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及社会功能
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作用和意义

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作用和意义目的论(skopostheory)是翻译行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首倡者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HansJ.Vermeer指出﹐翻译是一种行动,而行动皆有目的,所以翻译要受到目的的制约。
该翻译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这一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等值”或“等效”的翻译观。
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方法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如果能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达到翻译的目的,对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翻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改写的方法,或者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翻译策略。
从这种目的论延伸出来的译文评价体系则认为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并非是看它对原文的等值程度( equivalence ),而是看它对于翻译目的的适宜性(adequacy),即是否有助于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目的论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个实际意义,是就翻译方法的选择上提出新的看法。
原文通常原本是为源于文化中的一个情景而制作的,因此处在“原文”的地位,而译者的作用是进行跨文化的沟通。
因此,翻译的目的就是由任务决定的目标或意图,原文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必要时可由译者来修改。
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围绕语言转化过程中两种语言符号本身的结构差异,同时还应考虑到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出的社会文化差异。
【翻译目的论的作用意义】在传统译论中,首先考虑的都是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心理反应,而在目的论理论中,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心理反应都被退回到次要位置,取而代之则是翻译目的和忠实的问题。
其次,对等原则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基础,目的论使翻译标准多元化,而翻译标准多元化使翻译更接近于实际。
再次,目的论学派使西方从以语言学派为主的翻译理论研究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最后,功能派理论有助于人们开展翻译批评。
由于目的论突破了传统译论的模式,将翻译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译文目的的选择上,是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因此这样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中的不足,从而为翻译学科的探索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翻译批评与赏析

98现代交际·2019年8期作者简介:李思博,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翻译批评与赏析李思博(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 长春 130103)摘要:翻译批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作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须避免随意和盲目性,杜绝胡乱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客观、全面、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以及公正。
本文将从介绍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方法步骤、原则、目的、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翻译批评与赏析。
关键词:翻译批评 目的 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98-02一、什么是翻译批评1.翻译批评的定义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练习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它也是一种有利的娱乐性的练习。
尤其是当你正在赏析一个人的翻译时,或者说,在给同一个文本的两种或多种译文做翻译批评时。
2.翻译批评的方法步骤翻译批评是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以下四个方法步骤:(1)分析原作,批评者必须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态度、写作的读者对象、准确评估原作的语言水准和语言风格。
(2)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翻译者是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还是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是重在分析优秀作家的模范翻译,评价其艺术价值,后者重在纠正翻译中的误译和错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3)比较原文与译文。
从原文与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具体分析。
(4)评估译文。
从宏观、微观的角度评价译文的翻译技巧、翻译质量等。
二、翻译批评的种类翻译批评有功能性批评、分析性批评、对比性批评。
从某种角度看,功能性批评是一种主观性批评方法。
分析性批评是细致客观的分析,译文中的每一个用词都会对照原文,进行对比分析。
Translation-Criticism(ppt文档)

方梦之
翻译批评的任务是以一定的翻译标准为准绳, 以科学的方法对译本和译论的艺术价值或科 学价值进行评判,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理论上 的鉴别,特别要检视翻译实践的跨文化交际 效果,从中探索译者的审美境界、科学视野 和艺术技巧,以提高译者和读者的鉴别能力。
翻译批评的原则
各家之说
许钧4条(1992):1)对结果的正误判断;对过程 的深刻剖析;2)突破感觉的体味;3)局部微观的 批评与整体宏观的评价;4)积极向导作用,建立批 评者与被批评者间的良好关系。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C? What can
TC do to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eory? What is the task of a translation critic? What are the basic differences btw TC
评论要做到宏观上评价得当,微观上论据充分,说服力强。
翻译批评的三要素 一、主体:谁来批评? 1、双语专家式--全面分析、理论探讨 2、读者反应式--效果检验,接受状况 3、译者互评式--经验总结,过程分析 哪一种是翻译批评默认状态?
Peter Newmark: 1) reviser employed by the firm and
喻云根5条(1996):1)同上;2)文学欣赏的感觉 体味与语言分析的理性检验;3)同上;4)多视角 多学科地对译本全面透视;5)实事求是,与人为善
杨晓荣之概括:
1)翻译批评的态度:善意地、建设性地;平等待 人,与人为善;
2)翻译批评的视角:全面、整体、本质、历史地, 不以偏概全;
商务英语翻译方法与商务英语翻译批评

