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昆虫与螨分类

合集下载

昆虫分类系统

昆虫分类系统

昆虫分类系统昆虫分类系统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很多,分多少个目和各目的排列顺序全世界无一致的意见。

最早林奈将昆虫分为6个目,现代一般将昆虫分为28~33目,马尔蒂诺夫将昆虫分了40目,纲下亚纲等大类群的设立意见也不一致。

三、农业上重要目、科特征简介在昆虫分类中,以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9个目最为重要,其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果树、蔬菜及农林害虫和益虫。

下面分目介绍概况。

(一)直翅目本目全世界记载约有2万种,我国记载约有500多种。

其中包括很多重要害虫,如东亚飞蝗、华北蝼蛄、大蟋蟀等等。

本目主要特点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多呈马鞍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少数翅一对或无翅;雌虫腹末多有明显的产卵器(蝼蛄例外);雄虫多能用后足摩擦前翅或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多有听器(腹听器或足听器);渐**,若虫与成虫相似;一般为植食性,多为害虫。

(二)半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种,我国记载约有12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二大目。

过去称椿象,现简称蝽。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为害果树的梨网蝽、茶翅蝽等。

本目中有些为益虫,如猎蝽、姬猎蝽、花蝽等等,它们可以捕食蚜、蚧、叶蝉、蓟马、螨类等害虫害螨。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喙从头端部伸出;前翅为“半翅”,栖息时平覆背上;前胸很大,中胸小盾片发达(一般呈倒三角形);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开口;陆生或水生;植食性或捕食性;渐**。

(三)同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2千种,我国记载约有7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一大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蚜虫、蚧类、叶蝉类、飞虱类等。

它们除直接吸食为害外,不少种类还能传播植物病害。

如灰飞虱能传播小麦丛矮病,可以造成严重减产。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但喙出自前足基节之间(与半翅目不同);前翅质地相同(全为膜质或全为革质),栖息时呈屋脊状覆在背上,也有无翅或一对翅的;多为陆生;植食性;多为渐**。

实验四 昆虫分类检索表及主要

实验四 昆虫分类检索表及主要

蚁王与蚁后
实验四 昆虫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重要目昆虫形态特征识别
卵和幼虫,白色球形物是白蚁自己培育以饲幼的真菌。
制作;王柏泉
实验四 昆虫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重要目昆虫形态特征识别
兵蚁:虽有雌雄之分,但不能生殖。兵蚁的头长并高 度骨化,上颚发达,但已失去了取食功能,而成为御 敌的武器,不定期可用上颚堵塞洞口、蚁道或王宫入 口。由于兵蚁失去了取食功能,因而食物由工蚁饲喂。 兵蚁分两型:大颚型兵蚁--上颚形成各种奇异的形状, 好似一把二齿大叉子。象鼻型兵蚁--头延伸成象鼻状, 制作;王柏泉 当它与敌搏斗时,可喷出胶质分泌物,涂抹敌害。
5.后足常特化,一些种类为携粉足,跗节5节 6.腹部第一节与后胸密合,称为并胸腹节为的种类基部成腰束
制作;王柏泉
7.无尾须,产卵器发达或特化成针剌
8.全变态或复变态,幼虫多足或无足型,腹足无趾钩,肉食性或杂食性
实验四 昆虫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重要目昆虫形态特征识别 9、双 翅 目 Diptera
1.体小至中型 2.触角丝状、锥状和具芒状 3.复眼发达,有些种类两复眼相接 4.中胸发达 5.前翅膜质.后翅为平稀棍 6.幼虫为无足型 7.全变态或复变态 8.肉食,植食或腐食

制作;王柏泉
实验四 昆虫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重要目昆虫形态特征识别
直翅目分科检索表




