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1)

合集下载

上篇 昆虫学基础知识

上篇  昆虫学基础知识
2、单眼:昆虫的成虫有0-3个单眼。 幼虫一般有4-6个侧单眼。
△单眼只是辨别光线的强弱和距离的 远近。
五、口器
1、咀嚼式口器
⑴ 上唇:方形片状物,有固定和推进食物的作用。 ⑵ 上腭:一对坚硬的块状物,有切齿和磨齿(不对称),
有切断和磨碎食物的功能。 ⑶ 下腭:一对带须的块状物,由轴节、茎节、内腭叶、
幼虫的咀嚼式口器 幼虫的刮吸式口器
第三节 昆 虫 的 胸 部
昆虫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侧下方着生 一对胸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 的背侧面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因此胸部 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一、胸部的一般构造
二、胸部的附器
1.成虫的足 1)足的构造 ⑴ 基节:粗短,着生在侧板下方。 ⑵ 转节:较小,各节活动的枢纽。 ⑶ 腿节:粗大,有发达的肌肉。 ⑷ 胫节:细长,侧面生一排刺。 ⑸ 跗节:由1-5节组成。 ⑹ 前跗节:跗节末段通常具有1对爪和中垫。
……
2)虹吸式口器:
是鳞翅目(蛾蝶)成虫所 特有的口器类型。其上唇和 上腭退化,下腭延伸成喙管, 下唇呈片状。喙管呈发条状, 卷曲在头下面。
当取食时,展开喙管吸吮 花蜜、水和果汁等。
※ 非危害型口器。
3)锉吸式口器: 是缨翅目蓟马类所特有的口器。 右上颚退化消失,2根下颚形成
食物管,由舌和下唇的中唇舌紧 合而成唾液管。
2)足的类型 ⑴ 开掘足:足短而宽,胫节膨大,末端具齿。蝼蛄前足。 ⑵ 跳跃足:腿节发达,胫节细长。蝗虫后足。 ⑶ 步行足:各节发育均匀,易于行走。步行虫足。 ⑷ 携粉足:胫节端部扁宽,两边有长毛。蜜蜂后足。 ⑸ 游泳足:足扁平,胫节、跗节边缘具长毛。龙虱后足。 ⑹ 捕捉足:发达的腿节具纵沟,沟的两侧具刺,腿节和

5.第四章--昆虫的分类

5.第四章--昆虫的分类
这7个阶元是分类的主要阶元。
次要阶元
在阶元下加亚(sub-),次(infra-)等 如:亚目(suborder),亚科(subfamily),亚种(subspecies)
在阶元上加总(super-) 如:总科(superfamily),叶蝉总科
科与属之间还加上族(tribe) 如:犀猎蝽族
总科-oidea 科-idea 亚科-inae 族-ini
种下阶元 infraspecific category
变种(variety):以前,有些人认为凡不符合模式标本的标 本都称为一个变种。1961年以后废弃不用。
生态型(ecotype):不同生态条件下表型不同,形态上有明 显差异,但可随生态条件变化发生可逆性变化。如东亚蝗的 散居型、群居型。现已不用。
6.蜻蜓目 Odonata
(Odon-具齿的)。体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 中、后胸紧密结合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腹部细长;尾须短小不 分节。稚虫口器咀嚼式,下唇很长,能伸缩捕食,可折叠罩在头部腹 面,称"面罩";以直肠或尾鳃呼吸。蜻蜓稚虫又叫水虿(Chai)。
7. 蜚蠊目 Blattodea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Chapter 4 Taxonomy of Hexapoda
❖ “盖将天开以成务,必先分类而知名”
---清代文学家方苞的诗句。
意思是指人类如果想改造世界,首要的事就是 要知道自然界各类生物和物体的名字。
俗名(common name)-------二化螟和三化 螟都称为水稻螟虫,英文称作rice stem borer。
第五节 昆虫纲的分目
一、昆虫纲分目的历史及变化
昆虫纲分目的数量与分类学的发展阶段、当时技术 水平和手段对分类性状与特征的运用、各学者的认识和 观点均有很大关系。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本章重点:1.昆虫的命名法规;2.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9个目及重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3.种的概念;本章难点:1.昆虫的分类系统,及其各个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2.昆虫纲的系统发育;3.检索表的编制;4.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形态分类。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研究内容(一)定义和研究内容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