国际商务翻译批评家的素质
1)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 熟悉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经济、国际金 融等,在进行商务翻译批评时,才能利用所掌握 的商务知识对译作进行批评。 例:We have duly received the advice of drawing. 译文:我方已按时收到汇票通知书。 评价:虽然原文没有明确表示“汇票”的信息。 “汇票”的英文是bill of exchange或draft。译文之 所以有“汇票”,因为“开汇票”通常是“draw a bill of exchange”。所以,将drawing译成“汇票” 是正确的,此外,advice在国际商务英语中多用作 “通知”解,例如:shipping advice(装船通知 书)。
3
2.监督鞭策功能 商务翻译批评工作一般从两个层面上进行:表 层结构翻译批评,深层结构翻译批评。前者主要 从语言的角度进行批评,对语言的正确与否,对 语言的规范与否进行评点,另外,表层结构翻译 批评还针对乱译、滥译提出批评,这种批评不仅 仅是一般的评论,而是对这种不良现象提出严正 的批评。 国际商务的深层结构翻译批评指对译作的全 面的评论。例如,译作是否合乎翻译标准,翻译 风格、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怎样等等。
5
国际商务翻译批评方法
许钧在《文学翻译批评的基本方法》中提 出了六种方法:1.逻辑验证的方法;2.定量定 性的分析方法;3.语义分析的方法;4.抽样分 析的方法;5.不同翻译版本的比较;6.佳作欣 赏的方法。 不过,第六个方法主要针对文学作品, 是从欣赏文学艺术的角度去批评译作的。但是, 国际商务文本一般不具有文学艺术价值。
4
3.推动功能 即通过翻译批评可以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翻译批评的目的是要提高翻译质量和对翻译问题 进行理论性研究和探讨。通过翻译批评,对商务 翻译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进行讨论,涉及到一些 理论的问题也可以大家来探索。 人们在进行商务翻译批评时,可以对诸如商 务英汉互译的标准问题、文化信息对等、读者中 心论等问题通过讨论得到澄清。这样,翻译事业 能得以良性发展。商务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实践 和翻译理论的一个环节。 如果这个中间环节运转正常,被连接的翻译 实践和翻译理论就能更好的运转。由此可知,商 务翻译批评有助于推动翻译事业发展的功能。
2.翻译评论基本概念1概要.

1.Translation criticism refers to a criticism to or a comment on certain translated works or some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Here “criticism” and “comment” are the same in meaning. 2. Translation criticism may either be an appreciation or be a critical finding of translated works, or be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ranslation. It may also be an illustration of certain problems by commenting on translation mistakes. 3. Conventional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Following some accep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relying on useful generalization, you try to analyze, comment on,
四、中国商贸英译状况举例分析2
当前商贸汉英翻译错误情况依然相当严重, 甚至商贸普通术语的汉英译名都存在问题。例 如,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国务院新闻 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是由商务部外事司的 译者负责翻译,其中许多商贸固定术语的英语 译名都有错误。我们对照该讲话的英语译文, 参考“China Daily Business(中国日报商务 版)”和“Longm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 (上海译文出 版社,1997)”上的词条,就能发现一些商贸专 业术语译名不正确:
翻译批评理论概述讲解

2. 读者
读者批评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以点评实式或随感式进行多视角分析, 具有随意性、开放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是翻译批评研究最为雄厚的基础。
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真 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
——季羡林、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 中国翻译批评发展情况
中国的翻译批评发展历史悠久,古即有之。早在三国时期, 支谦便在《法句经序》中对翻译原则进行讨论;后历代佛经翻 译家对翻译方法、技巧和性质等,均有过论述。进入近代以来, 辜鸿铭、严复和林纾等人都有译论传世,后王国雄、鲁迅和郭 沫若等人皆写过译评。尤其是鲁迅在《为翻译辩护》译文中, 明确提出了翻译批评的重要性。但这些评述和讨论多为经验总 结和有感而发,缺乏系统体系和理论框架。
翻译批评理论概述
主讲人:杨柳
☆ 翻译批评(Translation Criticism)的概念
翻译批评是以跨文化交际为背景,以内容、表达、风格、语言及生动性等 为切入点的翻译评论和翻译欣赏的结合。
——《翻译理论与实践简明教程》(张万防 黄宇洁,2015:80)
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译作质量与价值
☆ 翻译批评的客体
翻译批评的客体即批评的对象。包括译文、译事、译者、 译评等几个方面。“译文”是批评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译 事”则指翻译界的活动,包括翻译界的风气、翻译的规模和质 量、译品的出版情况、人们对翻译的态度等。“译者”则包括 译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质量等。“译评”包括微观 批评、中观批评和宏观批评。总之,翻译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 为翻译批评的对象。
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运用

