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2

合集下载

低血糖的诊断与处理

低血糖的诊断与处理

低血糖的病理和临床表现(2) 低血糖病理:脑组织缺糖 充血、多发出血性瘀斑;脑水肿、点状坏死;神经细胞坏死、脑软化。 临床表现:1.大脑皮质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与识别力障碍、嗜睡、多汗、肌张力下降、震颤、精神失常等 皮质下中枢受累(基底节、下丘脑、自主神经):骚动不安、痛觉过敏、阵挛性或舞蹈样动作或幼稚动作(鬼脸)、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锥体束阳性。 中脑受累:痉挛、惊厥、眼轴歪斜、病理征等 延脑受累:昏迷、去大脑强直、反射消失、瞳孔缩小等。
低血糖调节的生理(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运动对糖代谢的影响运动
(5-10分钟):
肌肉利用葡萄糖增加(为空腹的数倍,胰岛素介导)
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增多(增加7-8倍;儿茶酚胺)
运动(10分钟以上):
肌糖原利用减少;
机体主要使用血糖和非酯化的脂肪酸提供能量
长时间剧烈运动(数小时):
肝糖原输出≤肌糖原消耗,血糖降低
长期规律运动:
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肌肉血流增加,Glut4水平增加

餐后血糖过低症科普讲座PPT

餐后血糖过低症科普讲座PPT
就医时,应详细描述低血糖的症状及发生频率给 医生。
这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就医时应注意的事项 药物使用
告知医生目前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 补品。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血糖水平。
就医时应注意的事项 健康记录
携带最近的血糖监测记录,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定期的健康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谢谢观看
餐后血糖过低症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2. 为何会出现餐后血糖过低? 3. 如何预防餐后血糖过低? 4. 如何应对餐后血糖过低? 5. 就医时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定义
餐后血糖过低症是指在进餐后,血糖水平异常下 降,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状态。
为何会出现餐后血糖过低?
为何会出现餐后血糖过低?
生理机制
餐后,胰腺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但有时 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糖过低。
这种现象在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使用者中更 为常见。
为何会出现餐后血糖过低? 饮食习惯
不规律的饮食或偏好高糖食物,容易导致餐 后血糖快速升高和降低。
建议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食物的过量摄入。
通常在进餐后1-3小时发生,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 的餐后更为明显。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心慌、出汗、乏力、视力模 糊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厥或意识丧失,需要及时处理 。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影响因素
进食的食物类型、量,以及个体的代谢能力等都 会影响餐后血糖水平。
例如,含糖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更大 。
通常15克碳水化合物能迅速提升血糖水平。
如何应对餐后血糖过低? 保持冷静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_0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_0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
一、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二、高血糖的危害三、低血糖的危害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1、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
餐后血糖正常值有着一定的范围,只要是在范围之内的,都表示健康状况良好。

那么,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餐后血糖正常值的判断,没有一个时间界限,但是,临床医学,一般都拿餐后两小时血糖含量作为标准,因为这个时候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而且,更加准确。

因此餐后血糖正常值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餐后血糖正常值的差异存在是正常的。

餐后血糖正常值在7.8毫摩尔每升以下,如果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含量在这个范围的话,那么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血糖含量比较正常的,而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餐后血糖正常值指的就是这个范围。

2、血糖测试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

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尔/升(65~95毫克/分升),血浆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

福林——吴氏法:此法测得之血糖含量,并非全部为葡萄糖,有不少是非糖的还原物质。

因而测得的数值比实际高,本法已趋向淘汰。

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7毫摩尔/升(80~120毫克/分升)。

3、血糖波动原因
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

餐二血糖标准

餐二血糖标准

餐二血糖标准一、餐后两小时血糖(P2Hb)的数值餐后两小时血糖(P2Hb)是指餐后两小时内测定的血糖值。

对于正常成年人,P2Hb应低于7.8mmol/L。

如果P2Hb超过11.1mmol/L,则可能被认为是糖尿病。

二、餐后血糖变化的意义餐后血糖的变化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的功能和胰岛素分泌的情况。

如果餐后血糖升高,可能是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胰岛素抵抗。

如果餐后血糖下降过快,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胰岛素抵抗。

三、监测血糖的时间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是在餐前、餐后两小时和睡前。

餐前血糖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的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情况,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和对糖的吸收情况。

睡前血糖可以反映胰岛素分泌情况和对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作用。

四、胰岛素使用后对血糖的影响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使用后可以降低血糖。

但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反应,甚至出现昏迷和休克。

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五、监测血糖时的注意事项在监测血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确的测试部位:应选择干燥、无伤口的部位进行测试。

