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分类
滇橄榄

滇橄榄滇橄榄滇橄榄的概况简介:滇橄榄(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云南余甘子,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果实,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南多个省区。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滇橄榄在我国中草药和民族药等传统中药体系中,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已被载入《中国药典》;滇橄榄果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除了含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外,更为重要的是它Vc含量高,且由于黄酮和单宁类物质的保护,滇橄榄经加工后其Vc的留存率仍高达72%,远远高于其它果蔬。
另外在滇橄榄中还有一种功能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接近的类SOD物质[1]。
因此滇橄榄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防衰老等作用[2]。
vc是柑橘的150倍,苹果的100倍,猕猴桃的3~5倍。
――资料来源:《黑曲霉单宁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处理滇橄榄汁的研究》,郭鲁宏[1] 杨亚力[1] 金丹[2] 江跃林[1] 杨顺楷[1],[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2006年 18卷 B06期,《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起止页码:16-18――段内出现的引用文献:[1] Chen JB(陈建白).Functionalities 0f Phyllanthus emblica L..food and its product devdqanent.J Yunnan Tropical Corps Scitech (云南热作科技),2OOO,23(3):20-22.[2] Liu FS(刘凤书),Hon KW(候开卫),Li sJ(李绍家),et al. Thehealth-protecting value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and its prospects fo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J Nat Res(自然资源学报),1993,8:299-306.滇橄榄的成分特点:滇橄榄含有大量的Vc、VP、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单宁,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A,胡萝卜素、纤维素、果胶、生物碱和钙、磷、铁、钾、钠等。
种群相互关系的农业应用

2.负相互作用之竞争作用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则为朋友, 可利用对农业生物病虫草害等 有负相互作用的物种对其进行 防治,进而实现对农业生物的 保护。 种群内竞争
合理密植 斗牛、斗鸡、斗狗……
种群间资源利用型竞争:超量 播种豆科植物抑制杂草——约 翰逊草
7.正相互作用之偏利共生
利用附生:种植铁皮石斛
利用有利的化感作用:间套混作
洋葱√食用甜菜
菜豆√马铃薯
小麦√豌豆
大豆√玉米
柠檬、蒜葱√其他作物
8.正相互作用之原始合作
如南方稻田养鱼、养鸭、养蟹、养萍等
小 结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种群间相互关系的原则是:
微课:种群相互关系的 农业利用
唐天向 云南农业大学
众所周知:种群相互作用有以下几种类型:
那在农业中如何利用这些相互作用呢?
1.中性作用
农作物间套作:
四川小麦套作 玉米间作甘薯 人工混交林 林粮间作 家畜、家禽、 家鱼混养
4.负相互作用之寄生作用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
蛾; 用白僵菌、绿僵菌防治部分害虫。
5.负相互作用之捕食作用
作物害虫天敌:棉田养鸡 橘园养鹅防治杂草、食性单一的昆虫防除杂草 猪笼草除虫 拟寄生:寄生蜂防治甘蔗螟虫,赤眼蜂防治棉 铃虫 瓢虫 棉蚜虫
趋利避害; 巧用种群间负相互关系;
善用种群间中性与正相互关系。
Any question?
谢谢大家!
3.负相互作用之偏害作用
农业生产应积极利用微生物拮抗作用防治农业生物病害; 若无法直接利用有害的化感作用,应避免此相互作用:
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对烟蚜及被寄生蚜的取食选择与气味反应

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对烟蚜及被寄生蚜的取食选择与气味反应徐继伟;肖志新;李丽;黄德安;曹艳飞;陈斌;李正跃【摘要】[目的]研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烟蚜及被烟蚜茧蜂寄生烟蚜(以下简称寄生蚜)的取食选择和气味反应,为合理利用多种天敌昆虫组合防治烟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分别将不同寄生龄期的寄生蚜和等量未被寄生正常烟蚜(以下简称烟蚜)供给瓢虫取食,分别计算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烟蚜及寄生蚜的取食率;以烟蚜的不同虫态作为气味源,利用嗅觉仪测定2种瓢虫对寄生蚜气味的反应.[结果]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均会取食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及烟蚜,且对二者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瓢虫成虫对3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率显著低于烟蚜(P<0.05,下同),对该龄期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七星瓢虫幼虫对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著低于烟蚜,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群体形成僵蚜的比例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对较高日龄寄生蚜仍表现出明显的捕食,对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选择性与烟蚜均无显著差异,从而使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种群形成的僵蚜比例较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除对烟蚜成蚜气味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外,还分别对僵蚜壳和寄生蚜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结论]2种瓢虫成虫在低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在高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存在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七星瓢虫幼虫在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著低于烟蚜;异色瓢虫幼虫在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与烟蚜间无明显取食选择性.2种瓢虫成虫对烟蚜成蚜气味的趋向作用强于寄生蚜和僵蚜.【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49)008【总页数】7页(P1548-1554)【关键词】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烟蚜茧蜂;烟蚜;寄生蚜;取食选择;气味反应【作者】徐继伟;肖志新;李丽;黄德安;曹艳飞;陈斌;李正跃【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保山 678000;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保山 678000;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梁河679200;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0 引言【研究意义】运用多种天敌协同防治是害虫防治的重要策略(唐平华等,2013),但同种害虫的不同天敌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可能存在由于捕食性天敌对寄生初期寄主的捕食现象,从而影响协同防治的效果(原国辉等,2000;刘军和和贺达汉,2008;徐海云等,2011)。
