周期为0.01S的方波,则计数器0的初值为10000;OUT0输出的方波分别作为计数器1、计数器2的CLK1和CLK2的输入时钟脉冲,计数器1和计数器2工作方式为模式1,计数器1的初值为2500,即OUT1输出25秒,控制红绿灯的时间;计数器2初值为300,即OUT2输出3秒,控制黄灯的时间。

汇编与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接口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模拟自动门) 指导老师郭兰英 班级2015240204

目录 一概述 (1) 1.1 课程设计名称 (1) 1.2 课程设计要求 (1) 1.3 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设计思想 (1) 三实施方案 (2) 3.1 获得传感器和“门”的状态 (2) 3.2 驱动步进电机和点阵模块 (2) 3.3 实现硬件延时 (3) 四硬件原理 (3) 4.1 中断控制器8259 (4) 4.2并行接口8255 (4) 4.3 定时/计数器8254 (5) 4.4 点阵LED显示屏 (5) 4.5 步进电机 (6) 4.6 红外距离传感器 (7) 五软件流程 (8) 六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11) 6.1 开门状态 (11) 6.2 关门状态 (12) 6.3 关门操作进行时中断到开门操作 (14)

6.4特殊状态 (15) 七个人感想 (16) 八附录 (18)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名称 模拟自动门 1.2课程设计要求 1)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3)程序功能包含:步进电机转动、点阵显示开关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8254延时。 4)传感器检测有人时开门,门全开后延时几秒关门,若关门时检测到有人,立刻开门。 1.3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对微机系统有一个较面的理解,对典型数字接口电路的应用技术有一个较深入的掌握,并对应用系统进行硬件原理和软件编程进行分析、设计和调试,达到基本掌握简单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提高项目开发能力的目的。要求同学分组完成课题,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画出电路原理图,说明工作原理,编写设计程序及程序流程图。 二、设计思想 本程序主要功能是模拟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自动门,实现有物体靠近并被传感器检测到时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效果,模拟实现开门关门的功能。 为了尽量模拟真实场景下的自动门状态变化,本程序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当传感器可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物体,并且“门”为“关”的状态,立即“打开门”,即用一系列的硬件动作模拟自动门打开的动作和状态。 2、当“门”完全打开后一段时间后,传感器范围内检测不到物体时,立即“关闭门”, 用一系列的硬件动作模拟自动门关闭的动作和状态。

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轻工业学院本科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设计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学生:忠良王彦峰王永亮方庆刚 系别: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08-1班 学号:9 指导教师:晓雷副教授 2011年1月7日

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1班学号忠良59号 主要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 课程设计目的 (1) 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2) 掌握MCS51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3) 学习与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硬件电路的设计还有联调仿真最 终成所选择课题的设计; (4) 利用简单的应用系统,培养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 (1)完成LED灯的显示、按键识别、电铃发出响声等,并完成模拟交通灯的功能; (2)从源程序、软件模拟、调试方面完成软件系统; (3)利用开发系统完成系统的总体调试、程序烧写,实现应用系统功能,并能对系统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 参考资料

(1)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为,黄科,雷道仲编著电子工业出版发行2006.5(3,4);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建忠编著电子科技大学; (3)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王幸之,钟爱琴等编著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发行2004; (4)51单片机编程基础与开发实例详解岂兴明,唐杰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发行。 完成期限:2011-1-7 指导教师签名:晓雷 课程负责人签名:晓雷 2011年01月3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容与要求4 第二章设计原理5 1.单片机概述5 2.STC89C52芯片简介6 3.定时器/计数器8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指导教师: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班级起止时间2011.12.24—2012.11.28 设计题目字符串动画显示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题目 (1) 三、设计内容要求 (2) 四、设计成员及分工 (2)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2) 六、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 (3) 七、实现方法 (3) 八、实施结果 (8) 九、总结 (8) 十、体会感受 (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以自己动手动脑,亲手设计与调试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知识,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微机硬软件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等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调试、查阅资料、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的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题目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数字时钟的实现(附代码)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设计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班学号: 姓名: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题6】数字时钟 1.通过8253 定时器作产生秒脉冲定时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秒、分、小时的进位(24小时制)。 2.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的时分秒(例如,12 点10 分40 秒显示为121040)。 3.按“C”可设置时钟的时间当前值(对准时间)。 二、设计思想: 总体思想: 1、功能概述: 实验箱连线: 本实验建立在Dais实验箱基础上完成的基本连线及程序如下: 138译码器: A,B,C,D,分别连接A2,A3,A4,GS; y0连接8253的CS片选信号; y1连接8259的CS片选信号; 8253连线: 分频信号T2接8253的CLK0; 8253的OUT0接8259的IR7; 8253的gate信号接+5V; 8259连线: 8259的数据线接入数据总线;

