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理论 韦努蒂
从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看商标翻译

“ 化 ” 译 理 论 作 了 大 量 探 索 和 研 究 [ ] 学 归 翻 1 。
者 们 认 为 , 异 化 ” “ 化 ” 翻 译 中 处 理 文 化 信 “ 与 归 是
息 的 两种 重 要 策 略 , 异 化 ” 略 可 以 突 显 源 文 化 “ 策
一
、
韦 努 蒂 的 “ 化 " “归化 ’ 异 、 ’
努蒂的“ 化 ”“ 化” 异 、归 翻译 理论 建 立 一 个 更 深 层
次的认识 , 好地促进翻译实践 。 更
收 稿 日期 : 0 20 - 5 2 1 — 41
基金项 目: 四川 省 教 育 厅 四川 外 国语 言 文 学 研 究 中心 项 目“ 时 期 高 职 院校 英 语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研 究 ” S W Y 0 2 ) 新 (C 1- 3、 四川 城 市 职 业 学 院课 题 “ 职 高 专 涉 外 旅 游英 语 教学 实证 性研 究 ” 高 的研 究 成 果 作 者 简 介 : 宣 荣 (9 4 , , 陈 17 一) 女 山西 运 城 人 , 师 , 学 硕 士 , 究方 向 : 讲 文 研 英语 语 言 学 及 应 用 语 言 学 。
译 这 一 种 方 法 , 归 化 ” 略也 不 只对 应 意 译 这 一 “ 策 种 方 法 。针 对 目前 国 内 外 “ 化 ” “ 化 ” 译 异 与 归 翻
为 , 化 策 略 旨在 以 民 族 主 义 为 中 心 , 外 国文 异 把 本 中 的语 言 和 文 化 差 异 表 现 出 来 , 目标 语 读 者 将 置 于具 有 异 域 风 情 的 源 文 化 中 , 样 做 有 利 于 反 这 对 文 化 上 的霸 权 主 义 和 殖 民 主 义 ; 归 化 策 略则 而 是 在 翻译 中摈 弃 文 本 的源 语 文 化 特 色 , 翻 译 后 使 的 文 本 符合 目标 语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 目标 语 读 者 让 有 种 文 化 上 回 家 的 感 觉 ] 。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强调翻译的文化语
境
文化学派认为翻译过程中必须考 虑原作所处的文化语境,以及译 作所面临的接受环境。
重视文化因素的传
递
该学派认为翻译过程中必须尽可 能地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将文化因素有效地传递给译作读 者。
主张译者的主体性
文化学派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具有主体性,可以发挥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适当的调 整和改写,以实现更好的文化交 流与融合。
奈达还关注语言的文化内涵,认为语 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翻译 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背景 和价值观。他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应该采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以实现 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功能和文化对等。
03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应用
CHAPTER
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文化学派翻译 理论强调在文学翻译中保留原作的文化内涵,通过译者的创造性 翻译,让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的文化魅力。
增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有助于增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
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01
过度强调文化因素
02
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过于强调文化因素 在翻译中的作用,可能导致忽略文本 的其他因素,如语言结构、修辞手法 等。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尚未形成统一的理 论框架,导致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多样 性,不利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学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播。未来可以 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生成、演变和互译 。
心理学
翻译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 研究的领域,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翻 译过程。
《翻译、社区、乌托邦》之异化与文化再认识

《翻译、社区、乌托邦》之异化与文化再认识摘要:《翻译、社区、乌托邦》勾勒了劳伦斯·韦努蒂的基本翻译思想,在道德伦理的创作态度下,译者以保留外语文本文化为主要目的,借助本土“剩余物”等翻译途径在翻译社区努力实现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文化交际,其核心就是“异化”概念下的翻译与文化保留,达到文化多元性。
关键词:异化文化外语文本本土译本剩余物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近些年在英语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尤其是他的异化翻译理论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新空气,开创了一片新领地,树立了一支新标杆。
