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_细胞器 教案
高中生物_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简述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概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2、能力目标:(1)学会用表格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记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阅读资料概括和总结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2)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动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2)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3)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2、教学难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既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一些图表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因为本节课是一轮复习课,因此采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使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本节课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2)PPT出示本节的考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重要内容,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二、新课讲授:【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以表格的形式出示9中细胞器的存在位置、膜结构及功能(1)学生课下已经做了预习,所以这表格没怎么讲解,而是采取了从中选取几种比较重要的细胞器的功能和膜结构,让学生快速回答,已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不同生物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不同,所以设计了几个判断题让学生区分细胞器在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存在情况。
(3)针对特殊细胞中细胞器的存在情况,设计了三个思考题:①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吗?(举例说明)②没有叶绿体或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吗?(举例说明)③核糖体的分布及其合成蛋白质的去向有何不同?学生首先小组讨论,然后组内派代表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讲解。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细胞的增殖 课标要求 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考点一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1.细胞增殖(1)概念: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2)意义: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①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而繁衍。
②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
生物体内不断地有细胞衰老、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加以补充。
(3)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2.细胞周期 (1)前提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2)时间⎩⎪⎨⎪⎧起点:一次分裂完成时终点: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3)图示含义(4)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联系: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5)特点: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不同,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源于必修1 P115“思维训练”:(1)细胞越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
(2)从物质运输的效率看,细胞不能太大的原因是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3)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并说明原因。
提示不是,因为细胞中众多的必需物质和细胞器,都需要一定的容纳空间。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 期和G2期。
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下图所示。
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
为研究某一时期细胞的代谢、增殖或凋亡,常采取一些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这就是细胞同步化技术。
(1)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变化是染色体数目不变,核DNA 数目加倍。
(2)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高中生物八个细胞器教案

高中生物八个细胞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八个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八个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位置和作用。
3. 探讨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
教学内容:
1. 细胞核
2. 线粒体
3. 质体
4. 内质网
5. 高尔基体
6. 液泡
7. 溶酶体
8. 叶绿体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器在细胞内的
作用。
2. 学习八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了解每个细胞器的具体作用。
3. 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或观察镜下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位置和运作过程。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八个细胞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作用,讨论它们在细胞内的相互
作用。
5. 检测评价:设计小测或作业,检验学生对八个细胞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1. 细胞器结构图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电子书或视频资料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学习更多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 进行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设计实验或展示来展示细胞器的作用和关系。
3.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细胞器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教学反馈:
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和辅导。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
高考起点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学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考纲要求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复习要求1.举例说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的分工合作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基础自查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分泌蛋白:(2)合成、加工、运输过程(3)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需要哪种细胞器提供能量?(4)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共穿过几层生物膜?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组成:(2)作用: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材料(1)观察叶绿体应选用富含叶绿体的藓类叶片或菠菜叶等。
(2)观察线粒体应选用动物或人体细胞,如人口腔上皮细胞。
问题:观察叶绿体时,由于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呈绿色,所以不需要染色。
观察线粒体时,用什么染色?实验过程(1)观察叶绿体(2)观察线粒体问题: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两层磷脂双分子层解析:细胞器的结构是亚显微结构,即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形状,不能观察到其内部结构,如磷脂分子的层数。
答案:D课堂深化探究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问题: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
请从以下方面对细胞器进行归类分析:(1)从结构分析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无膜结构的细胞器:(2)从功能分析: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的细胞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结构还有:含有核酸或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含有核酸或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核: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3)从成分分析:含有DNA的细胞器:含有RNA的细胞器:(3种)含有色素的细胞器:(2种)(4)从分布分析: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共有的细胞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1.细胞显微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高中生物细胞器老师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器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器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常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解释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4. 能够分辨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常见的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器的概念和分类;2. 常见的细胞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细胞器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
