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概述

合集下载

利比亚战事

利比亚战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媒体称,西方国家的特种部队在利比亚主要 承担三项任务:负责侦察和收集情报;培训和指 导反对派武装作战;协调北约和反对派武装的行 动,实现空中和地面协调作战。 那么很显然英国和法国的特种部队在利比亚 采取的这些军事行动,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通过 的1973号决议。 然而,他们的目的又何在呢?
• 欧盟违法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目的分
利比亚石油储量估计约430亿桶,居非洲首 位。北约空袭前原油每日产量约160万桶,虽仅 占全球原油供应量约2%,却属全球少数的高质 量轻原油,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轻质石油输出国。。
“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阿盟秘书长阿拉比、非盟 主席让平以及欧盟、北约等国际或地区组织的高 级官员以及法、英、美、德、巴西、俄罗斯、中 国等多国官员组成的57个代表团参与了此次会议。 尽管此次会议主要关注的内容是保持利比亚 政治及社会稳定,解冻卡扎菲政权的海外冻结资 产和恢复利比亚石油生产等议题。但是,媒体普 遍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说明针对利比亚的利益 争夺已然展开。
也就是说,欧盟插足利比亚局势的根本就是在于 瓜分利比亚利益。打着联合国安理会的旗号,以 安理会决议,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区免受武装 袭击威胁、以及人道主义的名号打击卡扎菲政权, 以瓜分利比亚利益。
谢谢观赏
由 航海一班 1~10号共同完成
对利比亚政府军的打压,英法多以空袭方式 进行。但在媒体传出西方国家派遣地面部队进入 利比亚,实质上违背联合国决议时,这些国家大 多选择了沉默。 今年5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画 面显示,在米苏拉塔前线,有全副武装的6名西 方国家特种兵同利反对派武装人员协同作战。这 些西方人全部身穿迷彩服,头戴贝雷帽,还披着 阿拉伯式样的头巾。

《利比亚战争》课件

《利比亚战争》课件

人权组织
阿默斯蒂国际等组织就卡扎菲政权对反对者实施酷 刑和迫害的情况发表报告。
国际刑事法院
卡扎菲被国际刑事法院控告涉嫌反人类罪,战争罪, 和针对平民的罪行。
利比亚文化特色
语言 宗教 饮食 文化遗产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地中海饮食,肉类和蔬菜配合烹调 城市列日平,卡拉马利考古区
2
国对利比亚采取“必要的手段”。
北约实施空袭,尤其是军事要塞和重要
目标。同时建立了禁飞区来限制利比亚
空军活动。
3
胜利之战
反对派武装获得各种援助,成功打败卡 扎菲政权。政局重新洗牌,利比亚变成 了一个新的国家。
影响
政局变革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塞浦路斯问题
利比亚战争对欧洲舆论渲染导致土耳其与希腊之间的塞浦路斯争端被重新点燃。
卡扎菲的经济政策
利比亚石油
卡扎菲在政府中拥有许多石油 和天然气公司,石油占据利比 亚出口总额的90%。
收入再分配
卡扎菲政权将部分国家财富用 于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实现 了低水平的收入再分配。
费加罗计划
费加罗计划的目标是开发利比 亚土地,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商。
利比亚战争中的人权骑士
《利比亚战争》PPT课件
了解利比亚战争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以及其影响。
背景
利比亚革命
利比亚政治局势不稳,导致2011年2月爆发反抗卡扎 菲政权的起义。
利比亚制裁
利比亚外交关系紧张,西方国家联合对卡扎菲政权 实施了经济制裁。
开战经过
1
安理会授权行动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授权各的影响和反思。
卡扎菲政权