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分析批判以往翻译理论中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观点,从而提出了其具有解构性质的“文化存异”的异化翻译策略。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不是要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努力建立一个文化多元性的“社区”,凸显一个多文化交际的语言世界,但同时他也表达了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现实世界意识形态中难以做到完美,仍然有个文化倾向。
2000年,韦努蒂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中,通过对异化与文化的深度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翻译中保留源语文化,体现文化多元性的异化翻译策略。
二异化与文化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中的体现韦努蒂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中,分五个部分阐述了他的异化和文化的翻译思想。
在第一部分中,韦努蒂指出,本土译本很少跨文化交际,翻译理家应该进行伦理思考,并在其中找到在译本中如何保留或保护外语文本的异质性。
这里,韦努蒂提及的伦理思考是反对译本的归化作用,主要体现在本土术语、本土方言、语域等。
这种伦理态度同时具有政治性,标榜本土文化价值的过程就是陌生化过程,建立新标准过程,也是意识形态批判和制度改变的过程。
韦努蒂认为,由于这种伦理政治差异,译者应该寻求建立一个具有外国文化的社区来分享兼容,并允许外国文化来改正发展本土价值和制度。
韦努蒂通过伦理政治差异性分析翻译中应保留源语文化,凸显文化的多元性,树立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的异化概念,进而指出文化社区建立就是这种异化翻译的有效途径。
解构主义视角下论异化与归化

一
解构 主义 的兴起 发展 及特征
对立。( 吕俊 , 0 1 5 :9—5 ) 2 0 ( )4 5
解 构 主 义 引入 译 学 , 图打 破 形 而 上 学 和 概 念 化 的 方 试
1 解 构 主 义 的兴 起 和 发 展 . 西 方 翻 译 史 上 , 具 有 影 响 力 的是 结 构 主 义 (t cu- 最 Sr tr u
第 4卷 第 5期
21 0 2年 5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y an r cie o ne o ay Ed c o e r d P a t fCo tmp r r u tin c
Vo .4 NO 5 1 . Ma .2 1 y 02
解 构 主 义 视 角 下 论 异 化 与 归 化
收 稿 日期 :0 2一 3— 2 2 1 O 2
作者简介 : 刘 14 6
平(9 5一) , 18 女 湖南宁乡人, 硕士 , 助教 , 主要从事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
观任意 的“ 胡译 ” 超越 又 似乎 不可 否认 人 的主 体性 作 或“
用, 但它却绝无 “ 规律性 ” 。在 这样 的前提 下 , 构主 义的 解 翻译思想 , 不是求同 , 而是要存异 , 改变了人们 的翻译 观念。 解 构主义认 为 , 原文 想 生存 下 去 , 就必 须 要 有 译 文。 文本的存在 不是依靠 文本本身 所具有 的特性 , 而是依 赖译 文所具有的特 性。 ( 郭建 中 ,0 0 4 ) 20 . 7 原文 文本 总是 会在
法, 宣称译者是 创造 者 , 翻译 文本是 创造 的 新生语 言 。解
a s 思想 , lm) i 结构主义的核 心思 想是逻各斯 中心主义 , 即认 为语言 的表 达之前先有 明确 的内在意义 , 语言 文字只是其 外在形式 , 结构主义者设想 有一个超 然结构决 定符号 的意 义, 成为意义 的根据 和动 力 , 力求 对这 个结 构作 出客 观 并 的描述 。( 张永喜 ,0 6 6 伴 随 翻译理 论 的发 展 , 20. ) 结构 主
翻译的文化学派

诗集《生命的互换》(Exchanging Lives,2002年)
1972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霍姆斯将 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地提出。 在翻译研究领域里,苏珊.巴斯内特是主张从文化历史视角研究翻译的。 其专著《翻译研究》于1980年问世,并于1991年和2002年两次修订。 其第一章《主要问题》的多个章节中,都涉及了翻译与文化的讨论,指 出了文化语境的操纵作用。 翻译研究最大的功劳是,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范式来研究。
文化转向的风向标: 巴斯内特
苏姗· 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
苏姗· 巴斯内特于上世纪80年代,在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创建了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并担任教授。
在欧洲多国的教育背景,给她奠定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基础。苏 姗· 巴斯内特著作颇丰,写过20多本书,还为多家报社撰稿。 她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2002年第三版)写成于 1980年,一版再版,已成为世界上翻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教科书。 与安德烈· 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合著的《文化构建》 (Constructing Cultures,1998年) 与Harish Trivedi共同编写的《后殖民主义翻译》(Post-Colonial Translation,1999)
3) 翻译定义: 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是以解构主义观点作为 其理论基础的。 他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把翻译定义为:“翻 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的能指 链来替代原语文本中的所指链的过程。”
