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西数希捷硬盘编号图解

日立西数希捷硬盘编号图解
日立西数希捷硬盘编号图解

日立/西数/希捷硬盘编号图解

目前市面上销售最好的硬盘主要有希捷、西部数据、日立、三星四个品牌,由于用户喜好不同,笔者下面就对主要品牌的参数进行详细解释,让用户在拿到硬盘时先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

日立硬盘

日立500GB 16MB串口台式机硬盘规格标签

上图为日立500GB 16MB串口台式机硬盘的编号——HDP725050GLA360。下面笔者就将上面的编号拆开,逐一解释。

例如: HDP725050GLA360

H = Hitachi(日立标识)

D = Deskstar

P = P7K500系列(S代表Standard)

72 = 7200转

50 = 此系列产品的最大容量为500GB(10=1000GB)

50 = 此款硬盘容量为500GB(16=160GB,25=250GB,32=320GB, 50=500GB, 75=750GB,10=1000GB)

G = 系列代号

L = 标准尺寸

A3 = SATA 3.0Gb/s 接口(AT=PATA 133接口)

6 = 16MB缓存(8=8MB 缓存,6=16MB缓存,3=32MB缓存)

0 = 保留位

希捷硬盘

希捷7200.11 500GB串口硬盘标签

上图为希捷7200.11 500GB串口硬盘的编号——ST3500320AS。下面笔者就将上面的编号拆开,逐一解释。例如: ST3500320AS

ST = Seagate(希捷)

3 = 3.5英寸(1=3.5英寸全高硬盘,3=3.5英寸半高硬盘)

500 = 500GB容量(160=160GB,250=250GB,320=320GB,以此类推)

3 = 32MB缓存(8=8MB,6=16MB)

2 = 两张碟片(1=单碟,3=三碟,4=四碟)

0 = 保留位

S = Serial ATA串行接口(A=PATA并行接口)

西部数据硬盘

西部数据250GB 8MB SATA硬盘(WD2500JS)编号

上图为西部数据250GB 8MB SATA硬盘的编号——WD2500JS,西部数据硬盘编号通常由主编号和附加编号构成。下面笔者就将上面的编号拆开,逐一解释。

例如: WD2500JS-00SGB0

WD = 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

2500 = 250GB容量(1600=160GB,5000=500GB,以此类推)

J = 7200rpm/8MB缓存(B=7200转2MB,E=5400转Protege系列,G=10000转8MB)

S = SATA 300MB/s接口(B=ATA接口,D=SATA 150MB/s接口)

00 = 零售市场(非00则是面向OEM客户)

S = 单碟容量

G = 代表同系列硬盘的版本

B0 = 代表硬盘Firmware版本(我们常见的就是A0和B0)

并口硬盘跳线(图解)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图1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图2 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3 二、设置跳线 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 1.硬盘跳线

移动硬盘知识

移动硬盘使用中的问题 1、移动硬盘盒和硬盘连接,首先请将硬盘的跳线方式设置在主盘的位置,跳线方法可以参见硬盘图例。连接方式先连接外接电源,硬盘正常工作转动后连接USB数据线。如在USB2.0接口无法识别,USB1.1接口可以正常使用,可以安装主板自带的USB2.0的驱动程序。 2、USB移动硬盘在连接到电脑之后,系统没有弹出“发现USB设备”的提示。在BIOS中没有为USB接口分配中断号,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地识别和管理USB设备。重新启动电脑,进入BIOS设置窗口,在“PNP/PCI CONFIGURA TION”中将“Assign IRQ For USB”一项设置为“Enable”,这样系统就可以给USB端口分配可用的中断地址。 3、移动硬盘建议在电脑的后置主板的USB接口连接,移动硬盘在电脑前置USB 接口连接,而前置USB接口一般采用延长线连接,把板载的USB接口引到计算机外壳前端,所以增大的电源的消耗,使硬盘无法正常工作,系统无法正常检测出正确名称设备或只检测出移动硬盘盒的设备,自然无法选择安装驱动程序,有可能无法识别。应将USB传输线连接到计算机后面的USB接口上,同时使用PS/2辅助供电电源线,连接在电脑的键盘或鼠标接口上,进行测试。连接PS/2接口需要在关机的状态下连接,电脑启动后连接USB接口。 注:因计算机BIOS版本不同,具体设置请参阅计算机所附带的主板说明书。4、假如你是在nForce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 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 5、在WIN98/ME下用FDISK格式化时不能正确识别移动硬盘的容量,在 WIN2000/XP下不能把硬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的文件系统。 先到设备管理器中“磁盘驱动器”下找到移动硬盘,将其“属性可删除”选项改为不选中状态,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我们的驱动程序在安装时默认是不选中状态,但如果使用过其它USB设备则有可能已将这个选项改为选中状态。因为2000,XP操作系统不支持大于30G的FAT32的格式化,所以如果想对其格式化,可以到98系统对其格式化或利用PQ等软件。98系统不支持大容量硬盘的分区,所以您也要到WIN2000或XP下对其进行分区。 6、接入移动硬盘后,计算机没有反应。 如按正常操作连接上USB硬盘后,计算机中不显示该移动硬盘。应检查“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中是否有“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这一项,如果没有该项,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在启动时按住Del键,进入CMOS设置中,在“CHIPSET FEATURES SETUP”或“INTEGRATED PERIPHERALS”中将“USB Control”设置为“Enabled”,保存并启动计算机。 注:因计算机BIOS版本不同,具体设置请参阅计算机所附带的主板说明书。7、移动硬盘在win98/win me下,驱动安装正确,但没有盘符现象的解决方法。请确认在“设备管理器”中USB移动硬盘此项设备工作正常。如果正常,进入“设备管理器”里的“磁盘驱动器”,选中移动硬盘,单击“属性”,将“设置”中“可删除”选项打勾,重新启动计算机。 8、启动计算机前接入移动硬盘,在计算机会出现双倍的盘符,内容相同或无法访问。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大家都知道,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 插槽的Pin1,如图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 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各品牌硬盘型号标识