本程序包括显示模块,键盘扫描模块,时间计数模块,设置模块等几个模块, (1)程序运行后,LED显示000000初始值,并且开始计数 (2)按C键进行设置初始时间,考虑到第一个数只能是0,1,2,当第一个数显示2时第二个数只能显示0~4,同理下面各位应满足时钟数值的合理的取值; (3)在手动输入初始值时,按D键进行回退1位修改已设置值,连续按D键可以全部进行删除修改。 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中完成通过调用子程序完成对8253及8259的初始化,对8259进行中断设置。主要在显示子程序和键盘子处理程序之间不断循环,8253每一秒给8259一个刺激,当8259接受到刺激后会给CPU一个中断请求,CPU会转去执行中断子程序,而中断子程序设置成时间计数加,即完成电子表的整体设计。详细流程图见图三-1。 3、LED显示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显示部分用了6个共阳极LED作为显示管,显示程序要做到每送一次段码就送一次位码,每送一次位码后,将位码中的0右移1位作为下次的位码,从而可以实现从左到右使6个LED依次显示出相应的数字。虽然CPU每隔一定时间便执行显示程序,但只要这个时间段不太长,由于人眼的视觉作用,就可以在6个LED上同时见到数字显示。 4、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需要用键盘对时间的初始值进行设置,因此对键盘扫描的子程序需要满足的功能如下: 判断是否是C键,若不是就返回至主程序,若是C键就开始对时间初始值进行设置,同时因注意到第一个值不可以超过2,第一个数是2时第二数不能超过4,余下的同理要满足时间数值的取值范围呢,若不是合法输入不予反应继续等待输入。当遇到输入数值错误时可以按下D键进行删除一位重新设置;当6位初始值全部设置成功后,电子表将自动开始走表。 5、时间运算子程序设计 该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时、分、秒的运算,并把运算出的最终结果存到事先已经开辟

(完整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毕业课程设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姓名:郭扬 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授课教师:戎自强 班级: 0 2 1 2 1 0 2 学号: 0 2 1 2 1 0 2 2 2 学年:2012—2013学期:第一学期 20 12 年12月1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3) 二、设计题目1的分析 (3) 三、设计题目2的分析 (9) 四、附加内容的分析 (17) 五、设计总结 (27) 六、参考文献 (2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微型计 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软件编程。 2.要求我们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 计,使我们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