3. 结构和功能:逐一介绍常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掌握每种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
4. 关联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让他们理解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的重要性。
5. 拓展讨论:让学生思考细胞器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差异和适应性,拓展他们对细胞器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生对细胞器的掌握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1. 请学生根据已学内容列举出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2. 请学生对比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细胞器的知识;2. 思考并总结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细胞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结构及功能,能够解释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并能够分辨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器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功能。
2. 了解常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 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
2. 细胞器的结构和位置。
3. 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
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2. 理解细胞器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板书和彩色笔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盐水、洋红染料、酒精灯等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细胞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细胞内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二、细胞器概述1. 教师简要讲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功能,介绍常见的细胞器有哪些。
2. 使用PPT展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快速了解各个细胞器的作用。
三、细胞器的实验1. 实验一:制作显微镜玻璃片上的细胞像,并观察细胞器的位置。
2. 实验二:用盐水和洋红染料模拟细胞内的液体环境,观察细胞器的颜色变化。
四、细胞器的学习1. 学生讨论各大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细胞器的练习1. 出示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对细胞器的理解。
2. 学生带着问题展示PPT给同学解答。
六、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加深对细胞器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细胞器的整体认识。
教师提倡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启发他们对细胞学的兴趣。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六讲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表明其重要功能之一是:
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 蛋白质 进行 加工、分类和包装 ________
的“车间”及“发送站”
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 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 _溶__酶_体___ 衰老、损伤的 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
菌、病毒 起源于高尔基体,其中的水解酶
_液__泡__
5.功能: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面内质网:糖原、脂类合成
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加工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光面 内质 网
核膜
内质网膜
细胞膜
➢ 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分子是
A.性激素 B.肌糖原
C.RNA
D.抗体
内质网
➢ 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
,
其向内与 核膜 相连,向外
与 细胞膜 相连,这种联系
➢ 识图:说出右图字母所 指结构的名称。
右图是显微结构还是亚显微 结构模式图?
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真核、原核细胞及动、 植物细胞的判断 ①植物细胞的判断依据:有细胞壁;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有的有 叶绿体;无中心体的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的是低等植物细胞。 ②动物细胞的判断依据:无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有中心体。 ③原核细胞的判断依据:无细胞核,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解析: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原生质体失水缩小,故黑藻细胞绿色 加深、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A ➢2.(2022·山东临沂月考)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
质的流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叶绿体的流动需要染色 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的叶绿体 C.藓类叶片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从而观察叶绿体 D.细胞质的流动有利于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 解析: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细胞器高中生物教案

细胞器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位置及其作用;
3. 能够分析细胞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及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实验演示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幻灯片、实验仪器
教学资料:细胞器的相关图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细胞器是细胞内的重要结构,引发学生对细胞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细胞器的种类及结构(15分钟)
1. 核糖体:结构、功能及位置;
2. 液泡:结构、功能及位置;
3. 线粒体:结构、功能及位置;
4. 叶绿体:结构、功能及位置;
5. 液泡:结构、功能及位置。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细胞器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2. 细胞器在细胞内的重要性;
3. 学生自主提问并解答。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总结不同细胞器的功能及其在细胞内的位置,并写出它们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5分钟)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了解细胞器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深化对细胞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撰写有关细胞器的研究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问题探究:
探究问题一、如何区别叶绿体和线粒体?
探究问题二、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与新陈代谢有何关系?
探究问题三、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探究问题四、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探究问题五、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细胞器的异同点,并简要分析原因?高等植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和单层膜的细胞器以及无膜的细胞器各有哪些?
探究问题六、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为什么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探究问题七、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知识点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知识点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p#分页标题#e#
延伸学习:
要点一、细胞器的比较
[疑难点拨]有关细胞器的归类总结
要点二、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的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和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以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发生作用时,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燃料被还原为无色的状态。
2.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选用藓类或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是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捎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3.方法步骤:(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上盖玻片。
(5)观察线粒体。
蓝绿色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疑难点拨]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的?为什么?
不是。
呈扁平的椭球形的叶绿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改变方向,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形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这既有利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