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27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27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哲学中的联系要比具体的联系广泛得多,二者之间是一种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2.(原创)2019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作用,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愿以主办2019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契机,深化同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合作,为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提高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分析提示】③本身表述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表述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不具有决定作用。

所以①②符合题意。

3.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分析提示】此题可运用排误法解答。

①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表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③说法有误,联系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故选D项。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55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55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模块五
生活与哲学
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01课前自主复习 03知识归纳整合
02高考考点透析 04再试高考真题
课时作业
01 课前自主复习
成竹在胸
02 高考考点透析
各个击破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唯物辩证法
1.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 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2.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 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 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是对的,但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
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正确区分和理解联系的基本特征
A.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 B.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 力。连战皆捷,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全功尽弃。吃了许多败仗之 后,一个胜仗打开新局面。可见这里所强调的一个败仗和胜仗均 属于关键部分,它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正确切题。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 能,A说法错误;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 体,B说法错误;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但没有遵循系统内部结 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D 说法错误。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当部分以无序、不合理的方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 能之和。

2017届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

2017届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2011•课标全国卷]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 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 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 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 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 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全国II卷)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 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 《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 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 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注意:1、联系既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 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我们所说的内 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从内容上讲,联系包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3、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判断: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联系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答案:2错,1、3正确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新课标21.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 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 了不于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 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 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期考复习题参考答案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期考复习题参考答案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期考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1)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个人梦”和“国家梦”也是紧密相联的。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要把“个人梦”和“国家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解析】此题以“个人梦”为背景进行考查。

题干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要求准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方法论。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2、(1)①2012年中国青年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失业率越高。

(1分)②良好的教育对青年的就业应该有明显帮助,但是受教育越多越可能失业,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1分)(2)①我国大学毕业生应有合理的就业预期。

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由市场进行配置的,个人预期与市场需求要相符合。

(3分)②我国大学毕业生应树立职业平等观。

认识到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能有所作为。

(3分)(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在教育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中,分析和解决二者错位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应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轮复习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轮复习总结

实践是关键
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个人 的认识和能力,实现个人成 长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基本内容
1 对立统一
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 推动的。
2 矛盾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没有矛盾就 没有世界。
3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不仅包括逐渐的量变,也包括突 变的质变。
4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通过否定和超越前一状态, 实现新的发展和进步。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的独立性,而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与联系
形而上学
一种以抽象的、片面的观点看待 事物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
一种以矛盾关系和变化为核心的 思维方式,注重事物的多面性和 发展。
区别与联系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单一性,而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综合 性,二者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存 在较大差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轮复习 总结
通过本次一轮复习,我们将深入探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从基本概念到实 践应用,为个人成长提供启示和指导。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唯心主义
主张人类意识具有决定作用,超越物质世界的思想体系。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将意识看作物质的产物,以及物质的相互作用。
区别与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实践的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通过实践来获取对事物和现象的真实认实践是认Fra bibliotek的检验2
识。
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确认认识的正确
性。
3
实践是认识的发展
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认识,推进认 识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课型:复习训练执教者:邓小伍一、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目标:(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过程和方法目标:(1)审题能力和归纳能力训练。

(2)能运用“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夯实基础知识,学以致用。

●难点:归纳能力的训练。

三、学情分析: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对于帮助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联系观”和“发展观”知识已经在课堂上复习完了,但是学生们仍会对其中的一些哲学观点存有误解,以致于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知识性错误,针对此问题,特设置本专题教学,以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哲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讨论—分析-观点—运用五、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幻灯片展示)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上节课已复习)(二)基础知识过关(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纸质展示)一桥飞架三地受惠珠港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举行了开工仪式。

未来一旦大桥建成,在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牵引作用下,粤港澳周边100多个城镇将纳入同一个三小时车程辐射圈内一桥横贯东西,连贯三地,推动珠港澳大桥的内在动力就是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增长需求,珠三角梦想着在大桥建成之后,成功打造一个“三小时经济圈”。