有机知识分子
有机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为大众提供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以确保统治者领导权 的实现,也就是说,通过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指导和组织本阶级群众,为从属接机向领导阶级的转化 创造条件,这是实现无产阶级文化霸权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区别开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的 一种标志。 …阶级性和社会干预性。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浅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摘要 :该书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 ・ 韦努蒂 ( a e n eV n t )的一本代表作。作 者在书 中只追溯 了以通顺为 目 的 “ L w r c e u i 标 本土化 ” (oe t c t o ) d m s la in 翻译理论 以及作者所赞成的 “ 异化” f r in zt o ) ( o e g }a i 翻译理论 的由来和发展。 n 作者 写本书的 目的是呼吁对现存 占主导 地位的本土化翻译理论发起挑战 ,倡导革新。 关键词:翻译:异 化翻译 ;劳伦 斯 ・韦努蒂
入 语 国家读者 的 口味可能 导致 种族歧 视,殖 民化,战争 等。强 行 使 用译 入语 读 者所 能 识 别 的语言 和 文化 来 代替 源语 语 言和 文 化 有 可 能 加 重 翻 译 的 “ 族 中 心 暴 力 (tnc nrc 种 e ho et i v oec f rn lto ) ilneo as ain ,进而 传播 英语 国家 ‘ 力’的 “ t 暴 本 土 化” 文化价 值观 。异化 翻译 又被称 作馗 ‘ 抗 翻译 ’ 抵 (eit n rn lto ) 使源 语文 化尽 可能 不 受译入 语 文 r ss att as ain , 化 意 识形 态控 制 地展 现 在 翻译 作 品 中,能 够 抑制 种族 中心暴 力。在本 书 中,作者 还 以 自己翻译 的意大利 作家 T rh ti的 ace t
C A MIG C IA H R N HN
建筑工程
《 译者 的隐身一 一部翻译 史 》一 浅析韦努蒂 的异化翻译理论 一 一
◎杨 罗娅
(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 03 ) 1 0 1 中图分类号:14 0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7 一 g o( 00 5 0 1 0 6 3 o g 2 1 )0 — 3 — 1
翻译术语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
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具体的广告语言特点、广告的目的、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特点、民族文化等恰当运用两种策略,已达到具体的、动态的统一。
归化、异化、意译、直译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归化和异化并用互补、辩证统一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
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这么纯粹的。
当代西方主要翻译流派及其理论家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主要翻译流派及学者语言学派翻译理论Roman Jakobson 罗曼·雅科布逊原籍俄罗斯,后移居捷克,最后加入美国国籍Bertrand Russell 柏特兰·罗素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J. C. Catford 约翰·卡特福特,英国Eugene Nida尤金·奈达,美国Basil Hatim巴兹尔·哈蒂姆Mary Snell-Hornby玛丽·斯奈尔—霍恩比阐释学派翻译理论George Steiner乔治·斯坦纳,英国Antoine Berman安托瓦纳·贝尔曼,法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Katharina Reiss 凯瑟琳娜·莱斯,德国Hans Vermeer 汉斯·弗米尔,德国Christiane Nord 克里斯汀娜·诺德,德国文化学派翻译理论James Holmes 詹姆斯·霍尔姆斯Itamar Even-Zohar伊塔玛·埃文—佐哈,以色列Gideon Toury 吉迪恩·图里AndréLefevere安德烈·勒菲弗尔Susan Bassnett苏珊·巴斯奈特,英国Theo Hermans西奥·赫曼斯,荷兰解构学派翻译理论Walter Benjamin瓦尔特·本雅明,德国J. Jacques Derrida 雅克·德里达,法国Paul de Man保罗·德曼,美国Lawrence Venuti劳伦斯·韦努蒂,美籍意大利翻译理论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Sherry Simon雪莉·西蒙,加拿大Lori Chamberlain劳丽·钱伯伦Barbara Godard 巴巴拉·格达德,加拿大Luise von Flotow 路易斯·冯·弗罗托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Douglas Robinson 道格拉斯·罗宾逊,美国Tejaswini Niranjana 特佳斯维妮·尼南贾纳,印度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盖亚特里·斯皮瓦克,印度裔美学Else Ribeiro Pires Vieira埃尔斯·丽贝罗·皮尔斯·维埃拉,巴西苏东学派翻译理论安德烈·费道罗夫吉维·加切奇拉泽吉里·列维安娜·里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