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类和特点

细菌的分类和特点
细菌的分类和特点

细菌的分类和特点

抗生素

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6个类型:

糖的衍生物

主要由氨基己糖的衍生物组成。

多肽类抗生素

主要或全部由氨基酸组成,有多肽或蛋白质的某些特性。

多烯类抗生素

分子结构中有多个双键。

大环内酯抗生素

由一个或多个单糖组成并与碳链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芳香内酯化合物。

四环类抗生素

都具有四个缩合苯环。

嘌呤类抗生素

都含有嘌呤环。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按其来源分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抗菌素三类。抗生素(antibiotics):由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产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如: 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半合成抗生素(semisynthetic antibiotics):以微生物生物合成为基础,对其结构改造获得的新的合成物。如: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二甲氨四环素、利福平。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完全由人工合成,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

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

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3、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普广,在有氧情况下,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其治疗指数(治疗剂量/中毒剂量)较其它抗生素为低,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为抑菌剂,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本类抗生素可沉积于发育中的骨骼和牙齿中,反复使用可导致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岁,危险性最大,并可持续至7岁甚至更久,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6、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

7、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8、多肽类及其它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结构复杂,按结构特征难以归类,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E、磷霉素、制霉菌素等。

临床上还有一些广泛应用的合成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痢特灵、甲硝唑、黄连素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讲义

非典型β内酰胺类,由多种链霉菌产生,硫霉素为其中之一,但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耐酶或抑酶乖特点,稳定性差,不适用于临床。目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是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的,抗菌作用最强的,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一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包括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艰难梭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包括淋球菌、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莫氏卡他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枸椽酸杆菌、不动杆菌、布氏杆菌、阴沟杆菌、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杆菌、厌氧菌听脆弱类杆菌等均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细菌对本品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间一交叉耐药性,可作为后两者耐药的替代品。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配伍,适用于耐药菌感染和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副作用少见。

大环内酯类(掌握)

14元环的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革半阴性球菌、厌氧菌和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军团菌属等有较强作用,应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然而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16元环大环内酯类(柱晶白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丙酰柱晶白霉素)对耐药菌作用强于红霉素,但肝毒性明显。新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抗菌谱扩大,抗菌活性增强,组织、细胞内药浓度高,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对酸的稳定性好,副作用轻。红霉素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是它能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或)信使核糖核酸(mRNA)移位,而抑制蛋白质合成。红霉素对革兰阳性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等及军团菌(Legionella)对红霉素也都高度敏感。红霉素对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及螺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金葡菌对红霉素可产生耐药性,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性。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和青霉素过敏患者。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又可恢复其敏感性。红霉素是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及军团病的首选药。口服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反应。无味红霉素或乙琥红霉素(后者低些)可引起肝损害,如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一般于停药后数日可恢复。口服红霉素也可出现伪膜性肠炎、静脉滴注其乳糖酸盐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抗菌谱和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但其抗菌活性较弱。主要用于防治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

吉他霉素

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是由链丝菌所产生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临床应用与红霉素相同,优点是对大多数耐红霉素或耐青霉素的金葡菌仍有效,还可用于治疗百日咳、白喉、猩红热、胆道感染及支原体肺炎等,不良反应较少。

麦迪霉素与麦白霉素

主要作为红霉素替代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咽部、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胆道等部位感染。米欧卡霉素为麦迪霉素的二醋酸酯,口服吸收较麦迪霉素好,血药浓度高,作用时间长,且味不苦,适合于儿童使用。交沙霉素

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对部分耐红霉素的金葡菌仍有效。体内分布较广,在痰、胆汁和组织中浓度较高,不能透过政正常血脑屏障。适应证同麦迪霉素,胃肠反应小。

阿齐霉素及其他

阿齐霉素与罗红霉素是近年用于临床的大环内酯类新品种,其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近或稍差,半衰期长,可降低用量,减少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