一、希捷篇 希捷硬盘型号标识相对比较简单,目前希捷面向桌面级市场出的硬盘主要有Barracuda ATA (新酷鱼)系列(包括Barracuda ATA Ⅰ/Ⅱ/Ⅲ/Ⅳ和Ⅴ)和U系列。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希捷启用了全新的产品系列命名规则,新酷鱼硬盘系列名为Barracuda 7200.7 plus(8MB缓存)、Barracuda 7200.7(2MB缓存)和Barracuda 5400.1,这种产品系列命名规则与希捷高端SCSI硬盘相一致。它们将取代Barracuda ATA和U系列。在具体硬盘的型号命名上,希捷在1999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硬盘,编号方式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即:“产品品牌+外形尺寸+容量+接口类型”。 Seagate硬盘的编号比较简单,其识别方法为:“ST+硬盘尺寸+容量+主标识+副标识+接口类型” 。 为了另大家容易理解,简单的表示形式为:ST“X,XXXX,XX,XXX”,也就是说其硬盘编号可以分为四部分。 首先,“ST”代表的是“Seagate”,也就是说是希捷公司的产品。 然后第一部分的“X”是表示其硬盘外形和尺寸。“1”表示3.5英寸,厚度为41mm 的全高硬盘;“3”表示3.5英寸,厚度为25mm的半高硬盘;“4”表示5.25英寸,厚度为82mm的硬盘;“5”表示尺寸为3.5英寸,厚度为19mm的硬盘;“9”表示为尺寸2.5英寸的硬盘。 第二部分的四个“X”是表示硬盘的容量,通常由3到4位数字组成,单位是GB。如:“1600”就是表示这硬盘的容量为160GB,而“400”或者“800”就表示其容量为40GB或者80GB了。 第三部分的两个“X”为硬盘标志,由主标志和副标志所组成。前一个数字是主标志,在Seagate的IDE硬盘中都是指硬盘的碟片数,如数字“2”则表示该硬盘采用了2张盘片。而在Seagate的SCSI硬盘中,其主标识则是指硬盘的转速了。有了主标识当然就会有副标识了,而后一个数字就是副标识。它是只有当主标识相同或者无效时,副标识才有意义。它一般代表硬盘的性能和代数,当数字越大,表示的代数越高,性能越好,此款硬盘也就越新。 第三部分的三个“X”主要由1到3个字母所组成,表示硬盘接口类型等。一般的桌面IDE硬盘较为简单,但如果包括了现在和早期的SCSI硬盘的话,其含义就变得较为复杂了。 “A”表示为ATA UDMA/33或UDMA/66 IDE的接口 “AS”表示为Serial ATA150的接口 “AG”表示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TA的接口 “N”表示为50针Ultra SCSI的接口,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s “W”表示为68针Ultra SCSI接口,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s “WC”表示为80针Ultra SCSI的接口 “FC”表示为光纤,可提供高达100MB/s的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热拔插 “WD”表示为68针Ultra Wide SCSI的接口 “LW”表示为68针Ultra-2 SCSI(LVD)的接口 “LC”表示为80针Ultra-2 SCSI(LVD)的接口 Seagate酷鱼硬盘“ST3160023AS”为例子,通过例子的编号我们可以知道该硬盘是希捷公司生产的3.5英寸厚度为25mm的半高硬盘,其采用2张硬盘盘片,总容量是