微生物学(云南农业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微生物学(云南农业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绪论单元测试1.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教授发现并分离出_________。
( )参考答案:沙眼病原体2.青霉素的发现者是:( )参考答案:弗莱明(Fleming)3.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参考答案:没有细胞结构4.哪位科学家最终将自然发生理论终结? ( )参考答案:Louis Pasteur5.以下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参考答案:昆虫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一个显着区别是:()参考答案:真核生物中存在细胞核7.对产荚膜细菌进行负染色,可在普通光镜下观察到荚膜,而黏液层则无此特性。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脂多糖(LPS)是G-细菌的内毒素,其毒性来自分子中的( )。
参考答案:类脂A2.生物的三域理论的提出者是:( )参考答案:Woese3.真菌在许多特征上不同于细菌。
真菌的细胞壁由组成,而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
( )参考答案:几丁质4.“抗生素”一词是指: ( )参考答案:微生物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5.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参考答案:灭菌6.Winogradsky描述的细菌硝化过程为:( )参考答案:从氨到硝酸根离子7.通过使用病毒载体将 DNA 从一种生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被称为:( )参考答案:转导8.细菌的遗传物质位于____分子中:( )参考答案:DNA9.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参考答案:错10.高压灭菌时需要注意水位、压力、排气等。
( )参考答案:对11.微生物都是单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放线菌在生长阶段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是()。
参考答案:基内菌丝2.以下属于蓝细菌细胞特化形式的有()。
参考答案:静息孢子;链丝段;内孢子;异形胞3.以下不属于蓝细菌细胞典型形态的有()。
参考答案:窄球蓝细菌群4.蓝细菌与属于真核生物类的藻类的最大区别是()。
农学类期刊影响因子排行,要发文章的看看吧

农学类期刊影响因子排行序号期刊名称影响因子1 PEDOSPHERE 2.8352 土壤学报1.8253 自然资源学报1.7714 生态学报1.6885 应用生态学报1.686 植物生态学报1.5237 土壤1.4888 环境科学1.3429 水土保持学报1.16910 作物学报1.16911 中国水稻科学1.16112 环境科学学报1.13813 生物多样性1.12914 遗传学报1.0515 玉米科学1.00716 中国环境科学0.97817 中国农业科学0.97518 资源科学0.97419 生态学杂志0.94420 生物磁学0.91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0.89622 生态环境0.88923 动物学报0.86724 植物病理学报0.84825 编辑学报0.84626 中国管理科学0.81827 植物生理与how(event)" class="t_tag">分子生物学学报0.81728 园艺学报0.81429 环境科学研究0.77630 农村生态环境0.77231 昆虫学报0.76732 CELL RESEARCH 0.76433 水生生物学报0.74734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0.74635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0.74636 中国生物防治0.7343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0.72638 果树学报0.72339 安全与环境学报0.72340 管理科学学报0.71641 西北植物学报0.70642 昆虫知识0.743 麦类作物学报0.69744 农业工程学报0.69445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0.6714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0.64747 中国科学C 0.64448 生物工程学报0.62649 棉花学报0.62250 土壤通报0.6215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0.6145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0.59553 微生物学报0.59154 云南植物研究0.5955 病毒学报0.58956 人类学学报0.57757 大豆科学0.57358 茶业科学0.56759 浙江农业科学0.56660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0.5666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0.5636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0.55763 兽类学报0.5556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0.53965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0.53866 上海环境科学0.53867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0.53668 中国农业气象0.53569 遗传0.5357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0.5287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0.5172 植物学通报0.50873 武汉植物学研究0.574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0.49575 动物学研究0.48676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0.48277 杂交水稻0.47978 海洋环境科学0.47479 植物保护学报0.47380 植物研究0.47181 中国土地科学0.4682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0.45983 核农学报0.45784 华北农学报0.4528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0.44686 江苏农业学报0.43787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0.43688 微生物学通报0.43189 蚕业科学0.42390 植物保护0.42291 动物分类学报0.42192 