1(4)触角较身体短;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雌虫产卵器呈凿状 (蝗亚目) 2(3)前胸背板极度向后延伸,有时可超过腹末,跗节式2—2— 3……………………菱蝗科 3(2)前胸背板不向后延伸,跗节式3—3—3………………蝗科 4(1)触角较身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虫产卵器矛状或剑 状;或触角短者则产卵器退化(螽蟖亚目) 5(6)产卵器剑状,前足胫节具听器……………………螽蟖科 6(5)产卵器矛状,无听器,若具听则跗节纵扁………蟋蟀科 7(8)前足开掘式,跗节式2—2—1,后足腿节膨大适于跳 跃…………蚤蝼科 8(7)前足亦为开掘式,跗节式3—3—3,后跳不适于跳 跃…………蝼蛄科

昆虫记蜂螨读书笔记

昆虫记蜂螨读书笔记

昆虫记蜂螨读书笔记 《昆虫记蜂螨读书笔记篇一》 《昆虫记》,这是一部由法布尔所著的昆虫学巨著,类型属于科学观察笔记与文学作品的完美融合。它详细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习性、繁衍过程以及昆虫之间微妙的关系等诸多内容。

当我读到关于蜂螨的部分时,那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奇特大门。蜂螨,这种寄生在蜜蜂身上的小生物,它们的生存方式可谓是既狡猾又残酷。法布尔细致地描写了蜂螨如何在蜜蜂身上寄生,就像一群不请自来的无赖房客。我仿佛能看到蜂螨紧紧地附着在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随着蜜蜂的飞行而被带到各个角落。

从蜂螨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存竞争的残酷性。蜜蜂辛勤地采集花蜜,努力维持着蜂巢的秩序,而蜂螨却坐享其成,依靠蜜蜂生存。这就像在人类社会里,有那些努力工作创造价值的人,也有一些投机取巧的人。有时候我就想,蜂螨这种生存方式虽然让人觉得不齿,但是这也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一种生存本能啊,这是不是也说明在自然界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呢?就像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会面临一些道德和生存的两难抉择。

我还惊叹于法布尔的观察细致程度。他就像一个微观世界的侦探,能够发现蜂螨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微小的习性。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连身边明显的变化都注意不到。我记得有一次,我养的小盆栽叶子变黄了,我过了好久才发现,要是我有法布尔一半的观察力就好了。

这部《昆虫记》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昆虫的故事,更是在通过昆虫的世界来折射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文学的趣味性。法布尔用他那生动的笔触,让那些看似冰冷的昆虫变得鲜活起来。他把一个我们平时忽略的微观世界,完完整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每一种昆虫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不管是对昆虫学爱好者,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品味的好书。

《昆虫记蜂螨读书笔记篇二》 《昆虫记》,这部经典的昆虫学著作,是法布尔耗尽心血的结晶。它以散文般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昆虫们的世界,从昆虫的出生到死亡,从觅食到求偶,无所不包。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

1 常见储粮害虫2008年整理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成虫从羽化出来到死亡为止称作成虫期。

储粮害虫从产出的卵变化到成虫到再次产卵繁殖叫作一个世代。

有些害虫如豌豆象一年只完成一代的称为一年一代。

有些害虫一年可能发生两代或多代。

粮食中生了害虫我们往往会看到有成虫、有幼虫、也有蛹仔细检查也会发一有卵。

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33个目)1.原尾目:2毫米微小昆虫,细长白色,没有触角\复眼和单眼,口器内藏,前足长,腹部12节,代表华山曙螈.2.弹尾目:小型无翅昆虫,0.2-10毫米,表皮光滑或有鳞毛或突起,口器内藏,麦棘跳虫.3.双尾目:体细长,约5-10毫米,白或黄色,触角线状或念珠状,无单眼或复眼,无翅,腹部11节.长尾趴.日本趴.4.缨尾目:长10-20毫米,狭长,末端尖细,被有鳞片,除有2长尾须外,末节延长成尾须状,称中尾丝.JIE衣鱼,石柄.5.蛩(QIONG )蠊目;12-30毫米,细长无翅略似衣鱼,触角线状,无复眼,尾长8-9节,我国未发现.日本蠊.6.蜚蠊目;有翅或无翅,体阔而扁,少隆起,多生活在地面\水中,也叫土元.东方地鳖.(播其虫).7.等翅目:小型至中型白色柔软,头大,上颚发达,有大翅\短翅\无翅型,翅狭长.白蚁.8.螳螂目:体中型或大型,皮肤坚强,头大,三角形,很灵活,前足攫扑式,腿节及胫节下放有强刺。