硬盘跳线图解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移动硬盘不能正常使用解决方法

移动硬盘不能正常使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8603442.html,B接口未开启:在一些老机器上(包括一些品牌机)虽然有外置的USB接口,但在BIOS中却是默认关闭的,这样即使系统支持也不行,因此应检查一下BIOS设置中USB接口选项是否开启:在启动电脑时按住Del键,进入BIOS设置,在“Chipset Features Setup”或“Integrated Peripherals”中将“OnChip USB”设置为“Enabled”,保存并重启电脑即可。 2.系统不支持USB接口:这种情况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电脑上。如一台兼容机,主板是旗舰的VISTA710V2,主板芯片组用的是VIA Apollo MVP3,外接USB 接口卡后系统竟然不认(装的是Windows Me和Windows 2000双系统),在“设备管理器”中找不到“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上网一查,原来是主板芯片组有问题,赶紧从网上下载最新的主板BIOS进行刷新,又下载了VIA专为该芯片组提供的USB驱动补丁,终于在我的电脑上认出了“移动存储设备”。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8603442.html,B接口供电不足:绝大多数移动硬盘正常工作所需的5V电压、0.5A电流可以直接通过主板的USB接口供给,但有的主板USB接口的供电达不到这一数值,从而导致移动硬盘无法被系统识别。好在移动硬盘盒的专用USB连接线上大都分出了一个PS/2接头,只要将该接头插在主板的PS/2接口上即可。 三、操作不当导致移动硬盘不能被使用 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移动硬盘不能正常使用,主要是指插拔移动硬盘的时机没有掌握好。 1.在插接移动硬盘之前最好关闭正在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也不要在系统启动过程中插接。 2.移动硬盘刚接上时会有一个系统认盘、读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前最好不要进行任何操作(建议给移动硬盘少分一些区,分的区越多,系统认盘的时间越长),要等到移动硬盘的工作指示灯稳定下来才开始操作。 3.使用移动硬盘时也会出现以前能用,偶尔一次又不能用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先将“系统设备”中的“未知的USB设备”删除,再拔下移动硬盘,然后重启系统,再将移动硬盘接上,故障一般就能解决。 四、移动硬盘本身的问题 如果排除了以上故障原因,移动硬盘仍不能使用,那很可能就是移动硬盘自身有问题了。移动硬盘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硬盘盒和笔记本电脑硬盘组成,硬盘盒一般不易坏,出现问题多半是笔记本电脑硬盘引起的。为了避免移动硬盘自身硬件损坏,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硬盘结构图

硬盘几种结构 硬盘是电脑中存贮数据的重要部件,可是由于它长期被封闭在机箱内部,属于那种“幕后英雄”,所以大部分用户可能对其了解不是很透彻。没有关系,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去冒险,对它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吧。 由于SCSI硬盘平时我们接触较少,因此我们目前所提到的硬盘一般指的是IDE接口的硬盘。这种硬盘多属于温盘(Winchester),由头盘组件(HDA,Head Disk Assembly)与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Print Circuit Board Assembly)组成。平时我们了解硬盘,多是从产品外观、产品特征及磁盘性能等方面去认识,那么硬盘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呢?相信许多用户都不太清楚,毕竟谁都不会去冒冒失失地将硬盘拆开来,所以了解硬盘内部结构的机会实在太少了。那么就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1、硬盘外部结构 (1)接口: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分,其中电源插座就是与主机电源相连接,为硬盘正常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插座则是硬盘数据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通道,使用时是用一根数据线将其与主板IDE接口或与其他控制适配器的接口相连接,经常听说的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也就是指数据线,数据接口可以分成IDE 接口和SCSI接口两大派系(见图1)。 图1 SCSI接口 (2)控制电路板:大多数的控制电路板都采用贴片式焊接,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高速缓存、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ROM芯片,里面固化的程序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数据缓存芯片。读写电路的作用就是控制磁头进行读写操作。磁头驱动电路直接控制寻道电机,使磁头定位。主轴调速电路是控制主轴电机带动盘体以恒定速率转动的电路。缓存(Cache)对磁盘性能所带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读取零碎文件数据时,大缓存能带来非常大的优势。 (3)外壳:硬盘的外壳与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正面的外壳保证了硬盘盘片和机构的稳定运行。在固定面板上贴有产品标签,上面印着产品型号、产品序列号、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对这款产品作一番大致的了解。除此,还有一个透气孔,它的作用就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大气气压保持一致。另外,硬盘侧面还有一个向盘片表面写入伺服信号的Servo孔。 Servo孔的作用是向硬盘盘片写入伺服信号 2、硬盘内部结构 拆下控制电路板后再将外面的保护面拆后就现出了硬盘的内脏(见图4)。它由磁头、盘片、主轴、电机、接口及其他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有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主轴驱动装置及前置读写控制电路这几个部分。将硬盘面板揭开后,内部结构即可一目了然。