昆虫天敌0.41993 农业现代化研究0.4129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0.4119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4196 中国病毒学0.40497 灌溉排水学报0.40298 动物学杂志0.4019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0.4100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0.410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0.397102 水土保持通报0.395103 中国烟草科学0.395104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0.395105 环境污染与防治0.38910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0.386107 化工环保0.385108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0.375109 植物生理学通讯0.374110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0.37411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0.37311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0.361113 生物物理学报0.358114 环境科学与技术0.354115 水处理技术0.351116 实验生物学报0.351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0.35118 工业水处理0.348119 水土保持研究0.346120 西南农业学报0.343121 生命科学研究0.343122 江苏农业科学0.342123 菌物学报0.342124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0.341125 工业微生物0.333126 植物分类学报0.333127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0.329 128 福建农业学报0.328129 广西植物0.328130 中国麻业0.324131 浙江农业学报0.307132 农业机械学报0.305133 新疆农业科学0.30413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0.302135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0.294136 江西农业学报0.292137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0.2921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0.291139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0.284140 环境工程0.28141 管理工程学报0.275142 中国农学通报0.274143 中国环境监测0.274144 上海农业学报0.27145 热带作物学报0.265146 北京农学院学报0.265147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0.264148 激光生物学报0.261149 细胞生物学杂志0.258150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0.25151 种子0.25152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0.25153 情报学报0.249154 湖北农业科学0.243155 科学学研究0.24156 西北农业学报0.238157 生物技术通讯0.237158 数理统计与管理0.237159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0.228160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0.225161 中国沼气0.221162 四川动物0.221163 中国糖料0.219164 中国稻米0.21165 土壤肥料0.202166 中国蔬菜0.198167 植物检疫0.195168 辽宁农业科学0.189169 科研管理0.189170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0.188171 广东农业科学0.185172 莱阳农学院学报0.184173 作物杂志0.181174 生命的化学0.181175 生物学杂志0.171176 工业用水与废水0.17117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0.17178 特产研究0.167179 吉林农业科学0.166180 河南农业科学0.16181 环境保护科学0.16182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0.156183 中国棉花0.148184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0.148185 安徽农业科学0.144186 生命科学0.142187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0.14188 贵州农业科学0.13618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0.128190 饲料研究0.126191 河北林果研究0.111192 昆虫分类学报0.11193 陕西农业科学0.106194 中国南方果树0.084195 中国果树0.07919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0.018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芭蕉芋的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芭蕉芋的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摘要:为了推进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生产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芭蕉芋的种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芭蕉芋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及用途、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芭蕉芋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种质资源;营养成分;栽培技术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nna edulis industry, systematic study on its cultivation has been taken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Research progress in germplasm resource, nutrient, us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C. edulis were reviewe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was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nna edulis Ker; germplasm resource;nutrient component;cultural technique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是重要的淀粉作物,是酿造与淀粉工业上的重要原料。其秸秆可作为家畜饲料。黔西南州水热资源丰富,土壤疏松,通透性强,适宜于芭蕉芋生长。