利比亚战争PPT

利比亚战争PPT
事件背景
动乱时间:2011年2月至今; 动乱原因:国内的高失业率和腐败,加上受到周边国家相继 发生的反政府示威的影响致民众上街游行。 政府应对:由总统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军对反武装力量施以武 力镇压;幵亍3月18日对外宣称停火; 国际反应:英法对利比亚政府宣称停火表示质疑;北约未就 立即对利采取军事行动达成一致。
战争中的利比亚
止战之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国正式开始军事干预利比亚
袭击利比亚
时间:北京时间3月19日; 地点:利比亚北部班加西城;
巴黎峰会:19日晚,欧盟及美国等与会各方决定对利比亚进 行军事干预;
发动袭击:峰会后,英法美等多国出动战机、巡航导弹对利 比亚政府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卡扎菲接受非盟停火路线图 计划
最 新 局 势
达成停火协议 旨在结束冲突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当地时间4月10日接受非洲联盟提出的停火方案, 非盟代表团主要成员今日将与反对派商谈停火。北约继续猛烈轰炸利政 府军阵地,数十辆坦克被炸毁。
停火协议主要内容
一、保护平民和结束敌对行动; 二、保障受影响的人群接受人道主义援助; 三、启动不同政党间对话,朝着结束危机的方向努力; 四、设立过渡期; 五、启动必要政治改革,满足利比亚人民诉求等。
目前,已有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希腊、意大 利、荷兰、挪威、罗马尼亚、西班牙、土耳其、英国、美国等14个北约 国家及卡塔尔、阿联酋、瑞典等非北约国参与利比亚战争。
油价、金价均上涨
原油期货周一跳涨逾2美 元。西方多国20日空袭利 比亚,令该国政局动荡加 剧,而利比亚是全球第12 大产油国,利比亚国内部 动乱已令其原油出口接近 瘫痪。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利比亚战争是由利比亚骚乱逐步演变升级而引发的一场国内战争。

经过7个月的激烈争夺,截止2011年10月20日,关键人物卡扎菲被击毙,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回顾这场内战,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起因与启示产生了深思。

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对利比亚战争起因的分析(一)独裁统治,不得人心利比亚曾是意属殖民地。

1951年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一世国王领导,称利比亚联合王国。

1969年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执政后充分利用部族之争维持统治,将自己部族人员提拔到关键、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虽然它是石油输出组织的重要国家,其原油产量占全球的2%,据统计,2010年,利比亚人均GDP约为12000美元,为非洲最高。

但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利比亚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天然气、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诸多商业领域,每年都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

据统计,卡扎菲家族成员在全球拥有30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

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

卡扎菲对反对派的态度是毫不留情的,他不惜代价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下令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大多数民众处在贫困之中,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卡扎菲政权的不满情绪日渐增加,这为利比亚骚乱、战争埋下致命隐患。

此外,利比亚是一个多部落的国家,卡扎菲自己部落“卡扎法”控制着大部分武装部队,但其他部落也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现在利用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和周边国家的民主运动(如埃及、突尼斯、也门等国)起来反对他,面对这种不利状况,卡扎菲政权并没有采取任何改革措施,逐渐丧失民心。

(二)地位突出,西方垂涎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利比亚战争浅谈信息化战争

从利比亚战争浅谈信息化战争

从利比亚战争浅谈信息化战争
利比亚战争是2011年2月15日发起的,是抗议其长期独裁统治者阿卜杜拉·卡扎菲时,利比亚人民为实现民主自由而发起的武装反抗。

利比亚战争以手机、社交媒体的广泛
运用作为其发动和发展的信号,成为了一次“信息化战争”。

首先,利比亚战争是一场即时通讯的战争。

手机、微信QQ和Twitter等移动通讯技
术和社交网络技术提供了越来越广泛的通讯渠道,人们通过移动电话组织反抗活动,通过
推特传播最新消息等,让消息传播得更迅速、更有力,让反对派来参与抗争。

其次,利比亚战争是一场多媒体的战争。

随着高清摄像机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视频、图片和音频被上传到网上,并被多方广泛转发,从而形成了利比亚反抗活动的完整报道,
让世界更加了解这场战争。

此外,利比亚战争也是一场知识组织的战争。

网上论坛,Wiki,blog等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共同创作的空间,学习分享信息,建立网络社区,加强民众的团结,
积极虔诚地参与反抗行动。