提高。 3. 课程设计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锻炼。本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学完该课程之后,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这能使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实践,培养我们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在设计中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而且还要逐步建立科学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题目1的分析: ⑴.设计目的: 1.熟练掌握8088汇编语言程序各种结构的设计及编程方法; 2.熟练掌握DOS中断功能调用的方法。 ⑵.设计要求: 编制一个完整的程序,计算100个正整数(字数据)之和,如果不超过机器数的范围(65535),则计算其平均值并存于RESULT中,否则显示“overflow”。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主要是测试学生的8086/8088系统输入输出技术应用能力、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设计题目中综合了《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电气工程系各专业学习了《模拟电子》、《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给题目的扩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应用的设计和制作。 这里只给出了部分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和接口电路有关,每个题目的实现方式和扩展空间都很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设计题目的内容和设计量。纯汇编语言软件的设计未在这里列出。 欢迎学生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其难易程度和确定所用器材,优先选用。 2、课程设计计分办法 课程设计的计分由课设题目(60)、课设报告(20)、考勤(20)三部分组成。 一、题目的选择 设计题目分为星级制(★),根据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比例计入总成绩。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题目,不可多组选择同一题目。 1、无星为最简题目,做完多个题目仅记分为及格(69分及以下)。 2、1星(★)为简单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为良(70~89分)。 3、2星(★★)为较难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优(90~100分)。 4、星级题目多做可提高分值。 5、课设一般为分组实施,主要设计者记原星级分值,辅助者减1星。 6.、未完成设计者视设计程度减星计分。 7、无星题目可单人完成,但不选题目者记0分。 二、报告要求 课设报告应按规定格式书写,并按时上交。报告原则上要求手工书写,如要打印必须是独立版本,遇雷同课设报告均不计入总成绩。 三、考勤 考勤。点名一次未到扣5分,5次以上记0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V .. .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十进制数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学生姓名:李俊(201324020311) 教师姓名:马荣贵 2016年1月1日

一、项目名称及要求 (3) 1项目名称 (3) 2项目要求 (3) 二、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 (3) 1项目背景 (3) 2项目目的 (3) 三、设计思路 (3) 1总体设计思路 (3) 2设计流程图 (3) 四、项目方案及原理图 (3) 1项目方案 (3) 2并行接口8255A (3) 3键盘输入模块 (3) 4LED数码管输出模块 (3) 5原理图设计 (3) 五、结果与分析 (3) 1实现现象 (3) 2现象分析 (3) 六、总结及体会 (3) 七、附录 (3) 1参考文献 (3) 2源代码 (3)

一、项目名称及要求 1 项目名称 十进制数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2 项目要求 运用学过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以及本学期的上机实验操作经验,根据题目设计要求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而加深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本课题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并行接口8255A芯片、4*4键盘输入模块以及 LED数码管输出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应元件驱动程序的编写。 要求通过4*4键盘输入,LED数码管显示来完成简单计算器的功能(加减乘除操作) 二、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 1 项目背景 大学课程设计是为了辅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通过动手完成实际的项目设计及实现,减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同学对实际项目实现的流程有个大体的感受。通过合作完成项目,提高同学的合作意识,以及模块化设计理念。 2 项目目的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设计

中南大学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交通灯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林立新老师

目录 1.课程设计题目、功能、目的 (2) 2.系统分析与设计 (3) 2.1系统所用芯片分析 (3) 2.2所选用芯片的简要介绍 (4) 2.3系统框图 (6) 3.程序设计 (7) 3.1十字路口交通灯状态转换表 (7) 3.2主程序流程图 (7) 3.3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8) 3.4 数码管码表 (8) 3.5 各芯片初始化说明 (9) 4.运行情况 (10) 5.具体源代码及注释 (11) 6.心得体会 (16)

一、课程设计题目、功能、目的 1.课程设计题目--------------交通灯设计 2.本设计所实现功能 1)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各种状态的转换; 2)各种状态转换的时间可进行灵活设置; 3)采用中断的方法对状态转换进行控制,提高处理器效率; 4)在各个状态转换的同时实现倒计时提醒。 3.本次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 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 软件编程。 2)要求学生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 程序设计,使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 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1.系统所用芯片分析 1)首先本个系统需要一个中央处理器来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控 制管理,因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上介绍了8086 芯片,所以可以采用8086作为本系统的中央处理器。 2)由于本次的课程设计的题目是交通灯,而根据十字路口处的交 通灯南北和东西方向各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灯,因此可 用8255来控制6个LED灯的实现模拟的南北和东西方向上的 交通灯。 3)而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时间要由中断方式来控制,所以很容易想 到了可以用8259作为中断芯片,与8086芯片相连。 4)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时间可灵活设置,于是想到了可以采用一块 8253或8254芯片和一个脉冲源相连,8253对脉冲源送来的 脉冲进行分频,然后将输出送到8259作为中断源,而8253 采用不用的计数初值其输出脉冲的频率就不一样,因此实现 了交通类状态转换时间的灵活设置。 5)最后关于交通灯状态转换的倒计时功能,可由一个七段数码管 来显示倒计时,而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箱没有提供单个数码 管,而是提供了一个八位一体七段数码管,所以还需一块 8279芯片来对数码管进行控制。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2 0 —2 0 学年第学期指导教师: 2 0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四、实现方法………………………………………………………………. 五、实施结果………………………………………………………………. 六、改进意见及建议……………………………………………………….