卵数十粒。

刀螳9.XIU 目:大型或极大,触角线状,棉叶XIU,(似卖油的)。

竹节虫。

10.直翅目:大型或中型昆虫。

包括蝗虫、蟋蟀、蝼蛄、螽斯等昆虫。

瘙蝼(在近水地上)11.革翅目:中等大小,体长皮坚头活动,尾须钳状,与人利害不大。

红褐攫螋,(辣夹子)12.虫系目:体细长,头大活动,触角线状,通称足丝虫、纺足虫在台湾、广东、福建。

13,缺翅目:体小1。

5-2。

5毫米头壳缝明显,触角念珠状,生活于土中、树皮下、木片中,北美缺翅虫。

14.啮虫目:体小1。

5-5毫米,表皮柔软,头大,触角线状,休息时呈屋脊状。

粉啮,云翅啮。

15.食毛目:体小2-6毫米,扁平,无翅,头大,触角短,多为鸟类寄生虫。

牛毛虱。

16.虱目:体小3-7毫米,扁平无翅。

人体虱。

17.啧翅目:体小柔软细长,前胸活动,卵产水中沉水底孵化,绩翅虫。

18.蜉蝣目:身体中型,细长,体壁柔软触角刚毛状,休息时翅树立在身体背面,水中产卵空中蜉蝣。

昆虫的分类及特点

昆虫的分类及特点
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 蜡蝉科:斑衣蜡蝉 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 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 绵蚧科:吹绵蚧; 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 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
鳞翅目
昆虫纲中第二大目。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成虫称蛾或蝶。虹吸式口器,形成 长形而能卷起的喙;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其中蛾类90%多,蝶类不足10%。蛾与蝶的异 同 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而蛾类触角呈线状或羽状;蝶类休息时翅合拢立于背上,而蛾类休 息时则将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收缩成屋脊状;蝶类大多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大多夜间活动, 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草蛉科:大草蛉、丽草
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
蛉、中华草蛉。
黑盲蝽。
鞘翅目
昆虫纲第一大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通称甲虫,简称“甲”。 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延伸成喙状的(象鼻虫),末端为咀 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
芫菁科:豆芫菁;
昆虫的分类及特点
_______昆虫专家小组
直翅目
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 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 常见昆虫。体大型或中型, 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 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 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 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 车蝗; 斑腿蝗科:中华稻 蝗、日本黄脊蝗; 蝼蛄科: 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步甲科:金星步甲、皱鞘步甲、麦穗步甲;
叩头虫科:沟叩头虫(沟金针虫)、细胸叩头虫(细胸金针虫);

皮蠹科:谷斑皮蠹、黑皮蠹;
吉丁虫科:柑橘小吉丁虫、金缘吉丁虫;

昆虫分类(PPT 186页)

昆虫分类(PPT 186页)

