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酸锂

合集下载

锰酸锂 磷酸锰铁锂 富锂锰基

锰酸锂 磷酸锰铁锂 富锂锰基

锰酸锂、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它们在电池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三种正极材料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锰酸锂1.锰酸锂简介锰酸锂是锰酸盐中的一种,化学式为LiMnO2。

它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正极材料的特点。

2.锰酸锂的性能锰酸锂的理论比容量较高,可达到275mAh/g,具有较高的放电电压和较平缓的充放电曲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3.锰酸锂的应用锰酸锂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广泛用于移动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二、磷酸锰铁锂1.磷酸锰铁锂简介磷酸锰铁锂是一种多元化合物,化学式为LiMnFePO4。

它是一种锰铁锂磷酸盐,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正极材料。

2.磷酸锰铁锂的性能磷酸锰铁锂具有较高的放电电压,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压输出,同时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正极材料。

3.磷酸锰铁锂的应用磷酸锰铁锂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充电宝、无线鼠标、安防设备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三、富锂锰基1.富锂锰基简介富锂锰基材料是指以锰酸锂为主要成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2.富锂锰基的性能富锂锰基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

3.富锂锰基的应用富锂锰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动工具等领域,是锂离子电池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之一。

锰酸锂、磷酸锰铁锂和富锂锰基都是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点和应用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正极材料将会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锂离子电池作为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备受关注。

锰酸锂晶体结构

锰酸锂晶体结构

锰酸锂晶体结构锰酸锂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对于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锰酸锂的晶体结构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锰酸锂的晶体结构属于钙钛矿型结构,也称为ABO3型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锰离子(Mn)占据A位,锂离子(Li)和氧离子(O)分别占据B位和O位。

锂离子和氧离子形成八面体的结构,而锰离子则位于这些八面体的中心。

这种结构的稳定性使得锰酸锂能够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锰酸锂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特殊性使其具备多种优良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首先,锰酸锂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这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电解质材料。

锂离子在晶体结构中可以快速传输,因此锰酸锂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装置,在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锰酸锂还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由于其晶格中的离子位置特殊,锰酸锂晶体呈现出多种颜色,包括淡黄色、淡灰色和淡紫色等。

这些特殊的颜色使锰酸锂成为一种重要的颜料和染料材料,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和涂料等工业领域。

锰酸锂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锰酸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高温和腐蚀性环境下仍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这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催化剂和陶瓷材料。

锰酸锂晶体结构的独特性使其在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锰酸锂作为一种优良的电解质材料和颜料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陶瓷材料和涂料等领域。

锰酸锂的晶体结构为我们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锰酸锂晶体结构及其应用,同时也希望能激发更多的研究和创新,推动锰酸锂在能源和材料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容量型、动力型、倍率型、循环型锰酸锂

容量型、动力型、倍率型、循环型锰酸锂

容量型、动力型、倍率型、循环型锰酸锂
摘要:
1.容量型锰酸锂
2.动力型锰酸锂
3.倍率型锰酸锂
4.循环型锰酸锂
正文:
锰酸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根据其性能特点,可以分为容量型、动力型、倍率型和循环型四种类型。

容量型锰酸锂具有较高的容量,可以提供较大的能量储存,但其功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相对较弱。

这种类型的锰酸锂适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储能设备等。

动力型锰酸锂则着重于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以满足电动汽车等高功率设备的需求。

动力型锰酸锂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能够快速充放电,适合应用于驱动电机等高功率设备。

倍率型锰酸锂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可以实现较快的充放电速度,适用于对快速充放电有要求的应用场景,如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

倍率型锰酸锂在保持较高比容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功率性能。

循环型锰酸锂则着重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使电池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仍能保持较高的容量和性能。

循环型锰酸锂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对循环寿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

总之,不同类型的锰酸锂正极材料根据其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安全阀等组成。

1、正极:锰酸锂为主要原料,再加入导电剂、树脂黏合剂,并涂覆在铝基体上,呈细薄层分布。

2、负极:由碳材料与黏合剂的混合物再加上有机溶剂调和制成糊状,并涂覆在铜基上呈薄层状分布。

3、电解液:是以混合溶剂为主体的有机电解液,具有化学稳定性,必须良好适应充放电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4、隔膜:关闭或阻断通道,一般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的微多孔膜,可以有效防止因外部短路等引起的过大电流而使电池产生异常发热现象。