常见品牌硬盘编号识别及规格参数

1.希捷(Seagate) 1999年1月1号后生产的IDE系列其编号都为以下格式: ST <1> <2、3、4、5> <6、7> <8、9、10> ST代表“Seagate”,代表希捷公司产品,这在任何一款希捷硬盘产品编号的开头都有。 <1>代表硬盘外形。“1”代表3.5英寸全高硬盘,“3”代表3.5英寸半高硬盘,“4”代表现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盘。 <2、3、4、5>由3到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例如“1200”代表这块硬盘的容量为100MB×1200=120GB,“800”则代表容量为80GB。 <6、7>代表硬盘标志,它由主标志和副标志组成:第一个数字为主标志,在普通IDE硬盘中代表盘片数。例如“2”即代表该硬盘内采用了2张盘片。第二个数字为副标志,即硬盘的辅助标志。只有当主标志相同或无效时,副标志才有效。一般用它来表示硬盘的代数,数字越大表示代数越高,也就是说此款硬盘越新。 <8、9、10>由1到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普通桌面硬盘的较为简单,但如果包括现在和早期的SCSI硬盘,其含义就较为复杂了,这里只介绍目前主流的桌面硬盘:“A”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EIDE接口,这是大多数桌面硬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AS”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硬盘接口。 如图所示,ST3120023AS表示希捷公司的3.5英寸,采用2张硬盘盘片、容量为120GB,末尾的AS说明这是最新的采用串行ATA接口并带有8MB缓存的酷鱼5。此外,硬盘上印刷的其它字符也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7200.7”即说明这是希捷新推出的单碟80GB的硬盘产品。另外,还有最新的“Barracuda 7200.7 Plus”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全部采用8MB大容量缓存,采用Serial ATA 150接口或者Ultra ATA 100接口,目前只有120GB和160GB这两种。 酷鱼 7200.7 系列并行硬盘的规格参数表

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硬件是有参数作为开关来设置的,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跳线”(Jumper)。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图1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 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

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 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 隓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图2 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3

移动硬盘日常使用十大操作技巧

移动硬盘日常使用十大操作技巧 本文和广大的电脑爱好者分享关于移动硬盘日常使用十大操作技巧,使用移动硬盘同样需要技巧讲究方法和技巧,很多用户购买移动硬盘使用中出现问题,比如弄丢移动硬盘里的数据,移动硬盘中病毒等等问题,甚至有的用户因为使用方法不正确,导致硬盘出现问题都是有可能的。那就需要大家多多了解以下为大家介绍具体介绍的移动硬盘日常使用十大技巧。 1、尽量不要选购过于廉价的产品,因为价格将决定移动硬盘盒的用料情况,而用料过于简省则无法保证移动硬盘的稳定运行,为将来应用带来隐患,建议大家多考虑做工优秀且有品质保证的产品。 2、移动硬盘分区最好不要超过2个,否则在启动移动硬盘时将会增加系统检索和使用等待的时间。使用Full Speed USB2.0(以前称USB1.1)传输接口的用户更应忌讳,否则将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 3、使用用料一般的移动硬盘盒,最好不要插在电脑上长期工作,移动硬盘是用来临时交换或存储数据的,不是一个本地硬盘。相比于内置硬盘会时刻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如果有需要转存下载资料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盘下载和整