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

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

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

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

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

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

昆虫分类与特征

昆虫分类与特征
寒带地区:昆虫种类稀少,分布局限
海洋地区:昆虫种类极少,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
岛屿地区:昆虫种类独特,与周围大陆 有所不同
高山地区:昆虫种类特殊,适应高海拔 环境
昆虫种类的多样性
昆虫种类繁多, 包括甲虫、蝴 蝶、蜜蜂、蚂
蚁等
昆虫分布广泛, 从热带雨林到 北极地区都有
分布
昆虫种类的多 样性反映了生 物多样性的重

昆虫的药用成分:昆 虫体内含有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如蛋白质、
多糖、氨基酸等
昆虫的药用应用:昆 虫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于治疗各种疾病,如Fra bibliotek风湿病、皮肤病等
观赏价值
蝴蝶:色彩斑斓, 形态各异,被誉 为“大自然的精
灵”
螳螂:勇猛善 战,被誉为
“昆虫界的勇 士”
蜜蜂:勤劳勇 敢,被誉为
“勤劳的使者”
萤火虫:夜晚 发光,被誉为 “黑夜中的星
星”
甲虫:色彩丰富, 形态奇特,被誉为 “大自然的艺术品”
蚂蚁:团结协作, 被誉为“昆虫界
的团队精神”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章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农业:昆虫是农作物的重 要害虫,如蝗虫、蚜虫等
医学:昆虫是许多疾病的 传播媒介,如蚊子、苍蝇

生态:昆虫是生态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如蜜蜂、
蝴蝶等
经济:昆虫是重要的经济 资源,如蚕、蜜蜂等
生态平衡
工业原料
昆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如蚕丝、蜜蜂蜡等
昆虫还可以用于制药、化 妆品等工业领域
昆虫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工 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昆虫的生物特性和生理机 制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借
鉴和启示
药用价值
昆虫的药用价值:昆 虫具有丰富的药用价 值,如蝎子、蜈蚣等

第四章捕食性天敌昆虫

第四章捕食性天敌昆虫

内颚叶 构造
和 步 甲
虎 甲 科
头比前胸 宽
下口 式
着生于 额区
唇基宽于两触 角间距
有能动 的钩

的 对
步 甲 科
头比前胸 窄
前口 式
着生于 颊区
唇基窄于两触 角间距
无能动 的钩

虎甲
步甲
3. 瓢甲科Coccinellidae
体卵圆形,背面弧形或半球 形隆起;多为红、褐、黄、 黑等色,具斑点;头一般潜 入前胸背板下,鞘翅边缘有 显著缘折;下颚须末节呈斧 状;足跗节为隐4节;多为 捕食性;是蚜虫、介壳虫、 螨类的天敌。
豆娘和蜻蜓的区别
豆娘
蜻蜓
两复眼之间分开距离较大 复眼相连或小距离分开
腹部纤细,呈圆棍状
腹部粗而扁平
前后翅形状大小相似
前后翅形状大小差异较大
休息时翅平展与身体两侧 休息时直立于背上
豆娘和蜻蜓的区别
复眼间的距离
豆娘
蜻蜓
豆娘和蜻蜓的区别
腹部、休息时的翅
豆娘
蜻蜓
翅膀
• 蜻蜓是飞行能力 最好的昆虫,飞 行速度较快。


(1)异色瓢虫
• 异色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异色瓢虫体卵圆形。色泽和斑纹 变异甚大,大致可分为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鞘翅在7/8处有 1条显著横脊,是鉴定该种的重要特征。捕食同翅目的蚜虫和 木虱等昆虫。它体长5.4~8mm,宽3.8~5.2mm。
•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浙江、 福建等地。
喜荫蔽环境,有假死习性,初孵时, 常集中取食吹绵蚧雌成虫,以后逐渐 分散,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农业益虫。
4. 芫菁科Meloidae
身体瘦长,鞘翅软弱,触角 11节,丝状或锯齿状;跗节 式5-5-4;鞘翅末端常分 开;爪裂成两片;前足基节 窝开式;复变态,幼虫肉食 性,成虫植食性;可分泌斑 蝥(mao2)素。

5昆虫分类

5昆虫分类
第四章 昆虫分类各述3
23 广翅目Megaloptera

俗称泥蛉(dobsonflies)和鱼蛉(fishflies), 世界已知不足300种,多见于溪流附近或 其它凉爽、潮湿的环境中,取食花蜜和软 体昆虫。幼虫水生,出现于湖泊和溪流中, 捕食小型的水生动物。广翅目幼虫可作为 鱼类饲料

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 使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 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 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前、后翅质地和脉 相近似,后翅有发达的臀区,翅脉网状, 但翅缘不分叉。跗节5节

E 臂金龟科 本科多特大型种类,体 色多样,或具金绿、墨 绿、金蓝艳丽光泽,或 黄褐、栗褐单一色泽。 体长椭圆形,背面相当 隆拱,以其前足,尤其 是雄虫前足特别伸长为 科级特征。