最后,利比亚战争也是一场全球范围的战争。

从卡扎菲的被捕到最后的获胜,这场战
争深受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实现了从国内发动到全球范围的反抗,实现了全球民
主主义运动克服极权主义统治的愿望。

以上就是利比亚战争作为一次“信息化战争”的简要评述。

通过这场战争,人们可以
看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大作用,以及战争的发动和发展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这对推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利比亚战役英国对德国的打击之战

利比亚战役英国对德国的打击之战

利比亚战役英国对德国的打击之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比亚成为了英国和德国之间进行斗争的重要战场,而英国对德国的打击之战也在这里展开。

本文将以利比亚战役为背景,探讨英国是如何对德国进行打击的。

一、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试图通过控制地中海沿岸的利比亚,将英国在埃及的军事力量逐出该地区,并打通德军南下非洲的通道。

为了阻止德军的进一步扩张,英国展开了对德国的打击战役。

二、英国对德国的海军打击英国海军在利比亚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英国拥有的强大海军力量,他们运用了多种战术手段对德国进行打击。

首先,英国海军通过控制地中海的航线,封锁了德国的军事物资供给线,阻碍了德军的后勤补给。

此外,英国海军还利用优势舰艇对德国进行了直接攻击。

通过进行海上封锁战,英国炮舰击沉了大量的德国军舰,削弱了德军的海上实力。

这些打击对于限制德军在利比亚地区的行动和补给至关重要。

三、英国对德国的空军打击英国皇家空军在利比亚战役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为了对德国进行打击,英国空军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他们通过空中侦查和追踪,及时发现并摧毁德军的军事设施和装备。

其次,英国空军采取了战术轰炸和精确打击,破坏了德军的防线和军事基地。

此外,英国空军还进行了对德国后勤线的打击。

通过对德军补给线的轰炸,英国空军瘫痪了德军的物资补给,使其在作战中处于劣势。

这些空军打击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四、英国对德国的地面打击在利比亚战役中,英国陆军也积极参与了对德国的打击。

他们通过组织地面军队、装甲部队和游击队等多种力量,对德军进行持续的打击。

地面作战的目标主要是解放被德军占领的城市和重要战略地区。

英国陆军通过进行炮击、步兵冲锋和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逼迫德国军队纵深撤退。

同时,他们还与地方游击队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游击战,给德军造成了许多不便和损失。

五、战役结果与影响利比亚战役中,英国对德国采取了全方位的打击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战役成果。

他们通过海军、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协同作战,有效地遏制了德军在利比亚的扩张,并成功地将其逐出该地区。

硝烟四起的千年文明——利比亚

硝烟四起的千年文明——利比亚

1.2 利比亚简介之地理篇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总人口约6 00万,国土面积 176万平方公里,石 油储量非洲第一,世界第九;石油 产量占全球2%。北临地中海,海岸 线长约1900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 为沙漠或半沙漠。
1.3 利比亚简介之政治篇
卡扎菲上台之前,国内政权由伊德里 斯王朝掌控,推行的是封建专制统治。
激变
2011年3月19日法国战机飞入利比亚领空, 西方多国战机对利比亚展开空袭
10月20日
僵持
利比亚战乱已持续数个月(4月-7月), 多条战线战事胶着。
转折
8月21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向通往首都 的黎波里的门户地区发起猛攻。
成功
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家乡 苏尔特被捕后受重伤身亡。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凯卜11月22日在首都的黎波里公布过 过渡政府成立 渡政府人员名单,宣布成立过渡政府。
1.4 利比亚介绍之古文明篇
大莱波蒂斯古城
古 老 的 竞 技 场
1
利比亚简介
2
3
利比亚战争
我看利比亚之战
2.1 利比亚战争之介绍篇
开端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多个地区抗议 要求政府下台
发展
2011年2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 决定对利比亚 实行武器禁运、冻结卡扎菲海外资产。
紧张
2011年3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 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1
2 3
利比亚简介
利比亚战争
我看利比亚之战
1.1 利比亚简介之历史篇
阿拉伯人给利比亚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 伊斯兰教。 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 大利的殖民地。 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 北部。利比亚 被英法两国瓜分。 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 立联邦制联合王国。后改名为利比亚国。 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 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 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后改过名为大阿拉 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利比亚, 卡扎菲一直执政到2011年。