人体正常菌群及常见细菌的分类

人体正常菌群及常见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肠杆菌科弧菌科非发酵菌群罕见发酵型其它 一、肠杆菌科: 1、埃希菌属(埃希氏-志贺氏菌属): 大肠埃希菌弗格森氏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伤口埃希菌蟑螂埃希菌 2、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氏志贺菌 3、爱德华氏菌属: 迟钝爱德华氏菌保科爱德华氏菌鲶鱼爱德华氏菌 4、沙门氏菌属: 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5、枸橼酸杆菌属: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丙二酸盐阴性枸橼酸杆菌生物Ⅰ群6、肠杆菌属: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中间肠杆菌坂崎肠杆菌聚团肠杆菌日勾肠杆菌 河生肠杆菌溶解肠杆菌超压肠杆菌泰洛肠杆菌阿氏肠杆菌何氏肠杆菌致癌肠杆菌 7、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解乌氨酸克雷伯菌植生克雷伯菌土生克雷伯菌 8、变形杆菌属: 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粘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 9、普罗威登斯菌属: 产碱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海氏普罗威登斯菌 拉氏普罗威登斯菌 10、摩根菌属:

摩氏摩根菌摩氏摩根菌生物Ⅰ群 11、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液化沙雷菌深红沙雷菌普城沙雷菌芳香沙雷菌无花果沙雷菌 居泉沙雷菌嗜昆虫沙雷菌 12、耶尔森菌属: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弗氏耶氏菌中间型耶氏菌克氏耶氏菌假结膜耶氏菌 鼠疫耶氏菌拉氏耶氏菌毛氏耶氏菌白氏耶氏菌罗氏耶氏菌奥氏耶氏菌 13、其它: 哈夫尼亚菌属西地西菌属爱文氏菌属勒克氏菌属勒米诺氏菌属兰恩氏菌属塔特姆氏菌属致病杆菌属克卢瓦氏菌属克泽氏菌属 二、弧菌科: 1、弧菌属: 霍乱弧菌麦氏弧菌拟态弧菌霍氏弧菌海鱼弧菌河弧菌弗氏弧菌创伤弧菌溶藻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2、气单胞菌属: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脆弱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 3、邻单胞菌: 类志贺单胞菌 4、发光杆菌属:对人无致病性 三、非发酵菌群:指不发酵糖类、专性需氧、不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1、假单胞菌属: Ⅰ群: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假产碱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曼多辛假假单胞菌

部分细菌分类表

1 产水菌门(Aquificae) 1.1 产水菌纲(Aquificae) 2 热袍菌门(Thermotogae) 2.1 热袍菌纲(Thermotogae) 3 热脱硫杆菌门(Thermodesulfobacteria) 3.1 热脱硫杆菌纲(Thermodesulfobacteria) 4 恐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 4.1 恐球菌纲(Deinococci) 5 产金菌门(Chrysiogenetes) 5.1 产金菌纲(Chrysiogenetes) 6 绿弯菌门(Chloroflexi) 6.1 绿弯菌纲(Chloroflexi) 6.2 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 7 热微菌门(Thermomicrobia) 7.1 热微菌纲(Thermomicrobia) 8 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 8.1 硝化螺旋菌纲(Nitrospira) 9 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 9.1 脱铁杆菌纲(Deferribacteres) 10 蓝藻门(Cyanobacteria) 10.1 蓝藻纲(Cyanobacteria) 11 绿菌门(Chlorobi) 11.1 绿菌纲(Chlorobia) 12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2.1 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12.2 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 12.3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 12.4 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 12.5 ε-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 13 厚壁菌门(Firmicutes)(低G+C革兰氏阳性菌)13.1 梭菌纲(Clostridia) 13.2 柔膜菌纲(Mollicutes) 13.3 芽孢杆菌纲(Bacilli) 14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高G+C革兰氏阳性菌) 14.1 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 15 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 15.1 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 16 衣原体门(Chlamydiae) 16.1 衣原体纲(Chlamydiae) 17 螺旋体门(Spirochaetes) 17.1 螺旋体纲(Spirochaetes) 18 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 18.1 纤维杆菌纲(Fibrobacteres) 19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16 S rRNA在细菌分类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16 S rRNA在细菌分类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刘文强1,贾玉萍2,赵宏坤3 (1.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2100;3.山东农 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细菌的16 S 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现已被广泛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分子指标。其具体操作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离细菌样本中的16 S rRNA的基因片段,通过克隆、测序或酶切、探针杂交获得其序列信息,再与16 S rRNA 数据库中的序列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其在进化中的位置,从而鉴定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文章综述了16 S rRNA作为微生物系统分子分类鉴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及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16 S rRNA;细菌;鉴定;分类 传统的细菌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对细菌进行纯培养,然后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以及免疫学特性等方面加以鉴定。大量菌种的分类鉴定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分类鉴定方法,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科学、精确、快速地找到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20世纪60年代开始,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细菌分类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许多新技术和方法在细菌分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Cai H Y等[1]认为,rRNA基因序列己成为一个分子指标,可以广泛地用于各种微生物的遗传特征和分子差异的研究。目前,大量已知微生物的DNA都被测定并输入国际基因数据库,成为对微生物鉴定分类非常有用的参照系统,从而可以通过对未知微生物DNA序列的测定和比较分析,达到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类的目的。随着微生物核糖体数据库的日益完善,该技术已应用于海洋、湖泊和土壤、大气微生物菌群和病原微生物等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2]。 116 S rRNA作为细菌分子鉴定的依据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taxonomy)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细菌分类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征,并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 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的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按照细菌命名的法规,能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的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