理资料等,然后copy到移动硬盘上,而不要在移动硬盘上完成。做工较好的移动硬盘盒也可以尽量按此操作,毕竟可以更稳妥一些。 4、不要给移动硬盘整理磁盘碎片,否则会很容易损伤硬盘。如果确实需要整理,方法可采用将整个分区里面的数据都copy出来,再copy回去。 5、移动硬盘认不出或者copy会断线该如何解决呢? (1)最好不使用USB延长线,这种线的质量一般不太好,会使USB 数据同步出错,使移动硬盘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无法保证正常使用,多半为供电问题,应尽量把移动硬盘插在原主板背板的USB接口上。 (2)劣质USB硬盘盒做工不佳,导致出现供电不足或是数据丢失等现象。可尝试更换劣质数据线为带屏蔽层的优质USB线 ;若情况依旧,可借用或调换一块硬盘试验一下;如果还不成,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及早更换移动硬盘盒。 (3)USB接口兼容性不佳,目前这一状况已较为少见但仍不排除。 6、如何解决供电不足呢? (1)购买做工较好且有品质保证的USB移动硬盘盒。 (2)购买低功耗的笔记本硬盘做移动硬盘。 (3)购买笔记本电脑等USB接口较少的设备时,要多考虑一下其USB接口的供电能力。 (4)移动硬盘盒最好自身带有辅助供电线,好的移动硬盘盒会提供变压器,一般的移动硬盘盒也有单独的PS2或者USB 供电线,供电不足时一定要插上,即使USB接口供电足够带动硬盘,如果不是短时间工作,建议也插上,USB接口的供电总是比较勉强。 7、不要混用供电线,由于移动硬盘盒的供电线存在专用现象,供电线接口电压可能会有所不同,乱插轻则烧盒子,重则烧硬盘。 8、如何让移动硬盘速度更快一些? copy大的文件肯定比细碎的小文件有效率,太过细碎的小文件建议可以用winrar打包后(压缩方式采用“存储”即可) 再copy。 9、带有1394接口的移动硬盘有哪些讲究? (1)供电:机器自带的6针1394接口额定电流为1A,已经足够带动所有移动硬盘,甚至台式机硬盘。4针口不供电,必须给移动硬盘另外供电。笔记本PC卡接出来的1394接口也不能供电,必须给PC 卡或者移动硬盘额外供电。 2)1394接口以TI双芯片为最佳;ricoh也很不错,不过很少出现在零售的卡里,IBM X系列板载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也可以,VIA

SATA接口图解

SATA接口详解 一、SATA数据接口和电源接口 上图是数据线(DATA)、电源线(POWER)和硬盘接口示意图 上图是数据线、电源线和硬盘接口实物图

上图是 SATA数据线(7针)对应硬盘上的数据接口(7针)特写 上图是 SATAS数据线(母口)特写,(硬盘上接口成为公口)

二、数据接口(7针)定义 引脚定义: 1 GND Ground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 2 A Transmit 数据发送正极信号接口 3 A- Transmit 数据发送负极信号接口 4 GND Ground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 5 B- Receive 数据接收负极信号接口 6 B Receive 数据接收正极信号接口 7 GND Ground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

三、电源接口(15针)定义 针脚信号线颜色定义 1 +3.3VDC 橙色直流 3.3V 正极电源针脚 2 +3.3VDC 橙色直流 3.3V 正极电源针脚 3 +3.3VDC 橙色直流 3.3V 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4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1 路配对 5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2 路配对 6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3 路配对 7 +5VDC 红色直流5V 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8 +5VDC 红色直流5V 正极电源针脚 9 +5VDC 红色直流5V 正极电源针脚 10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2 路配对 11 Optional 黑色保留的针脚 12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1 路配对 13 +12VDC 黄色直流12V 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14 +12VDC 黄色直流12V 正极电源针脚 15 +12VDC 黄色直流12V 正极电源针脚

图解跳线设置

图解跳线设置 你知道DOS的命令参数吗?比如DOS的DIR命令的参数,使用DIR/P会显示一屏目录信息后暂停下来。这些参数也被称作开关。参数或开关给使用者以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需要!与软件一样,硬件也是有参数有开关可以设置的,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 跳线” (Jumper)。熟练的掌握跳线是装机必备的技术之一。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你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移动硬盘使用技巧 掌握正确插拔方法