5.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① 大型,40-50 mm,体似蜻蜒 ,头部多细长毛。 ② 触角长,末端膨大而扁。 ③ 复眼大,常被凹沟分为上、下两部分。 ④ 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Sc与R1紧相平行,近端部愈合,
翅痣明显,翅痣下室短,常在空中飞翔捕食小虫。 幼虫头很大,腹部之背、侧面有疣,上生棘毛,生活地 面或植物上,捕食小虫。
② ♂第10节,♀第9+10节愈合成外生殖器; ③ 各节背板有鳞毛丝(形状与数目为分类特征)。
1 鳞翅目成虫体躯的结构
鳞翅目形态特征图(1-3)
口诀(蝶4科、蛾12科) 蝴蝶头上一对棒,← 概述 蛾类触角多花样。← 弄蝶翅脉不共柄。← 弄蝶各翅脉均直接从中室发出,无共柄现象。 粉蝶颜色白与黄,← 若问翅膀是啥样? 粉蝶的前翅M1与R3、R4、R5共柄即接近。 中脉上了径脉干。← 凤蝶前二后翅一。← 凤蝶前翅臀脉2条,后翅臀脉1条。 蛱蝶前足抱胸膛。← 前足短小无爪,紧贴在胸部下方。 麦蛾后翅似菜刀。
外)以花蜜为食。 3.胸部发达:
① 胸节:前胸小(低等蛾类正常),具2背侧骨板——领片(翼 化);中胸最大,生有1对肩板;后胸≤中胸。
② 翅:a.2对,一般前>后;膜质覆鳞片,翅面有各种线、斑纹; b.脉序:前后翅大多数不同,若干种类相同,前翅翅脉
13— 14条≤15条;后翅≤10条;
c.大的翅室——中室discal cell; d.翅的连锁器:3种(见形态学部分); e.胸足:简单,跗5节,胫节距分中距与端距2种。 4.腹部: ① 第1节与第2节侧面多有大型听器(鼓膜);
2.触角末端决不膨大,呈各种形状;肘脉终止于翅的中部之前;体匀 称,翅较短(褐蛉亚目Hemerobiodea)……………………………3 触角末端膨大;肘脉终止于翅的端部;大形种类,体翅狭长(蚁蛉亚 目Myrmeleontodea) ……………… …蚁蛉总科Myrmeleontoidea

《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

《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

昆虫重要目分类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通称蓟马。

◆形态:体微小至小型,一般为1-2mm 。

口器锉吸式。

触角丝状。

复眼发达,单眼3个,排列成三角形,无翅型缺单眼。

跗节1-2节,末端有一能伸缩的端泡。

翅通常2对,前、后翅均狭长,边缘密生缨状毛;翅脉退化;静止时翅平放于体背。

腹部通常10节。

无尾须。

具产卵器。

■生物学:过渐变态。

两性生殖为主,也有孤雌生殖。

多为植食性,危害农作物的花、叶、枝、芽等,而以花上最多,如烟蓟马。

也有少数为捕食性种类,可捕食蚜虫、粉虱、螨类或其他种类的蓟马,如塔六点蓟马。

1 纹蓟马科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常生有带状感觉器,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

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

如烟蓟马=通称蝽或蝽象。

◆形态:体小至中型,略扁。

刺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前方生出。

触角3~5节。

复眼显著。

前胸背板甚大,中胸小盾片发达。

跗节一般3节。

多数具2对翅,前翅为半鞘翅,基半部硬化的部分可分为革片、爪片、缘片和楔片,而端部的膜质部分,称为膜片,常具翅脉。

翅静止时平放于身体背面,末端部分交叉重叠。

胸部腹面常有臭腺■生物学:渐变态。

该目昆虫大多为植食性危害农作物、果树、林木蔬菜、等,刺吸茎叶的汁液,是重要的园艺害虫;部分种类可捕食害虫。

1网蝽科(Tingidae )=又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 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

喙4节。

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

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

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 履 蚧
鞘翅目Coleoptera (甲虫)
鞘翅目已知35万种,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目,占昆虫纲种
类的35-40%,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已记载约1万 种。 复眼发达,常无单眼。触角形状多变。口器咀嚼式。前 翅鞘翅,后翅膜质,有时退化。休息时鞘翅置于胸、腹 部背面,盖住后翅。
鞘翅目分4亚目,原鞘亚目、多食亚目、肉食亚目与菌 食亚目,其中多食亚目、肉食亚目种类多、危害重。
粪金龟科 Goetrupidae
三个植食性的科:
花金龟科 Cetoniidae 中、后胸侧片外露。
学名印刷时常用斜体,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 小写,种名和亚种名全部小写;定名人用正体,第一个 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如果一个种只鉴定到属而尚不知种名,则用sp.来表示, 如Aphis sp.表示蚜虫属一个种;多于一个种时用spp. 表示。
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目
原尾目Protura(螈)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Cacopsylla betulaefoliae (Yang & Li)
求偶
白粉虱
交 配
蚜总科
触角最多6节
单眼3个或无
常有腹管
蚜科Aphididae 绵蚜科Pemphigidae 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
蚧总科
绵蚧科 Monophlebidae
雌: 有胸足, 有腹气门。
腹气门
吹 绵 蚧
等翅目Isoptera(白蚁)
前、后翅大小、形状、脉序相似,故名等
翅目。成虫象蚂蚁,但体胖,通常是无色(白
色),所以又叫白蚁。体长一般为3.5-6 毫米。
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腹节10节,有尾须, 外生殖器不明显。
蚂 蚁
白蚁和蚂蚁的区别
名称
分类地位
白蚁
等翅目
蚂蚁
膜翅目
变态类型 体形
体色 翅 活动规律 食性 排泄物
第四章 昆虫与农螨分类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的基本概念
1.
分类单元和分类阶元