细菌的分类等级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的单个原始菌落传代的纯培养物,例如从10个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它是该种菌株的参比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细菌分类

细菌分类表(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 生物分类总表 生物病毒分类表 古菌分类表 细菌分类表 原生生物分类表 藻类分类表 (NCBI) 真菌分类表 植物分类表 植物分类表 (NCBI) APG I、II、III 克朗奎斯特分类 动物分类表 软体动物分类表 环节动物分类表 昆虫分类表 鱼类分类表 两栖动物分类表 爬行动物分类表 鸟类传统分类系统 鸟类DNA分类系统 鹦形目分类表 哺乳动物分类表 翼手目分类表 ? 1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o 1.1 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 o 1.2 全噬菌纲(Holophagae) ? 2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高G+C革兰氏阳性菌) o 2.1 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 ? 3 产水菌门(Aquificae) o 3.1 产水菌纲(Aquificae) ? 4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o 4.1 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 o 4.2 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 o 4.3 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 o 4.4 纲未定 ? 5 衣原体门(Chlamydiae)

o 5.1 衣原体纲(Chlamydiae) ? 6 绿菌门(Chlorobi) o 6.1 绿菌纲(Chlorobia) ?7 绿弯菌门(Chloroflexi) o7.1 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 o7.2 暖绳菌纲(Caldilineae) o7.3 绿弯菌纲(Chloroflexi) ?8 产金菌门(Chrysiogenetes) o8.1 产金菌纲(Chrysiogenetes) ?9 蓝藻门(Cyanobacteria) o9.1 蓝藻纲(Cyanobacteria) ?10 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 o10.1 脱铁杆菌纲(Deferribacteres) ?11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 o11.1 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 ?12 网团菌门(Dictyoglomi) o12.1 网团菌纲(Dictyoglomi) ?13 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 o13.1 纤维杆菌纲(Fibrobacteres) ?14 厚壁菌门(Firmicutes)(低G+C革兰氏阳性菌)o14.1 芽孢杆菌纲(Bacilli) o14.2 梭菌纲(Clostridia) o14.3 热石杆菌纲(Thermolithobacteria) ?15 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o15.1 梭杆菌纲(Fusobacteria) ?16 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 o16.1 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 ?17 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 o17.1 黏胶球形菌纲(Lentisphaerae) ?18 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 o18.1 硝化螺旋菌纲(Nitrospira) ?19 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 o19.1 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 ?20 海绵杆菌门(Poribacteria)* ?21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o21.1 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o21.2 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 o21.3 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 o21.4 ε-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 o21.5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22 螺旋体门(Spirochaetes) o22.1 螺旋体纲(Spirochaetes) ?23 柔膜菌门(Tenericutes) o23.1 柔膜菌纲(Mollicutes)