移动硬盘使用技巧掌握正确插拔方法 现在移动硬盘的使用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尽管其使用方法很简单,可是不掌握一些操作技巧,还是有可能会碰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从而影响你的操作效率。为此,本文特意总结了一些移动硬盘的使用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各位高效用好移动硬盘! 巧装移动硬盘驱动 大家知道,在Win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中使用移动硬盘时,是不需要安装驱动程序的;可是在Win98工作站中,就需要安装移动硬盘的驱动程序了。不过要是你的计算机中恰好没有光驱或软驱的话,那么安装移动硬盘的驱动程序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你可以在其他有软驱的Win98工作站中,先制作好Win98启动盘,然后再将移动硬盘连接到安装有Win2000系统的工作站中,并将Win98启动盘中的内容全部复制到移动硬盘中;接下来,再用Winzip之类的压缩工具,将移动硬盘的驱动程序打包成一个可执行程序,比方说usb.exe,并将该可执行文件复制到移动硬盘中。以后,将移动硬盘插入到Win98工作站的USB端口中,并通过移动硬盘的系统引导功能,将Win98系统先启动到DOS环境中,然后在命令行状态下,利用COPY命令将移动硬盘的驱动程序usb.exe文件复制到Win98工作站的硬盘中。下面,再次以正常方式启动Win98工作站,然后在Windows界面下,对usb.exe 文件进行自动解压,就可以得到移动硬盘的驱动程序了。以后你就能按常规方法,完成移动硬盘驱动程序的安装操作了。 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支持系统引导功能的移动硬盘,对于其他普通的移动硬盘,可能无效! 掌握正确插拔方法 尽管移动硬盘的USB端口支持热插拔,不过请不要随意插拔它。正确插入移动硬盘的方法是,在系统关机的情况下或者系统已经启动完毕的情况下,轻轻地将USB接口插入到计算机中,尽量避免在系统启动过程中或处理大容量数据信息的时候插入移动硬盘,以免造成系统CPU无法及时应答。对于移动硬盘的拔除操作,则更不能随意了;你一定要等到移动硬盘停止工作,再双击系统任务栏中的拔下或弹出硬件图标,然后在其后打开的图1界面中,将移动硬盘选中,再单击一下确定,等到屏幕提示你现在可以安全拔除了,才能将移动硬盘从计算机中移走。倘若由于插拔时机不当,造成移动硬盘突然失常的话,你不妨找到设备管理器中的未知USB设备,将其删除之后,再将移动硬盘从计算机中拔下来。 DOS下也玩移动硬盘 由于操作失误,导致Windows系统不能正常启动,经过各种方法抢救,都不能让其启动到Windows界面,不得已笔者想到了重装系统。但为防止系统中重要数据发生丢失现象,笔者想将它们复制到移动硬盘中;可是将USB移动硬盘插入到计算机USB端口,并将系统引导到DOS环境下后,发现系统无法找到移动硬盘对应的盘符,这是为什么呢?经查找资料发现,在DOS下USB端口正常是不工作的,那么连接在该端口上的任何设备都不会工作,移动硬盘当然也不例外。难道你就眼睁睁地看着手头中的移动硬盘,而不能使用它吗? 其实不然,你可以下载一款支持USB设备的DOS启动制作工具,然后将该工具解压到一临时目录,再双击其中的makeboot.bat命令,你将看到如图2所示的提示画面;根据提示插入空白软盘到软驱后,单击空格键,该程序将自动完成特殊DOS启动盘的制作。再用该启动盘引导系统,进入DOS环境后,移动硬盘就可以在DOS状态下识别了。怎么样,是不是很新鲜呀? 避免访问死机现象 有时候双击移动硬盘图标时,移动硬盘竟然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还能导致系统出现死机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由于操作者没有掌握正确的访问时机;比方说,在将移动

如何看硬盘标签

硬盘的表面有个白色的标签,你仔看看\ 1 硬盘标签 硬盘标签含义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硬盘大多是希捷(Seagate)、迈拓(Maxtor)、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日立(HITACHI)和三星(Samsung)等几家厂商的产品。最近硬盘新品不断上市,各厂家在硬盘编号的定义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许多消费者对于目前各品牌硬盘的编号已经难以辨识。 因为硬盘的每个编号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所以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硬盘编号就像是硬盘的“身份证”。通过这些复杂的编号,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硬盘的容量、转速、接口类型、缓存等各项性能指标,而这些信息对我们选购自己中意的硬盘产品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笔者就以市场上主流的硬盘产品为主,详细介绍各厂家的最新硬盘编号规律。 希捷(Seagate) 市面上的希捷硬盘编号形式如下: ST <1> <2、3、4、5> <6、7> <8、9、10>“ST”代表“Seagate”,中文意思即希捷。这在任何一款希捷硬盘产品编号的开头都有。 <1>代表硬盘外形。“1”代表3.5英寸全高硬盘,“3”代表3.5英寸半高硬盘,“4”代表现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盘。 <2、3、4、5>由3到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例如“1200”代表这块硬盘的容量为100MB×1200=120GB,“800”则代表容量为80GB。 <6、7>代表硬盘标志,它由主标志和副标志组成: 第一个数字为主标志,在普通IDE硬盘中代表盘片数。例如“2”即代表该硬盘内采用了2张盘片。 第二个数字为副标志,即硬盘的辅助标志。只有当主标志相同或无效时,副标志才有效。一般用它来表示硬盘的代数,数字越大表示代数越高,也就是说此款硬盘越新。 <8、9、10>由1到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普通桌面硬盘的较为简单,但如果包括现在和早期的SCSI硬盘,其含义就较为复杂了,这里只介绍目前主流的桌面硬盘: “A”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EIDE接口,这是大多数桌面硬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AS”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硬盘接口。