七、设计体会………………………………………………………………. 、 一、设计题目 编程实现步进电机的控制 二、设计目的 1.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编程方法 3.了解8086控制外部设备的常用电路 4.掌握8255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设计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原理是通过对每相线圈中的电流的顺序切换(实验中的步进电机有四相线圈,每次有二相线圈有电流,有电流的相顺序变化),来使电机作步进式旋转。 驱动电路由脉冲信号来控制,所以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便可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利用 8255对四相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当对步进电机施加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控制脉冲时,它可以连续不断地转动。每一个脉冲信号对应步进电机的某一相或两相绕组的通电状态改变一次,也就对应转子转过一定的角度(一个步距角)。当通电状态的改变完成一个循环时,转子转过一个齿距。四相步进电机可以在不同的通电方式下运行,常见的通电方式有单(单相绕组通电)四拍(A-B-C-D-A…),双(双相绕组通电)四拍(AB-BC-CD-DA-AB…),八拍(A-AB-B-BC-C-CD-D-DA-A…)等。 通过编程对8255的输出进行控制,使输出按照相序表给驱动电路供电,则步进电机的输入也和相序表一致,这样步进电机就可以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硬件连接图 四.实现方法 .步进电机控制程序流图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 微机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表程序设计 ^ 。

(一)设计任务: 用汇编语言设计一电子表程序,要求: ! (1)实现秒、分、时的计时,并显示于屏幕中央 (2)能够校时 (3)能够半点、整点报时 (二)设计原理 该程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时间设置、延时程序和时钟显示。 (1)时间设置 … ①输入初始时间 先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2,在显示屏上显示‘:’,再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10,提示输入初始时间。由键盘输入的时间以字符串形式存放在已定义的存储器缓冲区内,继而调用TRAN1转换子程序和MUL10乘10子程序,将存放在存储器缓冲区内的ASCII字符转换为压缩BCD码,并将时、分、秒的值放置在寄存器CH、DH、DL中。 ②暂停计时 按Pause Break键即可暂停计时,再按下任意键恢复计时 ③重新输入时间 在程序运行时,可按下Esc键重新输入初始时间,此时程序检测到Esc(ASCII码为1BH)被按下,返回①步提示重新输入时间。 以上两步可实现校时的功能。

④半点、整点报时 《 程序运行时,分钟值每次改变都需要与30、60比较,若相等,则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7使计算机响铃并在时间后显示‘ ------’。同时若分、秒值为60则需进位,时为24时进位,保证时钟程序的正确性。 (2)延时程序 计算机在执行指令时,各种操作都按指令执行,但在像程序控制器那样由计算机发出指令控制外部设备是,由于外部设备所具有的机械惯性或其他原因,需要在计算机发出指令后有规律地延迟或等待一段时间。这类延时,可以用硬件延时来完成,单用软件来实现也是一种方便和常用的方法。 计算机执行每一条指令,虽然很快,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可在程序中加一些与程序无关的指令去完成,要计算指令执行的时间,又不能过多的为了延时而增加编制程序的工作量。因此,编制延时程序,应尽量采用较少的指令,节约存储器,并且不能对主程序造成影响。 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是以计算机的时钟周期为基本单位的。当CPU采用的时钟频率一定时,时钟周期也为定值。因此可根据时钟周期的多少来计算执行指令所需的时间。完成本设计任务使用的计算机采用Intel Pentium 4处理器,主频为,时钟周期约为。 通过时间约1s的长延时累加,并以时、分、秒的形式显示出来,就可以编写出一个时钟程序。 (3)时钟显示 … ①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IOS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