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商与晋商、徽商的比较
山西商帮

说话三晋大地——山西“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豪商大贾甲天下”中国金融业的鼻祖:晋商票号晋商特点:以末起家,以本守之晋商发家致富之秘晋商最后的风光——孔祥熙晋商格言语录徽州商帮商人渊薮之地——徽州“无徽不成镇”与“遍地徽”乾隆皇帝:“富哉商乎,朕不及也!”徽商特点:贾而好儒徽商发家致富之秘徽商最杰出的代表——胡雪岩徽商格言语录龙游商帮浙商的发源地——龙游“遍地龙游”中国早期的“书商”龙游商帮特点:亦贾亦儒海纳百川龙游商帮发家致富之秘龙游商帮格言语录洞庭商帮经商福地——太湖洞庭“钻天洞庭”“东山多大贾,走江淮间”中国绝无仅有的买办世家——东山席氏洞庭商帮发家致富之秘洞庭商帮的优秀传人——荣氏家族洞庭商帮格言语录江右商帮物华天宝话江西人口流动的产物——江右商帮“无江西人不成市场”“商贾负贩遍天下”形形色色的行会江右商帮特点:正统保守安于现状江西商帮发家致富之秘江右商帮格言语录福建商帮广东商帮陕西商帮宁波商帮晋商、徽商、浙商的性格特征一、山西商人1.乘势而上,变通生财;2.勤俭持家,自强不息;3.诚实守信,以义取利;4.商借官势,谋财生财;5.家族至上,群体为先。
二、安徽商人1.崇尚文化,儒贾相济;2.逆境奋起;3.依附官府,借力而为;4.高效高利,效益为先;5.仁德为重,敢为人先。
三、浙江商人1.勤于思考,灵活变通;2.不畏艰险,大胆开拓;3.洞察商机,务实肯干;4.信誉为上,义利并举;5.稳健行事,高调做事山西商人性格特征勤俭吃苦山西商人大多白手起家,凭着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足迹踏遍天涯。
山多地少、土瘠民贫、天寒风烈的生存环境,逼着山西人背井离乡,踏上从商之路,同时也铸就了山西人勤俭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
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
晋帮商人对万里行贾习以为常,他们远往他乡,不以身家为念。
山西商人大多白手起家,他们靠的是勤俭吃苦的创业精神,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许多山西商人把吃苦勤俭的美德代代承传,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简述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简述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
徽商指的是来自安徽一带的商人,而晋商则是指山西一带的商人。
两者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明朝中期,徽商以衣帽生意为主要经营项目,利用自身的财富和商业运作能力,逐渐成为安徽地区的商业精英。
他们以经商为生,不仅在本地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开始参与国际贸易。
徽商秉持“诚信经商”的理念,建立了良好的商誉,与外国商人进行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晋商则以商人徐汇为代表,他们在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晋商的兴起与山西地区的矿产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明末清初,晋商开始开采和经营煤炭、铁矿等矿产品,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晋商不仅在山西有着广泛的商业网络,还远至京津一带进行贸易。
他们以高效的商业运作和金融服务而闻名,晋商家族逐渐崛起。
到了清朝时期,徽商和晋商都进一步壮大。
徽商在江浙一带成立了大量的商会和信号交易所,统一了贸易规则,为商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晋商则开始涉足借贷和银行业务,成立了许多金融机构,为当地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然而,晚清时期,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新型商业思潮的冲击,徽商和晋商的地位逐渐下降。
他们的商业模式和传统观念与现代化要求不符,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徽商和晋商的发展历程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充满了辛酸与辉煌。
他们代表了中国商业发展的某个阶段,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如今他们的辉煌已经过去,但其商业精神和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商业文化作文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商业文化作文今天咱们来唠唠晋商和徽商的商业文化,那可都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超酷的商业智慧呢!先说说晋商吧。
晋商那可是在历史的商业舞台上大放异彩。
他们大多来自山西那旮旯,你要是到山西去,还能感受到那浓厚的晋商气息。
晋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诚信。
这诚信啊,在他们那儿就像金子一样宝贵。
据说,晋商在做买卖的时候,那是一口唾沫一个钉。
哪怕是和陌生人做生意,只要谈好了条件,就绝不反悔。
就好比和远方的客商做茶叶生意,说好茶叶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就算后来茶叶价格涨了或者自己有损失,也绝不偷奸耍滑。
而且,晋商的票号那可是闻名全国。
什么是票号呢?就像现在的银行。
晋商靠着这个票号,让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起来。
他们在各地都有分号,一个地方的商人带着票号开的银票,可以在其他地方轻松兑换银子。
这可太方便了,也让晋商的生意越做越大。
晋商还有个特点就是团结。
他们在外地经商的时候,会建立自己的会馆。
这会馆就像一个大家庭,要是有哪个晋商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比如说被当地的恶霸欺负了,或者生意上资金周转不过来,其他晋商就会过来帮忙。
这种团结就像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晋商在商业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再来说说徽商。