5、安全阀:是释放气体的装置,以防止动力电池破裂。

锰酸锂 化学式 -回复

锰酸锂 化学式 -回复

锰酸锂化学式-回复锰酸锂(LiMn2O4)是一种重要的锰酸盐化合物,由一价锂离子(Li+)和二价锰离子(Mn2+)以氧原子(O2-)为桥接离子构成。

它在电池行业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

本文将逐步回答有关锰酸锂化学式的问题。

第一步:元素符号锰酸锂的化学式中涉及到三种元素:锂(Li)、锰(Mn)和氧(O)。

这些元素由各自的化学符号表示:锂的符号是Li,锰的符号是Mn,氧的符号是O。

第二步:离子价态锰酸锂中的锂离子具有一价(+1)的离子价,锰离子具有二价(+2)的离子价,氧离子具有二价(-2)的离子价。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锂离子会失去一个电子形成Li+,锰离子会失去两个电子形成Mn2+,氧离子会获得两个电子形成O2-。

第三步:离子配比在锰酸锂中,锂离子和氧离子的离子配比是1:4,锂离子和锰离子的离子配比是1:2。

这意味着在一个锰酸锂分子中,有一个锂离子、两个锰离子和四个氧离子。

因此,锰酸锂的化学式可以写为LiMn2O4。

第四步:电荷平衡通过添加离子的电荷数目,我们可以发现锰酸锂的化学式中每个离子的电荷是平衡的。

锂离子的电荷是+1,锰离子的电荷是+2,氧离子的电荷是-2。

所以在LiMn2O4中,锂离子的电荷总和为+1,锰离子的电荷总和为+4,氧离子的电荷总和为-8。

由于锂离子的电荷为+1,所以锰离子的电荷必须为+4,以保持整个化合物的电荷平衡。

综上所述,锰酸锂化学式为LiMn2O4。

这个化学式描述了锂离子、锰离子和氧离子在化合物中的配比和电荷平衡状况。

锰酸锂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池行业,特别是锂离子电池中,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而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锰酸锂的化学式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电池中的作用和性能,并为电池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锰酸锂正极材料

锰酸锂正极材料

锰酸锂正极材料
锰酸锂是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它具有高比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介绍。

首先,锰酸锂的特性。

锰酸锂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其理论比容量可达到
301mAh/g,这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此外,锰酸锂在3V的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够满足电池在长期循环使用中的要求。

同时,锰酸锂的价格相对较低,制备成本较为可控,这使得其在商业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次,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目前,常见的制备锰酸锂的方法包括固相法、溶胶
-凝胶法和水热法等。

固相法是将锂盐和锰盐在一定的摩尔比下混合,经过高温固
相反应得到锰酸锂。

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化学溶胶合成方法得到前驱体,再经过煅
烧得到锰酸锂。

水热法则是在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合成锰酸锂。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最后,锰酸锂的应用。

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包括
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人们也在不断研究改进锰酸锂的性能,以满足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要求。

总之,锰酸锂作为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相信锰酸锂的性能和制备方法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为锂离子电池领域带来更多的惊喜。

锰酸锂使用寿命

锰酸锂使用寿命

锰酸锂使用寿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锰酸锂是一种常用的正极材料,被广泛运用在锂离子电池中。

它具有高比容量、高放电电压平台和优良的循环性能等优点,因此在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被广泛使用。

锰酸锂也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影响着其在电池中的表现和稳定性。

锰酸锂的使用寿命主要受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化学活性的影响。

在锂离子电池中,锰酸锂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锂离子的插入和脱出,导致晶格的伸缩和结构的变化。

这种结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微裂缝、团聚、极化等问题,影响材料的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从而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延长锰酸锂的使用寿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其性能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优化合成方法和控制材料的晶体结构,减少物质的缺陷和团聚,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电导率。

可以设计新型的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延长电池的寿命。

还可以优化电池的设计和工艺,降低电池的过充和过放程度,保护锂酸锂材料,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锰酸锂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优化材料结构、改善化学活性和控制充放电过程,可以延长锰酸锂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入进来,共同努力,解决锰酸锂使用寿命等问题,创造更加可靠、耐用的电池产品。

【文章字数已超过2000字】第二篇示例:要了解锰酸锂的使用寿命,我们需要了解其电化学性质。

锰酸锂的化学结构为LiMn2O4,属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迁移,使锂离子电池完成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而锰酸锂的使用寿命通常指的是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中,正极材料的性能是否有衰减。

提高锰酸锂的使用寿命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影响锰酸锂使用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结构稳定性和表面化学性质。

锰酸锂的结构稳定性对其寿命有着关键的影响。

锰酸锂电池的成分

锰酸锂电池的成分

锰酸锂电池的成分
锰酸锂电池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

正极材料主要由锰酸锂和导电剂组成,其中锰酸锂又分为三元材料和钴酸锂材料。

三元材料由氧化物、碳酸锂、高温煅烧后得到,主要成分是LiNi1/3Co1/3Mn1/3O2;而钴酸锂材料则由LiCoO2和碳酸锂热处理得到。

负极材料一般采用石墨材料,因为石墨比较便宜、容易加工,且能够在很低的电位下储存锂离子。

同时,石墨的化学惰性和结构稳定性也非常好,能够确保电池的长期使用寿命。

锰酸锂电池的电解质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如碳酸丙烯酯(PC)、甲醇、碳酸二甲酯(DMC)等,以及导电盐,如LiPF6、LiBF4等。