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芭蕉芋已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在贵州省以黔西南州栽培最多,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年产50万t[1-3],黔西南州芭蕉芋一般通过加工成淀粉后再进一步制作成粉条。有关芭蕉芋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加工方面,本研究综述了关于芭蕉芋的地理分布、经济价值、植物学分类、品种选择及栽培管理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芭蕉芋在种植业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作理论铺垫。1 芭蕉芋种质资源研究1.1 芭蕉芋植物学特征芭蕉芋(Cannas delis Ker)又名蕉芋,别名蕉藕、旱藕(广西)和姜芋(广东)等,系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属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4-8],株高200~300 cm,茎、叶被白粉霜。叶长圆形至长卵形、短尖,长20~60 cm,宽10~20 cm,基部下延。叶面绿色带紫绿色,叶背及边缘紫绿色。根茎块状,粗壮。总状花序顶生,少分叉,花疏,被蜡质粉霜,基部有1~2枚管状抱茎阔鞘。苞片卵形,淡紫色,腋生1~2朵花。萼片披针形,长约1.5 cm。花冠裂片披针形,直立,长约4 cm,紫红色。外轮退化雄蕊2~3枚,倒披针状条形,直立,长约5.5 cm,红色,基部带杏黄色。唇瓣披针形,卷曲,长4.5 cm,红色。发育雄蕊披针形,长约4.2 cm,花药室长约0.9 cm。子房淡绿色,密生小疣突,柱头条状。蒴果倒卵形,有软刺[9]。1.2 芭蕉芋资源的分布芭蕉芋原产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4-8],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均有栽培[10-12]。早在2 500年前,芭蕉芋在原产地就被作为粮食作物栽培,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块茎单产达2.3万~3.0万kg/hm2。淀粉含量高,容易被人体吸收,适合老年人和婴儿食用[13]。经过历年不断的选育,已得到许多优良的芭蕉芋栽培品种,种植地区也从南美洲扩展到非洲和亚洲。至今亚洲的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中国南部等地区还保留利用芭蕉芋生产淀粉的传统[14,15]。20世纪20年代传人我国,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于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现在传到亚洲各个国家。中国和越南是主要的消费大国,泰国对芭蕉芋淀粉已引起重视。印度尼西亚1999年7月制定的一个在中部与西爪哇地区发展芭蕉芋生产的国家规划,种植了约50 hm2芭蕉芋,预期可收获块茎1 250 t[16]。贵州省芭蕉芋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地区种植较多,是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可达6.0万~7.5万kg/hm2[14]。据统计,贵州省芭蕉芋年产量在50万t以上[17]。1.3 芭蕉芋分类研究根据黄国涛[9]、谭广文等[18]及Hayyward[19]的研究,把美人蕉属分为美人蕉、柔瓣美人蕉、兰花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美人蕉5个种,把美人蕉种分为蕉芋、紫叶小橘红、大紫叶3个品种。邓朝义等[20]根据芭蕉芋花和叶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绿叶黄花、绿叶红花和紫叶红花芭蕉芋3个品种。对于芭蕉芋的分类位置存在争议,早期将其分在种一级,但Hayyward[19]将蕉芋归为美人蕉的变种,这个观点后来被广泛采用。芭蕉芋与美人蕉的真实关系还需要通过进一步试验验证。1.4 芭蕉芋品种研究有关芭蕉芋品种的研究多为野生种质收集,云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所从云南各地市州征集到20 多个芭蕉芋品种(种质),通过栽培试验,比较、鉴定并筛选出一些适应性强、性状好、品质忧、产量高的品系,如芭芋3号、芭芋4号、芭芋9号、芭芋13号等。国际马铃薯中心首席科学家米切尔博士收集有近200份芭蕉芋优良种质资源[21],贵州省兴义市科技局从自然芽变中选育出了1个绿叶红花芭蕉芋品种[22]。谭广文[23]对芭蕉芋进行了核型研究,芭蕉芋为二倍体,k(18)=16 m+2 sm组成,核型比较对称,品种间染色体差异微小。2 芭蕉芋的营养成分及用途2.1 芭蕉芋的营养成分芭蕉芋是一种耐贫瘠、易栽、抗逆性强的植物,其块茎的产量可达6.0万~7.5万kg/hm2[24],如定期施肥可明显增加芭蕉芋的产量,其块茎富含淀粉、粗蛋白和粗纤维,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铁、钙等元素及多种氨基酸(表1)[25],具有清理肠道、防止肥胖、改善胆固醇代谢和抑制胆结石形成等功效,以及防癌、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低热、低脂肪食物原料。2.2 芭蕉芋的用途2.2.1 制作淀粉芭蕉芋淀粉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采用,一般5 kg芭蕉芋淀粉可生产1 kg味精,还可生产口服和注射用葡萄糖、高粱饴糖以及粉丝、代藕粉等多种副食品。由于其支链淀粉含量高,采用现代科学工艺精制而成的粉丝,与其他粉丝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易熟耐烂、久煮不糊、质地细腻、口感极佳、味道独特、有助于人体进食消化、排泄人体多余脂肪等。它既可当菜类食用又可当早餐和夜宵单独食用。芭蕉芋粉丝可烹调成炒粉、火锅、粉丝汤等可口佳肴,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的韧性。在纺织工业上,用芭蕉芋淀粉浆纱,比用粮食淀粉浆纱具有粘结度高、光洁度好等特点。芭蕉芋淀粉还可用于造纸和制鞋等工业[25]。2.2.2 酿酒淀粉是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用芭蕉芋淀粉或芭蕉芋晒干发酵后酿酒,出酒率达60%~70%,高于粮食出酒率。随着矿质能源的日渐短缺,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的环保生物能源可以部分取代矿质能源解决能源危机,其商机不可限量[25]。2.2.3 其他用途芭蕉芋块茎及秆可以作为畜禽的饲料,也可以将加工淀粉的废渣或酒糟作为畜禽的饲料[26,27];芭蕉芋还可以在园林中用于庭院绿化或用作绿色风障,其绿叶红花美丽多姿,可美化环境。3 芭蕉芋的栽培技术研究3.1 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丰收的重要手段,因其遗传素质的不同,故性状各异,适应性、抗性等均有较大的差异,选用适合当地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赵庆云等[21]、张实富等[28]认为在云南省适宜种植芭芋3号、芭芋4号、芭芋9号、芭芋13号等品种。张文娥等[29]研究认为,贵州省主栽的3个芭蕉芋品种不仅在外观品质上差异明显,其块茎主要成分含量差异也很大,与传统报道的紫叶红花芋相比,绿叶红花、绿叶黄花这两个品种块茎的淀粉含量更高,一般高达57%以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20%,而粗纤维含量和水分含量与紫叶红花芋差异并不明显,因此,这两个品种更适合贵州省的兴义市种植。3.2 种植芭蕉芋虽然适应性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壤质土,且以排水良好、无积水、不受严寒干旱影响的地块种植为好,避免积水引起烂根[30]。在种植前先将地块深翻25~30 cm,将土壤敲碎整细备用[21,31-33]。种芋的大小是芭蕉芋前期营养生长的关键, Intabon等[34]认为在种芋200 g以内,随着种芋重量的增加出苗时间缩短,植株生长加快,产量增加,适宜种芋重量为200 g。因此一般选2~3个芽切块。一般春分至清明,地温稳定在10℃上即可种植[33],植株密度因地区不同以及套作的作物不同而有差异。