F 斑金龟科 唇基在复眼之前多少内凹, 故触角基部于背面可见;触 角10节,鳃片部3节组成; 前胸背板长宽近相等或横阔, 前方收狭,侧缘弧弯,中段 最阔,基部明显狭于翅基; 中胸后侧片于前胸鞘翅间俯 视通常不可见;小盾片较小, 三角形;各足较纤弱,前足 胫节外缘l-3齿,各足跗节5 节,爪成对简单

(3)褐蛉科 Hemerobiidae

小到中型,一般褐色。 无单眼,触角长,念 珠状。翅脉上常多毛, 前翅R脉多分支,前 缘横脉分叉。幼虫长 形,每侧单眼3个。已 知800多种,我国常 见的有点线脉褐蛉等。
(4)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 膨大。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 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 掘式。

G 蜣螂科 Scarabaeidae 体小到大型,椭圆形 至卵圆形,粗壮。触 角鳃叶状,头部铲型 或多齿,口器从背面 看不到,前足开掘足, 前胸背板上有各式突 起。成虫幼虫均粪食 性。全世界一直2300 余种。我国常见有神 农洁蜣螂。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分类

第四章昆虫的分类一、昆虫分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

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

学习昆虫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和其它动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所鉴别的种类绝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使用简便。

(一)昆虫分类单元昆虫分类的单元和其它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元书写时,必须按阶梯排列。

以蔷薇白轮盾蚧例,其分类地位如下: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同翅目亚目胸喙亚目总科蚧总科科盾蚧科属白轮盾蚧属种蔷薇白轮盾蚧有时因实际需要,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下,还分设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分类单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间有相对明确的界限,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与其它物种有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

(二)昆虫命名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学名。

学名是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并且都由拉丁字母来书写。

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例如东亚飞蝗(中文名称)的学名为: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二、昆虫纲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翅的有无及质地、足的类型以及变态和生活习性等区分。

目前昆虫纲的分目总数全世界没有一致意见,但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33目,现将其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概述如下。

(一)直翅目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

03第三讲缩减版.

03第三讲缩减版.

有翅亚纲 Pterygota:
1 鞘翅目(Coleoptera) 2 脉翅目(Neuroptera) 3 捻翅目(Strepsiptera) 4 广翅目(Megaloptera) 5 鳞翅目(Lepidoptera)
内翅部 (11个目)
7 长翅目(Mecoptera)
8 毛翅目(Trichoptera)
幼虫在化蛹脱皮时,各器官芽形成的构造同时翻出体外。
这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的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如鞘翅目、鳞翅目、
6 缺翅目(Zoraptera) 7 襀翅目(Plecoptera) 8 竹节虫目 (Phasmida) 9 直翅目(Orthoptera)
14 革翅目(Dermaptera)
15 同翅目(Homoptera) 16 缨翅目(Thysanoptera)
17 啮虫目(Corrodentia)
18 食毛目(Mallophaga) 19 虱目(Anoplura)
属于这种变态。
蜻 蜓
体较粗大 蜻蜓1 飞翔力强 体较纤弱 飞翔力弱 豆娘1 豆娘2
豆 娘
静止时翅平 蜻蜓2 展,前后翅 差异较大
静止时翅直 立,前后翅 差异不大 豆娘交配
蜻蜓点水
稚虫粗短 蜻蜓稚虫 稚虫细长 豆娘稚虫
渐变态 (paurometamorphosis)
幼体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栖息环 境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幼体的翅发
内翅部(11个目)
分类体系的沿革
Linnaeus,1758,7个目
膜、脉、鳞、鞘、双、有吻目、无翅目。
Brauer,1885,无翅、有翅两个亚纲,17个目 Borner,1904,有翅亚纲分为不完全变态类和完全变态类,22
个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昆虫的分类(1)
一、选择题
1. 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在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A. 自然; B. 人工;C. 适当;D. 特定
2.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在《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A. 生态;
B. 群落;
C. 种群;√
D. 自然
3.双名法由属名及种名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种名之后为人的姓,第一个字母大写。