隔膜是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隔离正负极之间的直接接触,同时能够让离子通过并保证电解质的稳定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锰酸锂电池的书籍或咨询电池工程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用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发展201139110204 周丽波摘要:锂离子电池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电池。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整体系的锂源,其设计与选材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尤为重要。

尖晶石型锰酸锂以其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低廉的成本,成为了锂离子电池在动力领域替代钴酸锂的理想的正极材料。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基本晶体学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同时对尖晶石型锰酸锂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尖晶石;锰酸锂;表面改性;掺杂1 引言合成性能好、结构稳定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关键,锰酸锂是较有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

建立以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为重点方向,其能源利用率高,可综合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因而对于全球节约能源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2 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尖晶石锰酸锂为立方晶系,a=8.2402Å,是Fd3m 空间群[ 7]。

其中氧原子(O)为面心立方密堆积,锰原子(M n)交替位于氧原子密堆积的八面体的间隙位置,其中Mn2O4骨架构成一个有利于Li+扩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的三维网络。

在锂的脱嵌过程中,LiMn2O4尖晶石各向同性的膨胀和收缩[ 8],其单元晶胞膨胀收缩小于1%,体积变化小。

锂离子(Li+)可以直接嵌入由氧原子构成的四面体间隙位,故其结构可表示为Li8a[Mn2]16dO4,即锂(Li)占据四面体(8a)位置,锰(M n)占据八面体(16d)位置,氧(O)占据面心立方(32e)位。

3 制备方法锰酸锂的生产主要以EMD和碳酸锂为原料,配合相应的添加物,经过混料,烧成,后期处理等步骤而生产的。

从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考虑,环境友好。

不产生废水废气,生产中的粉末可以回收利用。

因此对环境没有影响。

目前,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固相合成法;二是液相合成法。

在两大类方法中,固相合成法包括:高温固相法、机械化学法、熔盐浸渍法、微波烧结法和固相配位法等。

而液相合成法有:Pechini法、溶胶凝胶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等。

其他合成方法有乳化干燥法、流变相法、点火燃烧法、超声波喷射法和成核/晶化隔离法等。

在这里主要讲一下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

3.1高温固相法高温固相法是将氢氧化锂(LiOH)或锂盐(LiC03,LiNi03)与锰的氧化物(EMD,CMD)或锰盐(六水合硝酸锰,四水合醋酸锰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烧结,或多次研磨再烧结的方式制得锰酸锂粉体。

该法易于工业化生产;但其反应温度较高,一般在750—800℃,反应时闻较长,而且存在颗粒较大、不均匀等现象。

Li Tao等[9]以碳酸锂和电解二氧化锰(物质的量比为1:2)为原料,在600℃煅烧4h,再升温至830℃煅烧12 h,随炉冷却,在电流密度700mA/g下电容性能较好,且能保持稳定的尖晶石结构;当冷却速率为5℃/min,电流密度为70mA/g下,经过30次充放电后容量仍保持在120mA•h/g,充放电容量衰减小。

3.2溶胶一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基于金属离子与有机酸能形成螯合物,把锰离子和Li+同时螯合在大分子上,再进一步脂化形成均相固态高聚物前驱体,然后烧结前驱体制得。

该法比高温固相法合成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但原料价格较贵。

Lu Chunghsin等[10]以硝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以聚乙烯醇为螯合剂,800℃下煅烧制得单一尖晶相锰酸锂,粒径为50—120nm。

在金属离子与聚乙烯醇物质的量比为1:2和2:1下,25℃初始放电容量分别为124mA•h/g和109 mA•h/g,循环l0次后衰减率分别为10%和4%。

Zhang Peifang等[11]以硝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700℃煅烧10h,所制得的锰酸锂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25.9mA•h/g,循环6次后,容量为109.1mA•h/g,容量下降较小。

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这众多制备方法中,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都存在容量损失,尤其在高温条件下(55℃以上),无论在循环过程还是充放电储存过程,均存在不可逆容量损失,使得其循环寿命缩短。