人体正常菌群及常见细菌的分类

人体正常菌群及常见细菌的分类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一、肠杆菌科: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中间肠杆菌坂崎肠杆菌聚团肠杆菌日勾肠杆菌河生肠杆菌溶解肠杆菌超压肠杆菌泰洛肠杆菌阿氏肠杆菌何氏肠杆菌致癌肠杆菌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解乌氨酸克雷伯菌植生克雷伯菌土生克雷伯菌 变形杆菌属: 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粘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属: 产碱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海氏普罗威登斯菌拉氏普罗威登斯菌10、摩根菌属: 摩氏摩根菌 11、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 居泉沙雷菌 12、耶尔森菌属: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鼠疫耶氏菌 13、其它: 哈夫尼亚菌属 塔特姆氏菌属弗氏耶氏菌中间型耶氏菌克氏耶氏菌拉氏耶 氏菌 西地西菌属 致病杆菌属假结膜耶氏菌毛氏耶氏菌白氏耶氏菌罗氏耶氏菌奥氏耶氏 菌 爱文氏菌属勒克氏菌属勒米诺氏菌属兰恩氏菌属克卢瓦氏菌属克泽氏菌属 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G-L 杆—A. 弧菌科非发酵菌群罕见发酵型其它 1埃希菌属(埃希氏一志贺氏菌属): 大肠埃希菌弗格森氏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伤口埃希菌蟑螂埃希菌2、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 3、爱德华氏菌属: 迟钝爱德华氏菌4、沙门氏菌属: 伤寒沙门氏菌5、枸橼酸杆菌属: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肠杆菌属:保科爱德华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 6、 宋内氏志贺菌 鲶鱼爱德华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异型枸橼酸杆菌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丙二酸盐阴性枸橼酸杆菌生物I群 7、 9、 摩氏摩根菌生物I群 液化沙雷菌深红沙雷菌普城沙雷菌芳香沙雷菌无花果沙雷菌嗜昆虫沙雷菌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细菌分类学是研究细菌分类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3个独立和相关的分类学领域。细菌分类的目的?课本第一页 第一节细菌分类学的发展和趋势 细菌分类学的发展: 一、形态学时期:分类依据:细菌的形态特征 1872年,德国植物学家Cohn提出第一个细菌分类系统。将细菌分为球菌、短杆菌、长杆菌和螺旋菌 二、生理学时期(第二纪元) 分类依据:生理特征为主起始于:Orla-Jesen(1909年)的分类系统 主要贡献:1916-1918年,美国微生物学家Buchanan对细菌的命名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把细菌分成科、族和属。 1957年,英国细菌学家Sneath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细菌分类,建立数值分类法。 三、分子生物学时期(第三纪元) 分类依据:化学结构和核酸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一、DNA分子中G+C百分含量测定:亲缘关系越近的细菌,G+Cmol%越相近 二、DNA-DNA杂交 三、16S rRNA相关度分析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一、核酸探针:原理:用带有酶、化学荧光物、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标记的已知序列特定DNA片段(探针),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原则探针与待测标本中的核酸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从而鉴定标本中有无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基因及其分子大小 二、核酸扩增技术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检测耐药基因 第二节细菌的分类单元和命名规则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分类单元: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和其他生物分类一样,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种的概念: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它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2、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亚种是细菌分类中具有正式分类地位的最低等级。 3、亚种以下的等级:生物型、培养型、致病型、血清型、噬菌型、化学型、形态型等。 在细菌分类中,还常常使用非正式的类群术语。如培养物、菌株、居群和型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 居群(population)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生物型biovar biotype 特殊的生理生化性状的菌株群 血清型serovar serotype 不同的抗原特征的菌株群 致病型pathovar pathotype 对宿主致病性的差异的菌株群 噬菌型phagovar phagotype lysotype 对噬菌体有特异性反应的菌株群 形态型morphovar morphotype 特殊的形态学特征的菌株群 4、属: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之为属。 5、科: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相关的属归为更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为科。 二、细菌分类单元的命名规则 (一)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1、分类单元的命名法 (1)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形容词来表示,可以是阳性、阴性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写。 如:Bacillus(芽胞杆菌属)(阳性) Lostridium(梭菌属)(中性) Salmonella(沙门氏菌)(阴性) (2)种名双名法命名 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合而成。第一个词为属名,首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名词,常用形容词,也可以用人名、地名、病名或其他名词(名词用主格或所属格形式),种名加词首字母不大写。例: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色假单胞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胞杆菌) (3)亚种名由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如: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 subsp.xylosoxydans (反硝化产碱杆菌氧化木糖亚种) (4)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名称,是用拉丁或其他词源拉丁化的复数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形容词)命名,首字母要大写2、新名称的合格发表3、合法性4、发表的优先权5、有效发表 (二)细菌名称的批准名录 第三节细菌的分类系统 一、克拉西里尼科夫分类系统 二、普雷沃分类系统 三、伯杰氏分类系统(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 (一)第七版系统(1957年) (二)第八版系统(1974年) (三)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1989年) (四)<<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年) 1、具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细菌分类表