在新的珠港澳大桥规划中,未来一旦大桥建成,在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牵引作用下,粤港澳周边100多个城镇将纳入同一个三小时车程辐射圈内,届时150亿港元的大桥投资将使广州、香港、珠海三地之间的车程都大大缩短。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专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专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实质和核心
矛盾观或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
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 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唯物 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 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 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 上学的分歧之一。 法与形而 上学的分歧之一。 在高考中, 在高考中,一直是命题频率高 位的考点。 位的考点。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 系中把握事物, 系中把握事物,切 本身所固有的, 的客 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 忌陷入主观随意性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观性 和诡辩论 把握事物存在和 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发展的条件, 发展的条件,一 的多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切以时间、 切以时间、地点 样性 为转移。 为转移。
一、联系的Leabharlann 义所谓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 联系, 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 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是该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herry_wallcoo017s.jpg
1、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及其要求 3、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原因、要求 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原因、 4、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及方法论的要求
1、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 任何两个 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人们是无能 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人们是无能 为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
价值观
12
—人的存在及价值
第七课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九课 第十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考点:唯物辩证法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具体分歧: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误区: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这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 ①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是可 变的
【参考答案】 (1)这种现象是需要改正的、不合理的、不正确的: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把“发菜”当做“发财”是 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重视局 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农牧民的行为忽视了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只 看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 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 立的观点看问题。 (09江苏卷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 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 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 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世界观(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
(对应)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辩 证 的 联 系 观
2、联系的客观性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 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 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
3、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区 含义不同(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别 地位不同(主导和统率、服从和服务)。 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联 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系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键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提示】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的两种情形 第一,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参考答案】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 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所以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 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我 国政府统筹区域发展,东、中、西互动,全国一盘棋,有 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 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所以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体的发展。建立武汉城市圈,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 快中部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实现区 域协调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发展。
《 生 活 与 哲 学 》 知 识 结 构
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 1.2.3.)
辩证唯物论 4.5.
辩证唯物主义
马 (第二、三单元) 克 思 主 义 哲 历史唯物主义 学 (第四单元)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
——人如何认识世界
唯物辩证法 7.8.9.10. 社会历史观 11.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两个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
考点一 唯物 辩证法Fra bibliotek实质与核心
(根本观点)
矛盾(对立 用对立统一的 统一规律) 观点看问题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 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既是科学的世界 观,又是指导我 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重要思 想方法。
根本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 1、什么是联系?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 互作用。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① 含义: 【注意】“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 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判断正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 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
(2)、联系的客观性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 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②原因: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区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 别 种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联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 系 在联系的显化和实现 。 【疑点】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2) 人为事物 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3) 人为 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2)方法论要求(两个方面) 第一,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 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部分影响整体,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 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深化:系统观 (1)系统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一,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 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最后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热点】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反思与联系?
分析篮球队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性
(1)是一个整体,每个 队员的状态都影响着 整个球队 (整体性) (2)每个队员都有自己 的位置 (有序性) (3)每个队员都要相互信任, 配合好
(内部结构优化趋势)
• (2010年高考· 江苏卷30)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 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 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 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 义。这表明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联系的多样性 ①形式: ②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联系的条件性
【拓展】把握事物的条件 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 利条件,或者创造所需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改 变或创造条件。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 ①这要求我们注意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②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 的条件性) • (2010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2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 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 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 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 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②认识 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发挥主观能 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 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联系的多样性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 系
5、系统优化的方法
【典题精练】
材料一:发菜是生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发菜” 与“发财”的谐音,便在城市的餐桌上大盛,价格随之猛涨。挖发 财的农牧民潮水般地涌进草地,使内蒙古9亿亩草地遭到严重破坏, 其中6000万亩重度沙化,失去利用价值。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务院先后 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都、重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2008年10月,国务院又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 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这也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 西部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1)请使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简评农牧民挖发菜的现象。 (8分) (2)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区域 协调发展方针的意义。(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