方琴[35]认为,穴行距以1.0 m×1.0 m为宜,在山地可栽密些,穴距0.7 m,行距1.0 m;李品汉[36]认为芭蕉芋应以3种间作方式为宜:一是间作玉米,即种1行芭蕉芋间作两行玉米,玉米大行距1.5 m,小行距0.5 m,穴距25~30 cm,每公顷种植玉米16 650~20 010穴,宽行中间种1行芭蕉芋,窝距60 cm,每公顷种植芭蕉芋8 340穴;二是间作矮生菜豆,即种1行芭蕉芋间作1行菜豆,芭蕉芋行距1.0 m,穴距0.6 m,每公顷植16 650穴,在行距中间种1行菜豆,穴距0.3~0.4 m,每公顷种菜豆25 005~33 345穴;三是单纯种植芭蕉芋,宽窄行种植,宽行1.2 m,窄行0.8 m,穴距0.5~0.6 m,每公顷种植16 650~20 010穴。张滔等[37]认为芭蕉芋中宜套作玉米,每公顷种植玉米49 950穴、芭蕉芋16 650穴。张实富等[28]、杜一新等[38]认为每公顷宜单纯种植芭蕉芋1.8万穴左右。3.3 管理芭蕉芋出土后对肥水需求较多,在整个生育期以氮肥和钾肥为主,磷肥为辅,施肥时结合除草、壅根培土,天旱时早晚灌溉或在行间覆膜或盖草保湿,以利于植株生长[20]。张爱玉等[30]认为播种时应施腐熟农家肥1.5万kg/hm2和复合肥750 kg/hm2,7月10日用尿素600 kg/hm2进行追施,并结合除草、培土,8月上旬剔除老化脚叶,以增强通风透光性。3.4 生理特性研究Imai等[39-41]从芭蕉芋植株生长与干物质积累、芭蕉芋叶片展开与光合速率变化、芭蕉芋光照与气体交换特性、芭蕉芋对矿物质的吸收及生产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Imai等[39]认为在日本温带的田间气候条件下,从4月初至11月中旬,芭蕉芋地上部分迅速生长期大体上是从6月中旬气温变热开始至8月下旬,植株增高到2.7~2.8 m,主茎叶片增加到20~22片,分蘖9~19株,新形成29~35个块茎。芭蕉芋6~8月叶面积系数达到7~9,从8月底至11月初保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大于9),最大叶面积系数为11.5~12.7。叶片最大光合速率为19.1 μmol/(m2·s),上层叶不饱和光照度为1 000 μmol/(m2·s),块茎干物质积累期是在8月中旬直至11月霜冻来临收获这段时间,也是块茎形成期。植株和块茎干物重分别为2 578~3 968 g/m2和954~164 g/m2,收获指数最低为0.37~0.43,平均生长率为12.7~19.3 g/(m2·d)。最高生长率为35.3~43.6 g/(m2·d),出现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芭蕉芋有高的生产潜能是基于其个体发育后期的高叶面积系数[34,39-42]。张文娥等[43]也进行了芭蕉芋光合特性研究,绿叶黄花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绿叶红花和紫叶红花的呈单峰曲线,且绿叶红花的净光合速率远远高于其他2个品系;3个优系均有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高峰期出现在13∶30,比净光合速率高峰推迟了3 h,与当日的气温高峰相一致。3个品系的光合生理差异在叶片颜色上相差较大,其叶质和叶型相差不大,所以光合特性的差异可能与叶绿素含量有关。3.5 病虫害研究芭蕉芋病虫害少,朱毅[44]报道了野菰对芭蕉芋的危害;张爱玉等[30]认为在9月上旬,零星植株的茎叶出现水渍状病斑,病因、病理不清,难以对症进行化学防治,目前应采用人工除掉病叶、病株,并及时清除收获后的玉米秸秆,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蔓延。4 研究展望4.1 芭蕉芋的发展贵州芭蕉芋都是农民自发种植,作坊式粗加工淀粉,然后加工粉条出售,种植、加工、销售都得不到保障,农民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加之作坊式生产淀粉,废水污染大,许多小加工厂被取缔,芭蕉芋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贵州省要以工业强省发展特色产业,因此,黔西南州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发展芭蕉芋2万hm2,同时,在兴义市马岭工业园区投资3 00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年产8万t的兴义市余江芭蕉芋淀粉厂,年加工芭蕉芋32万t 左右,该厂的建成在加工、环保上可得到保障,农民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保护,因此芭蕉芋生产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4.2 加强芭蕉芋品种选育研究贵州芭蕉芋虽然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但品种资源少,农民普遍种植紫叶红花芭蕉芋,因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品种退化而产量不高;芭蕉芋开花结实率低,自然条件下很难产生杂交变异,不能产生新的种质资源。因此加强芭蕉芋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以及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品种选育,旨在为芭蕉芋发展做好品种保障工作。首先要进行芭蕉芋生殖生物学研究,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而芭蕉芋开花结实率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未见研究报道。鉴于芭蕉芋的重要经济价值,为了选育芭蕉芋新品种,需要探讨芭蕉芋的生殖生物学特性,攻克杂交育种技术;其次要采用诱变育种手段,芭蕉芋的自然变异率高,贵州绿叶红花芭蕉芋就是从自然芽变中选育出来的[22],因此,应加强诱变育种,通过人工固定诱变体创新种质资源。最后还要通过现代分子生物育种技术,有目的地根据育种目标选育新品种。4.3 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有关芭蕉芋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加工方面,对芭蕉芋栽培研究较少。目前,芭蕉芋种植管理水平低,氮、磷、钾的投入比例不当,产量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着产量、品质及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在种植模式上,长期沿袭穴播,部分间作玉米整体种植效益不是很高,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因此应加强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效益。参考文献:[1] 周明强,周正邦,龚德勇,等. 贵州芭蕉芋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68-69,81.[2] 周明强,周正邦,龚德勇,等,不同种植模式对芭蕉芋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13-13014.[3] 周正邦.贵州芭蕉芋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136-137.[4] 陈封怀,吴德邻. 广东植物志(第二卷) [M].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35-436.[5] 吴修仁. 中国药用植物简编[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211.[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十六卷第二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1.157-158.[7] PUNCHA-ARNON S, PUTTANLEK C, RUNGSARD V,et al.Changes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Canna starches during rhizomal development[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7,70(2):206-217.[8] SANTACRUZ S,KOCH K,SEVENSSON E,et al. Three underutilised sources of starch from the Andean region in Ecuador Part I.