细菌分类表 本表以LPSN网站的分类为基础(当前版本2008年1月7日),本分类代表原核生物分类的权威杂志IJSEM的分类系统,同时参考NCBI Taxonomy,但目前其它中文维基分类表可能依照其它标准,请注意其区别。 中文名称采用惯例(包括网上搜索途径)以及拉丁名直接意译,部分参考《细菌名称》第二版,拉丁文意译参考原核生物名称(英文)网站。翻译问题欢迎在原文中添加或者在讨论页中提出。 本表列到属级。后面带*者为尚未被IJSEM杂志确认的分类。 ? 1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1.1 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 1.2 全噬菌纲(Holophagae) ? 2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高G+C革兰氏阳性菌) 2.1 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 ? 3 产水菌门(Aquificae) 3.1 产水菌纲(Aquificae) ? 4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4.1 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 4.2 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 4.3 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 4.4 纲未定 ? 5 衣原体门(Chlamydiae) 5.1 衣原体纲(Chlamydiae) ? 6 绿菌门(Chlorobi) 6.1 绿菌纲(Chlorobia) ?7 绿弯菌门(Chloroflexi) 7.1 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 7.2 暖绳菌纲(Caldilineae) 7.3 绿弯菌纲(Chloroflexi) ?8 产金菌门(Chrysiogenetes) 8.1 产金菌纲(Chrysiogenetes) ?9 蓝藻门(Cyanobacteria) 9.1 蓝藻纲(Cyanobacteria) ?10 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 10.1 脱铁杆菌纲(Deferribacteres) ?11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 11.1 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 ?12 网团菌门(Dictyoglomi) 12.1 网团菌纲(Dictyoglomi) ?13 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 13.1 纤维杆菌纲(Fibrobacteres) ?14 厚壁菌门(Firmicutes)(低G+C革兰氏阳性菌) 14.1 芽孢杆菌纲(Bacilli) 14.2 梭菌纲(Clostridia)

人体正常菌群及常见细菌的分类

人体正常菌群及常见细 菌的分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人体正常菌群及常见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

肠杆菌科弧菌科非发酵菌群罕见发酵型其它 一、肠杆菌科: 1、埃希菌属(埃希氏-志贺氏菌属): 大肠埃希菌弗格森氏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伤口埃希菌蟑螂埃希菌2、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氏志贺菌 3、爱德华氏菌属: 迟钝爱德华氏菌保科爱德华氏菌鲶鱼爱德华氏菌 4、沙门氏菌属: 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5、枸橼酸杆菌属: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丙二酸盐阴性枸橼酸杆菌生物Ⅰ群 6、肠杆菌属: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中间肠杆菌坂崎肠杆菌聚团肠杆菌日勾肠杆菌 河生肠杆菌溶解肠杆菌超压肠杆菌泰洛肠杆菌阿氏肠杆菌何氏肠杆菌致癌肠杆菌 7、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解乌氨酸克雷伯菌 植生克雷伯菌土生克雷伯菌

8、变形杆菌属: 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粘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 9、普罗威登斯菌属: 产碱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海氏普罗威登斯菌 拉氏普罗威登斯菌 10、摩根菌属: 摩氏摩根菌摩氏摩根菌生物Ⅰ群 11、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液化沙雷菌深红沙雷菌普城沙雷菌芳香沙雷菌无花果沙雷菌 居泉沙雷菌嗜昆虫沙雷菌 12、耶尔森菌属: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弗氏耶氏菌中间型耶氏菌克氏耶氏菌假结膜耶氏菌 鼠疫耶氏菌拉氏耶氏菌毛氏耶氏菌白氏耶氏菌罗氏耶氏菌奥氏耶氏菌 13、其它: 哈夫尼亚菌属西地西菌属爱文氏菌属勒克氏菌属勒米诺氏菌属兰恩氏菌属 塔特姆氏菌属致病杆菌属克卢瓦氏菌属克泽氏菌属 二、弧菌科:

细菌分类大全

细菌分类大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方面意义重大。 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比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可以选择青霉素族,头孢曲松钠等。 革兰氏阴性菌,以[]为代表。大肠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于肠道中及厌氧的还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征为有一层outer membrane 与阳性菌种不同。目前对大肠杆菌的研究很