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测试前应先清洁双手和测试部位,将血糖试纸插入血糖仪中,用针头取血后滴在试纸上,等待结果。

3.记录结果:应将每次测试的结果记录下来,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4.注意仪器保养: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清洗和保养,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避免饮食因素对血糖的影响饮食对血糖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天总热量的摄入,以避免血糖波动。

2.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应均衡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3.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和波动,因此应尽量避免食用。

4.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七、自我管理对血糖的影响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动态血糖图(已加说明)

动态血糖图(已加说明)

一、正常健康人(1)全天平均血糖5.9mmol/L,全天血糖在4.3-7.5mmol/L之间,血糖波动幅度0.7mmol/L,血糖波动频次为0次,目标血糖(3.9-10.0 mmol/L)时间比例为100%,高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为0 d·mmol·L-1。

三餐前1h血糖分别为:5.4、4.9、6.6 mmol/L,三餐后3h 血糖分别为:6.5、6.2、5.9 mmol/L。

三餐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1.1、1.3、-0.7 mmol/L。

正常健康人(2)正常健康人空腹血糖范围:3.9~6.1mmol/L,餐后血糖范围:3.9~7.8mmol/L,进食后血糖开始上升,血糖高峰出现在餐后30~60min,餐后2h血糖恢复至餐前正常水平。

国内研究[1]得出动态血糖参数正常参考值,包括全天最高血糖(7.8±1.4)mmol/L,全天最低血糖(3.9±0.7)mmol/L,全天血糖最大波动幅度(3.52±1.09)mmol/L,血糖波动系数(0.81±0.28)mmol/L,目标血糖时间比例为98%,高血糖曲线下面积为0.2 d·mmol·L-1,三餐前1h平均血糖分别为4.88±0.57、5.09±0.60、4.90±0.57 mmol/L,三餐后3h平均血糖分别为5.60±0.71、5.70±0.53、5.74±0.61 mmol/L。

[1]周健,贾伟平,喻明等.动态血糖参数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中华内科杂志.2007;3,46(3):189-192.二、初诊2型糖尿病(1)全天平均血糖为6.5mmol/L,最高、最低血糖为11.8、4.1 mmol/L,血糖波动系数为1.8,血糖波动频次为2次,目标血糖时间比例为93%,高血糖时间比例为7%,高血糖曲线下面积为0.1 d·mmol·L-1,三餐前1h平均血糖分别为:6.7、6.2、6.3 mmol/L,三餐后3h平均血糖分别为7.8、6.9、9.2 mmol/L,三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1.1、0.7、2.9 mmol/L。

血糖是多少才正常

血糖是多少才正常

血糖是多少才正常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血糖就像是维持运转的“能量燃料”,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健康状况。

那么,到底血糖多少才算是正常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有着一定的范围和标准。

首先,我们得明白血糖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一般指至少 8 小时没有进食后的血糖值。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正常的空腹血糖值通常在 39 毫摩尔/升 61 毫摩尔/升之间。

如果空腹血糖在 61 70 毫摩尔/升之间,这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意味着身体的血糖调节可能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还没到糖尿病的程度。

而当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 毫摩尔/升时,就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了。

餐后血糖也很重要。

餐后 2 小时血糖,一般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的血糖值。

正常情况下,餐后 2 小时血糖应小于 78 毫摩尔/升。

当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 111 毫摩尔/升之间,称为糖耐量减低。

如果餐后 2 小时血糖大于等于 111 毫摩尔/升,同样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

那为什么要这么严格地规定血糖的正常范围呢?这是因为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血糖过高,长期下去会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比如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等,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而血糖过低,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等症状,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同年龄段的人,血糖的正常范围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的控制标准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

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

孕妇的血糖正常范围则更为严格。

因为孕期身体的代谢会发生变化,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孕妇的空腹血糖一般不超过 51 毫摩尔/升,餐后 1 小时血糖不超过 100 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不超过85 毫摩尔/升。

