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商与晋商的异同
徽商商道及与晋商区别

徽商作为一支著名的商业劲旅,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乃至南洋东瀛,引领了中国商业经济潮流,保持了三四百年的鼎盛辉煌时期,几执商界牛耳。
总结、研究、领会并秉承徽商的成功经营大道,对现代商业经营会有所启迪。
商道一贾而好儒儒道经商.徽州素称“东南邹鲁”,是儒学风气较浓厚之地。
徽商受到较深的儒学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在经商活动中,善于运用心计,精于筹算,审时度势,决定取予,因而成为明清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故能够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商道一贾而好儒儒道经商一、贾儒相济,运筹帷幄1.改变观念改变命运2.靠儒道称雄商界3.靠文化提升商业素养4.重视智力投资二、官贾儒三位一体1.以儒商风度交结达官显贵2.以儒商风范获得社会认同☐明清时期的徽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群山环抱、山多地少、土地瘠薄的地方,竟然孕育出经商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阔、商业资本雄厚,并称雄明清商界400年的地域性商帮,原因何在?☐客观上讲,徽州地区人多地少,种地无以生存,不得不“以贾代耕”。
这种自然地理条件和生存条件劣势造就了他们只有华山一条道:经商。
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商帮徽商与晋商皆处贫困山区,必须另谋他路。
但徽商崛起和兴盛的主观因素则是与其所提倡的一系列新型商业价值观和商业经营观密切相连。
☐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从事商业经营被认为是市井小人之事,为人所不屑。
这种传统价值观念给徽州人从商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如徽商汪才生就告诫儿子要奋发业儒,“毋效贾竖子为也”。
在儿子面前自贬为“贾竖子”,可见其自卑感是何等的强烈。
但是,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徽州不能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晋商与徽商的异同比较

晋商、徽商与马格里布商人信用机制的比较异同与启示1.晋商的信用机制晋商活动范围广阔,影响深远,不仅风光与我国明清时代也为现代人称奇。
时至今日,诸多学者都已明确指出良好的信用是保证晋商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那么,是何种机制塑造并维持了晋商的诚信形象?晋商信用机制的核心在于内部建设和法律保护。
晋商以制度立信,有严格的近乎苛刻选人用人制度和系统的商帮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晋商东家(出资人)从属下的掌柜(经营者)和伙计(职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商人素质和诚信理念。
此外,晋商和官府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以寻求商业特权以及律法的保护。
在以自身信用建设为基础,辅以第三方法律保护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口碑。
2.徽商的信用机制微商的时代和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晋商比较接近,微商起源于唐末,兴盛于宋明以及清初,其信用机制多建立于第三方法律保护和良好的声誉形象之上。
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
素有官商、儒商之称。
此外,微商市时常仗义疏财,帮助穷苦百姓,从不发灾难财,没有一个微商与灾荒年间恶意提升粮盐价格以赢取暴力。
从而建立良好的民间声誉。
从细节来看,并不是所有徽商在商场都很讲信用,但是所有的徽商在民众间的形象都很好。
于是,饱读诗书的徽商在其良好的民众形象和他们的特殊身份(官商)的保护下,建立起来优良的信用声誉。
3.马格里布商人的信用机制马格里布商人从事远距离贸易的特点是:依靠移民各地的马格里布商人作为贸易代理人,非马格里布商人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马格里布商圈,这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联盟”。
维系着马格里布商人交易合约执行。
马格里布商人挑选合作方及注重对方声誉,但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和外部环境原因,马格里布商人没有去寻求第三方的担保或法律保护,而是根据地缘、亲缘形成的“多边惩罚机制”,一旦有某个贸易代理商出现欺诈行为,整个马格里布商人联盟将对他做出集体性永久和彻底的惩罚。
这种独特的内部体制成为维护马格里布商人信用的重要“法律”武器。
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修订稿