细菌的分类鉴定及进化地位分析12045109牛天鸣

天津科技大学 《微生物学》结课论文 题目:细菌的分类鉴定及进化地位分析 ) 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 姓名:牛天鸣 学号: 指导老师:李玉 '

【摘要】 细菌的分类鉴定与细菌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地鉴定细菌类别,根据其菌种种类不同,分别针对肠杆菌、阳性球菌、非发酵菌等菌种设计不同药敏板条的抗生素组合,可以指导临床应用用药。目前,细菌分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表型鉴定法和分子遗传学鉴定法两大类。细菌的进化对于深入认识物种分化、生境适应、毒力进化、耐药性产生芡延等表型进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细菌;分类;鉴定;进化。 一、细菌的分类鉴定 目前,细菌分类鉴定的研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鉴定依据不再仅局限于形态、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等表型特征,而是采用不同学科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寻找新的鉴定依据。现在,通常把细菌分类鉴定的方法有4种:传统分类法、2细菌的数值分类和自动化鉴定、化学分类法、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1传统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又称为经典分类法,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等表型分类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1]。一般传统分类指标常用于初步分类。现今存在于《伯杰氏细菌分类手册》的细菌分类单位名称大都建立在传统分类基础上[2]。由于细菌个体小而简单,仅依据简单的指标不足以区分它们,这就需要增加生理生化特征甚至其他非形态特征来进一步比较和区分。传统分类法中的形态特征常用作分类系统中科以上单元的划分,而形态结构特征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可以用于科以下单元的分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分类方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仍是多相分类学的研究基础。 · 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表型分析、个体形态学观察,主要观察菌落在其适合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大小、颜色是否均匀一致,菌落个体表面及边缘的生长状况; 在液体培养基上的浑浊状况、沉淀状况、液面菌膜状况; 半固体上穿刺接种后,观察细菌生长状态。在鉴别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是否跟预期结果相同。形态学鉴定辅以生化试验在细菌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化试验是根据细菌培养过程中不同菌种所产生的新陈代谢产物各异,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3]。通

常见细菌分类

肠杆菌 1.肠杆菌属 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聚团肠杆菌、阿斯布肠杆菌、河生肠杆菌生物1群、河生肠杆菌生物2群、中间肠杆菌、格高非肠杆菌、阪崎肠杆菌、泰洛肠杆菌 2.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福格森氏埃希菌、不活跃大肠埃希菌、伤口大肠埃希菌、赫尔曼氏埃希菌 3.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深红沙雷菌、无花果沙雷菌、泉居沙雷菌、芳香沙雷菌1群、芳香沙雷菌2群、晋城沙雷菌、液化沙雷菌 4.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鼻硬节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 5.变形杆菌属 奇异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潘尼变形杆菌 6.普罗威登斯菌属 产碱普罗威登菌、斯图普罗威登菌、雷极普罗威登菌、拉氏普罗威登菌 7.沙门菌属 猪霍乱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雏白利沙门菌 8.枸橼酸杆菌 弗旁地枸橼酸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丙二酸盐阴性枸橼酸杆菌

美洲爱文菌 10.布特维西菌属 水生布特维西菌 11.爱德华菌属 迟缓爱德华菌、保科爱德华菌 12.巴提奥杆菌属 乡间巴提奥杆菌 13.哈夫尼亚菌属 蜂房哈夫菌属 14.西地西菌属 戴氏西地西菌、拉氏西地西菌、奈氏西地西菌 15.摩根菌属 摩根摩根菌 16志贺菌属 志贺菌A,B,C 群、宋内志贺菌 17.克吕沃菌属 抗坏血酸克吕沃菌、栖冷克吕沃菌