徽商主要来自安徽那一片。
徽商呢,那也是相当厉害的角色。
徽商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他们很多人都很重视教育,就算是做生意的,也都读过不少书。
你看,这读书多了就有好处。
徽商在做生意的时候就特别讲究策略。
他们善于把握市场的变化。
就像做盐商的时候,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盐的供需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要是听到哪个地方要打仗了,他们就知道盐的需求会增加,因为盐在战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于是就赶紧囤货,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卖出去,大赚一笔。
徽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贾而好儒。
啥叫贾而好儒呢?就是一边做生意,一边还推崇儒家的思想。
他们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融入到商业活动当中。
比如说,在对待顾客上,他们讲究仁爱,对待员工呢,也比较宽厚。
不像有些商人只想着压榨员工。
徽商晋商历史知识点总结

徽商晋商历史知识点总结徽商的起源和发展徽商是指在明清时期出现并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商帮,主要由安徽地区的商人组成。
徽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徽商的发展与安徽省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有关,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和淮河中游地区,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物资交流的中心,这为徽商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宋代,安徽地区开始有一些商人以纺织业为主要经营项目,逐渐形成了徽商的雏形。
到了明清时期,徽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网络和商业文化,成为了中国商业活动的重要力量。
徽商的特点徽商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他们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商业活动的一些特点。
首先,徽商的商业网络非常广泛,他们不仅在国内广泛开展商业活动,还到东南亚等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其次,徽商经营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从棉纺织业到茶叶、盐业、瓷器等各个领域都有徽商的身影。
此外,徽商善于创新,他们在商业管理、金融活动、运输、保险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徽商还在社会建设和教育事业方面有所贡献,他们在家乡兴办学校、修建桥梁、修建水利设施等方面都有所作为。
晋商的起源和发展晋商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以山西商人为主体的商帮,他们在中国商业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晋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山西地处华北,地处黄河以西,交通发达且资源丰富,这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宋代,山西地区逐渐形成了商业集市,商业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为晋商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在明清时期,晋商逐渐成为了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对中国的商业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晋商的特点晋商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他们的出现和发展也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商业活动的某些特点。
首先,晋商的商业范围比较广泛,他们在中国内地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商业网络。
其次,晋商在金融、保险、运输、商业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当时中国商业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帮文化与浙商精神

商帮文化与浙商精神商帮文化与浙商精神[提纲]周开疆教授何谓商道?何谓商人?成功商人有何奥秘?一、中国商帮文化1、商帮:十大商帮2、商帮文化:三大商帮文化晋商——学而优则贾徽商——贾而好儒潮商——冒险开拓3、杰出商人:范蠡、胡雪岩二、世界商人商道1、犹太商人:罗斯柴尔德、洛克菲勒、索罗斯2、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共和国、欧洲贸易中心3、英国商人:重商主义、经商理念、商人素质犹太商人智慧:《塔木德》——犹太人的圣经“伟大的研究”经商智慧成功秘诀——犹太商人的法则---赚钱是一种智慧能赚钱的知识是真正的知识没有知识的人不算真正的商人---解放商业天赋生意无禁区78法则商业目标---契约是与上帝的约定公平交易---对机会果断出击信息里找钱创造机会瞬间成就人生---生意从微笑开始和气生财生意要幽默推销自己三、浙商及浙商精神1、浙江经济:现状:GDP总量全国各省第4;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全国各省市第3和第1。
发展战略:4大国家战略——海洋经济…国际商贸城…舟山新区…金融改革…2、浙江模式:市场、私营、商帮3、浙商概念:历史渊源----宁波商帮、龙游商帮、湖商、温商、杭商。
浙商杰出代表:宗庆厚、鲁冠球、马云…4、浙商精神:舍得——没有播种(舍),哪有收获(得)。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只做不说,埋头苦干。
“一有雨水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