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中国商帮期末论文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徐德云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一、徽商与晋商1.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2.晋商晋商,指的就是山西商人,从明朝初发迹至民国初年没落,历经五百年;在没有飞机、电话、计算机网络的年代,晋商的马车与骆驼队伍开辟出中国的盐路、茶路。
他们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南起武夷山,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经西伯利亚通往圣彼得堡、欧洲的茶叶商路。
这也是继古代丝路没落后,新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二、徽商精神与晋商精神1.徽商精神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
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
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
关于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宗族制度、商人信仰与商帮治理:关于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一、引言明(1368~1644年)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观,从事长途贸易的地域商帮在中国商业发达地区陆续兴起。
所谓地域商帮,是指以地缘、血缘和业缘为纽带形成的松散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兴起的地域商帮之著名者有徽商、晋商、粤商等,他们在流通领域活跃了四百余年,对16世纪以后的近世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发端于北方的晋商和来自南方的徽商以资本雄厚、贸易全国最为著名,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①。
晋商和徽商相继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商贸影响方面旗鼓相当,不分伯仲,时人有“北晋南徽”之说。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其商帮治理结构,却可以发现许多重大差别。
徽商是以血缘和宗族关系为基础,强调在宗族子弟中选拔经理和伙计,依赖隐含契约、族规家法治理商帮内部的代理关系;晋商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整体上放弃了在宗族内部选拔经商人才,遵循避亲举乡原则选择同乡出任经理和伙计,利用正式的号规约束、用接近现代意义的奖金和股俸制度激励商帮成员。
中国文化历来是重视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什么兴起于大约同一时期、受同一国家文化影响的两个商帮却会选择同一文化中的不同要素,形成如此不同的治理模式?而且,不同的治理模式并没有影响两个商帮所取得的商业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同样有趣的是,徽商和晋商所处的地域文化、商人习俗也有显著差异。
比如徽商“儒风独茂”,却又有举族外迁、并在经商地修建宗族祠堂的习俗;而晋商推崇“学而优则商”,却又“安土重迁”,商人极少携家眷外出经商。
徽商最重要的祭祀对象是朱熹,遍设全国的徽商会馆都修有专祀朱熹的文公祠,而晋商凡在异地经营者,一经发展便集资修建关庙,供奉关公。
这些地域文化和商人信仰的差异与徽州和山西两地商帮治理模式又有什么内在关联呢?本文试图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利用近来发展迅速的激励理论和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理论,整理和发展了一个对商帮治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
浅谈商业经营原则——徽商与晋商之异同

的新 技 术 壁 垒 。
企 业 的象 征 。 市 场 竞争 中 , 在 市场 占有 率 之 争 是关 键 , 品牌 则是 而
现 只 重合 作 而 忽视 竞 争 的片 面 倾 向 。
( ) 分 利 用跨 国公 司战 略 联 盟 荻取 技 术“ 出效 应 ” 二 充 溢 。 西 方 跨 国公 司 战略 联 盟 大 都 集 中 于 高新 技 术 领 域 , 目的是 为
们 往 往 愿 意 寻求 强 大 的 合作 伙 伴 , 期能 获 得 更 多 的 成 长 。 是 , 以 但
A j罄 馨 l l l 甏 m囊 |
一
、
相 同的经营 原则 : 诚信 为本
在 日常 经 营 中 , 商 坚 持 诚 信 为 本 的 原则 , 徽 反对 投 机 取 巧 、 坑 蒙 拐骗 等 不 义 行 为 。在 经 营 过 程 中 , ,徽 商之 间十 分 注 重 互 助 共
摆 布 的被 动 局 面 。 此 , 国企 业 选 择 实 力 相 当 、 势 互 补 的合 伙 因 我 优
人是 一 种 较 佳 的选 择 。 在 联 盟 期 , 国 企 业一 定 要 保 持 相对 独立 并 立 足企 业 发 展 的 本
速对华技术转 移的时机 , 极采取各种方式 , 为其价值链 中的 积 成
营 的精 神 。在 , , , , 问 题 上 , 们 有其 独特 的理 解 和行 为 义 和 利 的 他
t 臻
苯叉 试弋壤
普 毽 R i 拄谖秣 苯、≮ 撼赢 : 鼍商 充I 赶 : 淑融| 而l l
徽商VS晋商 中国商业文化两大流派