总的来说LiMn2O4容量衰减通常包含以下几点:1)Jahn—Teller效应。

晶体结构由立方晶系向四方晶系转变,使正极材料间的紧密接触变得松散,使锂离子的脱嵌变得更为不易;2)锰的溶解。

在电解液作用下,活性物质Mn3+逐渐溶蚀减少;3)电解液的分解。

电解液在正极表面被氧化分解,引起材料的可逆容量衰减;4)氧的缺陷。

氧缺陷造成锰的平均化合价下降,造成Jahn—Teller效应,还会削弱金属离子与氧离子之间的键能,导致锰的溶解。

4.1合成工艺的改进合成工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不同的合成工艺得到的材料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积、结晶性和晶格缺陷等有着明显差异,而这些因素对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反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得到性能良好而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工艺是锂离子电池大规模生产,实现商业化的前提。

4.2掺杂改性掺杂杂质离子对稳定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的结构、改善尖晶石型性LiMn2O4能有重大帮助。

其掺杂目的是增强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的稳定性,提高锰的平均氧化数,抑制Jahn-Teller效应。

目前常用的掺杂方法有两种:1、复合掺杂,即掺杂金属元素的同时用电负性强的负离子替代O2+,以提高锰的氧化数;2、用多价金属离子代替尖晶石型LiMn2O4中的Mn3+。

尖晶石型的LiMn2O4在高温(高于55℃)下存在严重的容量衰减问题,而对尖晶石型LiMn2O4进行表面改性能改善其高温性能,解决其能量衰减过多、过快问题。

研究表明,经表面修饰后的尖晶石LiMn2O4因为其表面尖晶石晶格中16d位上的Mn被Ni取代,循环后仍能保持其晶格结构的稳定。

4.3表面改性在尖晶石型锰酸锂的表面"锰有未成对的电子"存在大量的催化活性中心"它能促进电解液的分解"生成更多的H+"从而加快锰的溶解"使材料容量衰减加剧[15], 锰酸锂表面包覆改性就是在锰酸锂表面包覆一层抗电解液侵蚀的物质" 减弱电解液对锰酸锂表面的侵蚀作用"从而抑制表面锰的溶解"达到提高循环性能的效果。

[14]李爽等[15]用1% (质量比)FePO4包覆的LiMn2O4材料在 1 C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6.0 m A h/g,1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5.7%。

刘金练等[16]采用表面化学镀钴对LiMn2O4进行改性。

研究表明:化学镀钴后的LiMn2O4放电容量由改性前的123.0 m Ah/g 下降到112.0 m A h/g,室温下经2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6.8%,高于未镀钴的85.8%。

55 ℃下20 次高温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1.7%,高于未镀钴的76.2%。

5 结论随着信息产业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快速增长,根据市场分析,锂离子电池未来几年内,在上述领域仍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正极材料无论在成本方面还是在性能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性好、耐过充、污染小、易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其工业化应用对于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拓宽应用领域十分有益。

由此可见,研发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对降低中国钴资源进口的依赖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1] Armstrong A. R., Bruce P. G., Synthesis of layered LiMnO2 as an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Nature, 1996, 381(6582): 499~500[2] 卫敏, 路艳罗,杨文胜等.锂离子二次电池锰系正极材料,化学通报, 2002, 65(8): 516~526[3] 林晓静, 李淑华, 何泽珍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氧化锰锂的研进展, 化工科技, 2003, 11(6): 43~48[4] Paulsen J. M., Thomas C. L., Dahn J. R. Layered Li-Mn-Oxide with the 2 structure: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cells which does not convert to spinel, J. Electrochem. Soc., 1999, 146(10): 3560~3565[5] Ogihara, Takashi, Takahashi, et al.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thiated manganese oxide by a quenching method, USP, 6117410, 1998-09-12[6] Shinichi K., Myung S. T., Nacaki K.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high cryatalline orthorhombic LiMnO2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Solid State Ionics, 2002, 152-153: 311~318[7] 王敬欣, 锂离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研究进展, 稀有金属,2002, 26(6): 493~496[8] 雷永泉, 新能源材料,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131~143[9] 慷慨, 戴受惠, 万玉华, 锂离子电池LiMn2O4薄膜电池的制备研究进展, 化学研究和应用, 2000, 12(6): 580~585。

[10] Lu Chunghsin,Susanta Kumar Saha,et a1.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Mn204 powders derived from the sol-gel route[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1,B79:247-250.[11] Zhang Peifeng,Fan Huiqing,Fu Yonfei, et a1.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l-gel derived LiMn204 cathode for lithiurn-ion batteries[J].Rare Metals,2006,25(SI):100-104.[12]唐彩荣,沈丽娜,丁毅,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9,41(2):10-13[13] 张靖,孙新艳,何岗,等.4锰酸锂表面改性提高循环性能的研究进展" [J]材料导报, 2012,26(7):20-25[14]李爽, 张五星, 杨泽, et al. 磷酸铁包覆纳米锰酸锂的改性研究[J]. 材料导报, 2011, 25(6): 53-57.[15]刘金练,吴显明,陈上, et al.尖晶石锰酸锂表面化学镀钴研究[J].精细化工,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