抱团——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温州炒房团…“只要有温商的地方,就有温州商会”。
浙江村、温州村…。
中国十大商帮

中国十大商帮简介组员:马培包金华杨威牟蕾陈静仁一、历史背景二、形成条件三、十大商帮四、曲折发展一、历史背景都说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
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
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
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
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
他的第四代孙子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
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
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称为商人。
二、形成条件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
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
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商帮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1.明清经济农业:棉花推广,高农产品引进,农产品商业化,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手工业:工具革新(纱绸机的出现),技术提高(双色印套技术),分工细密,规模大,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国际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江浙地区出现了以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政策的变化对明清三大商帮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明朝初年,为了保卫北部边防,设立了“九边”(九个军区),80多万的强军和30万匹战马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于是,洪武三年开始实行的以粮换盐政策成为晋商和陕商形成的契机。
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现今徽商概念多泛化指所有安徽籍商人)。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基本介绍:徽商即徽州商帮。
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过去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
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等,其中典当商最为著名,颇具垄断之势。
徽商们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包括现旌德一部分)、婺源(1949建国后被划入江西)、祁门。
徽州府又称新安郡,所以,徽商又称新安商人。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
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
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形成原因: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
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
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歙县)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
中国历史上的商帮有哪些?十大商帮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商帮有哪些?十大商帮有哪些?晋商商帮、徽商商帮、陕西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江西商帮、广东商帮、山东商帮、洞庭商帮、洞庭商帮是“中国历史十大商帮”,他们各有自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取得成功经验也不同,至今他们的很多经验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现将其情况介绍于后:1、陕西商帮—行道多多在明代的商业界里,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或是山陕商帮。
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势力很大,他们从经营盐业中获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们内部开始分化,陕西盐商与山西盐商分道扬镳,最终陕西盐商到了四川独立发展,这也为陕西商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陕西商帮生财的行道较多,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江西商帮相似。
陕西商帮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帮,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与一般商帮相同:尽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
陕西商帮以盐商最为著名,经营布业、茶业和皮货业也是陕西商帮盈利的重要途径。
点评:虽然贵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且民风习俗与山西商帮相近,但在外人看来陕西商帮见识短浅,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晋帮相比。