徽商VS晋商中国商业文化两大流派作者:王涛来源:《中外管理》2019年第03期徽商与晋商、潮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商帮”。
在中国漫长的商业历史上,三大商帮在群星璀璨的各路商帮中最为耀眼。
而其中,徽商与晋商之间,两相比较,则更能给人启示。
例如:晋商重钱不重官,“学而优则商”,徽商则完全相反,由于敬重儒学,提倡“学而优则仕”,所以从政的较多;再例如:晋商多尊奉乡人关公,而在徽商眼中,理学大家朱熹更值得尊奉;此外,徽商通常是以家族为组织纽带,他们有一句话叫“用亲不用乡”,晋商则以地域关系为纽带,他们是“用乡不用亲”,等等。
那么,创造商业奇迹不相上下的两大商帮,但其大相庭径之处,到底能带给人什么思考呢?晋商、徽商的盐业兴衰大比拼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向《中外管理》介绍,徽商与晋商都是明清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商帮。
晋商先起,但它的衰落比徽商晚。
晋商的发迹,与明代的开中制度有关。
在明初,蒙元残余势力虽然已退往漠北,但仍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加强防范,明朝政府先后建立了九边,在北方边地驻兵屯垦。
当时,为了解决粮食补给问题,实施“开中法”,让商人输粮支边,作为回报,对商人授予盐引(食盐运销许可凭证)作为奖励,让他们前往淮、浙各地盐场支取引盐。
因此,有不少晋、陕商人因此而起家,晋商由此而兴。
到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运司纳银制度确立,商人只需在扬州等地交纳银两,便可获得盐引。
在此背景下,北方边地屯垦受到剧烈冲击,与扬州等地更为近便的“徽州盐商”崭露头角。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推行纲盐制度,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此后,徽州盐商的实力开始逐渐超过了山西商人。
明末改变开中制,晋商则被迫退出盐业。
及至清代,扬州等地的盐商中,徽商占了绝对的优势。
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此时受到严重打击。
而到了清末,废除盐商垄断特权后,徽商在盐业的优势也土崩瓦解。
在鼎盛期的比较上,徽商虽然崛起较晚,但鼎盛期的出现却早于晋商,徽商在明朝中后期便步入鼎盛期,而且持续到清朝。
晋商、徽商、陕商(秦商),你可知道谁才是天下第一商帮?

晋商、徽商、陕商(秦商),你可知道谁才是天下第一商帮?
清朝,商帮在我国兴起,全国比较大的商帮有十个,而最著名的当属晋商、徽商、陕商(秦商),那么谁才是天下第一商帮呢?晋商,是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随着“乔家大院”、“走西口”等电视剧的热播,使晋商文化走入了广大百姓心中,名气也最大,很多人认为晋商就是天下第一商帮。
徽商是中国古代商界中的一支劲旅资本之巨,人数之众、活动之广、行业之多、能力之强,都是在商帮界十分著名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而“天下第一商帮”其实是陕商,陕商历史悠久,影响巨大,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
自秦至清的几千年里,陕商人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小编有幸参加2009年在西安举办的首届“陕西陕帮与市场经济萌芽高峰理论研讨会”。
大家都知道成语“秦晋之好”,由它就可以看出,当时陕商(秦商)的实力和影响确实在晋商之上。
否则,当是晋秦之好了。
现在全国还有多处“山陕会馆”,可见,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陕商(秦商)的实力和影响逐渐减弱,晋商跃居之上,所以商人所建会馆的名字都成了山在前、陕在后了。
明清晋商与徽商的比较