利比亚战役盟军对抗德军

利比亚战役盟军对抗德军

利比亚战役盟军对抗德军战役概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利比亚沙漠地区成为盟军与轴心国展开战斗的重要战场之一。

在利比亚战役中,以英国为主体的盟军与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展开对抗,双方在沙漠中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最终盟军取得了重要胜利。

德军入侵1940年2月,德意志国防军的阿夫里卡军团开始入侵利比亚,企图向尼罗河流域推进。

他们迅速占领了利比亚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首府的得东。

盟军反攻盟军在沙漠战役的初期陷入了困境,但很快他们组织起来,制定了有效的对策并展开了反攻。

“沙漠之鼠”盟军的成功离不开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的指挥,他被誉为“沙漠之鼠”。

蒙哥马利带领盟军实施了一系列精准的袭扰和防御行动,对德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利用地理优势盟军在沙漠战役中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

他们运用坦克和侦察机在广袤的沙漠地带展开机动战,从而迷惑和瓦解了德军的防线。

汉诺克斯镇战役1941年3月,盟军在汉诺克斯镇战役中获得了重要胜利。

这场战役是盟军对德军采取反攻策略的首要决战,盟军利用良好的战术和超强的决心,成功击败了德军。

埃尔阿拉明战役接下来的埃尔阿拉明战役更是成为盟军取得胜利的转折点。

盟军利用机动战术,成功击败了德军,迫使他们撤退。

图克拉洞穴战役1942年,利比亚战役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图克拉洞穴战役是该阶段的重要战役,盟军采用合理的战术,攻陷了德军在图克拉洞穴中的据点。

盟军胜利利比亚战役中,盟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使得德军在利比亚的扩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场战役证明了盟军在沙漠地带同样具备强大的战斗力,为接下来北非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结语利比亚战役中的盟军对抗德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盟军通过合理的战术、地理优势的利用以及坚定的决心,最终成功击败了德军,为北非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沙漠战争之一,展现了盟军的勇气和战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比亚战争回顾
• 1.利比亚
资源巨大,成非洲第一富
利比亚地广人稀,但富藏石油和深层淡水,人均GDP早就超过了1万美元,是名副其实的非洲最富的国家。

利比亚的石油是出了名的,1969年卡扎菲上台时,日产量曾高达330多万桶,相当于今天科威特的日产量,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但目前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只有40年前的一半,排名也后移到第16位。

尽管如此,利比亚仍是目前非洲第三大产油国,储量则位居非洲第一。

利比亚的部分石油收入,直接发放进利比亚公民的银行帐户。

•卡扎菲引进了世界上最大的引水工程,人造大运河。

•40个面包在利比亚的价格为0.15美元。

•利比亚每一位母亲生下一个孩子即可获得5000美元。

•利比亚一直没有外债,且有1500亿美元外汇储备,现在全球范围内冻结。

•利比亚个人购车,政府补贴50%的购车费用。

•利比亚教育和医疗全部免费。

•利比亚的所有新婚夫妇,都会收到由政府发放的第纳尔60,000元(约50,000美元)。

•利比亚贷款没有利息,银行国有,所有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0利息贷款。

• 2.卡扎菲
•1942年6月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苏尔特的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此后,卡扎菲执政42年。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于2011年8月22日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正式垮台。

•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统治多年的独裁者搞家族贪腐,搞子承父业,引得官员反感离心、民怨沸腾。