(医学课件)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ppt演示课件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 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 重。
触觉过敏:甚则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 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
周围神经病变在体征方面有: 1.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震动觉减弱或消失; 3.位置觉减弱或消失,尤以深感觉减退为明显。
. 10
.
11
心血管病变 -心脏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8倍。 临床表现: 1.心跳加快。糖尿病早期常累及心脏的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 常 表现为休 息时心动过速,一般心率可达90〜100次/分,甚至可达130次/分。 2.心律失常。
.
9
糖尿病性眼部病变
据国内文献统计,糖尿病人中有视网膜病变者最高达36.6%,40岁以 上者为84%,失明者占7%。糖尿病病期超过20年,视网膜病变的发 生率达到90%以上 眼底改变 非增殖型:视网膜内 增 殖 型: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前出血、 脱落-失明 白内障的机会较普通人多,早,重。 易出现青光眼,导致眼压增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 4
血糖的概念 体内血糖来源和去路 高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
5
(一)三多一少 ——代谢紊乱综合征
许多无症状,体检发现(约2/3)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渗透性利尿→多尿、多饮 糖利用下降→蛋白质分解增多→脂肪分解增多→消瘦、多食
. 18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标准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标准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标准1. 引言1.1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的重要性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健康的关键性影响上。

血糖水平的升降与人体代谢功能息息相关,一旦血糖水平异常,就可能导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餐前血糖是指进食前的血糖水平,它能直接反映出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以及胰岛素对血糖的调控能力。

而餐后血糖则是指进食后的血糖水平,它反映了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

监测和控制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保持理想体重,是预防和控制血糖异常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帮助维持血糖水平稳定,保障身体健康。

血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及时监测和调节,才能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1.2 相关疾病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糖水平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疾病等。

相关研究表明,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长期不受控制的血糖水平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血糖过高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不仅高血糖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低血糖也同样不容忽视。

低血糖会引起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保持血糖平稳对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为了控制相关疾病的风险,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节。