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2,49(1):63-70.[9] 黄国涛. 美人蕉属(Canna)植物引种与品种分类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10] 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 中国高等植物(第十三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59-60.[11] 陈焕镛.海南植物志(第四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04.[1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下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919.[13] TANAKA N. The utilization of edible Canna plants in southeastern Asia and southern China[J]. Economic Botany,1998, 58(1):112-117.[14] COOK I. The Gardener’s Guide to Growing Cannas[M]. Portland:Timber Press In C, 2001.55-57.[1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经济植物志(上册)[M]. 北京:中国科学院,1961.451.[16] KLANARONG S,KUAKOON P,金树人.芭蕉芋淀粉的性质、加工与利用[J].木薯精细化工,2001(2):1-8.[17] 吴天祥,章克昌,刘春朝.淀粉质原料芭蕉芋的性质及其酒精发酵的研究[J].酿酒科技,2005(10):40-42.[18] 谭广文,潘建明,陈亦红.杂种美人蕉品种分类研究初报[J].广东园林,1987(2):12-16.[19] HAYYWARD K. Canna Handbook[M].Farnborough:Hart Canna,2000.5-22.[20] 邓朝义,练启仙,黄勇,等. 兴义市栽培芭蕉芋品种分类学研究[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23-124.[21] 赵庆云,寸湘琴,彭风梅,等.云南芭蕉芋丰产栽培及加工[J].云南农业,2001(12):12.[22] 张滔,石明,郭本英,等. 芭蕉芋新品种“兴芋1号”选育研究[J].种子,2010,29(5):108-110.[23] 谭广文.美人蕉属一些种及栽培品种的核型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2):83-91.[24] 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三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477.[25] 秦明.贵州芭蕉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 农技服务,2009,26(7):106-107.[26] 刘秀凤,汪远伶.芭蕉芋发酵及饲喂猪新技术[J]. 四川畜牧兽医,2009(2):43-44.[27] 马永刚,唐仲林,刘兴才.芭蕉芋代替玉米饲喂育肥猪试验[J]. 饲料研究,1993(4):17-19.[28] 张实富,邓永芬,何芳.芭蕉芋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26(1):32.[29] 张文娥,潘学军,郭本英,等. 兴义市主栽芭蕉芋品系根茎主要成分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08(5):14,32.[30] 张爱玉,徐之龙,徐俊昌, 等. 芭蕉芋间套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J].农技服务,2008,25(9):16,152.[31] 陈家莹.淀粉新秀-芭蕉芋淀粉[J].淀粉与淀粉糖,1989(3):30-32.[32] 黄立新,杨松青. 芭蕉芋淀粉的工业化生产[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1):21-23.[33] 李正川.蕉藕生态适应性初探[J].四川畜牧兽医,1994(4):26-27.[34] INTABON K,MATO M,IMAI K.Effect of seed-rhizome weight on growth and yield of edible canna (Canna edulis Ker.)[J].Jpn J Crop Sci,1993,62(1):111-115.[35] 方琴.芭蕉芋的栽培与加工[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0(4):22.[36] 李品汉.芭蕉芋丰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O8(9):17-l8.[37] 张滔,石明,支永明. 芭蕉芋、玉米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9(4):45-46.[38] 杜一新,何伟民.蕉藕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3):46-47.[39] IMAI K, ICHIHASHI T. Studies on matter production of edible canna (Canna edulis Ker.).Ⅰ. Gas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leves in relation to light regimes[J]. Jpn J Crop Sci, 1986,55:360-366.[40] IMAI K,SHIMABE T,INTABON K.Studies on matter production of edible canna(Canna edulis Ker.).III.Changes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with growth[J]. Jpn J Crop Sci,1988,57:163-164.[41] IMAI K,ADACHI N,YORITAKA S. Studies on matter production of edible canna(Canna edulis ker.). Ⅳ.Mineral absorption[J]. Jpn J Crop sci. 1990,59:89-90. [42] IMAI K,KAWp[44] 朱毅.寄生植物野菰对芭蕉芋的危害与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01,29(5):37-38.。
9个油菜品种根系形态与镉铅累积关系及机理初步分析

9个油菜品种根系形态与镉铅累积关系及机理初步分析杨志新;钟伟;秦丽;季李伟;祖艳群;湛方栋【摘要】[Purpose]To study the root morphology and Cd/Pb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 their relationship.[Method]Nine rape varieties widely cultivated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cultivated in a rhizobox filled with heavy metals-polluted soils from a farmland in a lead-zinc mining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under a greenhouse condition.