硬盘(日立、希捷、西数、迈拓)跳线设置方法

硬盘(日立、希捷、西数、迈拓)跳线设置方法 本文总结最常见的四种硬盘的所有跳线设置方法,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希捷硬盘在连接专修程序时跳线口被指令线占用,不需要任何跳线。但是在连接DC的时候,就需要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模式,否则连接DC后终端上的所有灯全亮,与没有连接硬盘的错误情况是相同的: 对于3.5寸的希捷硬盘,在硬盘标签上可以找到设置主盘模式的方法,通常情况如图: 对2.5寸的希捷硬盘,不设置任何跳线即为默认主盘模式。 希捷硬盘的安全模式一般不能通过设置跳线完成,通常的方法是将PCB从硬盘上取下单独连接,或者在专修程序中选择"转到F级",即将硬盘转换为安全模式。日立硬盘在正常工作时必须设置为主盘模式,如果跳线设置不对,在连接专修程序后启动电源会发现电源状态正常,电机开始转动,但 是状态栏一直显示为"无硬盘": 3.5寸IDE接口硬盘:

主盘模式跳线方法,在正常工作时必须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模式。 安全模式跳线方法,一般在作A/C区转换时使用。 3.5英寸SATA硬盘无跳线默认为主盘模式,进入安全模式需要将盘体和电路板连接线断开。 2.5寸IDE接口硬盘都是通过转接卡与专修程序或DC连接。默认为主盘模式.安全模式设置需要用跳线连接转接卡上针脚。 2.5寸SATA接口硬盘同样默认主盘模式,进入安全模式需要将PCB同硬盘分离。对于ATCS和ATDA两种日立过渡型号的2.5英寸硬盘,进入安全模式时需要使用RC跳线方式:

另外,以下型号在进入C区时不需要进行跳线。 DKLA;DYLA;DADA;DTCA;DBCA;DARA;DJSA;DCY A;DJNA;DPTA;DTLA;AVE R;AVVA;AVVN. 西数硬盘的跳线设置相对简单,无论3.5寸还是2.5寸硬盘,不连接任何跳线都是默认为主盘模式,而将PCB与盘体分离即为安全模式。 3.5寸硬盘也可以通过设置跳线进入安全模式, IDE接口硬盘,从靠近电源方向连续接三个跳线: SATA接口硬盘:

移动硬盘怎么连接电视机

移动硬盘怎么连接电视机 1、首先确认电视支持播放U 盘里的视频;2 、查看说明书或电话咨询厂家的客服人员,电视支持的视频格式,保证移动硬盘上的电影视频是电视所支持的格式以上条件满足了还是不能播放的话,就是以下原因:1 、移动硬盘的分区格式不对,一般都支持每个分区在32G 以下,FAT 或FAT32 分区格式的移动硬盘 2、电视USB 接口的供电不足(这时你仔细听硬盘里面会发出哒哒的声音),必须给移动硬盘提供单独电源。现在的大容量 2.5 寸的移动硬盘都不提供单独电源接口,你需要买一根 2 合 1 的USB 数据线,这种数据线一头是接移动硬盘,另一头是 2 个USB 接头,一个接电视USB 接口,一个接电源(电源可以用现在的手机充电器来代替,就是那种充电器的输出是一个USB 接口的)。以上回答希望你帮助到你! 机顶盒的遥控器怎么和原先的遥控器配型使用啊? 可以使用机顶盒的遥控控制电视! 机顶盒遥控都有学习功能,你看看机顶盒说明书,上面有详细介绍。(我不知道你用什么牌子的机顶盒)。一般是按机顶盒遥控上的设置键 3 秒指示灯由暗变亮时,提示已经处以接收状态,再长按电视机遥控需要学习到机顶盒上的功能键,(注意两个遥控的接收头要互相对着距离不超 6 厘米,可以放在桌子上操作)你会看到长按电视机(例如AV 键)键时,机顶盒遥控的指示灯会闪烁直到停止,说明机顶盒遥控已经接收到信号,然后再长按机顶盒上要学习的功能键(例如AV 键)。反复上面的操作学习其它功能,一般要将电视机上的电源、AVTV 转换键、声音大小、上下键学习到机顶盒遥控上。这样就可以只用一个遥控器操作两部机器了! (说得可能不是很详细,你要先看看说明书。希望能帮到你) 数字电视机顶盒遥控器使用说明书一、遥控器面板功能键说明:机顶盒遥控器面板区分为“机顶盒遥控”键和“电视机遥控”键。“机顶盒遥控”键用于遥控器操作机顶盒;“电视机遥控”键用于进入学习状态的学习键。二、遥控器学习功能使用方法: 1、按住遥控器上方的“SET键不放大约3秒,红色指示灯高亮,并且长亮指示,松开 “SET' 键,此时遥控器处于学习待命状态; 2、10 秒钟按一次学习遥控器按键(如电源键)此时学习遥控器的指示灯会进入闪亮状态, 将电视机遥控器发射头对准学习型遥控器发射头( 1 —4 厘米),按下电视机遥控器的电源键, 学习型遥控器的红色指示灯会进入长亮状态,学习完毕; 3、按照第2 步方法,学习其他按键; 4、再按下“设置 '键,待红色指示灯灭即可正常使用; 5、当某个按键不能正常使用时,可单独按照上述步骤再学一遍。 关于耳机。请问头戴式,入耳式,挂耳式三种耳机各有什么优缺点,或者说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点?头戴的隔音效果好些而且声场效果是耳塞不能比的而且带出去比较拉风入耳的隔音效果好而且一般动铁单元的耳塞都是入耳的动铁耳塞的解析要比动圈单元好但很多人觉得佩戴不舒服耳挂主要就是漂亮且不像头戴那样会压坏发型佩戴比较舒服但是隔音效果很差 耳机主要有耳塞式,入耳式,头戴式,挂耳式。问一下这 4 种耳机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说详细点? 耳塞式一般容易漏音,别人可能会受干扰,优点就是开放性好,不会出现耳朵闷的感觉,一般耳塞式低音做的不是特别好入耳式优点就是可以一定程度隔绝外部声音,低音表现比耳塞式的好,配搭很多人不习惯,入耳式很多是绕耳式的。头戴式的优点就是声音的动态和场面的宏大感做的比较好,没有特别的弱项,一般1500 左右的头戴式就堪比3000 左右的耳塞了,缺点嘛,就是有人会觉得闷,出街不方便。挂耳式的优点……我还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优