分类单元(Taxon)是分类工作中的客观操作单 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如一个具体的属、 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 分类阶元(Category)是由各分类单元按等级排 列的分类体系。分类阶元概括起来有七个字:界、
白蜡 —— 蜡蚧科(雄虫分泌蜡) 治疗气管炎,药丸的外壳。
工业原料:
白蜡:做磨具时加白蜡不起泡。 纸张上光、汽车蜡、地板蜡、化妆品、皮鞋 油等的原料。做抛光剂、润滑剂。
紫胶 —— 胶蚧科(雌虫泌胶为主) 做绝缘漆、粘合剂、高级家具漆等。 做药丸的包衣。
同翅目内的九大类
头喙亚目 蝉总科Cicadoidea 角蝉总科Membracoidea 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 胸喙亚目 木虱总科Psylloidea 粉虱总科Aleyrodoidea 蚜总科Aphidoidea
同翅亚目 Homoptera 异翅亚目 Heteroptera
同翅目 Homoptera 半翅目 Hemiptera 狭义
同蝽

分类特征
世界已知38000余种,中国已知3100余种。 头:口器刺吸式 胸: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 达,呈三角形;前翅半鞘翅, 后翅膜质 腹:胸部腹面有臭腺
形态特征
大多数蝽触角显露
蝼蛄科 Gryllotalpidae
丝状 开掘足
后翅狭长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形态:触角丝状、短;前足开掘式;前翅 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产卵器不外 露。

生物学:土栖;1-3年一代;昼伏夜出;能
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烟草、蔬菜及树
苗种子根部,晚上地面咬食嫩茎
触角短
蝗 虫
瘤喉蝗 Parapodisma sp.
世界已知(万)
估计(万)
鞘翅目
鳞翅目
35
20

膜翅目
双翅目
10
? 15
同翅目
半翅目
4.5
3.8
直翅目 昆虫100
2 85.3 昆虫1000 ?
目前已知昆虫的数量比例
其它 鞘翅目
14.7%
同半直
10.3% 10% 10% 20%
35%
双翅目
膜翅目
鳞翅目
鞘翅目昆虫的食性
捕食性 植食性
菌食性
腐食性
储藏物食性
斑须蝽
网蝽科Tingidae
前胸背板向前盖住头 部,向后盖住小盾片
前胸背板、翅上 有许多网状花纹
跗节2节
梨冠网蝽为害海棠叶
梨冠网蝽
杜鹃冠网蝽
缘蝽科Coreidae
前足有时膨大, 或具齿列 体狭长,两侧略平行
前翅膜区8条纵脉从基部一条横脉分出
盲蝽科 Miridae
三点苜蓿盲蝽
鉴别特征:楔片、前翅膜区翅室(1-2个)
螽蟖科 Tettigoniidae
触角长 前胸背板
尾须
产卵器
螽 蟖
螽蟖的形态及生物学

形态:触角丝状,长于身体;雄性发音器位 于前翅基部,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 器扁而阔、刀状;尾须短、不分节。 生物学:两性卵生,卵常产于土中或植物组 织中;多为植食性;生活在地面上,具有一 定的保护色。