[Results](1)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ine varieties on the root volume and tips number, and a small difference on root length and surface area. (2) The difference is obvious on the Pb content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 between the nine varieties, and on the Cd content in the underground part; and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on the Cd content in the aboveground part and the Cd accumulation in th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 (3)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oot volume and the Pb accumulation in aboveground part, and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root tip and the Cd content in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 were found. (4) There were very significant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vailable Pb concentr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with the Pb content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underground part of rape;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vailable Cd concentr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and the Cd accumulation in the aboveground part of rape.[Conclusion]There was a notable difference on root volume and tips number, which had a closerelationship with Cd content and Pb accumulation in the nine rape varieties.%[目的]研究油菜的根系形态与镉铅累积特征,分析油菜植株镉铅含量、累积量与根系形态间的关系.[方法]以云南铅锌矿周边镉铅污染的原状农田土壤为供试基质,采用根箱种植云南主栽的9个油菜品种.[结果](1)油菜根体积和根尖数品种间的差异较大,根长和根表面积差异较小.(2)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铅含量与累积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地下部镉含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而地上部镉含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镉累积量品种间的差异较小.(3)油菜根体积与地上部铅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根尖数与地上部、地下部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根际有效态铅含量与油菜地下部铅含量、累积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根际有效态镉含量与油菜地上部镉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油菜根体积和根尖数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并与油菜镉含量、铅累积量的关系密切.【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9页(P916-924)【关键词】油菜品种;根系形态;镉铅含量;累积量【作者】杨志新;钟伟;秦丽;季李伟;祖艳群;湛方栋【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433;X171.4近年来,由于金属矿产开采与冶炼、污水灌溉、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原因,导致镉、铅等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使中国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1-2]。
不同植物精油挥发物对鸡蛋保鲜效果的研究

不同植物精油挥发物对鸡蛋保鲜效果的研究
杨秀娟;邓斌;赵金燕;张曦;王得敏;陶琳丽
【期刊名称】《保鲜与加工》
【年(卷),期】2014(14)3
【摘要】采用4种植物精油(丁香精油、肉桂精油、牛至精油、香薷精油)及其复配后的7种混合植物精油挥发物对新鲜鸡蛋进行处理,将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存放20 d后,分析与评定鸡蛋的主要新鲜度指标。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该几种植物精油挥发物均对鸡蛋有显著的保鲜效果,其中以牛至精油挥发物的保鲜效果最好,鸡蛋无霉变,浓蛋白稠、多,不流散,蛋黄近圆球型,系带完整、粗白,蛋黄指数和哈夫单位值最高,但植物精油处理会对鸡蛋的食用口感和风味产生一定影响。
【总页数】5页(P29-33)
【关键词】植物精油挥发物;鸡蛋;蛋黄指数;哈夫单位;保鲜
【作者】杨秀娟;邓斌;赵金燕;张曦;王得敏;陶琳丽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3.2
【相关文献】
1.植物精油与壳聚糖复配涂膜保鲜剂对鸡蛋的保鲜效果研究 [J], 刘丽莉;王焕;康怀彬;段续;李丹
2.不同保鲜剂对鸡蛋保鲜效果的研究 [J], 梁成云;孟令丽;王影;李官浩
3.不同品种的罗勒属植物挥发物组成类型和精油抗氧活性的评价 [J],
4.植物精油抗菌乳状液涂膜对鸡蛋的保鲜效果 [J], 谢晶;马美湖;高进
5.不同涂膜保鲜法对鸡蛋保鲜效果的研究 [J], 韦燕文;蔡文韬;袁学文;冯丽娜;生书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垂丝海棠 Malus halliana Koehne 蔷薇科 Rosaceae >> 苹果属 Malus 乔木,高达5米,树冠开展;小枝细弱,微弯曲,圆柱形,最初有毛,不久脱落,紫色或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无毛或仅在鳞片边缘具柔毛,紫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长3.5-8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圆钝细锯齿,中脉有时具短柔毛,其余部分均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叶柄长5-25毫米,幼时被稀疏柔毛,老时近于无毛;托叶小,膜质,披针形,内面有毛,早落。伞房花序,具花4-6朵,花梗细弱,长2-4厘米,下垂,有稀疏柔毛,紫色;花直径3-3.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5毫米,先端钝,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绒毛,与萼筒等长或稍短;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基部有短爪,粉红色,常在5数以上;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4或5,较雄蕊为长,基部有长绒毛,顶花有时缺少雌蕊。果实梨形或倒卵形,直径6-8毫米,略带紫色,成熟很迟,萼片脱落;果梗长2-5厘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落叶小乔木,嫩枝、嫩叶均带紫红色,花粉红色,下垂,早春期间甚为美丽,各地常见栽培供观赏用,有重瓣、白花等变种。
2、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L 山茶科 Theaceae >> 山茶属 Camellia
灌木或小乔木,高9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