而对于商业资本的使用上,陕西商人采取的是土财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资手工业,这与江南地区商人积极发展手工业的情况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2、徽商商帮—贾而好儒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人都是经商能手,他们善于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在买贱卖贵的不等价交换中牟取厚利,大规模的长途商品贩运是徽商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
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被誉为儒风独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现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的商业道德观带有浓厚的儒家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浙商与晋商、徽商的比较《浙商》记者徐王婴一位温州商人对记者说,“到北京出差,几乎所有的酒店,一看你的身份证是温州的,住宿费自动打对折。
”今天,无论是到北京、上海,抑或是香港、纽约,随着一个个“浙江村”、“浙江市场”的兴建,随着浙江游客在海外和国内的京城、大上海等地大把大把地花钱,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浙江商人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和社会精英,浙江商人开始成为这些城市最受欢迎的人群之一,并成为中国财富的一个符号。
浙江人,因浙商群体的崛起而感到了荣耀。
某种程度上,浙商的崛起或者说引人关注与排行榜有莫大的关系。
2000年福布斯“中国50首富”排行榜,浙江有9位企业家荣登榜上;2001年中国大陆首富100位企业家,浙江有17位;2002年又有11 位,2003年的《福布斯》榜中又有13人上榜,而在胡润的富人榜中17位浙江人登上中国内地百富榜,在“《新财富》400富人”中(以企业所在地计算),人数最多的依然是浙商,占了62名。
与此同时,2003年全国工商联按照年营业收入总额“炮制”了2002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的名单。
浙江民企共入围185家,占总数的37%。
其中,前十位中,浙江企业有其四,前100强中,浙江占了34席。
而这“500强”的排名,浙江早在1999年就占了112家,比例超过了1/5,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而最令人刮目的还在于浙商庞大的群体阵容。
截止到2002年底,浙江省私营企业总户数达24.73万户,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这个陆地面积仅为全国陆地面积1.06%的资源小省,其GDP水平位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已经多年稳居第一。
一串串令人眩目的数字掀起了浙商的盖头。
浙商,被人们惊呼为“中国财富制造商”与“东方犹太人”。
然而,如果以为浙商是中国开天辟地最为响亮的商帮,那就是孤陋寡闻而且颇有夜郎自大的意味了。
浙商正在崛起,就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精神且健康地成长着。
但在浙商之前,早已有晋商、徽商、因各自辉煌500年的商帮历史而彪炳史册了。
A>翻开历史的画卷——画面一:晋商,创造“海内最富”的奇迹翻开中国近代史,你会吃惊于晋商的辉煌历史。
“二百年前,当美国还是一片荒凉的的大陆时,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水陆码头,甚至远至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朝鲜的平壤、日本的东京及南洋各地。
他们凭的是艰辛,凭的是智慧,在商务往来中,以道行、道德、信义,以及先进的实用的管理方法,把经理人——大掌柜制度-——及财务总监——大掌柜制度发展得日臻成熟,他们用完善的股权分配制度维系着商号的健康发展。
”阅读这样的文字,你的惊讶一定不会输于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
《抱愧山西》是余秋雨在领略了晋商文化之后的感慨。
“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大作家对晋商的惊叹显然要比人们对浙商的称赞更加“浓墨重彩”。
那么,晋商到底成于何时,又从何时起淡出中国的经济大舞台?据载,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
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晋唐时期甚至更远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1735-1799年)、嘉庆(1799-1820年)、道光(1820-1850年)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太谷县也被誉为“中国华尔街”。
地处中国内陆的山西,一个资源并不充沛的省份,在母亲河的滋润下,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让西方人也大为惊讶的“中国华尔街”的奇观!但明清时崛起的晋商,最终却随着突如其来的战乱在清末民初时在战火中黯淡了身影,光环褪尽。
画面二:徽商,书写“无徽不成镇”的传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古徽州大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诗仙李太白为之流连忘返。
北临黄山、东靠天目山、南接千岛湖的安徽歙县,是徽商的发源地。
与敦煌学、藏学等并驾齐驱的三大地域文化显学之一的“徽学”,就植根于这快土地。
在歙县附近,至今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址——黄山和花山谜窟,还有当年乾隆皇帝御书的“锦绣江南第一乡”——歙县棠樾牌坊群。
透过至今还保留完好的数千栋古朴清雅的古民居,百余座古祠堂和气势雄伟的牌坊群,是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盆景、徽墨歙砚深厚的文化底蕴。
汲取着这厚重的文化营养,徽商纵横驰骋于中国商界50 0年,创造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辉煌。
据载,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