门、纲、目、科、属、种。

如:家蝇的分类系统 界:动物界 (Animal)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双翅目 (Diptera) 科:蝇科 (Muscidae) 属:蝇属 (Musca) 种:家蝇 Musca domestica L. 但由于昆虫种类繁多,进化级别和程度不同,以上分类 阶元有时已不够用了,于是又在每个阶元下设“亚”级,如 亚纲、亚科、亚属、亚种等,也有在目、科上加“总”级的, 如总科、总目等。
直翅目Orthoptera(螽蟖、蝼蛄、蝗虫、蟋蟀) 头:口器咀嚼式,触角线状
形态特征
胸:前胸背板发达,马鞍状;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腹:产卵器剑状、刀状或凿状
生物学特性——变态类型、食性、繁殖产卵方式
优雅蝈螽 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
水生类群触角隐藏
划蝽
中 裂
爪片缝 中裂
爪片缝 楔片缝
缘片 革片
爪片 楔xie片
臭腺
气门
栖居习性
陆地生活 土中生活
水面生活
水中生活
重要科简介
蝽科Pentatomidae
重要种类:麻皮蝽、茶翅蝽 为害对象:各种果树、柳、槐、 梧桐和花卉等。
前胸背板发达,六角形 小盾片伸出革区 跗节3节
菜蝽
麻皮蝽
蝗 虫
东亚飞蝗危害症状
蝗科Locustidae

形态:触角丝状、短;前翅长,伸出腹部; 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胸;产卵器粗短、 凿状。

生物学:卵产在砂砾中,一年一代;有群 居或散居特性;取食多个科的植物,为害 水稻、玉米、竹子等。
蟋蟀科Gryllidae
身体粗状,色暗;触角比 身体长;产卵器细长,剑状; 尾须长;雄虫发声器在前翅近 基部,听器在前足胫节上。
头与前胸的角突
长臂金龟科 Euchiridae 极长的前足
三个粪食性的科:
金龟子科 Scarabaeidae (蜣螂科) 无小盾片,后足1个胫端距。
粪金龟科 Geotrupidae
有小盾片,后足2个胫端距。触角11节。 蜉金龟科 Aphodiidae
有小盾片,后足2个胫端距。触角9节。
金龟子科 rcopoidea
蜡蝉总科Fulgoroidea
蚧总科Coccoidea
头喙亚目
喙出自头部 触角刚毛状 跗节3节
胸喙亚目
喙出自胸部 触角丝状 跗节1-2节
头喙亚目 Auchenorrhyncha
蝉总科:3个单眼。具发音器。 角蝉总科:前胸背版特化,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 蜡蝉总科:触角生在复眼下方。
白蚁的世代发育
常见种类: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和白蚁科。
木白蚁科 头部无囟 前胸背板扁平
鼻白蚁科 头部有囟 前胸背板平坦
白蚁科 头部有囟 前胸背板马鞍状
土栖性
土栖性:白蚁科 木栖性:木白蚁科 土木栖性:鼻白蚁科
木栖性
半翅目Hemiptera
欧洲常用系统
中国、北美常用系统
广义 半翅目 Hemiptera
个异性的标本叫配模(allotype),同时所参考
的其余同种标本叫做副模(paratype)。
5.
优先律:一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
予它的可用名称,是动物命名法规的核心。
二、命名法
学名的构成

双名法:属名+种名(菜粉蝶Pieris rapae L.)

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中文通称:
蝉、粉虱、木虱、蚜虫、介壳虫
同翅目 喙发自头后方 前翅质地均一
半翅目 喙发自头前方 前翅多为半鞘翅
多具蜡腺
植食性 陆生
多具臭腺
多种食性 陆生、水生、 半水生
形态特征
头:口器刺吸式
胸: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呈屋 脊状 有些蚜虫和雌性蚧壳虫无翅,雄性蚧壳 虫后翅退化呈平衡棍。
同翅目
半翅目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头、胸、腹几乎相等 头、胸、腹连接处有明显细腰节
乳白色、褐色、淡黄色、黄色 黑色、黄色、棕红色 有翅成虫的前翅与后翅等长, 翅脉细而多 工蚁、兵蚁畏光,隐蔽在地下 活动 单食性,取食木材、作物、草 根等纤维质 紧凑成块,粒细而结实 有翅成虫的前翅大于后翅,翅脉 少而粗 多不怕光 杂食性,喜腥甜食物 松散细粒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