- 249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运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基础分院/郑欣【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功能翻译理论,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运用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文学翻译批评工作的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批评 运用引言文学翻译批评是连接文学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实践的重要一环。
当今社会,传统经验主义的评论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此期间翻译领域更需要的是理论化的批评。
在一系列翻译理论中,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很好地摆脱了对等翻译理论的制约,将文学翻译批评置身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运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翻译领域遍及世界各地,而功能翻译理论则属于全球各个国家翻译人员十分推崇的一项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一文学翻译为前提所提出的一种理论,该反面的代表人物有贾斯塔·赫兹·曼塔利等。
卡瑟琳娜·赖斯首次提出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在她看来,文学作品翻译不应当被原文所局限,而应当构建起创作者、翻译人员、读者相互间的和谐关系。
后来克里斯蒂娜·诺德基于前人研究结果,针对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两点新主张,即功能和忠实。
在最初文学翻译工作过程中,翻译人员紧紧依据单词相关含义方式开展简单翻译,翻译作品仅适用于阅读,倘若要用于文学翻译,原著创作者的意图、情感等必然难以有效凸显,由此对文学作品的传播造成极大不利影响。
功能翻译理论通过对原文创作者、翻译人员、读者相互间关系的尝试协调,对各项要素开展系统规划,推进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的协调统一。
二、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运用策略全面文学翻译批评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化成功翻译理论的学习引入,强化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科学合理运用,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学翻译批评工作的有序开展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1.强化对目的论标准多元化的科学运用。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一、产生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译学界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扭伯特(A.Neubert)卡德(O.Kade)为代表的莱比锡学派(the Leipzig School)和以威尔斯(W.Wilss)为代表的萨尔派(the Saarbrucken School)。
前者立足于转换生成语法,在翻译中严格区分不变的认知因素和可变的认知因素;后者是奈达学说的追随者,主张建立翻译科学。
“对等”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中心,各种借鉴语言学理论的翻译对等论应运而生,但大都不过是对等形式的重新组合。
这种语言学科学研究愈演愈烈,后来致使翻译沦为了语言学的附属品,极大地束缚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同时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也令越来越多的译者感到了不满,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这时兴起并逐步深化。
它针对翻译学研学派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借鉴交际理论,行动理论,信息论,语篇语言学,美学思想,将研究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与文本,成为当代德国译学界影响最大,最活跃的学派。
二、概述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它是以目的论(skopos theory)为核心,强调问题和翻译功能的一种流派。
他的出现反映了翻译的全面转向:从原来站主导地位的语言学流派的注重形式的翻译观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
这种转向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
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卡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 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为标志的,书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
第二个阶段是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创立的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的目的论。
第三个阶段,在弗米尔的“目的论”的基础上贾斯塔·霍茨·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
论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及社会功能
论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及社会功能
一、引言
何为翻译批评?各个流派的学者虽对翻译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对什么是
翻译批评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没有形成定论。在《中国翻译词典》中,给翻译批评
下了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
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因社会历史背景而异,评
价的目的旨在促使译作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作,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
一些翻译理论家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内比较系统的翻译批评的
定义还有杨晓荣在他的著作《翻译批评导论》。根据杨 晓荣的观点,翻译批评比
较完整的定义为: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
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杨晓荣,20XX)
二、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之一,翻译是任何社会都必不可少的,而翻译
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批评。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的发
展,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不是翻译的附属品,也不能被简单视为应用翻译学的一个分支,而应该
被理解为如纽马克(Peter Neark)所言的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连接在一起的一
个重要环节。翻译批评的实践过程又必须以各种理论为基础,翻译批评是翻译理
论的重要分支,也是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批评几乎可以说是整个翻译
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把尺,对于翻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
翻译批评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
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翻译批评的基本功能之一便是监督功能,由此派生的是
对读者的引导功能和对译者的指导功能。
3.1 对读者的引导功能
译作的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鉴赏、阐释、批评等一系列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翻译批评必须充分重视作为翻译最终服务对象的读者的重要地位,切实关
注读者群体。
翻译活动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种语言的转换,而是通过理解使原文的意义得以再
生,从而使作品在新的历史空间得到交流、展现、完善与延续。在这些方面,翻
译批评者为读者提供一种或几种理解原文意义和译文意义的可能性,并鼓励和引
导读者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促使更多的人喜爱翻译作品、关注翻译事业。
其次,多种译本的存在为翻译批评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使其肩负的责
任更加重大,引导读者阅读与鉴赏真正高质量、有价值的翻译作品,并通过开启
复译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审美需求,这是翻译批评引导功能的重要体
现。
3.2 对译者的指导功能
鲁迅在1934年的《再论重译》一文中指出,翻译批评的责任在于或者培植,或
者删除,使翻译界略免于芜杂。培植和删除是批评的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免于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