丰 。晋 商抓住 时机 , 以地缘优 势 , 开 中法 ” 足先 借“ 捷
登而 兴 。徽 商则 是 明弘治 五年 ( 4 2 )明王 朝 因 19 年 ,
“ 开中法” 法行弊随, 开 中” 折色”商人以银两 改“ 为“ ,
换 取 盐 引 后 贩 盐 ,徽 商 以地 缘 近 两 淮 盐 场 集 散
强凝聚力 , 徽商便大修宗祠 , 以通过宗族的尊卑长幼
加 强对 族众 的控 制 。 商人员 的组成则 以乡人 为主 晋
其用人主张 : 一避亲用 乡; 二从 乡人 中择优保荐 ; 三
从 乡人 中破 格提 拔 。避 亲 , 即用人 中回避戚 族 , 括 包
财东与掌柜也不能荐用 自己的亲戚 , 所谓不用三爷
明清时期 , 晋商 、 徽商 皆为 当时势力 最大 的两个 地方商 帮 , 至今 日, 时 晋商 、 商 之影响仍 然不小 , 徽 晋 商大 院 已成 为一种 文化 ,徽 商 已成为徽 学 的重 要 内 容 , 晋商 、 商经 营之道 、 而 徽 管理 制度 、 衰历史 仍有 兴 着十分 重要 的借鉴 价值 。因此 , 对晋商 、 徽商之 比较 为人们 所关 注 , 文试就 此作一 粗略 比较 。 本
在 文化 理念上 , 晋商 突出尊奉 乡人关 公 , 凡有晋 商活 动的地 方 , 多建 有晋 商会馆 和关公 庙宇 。 有些地 方 的晋商甚 至是先 建关帝 庙 , 建会 馆 。 商把关公 后 晋 作 为他 们最 尊奉 的神 明 , 以关公 的“ 信仁 义 ” 规 诚 来 范 他们 的行 为 和经商 活动 ,把 关公文 化作 为他们 的
50 0 余年 ,徽商从明中叶到清道光年间活跃商界近
30 。 0年
一
、
晋商、 徽商之相异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徽商与晋商的异同
摘要:晋商、徽商,都从盐市场开始发展,逐步的扩大,影响到更多的行业中,例如丝绸业、铁制品等等,渐渐的在商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地方商帮,甚至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形势上。
这两大活跃于商界几百年的商帮,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信奉诚信经营这一原则,但是在很多领域例如经营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关键词:徽商晋商诚信异同
晋商兴起于明初,即14世纪中叶,因北方边塞大量驻军,明王朝实施“开中法”而兴起。
徽商则是明弘治5年(1492年),明王朝因“开中法”法行弊随,改“开中”为“折色”,商人以银两换取盐引后贩盐,徽商以地缘近两淮盐场集散地——扬州,在两淮大显身手,而兴起于商界。
随着不断地发展壮大,徽商与晋商,逐渐成为了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两大地方商人集团,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诸多显著不同。
在各式各样的经营之道中,徽商与晋商都有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以传统文化作为立身之本,从贾之源,共同信奉“诚信为本,义中求利”。
把儒家崇尚的“诚信”看得比金钱更宝贵,大都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由此获得顾客的充分信赖,他们将诚信作为商业兴旺发达的保证。
把诚信不欺认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商业信誉高于一切。
他们吸取了儒、法、兵、道诸家文化的良性影响,创出具有传统文化的货殖文化,这一文化在明清晋商、徽商身上更集中更典型地体现出来,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商人经营理念的价值导向作用。
其次,晋商、徽商都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商业势力消长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
在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下,晋商、徽商这些依附在这些势力的商帮,都面临着一面被封建势力的剥削,一面又受到其保护的情形,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经济地位动摇和政治上的懦弱,因而也就避免不了与封建社会同枯共衰的命运。
但是同时,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徽商突出尊奉乡人朱熹,他所制定的“家典”、“族规”,为徽商所遵循,因而,理学观念在徽商中影响极大,有“儒风独茂”之称。
朱熹作为儒家思想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得到了明清政府的推崇,作为上层建筑思想来加以提倡和发扬,要求被统治者普遍尊崇。
他们以儒商著称,“贾而好儒”、“先贾后儒”、“先儒后贾”、“亦儒亦贾”,始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终极目标,而经商致富只不过是手段而已。
他们在经商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去人欲、存天理”等宗法理念,颇有几分现代儒商之风范。
他们甚至将祠堂修建在经商之地,会馆之中,通过参拜祀典来达到“儒商相通之目的”。
晋商虽然也尊崇儒术,这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是
必然存在的。
但是在晋商的影响下,山西民风出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晋商重钱不重官,即以“学而优则商”来替代“学而优则仕”。
从小就教育孩子怎样赚钱,而徽商则是重官不重钱,赚钱为做官,从小就教导孩子为官,把成功希望寄托于官场上。
这相对于徽商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
他们虽然也走官商结合之路,但更为注重的却是借官庇护。
他们也讲究“仁、义、礼、智、信”,“忠诚”和“孝悌”,但却更注重以义来维系。
在文化理念上,晋商突出尊奉乡人关公,凡有晋商活动的地方,多建有晋商会馆和关公庙宇。
有些地方的晋商甚至是先建关帝庙,后建会馆。
晋商把关公作为他们最尊奉的神明,以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经商活动,把关公文化作为他们的伦理取向,以致关公文化在其精神、道德、行为方面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经营活动中的宗族色彩浓厚,是徽商区别于晋商的又一大特点,明清各大商帮都是血缘和地缘的结合体,然而,徽商的宗族观念远远重于晋商,这在经营活动中尤为体现,徽州商人往往是举家外迁,聚族经商,凭借宗族势力采取一致行动,进行商业垄断,以宗谱为联络图,通过“四方诸族”来同其他商帮进行商业竞争等等。
晋商的用人原则则是“只用同乡,不用亲戚”。
晋商人员的组成则以乡人为主,其用人主张:一避亲用乡;二从乡人中择优保荐;三从乡人中破格提拔。
晋商企业用人只能从乡人中择优保荐,财东与掌柜既不能荐用自己的亲戚,这既有利于企业管理,也表达了财东造福乡里之意。
徽商为了规避用亲的风险,一般会通过大修宗祠,用朱熹理学所倡导的尊卑有序的宗族力量来强化对企业内部族众的规范和控制。
总之,由于徽商与晋商无论是在时代背景上还是各方面因素下,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大商帮在其经营理念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们作为封建商品经济的产物,对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