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国内各地广泛栽培,品种繁多,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多为重瓣。在红色山茶组里,它是少数几个子房秃净的代表之一供观赏,花有止血功效,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3、东京樱花 Cerasus yedoensis (Matsum.) Yu et Li 中国植物志>> 第38卷 >> 蔷薇科 Rosaceae >> 樱属 Cerasus
32. 东京樱花(中国树木分类学)日本樱花(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樱花(经济植物手册) 乔木,高4-16米,树皮灰色。小枝淡紫褐色,无毛,嫩枝绿色,被疏柔毛。冬芽卵圆形,无毛。叶片椭圆卵形或倒卵形,长5-12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渐尖或骤尾尖,基部圆形,稀楔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渐尖,有小腺体,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稀疏柔毛,有侧脉7-10对;叶柄长1.3-1.5厘米,密被柔毛,顶端有1-2个腺体或有时无腺体;托叶披针形,有羽裂腺齿,被柔毛,早落。花序伞形总状,总梗极短,有花3-4朵,先叶开放,花直径3-3.5厘米;总苞片褐色,椭圆卵形,长6-7毫米,宽4-5毫米,两面被疏柔毛;苞片褐色,匙状长圆形,长约5毫米,宽2-3毫米,边有腺体;花梗长2-2.5厘米,被短柔毛;萼筒管状,长7-8毫米,宽约3毫米,被疏柔毛;萼片三角状长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渐尖,边有腺齿;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椭圆卵形,先端下凹,全缘二裂;雄蕊约32枚,短于花瓣;花柱基部有疏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径0.7-1厘米,黑色,核表面略具棱纹。花期4月,果期5月。2n=16。
北京、西安、青岛、南京、南昌等城市庭园栽培。原产日本。园艺品种很多,供观赏用。 4、白兰 Michelia alba DC. 中国植物志>> 第30(1)卷 >> 木兰科 Magnoliaceae >> 含笑属 Michelia
3. 白兰(中国树木志) 白兰花、白玉兰 图版40: 8-14 Michelia alba DC. Syst. 1: 449. 1818; Dandy in Not. Bot. Gard. Edinb. 16: 129. 1928; 广州植物志81. 图23. 1956;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296.图470. 1959; 海南植物志1: 226. 196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793.图1585. 江苏植物志, 下册200.图1040. 1977;中国树木志484.图153. 1983; 广东植物志1: 12.图9: 8-9. 1987.——Michelia chanmpaca auct. non Linn.: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299. 1937.
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叶柄长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叶痕几达叶柄中部。花白色,极香;花被片10片,披针形,长3-4厘米,宽3-5毫米;雄蕊的药隔伸出长尖头;雌蕊群被微柔毛,雌蕊群柄长约4毫米;心皮多数,通常部分不发育,成熟时随着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时鲜红色。花期4-9月,夏季盛开,通常不结实。
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现广植于东南亚。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栽培极盛,长江流域各省区多盆栽,在温室越冬。
少见结实,多用嫁接繁殖,用黄兰、含笑、火力楠等为砧木;也可用空中压条或靠接繁殖。 花洁白清香、夏秋间开放,花期长,叶色浓绿,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多栽为行道树。花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药用,有行气化浊,治咳嗽等效。鲜叶可提取香油,称“白兰叶油”,可供调配香精;根皮入药:治便秘。
5、紫荆 Cercis chinensis Bunge 中国植物志>> 第39卷 >> 豆科 Leguminosae >> 紫荆属 Cercis
4. 紫荆(开宝本草)裸枝树(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紫珠(本草拾遗)图版48: 5-7 Cercis chinensis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Sav. Etrang. 2: 95. 1833: H. Li. in Bull. Torrey Bot. Club 7k: 423. k944. (excl. spec. brevi racem. et majore fr. purpureo)——C. pauciflora Li, op. cit. 425. ——C. chinensis Bunge f. rosea Hsu in Acta Phytotax. Sin. 193. 1966.
4a. 紫荆(原变型) 图版22: 5-7 f. chinensis 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叶纸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长5-10厘米,宽与长相若或略短于长,先端急尖,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叶缘膜质透明,新鲜时明显可见。花紫红色或粉红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条则花越少,通常先于叶开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则与叶同时开放,花长1-1.3厘米;花梗长3-9毫米;龙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纹;子房嫩绿色,花蕾时光亮无毛,后期则密被短柔毛,有胚珠6-7颗。荚果扁狭长形,绿色,长4-8厘米,宽1-1.2厘米,翅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喙细而弯曲,基部长渐尖,两侧缝线对称或近对称;果颈长2-4毫米;种子2-6颗,阔长圆形,长5-6毫米,宽约4毫米,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
产我国东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广东、广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陕西,东至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区。为一常见的栽培植物,多植于庭园、屋旁、寺街边,少数生于密林或石灰岩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北京(栽培植物)。
本种是一美丽的木本花卉植物。树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效,可治产后血气痛、疗疮肿毒、喉痹;花可治风湿筋骨痛。
4b. 白花紫荆(变型)(植物分类学报) f. alba Hsu in Acta Phytotax. Sin. 11: 193. 1966. 花白色。 产江苏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内有栽培)。 4c. 短毛紫荆(变型)(广西植物) f. pubescens Wei in Guihaia, 3: 15. 1983. 灌木,高2-3米。幼枝、叶柄以及叶下面沿脉上均被短柔毛。 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和云南。通常栽培。 6、7a. 桃(原变种)
Amygdalus persica L. var. persica 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果实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