不脱羧莱克勒菌 19 .默勒菌属 威斯康星默勒菌 20 拉恩菌属 水生拉恩菌 21.塔特姆菌属、 痰塔特姆菌 22.耶尔森菌属 假结核耶尔森菌、小结肠炎耶尔森菌、中间耶尔森菌、克氏耶尔森菌、费氏耶尔森菌 23.不动杆菌属 洛菲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 24. 寡养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单胞菌 非发酵菌 1.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施氏假单胞菌、门多萨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假产碱假单胞菌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录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2) 摘要 (2) ABSTRATC (3) 1、引言 (4) 1.1细菌分类鉴定 (4) 1.1.1 细菌常规鉴定方法 (4) 1.1.2细菌的数值分类和自动化鉴定 (4) 1.1.3化学分类鉴定法 (4) 1.1.4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4) 1.2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前景 (5) 细菌的鉴定方法的介绍与总结 (5) 1、细菌常规鉴定方法 (5) 1. 1 免疫诊断技术 (5) 1. 1. 1 凝集试验 (5) 1. 1. 2 免疫酶技术 (5) 1.1. 3 免疫荧光技术 (5) 1. 1. 4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6) 1. 1. 5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 (6) 1. 2 蛋白质图谱分析 (6) 2、细菌的数值分类和自动化鉴定 (6) 3、化学分类鉴定法 (7) 3.1 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PLFA)[6] (7) 3.2 高效液相色谱(HPLC)[7] (7) 3.3 气相色谱(GC)[7] (7) 4、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7) 4. 1 细菌染色体DNA G+ C mol %含量测定 (7) 4. 2 核酸杂交技术 (7) 4.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法 (7) 4. 4 质粒图谱分析法 (7) 4. 5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法 (8) 4. 6 PCR技术 (8)

4. 7 16SrRNA 序列和16S~23SrRNA 间区序列分析法 (8) 4. 8 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 (8) 6、参考文献 (9)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包括表型鉴定法和分子遗传学鉴定法两大类,分成4个水平:细菌形态和生理生化水平、细胞组分水平、蛋白质水平和核酸水平。表型鉴定法是对前3个水平的鉴定,包括常规鉴定法、数值分类鉴定法和化学分类鉴定法。分子遗传学鉴定法[1]是核酸水平的鉴定,对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 进行分析,核酸杂交、PCR 技术、16SrRNA 和16 ~23SrRNA 序列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等,此类方法使细菌种属定位和亲源关系判别由表型特征深化为基因型鉴定。本文主要来介绍各种分类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细菌分类鉴定表型鉴定分子遗传学鉴定

(推荐)细菌分类大全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比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可以选择青霉素族,头孢曲松钠等。 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大肠杆菌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于肠道中及厌氧的还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征为有一层outer membrane 与阳性菌种不同。目前对大肠杆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污染的指标外,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肠杆菌当作实验宿主。 除了大肠杆菌外,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产气夹膜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类志贺吡邻单胞菌等也是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

(完整版)常见细菌分类

肠杆菌 1. 肠杆菌属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聚团肠杆菌、阿斯布肠杆菌、河生肠杆菌生物 1 群、河生肠杆菌生物 2 群、中间肠杆菌、格高非肠杆菌、阪崎肠杆菌、泰洛肠杆菌 2.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福格森氏埃希菌、不活跃大肠埃希菌、伤口大肠埃希菌、赫尔曼氏埃希菌 3. 沙雷菌属粘质沙雷菌、深红沙雷菌、无花果沙雷菌、泉居沙雷菌、芳香沙雷菌 1 群、芳香沙雷菌 2 群、晋城沙雷菌、液化沙雷菌 4.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鼻硬节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 5. 变形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潘尼变形杆菌 6. 普罗威登斯菌属产碱普罗威登菌、斯图普罗威登菌、雷极普罗威登菌、拉氏普罗威登菌 7. 沙门菌属猪霍乱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雏白利沙门菌 8. 枸橼酸杆菌弗旁地枸橼酸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丙二酸盐阴性枸橼酸杆菌 9. 爱文菌属 美洲爱文菌 10. 布特维西菌属水生布特维西菌 11. 爱德华菌属迟缓爱德华菌、保科爱德华菌 12. 巴提奥杆菌属乡间巴提奥杆菌 13. 哈夫尼亚菌属蜂房哈夫菌属 14. 西地西菌属戴氏西地西菌、拉氏西地西菌、奈氏西地西菌 15. 摩根菌属摩根摩根菌 16 志贺菌属 志贺菌A,B,C 群、宋内志贺菌 17.克吕沃菌属 抗坏血酸克吕沃菌、栖冷克吕沃菌 18.莱克勒菌属 不脱羧莱克勒菌 19 .默勒菌属 威斯康星默勒菌 20 拉恩菌属 水生拉恩菌 21. 塔特姆菌属、