A. 发现;
B. 采集;√
C. 命名;
D. 收藏
4.增节变态是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

√A.原尾目; B. 弹尾目;C. 双尾目;D. 石蛃目
5.表变态属于原始变态类型,除外都属于这种变态类型。

√A.原尾目; B. 弹尾目;C. 双尾目;D. 石蛃目
6.因昆虫对水质敏感,是目前国际上常用于水质监测的三类水生昆虫之一。

A. 双尾目;
B. 石蛃目;
C. 衣鱼目;√
D. 蜉蝣目
7.具有2对大小、形状、脉序相似的膜翅是的主要特征之一。

A. 直翅目;√
B. 等翅目;
C. 蜚蠊目;
D. 革翅目
8.具有典型的,是螳螂目的最主要特征。

A. 开掘足;
B. 跳跃足;
C. 抱握足;√
D. 捕捉足
9. 䗛目昆虫主要树栖或生活于灌木上,有典型的和保护色。

A. 警戒色;√
B. 拟态;
C. 变色;
D. 伪装
10. 前足第1跗节膨大,内有纺丝器,能纺丝结网的昆虫是。

A. 家蚕;
B. 蜘蛛;
C. 金龟子;√
D. 足丝蚁
二、简答题
1.物种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物种的概念: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物种的特征:进化的基本单位;占有一定的分布区;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物种间生殖隔离。

2.为什么蛩蠊目昆虫在我国被列入一级保护名录?
蛩蠊目昆虫起源古老,至少可追溯到上石炭纪(距今约3亿年),特征原始,是昆虫纲孑遗类群之一,又被称为昆虫纲的“活化石”,在我国属一级保护昆虫。

其分布区狭窄,目前仅限北纬33°~60°寒冷地区。

该虫发育缓慢,完成一个世代至少需要7~8年,杂食性,适宜温度在零度左右。

成虫无翅,种的生态位极窄。

目前世界已记录29种,中国已知2种,一种为中华蛩蠊,一种为西蛩蠊。

蛩蠊属极珍稀昆虫,在世界范围内仅极少数博物馆收藏有且标本量通常很少(以个位或十位数计),在我国尤为稀有。

三、问答题
1. 昆虫有哪些主要的变态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之。

根据成虫与幼虫体态的分化、翅的发生,以及幼虫期对环境的适应等,昆虫的变态分为五大类型。

①增节变态。

最原始的变态类型。

幼期与成虫期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异
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蜕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初孵幼体腹节为9节,至性成熟时增加到12节,所增加的3节均是由第8腹节(即尾节前一节)增而生来的。

仅见于原尾目昆虫。

②表变态。

属于原始变态类型。

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
等有所变化外,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区别,故又常称为无变态。

此类变态保留了节肢动物祖先遗留的特征,性成熟的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

弹尾目、双尾目、石蛃目、衣鱼目为表变态。

③原变态。

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

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
虫)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

亚成虫在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

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行一次蜕皮变为成虫。

亚成虫蜕皮属成虫蜕皮现象,是从低等表变态类演化到有翅昆虫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性。

蜉蝣目的幼期虫态称为“稚虫”。

④半变态。

幼体水生,成虫陆生;二者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均
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以致成、幼体间的形态分化较显著。

其幼体特称为稚虫。

由于稚虫适于水生生活的某些适应性构造在转变为成虫时全部消失,所以这些构造常被称为“暂时性构造”。

蜻蜓目昆虫属于这种变态。

⑤渐变态。

幼体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栖息环境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
全,称为翅芽(一般在第2-3龄期出现),生殖器官也未发育成熟,特称为若虫。

所以转变为成虫后,除了翅和性器官的完全成长外,在形态上与幼期没有其它重要差别。

直翅目、螳螂目、蜚蠊目、等翅目、半翅目、䗛目、革翅目、螳䗛目、蛩蠊目、纺足目、襀翅目、缺翅目、啮虫目、虱目等。

⑥过渐变态。

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三个发育阶段;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
期的特征随着幼期虫态的生长发育逐渐显现出来;幼期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栖境等方面都很相似,仅幼体的翅和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故幼体称为若虫;由幼期转为成虫期需要经过1个不食和不大活动的类似蛹的虫龄,特称为“伪蛹”或“拟蛹”;渐变态类型无“伪蛹”阶段,而完全变态类型有蛹的阶段,因而有人认为过渐变态可能是不完全变态向完全变态过渡的中间类型;为缨翅目、半翅目中的粉虱科和雄性蚧类具有的变态类型。

⑦全变态。

包括胚胎期的卵,胚后发育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虫态;幼虫期的翅在体
内发育;幼虫期不仅生殖器官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特称为幼虫;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虫态,幼虫组织器官的分解和成虫组织器官的重建均在蛹期内完成;幼虫在化蛹脱皮时,各器官芽形成的构造同时翻出体外;这是有翅亚纲内翅部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包括蛇蛉目、广翅目、脉翅目、鞘翅目、捻翅目、双翅目、长翅目、蚤目、毛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