他们都散失了自己的群众基础,都是靠枪杆子保住自己的权力。

• 1.开端
•二月突尼斯群众运动导致的政变传染到了利比亚。

•2月15日-16日,活动人士塔贝尔被捕在班加西引发骚乱。

•2月16日卡扎菲发表强硬全国电视讲话,表明不会辞职和离开国家,宁愿牺牲性命,并表示会强硬对付示威者。

•2月18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

游行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

•2月19日利比亚使用雇佣兵和军队向示威者发射了迫击炮弹并用机枪进行扫射,并动用迫击炮。

截至2月20日,已造成300人死亡、逾1000人受伤。

• 2.反对派壮大,多方制约•2月22日外交官反叛
•2月23日示威者夺取机场
•2月24日卡扎菲继续强硬
•2月25日欧盟武器禁运
•2月26日联合国制裁
•2月27日反对派控制扎维耶
•2月28日美国称卡扎菲六子叛变•3月1日联合国谴责
• 3.政府军回击
•3月5日交织激战
•3月7日扎维耶激战
•3月9日小卡扎菲大捷
•指挥官哈米斯·卡扎菲所指挥的哈米斯旅击溃叛军,进驻扎维耶,反政府军东逃,政府军控制扎维耶与周边大部分地区。

•3月10日法国承认反对派
•3月12日阿盟反卡扎菲
•3月14日政府军东进
•政府军凭借武力优势,击退反叛军收复东部产油重镇布瑞加,并持续朝反叛军大本营班加西前进,先锋侦查兵挺进至距离该城仅十公里外的郊区。

•3月15日政府军胜利在望
•利比亚政府军持续推进,收复距班加西仅100多余公里的艾季达比耶市,并完成对班加西外围的战略控制。

• 4.联军出击
•3月17日联合国禁飞
•在阿拉伯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8日卡扎菲反复
•利比亚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但随即便武力进攻反对派。

•3月19日开战
•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防空系统发动了导弹攻击,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多架战机参与随后
的空袭。

•3月20日第二轮空袭
•3月21日海上封锁
•3月22日首都再遭空袭
•3月23日遭遇第四轮空袭•3月24日利首都东郊遭空袭•3月25日联军第六轮空袭•3月26日联军打击地面部队•3月27日反对派连下四城西方联军战机对利比亚执行了300次轰炸任务,发射了162枚战斧巡航导弹
• 5.政府军再次有力回击
•3月28日反政府军逼近首都
•借助多国部队战机轰炸,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快速向西部推进,连克石油重镇。

政府军控制米苏拉塔,卡扎菲之子萨阿迪亲自领军布防。

•3月29日反政府军遭重创
•反政府军在靠近卡扎菲出生地苏尔特时受到强烈抵抗。

被迫朝着东部城镇本-贾瓦德方向撤退。

北约宣布接管在利比亚军事行动。

•3月30日反对派溃败东撤
•卡扎菲支持者30日继续向反对派武装发起猛攻,先后从对方手中夺回了两座石油城,彻底解除了卡扎菲故乡的危机。

西方联军加大对政府军的空袭力度,并暗示将为反对派提供军事装备。

•4月1日反对派开停火条件
•反对派领袖成只要政府军停止对反对派控制城镇的进攻,反对派将准备停火。

利比亚政府称其毫无诚意,拒绝停火条件。

北约接管在利军事行动指挥权。

• 6.陷入僵局
•4月至8月期间,战争陷入僵局,双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军事对抗,开始了谈判,但结果并不理想。

期间发生的事件包括,北约始终未停止其对政府军的空袭行动,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等多个国家承认了反对派的政权,南非等国家对北约提出谴责,不时伴随着北约炸毁卡扎菲某个住宅导致其家人的丧生的报道。

•7.结束
•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称已控制的黎波里全城搜捕卡扎菲
•22日晚间反对派武装已全面控制的黎波里及清除市内卡扎菲残余部队。

反对派全城搜捕卡扎菲,并排除其离开利比亚的可能。

8月24日,反对派宣布占领象征卡扎菲政权的阿齐齐亚兵营,从此利比亚开始正式进入后卡扎菲时代。

态度
• 1.卡扎菲失去的人心
•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把邀请外国来轰炸本国的卖国贼称作“人民”。

•卡扎菲在弹尽粮绝困守孤城苏尔特、以几百人对抗2万反对派武装和
北约的情况下还坚持了两个月。

• 2.北约、联合国的逻辑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授权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采取军事行动以保护平民不受卡扎菲军队伤害。

•为了禁飞区实行的有效性,就要先摧毁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

•性质: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