痰塔特姆菌 22.耶尔森菌属假结核耶尔森菌、小结肠炎耶尔森菌、中间耶尔森菌、克氏耶尔森菌、费氏耶尔森菌 23.不动杆菌属 洛菲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 24. 寡养单胞菌属嗜麦芽窄单胞菌 发酵菌 1. 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施氏假单胞菌、门多萨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假产碱假单胞菌 2. 伯克霍尔德氏菌属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假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3. 丛毛单胞菌属 食酸丛毛单胞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4. 短波单胞菌属缺陷短波单胞菌、波囊短波单胞菌 5. 窄食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单胞菌 6. 产碱杆菌属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反硝化亚种、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粪产碱杆菌 7. 不动杆菌属 洛菲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 8. 黄杆菌属 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芳香黄杆菌、u b群黄杆菌、产吲哆黄杆菌 9. 威克斯菌属 有毒威克斯菌、动物溃疡威克斯菌 10. 金色单胞菌属浅黄假单胞菌 11. 黄色单胞菌属栖稻假单胞菌 12. 弧菌属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 13 气单胞菌属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舒伯特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 14 邻单胞菌属类志贺邻单胞菌 15 巴斯德菌属

生物分类总表

生物分类总表 1 古菌域(Archaea) 2 细菌域(Bacteria) 3 真核生物域(Eukarya) 3.1 植物界(Plantae) 3.2 真菌/后生动物组 3.2.1 动物界(Metazoa) 3.2.2 真菌界(Fungi) 3.3 其余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真核藻类) 4 病毒和类病毒 古菌域(Archaea) 包含嗜盐菌、一些超嗜热菌、嗜酸菌等。 参见古菌分类表。 细菌域(Bacteria) 包含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参见细菌分类表。 真核生物域(Eukarya) 植物界(Plantae) 包含绿藻、轮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 参见植物分类表。 真菌/后生动物组 真菌/后生动物组除动物界和真菌外,还包含领鞭毛虫、鱼醉菌等。

动物界(Metazoa) 即“后生动物”。 参见动物分类表。 真菌界(Fungi) 参见真菌分类表,包括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壶菌、Glomeromycota 和微孢子虫。 金藻纲(Chrysophyceae) 硅鞭藻纲(Dictyochophyceae) 针胞藻纲(Raphidophyceae) 前毛壶菌纲(Hyphochytriomycetes) 卵菌纲(Oomycetes) 褐藻门(Phaeophyceae),如海带、巨藻、马尾藻、墨角藻。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黄藻门(Xanthophyceae) 囊泡虫类(Alveolata) 顶复门(Apicomplexa),如疟原虫。 纤毛虫类(Ciliophora),如喇叭虫、中缢虫、榴弹虫、草履虫、四膜虫。 甲藻门(Dinophyceae) 单孢子虫门(Haplosporidia) 丝足虫类(Cercozoa) 根肿菌类(Plasmodiophorida) 粒网足虫类(Granuloreticulosea),如有孔虫。 叶足纲(Lobosea),如变形虫(阿米巴)。 黏菌门(Mycetozoa) 灰胞藻纲(Glaucocystophyceae) 红藻门(Rhodophyta),如石花菜、紫菜。 注:以上真核生物列表不完全,尚包括有其它一些未归类原生生物。古菌分类表 目錄

细菌的分类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李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分歧杆菌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棒状杆菌属、红球菌属、丹毒杆菌、气肿疽杆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式杆菌、流感副流感杆菌、卡他杆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G+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属)、乙型溶血性链球(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 G—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属) G+ 杆菌:白喉杆菌(棒状杆菌属)、结核杆菌(分歧杆菌属)抗酸菌 麻风杆菌(分歧杆菌属)抗酸菌 G—杆菌:大肠杆菌(埃希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痢疾杆菌、福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志贺菌属)、百日咳杆菌(包特菌属)、 肠炎杆菌(沙门菌属)、绿脓杆菌(假单胞菌属)、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附:(放线菌(Actinomycete)是另一大类革兰氏阳性菌,根据DNA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含量,放线菌被称为高G+C革兰氏阳性菌,而厚壁菌被称为低G+C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的第二层膜是衍生特征,这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可能是细菌基部的分支,否则它们可能组成关系相对较近的单系群。它们被认为可能是古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祖先,因为它们都缺乏第二层膜,并且具有一些生化上的相似性,比如含有固醇类。此外,尽管恐球菌-栖热菌(Deinococcus-Thermus)类细菌结构上类似革兰氏阴性菌,但也可被染成革兰氏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