看硬盘编号识硬盘规格

以希捷为例: 此款硬盘的编号为ST3120026AS。前两位字母“ST”表示希捷。“ST”后面的每一位数字“3”表示硬盘的外现,希捷硬盘的外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用数字“1、3、4、5、9”来表示: 1 -代表3.5英寸全高硬盘,厚度:41mm 3 -代表3.5英寸半高硬盘,厚度:25mm 4 -代表现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盘。厚度:82mm 5 -代表3.5英寸硬盘,厚度:19mm 9 -代表2.5英寸半高硬盘。 这款产品的第一位数字为“3”,也就代表是采用了3.5英寸半高硬盘,厚度:25mm的盘体。 从第2位数字开始,至第5位结束,也就是2-3-4-5位,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当然百GB以下的硬盘就是2-3-4位。 1200表示:1200 × 100M=120G 800表示:800 × 100M=80G 第6位和第7位数字,也就是6-7位,代表硬盘标志,由主标志和副标志组成。 第一位表示在普通IDE硬盘中的盘片数,如这里为“2” ,表示此盘由两张盘片组成; 第二位只在在主标志相同或无效时才有用,表示硬盘的代数,数字越大,代数越高,即此硬盘越新。而在Seagate的SCSI硬盘中,其主标识则是指硬盘的转速了。 8位:由1到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 A -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EIDE接口,这是大多数桌面硬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 AS -代表:Serial ATA,即SATA 硬盘接口。 AG -代表: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TA的接口(以下都是不常用的:) N -代表:50针Ultra SCSI的接口,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s W -代表:68针Ultra SCSI接口,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s WC -代表:80针Ultra SCSI的接口 FC -代表:光纤,可提供高达100MB/s的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热拔插 WD -代表:68针Ultra Wide SCSI的接口

主板跳线和硬盘跳线的连接方法

这个叫做真正的跳线 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连线的插针并不叫做“跳线”,因为它们根本达不”到跳线的功能。真正的跳线是两根/三根插针,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跳线冒”那种才应该叫做“跳线”,它能起到硬件改变设置、频率等的作用;而与机箱连线的那些插针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它们应该叫做面板连接插针,不过由于和“跳线”从外观上区别不大,所以我们也就经常管它们叫做“跳线”。https://www.360docs.net/doc/a518603442.html, 看完本文,连接这一大把的线都会变得非常轻松 至于到底是谁第一次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的人,相信谁也确定不了。不过既然都这么叫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也就不追究这些,所以在本文里,我们姑且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吧。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我们先从机箱里的连接线说起。一般来说,机箱里的连接线上都采用了文字来对每组连接线的定义进行了标注,但是怎么识别这些标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些线上的标注都是相关英文的缩写,并不难记。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识(每张图片下方是相关介绍)!

电源开关:POWER SW 英文全称:Power Swicth 可能用名:POWER、POWER SWITCH、ON/OFF、POWER SETUP、PWR 等 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开机按钮

复位/重启开关:RESET SW 英文全称:Reset Swicth 可能用名:RESET、Reset Swicth、Reset Setup、RST等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复位按钮{https://www.360docs.net/doc/a518603442.html,} 电源指示灯:+/- 可能用名:POWER LED、PLED、PWR LED、SYS LED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