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1 464-1505年)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徽商不仅以盐典茶木等行业著称,而且也插手海上贸易,边陲海疆,乃至海上,无不留下其踪迹,称雄于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中下游及淮河两岸,控制着横贯东西的长江商道和纵穿南北的大运河商道。
在明代,最大的徽商已拥有百万巨资,当时已超过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大股东勒迈尔拥资8100英磅的数额了,清代扬州从事盐业徽商资本有四五千万两之巨(而清朝最鼎盛时期的国库存银只有7000万两)。
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然而,就好比天生就是为了对应北国的晋商,几乎与晋商同时兴起,同时享誉全国的徽商,偕同着晋商没落的节拍,在明嘉靖(1521-1566年)以降至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B>解读通用的密码——没有理由盲目地认为晋商、徽商都从辉煌而没落了,浙商就一定高明很多。
或者,以为晋商、徽商不过尔尔。
两个内陆、偏僻的省份,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农耕制度的土壤上酝酿出市场经济与商业文化的嫩芽,这不能说不是奇迹。
而他们双双纵横驰骋于海内外500年,创造出“富可敌国”的财富。
其内在的精神、文化的底蕴、经营的理念等一定可以成为今日浙商得以承继的历史血脉。
是的,浙商的发展,是对历史的承继,不但承继了过去浙商的精髓,更是得到了晋商、徽商成功的要义。
共性一:穷则思变的创富动力晋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比较差。
旧称:“晋省天寒地瘠,地物鲜少.,人稠地狭,岁之年入,不过秫谷豆。
”生于艰苦却不满于穷困,就成了昔日晋商的创富原动力。
在这种环境中出身的山西商人,则不畏艰险,万里行贾,勤俭经商。
晋商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日升昌的创始人雷履泰。
就是这个“中国金融之父”,乃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细窑的一个农家子弟,因家境贫寒而早早地弃学就商,历经磨难,最后成为我国银行业——山西省票号的创始人。
山西祁县乔家堡的“乔在中堂”,是清乾隆年间由乔贵发开始发富的。
乔贵发原来是一个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与盟兄弟相偕于1736年(乾隆元年)离乡背井,到了内蒙古萨拉齐厅老官营村,在一家吴姓的当铺当了伙计。
后经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积累了白银一千万两。
徽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
”说的是古徽州的创业者们大都也是出生贫寒,历尽艰辛的。
曾有人回忆旧时徽商出去经商,往往会带这么几件东西:一个是网兜,一个是绳子,一个是米粉。
到一个地方肚子饿了,他只要找当地的人要点水来冲一下,调一下就可以吃,一分钱都不用花。
网兜是用来背东西的,那么绳子呢?如果网兜破了,绳子拿来补一下。
徽商出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赚到钱的,80%以上是赚不到钱的,很多人说必要的时候,可以拿这个绳子上吊。
浙商——至于浙商,且不说以宁波帮、龙游帮为代表的老浙商,就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浙商,在庞大的浙商群体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出生农民。
不要说义乌小商品市场上的商人、慈溪市的3万个企业主,就是入选《福布斯》的豪富鲁冠球、徐文荣、南存辉等等,都是农民出生,而且尝尽人间的辛酸与苦辣。
所以,浙江人跨出家门,他们什么苦都肯吃,什么脏活、累活都愿干,从事起各种别人瞧不起的“下等活”:弹棉花、补鞋子、磨豆腐、配钥匙、理头发、卖眼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仅一个台州地区,就有10多万“豆腐大军”活跃在北京城乡;全省外出到经商打工的就达330多万人。
生于艰苦、嚼得菜根,卧薪尝胆、坚忍不拔;成为中华商人共同的血脉,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共性二:重商立业的文化底蕴晋商——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是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
但山西人自宋元以来,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一种重商观念,即“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立业思想,这就是通过经商获得金钱,然后置房产买田地,再以土地出租和放高利贷、经商获取收入,以其商业收入发展商业和金融业,建立以商业始点的价值循环和增殖过程。
徽商——虽然,徽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儒”字。
但由于徽州人自古就有经商习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的观念在徽州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有一段典故说的就是这样一种价值观在徽州读书人心中逐渐得以确立的故事:歙县人许文广在家读书日久而未获成功,家境却渐渐贫寒,遂悲泣曰;“吾为人子不能养母,顾使母养耶!我生之谓何?”于是弃儒经商。
可以想象,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商业文化的形成与破土而出更多的是迫于百姓现实生活疾苦的无奈。
浙商——而浙商的商业文化,可以追搠到宋代的永嘉事功学派,明代的王阳明心学,再到清代浙东实学派。
浙江这块土地,重商思想一以贯之。
基本观点大体都没有脱离“经世致用”、“义利兼容”、“工商皆本”等重利重商的实用范畴。
浙东学派强调个性、个体、能力、功利、重商的基本思想,经过几百年的浸染,已经渗入浙江人的血液骨髓而浑然不觉。
在这样的人文土壤里,浙江的广大民众有着强烈的自我创业欲望和浓厚的商品经济意识。
民间经济细胞有活力、有韧劲,有浓厚的务工经商传统和商品经济意识,有百折不饶、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的精神。
从某种角度说,浙江也许要庆幸自己较长时间里远离政治的中心,才使得事功学说与文化得以延续。
共性三:诚信义利的经营理念说起晋商与徽商,人们都会提到一个“诚”字,一个“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