个体化的血糖管理对于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建议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血糖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血糖控制,我们才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2. 正文2.1 什么是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衡量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低血糖症的正常阶梯反应
mmol/L 5.0
肾上腺素增加 交感系统激活
症状 3.0 认知损害 脑电图改变
1.0
昏迷
Joslin,糖尿病学,P697
糖尿病对重度低血糖症的防御机制受损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并不随葡萄糖水平的下 降而下降(外源性胰岛素或促泌剂) 1型糖尿病患者及晚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也丧 失了低血糖时胰腺α细胞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能 力 1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发生肾上腺和自 主神经系统的低血糖反应缺陷 生长激素和可的松的缺失也与低血糖症发生相关
低血糖是血糖控制达标的主要障碍
Adapted from DCCT Research Group,1996.
与人胰岛素相比,胰岛素类似物 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更少
低血糖发生率(事件/患者/年) 低血糖发生率(事件/患者/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P=0.70 P=0.30
门冬胰岛素 30 人胰岛素3 人胰岛素30R n=147 2型糖尿病
王海燕主编.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内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P1107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目录
概述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病理生理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症状及诊断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预防
正常的血糖调节
脑组织 肝 (非胰岛素依赖性葡萄糖利用)
(+) 胰升糖素
(-) 胰岛素
激素反应 胰岛素
血糖
胰升糖素,肾上腺素, 皮质醇,生长激素 丙氨酸,丙酮酸盐,乳酸
10% 15%
孤立的餐后高血糖
IFG + IGT
IFG
总的新诊断糖尿病发病率:4.9%
总的糖尿病前期发病率: 11.7%
Jia WP et al. Dibetologia 2007;50(2):286-92
糖尿病之餐后高血糖
目录
概述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获益 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治疗方法 餐后高血糖的目标及评估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目录
概述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病理生理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症状及诊断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预防
低血糖诊治流程
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最理想的是给与葡萄糖片或含有葡萄糖的饮料,最好 不用巧克力,因为其中的脂肪会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胰升糖素可能不如注射葡萄糖溶液迅速,反复短期应 用可能会失效;对空腹过久或酒精导致的低血糖可能 无效 磺脲类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症应该观察较长的时间 血糖纠正后神志仍未恢复者,可能有脑水肿或脑血管 病变,以及乙醇中毒
是一种由某些病理性,生理性或医源性因素,致 血浆葡萄糖浓度降低而引起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 中枢神经,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非糖尿病的患者 非糖尿病的患者 血糖值< 2.8mmol/L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血糖值≤ 3.9mmol/L
《内科学》第六版;王海燕主编.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内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P11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夜间低血糖通常无症状,可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 患者,可以严重到引起惊厥和抽搐发作,甚至导 致猝死 DCCT研究中有55%的重度低血糖发生在夜间 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机制可能是睡眠状态下低血糖 引起的拮抗激素反应没有清醒状态下强
The DCCT Research Group. Am J Med. 1991 Apr;90(4):450-9 Jones TW, et al. N Engl J Med. 1998;338:1657-1662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421;Joslin,糖尿病学,P703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目录
概述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病理生理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症状及诊断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预防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常见诱因
胰岛素治疗后 口服降糖药 其他药物治疗后 进食减少或吸收不良 运动过度 饮酒 肝,肾功能不全 早期2型糖尿病的迟发 性餐后低血糖 合并其他疾病或状况
18.0 15.7 14.2 14.3
P=0.002
3.8 1.5
24小时期间 24小时期间
白天 (06.00-24:00) (06.00-24:00)
夜间 0:00(0:00-06.00)
McNally P. G. et al. Diabetes Care. 2007;30(5):1044-8.
低血糖症的预防
糖尿病之
低血糖&餐后高血糖 低血糖 餐后高血糖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刘煜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目录
概述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病理生理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症状及诊断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预防
概述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 (hypoglycemia
糖尿病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之餐后高血糖
目录
概述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获益 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治疗方法 餐后高血糖的目标及评估
亚洲与欧洲T2DM血糖异常分布特点
DECODE 研究 DECODA 研究
亚洲T2DM患者,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率较西方人少! 患者,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率较西方人少! 亚洲 患者
低血糖症 – ADA
重度低血糖
定义
– 需要他人救助,发生时可能缺失血糖的测定,但神经症状的恢 复有赖于血糖水平的纠正
有症状的低血糖
– 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且血糖≤3.9mmol/L
无症状低血糖
– 无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3.9mmol/L
可疑症状性低血糖
– 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
α细胞 胰腺
β细胞
肌肉或脂肪 (胰岛素依赖性葡萄糖利用)
蛋白质分解 脂肪分解
王海燕主编.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内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P1108
健康人对低血糖反保护性 反馈调节阈值
4.
5.0 血 糖 浓 度 .0 .0
血糖
性 . 反馈调节性 . . 低血糖 .0 .4 .0 .
4.0
.5
.0 0
. . . . 005 4
大脑皮层:意志朦胧,头痛头晕,嗜睡,精神失常 皮层下中枢:神志不清,躁动惊厥,瞳孔散大 延脑:昏迷,反射消失,呼吸浅弱,血压下降,瞳 孔缩小,历时较久者,不易恢复
史轶蘩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科学出版社 P1291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症状(三)
混合性:兼有上二种表现,多见 老年患者发作时常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有些患者未能察觉或无自主神经症状(hypoglycemia unawareness) 有些病人屡次发作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史轶蘩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科学出版社 P1291
诊断标准
Wipple三联征 Wipple三联征
出现与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符合的症状和 (或)体征 确切的低血浆葡萄糖浓度 血浆葡萄糖浓度恢复后症状,体征迅速缓解
ADA, 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5,28(5):1245-1249
胡绍文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251-252
引起低血糖症的药物
胰岛素增加 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肝糖输出减少 自身免疫机制 肼苯哒嗪 其他 磺胺
胰岛素(常见) β肾上腺素阻滞剂 酒精(常见) 磺脲类(常见) ACE抑制剂 双异丙吡胺 戊双脒 羟苄羟麻黄 碱 异烟肼 氯喹 双胍类
相对低血糖
– 出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高于3.9mmol/L
ADA, 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5,28(5):1245-1249
低血糖症的分类(按病因)
器质性 器质性:胰岛素/胰岛素样物质过多, 拮抗激素缺乏,肝源性,胰岛素自身 免疫性低血糖,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功能性 功能性:多为进食后胰岛素分泌过多 所致 外源性 外源性:由于摄入某些药物所致
Joslin, 糖尿病学,P697-698;The DCCT Research Group. Am J Med. 1991 Apr;90(4):450-9; Pedersen-Bjergaard et al, Diab Metab Res Rev 2004;20:479-486
低血糖症的特殊情况
——夜间低血糖
以上数据参考自S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胰岛素治疗的主要障碍—低血糖
DCCT 证实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 对血糖进行良好控制是非常困难的 有30% 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曾经历过需要 他人帮助的严重夜间低血糖
DCCT Research Group. Diabetes 1997; 46: 271–286. Ward et al. NZ Med J 1990; 103: 339-341.
Joslin,糖尿病学,P695
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缺陷
mmol/L 5.0
3.0
认知损害
肾上腺素
1.0
昏迷
Joslin,糖尿病学,P698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目录
概述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病理生理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症状及诊断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预防
低血糖症状与体征(一)
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DECODA Study Group, Diabetologia(2000)43:1470-1475
中国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
超过4/5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血糖升高 超过 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血糖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